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准格尔旗二中好还是三中好
三中好
从已知信息对比可以看出,三中具备更好的教学资源以及师资力量,积累了更多的教育经验。所以三中更好。
准格尔旗第三中学始建于1968年,是一所公立中学,校址位于准格尔旗薛家湾镇迎泽社区。与准旗民族小学和准旗民族幼儿园相邻。学校有标准的运动场、配备高档的实验室、有700多平方米的半地下图书阅览室,有可容纳600多人的阶梯教室。有36个教学班,可容纳1800名学生。其中可容纳736名住校生,教职工110名。自建校40多年来,始终洋溢着艰苦创业的豪情。学校由小到大、桃李芬芳,创造过辉煌业绩。借助准格尔旗现代化的教学条件,先进的办学理念,以提供适合每个学生的教育为目标、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根本宗旨。准格尔旗第三中学现已成为科学知识的摇篮、文化艺术的花园、社会正气的堡垒、身心健康的乐园。
准格尔旗第二中学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2019年,准格尔旗第二中学获2019年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❷ 大清王朝时候的准格尔部
明朝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之后,到了清朝,曾经的准格尔部就又一次变得强大起来,这个时候准格尔部的头头噶尔丹,想要统一新疆,再统一整个蒙古,最后统一清朝。
然而不幸的是噶尔丹投错了胎,生错了时代,在格尔丹那会儿,他西边儿有个大神叫彼得大帝,东边儿的也有个大神叫康熙大帝。噶尔丹夹在中间,而且实力是最弱。不过这不能阻挡噶尔丹的野心,1690年噶尔丹和康熙来了个正面站,结果,挨了大炮的噶尔丹大败而逃,到了1697年,清军包围了噶尔丹部落,格尔丹走投无路服毒自杀。
他死后,准格尔消停了一阵子,可是到了雍正年间的这帮人又开始惹是生非了,这一次带头的人叫噶尔丹策零,噶尔丹策零曾经在和清朝大战一场,清军3万多人,最后只逃过2000多人,这是清朝开国以来最惨痛的一次失利。双方最后决定握手言和,还搞起了贸易,可是即便和平了,准噶尔部依旧是个大隐患,一日不解决,西北一日无宁日。
到了乾隆年间,准格尔部又开始造反了,乾隆十年之前那位抗清猛士噶尔丹策零死了,他有三个儿子。为了大汉位置大打出手。这场内战大大削弱了准噶尔部的实力,于是乾隆决定出兵准格尔部。
乾隆20年,清军准备进攻准格尔部,因为出兵仓促,粮草都来不及准备,最后决定沿路抢劫粮草。开战之初,准格尔部连年内战,人心涣散,清军一到,民众纷纷跪下,清军顺利的拿下了伊犁,还抓住了准噶尔的老大达,但这时候阿清军由于没有粮草大军只能匆匆撤离。
清军走后,准格尔部变成了无头部落,一个叫阿穆尔萨的人又来造反,乾隆21年,乾隆不得不再次出兵。没想到这一次的清军又没有带粮草,于是又做了一个愚蠢的决定沿途抢劫,这下可把所有蒙古人都给惹毛了,你去年抢了一次,今天怎么又来抢你们是不是人,结果不只是准噶尔部落,别的部落也开始起来反抗。
这时候乾隆终于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他赶忙调集粮草,又好言好语的安抚各个部落,总算是把事情给摆平了,这次清军出证就顺利多了,乾隆22年,阿莫尔撒那战败,一路逃到俄罗斯,后来病死在那里。
这场本来可以一次性搞定的战争,在乾隆的乱指挥下,拖拖拉拉打了三年,花了几千万两白花花的银子,乾隆一算银两气不打一处来,然后他成功的找了一个出气筒,准格尔木,乾隆觉得准格尔部实在是太桀骜不驯了,以后要是再造反,不知道又要浪费多少银子算了,不如一次彻底解决麻烦上。
乾隆下令蒙古人除了归顺的杜尔伯特部落外,其余的一律斩草除根。从此一场骇人听闻的种族灭绝来了,清军所到之处,杀人放火,场面惨不忍睹。在这场浩劫之中,无数无辜的百姓惨遭杀戮。准格尔部的男人一律被斩首,女人和小孩儿一律被拖走,发配为奴,特别是在赛里木湖一带清军把准噶尔人一个个砍了头都丢进了湖水里。
塞尔木湖现在是个5a级旅游景点,风景非常漂亮,不过可能没有哪个游客会想到这里会发生过如此悲惨的故事。那些已经投降的准噶尔人全部被拉到甘肃的荒郊野外,一个个砍死,就这样清军以提高的效率杀了100多万准噶尔人,整个准噶尔盆地被屠杀的几乎是荒无人烟,剩下的准噶尔人被逼入八旗为大清效力。
平定准噶尔之后,大清的统治算是走到了历史的最高峰,乾隆盛世也达到了他想象中的全盛时期,在他的统治下,大清成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
❸ 如果明朝不灭,准格尔和沙俄会是明朝未来的劲敌吗
准格尔汗国的底子太差,基础太烂,不管和任何一个中原的统一政权对抗都迟早药丸。沙俄就不好说了,如果200年一轮的中国封建王朝循环律不破,早晚是劲敌。你要让明朝存活下来,大概要打破这个循环律,向着工商业文化+殖民主义进发,把按几何级数膨胀的人口所带来的土地压力和各种土地兼并为社会埋下的不稳定炸弹转移出去,那就有救。但这个转变实在困难。不然,再过200年,大概是19世纪左右,俄国刚刚打赢了拿破仑战争,你自己却因为内部问题内乱,那就等着黄俄罗斯计划提早100年启动吧。。。说不定中俄边境不是东北和蒙古,而是长城了。。。
❹ 7千沙俄军队被准格尔打的全军覆没
公元18世纪前叶,在中亚地区存在着准噶尔、哈萨克和俄国的三角关系,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7世纪初以来,沙俄在吞并西伯利亚的过程中,不断侵入我国西北准噶尔蒙古地区。额尔齐斯河流域是准噶尔蒙古传统的游牧地,河的两岸还是准噶尔人与哈萨克人最好的冬季牧场。沙俄把它看作是具有一切优良条件的军事进攻线,认为依此“可以防止吉尔吉斯人(即哈萨克人)的侵袭和防止准噶尔人的敌对破坏行动。”因而不断采取拉拢、诱骗和武装蚕食的两面手段进行侵略活动。一方面极力诱迫准噶尔上层贵族“臣服”沙俄,另一方面又不断用武力蚕食准噶尔传统的游牧地,在准噶尔辖地内构筑军事要塞,侵占土地并移民驻守。
针对沙俄的侵略活动,准噶尔人民进行了长期不屈不挠的斗争。1607年就曾与西伯利亚汗国的库程汗组成联军,共同抵抗沙俄的侵略。 准噶尔部首领巴图尔珲台吉、僧格时就属民、领地、资源等问题与沙俄进行过坚决的斗争,顶住了沙俄的威胁利诱,挫败了其对准噶尔部扩张侵略的野心,使沙俄南侵的阴谋不能顺利进行。
到了18世纪前期,沙俄加强了对我国西北地区的侵略活动,不断侵入准噶尔蒙古地区,用火和剑侵占肥沃富饶的牧场,杀❤掠准噶尔人民,激起了准噶尔人民一次次的反抗斗争。他们袭击沙俄移民地,捣毁其侵略据点,用暴力严惩侵略者。
1715年10月,布赫戈利茨带领的沙俄东路远征军,窜入准噶尔部所辖的亚梅什湖岸,修建堡垒,构筑工事,企图以此为扩大侵略的据点。亚梅什湖向以产盐闻名,而且是准噶尔部重要的贸易中心。17世纪时,沙俄就曾企图侵夺这个地方,由于准噶尔人民的坚决斗争,才未能得逞。
布赫戈利茨一行抵达亚梅什湖后,准噶尔人民识破了沙俄的阴谋,在大策凌敦多布的带领下,近万人集结到亚梅什湖畔,展开包围阵势,将俄军围困在森林中,不断用大刀、弓箭、鸟枪等武器袭击俄军,并消灭了前来增援的俄军,切断其后援。接着又利用俄军弹尽粮绝、士气萎靡之机,发动猛攻重创了俄军,迫使其炸毁堡垒,退出这一地区。亚梅什一役,使俄军损失近3000人,并缴获了大批作战物资和货币。
1720年,准噶尔军民又在斋桑湖打败了哈利夫为首的沙俄侵略军。准噶尔人民的抵抗斗争,给了沙俄扩张势力以沉重打击,挫败了沙俄吞并准噶尔地区的阴谋。准噶尔人民为捍卫民族主❤权、尊严,保卫家园、牧地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沉重地打击了沙俄的侵略气焰,与西北各族人民一起,有效地捍卫了我国西北边疆地区安全,赢得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安宁。
❺ 准格尔盆地得名于蒙古准格尔部吗
不错,准格尔盆地确实得名于蒙古准格尔部。我来讲讲这段历史吧。
准葛尔,一个曾经在历史上颇有名气的名字,但到了今天,除了在中国地图上作为一个盆地的称呼外,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它的来历。明末清初,中原战乱,人口不足百万的蒙古准葛尔乘机崛起,占领整个新疆和现今部分中亚,成为当时中亚最为强大的国家。准葛尔大汗葛尔丹雄才大略,一意恢复成吉思汗的荣光。然而,他没有成吉思汗那样的时势,这时的准葛尔汗国,北有虎视眈眈的西方强国俄罗斯,东有已经完成统一国力蒸蒸日上的清朝,而且这时的清朝君主,正是一代雄主康熙。葛尔丹无视国力悬殊的事实,派兵东进蒙古高原,接连打败这里的喀尔喀等蒙古部落,又在乌尔会之战和乌珠穆沁之战中击败清军,前锋乘胜进至萨里克河边,距北京不足600里,清庭大震。但在随后的乌兰布通之战中,清军击败葛尔丹,葛尔丹几万大军损失殆尽。几年后,葛尔丹两万精兵与清军再次在昭莫多进行决战,这一次,佛祖(蒙古人信奉藏传佛教)还是没有站在葛尔丹一边,他又以失败告终。这一次,葛尔丹再有没有能够恢复他往日的雄风,不久仰药自尽。准葛尔的确是一个极其顽强的民族,即使是在葛尔丹死后,他的子孙还是继续与清朝做着争斗,并曾在雍正朝再次大败过清军。然而,到了乾隆时代,这个民族的顽强终于激怒了皇帝,乾隆下令,对准葛尔不分男女老幼一律斩尽杀绝。在这样玉石俱焚的政策下,准葛尔终于从历史上消失。从此,准葛尔作为一个部族的名称不复存在,只留下准葛尔盆地这样一个地理名称让后人凭吊。
❻ 平定准格尔叛乱历经几朝
大小和卓和准噶尔不是一个范畴的。准噶尔汗国是蒙古人建立的佛教国家,统治中心在天山北麓;大、小和卓是回部首领,维吾尔人,势力主要是在天山南麓。准噶尔汗国最强盛的时候天山南北麓、外蒙大部、中亚一带都是其统治范围,那时候大小和卓是屈服于准噶尔人的,乾隆时攻灭准噶尔汗国时他们趁机逃回天山南麓重建回教国家,乾隆帝派兆慧讨平,灭了回部。
关于准噶尔的问题,其实历史教科书上讲得是现代立场,说“准噶尔是叛乱势力,分裂国家”,并不准确。准噶尔汗国是明末清初时漠西蒙古准噶尔部(主要在今天阿尔泰山一带)的首领噶尔丹建立的封建军事国家,事实上与清朝是互相独立的主权实体,不存在“叛乱”的说法,清朝与准噶尔百年的战争完全是国与国的较量。由于噶尔丹扩张野心极大,统一漠西蒙古各部后,又想兼并漠北蒙古(即今天的外蒙古),进而成为全蒙古的大汗,而且他还介入藏传佛教事务。要知道“满蒙一体”是清朝立国的基础,蒙古尤其是内蒙古的安定是满清统治中原的充分条件,而藏传佛教对内外蒙古的影响力是无与伦比的。噶尔丹的扩张自然就与清朝的国家利益发生严重冲突,为此康熙数次西征,大败噶尔丹,制止了准噶尔汗国东扩的企图,安抚了内外蒙诸部。噶尔丹由于内外交困被杀,清朝的西北边疆暂时恢复了平静,但是准噶尔汗国并没有灭亡,只是噶尔丹死了,其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首领。雍正时准噶尔汗国再度兴盛,出兵西藏,被清朝击败。但是康雍两朝始终没有能力一举灭掉准噶尔汗国。
乾隆中期,准噶尔汗国发生内讧,乾隆帝抓住千载难逢的时机,出大兵一举平灭了准噶尔,其首领出逃俄罗斯。清朝历三代、逾百年,才彻底灭亡了准噶尔汗国。并捎带着解决了回部(就是大小和卓的事),把疆域扩张到巴尔喀什湖一线。
❼ 准格尔被灭族了吗
没有。准噶尔部之后裔目前主要居于昭苏县和额敏县,也有一部逃到了俄罗斯,后来又有部分回到新疆北部。
❽ 一部二战电影,德国入侵苏联边境,一个边防的堡垒坚持了很久。终于被攻陷
布列斯特要塞
前苏联拍摄的:未列入名册
俄罗斯拍摄的:兵临城下之决战要塞
❾ 葛尔丹打得过俄国吗
准格尔部落,从第一任统领也就是噶尔丹的父亲巴图尔浑台吉开始,无比坚决地反击着沙俄入侵者。
1、巴图尔珲台吉时期,沙俄入侵激怒了准噶尔人,准噶尔部出兵反击入侵者,俄准关系一度紧张。英国学者巴德利在其《俄国?蒙古?中国》一书中说:“早在1647年,巴图尔珲台吉就以火和剑威胁西伯利亚诸边境城市。”
2、而就是所谓勾结俄国的“分裂分子”噶尔丹,在满清与俄国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将25万平方公里中国土地割让给沙俄侵略者之后,仍坚持与俄国交涉:“贵方在涅尔琴斯克与博格德汗(指康熙鞑酋)划分了土地,先前有博格德汗的军队在,而这片土地是蒙古的,不是博格德汗的。现在蒙古的土地由我们管辖,希望沙皇处理这件事情时也同我们商量”。并明确提出不再把这片土地让给俄国。不但如此,噶尔丹还屡次出兵收回被俄国夺去的蒙古属民,直至1696年,还“宣布攻打俄国一个不著名的防御工事”。
3、噶尔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坦继任之后,正是俄国对外扩张发展到争夺世界霸权的重要历史时期。1713年至1742年,策妄与其儿子噶尔丹策零(很多小说电影中的噶尔丹中的部分原型),以古老的刀剑弓矛向沙俄的炮火抗争,反击侵略者。并于1715年取得亚梅什湖战役的重大胜利。噶尔丹策零更为收复被沙俄霸占的土地,曾进行长期斗争。于1742年派喇嘛达什赴俄,重申鄂木河河口一带住著准噶尔属民,要求拆除托木斯克、库兹涅茨克、克拉斯诺雅尔斯克及额尔齐斯河沿岸各要塞,坚决维护民族主权和尊严。
可见,准噶尔部历代统治者,在一百年间抗击沙俄入侵,从未“臣服”于俄罗斯,也从未把任何一块土地割让给俄国,并且征服了中亚的哈萨克汗国,将国境拓展到了里海之滨。相反的是,被我们某些史学家盛赞的所谓千古一帝的康熙鞑酋,却是对俄作战无力,向沙俄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尼布楚条约,不管怎么厚颜无耻说什么平等条约,割让贝加尔湖以西25万平方公里土地给俄国却是实打实的;在噶尔丹策零为尼布楚条约割让的土地同沙俄抗争的时候,同一时期的满清鞑酋雍正,却是与沙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又将贝加尔湖以东20万平方公里拱手送给沙俄侵略者,使苏武牧羊的“北海”成为沙俄的内湖。我们历史盛赞的满清鞑酋不断向沙俄割地求和,倒是我们历史批判的勾结沙俄的分裂分子在为被割去的领土坚持抗争,这不能不说是对我们历史的莫大讽刺。
❿ 俄罗斯国土面积为什么这么大
俄罗斯是现今世界上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达1710万平方公里,差一点是咱们中国的两倍!相当于47个德国,难怪小胡子希特勒当年寻死觅活的要入侵苏联,这块肉太肥了!
国土面积太大也会有许多问题,首先很难管理,有的时候边境地区发生情况要很久才能传到首度圣彼得堡。不过这对通讯发达的今天已经不是问题了。在这个地球上,国土面积大的国家总会有很多优势的,没有哪个国家敢轻易小觑一个领土面积广袤的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