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欧美电影 > 电影美国女记者斯特朗

电影美国女记者斯特朗

发布时间:2022-09-27 17:06:11

❶ 3月29日发生过什么大事

1904年3月29日,中国第一个官办银行批准设立,1979年3月29日,邓小平在北京会见香港总督麦理浩。

光绪三十年正月廿八(1904年3月14日)户部向皇上奏报创办银行计划,奏曰:“现当整齐币制之际,亟赖设立中央银行为推行枢纽。臣等再三筹商,拟由户部设立,筹集股本,参阅各国银行章程,斟酌损益,迅即办起银行,以为财币流转总汇之所。”不久户部拟订了银行章程,恭呈御览。清廷批准了这个银行章程。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1997年2月19日),原名邓先圣,学名邓希贤,四川广安人。早年赴欧洲勤工俭学,归国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

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先后担任党和军队的许多重要领导职务,为党中央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的实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❷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会见美国进步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提出了_____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6年8月,毛泽东在延安向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发表谈话,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斯特朗女士折服地评道:这是个“时代性的伟大真理”。

自接受斯特朗采访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论断后,毛泽东把这个论断不断扩展、深入阐述,广泛应用于反帝国主义、反修正主义、反霸权主义、国内建设等诸多领域。最完整的阐释是”反动派既是真老虎,也是纸老虎“,应对的指导思想应该是“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2)电影美国女记者斯特朗扩展阅读:

在谈笑风生间,毛泽东与斯特朗谈到了原子弹。当时,中国人民还在用小米加步枪为自由解放而浴血奋斗时,美国已经率先造出了原子弹。毛泽东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点由此产生。

斯特朗是毛泽东非常要好的外国朋友,在解放后,也曾多次受邀来到中国,到了1960年代,毛泽东在北京为她过80岁生日时,两人再度忆起了1946年在枣园窑洞对原子弹问题的谈话,80岁的斯特朗问毛泽东:“您现在还认为原子弹是纸老虎吗?”毛主席点头微笑作肯定状。谢太平说,在当时,苏联赫鲁晓夫等外国元首都认为原子弹是摧毁人类、摧毁一切物质东西的时候,毛泽东有如此气魄和胆识对原子弹提出只是“纸老虎”的论断,他被称为是世界上蔑视核武器的第一人。

❸ 中外著名记者有哪些

1、奥莉娅娜·法拉奇

奥莉娅娜·法拉奇,意大利女记者,作家。1929年6月29日生于佛罗伦萨。她1950年任《晚邮报》驻外记者。

1967年开始任《欧洲人》周刊战地记者,采访过越南战争、印度和巴基斯坦战争、中东战争和南非动乱。两次获得圣·文森特新闻奖,一次获得班卡瑞拉畅销书作者奖。她还获得美国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名誉文学博士学位。

2、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女, 美国人,是美国进步女记者与作家。她年青时就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致力于儿童福利事业和工人运动。她积极反对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斯特朗1885年11月24日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费伦德城出生。早年就学于奥伯林学院。190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5次至中国访问。72岁时,冲破重重阻力于中国定居。

3、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美国著名作家和记者,曾任《纽约时报》副总编辑、全美作家协会主席。

在漫长的记者和文学创作生涯中,为反映20世纪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付出了巨大心血,足迹遍及欧洲、苏俄和远东各主要战场,以其犀利的目光、鲜明的观点和娴熟的文笔,揭露了法西斯侵略者的罪行及其政治、军事内幕。其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声名远扬世界各国。

4、赵超构

赵超构(1910.5.4 - 1992.2.13),原籍浙江文成,生于浙江瑞安(今文成县)。早年就读于上海中国公学。中国著名新闻记者,专栏作家。笔名林放。

新中国成立后,主持《新民晚报》工作。曾任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著有《延安一月》、《未晚谈》、《林放杂文选》等。

5、黄幼公

黄幼公,越南华裔,美国公民,著名摄影师。黄幼公1951年3月29日出生在越南隆安,1966年加入美联社越南胡志明市记者站。 获得过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策奖”。2007年,他拍摄的帕丽斯希尔顿入狱前痛哭的照片又一次引起世界轰动。

❹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人物生平

1885年11月24日,斯特朗出生于布拉斯加州弗兰德镇。
1887年,全家迁往俄亥俄州的芒特弗农。
1891年,斯特朗6岁生日前,全家由芒特弗农迁往辛辛那提。她被送入一所公立学校读书。
1895年,全家迁往奥克伯克。
1896年,斯特朗(11岁)提前完成小学八年学业。
1896年,斯特朗进入奥克伯克中学学习。
1897年,斯特朗第一次出国,全家出发去英格兰。
1898年夏秋,随全家住在法国和瑞士。
1898年,斯特朗13岁时,被录取到洛桑大学夏季教师进修班学习。
1900年,中学毕业,年仅15岁。
1902年2月,青年杂志《美国周刊》发表了她两篇关于意大利之行的文章。 1902年,进入奥伯林学院就读大学一年级。
1903年,父母前往南部非洲期间,被安置在伊利诺斯州普雷里德波特的朋友家中
1903年,斯特朗母亲鲁思·玛利亚染病死于塞得港和纳波斯之间。
1905年,大学毕业,并入选ΦBK联谊会。
1905年,受聘为《前进报》记者。
1906年3月8日,在任职7个月后,被《前进报》解雇。
190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1908年,《实用主义的某些宗教方面因素》刊登在4月份的《美国神学杂志》
1910年9月,欧文·洛夫乔伊请她到全国童工委员会任职。
1910年12月,斯特朗遇到全国童工委员会的执行理事沃尔特·哈维。并成为其助。之后她拍摄了多部单卷电影,包括《孕妇须知》、《得到教益的男人》、《出诊护士》等。这些作品使全国各地展览大获成功。
1914年3月,她收到阿伯丁伯爵夫人邀请,前往都柏林
1916年10月,辞去全国童工委员会职务。(31岁)
1916年12月3日,竞选成功,进入学校委员会。 1921年8月,斯特朗到达莫斯科。
1923年9月末,离开莫斯科,回到美国。
1921年第一次到苏联,广泛介绍苏联的革命成就。
1925年首次访问中国,报道并支持省港大罢工。
1927年,她第二次访问中国,访问湖南、上海、武汉和西北地区,报道了湖南农民运动和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真相。
1930年协助苏联政府创办英文《莫斯科新闻》任主编和特约撰稿人。抗日战争时期两次来华,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革命斗争和解放区军民的抗战活动。
1946年第五次来华时访问了延安,她和解放区的战士们一起吃小米饭、一样住窑洞,并多次会见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同志,
1949年,斯特朗和《莫斯科新闻》报主编、曾前来中国推动国共合作的鲍罗廷一同被捕。
1955年,斯特朗被释放并被驱逐出境。
1958年春天第六次来中国访问,并在中国北京定居。
1959年被批准第一批访问西藏的外国记者代表团成员之一。
1970年3月29日她在北京逝世,享年85岁。她被葬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墓碑上铭刻着郭沫若的手迹:“美国进步作家和中国人民的朋友”。
她85岁的生命,1/3在美国,1/3在苏联,1/3在她称为“理想的归宿地”的中国。

❺ 热带侦探中文

能看一下这个吗,保证
周恩来的外交幽默

周恩来是一位博学多谋、辩才杰出、富有幽默感的人。在长期对外交际中,周恩来以幽默一次次地巧解人意,化险为夷,深受众人的敬佩。

— 次,他接见美国记者,对方不怀好意地问: “ 总理阁下,你们中国人为什么把人走的路叫马路呢 ?” 他听后没有急于用刺人的话反驳,而是妙趣横生地说: “ 我们走的是马克思主义之路,简称叫马路。 ” 对方又问: “ 总理阁下,在美国,人们都是抬头走路,而你们中国人为什么都低着头走路呢 ?” 他又微笑道: “ 这个问题很简单嘛,你们美国人走的是下坡路,当然要仰着头走路的,而我们中国人走的是上坡路,当然要低着头走路了。 ” 寥寥数语,使对方哑口无言。

— 次周恩来举行记者招待会,介绍我国建设成就。一个西方记者说: “ 请问,中国人民银行有多少资金 ?” 周恩来委婉地说: “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资金吗 ? 有 18 元 8 角 8 分。 ” 当他看到众人不解的样子,又解释说: “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面额为 10 元、 5 元、 2 元、 l 元、 5 角、 2 角、 l 角、 5 分、 2 分、 1 分的 10 种主辅人民币,合计为 18 元 8 角 8 分 ……” 在高级外交场合,他同样显示出机智过人的幽默风度。 1972 年 2 月,他陪美国总统尼克松参观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南京长江大桥。当踏上引桥时,尼克松突然问: “ 总理阁下,请问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多少人经过 ?”

“ 总统阁下,南京长江大桥每天有 5 个人经过。 ” 看到对方发怔的样子,他又自豪地解释说: “ 每天经过南京长江大桥的人是工、农、兵、学、商,不是 5 个人吗 ?” 尼克松听后, “ 啊 ” 了一声,随即连连点头赞叹。

50 年代的一天,周恩来设宴招待外宾,正当宾主围着工艺品般的佳肴赞不绝口时,突然,用笋片刻成的一个中国民族图案,在汤里一翻身变成了 “□” ,来宾大吃一惊,面面相觑。这时,周恩来神态自若,随即解释道: “ 这不是法西斯的标志,这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的一种图案叫 ‘ 万 ' 字,象征 “ 福寿绵长 ' 的意思,是对客人的良好祝愿。 ”

转而,他又爽朗地说: “ 就算是法西斯标志也没关系嘛,我们大家一起来消灭法西斯,把它吃掉。 ” 顿时,宾主哈哈大笑,一会儿就把这道菜吃个精光。

周恩来婉言护国宝

北京城里的雍和宫改成喇嘛庙时,石狮被移到南面的牌坊院内。代替它们的是一对古铜铸造的巨狮,各高 2 米 多,被安置于雍和门(天王殿)前东西两侧,以镇守整个喇嘛庙。这对铜狮子造型生动,神情活泼。东面的雄狮,前爪戏弄着一只乡球,形象妩媚可爱。两面的雌狮,前爪抚按着一头仰面朝天、四爪嬉闹的小狮,流露着母爱之情,在这佛门善地里,连凶悍的狮子仿佛都有变得温顺可爱多了。与众不同的还有狮子的腿部雕石鳞片,脖子的彩带上系有两个铜铃、三个缨络。别处的铜狮却吸有一个铜铃、两个缨络,腿部也没有鳞片图案。正是这种设计上的别出心裁,使这对铜狮别具一格。

这对铸造精美奇异的铜狮子,显示了我国古代铜铸艺术的光辉成就。它们不仅为国内人士所珍视,也引起外国人的注意和兴趣。 50 年代初,一位欧洲国家的外交官,对雍和宫这对乾隆年间铸造的铜狮子发生了很浓的兴趣。他三番五次来游览,在铜狮子面前一站就是很久,一会儿摸摸狮子的爪,一会儿拍拍狮子的背,真有点儿爱不释手的意思,有一天,他终于沉不住气了,找到了当时的主持喇嘛,提出用 50 万元的高价,购买这对铜狮子,主持喇嘛听了,笑着说: “ 狮子乃镇寺、之宝,岂能失之 ……” 过了些日子,这位外交官又来了,他许诺说: “ 我巳和我的国家说好,买回去之后,照原样再铸造一对铜狮子送回来 ” 。结果又被喇嘛们婉言拒绝。但这位外交官并没有打消头念。有一次他见到周恩来时,又提出要购买铜狮的要求。周恩来非常幽默而风趣地说: “ 如果你喜欢,可以去多看几遍嘛!你们国家的人民也喜欢的话,也可让他们来中国,到雍和宫去欣常一下嘛,这样还可以增强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嘛。 ” 这位外交官听了周恩来的回答,只好打消了购买铜狮的念头。

幽默风趣的贺词

王荣芳

斯特朗是美国女记者和作家,她曾在抗日战争期间两次来华,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和英勇抗战的事迹。 1965年11月,在斯特朗80岁生日宴会上,周恩来幽默的祝寿辞,令许多人在多年之后仍记忆犹新。

他说: “ 今天我们为我们的好朋友,美国女作家安娜 · 路易斯 · 斯特朗女士庆贺40 ‘ 公岁 ' 诞辰。 ” 在座的听到总理用 “ 40公岁 ” 这个新名词,都有点奇怪,周恩来解释说: “ 在中国, ‘ 公 ' 字是紧跟它的量词的两倍, 40公斤 等于80市斤。因此,40公岁,就等于80岁。 ” 听完他的解释,几百名中外祝寿者开怀大笑。斯特朗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

总理又接着说: “ 40公岁,这不是老年,而是中年。斯特朗女士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做了大量的工作,写了大量的文章,她的精神还很年轻。我们祝贺斯特朗女士继续为人民写出大量的文章,祝贺她永远年轻。 ”

周恩来幽默风趣的贺词,深深地感动了斯特朗女士。她在答词中,满怀深情地说: “ 周恩来说我只有40公岁,还很年轻,我听了很高兴。我保证要继续为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写出大量的著作来。 ” 斯特朗晚年,也好像真的回到了壮年,她勤奋笔耕,每半个月写一篇《中国书简》,宣传中国,借以表达她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

美国电影 英雄

1.[复仇者联盟]导演:乔斯·韦登编剧:乔斯·韦登/扎克·佩恩主演:小罗伯特·唐尼/克里斯·埃文斯/斯嘉丽·约翰逊/克里斯·海姆斯沃斯/杰瑞米·雷纳/马克·鲁弗洛/塞缪尔·杰克逊/汤姆·希德勒斯顿/斯特兰·斯卡斯加德/寇碧·史莫德斯/克拉克·格雷格/保罗·贝坦尼/格温妮斯·帕特洛类型:动作/科幻/奇幻/冒险制片国家/地区:美国语言:英语上映日期:2012-05-05(中国大陆)/2012-05-04(美国)片长:142分钟又名:复仇者一股突如其来的强大邪恶势力对地球造成致命威胁,没有任何一个超级英雄能够单独抵挡。长期致力于保护全球安危的神盾局(SHIELD)感到措手不及,其指挥官“独眼侠”尼克-法瑞(塞缪尔·杰克逊SamuelL.Jackson饰)意识到他必须创建一个“史上最强”的联盟组织,云集各方超级英雄一起发威,才能拯救世界于水深火热,抵御黑暗势力的侵袭。于是由六大超级英雄——“钢铁侠”(小罗伯特·唐尼RobertDowneyJr.饰)、“雷神”(克里斯·海姆斯沃斯ChrisHemsworth饰)、“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ChrisEvans饰)、“绿巨人”(马克·鲁弗洛MarkRuffalo饰)、“黑寡妇”(斯嘉丽·约翰逊ScarlettJohansson饰)和“鹰眼”(杰瑞米·雷纳JeremyRenner饰)组成的“复仇者联盟”应运而生。他们各显神通,团结一心,终于战胜了邪恶势力,保证了地球的安全。

❼ 电影红星照耀中国选取了书中的什么情节

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的代表作《红星照耀中国》改编成影片并于今日正式上映,从书本走向荧屏,斯诺及其著作《红星照耀中国》(又名《西行漫记》)近年来一直是各大高校考研真题的常客,今天阿匠专门开设一个专题版块来聊聊这位传奇记者的故事。


埃德加·斯诺1905年出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堪萨斯城。他是第一个来到陕北苏区报道中国革命的记者,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采写《毛泽东自传》的作家,是第一个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传奇故事传遍世界的外国人,也是第一个登上天安门城楼陪同毛泽东观礼中国国庆庆典的外国记者。

除了埃德加·斯诺以外,抗战时期还有一些著名的外国记者来华采访报道,正是这些外国记者,利用各种途径走向抗日最前线和各个抗日根据地,在追寻中共足迹过程中探究中国革命的真相。他们用手中的笔和镜头,从不同视角将清贫而廉洁的共产党员、装备低劣却始终奋战在民族解放第一线的人民军队呈现在世人面前。

第一位访问延安的外国女记者史沫特莱

艾格妮丝·史沫特莱,美国著名女记者、作家、社会活动家。1929年初,史沫特莱以《法兰克福日报》记者身份来到中国,并赴各地进行采访。希特勒上台后, 她改为担任英国《曼彻斯特卫报》驻中国记者。1934年史沫特莱再次来华。1936年冬,她到达西安,准备去延安。恰逢西安事变爆发后国民党封锁消息,史沫特莱在西安无线电台将事变情况及时向上海的西方新闻媒体通报,成了相当一段时间里唯一的英文新闻来源,一时声名鹊起。
抗战期间,她随八路军、新四军转战各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抗战的报道。同时,她在国际上积极为中国抗战筹集医药和其他物资,促成了中国红十字会成立。史沫特莱十分关注中国革命,撰写了《中国的战歌》《中国红军在前进》《中国在反击》等作品,在中国青年中影响很大。她写的《伟大的道路———朱德的生平和时代》(主要记录了朱德60岁以前的革命历程),影响深远。

第一位访问延安的英联邦记者詹姆斯·贝特兰

詹姆斯·贝特兰,新西兰人,著名的新闻记者。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倾向社会主义。20世纪30年代,因获得英国西塞尔·罗得斯奖学金到燕京大学进修中国政治,与埃德加·斯诺夫妇交好。西安事变爆发后,贝特兰受邀对有关情况进行了采访,并打破新闻封锁,与当时正在西安的史沫特莱一起在西安无线电台通过英文把西安事变的真实情况向外传播。
与此同时,他搜集了大量有关西安事变的第一手资料,写成《中国的危机:西安兵变真相》,1937年在英国出版。该书1938年在美国出版,时改名为《中国的第一幕:西安兵变》,1939年在中国出版时由上海译报图书部印行的中译本名为《中国的新生———西安事变的真实记录》。正是他,传播出中国人民的心声,红军是农民的军队,红军是中国人民的军队”。

“中国人民很好的宣传家”斯特朗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美国著名记者,一生先后六次来到中国。她在美国各大报纸如实报道了抗战期间中共领导人民军队英勇抗战的业绩。同时,她高度关注延安的“红色理论”,通过纽约《亚美》杂志,第一次把毛泽东思想向世界推介,被毛泽东称为“中国人民很好的宣传家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接待斯特朗,“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经她报道后被广泛传播。

为延安拍摄了影像片的瑞士记者博斯哈德

瓦尔特·博斯哈德,瑞士人,1931年来华,他是第一个访问延安并见到毛泽东的欧洲记者。在周恩来、林伯渠等人帮助下,1938年4月,他与美国《芝加哥每日新闻》记者阿·斯蒂尔跟随一支美国物资运输大队到达陕西。与其他外国记者相比,博斯哈德不仅是位优秀的文字记者,还是一位优秀的摄影记者。

在延安期间,他拍摄了大量照片, 还将从西安到延安沿途所见所闻拍摄制成视频资料, 留下了长达21分49秒的黑白无声纪录片。其中,既有毛泽东走出窑洞的画面, 也有抗大女生唱歌、边区百姓吃饼、士兵操练等场景。这段纪录片是外国记者在延安拍摄的第一部影像片,为研究延安时期的中共,积累了非常宝贵而又鲜为人知的新闻素材。

❽ 这位美国记者有个绰号叫“纸老虎女士”,这名女士背后有何故事

大家一看到纸老虎这三个字可能就会想到这是一个外表看起来非常可怕,但实际上没有什么震慑力的东西。在美国有一位女记者斯特朗,她被中国人称作是纸老虎女士,并不是因为斯特朗的个人性格和纸老虎有什么样的关系,而是因为一次采访。而且这次采访和我们的主席毛泽东有很大的关系,下面小编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纸老虎女士背后的故事。

斯特朗很喜欢中国

自从来过一次中国以后,斯特朗就对中国一直都特别的怀念,她被中国人民的纯朴、善良以及热情所打动。终于在时隔12年以后斯特朗再一次来到了中国,其实这已经是她第六次访华了。当采访任务完成以后,斯特朗做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那就是后半辈子都要留在中国度过,因为中国是一个让她很向往的国家。

❾ 3月29日的逝世人物

前87年——中国西汉武帝刘彻驾崩,享年70岁。
1772 年——誉为“西欧历史上最伟大、最不可思议的人物”史威登保逝世。
1891年——法国的印象派中点描派的代表画家乔治·秀拉逝世。
1964年——中国兽医学家高国景逝世。
1970年——美国女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在北京逝世。
1987年——我国电影评论家钟惦斐逝世。
1989年——肖劲光大将逝世(86岁)。
2006年——武中奇,100岁,中国书法家,前中国书法协会江苏分会会长。
2006年——袁竹林,少数愿意公开承认在抗日战争时被迫作慰安妇,并向日本政府索赔的中国女性。
2011年——邓光荣因心脏病突发去世,享年65岁。
2012年——林祖,黄飞鸿传人、林世荣亲侄子、一代洪拳泰斗,享年102岁 。

❿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著名言论有哪些

与其咒骂黑暗,不如燃起一支明烛。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与3S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女,美国人,是美国进步女记者与作家。她与艾格尼丝·史沫特莱(1892~1950)、埃德加·斯诺(1905—1972)被中国人亲切地称为“3S”。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简介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年轻时就积极参加进步的社会活动,致力于儿童福利事业和工人运动。她积极反对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

斯特朗1885年11月24日在美国内布拉斯加州费伦德城出生。早年就毕业于奥伯林学院。190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5次至中国访问。72岁时,冲破重重阻力于中国定居。

她一生写了大量新闻报道和30多部书,《中国大众:1927—1935年间的革命斗争》《人类的五分之一》《中国出现黎明》《百万农奴站起来》《我为什么在七十二岁时来到中国》《千千万万的中国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斯特朗还创办了苏联首份英文报纸《莫斯科新闻》。

阅读全文

与电影美国女记者斯特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大光明电影院地址 浏览:419
印度电影Jaguar2016 浏览:668
恐怖爱情故事之死亡公路电影 浏览:916
老外看中国电影票房 浏览:672
6z电影网 浏览:503
周润发赌王电影大全 浏览:806
法国关于龙的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571
尔冬电影院 浏览:695
电影唐人街探案三插曲 浏览:804
自贡华商星维电影城图片 浏览:271
哪里有电影入殓师 浏览:914
鬼神类电影电视剧 浏览:587
关晓彤撑伞哪个电影 浏览:884
有哪些中医电影 浏览:16
电影投资怎么拉 浏览:431
被孤立的韩国电影 浏览:922
19禁大尺度电影秘密课外辅导 浏览:916
女孩在法国和男友分手电影 浏览:802
爱情电影邓超 浏览:920
盗墓笔记2016电影百度云 浏览: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