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相关介绍
两部中国影片入围金爵
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2013年6月将迎来20岁生日。电影节组委会执行副主席任仲伦说,组委会共收到来自112个国家和地区的1655部影片报名,再次刷新纪录,最终有12部影片入围金爵奖评选单元。其中包括两部中国影片,分别是胡雪桦执导的《神奇》和林超贤执导的《激战》。
组委会宣布,英国导演汤姆·霍伯将出任本届上海国际节主竞赛单元金爵奖评委会主席,米歇尔·西蒙,德国导演、作家克里斯·克劳斯,伊朗导演克斯罗·马素米,捷克导演伊利·曼佐,中国导演宁浩和演员余男组成金爵奖国际评委阵容。
亚洲新人奖于2004年设立,是竞赛单元的常设奖项,旨在向世界推荐亚洲电影产业新生力量。共有10部影片入围该奖项,其中三部为中国影片:《指尖太阳》《无脚鸟》《初恋未满》,陆川担任该奖项评委会主席。
“向大师致敬”格外精彩
组委会当天还宣布,奥利弗·斯通,以及《大闹天宫3D真人版》《非常幸运》《不二神探》《王牌》《宫锁沉香》《小时代》等30多个剧组的主创。
展映单元历来是普通观众最为关注的环节。任仲伦介绍,“向大师致敬”单元会格外精彩,电影节期间将举办希区柯克9大默片修复版亚洲首映、小津安二郎作品展、张国荣电影回顾展、奥利弗·斯通影展、汤晓丹影展以及评委作品展等活动。
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
在当晚举行的开幕式上,香港导演徐克获颁“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他表示,上海是中国电影摇篮,能获得这一殊荣令人感到荣耀。
❷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现场情况如何
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6月16日晚间拉开帷幕,星光熠熠的“亚洲第一红毯”迎来了李冰冰、徐峥、秦海璐、尼古拉斯・凯奇、杰森・斯坦森等中外明星以及《战狼2》《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等剧组。
当天,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9个国家31个机构的代表在上海共同签署关于建立“一带一路”电影节联盟的备忘录。联盟签约方将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互相推荐影片参加展映,推荐电影人担任评委及大师班、论坛嘉宾,互相推进电影合拍项目等,在交流合作中互学互鉴、共谋发展。
备受关注的“金爵奖”主竞赛单元,今年有美国的《星期五的孩子》、伊朗的《帽子戏法》、中国的《找到你》、古巴与加拿大合拍的《翻译家》等十多部佳片力作入围。中国导演、演员姜文担任主竞赛单元“掌门人”。
来源:中国新闻网
❸ 中国电影的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
中国唯一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Shanghai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是中国国内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在中国有很高的重要性。每年6月在中国上海举行。上海国际电影节由中国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及上海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上海文化广影视集团国际大型活动办公室承办。电影节在1993年首次举办,1994年,获得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承认,每年6月上旬举行,中国唯一的一个A类国际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爵奖”,下设8个奖项,都由来自各国的国际评委评审产生。上海国际电影节共分为4个主要部分,包括竞赛部分金爵奖、国际电影展览放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及金爵国际电影论坛暨亚洲新人奖评选。电影节举办至今,已经吸引了世界各洲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3823部影片的报名, 959部影片展映,累计票房2770万人民币。这是尚没有完全开放的中国电影市场每年度唯一的一次世界影片集萃,因此,每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对上海及周边城市的观众无疑是一次期待已久的电影朝圣,创办至今,已经有150多万人次融入这个中国重要的电影活动中。每年六月期间九天的电影节已然成为上海文化生活一个重要的景观。
长春电影节
中国长春电影节创办于1992年,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批准举办的具有国际性的国家级电影节。每两年举办一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部、吉林省人民政府、长春市人民政府主办;长春市人民政府、广播电影电视部电影事业管理局、吉林省文化厅、中国电影发行放映输出输入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和长春电影制片厂联合承办 。本届电影节的宗旨是:友谊、交流、发展。电影节组委会将聘请电影界各方面专家组成评委会。本届电影节设下列奖项:1、最佳华语故事片奖(包括合拍故事片);2、最佳外语故事片奖;3、优秀华语故事片奖;4、优秀外语故事片奖;5、最佳编剧奖;6、最佳导演奖;7、最佳男主角奖;8、最佳女主角奖;9、最佳男配角奖;10、最佳女配角奖;对获奖者,电影节组委会分别颁发金鹿杯、银鹿杯,证书和奖金。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
中国电影
“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是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北京电视台影视部、中国电影报社、北京市电影公司、北京新影联影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电影基金会、北京市学生联合会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一项大型文化活动。她创建于1993年,是当今中国每年始于春季的第一个电影节。其权威性受到电影界人士普遍认同,被誉为中国电影界具有国际水准的大奖。历届有多部获奖影片后来在国内政府奖、金鸡奖、百花奖和东京、柏林、西班牙等国际电影节获得各种奖项。 大学生电影节以青春激情、学术品位、文化意识为宗旨,以大学生办、大学生看、大学生评为特色,在教育、文化和影视三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电影前辈凌子风、著名导演谢铁骊、谢晋等曾为大学生电影节题词,希望大学生电影节能推动中国电影的发展。“大学生电影节”还是中国青年导演初试艺声的舞台,霍建起、张扬、金琛、施润玖等新生代导演曾在这里首次获奖,最佳处女作奖和艺术创新特别奖的设立传达出大学生们对影坛新鲜力量的期待和鼓励。“大学生电影节”不但赢得电影创作者和大学生观众的青睐,还获得国家广电总局及相关政府部门的认同,在广电部2001年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中,赵实部长两次提到大学生电影节对我国电影事业及高校文化所起到的积极推动作用,大学生电影节日益成为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民间电影活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北京电视台、凤凰卫视中文台、《北京晨报》、《北京晚报》、《北京青年报》等80余家媒体对电影节进行系列报道,电影节闭幕暨颁奖晚会在广电总局电影频道节目制作中心、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欢聚一堂》栏目、北京电视台等重要媒体多次播出,取得较大反响。“大学生电影节”于每年的4月20日--5月4日之间召开。电影节组委会秘书处办公室设在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第九届电影节已在积极进行。她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参赛影片几乎囊括最新优秀国产影片,学生评委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参与人数居国内电影节之最。 本届电影节设最佳故事片、最佳导演、最佳观赏效果、最佳男演员、最佳女演员、艺术创新特别奖等奖项,在大学生投票推选的基础上,由大学生和青年评论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定。电影节主会场设在北京师范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此外还将在北京20余所著名大学放映参赛影片,观影人次达20余万人次。“大学生电影节”还将举办专题影展、专题讨论和专题讲座等众多学术活动,集中学界、业界各路英豪,共同探讨最新热门影视话题。老中青年导演与演员,在新片首映式、参赛片剧组见面会、著名导演专题研讨会等活动中与大学生欢聚一堂。大学生电影节不仅是大学生的电影盛会,也是电影人的青春聚会。“大学生电影节”还对大学生自己拍摄的录像作品进行评奖。“大学生录像作品大赛”是国内唯一面向大学生的影视文化赛事。参赛片规模和评奖规模进一步扩大,参赛对象扩展到香港,关注群体成直线上升。
台北电影节
由台北市政府主办、台北市文化局承办,台湾电影文化协会、台湾艺术大学执办。始于1998年,每年一届。 是台湾地区重要的电影盛会,从第四届开始把主题定位于“城市、市民、学生”,并由以国际城市为主题的“城市影展”、以“台北电影奖”“台北主题奖”为况赛单元的“市民影展”、以及以国内外学生作品为主的“国际学生电影金狮奖”三部分级成。
❹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基本简介
上海国际电影节始办于1993年10月,每两年一届。电影节宗旨是:增进各国、各地区电影界人士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促进世界电影艺术的繁荣。从第5届(2001年)起改为每年举办一届。
每年6月,为期9天的电影节如约而至,已经成为上海文化生活一个重要的景观。创办至今,上海国际电影节已经吸引了150多万中国观众,总计吸引近万名中外影人造访上海。
电影交易市场,不断发挥吸引世界各地买家、投资人聚焦、合作中国电影的集聚功能。电影项目市场的中国电影项目创投成为华语电影力量的一次集结,自觉将项目置身于国际电影产业的竞争格局中,讲述海内外观众看得懂、听得懂的故事。电影论坛也已成为产业风向标,自觉对焦中国电影,会聚世界业界精英,务虚与务实并重,头脑风暴与方法引领并举,已成为上海国际电影节专业服务的品牌旗帜。国际影展是亚洲规模最大、也是最多元的电影展映活动,每年都会集中展映数百部来自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优秀影片,成为最受大众热捧的观影嘉年华。 宗旨是呈现并鼓励多元艺术创作,创办以来在专业架构及服务、社会影响力等方面迅速提升,被誉为是“全球成长最快的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开幕红毯不仅集聚世界各国著名电影人,同时完整呈现华语影坛的最新风貌,成为展示年度华语电影力量的最佳窗口,越来越多的电影人把参加上海电影节作为重要的影片推广机会。
金爵奖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核心,是电影节赋予优秀电影人最新作品的最高荣誉。
亚洲新人奖则推动亚洲原创力与生产力的结合,同时向世界推荐亚洲电影产业新生力量,关注中国乃至亚洲电影的未来。
❺ 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基本简介
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各国各地区近200部影片集中展映,让观众目不暇接,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日韩世界杯也未能阻挡影迷们观看影片的热情,此外还有新西兰、法国、加拿大影展,世界首映影片、数码电影经典影片和获奖纪录片等专题影展,也吸引了不同年龄、各界人士的浓厚兴趣。上海国际电影节成功地使全世界的优秀电影走近了大众的视线,走进人们的心灵。
电影金爵奖颁奖典礼掀起第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热潮。选片委员会从47个国家和电影机构送来的410部报名影片中选出十四部作为参赛影片,角逐本届金爵奖国际影片评选。
中国著名电影导演李前宽担任本届金爵奖评委会主席。评委会由韩国电影导演许秦豪、波兰电影导演雅采克·勃朗姆斯基、冰岛电影评论家索尔芬纳、加拿大电影导演弗朗索瓦·吉拉德、美国电影制片人杰弗里·吉尔摩、中国电影制片人韩云平、中国电影导演黄蜀芹、俄罗斯电影导演谢尔盖·索洛维约夫组成。
评委会成员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来自12个国家的14部影片进行了热烈、认真、细致、谨慎的讨论。这些影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手法新颖,在金爵奖8个奖项的评选中,中国影片《生活秀》不出意料地一枝独秀,拿走了包括最佳影片3项大奖。
❻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发展历程
上海市人民政府向国务院申请举办上海国际电影节。
同年6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复函同意,经过一年多的筹备,于1993年10月举办了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
国际电影制片人协会秘书长应邀出席了电影节,并对上海国际电影节按各项国际标准进行了严格的实地考察,于1994年认可上海国际电影节为国际“A”类电影节(即非专门类竞赛型电影节)。当时定为每逢单年举办一届。
第一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1993年10月7日至14日在上海举行。主会场设在上海影城,大光明等8家电影院为分会场。来自世界各国1,100名来宾出席了这一中国首次举办的国际电影盛会。评委会主席由中国著名导演谢晋担任,美国好莱坞著名导演奥立弗·斯通、日本导演大岛渚、香港导演徐克、澳大利亚导演保罗·考克斯、俄罗斯导演卡伦·沙赫纳扎洛夫、巴西导演赫克托·巴本科出任国际评委。在20部参赛片中评出了4项金爵奖和一项评委会特别奖,中国台湾中影公司出品的《无言的山丘》获最佳影片奖。有20万观众观摩了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167部参赛参展影片和评委个人影片回顾展。国际影片交易市场共有来自海内外16家制片商设展台。电影节还邀请了著名国际影星索菲亚·罗兰、德博拉·拉芬、桃井熏等参加电影节有关活动。共有200余名中外记者对电影节进行了采访报道。 第九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电影节报名影片数量被刷新,比前一届增加48.4%,并首次采取网上报名方式。
电影节开幕式红毯众星云集,阵容强大:凯瑟琳·德诺芙、西格尼·韦弗、娜塔莎·理查德森、利亚姆·尼尔森夫妇、安迪.麦克道威尔、爱德华·诺顿、罗恩.希尔佛、真田广之、栗原小卷、靳羽西、谭盾、张东健、张国立、徐静蕾、陈豪、黎姿、成龙、周迅、林志玲、周笔畅以及《伯爵夫人》摄制组、冯小刚率领的《夜宴》摄制组等应邀汇聚上海国际电影节,红地毯上展示明星风采,群星璀璨,堪称世界一流。从此上海国际电影节红地毯被誉为“亚洲第一红毯”。
享誉全球的世界顶级导演吕克·贝松担任评委会主席,中国著名导演冯小刚任副主席。电影节“金爵奖”国际评委会9名评委中,3位曾获奥斯卡金像奖。凭借吕克·贝松在世界影坛的权威地位以及冯小刚在国内影坛的超强人气,加上其他国际评委的影响力,评委会阵容更加体现其权威性与国际性,被媒体称为“梦之队”。国际名导李安出席电影节,参加论坛演讲,并荣获本届电影节“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式颁奖晚会上另一个特别奖项 ——杰出艺术成就奖则由法国国宝级影后凯瑟琳·德纳芙获得。
❼ 第十四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基本简介
·2011年6月19日晚,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颁奖,相比开幕式上张国立“申讨”冯小刚,显然闭幕式缺乏亮点,缺乏大牌的红毯也颇为冷清。最终,4部影片包揽了所有奖项,三部中国影片中除了《肩上蝶》颗粒无收,另两部都收获颇丰,《郎在对门唱山歌》斩获3奖,《hello,树先生》获得含金量较高的评委会大奖及最佳导演奖。此外,土耳其影片《伤不起的女人》获得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男演员奖,泰国影片《星期五杀手》则获得评委会奖与最佳摄影两奖。
闭幕缺亮点红毯无大牌 张静初徐若瑄拼英文
开幕式雨中来,闭幕式总算放了晴。然而,步上红地毯的明星虽然数量不比开幕式少,卡司逊色不少。除了竞赛单元的剧组成员及评审团,还有不少中小成本的新片演员扎堆亮相。打头阵出场的评委会成员巴瑞·莱文森、克里斯托弗·汉普敦、崔洋一、陈英雄、帕兹·维嘉、王全安、张静初等算是最具风采的。
为了《第33张明信片》到来的好莱坞明星盖·皮尔斯、英国著名导演兼编剧克里斯托弗·汉普顿、《挪威的森林》的主演松山研一、《纯真年代》的韩国新生代偶像金俊浩等海外明星纷纷走上红毯。此外,徐若瑄、杨千嬅、惠英红、马楚成、王小帅、彭于晏、Angelababy、宁静、翁虹、黄渤、江一燕、黄维德、周显欣、吴秀波、罗家英、王千源、徐娇等近百位明星只能说数量可观。
开幕式上,张国立公开“讨伐”冯小刚的一幕成为当晚的亮点,到了闭幕式最亮眼的只能算张静初徐若瑄拼英文功底了,可看性自是没那么强。在红毯上,张静初以一袭黑色露背礼物亮相,与穿着透明黑纱裙装的徐若瑄争艳了一番。两人在同台颁发“最佳音乐奖”时,又互相较劲起来。眼见张静初以大段英文开场,徐若瑄也不甘示弱,铿锵有力地说,“好像今天有很多外宾啊,我再来点英文好了。Good evening everyone, I'm XU RUO XUAN。”随后,徐若瑄还大赞一旁的张静初漂亮,“我觉得张静初今天特别漂亮,你们给她点掌声”,更现场秀了一段英文歌。
2部中国影片成大赢家 《树先生》获评委会大奖
三部入围的中国影片中,除了《肩上蝶》颗粒无收,另两部都大丰收。中国影片《郎在对门唱山歌》成为了本届金爵奖的大赢家,从最佳音乐、最佳编剧到最佳女主角尽收囊中。首次“触电”的吕星辰凭借这部处女作拿到影后,在台上她紧张地说不出话,“太惊讶了,真的没想到,想都不敢想”,现场,她还献唱了一段主题曲,展示了不俗的唱功。
青年导演韩杰刚刚凭借《hello,树先生》获得传媒大奖最佳新人导演奖,又在当晚的颁奖礼上获含金量较高的评委会大奖及最佳导演奖。起初获得最佳导演奖时,韩杰颇为感动地说,“我年纪还小,你们就给我这个奖,我做这行特别苦,做导演一定是这样,有时候会人格分裂,有时候要好好控制自己,既能吃苦还能管好精神问题。我向恩师贾樟柯先生表示感谢,我的梦想本来是做个摄影师就够了,有一天碰到贾老师让我主要精力试试做导演,从那天起我开始了导演生涯。”两天之内连获三奖,他自嘲是农民,“像是农民进城捡了三个彩。”男主角王宝强也难掩激动之情,“心里非常开心,挨冻的兄弟姐妹们在东北零下30多度拍摄,现在树终于开花结果了,哑巴也会说话了。”
此外,土耳其影片《伤不起的女人》斩获最佳影片奖和最佳男演员奖。评委会评语说:“影片严酷真实、毫不畏惧地将镜头对于农村走向大城市的女性,至始至终体现着创作初衷。”不过,男主角赛武凯特·埃穆拉因生病缺席颁奖礼,该片导演代其上台领奖,并希望这个奖杯可以让其康复。泰国影片《星期五杀手》也获得评委会奖与最佳摄影两奖。
❽ 第十二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嘉宾名单
第1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参加开幕式剧组人员名单:
《建国大业》的陈凯歌、冯小刚、唐国强、张国立、李幼斌、黄圣依、侯勇、
《风声》的演员黄晓明、李冰冰、张涵予、周迅、
《十月围城》的导演陈可辛、演员黎明、范冰冰、王学祈、甄子丹、曾志伟、谢霆锋、方力申、邓紫棋、苗圃、宋春丽、廖京生、李宇春、
《麦田》的范冰冰、
《非常完美》的章子怡、
《剑雨江湖》的杨紫琼、
《通天帝国》的刘德华、
《花木兰》的赵薇、陈坤、房祖名、徐娇、胡军、
《窃听风云》的刘青云、张静初、方中信、吴彦祖、古天乐、
《熊猫人》的周杰伦、余文乐;
《风云Ⅱ》的郭富城、郑伊健、蔡卓妍、
《爱情三结义》的导演叶念琛、演员侧田、邓丽欣、周笔畅、吴雨霏、钟舒漫、黎耀祥、邱胜翎、高文竹。
❾ 第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介绍
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于2013年6月15日晚在上海拉开帷幕。400多位海内外电影人亮相红地毯,打造申城一年一度星光最为璀璨的“东方奥斯卡之夜”。好莱坞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当天获颁“电影终身成就奖”。著名导演徐克则被组委会授予“华语电影杰出贡献奖”。活动包括电影论坛、电影交易市场、手机电影节、“中国电影项目创投”与“合拍片项目洽谈”等。电影展映单元设官方特别推荐、向大师致敬、聚焦中国、地球村、多元视角等单元。影片风格各异,为全球业界认识提供展示交流平台、为公众和媒体了解世界电影动态提供窗口。
❿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相关介绍
经过近20年发展,上海国际电影节以海纳百川的风范,充分发挥文化推广、产业集聚和经济带动功能,被业内誉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国际电影节。在中国电影产业持续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迈入20个年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无论报名影片、市场招展、创投项目,还是出席红地毯、电影论坛的名人与嘉宾,以及前来报道电影节的媒体数量都再次刷新电影节创办以来的纪录,成为亚太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影盛会。
金爵奖项核心内涵,展现多元包容特色
如同金棕榈奖之于戛纳、金熊奖之于柏林、金狮奖之于威尼斯,金爵奖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核心。作为主竞赛单元的奖项,它是电影节赋予优秀电影人最新作品的最高荣誉。金爵奖对多元文化的推动和引领有目共睹,赢得了海内外业界的尊重。
除竞赛影片外,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受大众欢迎的国际影展单元,也始终坚持多元包容的特色,通过近20年电影节带来的大量影片的熏陶,已培育起观众接纳多元题材影片的观影习惯,大大提高了观众的鉴赏水平和专业素养,比起平时大量好莱坞商业大片,每年电影节期间集中放映一大批高质量的优秀文艺片、欧洲片受到青睐,电影节通过国际影展真正做到了吸引观众回归影院,培养了健康多元市场。
国际平台助推华语电影,彰显中国力量
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之初就始终将自己放在中国电影产业大环境中,思考探索产业现象,寻找中国电影突破之路,与中国电影产业同呼吸,共命运。电影节通过多板块的打通融合,有效建立起完整的助推中国影片、集结中国影人,彰显中国力量的平台机制。
上海电影节的开闭幕红地毯完整呈现华语影坛的最新风貌与动态,成为展示年度华语电影人创作实力的最佳窗口。电影节由此所形成的兼具推广、营销、发行的功能已得到国际业界的认同和肯定,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公司把参加上海电影节作为重要的亮相机会,发挥出了电影节助推华语电影走向国际的重要推广功能,赢得了“亚洲第一红毯”的美誉。金爵奖大师与新锐同台竞技,一些获奖的中国作品受到国际影坛关注,走向了世界。项目市场的中国电影项目创投成为华语电影力量的一次集结,不仅被国内外业界普遍关注,并纷纷被其他国际电影节所仿效。
坚持孵化新人集聚年轻力量,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上海电影节身处产业发展前端,助推新人、新作、新项目。自2004年起,陆续通过设立中国电影项目创投、亚洲新人奖、手机电影节(国际学生短片大赛)等活动,并发挥各主体活动的板块联动效应,搭建了中国-亚洲-世界三个阶梯式的评奖与推广平台,为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人群提供专业化、定向化服务。
坚持创新与传承,拓展新兴媒体,保护经典遗产
上海国际电影节不仅敏锐把握产业发展与新媒体的最新关系,推出创新活动手机电影节,而且自觉坚持文化传承,承担起保护经典电影遗产的社会责任。2012年的手机电影节规模和影响力更有所创新,推出手机短片评选系列活动、短片展映、新媒体论坛及手机电影节颁奖盛典等4大主体活动。
经典影片拷贝修复,历时1年成果卓现,上海电影节成为国际电影节中首个自觉承担修复拷贝、推动文化传承的电影节。《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字街头》、《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大银幕上重焕光彩,经典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