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有哪些曾经获得国际奖项的中国影片
1、《杨贵妃》
1962年李翰祥执导的《杨贵妃》获最高技术大奖。该片改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
1993年侯孝贤执导的《戏梦人生》获评委会大奖。它是一部记实性电影,以李天禄前半生的生活经历为叙事主线,李老本人的口述回忆与拍摄重塑的场面相互穿梭交织,以李天禄的个体经历呈现出台湾自清末至1945年日本投降五十年间的历史风貌。
Ⅱ 有哪些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或者口碑很好的国产电影
1962年李翰祥执导的《杨贵妃》获最高技术大奖。该片改编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主要讲述杨贵妃深得唐明皇的宠爱,贵妃之兄杨国忠凭妹显贵,位居丞相,却因为贪赃枉法,引起军民共愤。最终贵妃走到梨花树下投缳自尽,整部电影相当悲情。1975年胡金铨执导的《侠女》夺得第28届戛纳电影节最高综合技术奖。该片根据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同名小说《侠女》改编,讲述明代书生顾省斋为了妻子,与东厂交锋对决的故事。《侠女》的武侠题材、戏曲美学和东方思考的完美结合,被后世的武侠电影模仿与借鉴。
Ⅲ 戛纳电影节中获奖的中国人
1993年,中国导演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获得戛纳电影节最高奖项金棕榈奖。
1994年,张艺谋导演带着影片《活着》来到戛纳,并一举获得评审团大奖,同时男主角葛优凭借此片获得戛纳影帝称号。
Ⅳ 历届华人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记录
历届华人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记录:
一、主竞赛单元
1、评审团主席
2006年(第59届):王家卫
2、评审团成员
1997年(第50届):巩俐
1998年(第51届):陈凯歌
2001年(第54届):杨德昌
2002年(第55届):杨紫琼
2003年(第56届):姜文
2004年(第57届):徐克
2005年(第58届):吴宇森
2006年(第59届):章子怡
2007年(第60届):张曼玉
2009年(第62届):舒淇
2011年(第64届):杜琪峰、施南生
2013年(第66届):李安
2014年(第67届):贾樟柯
2017年(第70届):范冰冰
2018年(第71届):张震
二、一种关注单元
评审团成员
2013年(第66届):章子怡
三、短片单元
1、评审团主席
2005年(第58届):杨德昌
2007年(第60届):贾樟柯
2008年(第61届):侯孝贤
2、评审团成员
2009年(第62届):章子怡
四、电影基石单元
1、评审团主席
2007年(第60届):贾樟柯
2008年(第61届):侯孝贤
2、评审团成员
2009年(第62届):章子怡
戛纳电影节的创办初期
20世纪30年代末,法国有感于当时德国、意大利高涨的法西斯主义气焰。1936年,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大力运作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拍摄当年的柏林奥运会。
1938年,德国纪录片《奥林匹亚》(Olympia)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夺下最佳外国影片“墨索里尼杯”。
于是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部长尚·杰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蓝杰(Philippe Erlanger)的建议,决定在戛纳创立新的国际电影节,全名为“国际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选择戛纳作为举办地点是因为气候舒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戛纳电影节
Ⅳ 第一位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是
第一位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是王家卫。
王家卫1997年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唯一的金棕榈奖:1993年,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张丰毅、巩俐、葛优等人主演的《霸王别姬》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
第一位最佳导演:1997年,王家卫凭借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并最终夺得了最佳导演奖。
第一位影帝:获得过戛纳影帝的华人演员只有两位:葛优和梁朝伟。
唯一一位影后:获得过的戛纳影后的华人演员只有一位:张曼玉。
唯一一位电影节评委主席:2006年,获得过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的中国导演王家卫,成为了戛纳电影史上唯一一位华人评委主席。
Ⅵ 中国拿过国际电影奖项的明星有几个,在国际上出名一点的有哪几个
一:巩俐
她是第一个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奖的中国女演员,第一个代言法国化妆品品牌欧莱雅的中国女星,荣获法国骑士荣誉勋章,被《People》收录为世界上最美丽的50个人之一,加拿大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上的特别奖,第51届戛纳电影节的特邀嘉宾,被奥斯卡委员会接纳为会员,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会主席。《迈阿密风云》,《少年汉尼拔》等好莱坞大片更是奠定了其国际巨星的地位。
二:章子怡
因《卧虎藏龙》而扬名世界,短短几年时间,遍与名导合作,迅速蹿红,风头一时无双,成为继巩俐之后在国际上最受关注的华人女星。她被称为“中国送给好莱坞的礼物”,也被认为是中国电影下一个百年的开启人物。凭借《艺伎回忆录》中出色的表现入围美国金球奖影后,成为首位入围美国最高电影奖演员类奖项的华人女星。当年她还成为奥斯卡评委,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华人评委。
三:张曼玉
《阮玲玉》使她获得柏林影展银熊奖,成为第一个在三大国际性影展中获得影后桂冠的中国演员。2004年,她主演前夫阿亚萨斯的《清洁》,又成为第57届戛纳国际影展影后。她是我国获奖最多、演技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
四:汤唯
凭借着一部《色戒》走红国际影坛,她也成为在国外最具知名度的中国女星之一,目前处于封杀风波的汤唯,尽管还没有新作品问世,但丝毫不影响她的国际知名度,同前几位女星相比,汤唯最缺的就是有影响力的新作品!
有人会说范爷,但她没什么代表作啊,炒作居多吧。
男的比较少,就成龙一个混的还行。
望采纳
其实在国外混的特别好的真心没有,外国人都有排外心理,凭什么人家要来崇拜你一个弱国的明星,而且文化差异也摆在这里。明星的宣传营销其实韩国做的比较好,你看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在中国骗口饭吃。
那我也补充一下吧,最具影响力的华人当然是李小龙,没有之一。真正的世界明星,你看美国的星光大道就知道了。然后除了成龙,李连杰也还可以。姚明因为NBA也是世界级的体育明星,刘翔的话在亚洲蛮火的。非的说世界级的那就是李小龙,成龙,姚明。女的就是巩俐(但巩俐已经不是亚洲国籍的了)。就这样了,其它的也就是去躺美国欧洲然后照点照片回来,然后让你感觉在国外这么牛B,其实谁会理他啊,你像周杰伦自以为了不起,出了亚洲还有谁认识他。
哦对了,漏了一个导演吴宇森,也是世界级的。周润发的话也是国外混的不太好。这回真没了。
Ⅶ 欧洲三大国际电影节的华人获奖
奖项威尼斯电影节戛纳电影节柏林电影节最高奖 1989《悲情城市》侯孝贤
1992《秋菊打官司》张艺谋
1994《爱情万岁》蔡明亮
1999《一个都不能少》张艺谋
2005《断背山》李安
2006《三峡好人》贾樟柯
2007《色戒》李安 1993《霸王别姬》陈凯歌 1988《红高粱》张艺谋
1993《香魂女》谢飞
1993《喜宴》李安
1996《理智与情感》李安
2007《图雅的婚事》王全安
2014《白日焰火》刁亦男 二等奖1991《大红灯笼高高挂》张艺谋
2013《郊游》蔡明亮 1994《活着》张艺谋
2000《鬼子来了》姜文 1989《晚钟》吴子牛
1995《烟》王颖
1997《河流》蔡明亮
2000《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
2001《十七岁的单车》王小帅
2005《孔雀》顾长卫 演员奖1992《秋菊打官司》巩俐
1994《阳光灿烂的日子》夏雨
2011《桃姐》叶德娴 1994《活着》葛优
2000《花样年华》梁朝伟
2004《清洁》张曼玉 1992《阮玲玉》张曼玉
1995《女人,四十》萧芳芳
2014《白日焰火》廖凡 导演奖1999《过年回家》张元
2011《人山人海》蔡尚君 1997《春光乍泄》王家卫
2000《一一》杨德昌
2015《聂隐娘》侯孝贤 1996《太阳有耳》严浩
2001《爱你爱我》林正盛 编剧奖2009《春风沉醉的晚上》梅峰
2013《天注定》贾樟柯 2008《左右》王小帅
2010《团圆》王全安,金娜 终身成就奖2010吴宇森(荣誉金狮奖)特别成就奖2004巩俐(特别大奖)
2015贾樟柯(金马车奖) 1993巩俐(金摄影机奖)
1997许鞍华(金摄影机奖)
Ⅷ 有哪些中国演员及导演在第77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奖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权威性和含金量毋庸置疑。它是国际A类电影节之一,同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并驾齐驱,并称为世界三大国际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举办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电影的艺术水准,因此电影的艺术性就成为了角逐奖项的重要评判标准。
近日,第77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落下帷幕。令人欣喜的是,继侯孝贤、张艺谋、李安、贾樟柯等大导演之后,此次中国又有三位导演斩获重要奖项,极大地鼓舞了中国电影的士气。
中国女导演赵婷才华横溢,此前执导的《哥哥教我的歌》、《骑士》等作品得到各大权威电影节的肯定,备受瞩目。这次赵婷身兼导演、编剧、剪辑、制片等职位倾力打造的《无依之地》获得了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最高奖项金狮奖,再度证明了自己的耀人才华。
本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中国三位导演力挫群雄,满载而归,这也反映了中国电影进一步走向世界的趋势。希望国内的电影从业者们保持初心,再接再厉,为观众呈现更多震撼佳作,让中国电影继续在世界的舞台上发光发热!
Ⅸ 有哪些中国人在戛纳电影节当过颁奖嘉宾
中国人中颁过奖的只有巩俐,章子怡,李宇春
戛纳国际电影节中国人获奖情况:
1964年唐澄的《小蝌蚪找妈妈》(水墨动画片)获得第四届戛纳电影节荣誉奖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获得戛纳技术奖,成为首部折桂戛纳的华语电影。
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获评委会大奖。
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获得评审团大奖,葛优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洩》,入选影展竞赛单元,王家卫并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
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最佳艺术成就奖,梁朝伟凭此片荣膺戛纳影帝,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评委会大奖,杨德昌的《一一》获得最佳导演奖。
2002年伍仕贤导演的电影短片《车四十四》成了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首部华语短片。
2004年张曼玉以法国电影《清洁》获得戛纳影后桂冠。
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得评委会奖。
2006年,王家卫成为第一个担任戛纳评委会主席的华人。
自开办以来,戛纳国际电影节始终坚持其创立初衷即推动电影节发展,振兴世界电影行业,为世界电影人提供国际舞台。
除了对电影节初衷的坚持,电影节也准备好接收新的概念想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电影节在保有其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也一直在进步发展,他们致力于发现电影行业新人并且为电影节创造一个交流与创造的平台。
Ⅹ 14部获三大国际电影节最高奖的华人影片,导演们的崛起吗
1《霸王别姬》
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大奖
导演:陈凯歌
主演:张国荣,巩俐,张丰毅
影片围绕两位京剧伶人半个世纪的悲欢离合,展现了对传统文化、人的生存状态及人性的思考与领悟。1993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以及中国香港上映,此后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公映,并且打破中国内地文艺片在美国的票房纪录。
以上就是获得世界三大电影节最高奖项的14部华人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