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有部美国真实故事改编的!警匪枪战就是两个捍匪在大街上和很多的警察对抗的!那电影叫什么名字告诉我
原 片 名:44 Minutes The North Hollywood Shootout
中 文 名:紧急44分钟
出品年代:2003
IMDB链接:http://us.imdb.com/title/tt0362389/
IMDB评分:6.9/10 (74 votes)
国 家:美国
类 别:犯罪/剧情/动作
导 演:Yves Simoneau
主 演:Michael Madsen .... Frank McGregor
Ron Livingston .... Donnie Anderson
Ray Baker .... Harris
Douglas Spain .... Bobby Martinez
Andrew Bryniarski .... Larry Eugene Phillips Jr.
Oleg Taktarov .... Emil Matasareanu
内容简介:
本片是一个真实故事,那是1997年发生在好莱坞北部一起银行抢劫案,两个匪徒拿着AK-47, 穿着防弹衣,而和他们对抗的警察只拿着手枪(特种部队还没赶来),于是一场激烈的枪战开始了,很多警察和市民都受了伤,幸运的是,虽然有20人中弹,但是没有一个警察或平民死亡,唯一的两个死亡的就是那两个匪徒。本片表扬了LAPD和SWAT的英勇作战精神,在美国国内备受好评,福克斯发行了此片的DVD版。
下载地址:http://lib.verycd.com/2005/02/08/0000038409.html
❷ 电影与现实:南北战争前夕美国奴隶制有多残酷
独立战争后,美国不再依附于大英帝国,拥有了完全自主的司法和立法体系。正是因此,1807年英联邦终止奴隶贸易立法,并未影响到美国南部六州根深蒂固的奴隶制种植园经济。导致了美国的奴隶制仍然延续了超过半个世纪。独立后,南方部分州颁布了一系列与奴隶制相关的立法,企图稳固奴隶制。例如,在弗吉尼亚等地规定:奴隶只得用来交易,如果将其释放为自由人,主人将遭受罚款甚至牢狱之灾。不难发现,若无外部强制性力量介入,奴隶制在南部不可撼动。
南北战争后,随着奴隶制废除,南方种植园模式土崩瓦解。至此,南北农业经济模式合流,脱离了黑奴,南方单位土地的生产效率一落千丈,平均下降了35%。另一方面,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大量黑人成了无业游民,整日游手好闲,除了自由,一无所有。事实上,黑人们经济平困,政治无权和文化落后的景况,并未得到改善,反倒成了不可忽视的社会安全隐患。由于缺少了医疗保障,黑人的患病率甚至上升了20%。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南北战争的爆发,或许并非像历史课本中所写的:为了解放生产力,而是出于所谓“道德正确”的缘故。
❸ 找一部电影,主角是一只动画版的动物,和一些现实中的人,场景也是现实的。
狗狗震 Scooby-Doo (2002)6.4 系列
史酷比
导演:拉加·高斯内尔 主演:小弗雷迪·普林兹 莎拉·米歇尔·盖拉 马修·里沃德 ...
本片改编自60年代美国热门卡通系列剧,故事的主角是一只会说话的大丹狗:史酷比。话说在美国有一个度假圣地“恐怖岛”,这里有全世界最最恐怖的游乐设施,让那些寻求刺激的旅客流连忘返。 但是今年的恐怖岛成了名符其实的“恐怖岛”,有人在岛上遇到真...
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Who Framed Roger Rabbit (1988)7.9
威探闯通关 | 梦城兔福星
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 主演:鲍勃·霍斯金斯 克里斯托弗·洛伊德 乔安娜·卡西迪 ...
本片为卡通片类型的复苏和建立了一种可资效仿的模式,创造了一种新“类型电影”,将真人与卡通形象的交流互动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鼠来宝 Alvin and the Chipmunks (2007)7.4 系列
艾尔文与花栗鼠 | 花鼠明星俱乐部 | 艺高鼠胆大
导演:蒂姆·希尔 主演:杰森·李 大卫·克罗斯 卡梅隆·理查德森 ...
三只可爱的花栗鼠,带来了节日的希望与祝福,却也遭到别有用心之人的觊觎。那么,它们能否从人类的贪念中全身而退呢?
豚鼠特攻队 G-Force (2009)7.2
豚鼠特工队 | G势力 | 鼠胆妙算 | 超鼠特攻
导演:霍伊特·耶特曼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 佩内洛普·克鲁兹 山姆·洛克威尔 ...
一群受过特别训练的豚鼠特工队员受到政府委派,前去阻止一个邪恶的亿万富翁控制地球,地球的命运就掌握在它们手中。
捕鼠记 Mousehunt (1997)7.6
玩野王 | 捕鼠“气”
导演:戈尔·维宾斯基 主演:内森·连恩 李·伊万斯 Vicki Lewis ...
父亲的去世使得已分手多年的欧尼、拉尔斯兄弟重新相聚,他们的父亲鲁道夫·斯芒兹是一个生产绳子的商人。玩世不恭、开着一家时髦餐厅的哥哥主张卖掉父亲的工厂,这座千疮百孔、朽木残坦的工厂似乎是工业革命时代的产物。但是,多愁善感的弟弟拉尔斯却坚持保留...
飞鼠洛基冒险记 The Adventures of Rocky & Bullwinkle (2000)5.9
波波鹿与飞天鼠 | 洛基和布威冒险故事第四集
导演:德斯·迈克纳福 主演:蕾妮·罗素 杰森·亚历山大 派珀·佩拉博 ...
本片的主角飞鼠洛奇和驯鹿布尔温克是美国六十年代经典电视卡通片的主角,这一次迫不得已从卡通世界来到真实世界全都是因为两个阴谋家鲍里斯(贾森·亚历山大饰演)和娜塔莎(蕾妮·罗素饰演)通过某种手段将漫画书中的无畏大魔头(罗伯特·德尼罗饰演)带进了...
❹ 美国电影中的美军装备和现实中的美军装备一样吗
你要看是什么电影了,比如像《洛杉矶之战》就基本一致,《变形金刚》系列就捎带虚构了
不管怎么说,美军的技术从总体上看绝对是人类目前的最高水准(如果没有电影里面的那种神秘组织的话)
❺ 电影里的美国和现实中的美国
你好,
电影里的美国和现实中的美国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要端正思想,区别对待
❻ 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的异同点
先说“直接电影”。美国电影史专家罗伯特·C·艾伦认为,“直接电影”是60年代初美国纪录电影制作中一次独具风格的运动,这一运动被后人称为“直接电影”,它“过去是、现在也仍然是利用同步声、无画外解说和无操纵剪辑尽可能忠实地呈现不加控制之事件的一种尝试。简言之,直接电影作品企望给予观众一种正当摄影机前的事件展开之时‘他们身临其境’的感觉。”早期阶段的美国直接电影作品主要是指罗伯特·德鲁领导的摄制组为电视台制作的影片,史蒂文·芒贝在《美国的直接电影》一书中指出,这些影片“表明了自发的、不受约束的拍摄影片的可能性,并且第一次直接触及了这一做法所派生出来的主要美学问题。德鲁小组实际上为美国真实电影作了界定,他们创建了一种强有力的方法,其影响至今仍起着主导作用”。
再说“真实电影”,又称“真理电影”。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胡濒教授认为,“真理电影”是法国“新浪潮”中的一股现实主义潮流。依照他在《当代法国电影》一文中的看法,“新浪潮”由三股潮流组成:一是作为新浪潮核心的“作者电影”,二是与新浪潮相伴而生的“作家电影”,三是以“真理电影”为代表的现实主义潮流。法国电影史学家克莱尔·克卢佐把这股现实主义潮流细分为三个支流或团体:故事片、纪录片和介于两者之间的“真理电影”。1960年12月20日,《法兰西观察家报》刊登了法国电影理论家艾德迦·莫兰对记者提出的“您所理解的真理电影是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认为“真理电影”是“一种战胜了故事片与纪录片之间的根本对立的电影”。60年代的法国电影在现实主义方面最有特色的创新和探索便是真理电影,它持续影响了直至今日的法国电影。
“直接电影”与“真理电影”是有区别的,巴尔诺甚至认为两者互不相关,唯一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从同期录音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而且这样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区别:1)主张“直接电影”的纪录电影工作者手持摄影机处于紧张状态,等待非常事件的发生,鲁什式的“真理电影”纪录片人试图促成非常事件的发生。2)“直接电影”艺术家不希望抛头露面,“真理电影”艺术家则公开参加到影片中去。3)“直接电影”艺术家扮演的是不介入的旁观者的角色,“真理电影”艺术家起到的是挑动者的作用。4)“直接电影”作者认为事物的真实随时可以收入摄影机,“真理电影”是以人为的环境能使隐蔽的真实浮现出来这个论点为依据的。
“直接电影”与“真理电影”之间的区别,关键在于对“纪录”与“虚构”的看法存在根本分歧。前者认为纪录电影应该是对现实的纯粹纪录,在被动状态中捕捉真实,反对在纪录片中使用虚构手法;后者则认为纪录电影不应该纯粹地纪录现实,应该主动地去挖掘真实,不排斥在纪录电影中采用虚构策略。鲁什在拍完《夏日纪事》几年后接受采访时重申,他确信电影具有“揭示我们所有人的虚构部分(to reveal a fictional part of all of us)的能力,尽管很多人对此表示怀疑,但对我而言这正是一个人的最真实的部分。”摄影机能够刺激人们展现他们自己的虚构面貌,以及他们作为想象、幻想和神话的创造物的能力,这一点被鲁什称为“真实电影”实践的试金石。在鲁什看来,《夏日纪事》绝不仅仅是一部纪录片,因为影片中的人们都被激发表现出了他们的虚构部分;同时,它又绝不仅仅是一部故事片,因为它所展现的虚构部分都是真实的。影片结尾处有一个简短场面,正是对电影通过“谎言”展现真实的实践的一个明确宣言。
在对“直接电影”和“真理电影”的概念进行一番梳理之后,我们接着进行本节的讨论。不论是“直接电影”还是“真理电影”,拟或是带有折中色彩的“真实电影”,这些概念甚至词汇本身都含有向格里尔逊为代表的传统纪录电影挑战的意味。标榜自己是“直接”就可能意味着别人是“间接”,标榜自己是“真实”或“真理”,就可能意味着别人是“虚假”或“谎言”。从根本上说,“真实电影”是一种反对虚构的电影,以至于“非虚构影片”(non-fiction film,港台译作“非剧情片”)一词逐渐成为后格里尔逊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纪录电影定义,并且得到人们的普遍接受,甚至成了“纪录电影”的代名词。
转摘自:单万里 ——《纪录电影文献》序言
❼ 美国电影与现实相距多少
给楼主个准确回答:电影当然会避免不了超现实的因素,美国大片里有80%以上都是虚构出来的,因为电影的主要目的就是娱乐,并且是在美国,美国人对电影的夸张追求远远超过欧洲国家。但你说的这些装束,在中国也很多。只要条件允许,汽车都档次,工作和居住的处所也都条件。只是普通百姓很难接触到这些人罢了。
美国的电影也并不是都像你说的那样。40-60年代、90年代以后的表现上层社会的故事里面这些比较多,而表现普通百姓阶层的市井电影中大多着装都很普通,毕竟总描写那些上层社会有点太脱离群众,卖不出太好的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