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跪求美国拍的关于利比亚的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https://pan..com/s/13Q-_hdzQoIs8sZ5s__2uGA?pwd=dxty 在阿富汗执行任务的美国空军飞行员科特史蒂文斯上尉(杰克·吉伦哈尔 Jake Gyllenhaal 饰)突然惊醒,发现自己在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上,而他的身边坐着一个素不相识的女子克里斯蒂安(米歇尔·莫娜汉 Michelle Monaghan 饰)正在与自己讲话。科尔不知自己为什么会在这辆车上,而且他发现自己居然是以另一个人的身份存在,正当他迷惑不解的时候,列车上忽然发生爆炸。
❷ 最近有没有美国在利比亚战争的电影
额,你好,目前这类的影片时没有的,不过有不少这类的书籍,比如:闾丘露薇的《利比亚战地日记》,这本书来说的话,从书名我们就可以了解到这是一本关于利比亚内战的书,其作者闾丘露薇是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在利比亚境内的不同见闻与思想感悟,这本书是一本以日记的形式从另一个角度揭露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推荐阅读哦。望采纳。
❸ 利比亚战争
还比较激烈 英法美三个大人看利比亚两个小朋友打架 打得不激烈还帮忙递桌椅、板凳
欺负利比亚没大人 只等着小孩打完了好去趁机抢劫 大概就这样一时还打不完 要不LZ先吃
碗面等等
❹ 求一部美国特战队在屋顶给当地反叛武装包围激战的电影,地点好像伊拉克
不是伊拉克,而是“利比亚”
《危机13小时》是由迈克尔·贝执导,查克·霍根编剧,约翰·卡拉辛斯基、帕布罗·施雷柏、托比·斯蒂芬斯、詹姆斯·贝吉·戴尔、马克斯·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萨等主演的政治战争类电影。
该影片主要讲述了六名士兵组成的护卫队驻扎于利比亚班加西美国领事馆前对抗敌人的故事。该影片于2016年1月15日在北美公映。
《危机13小时》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前发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后数十名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
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最终导致包括美国大使约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Christopher J. Stevens)在内的四人死亡,这也是33年以来第一个被恐怖分子杀害的美国大使,影片《危机13小时》就是由这一真实事件取材。
❺ 攻击美国大使馆是哪部电影
该影片是《危机13小时》。
《危机13小时》是由迈克尔·贝执导,查克·霍根编剧,约翰·卡拉辛斯基、帕布罗·施雷柏、托比·斯蒂芬斯、詹姆斯·贝吉·戴尔、马克斯·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萨等主演的政治战争类电影。
该影片主要讲述了六名士兵组成的护卫队驻扎于利比亚班加西美国领事馆前对抗敌人的故事。该影片于2016年1月15日在北美公映。
《危机13小时》是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前发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后数十名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
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最终导致包括美国大使约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Christopher J. Stevens)在内的四人死亡,这也是33年以来第一个被恐怖分子杀害的美国大使,影片《危机13小时》就是由这一真实事件取材。
(5)美国与利比亚空战电影扩展阅读
《危机13小时》剧情介绍:2012年9月11日,一场灾难降临利比亚班加西,恐怖分子突然对大使馆实施了恐怖袭击,空投炸弹、烈火焚烧、激烈枪战等,利比亚领事馆陷入空前的紧张局势。为救出领事馆中遭遇袭击的幸存者们,原是前海豹突击队队员或CIA探员的六位特遣队员主动请缨参与营救。
《危机13小时》角色介绍:
1,映杰克·达席尔瓦
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队员,“六人安全小组”成员之一。在恐怖事件发生后,主动请缨参与营救。他是最后一个到达班加西的队员。
2,克里斯·坦托·帕朗托
前美国陆军游骑兵,后成为海军海报突击队队员,加入“六人安全小组”。1971年3月2日出生于美国科罗拉多州阿拉莫萨。
3,泰隆·S·朗恩·伍兹
美国海军海豹突击队队员,“六人安全小组”队长。1971年1月15日出生于美国俄勒冈州波特兰,于2012年9月12日在利比亚班加西死于迫击炮爆炸。
❻ 推荐几部美国特种部队的电影
1、《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
《特种部队:眼镜蛇的崛起》是派拉蒙影业公司2009年出品的一部动作电影,改编自同名美国热门漫画,于2009年8月7日中国、美国同步上映。
影片讲述了恐怖组织“眼镜蛇”企图征服世界,美国政府为了保卫国家而组成了特种部队——G.I.Joe。
杜克领导特种部队,为了抵御邪恶的眼镜蛇头领及其部下,发誓不论何时何地要为自由而战,赴汤蹈火除暴安良以伸张正义。
该片讲述一支精干的“海豹”分队前往尼日利亚的丛林,营救一位支援当地医护工作的美国医生期间发生的故事。
❼ 利比亚大空战
1986年, 非洲国家利比亚上空战云密布。3月24日至4月15日间,美军以“打击世界恐怖组织” 为由,对利比亚连续发动了两次代号分别为“草原烈火” 和“黄金峡谷”的空袭作战,以微乎其微的代价重创利比亚就美国军事行动来说, 其规模之大,奔袭之远,武器装备之先进, 堪称空前,开创了高技术条件下空中袭击作战的先河。美军空袭利比亚亦被西方称为“现代空袭奠基之战”。
事出有因:“顽童”利比亚亲苏反美汤姆大叔的威严有损
利比亚位于非洲北部,北临地中海,面积约175万平方公里。经济收入主要靠石油, 是世界较大的石油输出国之一。1969年8月1日,上尉军官卡扎菲发动武装政变, 推翻了持亲美立场的“联合王国”,建立了阿拉伯利比亚共和国并担任国家元首。
卡扎菲执政初期施行既反苏又反美的政策, 后逐渐演变为靠苏反美。卡扎菲执政前,美在利有6家石油公司;拥有价值70亿美元的租借地,年营业额达200亿美元;美与利签署过多项经济技术和军事协定;美在利设有军事基地, 驻有6000名军事人员。卡扎菲执政后先后收回了美国在利比亚的空军基地,废除了同美签订的军事和经济技术协定,限制美国舰船在利比亚领海的行动, 最终在1982年与美断交。与此同时, 利比亚又从苏联购买了多达100亿美元的军火,向苏联提供了5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成为苏在中东地区的重要盟友。
1982年以后,国际上连续发生针对美国的恐怖活动。1984年4月美驻贝鲁特大使馆发生汽车爆炸事件,死亡63人;1985年6月,恐怖分子劫持了美环球航空公司817次航班客机;1985年12月27日,罗马和维也纳机场遭到武装分子袭击, 19人(包括5名美国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上述事件发生后,卡扎菲不是表示“支持”就是表示“祝贺”,甚至公然宣称, “正在帮助世界各地的恐怖分子进行训练”。利比亚“顽童” 般频繁的反美举动一而再,再而三地“触犯”、“损害”了美国的利益。 为了维护美国在利比亚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霸权,维护“汤姆大叔的威严”,同时也为了整个对苏战略的需要,即排挤苏联,称霸地中海,美国不能不教训这个不安分的卡扎菲。1985年2月28日,里根授命驻地中海的第六舰队处于高度战斗状态, 扬言对利比亚进行“外科手术式” 打击。同时,美军广泛利用侦察卫星和空中侦察机对利比亚进行军事侦察, 并派出现场特工人员观察与核对利比亚各重要军事目标的位置,搜集有关资料。美对利的故事一触即发。 “草原烈火”:美利坚飞跃“死亡线”利比亚遭殃“更任性”
1986年3月22日,美宣布,以“珊瑚海”、“萨拉托加”、“美国”号三个航母编成的特混舰队将于3月23日到4月1日在地中海举行军事演习。 并声称, 演习期间, 美军将飞跃锡尔特湾,进入卡扎菲宣布的“死亡线” 。与此同时,利比亚加紧在国内进行紧急动员,征召预备役,宣布全国进入最高戒备状态。
3月24日清晨,美开始对利进行代号为“草原烈火”的第一次空袭,美三艘舰艇进入“死亡线”。当日下午2时52分,利从锡尔特镇发射两枚萨姆-5导弹,由于美军施放电子干扰,一枚导弹空中自毁,另一枚坠入大海。而后利比亚又向美发射两枚萨姆-5导弹,仍未击中美机。晚9时20分,美军开始了行动。一架A-6舰载攻击机向利一艘导弹巡逻艇发射“鱼叉”式导弹,使该艇当即沉没。晚10时许,从“萨拉托加”号航母起飞的舰载机向锡尔特镇的萨姆-5导弹基地发射两枚“哈姆”式远程抗辐射导弹, 使该基地瘫痪。晚11时许,美攻击机对一艘向美舰接近的利导弹巡逻艇发射两枚“鱼叉” 式导弹,重创该艇。25日凌晨1时15分,美“约克城”号导弹巡洋舰又对正向其接近的利一艘导弹巡逻艇发射2枚“鱼叉” 式导弹,该艇艇毁人亡。1时54分,美舰载机再次对修复待发的萨姆-5导弹基地进行了攻击,使该基地再次瘫痪。8时许,美军又击沉利一艘导弹巡逻艇。17时美军撤离,第一次袭击结束。 此次战斗中,美舰在“死亡线”以南停留75个小时,美舰载机共起飞1546架次,其中越过“死亡线”188架次。整个冲突中美军机舰无一损失。利比亚被击毁导弹巡逻艇4艘,锡尔特镇2个萨姆-5导弹防空基地的主要设施全部被摧毁,死亡约150人。
利比亚遭受美军第一次空袭以后, 国际上又发生了两起针对美国的恐怖事件。4月2日,美国环球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27客机在从罗马飞往波恩的途中发生爆炸, 炸死四名美国乘客。4月5日,西柏林拉贝勒迪斯科舞厅被炸, 死伤56人,其中44名美国军人被炸伤,一名美国士兵被炸死。事后,美情报部门证实这些事件均为卡扎菲直接指使所为。
这两起恐怖事件使得美国特别恼怒。 里根认为,这是对美国不宣而战的战争。 当即决定对利比亚进行更大规模的打击。并指令参谋长联席会议提出详细作战方案。9日,里根原则批准了作战方案,即“黄金峡谷”行动计划。
“黄金峡谷”:重创利比亚海陆空天死伤卡扎菲两子一女
从4月10日开始,美国按“黄金峡谷”计划通盘调整了有关军兵种部队的部署, 以适应空袭作战的需要。11日,第六舰队“珊瑚海”号和“萨拉托加”号两个航母编队利用夜暗,隐蔽驶向地中海中部海域。12日,美得到英国允许使用美国部署在英国空军基地的F-111F战斗轰炸机, 并派出30架F-4战斗机进驻英国在塞浦路斯的空军基地,令海军“企业” 号航母编队由印度洋进入阿拉伯湾,准备支援第六舰队。13日,里根最后批准了“黄金峡谷”袭击计划。
4月14日晚5时, 里根下达了执行“黄金峡谷”作战计划的命令,决定总攻时间为16日凌晨2时。 14日晚7时,“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母编队驶向利比亚沿海进入战位, “珊瑚海”号航母进入班加西以北500公里处海域; “美国”号进入黎波里以北500公里处水域。驻美国空军基地的美第3航空联队从14日晚9时13分起, 分别从伦敦附近的各空军基地先后起飞KC-10、 KC-135加油机共30架,F-111F轰炸机24架, EF-111电子战飞机5架。这些飞机在英吉利海峡9100米上空集结,经过4次空中加油,绕道法国、西班牙以西,经直布罗陀海峡,于15日1时30分, 飞抵距利海岸500公里的“美国”号和“珊瑚海”号航母活动区上空作机动飞行, 对机上各轰炸系统作了攻击前的最后检查。
从15日0时20分至1时30分,美海军舰载A-6攻击机15架,A-7和F/A-18型舰载机各6架,E-2C预警机数架,EA-6B电子战飞机14架,以及F-14战斗机, 海上搜索救护直升机和其他支援飞机共100余架,先后从“珊瑚海” 号和“美国”号航母上起飞,15日1时54分,4架EF-111电子战飞机同时对利实施强大的电子干扰,当即使利比亚的无线电通信中断,防空雷达失灵。同时,6架F/A-18型战斗攻击机在电子战飞机的配合下, 发射“百舌鸟”和“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50枚,摧毁了利比亚的黎波里和班加西两地的防空雷达站5座,致使利比亚防空体系处于瘫痪状态。
15日凌晨0时20分至1时30分,16架F-111F战斗轰炸机,在距目标150米时, 分3个编队使用900公斤的GBU-10激光制导弹和225公斤的CBU-12炸弹对黎波里的阿齐齐亚兵营、西迪比拉尔港兵营和机场军用区进行轰炸,14架舰载A-6攻击机,用225公斤MK-82集束炸弹和MK-20集束炸弹, 同时对班加西兵营和贝尼纳军用机场进行了攻击。在美空袭之时,利比亚高射炮兵击中了一架F-111F战斗轰炸机,所发射的防空导弹无一命中。 飞机也未能升空作战。美海空军按计划完成了对预定目标的袭击后,于凌晨2时13分开始撤离战场。
此次空袭, 美军共出动海空军飞机150多架,投掷炸弹150多吨。摧毁了卡扎菲指挥部、 “突击队”训练中心、黎波里机场军用区,卡扎菲预备指挥所、 贝尼纳军用机场等重要军事目标。炸毁利比亚军用飞机14架(伊尔-76运输机6架,米格-23飞机4架,米-8直升机2架,F-27运输机2架) ,炸伤多架,重创波音-727飞机1架,摧毁利比亚雷达站5座,炸死炸伤利比亚军民700余人。
卡扎菲的一岁半的养女死于这次空袭,5岁上下的两个儿子也被炸成重伤,卡扎菲本人受轻伤。
美军仪损失F-111F轰炸机一架,两名成员死亡。
美军空袭利比亚,广泛使用了C3I系统、精确制导武器、电子战和远程航空技术等高技术成果, 突破了必须陆军叁战、地面占领、先攻外围后捣核心等武装对抗的传统形式。 整个空袭中,美军各兵种配合默契, 行动协调一致。美国国防部长温伯格战后手舞足蹈地称此次行动是“一次成功的空海军联合作战”。
❽ 美国空袭利比亚的背景
2011年利比亚人民要民主,独裁了利比亚42年的卡扎菲很不爽,杀了几千人,几十万人逃离国家(连外交部部长都跑了),剩下的就组织反政府军抵抗他。
他放下话:"人民如果还不投降,我就放火烧了整个利比亚."
联合国警告他停止攻击平民,卡扎菲一口答应了,结果第二天就反悔,继续进攻平民区。
现在联军就开始空袭制裁他了,这次他一个小儿子被炸死了,全利比亚人民都到大街上欢庆!
至于卡扎菲做过脑残的事 :公开绞刑反对他的学生,政治家,曾经3小时杀了1200人,并让电视重复播发处决过程,威慑人民
❾ 1986年美军空袭利比亚行动代号
“黄金峡谷”行动.
在1986年,美国就发动了突袭利比亚的“黄金峡谷”行动,海空军以电子战飞机为先导,首先压制干扰对方的防空系统,尔后再出动大批战机实施精确打击,仅用18分钟就达成了作战目的。这次成功的作战也被认为开创了现代“外科手术”式的作战模式。
战争导火线
“黄金峡谷”行动,是美国为维护其在地中海地区的战略利益,以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为由,于1986年4月15日对利比亚实施的海空联合打击行动。
利比亚自1951年独立以来,一直与美关系密切。1969年,卡扎菲上台后,开始奉行反美亲苏政策,利美关系由此恶化。1986年3月,美实施“草原烈火”行动,击沉利军导弹艇5艘,摧毁利军制导雷达数部。
为报复美国,利比亚的恐怖组织于当年4月2日和5日,分别制造了美环球航空公司飞机和西柏林拉贝勒迪斯科舞厅爆炸事件,炸死炸伤百余名美国人。
美国的决策
4月6日下午,里根在白宫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紧急会议,讨论再次“惩罚”利比亚问题。会议在分析前苏联动向,排除前苏联直接军事干预的可能性后,迅速作出了再次对利比亚实施军事打击的决策,并指示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威廉·克劳负责拟定作战计划。
4月9日晚,克劳向里根呈交作战计划。根据里根指示的两项原则,该计划提出以第6舰队“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母编队的A一6舰载攻击机和美驻英拉肯希斯空军基地的F一111F战斗轰炸机为主对利比亚的5个目标实施夜间空中突袭:的黎波里的阿齐齐耶兵营、西迪比拉勒港兵营、的黎波里机场军用区、班加西民众国兵营、班加西贝尼纳军用机场。据悉该处停放有米格一23飞机。另外还有两个目标,即:美认定的恐怖分子阿比尼达尔的驻利办事处和利比亚情报局总部大楼,因靠近居民区,在征询撒切尔夫人意见后放弃。
该计划建议选用2000磅(907公斤)GBU一10型激光制导重型炸弹对阿齐齐耶兵营和卡扎菲住所实施精确轰炸;以500磅(225公斤)“迟钝”(非制导)减速炸弹轰炸的黎波里机场军用区;以500磅MK20“石眼”激光制导集束炸弹突击贝尼纳军用机场;以“百舌鸟”和“哈姆”反雷达导弹攻击利防空雷达设施。在兵力运用上贯彻以最短的暴露于敌的时间,对目标投入最多的兵力的原则。
对上述计划,里根当晚即表示原则批准,并引用古代西班牙人冒险深入中美洲深山峡谷的黄金城,成功找到黄金的传说,命名这次作战行动为“黄金峡谷”行动。
交战双方的战前准备
为了实施这一计划,里根一方面选派美驻联合国大使,与撒切尔夫人有良好私人关系的沃尔特斯为总统特使赶赴英国与撒切尔夫人磋商;同时,亲自致函法国、西班牙通报其袭击计划,要求允许美国战斗机飞越两国领空。
撒切尔夫人除建议取消后两个袭击目标外,对利用英国空军基地作战表示完全支持。但法、西两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没有同意为美国战斗机提供空中走廊的要求。这样美国空袭作战的航程将不得不由2200公里增大为5180余公里。
从4月10日起,美即按作战计划要求,调整了兵力部署。10日,美取消了第6舰队“珊瑚海”号航母编队原定的换防计划,令其留在地中海待命。11日,美命令第6舰队两个航母编队利用夜暗,隐蔽地驶向地中海中部海域,准备参加攻击行动。13日,美紧急增派10架KC一10加油机由本土飞往驻英空军基地待命。同时,驻英国空军基地的美战术空军第3航空队的F一111F战斗轰炸机,以代号为“老练的民族”的空中作战演习为名完成了作战准备。为应付意外,美还向英在塞浦路斯南部的阿克罗蒂里空军基地派出30架F一4战斗机。同时下令“企业”号航母编队由印度洋驶入阿拉伯湾。
4月14日,里根最后批准空袭作战方案,决定当日下午7时开始空袭行动。从决心报复,到制定计划,与盟国协商,调整兵力部署,到实施袭击,前后仅用了8天时间。
面对美国的军事压力,为了保存实力,卡扎菲将400架战斗机秘密转移到邻国苏丹,将一些军用运输机由沿海转移至内地沙漠,关闭了边境上的几处雷达站,加强了某些重要目标的防空,将军队撤离兵营,同时将外国技术人员和工人作为人质集中到油田,其中包括1000名美国人。卡扎菲于4月14日上午9时通过电台宣布,利比亚“已经严阵以待”,“如果美国人胆敢进攻利比亚,就将使他付出比越南战争更为惨重的代价”。
作战经过
14日17时,里根向此次作战的总指挥第6舰队司令凯尔索中将下达了执行“黄金峡谷”作战计划的命令,决定总攻开始发起时间为利比亚时间15日凌晨2时(以下均为利比亚时间)。
14日19时,凯尔索从地中海中部水域“科罗拉”号旗舰上给驻英国空军基地的美国第3航空队和在地中海西西里岛附近水域待命的第6舰队“珊瑚海”号和“美国”号航母编队下达“立即行动”的作战命令。
通过空中集结、远程奔袭、海空会合、第一轮攻击波、第二轮攻击波,至15日2时12分,空袭结束。前后持续时间共18分钟,其中主攻时间仅11分钟。
这次空袭作战,美共出动空、海军各型飞机150余架,投弹100余吨。按预定计划摧毁了卡扎菲指挥所及其住地等5个重要军事目标。计摧毁利比亚防空雷达站5座,炸毁利军用飞机14架,重创波音一727飞机1架,炸伤米格一23、米一8、米一24、伊尔一76飞机多架。炸死100多人,炸伤600多人。卡扎菲本人无恙,但他年仅1岁半的养女哈娜被炸死,2个儿子受伤。
美军突袭作战的特点
锡德拉海湾之战是一场以突袭与反突袭为主要内容,作战目的、参战兵力、持续时间和交战空间都十分有限的局部战争。在这次战争中,美国的决策指挥、兵力运用、组织作战方面都反映了一系列引人注目的特点。其中,最主要的有:
美军两次作战都具有高度的战略意义和政治敏感性:美军称这种行动为“战略性战斗行动”(属于战役行动的范畴)。作战双方都由最高统帅直接控制。里根对开战时机、作战原则、参战兵力、打击方式与打击目标等实行全程控制。
美军两次突袭行动涉及海军和空军两大军种,五六个兵种。在作战中,太空有通信卫星、侦察卫星对战场密切监控,高空有战略侦察机、预警机实施侦察指挥,中空有EA一6B电子战飞机实施电子压制,在战区上空有F一14、F/A一18分别以双编队在4500米高度上盘旋警戒,在航母和海岸之间有直升机盘旋飞行,两艘航母分别停泊在两个战区以北海面,实施指挥和战勤保障,水下有攻击潜艇巡逻游弋。在F一111战斗轰炸机远程奔袭过程中,有加油机进行空中加油,有F一4战斗机负责途中空中掩护。发起攻击前后有电子战飞机施放强烈的电子干扰,有F/A一18、A一7负责压制和摧毁利军防空雷达。海、陆、空、天、电密切协同,高、中、低空,远、中、近程,联为一体,形成一个强大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攻防体系。
在法国、西班牙拒绝提供空中走廊的情况下,美空袭飞机从驻英国空军基地起飞,长途奔袭,行程5188公里,途中4次空中加油,创造了现代空战的新纪录。
在空袭作战中,美军发挥了电子战优势。美分5个层次对利军进行了电子战,控制了战区制电磁权,为空袭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可靠保障。一是在空袭发起前一两个小时,E一2C预警机便升空实施电子侦察;二是在主攻发起前10分钟左右,电子战飞机利用强大的干扰功率对利防空系统电子设备进行集中压制,致盲对方雷达;三是在主攻发起前6分钟,A一7攻击机和F/A一18战斗攻击机进入干扰带,以60米高度在敌雷达盲区超低空飞行,发射反辐射导弹,摧毁利防空雷达和机场通信塔台;四是在轰炸过程中,电子战飞机始终实施“电磁护航”;五是各种参战飞机均装备了机载自卫电子干扰系统,可各自进行自卫电子侦察。
在两次空袭作战中,美大量使用了先进的精确制导武器,大大提高了命中精度,集中使用了GBU一10型激光制导炸弹、“哈姆”高速反辐射导弹和MK20“石眼”激光制导集束炸弹等。其中GBU一10型激光制导炸弹,重2000磅,理论误差仅1米。
评析和思考
美利锡德拉湾之战引起世人的认真思索和普遍关注。其中最重要的有:
第一,高技术战争已初露端倪。
第二,高度自动化的指挥、控制、通信和情报系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
第三,“制电磁权”的争夺日益具有战略意义。
第四,“外科手术式”打击将成为现代战争的一种重要样式。
第五,现代战争对军队的战备训练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❿ 求一部美国战机电影.
《怒火难熄》
剧情:
最高机密的隐形战机被偷走,美国国防部惊恐万分,由于机上有上千种高科技设计,不能落入敌国或恐怖份子手中,飞机必需被追回。只有一个人能达成任务,他是海军试飞官文森康纳,康纳跟伙伴詹宁追踪隐形飞机至利比亚,很不幸的詹宁被敌方逮补,康纳趁机逃走,并潜入军事基地,找到隐形战机,弹利比亚恐怖份子正准备用隐形战机运载神经毒气。康纳驾着战机返回,他必须小心不被击落,否则灾难必定发生。
其他名称:《黑天雷》Black Thu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