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分求救:法国纪录片大师伊文思 在1972~1976年拍的经典纪录片愚公移山
呃……网上只有 球的故事 和 上海第三药店,不过看到的信息说一些大型图书馆里有保存全集
http://www.56.com/u42/v_NTg1NjQ0NzE.html
这个链接是 球的故事 和 上海第三药店 连在一起的,dvd只包括这两集
2. 经典纪录-尤里斯·伊文思在中国的依依愚公帮
伊文思和罗丽丹的拍片活动陷入僵局,他们甚至感到非常绝望。另一方面,深谙中国文化的伊文思明白,此时只有真诚而耐心地等待事情出现转机,就象中国的古老寓言《愚公移山》中的愚公那样。也许是他的真诚和耐心感动了上苍,后来事情果然出现了转机。从新疆回到北京之后,摄制组进行了人员调整,伊文思和罗丽丹已经基本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拍片了。此后,摄制组在广阔的中国大地安营扎寨,长期而深入地观察不同地区与不同社团的生活。值得一提的是,伊文思觉得要拍摄全面反映中国的影片还应该去西藏,并且多次提出去西藏拍片的请求,考虑到伊文思年事已高而且患有哮喘病,中央没有批准他的请求,伊文思非常不安地对他的翻译说:“陆,去问问你们的中央,党中央他是要一个活着的不革命的伊文思,还是要一个死了的革命的伊文思?”(见纪录片《伊文思眼中的中国》第5集陆颂和的回忆)向来将生死置于度外的伊文思所说的这番话应该是肺腑之言。
1974年中期,伊文思和罗丽丹一回到法国就开始剪辑120小时的素材。1975年初,他们带着剪辑完成的7集影片来到北京,一是想为其他几集补拍一些镜头,二是打算将完成的影片放给与他们一起工作过的朋友和拍摄对象观看,这些影片在北京组织了几场放映,可是他们拍摄过的人没有看到。在北京的放映中有一场是带有生死定夺性质的,那位芭蕾舞演员出身的文化部负责人对这些影片提出了多达61条的修改意见。比如,不应该把颂扬毛泽东的乐曲《东方红》与下雨的画面接在一起;要把公园里推儿童车的小脚女人的镜头剪掉,或者用解说词说明这是旧中国遗留下来的;有两个提破箱子的人吵架,让人觉得他们像是做小买卖的,建议剪掉;表现黄浦江的清晨的镜头发灰,会让人联想到污染……如果看完所有影片,修改意见恐怕要多达上百条。伊文思辩护说:“如果影片中的解说词有历史陈述方面的错误,或是统计方面的错误,我们可以纠正。”
伊文思在事后回忆这段经历时写道:“当我们为自己辩护时,朋友们,同事们前来为我们打气,他们要求我们不必理睬那些要求,建议我们带着影片尽快离开。他们说:‘时局还在变。’而当时我们对中国的内幕毫无所知。此次中国之行,经历不愉快的三个星期逗留之后,我们最终收拾行装动身回国。出发那天,四十多位朋友来到机场为我们送行。全体摄制组成员都来了。他们在北京成了‘愚公帮’,我一生中从未见过如此动人的告别场面,怎能想到它竟发生在社会主义的中国!四十多个送行的人一直走到不能再往前走一步的地方,他们聚集在舷梯下,用双臂紧紧地拥抱我们,和我们告别,大多数人落下眼泪,我们也无法控制自己。大家都清楚,他们将再度面临大狱,我们再也不能相见了。这就是中国之行给我留下的最后一个印象:四十双目光,四十双高举的双臂,一片摇动飞舞的手绢,机舱门就这么关上了。我们带回了《愚公移山》——这部当权者不愿看到的记录中国的影片。”当然,这里所说的“当权者”主要应该是指“四人帮”。无论如何,《愚公移山》可谓生逢其时,如果是在1973年或1974年完成和放映的话,恐怕也要像安东尼奥尼的《中国》那样遭到全国人民的批判。幸运的是,这部影片直到1976年春天才开始在国外上映,那时的“四人帮”已经快要遭到全国人民的批判了,也就顾不上批判这部影片了。历史有时就是这样富有戏剧性。
3. 求伊文思纪录片《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de Comment Yukong déplaça les montagnes,How Yukong Moved the Mountains),是荷兰著名纪录片电影导演尤里斯·伊文思与其夫人法国导演玛塞琳·罗丽丹·伊文思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合作拍摄的一套有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系列纪录片。
该片拍摄于1971年至1975年间,在周恩来的指示下,中国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全程配合进行了拍摄。该作品的部分独立影片受到了拍摄限制,完成后又被要求进行了大量改动,在1976年得以公映。尽管许多摄制成员都是中国人,受到文革思想较为严重与深刻,但是大多数影片都自由选材、自由创作,是记录文革期间中国社会的珍贵影像资料。影片以中法双语摄制,是世界上观影人数最多的纪录片。
该作品包括12部各自独立的影片,完整版片长为12小时。
《大庆油田》(Autour pétrole)
《上海第三医药商店》(La pharmacie N°3)
《上海汽轮机厂》
《一个妇女,一个家庭》(Une femme, une famille)
《渔村》
《一座军营》
《对一座城市的印象》(Impression d'une ville)
《球的故事》
《秦教授》
《北京京剧团排练》(Un répétition à l'Opéra de Pékin)
《北京杂技团的训练》(Entraînement au cirque de Pékin)
《手工艺艺人》
迅雷下载链接magnet:?xt=urn:btih:&dn=%E5%8F%B2%E8%AF%97%E7%BA%A7%E8%B5%84%E6%BA%90%E3%80%90%E3%80%8A%E6%84%9A%E5%85%AC%E7%A7%BB%E5%B1%B1%E3%80%8B%EF%BC%881976%EF%BC%8912%E9%9B%86%E7%89%88%E3%80%91%20Comment%20Yukong%20d%C3%A9placa%20les%20montagnes
4. 愚公移山的介绍
《愚公移山》是由荷兰著名纪录片电影导演尤里斯·伊文思与其夫人法国导演玛塞琳·罗丽丹·伊文思在中国合作拍摄的一套有关中国的系列纪录片。《愚公移山》包括12部各自独立的影片,完整版片长为12小时。
5. 关于愚公移山电影
《愚公移山》(How Yukong Moved the Mountains):763分钟,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Joris Ivens)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拍摄的纪录片
6. 世界上最长的一部电影!有多长时间
1970年的《The Longest Most Meaningless Movie in the World》,48小时长
补充下,上面说的这个居然还是第二长,找了点资料:
一、《治疗失眠》(Cure for insomnia):
87小时(5220分钟),1987年的一部美国片,于1987年的1月31日到2月3日进行了全版本放映。影片的内容主要是一个人在那里朗读诗歌。(估计看这片子的确对失眠很有疗效~~据说当时的预告短片都有45分钟长!)
二、《世界上最长最没意义的电影》(Longest Most Meaningless Movie in the World):
48小时(2880分钟),于1968年8月在伦敦艺术实验室上映。
三、《愚公移山》(How Yukong Moved the Mountains):
763分钟,纪录片大师尤里斯•伊文思(Joris Ivens)上世纪70年代在中国拍摄的纪录片。
四、《一个菲律宾家庭的进化》(Evolution of a Filipino Family):
643分钟(近11小时)。导演拉夫•迪亚兹(Lav Diaz)用延伸时间的黑白镜头,静观一个家庭横跨十六年的变迁。
五、《浩劫》(Shoah):
566分钟,克罗德•朗兹曼(Claude Lanzmann)拍摄的纪录片,内容是寻访与二战时犹太人屠杀事件相关的人物,从拍 摄到完成历时十三年,也是正式上映过的电影中最长的一部。
六、《铁西区》:
551分钟。中国王兵的纪录片。铁西区是沈阳的重工业企业的集中区,影片所纪录的是1999年到2001年之间,工厂逐渐走向停产关闭,计划经济体制模式逐步崩溃时人们的状态。
七、《战争与和平》(War and Peace):
1968年的一部苏联电影,英国公映版本长度为511分钟,美国公映版时长缩减至373分钟。
八、《帝国大厦》(Empire):
485分钟,安迪•沃霍(Andy Warhol)的纪录片,就是镜头一动不动对着帝国大厦拍了8个多小时。
九、《睡觉》(Sleep):
321分钟,还是安迪•沃霍拍的,顾名思义就是拍个家伙睡觉。
十、《1900》:
318分钟,意大利著名导演贝尔托鲁奇(拍有《末代皇帝》等作品)1976年的作品,也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参考资料:http://www.k555.cn/viewthread.php?tid=10796
7. 愚公移山的影片评价
影片《愚公移山》整体上遵循着上述“英模传记片”的基本叙事方式,但霍建起导演也显然有着自己独特的构想,其最突出的艺术处理手法,是一个新颖的、独具匠心的三层交叉叙事结构。
第一层,是影片的主体,也就是必须重点展现的、李双良的英模事迹。这一层叙事从1984年李双良退休开始讲起,一直讲到90年代他基本完成废渣治理,并拒绝了自己应得的两千万治渣分红结束。这层叙事非常注重历史情境的真实性,从80年代到90年代,场景的美工、布景、服装、化装、背景环境声等都非常到位。最关键的是,影片还得到了太原钢铁集团的大力支持,很多历史感强烈的戏,都能在太原钢铁集团下属的工厂找到相应的场景,使影像在还原治渣历史方面,做得非常准确、到位。当巨大的渣场和烟雾缭绕的钢厂呈现在观众面前时,观众在震惊之余,必然能够迅速地进入那个历史情境。该层叙事作为影片主体,比较完整和详细地表现了李双良整个治渣的过程,以及他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克服了诸多的困难、麻烦和诱惑,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能力突出的、甘于奉献的、具有伟大人格的英模形象。这其实就是此种类型的常规叙事结构,绝大部分英模传记片,也就到此为止,基本能够把人物和故事交待清楚,并完成主题昭示。
影片的第二层叙事,可以称之为“李双良的青年时代”,这层叙事采取了倒推叙事,从60年代,李双良作为一个炉内爆破能手为厂里做出突出贡献讲起,一直讲到1949年解放前后,李双良从一个给官僚资本家钢厂打工的农村青年,变成了国家的主人、工厂的主人,翻身得解放的经历。影片通过前史的倒推叙事,逐步向观众揭示了李双良的心灵成长史。因为社会主义新中国,真的给贫苦工人李双良带来了生活的希望、带来了自我价值的实现、带来了幸福和快乐。这种主人翁的幸福感伴随了李双良的一生,厂子不是别人的,厂子就是自己的,自己理应为厂子付出、理应为厂子负责。这一层叙事通过对李双良成长史的追溯,恰到好处地找到了李双良行为的心理依据。第二层叙事和第一层叙事中突出的影像写实性不同。在这一层叙事中,霍建起导演更加重视抒情和诗意的视觉效果。
第三层叙事,是穿插在前两层叙事中的一次虚构的人物访谈。在电视台演播室里,李双良和女主持人轻松地聊着天、回顾着这段治渣历史,并不时回答着女主持人提出的疑问。因为有了这个当下时空的访谈,李双良的一生成为一次大型的闪回,使整部影片,尤其是作为故事主体的治渣事迹,也具有了一种浓浓的历史感。不管创作者有意还是无意,客观上这层叙事所赋予故事主体的历史感,拉开了英模事迹与观众现实生活的距离,使之成为一种“彼处的再现”,回避了观众在现实认同上所可能遭遇的障碍。
《愚公移山》这部影片,其历史感的营造既适合于这个题材,又是一种机智的创作策略,更重要的,还是作者严肃的创作态度的表现。 (《电影艺术》杂志)
8. 《愚公移山》中从哪些方面写了愚公移山的艰难
王屋太行两座大山,工作量非常大,放到现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都是大型工程,在只有锄头箩筐的过去,简直就是登天的难度
9. 求<愚公移山的故事>下载地址
这个是下载页面,迅雷下载
至于你要的一次性全部下载, 你只要点击下载下方的"全部选中",然后点击下载
就可一次下载了
http://blog.xunlei.com/web/category.html?uin=xiaonichi01&category_id=1967&keyword=%e6%84%9a%e5%85%ac%e7%a7%bb%e5%b1%b1
10. 求纪录片《愚公移山》片源
史诗级资源【《愚公移山》(1976)12集版】 Comment Yukong déplaca les montagnes 16
在线观看链接: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2209169/index_2.html
满意采纳和给分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