① 美国电影浮生若梦最后是什么意思
爱丽丝虽然自卑,但在身份悬殊的情况下,依旧渴望得到托尼父母的喜欢。可一发现他们之间价值观有很大的冲突,甚至无法相互包容的情况下,她选择抽身,这又让她有了尊严,敢爱敢恨更像极了现在的女孩。
基本信息
《浮生若梦》是由法兰克·卡普拉执导,琪恩·亚瑟、莱昂纳尔·巴里摩尔、詹姆斯·史都华、爱德华·阿诺德等主演的喜剧片,于1938年8月23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军火商卡比为了兴建厂房赚更多的钱,不惜破坏居民生活的安宁,后被万达霍夫家族中快乐的气氛感染,选择与百姓同乐的故事。
② 浮生若梦 ALL THAT JAZZ怎么样
又一部惊人的歌舞片,导演细心雕琢的每一场歌舞秀都是质量上佳,精彩绝伦,自恋倾向的自然流露也揭开他作为艺术家的自卑及自负,片中剪辑让人难忘。而结尾也预示了自己在十年后的结局更使这部电影带着浓浓的传奇色彩。
③ 浮生若梦的影片评价
人们对电影的评价,常会受时代气氛和民情风俗所左右。本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角逐情况,明显地印证了这个说法。
1938年,美国的经济大萧条刚刚过去,而第二次世界大战亦未正式点燃战火(虽然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已遭日本侵略),美国人普遍存在一种浪漫的乐天思想,认为“明天会更好”。因此,反对资本家金钱主义而鼓励追求个人理想的社会喜剧《浮生若梦》,自然成为美国影艺学院投票诸公的最佳选择。虽然,这一届的最佳影片角逐者中有一头来自法国的猛兽:尚·雷诺导演的《大幻影》(Grand Illusion),一部被电影学者推崇为“影史上最伟大的反战电影”的经典作,但它的脚步显然走得太快。也许在晚3年推出,正好赶上“珍珠港事件”爆发,它才会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的荣誉。
对于本片的导演弗兰克·卡普拉来说,这是他在5年内第3度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证明他这一套擅于在作品中描写人情世态的喜剧手法,的确对上了1930年代美国观众的胃口,并可以让那些受到经济不景气打击的人们得到精神上的纾解与鼓舞。
本片根据莫斯·哈特和乔治·高夫曼原作的百老汇舞台剧改编拍摄,此剧曾获得普立兹戏剧奖。内容描述华尔街的银行业巨子安东尼·卡比(爱德华·艾诺德饰)为了赚钱,有意收购一个住宅区建工厂,遭到该小区的范德霍夫家族强烈反对,坚决不肯出售自家的房子。范氏家族的成员个个性情古怪,但日常生活却充满欢乐气氛。马丁·范德霍夫(莱昂内尔·巴里摩尔饰)的次女艾丽斯(琪恩·亚瑟饰)在卡比的公司里当秘书,并且跟卡比的儿子,担任公司副经理的托尼(詹姆斯·史都华饰)互相爱慕,这当然引起了卡比夫妇的不满,因而令双方产生了不少纠纷。在一次阴错阳差的炮竹爆炸案发生之后,卡比终于领悟了“金钱并非万能”的人生真谛,在马丁·范德霍夫的鼓励下重新拿起荒废多年的口琴,跟他吹奏起一曲二重奏,两个家族之间原来互相对立的难题至此终于化解。
本片在编导手法上的最大特色,是以讽世手法塑造了一群走在时代尖端的怪人。以今天的流行语来形容,范德霍夫一家可以说是个“无厘头家庭”,家族成员个个均有异于常人的艺术家怪癖,而且都不管柴米油盐的生活俗事,整天活在个人的兴趣之中自得其乐。观众不能以凡夫俗子的眼光来解释他们的乌托邦式言行举止,否则难以欣赏本片的时代特色。
在摆脱了长达数年的经济大萧条之后,本片采用一种无可救药的乐观主义来否定资本家,并夸大个人主义的价值,希望藉此影响美国民众的人生价值观。在影片开始不久,马丁·范德霍夫来到卡比的公司,他随意地打断了正在操作计算器的职员米克的工作,问米克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是什么?于是头顶已秃的小人物拿出一个他自己制造的小白免玩具,说他喜欢做东西。马丁当即叫米克抛下工作,跟随自己到范家去“做东西”。就戏剧效果而言,这种“随意所之”的行径无疑是十分潇洒的,只是编导完全没有指出:这个一辈子勤奋不懈地做小职员的米克跑到范德霍夫家里去“做东西”之后,到底依靠什么来养家活口?
在极端崇尚个人主义之下,编导进一步藉马丁.范德霍夫之口来质疑“政府的价值”,所以安排了一场税务局官员前来追讨马丁.范德霍夫缴交个人所得税,却被马丁反问他:“缴税对我个人有什么好处?”而无辞以对的插曲。编导甚至在片中为苏联的共产主义摇旗呐喊(喜欢印刷的二女婿在糖果的包装纸上印上红旗和革命标语),企图利用电影媒体对美国民众进行“政治教育”。对于一向奉行资本主义的好莱坞而言,这种“反动言论”好像不可思议,但是在1930年代晚期的特定时空,这种“进步言论”却正是当时的电影界有识之士所追求的。弗兰克.卡普拉以谈笑用兵的方式来消弭阶级之间的偏见误会,气氛轻快而富于喜趣,在乐天的时代是一种易于让人接受和推崇的导演手法。所以,本片的内容虽然过度简化和有点逻辑不清,但却是当年的最佳影片得主。
本片大部份篇幅在范德霍夫的家中发生,因此人物性格和言行一定要各有特色,才能撑得起126分钟的片长。在这方面本片倒表现得相当出色。一直扶着拐杖演完整部影片的马丁·范德霍夫就像个隐于市的智者,整个古老小区的前途系于他一人之身。他在30年前从世俗的钻营中退来,然后用他的财富来帮助家人和朋友追求他们真正感兴趣的事物。所以他如今拥有的钱虽然不多,却多的是朋友。编导特意安排了一场范德霍夫家族被提堂和罚款的戏来表现马丁的广受欢迎。马丁对法官说他没有钱缴交100美元的罚款,旁听席上的满堂朋友当即主动捐款,连罚他钱的法官都掏了一枚硬弊扔到装捐款的帽子里!
相对之下,银行家安东尼·卡比却被塑造成“除了钱多却什么都没有”的失败者,卡比太太更有点被刻意丑化。当天真可爱而且没有门户之见的儿子托尼决定为了爱情而离开家庭时,安东尼·卡比才大澈大悟,跟随马丁·范德霍夫在30年前已经走的老路。“口琴”这个小道具成了张扬自我个性的象征,在片中运用得相当出色。
至于范德霍夫家族的其它成员也各具鲜明个性:大女儿贝林顿只因为在家门口捡到一部打字机便迷上了写小说;大女婿海因斯整天在地下室研究各种古灵精怪的发明;大孙女米勒在制造糖果之余渴望成为一位芭蕾舞者,而她那位喜欢冷嘲热讽的俄罗斯舞蹈老师奥尔则一天到晚来范家吃饭,高兴时就把卡比托起来摔角;米勒的丈夫杜泰莱喜欢印刷工作和弹奏木琴。一大屋子的人之中,只有二孙女艾丽斯平常在过一种正常人的上班生活,但是在家里还是一样的疯疯癫癫。就整体而言,本片的格局比较舞台化,主要吸引力来自演员的精彩表演多于导演的场面调度,然而弗兰克·卡普拉还是得到了一座最佳导演金像奖。
④ 谁看过浮生若梦这部电影,讲的是什么呀
楼主所说的浮生若梦总共有三部同名电影(2004,中国)导演: 王毓雅 主演: 王毓雅 / 黄瑜娴 / 林依晨 上映年度: 2004 制片国家/地区: 台湾 又名: Free As Love 剧情简介 本片是国片女导演王毓雅的新作品,《飞跃情海》的续集,王毓雅、小娴主演。 小三(王毓雅饰演)原本是一个性格开朗且充满正义感的女孩,自从表妹小英 (林依晨饰演)为了救她沉入海底后便开始放逐自己,也对感情的份量重新定义。小台(黄瑜娴饰演)由于身手好,一出警校就被安排到社团卧底,在她善良的内心里,一直存在着对是非对错的矛盾与挣扎。打斗,在她迷失的世界里,变成她唯一的情绪出口。 小台和小英是国中同学,小英消失之前,曾经寄过一封信给她,小英告诉她自己的梁山伯就是小三,信中也诉说了她对小三的心情:『没有你的公路, 在摄氏38度的夏夜里, 都像在下雪』然而在小台灰暗的生命里却无法理解那是个怎样的感觉。小三的男友阿宾,透过阿国把小英的信了一份给小三,在几次因缘际会的交错中,小三和小台成了莫逆之交,但这却使得小三、小台、阿宾,阿国,四人的命运也因此作了一次攸关生死的无奈安排。 一场正邪试炼的风暴背后隐藏了怎样的前世情缘,单纯的输赢成了生死的分岭,小台在最后的时刻,能否了解到小英的心情?同名电影(1938,美国) (You Can't Take It with You) 年代: 1938 地区: 美国 (更多...) 片长: 126 min 导演: 弗兰克 卡普拉 (Frank Capra) 浮生若梦编剧: 乔治 S. 考夫曼 (George S. Kaufman) / 莫斯 哈特 (Moss Hart) / Robert Riskin 类型: 爱情 / 喜剧 别名: 浮生若梦(中)/浮生若梦(台)/浮生若梦(港) 出品公司: 哥伦比亚/三星 色彩: 黑白 评级: 阿根廷:13 / 德国:6 / 芬兰:K-16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弗兰克·卡普拉 Frank Capra 编剧 Writer: George S. Kaufman ....(play) and 莫斯·哈特 Moss Hart ....(play) Robert Riskin ....(screenplay) 演员 Actor: 琪恩·亚瑟 Jean Arthur ....Alice Sycamore 莱昂纳尔·巴里摩尔 Lionel Barrymore ....Grandpa Martin Vanderhof 詹姆斯·斯图尔特 James Stewart ....Tony Kirby 浮生若梦爱德华·阿诺德 Edward Arnold ....Anthony P. Kirby 米沙·奥尔 Mischa Auer ....Boris Kolenkhov 安·米勒 Ann Miller ....Essie Carmichael 埃迪·安德森 Eddie 'Rochester' Anderson ....Donald (as Eddie Anderson) 沃德·邦德 Ward Bond ....Mike, the Detective (uncredited) 斯普林·白灵顿 Spring Byington ....Penny Sycamore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美国] 发行公司: 哥伦比亚影片公司 [美国] (1938) (USA) (theatrical) 哥伦比亚三星 [巴西] (????) (Brazil) (DVD) Columbia TriStar [美国] (video) Cult & Classic [巴西] (19??) (Brazil) (VHS)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浮生若梦美国 USA 1938年8月23日......(premiere) 美国 USA 1938年9月1日......(New York City, New York) 美国 USA 1938年9月30日......(Los Angeles, California) 丹麦 Denmark 1938年12月26日 葡萄牙 Portugal 1939年12月21日 芬兰 Finland 1940年10月13日 德国 Germany 1946年 奥地利 Austria 浮生若梦1947年1月31日 美国 USA 1949年4月1日......(re-release) 芬兰 Finland 1960年8月19日......(re-release) 剧情简介 事描述华尔街巨子卡比为了赚钱而有意将工厂扩展到住宅区,但遭该地范德霍夫家族强烈反对。范家成员个个性情古怪,次女爱丽丝正好在卡比公司担任秘书,又和卡比的儿子托尼相恋,引起卡比的不满。双方的纠纷最后由德高望重的祖父居中调解,卡比也因而变成乐善好施的慈善家。 影评幕后 改编自获得普立兹奖的百老汇舞台剧,采用喜剧手法宣扬新睦邻的主题,在三十年代面对经济不景气打击的美国老百姓因而感受到人际温情和生活希望,使这部洋溢着乐天思想的影片勇夺当年金像奖最佳影片奖殊荣。导演弗兰克.卡普拉以其一贯兼具讽刺性与娱乐性的手法拍出人情世态的微妙冲突,莱昂内尔.巴里莫尔、琪恩.阿瑟、詹姆斯.斯图尔特等演得也成功。 浮生若梦同名电影(1979,美国)浮生若梦All That Jazz (1979) 更多中文片名: 爵士春秋 爵士乐大全 浮生若梦影片类型: 奇幻 / 剧情 / 歌舞 片长: 123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 西班牙语 色彩: 彩色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混音: Dolby 级别: Finland:K-16 / Sweden:15 / UK:15 / Iceland:L / USA:R / Singapore:NC-16 / Germany:12 / Argentina:18 / Chile:18 / Peru:18 / Canada:18A 摄制格式: 35 mm 洗印格式: 35 mm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鲍勃·福斯 Bob Fosse 编剧 Writer: 罗伯特·艾伦·奥瑟 Robert Alan Aurthur ....(written by) and 浮生若梦鲍勃·福斯 Bob Fosse ....(written by) 演员 Actor: 罗伊·施奈德 Roy Scheider ....Joe Gideon 杰西卡·兰格 Jessica Lange ....Angelique Leland Palmer ....Audrey Paris Ann Reinking ....Kate Jagger Cliff Gorman ....Davis Newman 本·沃伦 Ben Vereen ....O'Connor Flood 上映日期 国家/地区上映/发行日期(细节) 美国 USA 1979年12月20日 法国 France 1980年5月......(Cannes Film Festival) 澳大利亚 Australia 1980年7月17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80年8月14日 瑞典 Sweden 1980年9月5日 芬兰 Finland 1980年10月24日 制作发行 制作公司: 20世纪福克斯公司 [美国] 哥伦比亚影业公司 [美国] 发行公司: 20世纪福克斯家庭娱乐公司 [巴西] (Brazil) (DVD) Abril Vídeo [巴西] (Brazil) (VHS)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美国] (Brazil) (VHS) 其他公司: Guitarman, NYC guitars La Da Proctions Inc. [美国] music editing Lee Gross Associates Inc. publicity R/Greenberg Associates Inc. [美国] title design Steve Frankfurt Communications title design Sylvia Fay Casting [美国] extra casting 浮生若梦Trans/Audio Inc. sound re-recording and mixing 剧情简介 乔是百老汇著名德舞蹈设计家,同时也是一位电影导演。在他拍摄德喜剧片《正直人》挑选的演员中有他的前妻,女儿,女友,还有用色相引诱他的克罗蒂亚,这些最终导致他感情上的脆弱,开始厌恶……
⑤ 《浮生若梦》电影解析是什么
《浮生若梦》不仅褒扬了作为美国精神支柱的乐天主义,还揭示了一个更深的主题: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支持、互相欣赏,才是真正的温暖。不得不说,导演弗兰克·卡普拉的确是塑造美国梦精神的代表。他告诉全世界,美国并不完美,但有一些价值观,是这个国家的人在追求的。
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人们不缺乏痛苦,不缺乏麻木,缺乏的是一剂安慰剂、镇痛剂,而《浮生若梦》恰好提供了这些。
影片鼓吹抛弃偏执的财富观去追寻真正的快乐,对当时萧条的美国社会的一剂暖心针。也许当人们发觉金钱、政权都脆弱到不可指望的时候,才愿意扭转头来守望人心吧。
影片中的老范德霍夫是个睿智的老头,他看到了生活的真谛,不仅自己把生活过得井井有条,还为家庭营造了轻松愉悦的氛围,拥有和睦的邻里关系。
在他们家,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保持自己独有的个性,互相尊重,似乎三代人之间都看不到代沟。在法庭上,朋友们纷纷主动为他们筹钱,他们拥有人生最宝贵的财富。
⑥ 浮生若梦为什么改名
因为音译过来是玫珂菲,所以改名。
因为makeup:构成,组成,makeup:化妆品,makeupforever组成了一生。浮生若梦:人生短暂是场虚幻梦境。既然如此短暂又是梦境,何不打扮得漂亮一点,让梦境更美。在70年代的时候,当时玫珂菲的创办人Dany还只是一个艺术雕塑家。在当时她与无数当时著名的艺术家合作,特别是为电影、电视、舞台剧演员化妆。丹妮发现当时市场上的彩妆产品,从质地至颜色的选择均非常缺乏,出于对艺术的热情以及对完美的追求,Dany就创建了专业彩妆品牌玫珂菲。
截止到目前产品不仅在欧洲、美国的丝芙兰店铺销售成绩斐然,在亚洲和中东的百货商场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全球有17家专卖店,在那里你可以购买到彩妆王国的1400多种品类的产品,包括粉底液、眼影、唇膏、唇彩、身体彩绘、眼线笔、散粉、卸妆产品、刷具、假睫毛、亮片、以及艺术彩妆和特殊妆效的产品。
⑦ 请帮忙!非常紧急!!!感激不尽!!关于电影发展
我觉得 10分钟的时间 就说说电影史上 比较具有传奇色彩的 代表人物吧 以她的电影人生 为主题 希望能对你有些帮助
玛丽莲·梦露 Marilyn Monroe
(1926年6月1日~1962年8月5日)
出生地:洛杉矶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
星座:双子座
生日:1926年6月1日
祭日:1962年8月5日
身高:166CM
三围:89厘米-56厘米-89厘米
最爱喝的酒:香槟和伏特加
最喜欢唱的歌:钻石是姑娘最好的朋友(Diamond is a girl best friend.)
最喜欢的雕塑家:罗丹
拥有的汽车:黑色“雷鸟”跑车、 黑色卡迪拉克敞逢车
成名作品:《尼亚加拉》(1953年)
生平
1926年6月1日玛丽莲·梦露出生于洛杉矶综合医院里,本名诺玛·莫天森(Norma Jean Mortenson),诺玛的身世坎坷,在她出生前,父亲买了一辆摩托车,然后骑上它,直直地往北朝旧金山去,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留下家人与未出世的诺玛,也因此在她心目中的父亲形象永远模糊。至于母亲葛蕾蒂丝虽然生下了她,却生而不养,不但男女关系复杂,还几乎连孩子的父亲是谁都搞不清。
葛蕾蒂丝曾在当时的大片厂当过电影剪接师,却没尽当母亲的责任,九岁的时候,母亲仍然接受不了父亲离去的事实,被关进精神病院。1941年,小诺玛到了加利福尼亚的“安娜姨妈”家。一年后,16岁的诺玛与大自己四岁的詹姆斯多尔蒂结了婚,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家。不过这是个没有爱情的婚姻,二年后丈夫应征入伍,当时正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不久丈夫以不满诺玛新职业为由提出了离婚,于是在她20岁时就结束这段婚姻。凭着较好的外型,玛丽莲·梦露当起泳装模特儿,她美丽的倩影四处流传,最后传到一代电影大亨霍华休斯手上,请她参加试镜,她的经纪人却建议她选择更具规模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
1946年,诺玛被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大老板看中拍板雇用,从此有了这个艺名——玛丽莲·梦露。初期的工作并不顺利,她只是在一些影片中跑跑堂,说几句“Hello!”之类的台词,无奈之下为了五十美元,玛丽莲答应拍裸体照,只为了汽车不被典当,成名后此消息被小报爆出,面对舆论玛丽莲却没有否认,使她反而得到大众的同情。1950年约翰大胆启用玛丽莲,让她在《柏油丛林》担任了一两场重头戏。紧接着玛丽莲与蓓蒂黛维斯等几位大明星拍摄了《伊芙的底细》,出场时间虽然很短,但她那天真无邪,使人听了浑陶陶的对白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福克斯公司等影片一结束,便与她签定续订七年合同。
1947年玛丽莲·梦露拍了第一部电影“The Shocking Miss Pilgrim”,但她在片中只是小配角,之后的几部片也不见起色,福克斯公司不愿和她续新约,她只好重回模特儿一行,并开始上表演课。1949年她为《花花公子》杂志拍摄裸照,之后接了“彗星美人”(Al-lAbout Eve)、“夜阑人未静“(The Asphalt Jungle)两部影片,尽管片中的她仍旧是小角色,但已开始受到影迷注意。
进入1950年代,“飞瀑怒潮”(Niagara)、“妙药春宵”(Monkey Business)、“绅士爱美人”(Gentlemen Prefer Blondes)、“大江东去”(River Of No Return )、“七年之痒”(The Sev-en Year Itch)等,一步步奠定她银幕性感女神的形象。而她与棒球明星乔狄马吉欧、现代剧作家阿瑟米勒结了又离的婚姻,加上与总统肯尼迪的绯闻,交织出令人眼花缭乱的情爱世界。
在53年之前,玛丽莲在影评界虽时获赞誉,但电影公司总是把她拘囿于演“白痴美人”一类角色,为求发展,她上迈克尔契诃夫剧院听戏剧课,排古典剧。这时,有位记者认出“金色之梦”月份牌上的裸体模特儿即为玛丽莲,消息透露出来,非但没有毁掉她的前程,反而引起观众好奇,对她更为关注。1953年是玛丽莲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在电影《尼亚加拉》里第一次担任主角。影片以有名于世的大瀑布为背景,烘托玛丽莲优美的体态。该片上映以来,场场爆满,她不仅一跃成为第一流的明星,而且成了好莱坞一手炮制的最了不起的神话。
1954年玛丽莲与棒球健将乔·迪·马吉奥结婚,无奈这位球界巨人醋劲不小,对她限制极多,两人最终分道扬镳。她第二次婚姻只维持九个月,十月二十七日宣布离婚,十月六日的一场记者会,玛丽莲的律师以 ''事业上的冲突'' 解释离婚的原因。
在电影里多次以花瓶角色演出后,玛丽莲开始想追求更进一步的演艺事业及摆脱她 ''浅薄金发美女'' 的形象。 一九五六年开始在纽约演员工作室Lee Strasberg 的教导下进修。 那一年玛丽莲与摄影师Milton Greene开创玛丽莲梦露电影制作公司。 后来制作出的《公共汽车站》(Bus Stop)(1956) 及《王子与舞女》(The Prince and The Showgirl )(1957) 是两部展现玛丽莲高水准演出能力的电影。
1956年7月1日她又与剧作家阿瑟米勒另缔良缘,他们是在1951年拍《青春常驻》一片时就认识的,1961年的The Misfits 是米勒写给梦露,也是她最后完成的一部电影。玛丽莲的第三次婚姻结束于1961年的1月20日。
婚前玛丽莲的每部影片都超乎寻常的卖座,特别是在《七年之痒》这部片中她站在地铁口的镂空铁板上,下面刮上来的风把她的裙子吹得鼓涨起来,成了她影片里最著名的镜头。不过梦露已经不满足于傻瓜美人这种角色了,紧接着演出的《公共汽车站》里,她把自己的生活经历融汇进人物身上,而且演戏才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片中,她出现在小酒吧时,真有光彩华艳、蓬荜生辉之感。
1957年与劳伦斯奥立佛合作的《王子与舞女》遭受从未有过的失败,淡出二年后,玛丽莲很小心地接下了这部《热情似火》,影片拍摄很辛苦,她为此两次小产,不过这一切都值得——《热情似火》成为她票房收入最高的影片。
1960年玛丽莲与克拉克盖博合演了《不合时宜的人》,谁也不曾料这分别是他们俩的最后一部影片,停机没几天,克拉克盖博因心脏病猝发而不治身死。同年十一月她与丈夫阿瑟米勒正式分开,这次离异造成的感情创伤始终未能平复。她神经衰弱严重起来,只得进精神病院作一短期疗。一年后神采飞扬的玛丽莲接拍新片《濒于崩溃》,这是她自那张杂志裸照以来,第一次同意在片中拍裸体镜头。
1962年6月1日,她在剧组摄影棚里,庆祝她三十六的生日。为了证明自己丰腴如初,风韵依然,玛丽莲在伯特斯特恩的摄影机前取一幅透明纱巾略事遮掩,拍下生平最后一组极有魅力的照片。八月四日一个周末的星期六,是梦露悲剧一生的高潮。这一天早晨,人们还看见她脸庞鲜艳。谁也没有料到,这是临终前的最后光彩。
1962年玛丽莲·梦露在工作与身体状况都不佳情况下,为了拍“双凤奇缘”(Something's Got to Give)和电影公司闹得不愉快,5月19日她竟然不顾工作径自应邀为总统肯尼迪献唱“生日快乐”。这一年8月5日她突然辞世,“双”片未完成,反而留下一句经典的“Happy Birth-day Mr. President”在人间。
1962年8月5日清晨,玛丽莲的女管家发现她卧室的灯还亮着,她一丝不挂地躺在床上,在她在加利福尼亚的洛杉矶刚购置的房中离开了人世。她的私人医生断定她死于凌晨3点40分。洛杉矶的验尸官后来说,她的死是因为“过量用药,是急性巴比妥酸盐中毒”。梦露去世前几天,她的医生给她开了一种烈性的安眠药巴比妥酸盐。因为在这之前,她由于未能担任一个电影角色而感到有些压力,并且有点心神不安,但很快就恢复正常了。尽管她以前曾试图自寻短见,但玛丽莲之死出现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使自杀之说令人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