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Zip和zipper有什么区别
拉,拉链,一看就明白
I can't zip my zipper.
我拉不上我的拉链了。
希望采纳,你的支持是我们的动力!
B. 中学生百科英语2the zipper翻译
拉链
拉链是个美妙的东西,人们怎么用拉链呢?它非常普通,所以我们忘记了它是那么的美妙。它很强壮,却可以轻松闭合。它有很多尺寸和颜色。
在1890年,美国人穿高帮,有两行纽扣的鞋子。衣服也有纽扣。人们希望衣服能更容易的穿脱。
一个来自美国的工程师在1893年发明了最初的拉链。然而,他的拉链不能好好待在衣服上。这是令人尴尬的,所以人们并没有买很多这个。然后一个瑞典教授解决了这个问题,他的拉链很结实。
一个拉链有三个部分:1、有两行钩子2、这些钩子被固定在两行,这使它们能轻松弯曲 3、中央有一个拉锁可以滑,用来把它们分开。
这个瑞典教授把拉链装在了衣服上。所有的钩子都被拉到了一起,这使它们不容易分开。这就是关于第一个拉链的故事。 【纯手打,自己翻译的,英语水平还不错,应该没什么问题】
C. zipper的起源
美国人乔治·布雷斯代(他的绰号“Mr.ZIPPO”)是ZIPP0的创始人,就是他创造了代表雄性美感的ZIPPO打火机。
1932年,美国人乔治·布雷斯代,看到一个朋友笨拙地用一个廉价的奥地利产打火机点烟后,为了掩饰那令人尴尬的打火机,耸了耸肩,对他说:"它很实用!"。事后布雷斯代发明了一个设计简单,不受气压或低温影响的打火机。并将其定名为ZIPPO,这是受当时的另一项伟大的发明--拉链(ZIPPER)的启发,以"它管用"为宗旨而定名的。在四年之后,ZIPPO成功的获得美国政府的专利权,并依照它的原始的结构重新设计了灵巧的长方形的外壳,盖面与机身间以铰链连接,并克服了设计上的困难,在火芯周围加上了专为放风设计的带孔防风墙。四十年代初期,ZIPPO成为美国军队的军需品,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美国士兵很快便喜爱上了它,一打即着及优秀的防风性能在士兵中有口皆碑。 实际上,至今为止的65年中,ZIPPO的外形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而将这一专利发展的近乎完美。
每一次在大风中打开机盖,点燃火芯的时候,你都会体会到ZIPPO如此独到的防风设计。
ZIPPO防风打火机最初设计时就考虑到:它可以在任何恶劣的天气下和你所需要得时候都让你满意。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在硝烟弥漫的二战战场上,在狂风暴雨中,在沙漠里,乃至任何你需要它的地方,你都会感觉到ZIPPO优良的性能。像所有的ZIPPO打火机一样,我们的ZIPPO户外打火机系列具有以下几大特点:
ZIPPO坚硬的外壳可以抵御任何物质的碰撞。一名士兵因为ZIPPO挡住子弹而保住性命,而那支ZIPPO却依然好用。ZIPPO可以经得起任何浸泡的考验(即使你的ZIPPO完全被水浸湿,它的火焰也会令你满意)。当你点燃手中的ZIPPO时,它就会一直燃烧下去。因此,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你的手指几乎完全麻木的时候,你也可以用它来点燃那救命的篝火。 ZIPPO强劲有力而且安全可靠的火焰得自于它所用的特制的液体燃料(而非丁烷气体)。因此,在任何恶劣的天气下,它都可以被轻松地点燃甚至保持长久不熄。
ZIPPO的原则---绝不画蛇添足。我们从不借助任何"太空时代"的聚合材料和高科技的点火系统。我们的目标是"简单、坚固、实用"---在你需要的任何时候,ZIPPO都可以为你提供安全可靠的火源。0.27英寸厚的镀铬铜制外罩,再加上0.18英寸厚的不锈钢内衬,构成了ZIPPO坚固的外壳;玻璃纤维制成的火芯可以永久地保证燃烧的可靠性;可以使用73000次的燧石轮---无处不体现了ZIPPO的简单、坚固、实用。
巧妙的防风设计令ZIPPO举世闻名。但实际上,ZIPPO的关键性技术在于它的火焰本身。与其他品牌的打火机迥然不同得是,ZIPPO并不是燃气型打火机,它的燃料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石油提炼物,由它燃烧产生的火焰不但安全可靠,而且异常洁净,不会产生任何污染。这种液体燃料就停留在隐藏在防风墙里面的玻璃纤维机芯上。实际上,ZIPPO燃烧的方式就像是一盏油灯,这也是为ZIPPO打火机永远忠诚如一的伴着它的拥有者,照亮他的生命。
若你还认为ZIPPO跟普通打火机无异,相信阅过以下摘录的数个ZIPPO真实故事后,你必会给它极高评价。 55年前那场战争的幸存者们向我们讲述了他们与ZIPPO的故事:
二战爆发,美国政府停止了许多消费品的生产,唯独没有停产Zippo。由于战争的需要,ZIPPO把所有的产品都提供给了美军。由于战时黄铜的短缺,那时的Zippo是用低级的刚材制成的。这使得Zippo的表面粗糙,所以Zippo的表面都涂上黑漆并烤成“皱纹”状(判断一只Zippo是否为二战版本,只要看看质地和外漆就行)。
ZIPPO随着那些英勇的战士们走遍了战场的每一个角落,大兵们还利用作战间隙,
在Zippo上刻画上他们的美好向往和祝福美国大兵所到之处都留下了Zippo叮当的声音。
在残酷的战场上,百无聊赖的深夜,士兵们用ZIPPO来点火取暖,或者用它暖一暖冻僵的握着家书的双手来体会一下家的温暖,还有些人竟然用ZIPPO和一只空钢盔做了一顿热饭。看来,他们几乎可以用ZIPPO来做任何事情!
艾森豪威尔本人也对ZIPPO大加赞赏:ZIPPO是他所用过的唯一在任何时候都能点得着的打火机。这也是ZIPPO经久不衰,至今仍为人们所称道的原因--你需要它的时候,它决不会令你失望。越是在恶劣的环境中,你就越能体会到:ZIPPO永远值得你信赖!
防弹打火机
在南越战场上的一次攻击中,美国军曹安东尼在敌军炮火的攻击下,左胸口受到枪击,子弹正中了置于左胸口袋的ZIPPO打火机,机身一处被撞凹了,但却保住了安东尼的命。战后,尽管ZIPPO公司期望他能将那只打火机送修,但安东尼却视[它]为自己的救命恩人,不仅慎重收藏,更希望永久保存它那受伤的机体。
黑暗海域中的飞行员
1974年10月1日,丹尼尔驾机飞离旧金山机场不久后,发现飞机的引擎油门不顺,不得已只好采取紧急迫降的行动。事后,报上出现了一则这样的消息—[空军飞行员丹尼尔在旧金山海域内,利用ZIPPO打火机的火焰发出求救讯号,并以火焰引导海岸警备队的直升机迅速发现其迫降位置而安全获救。让我们向ZIPPO公司表达最高的谢意。
在洗衣机槽内发现了……
住在美国纽泽西州的巴瑞史,将堆积了多日的衣物丢入洗衣机,并清扫住家环境后坐下来稍作休息。当他正想好好抽根烟时,才发现心爱的ZIPPO打火机不知在何时不翼而飞了。洗衣机!一定是在某件衣服口袋中……。他心想:“完了!打火机一定[死定]了!”急忙中……他在一堆湿淋淋的衣物中找到[它]。[好小子,现在该是证实你坚固性能的时候了!]转动打火机轮,嘿!好小子到底没令他失望,果然一打即着。
长久以来,许多ZIPPO和鱼的故事一直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特别是纽约环保局的亨利·贝斯特带来的故事令人难以忘怀。那是在1960年,一位渔夫在奥尼达湖中打到了一条重达18磅的大鱼。在清理内脏的时候,他发现一支闪闪发光的ZIPPO打火机赫然在鱼的胃中。这支ZIPPO不但看上去崭新依旧,而且一打即燃,完好如初!单凭这一点,你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不必把ZIPPO小心翼翼地收藏在工具箱里,而可以把它放在任何你伸手可得的地方什么ZIPPO具有如此强的防水和抗风的能力的原因。
D. 求花木兰美国版电影,中英字幕啊!!!英文发音!!!要练习英语T_T
复制到迅雷即可,双语字幕
花木兰
E. zipper是中国品牌吗
不是中国品牌。
zipper是芝宝牌子的。芝宝(Zippo)是全球著名的打火机品牌,由乔治·布雷斯代于1933年在美国创立。
芝宝的防风技术能够满足在任何恶劣的天气下随时点火的需求,其燃料是一种非常稳定的石油提炼物,由它燃烧产生的火焰不但安全可靠,而且异常洁净。
F. 有个美国的灾难片,里面的班机叫天堂243,请问这个片子叫什么名字
《九霄惊魂》
《九霄惊魂》是由导演DickLowry执导,于1990年02月11日上映的一部电影。该片讲述的是美国阿罗哈航空公司243航班从夏威夷起飞前往檀香山,途中迫降的故事。
剧情简介
1988年4月28日下午,美国阿罗哈航空公司243航班从夏威夷起飞前往檀香山。
航班使用波音737,由副驾驶操纵机长监督。副驾驶女37岁,飞行8000小时,机长44岁,飞行8500小时。
13:45飞机刚刚爬升到巡航高度,机组忽然听到头顶上方一声巨响,飞机客舱中段上方一大块天花板已经没了,飞机变成了“敞篷跑车”。唯有安全带能防止他们坠入下方的大海中。
在7千3百公尺的高空中,空气不但寒冷,含氧量又低,风势也十分强劲。机上乘客以为机长已经死了,但他其实正在拚命设法进行紧急降落。结果除了一名空服员,机上所有人全都奇迹似地生还。
本片根据此真实事件改编拍摄。
(6)美国电影zipper扩展阅读
电影原型
在1988年4月28日,飞机(编号N73711)在当地时间13:25从希洛国际机场起飞,前往檀香山。飞机载有89名乘客和5名机组人员,飞机在起飞和爬升时并没有异象。
大约在13:48,飞机爬升至巡航高度24,000呎(7,300米),距离卡富鲁伊东南偏南23海哩(43公里)处,此时机体前端左边一小块天花板爆裂,机舱瞬间失压,导致由驾驶室后方一直到机翼附近的一大块机舱天花板被撕裂而脱离机体。
当时副机长马德林·汤普健斯(MadelineTompkins)的头部被向后扯,她看见机舱和驾驶舱好像已经分离。机长罗伯特·舜施泰莫(RobertSchornsteimer)向后望,原本应该是头等舱的天花板处却看见天空。汤普健斯立即联络卡富鲁伊机场,并要求紧急降落。
在瞬间失压当时,机舱服务员主管克拉拉贝尔·兰辛(ClarabelleLansing)站在飞机第5排座位的位置,正回收客人的杯子。根据乘客的描述,兰辛被气流扯进机体的破洞,然后再被吸出机舱外。
航机的内部虽然设计了网状的可控制范围机身破裂区(controlledareabreakawayzones),目的是在飞机不幸发生破裂时至少能将破裂范围控制住,尽量保持机体的完整性。
不过当时飞机的机龄已经十分高,再加上机身严重锈蚀的情况下,令铆钉的压力增加至不能承受的水平。以致于第一块控制区损毁后却造成更大范围的损毁。根据小型破裂理论(smallrupturetheory),未能解决小问题会导致问题迅速恶化,这原理也称「拉链效应」(zippereffect)。
空服员米歇尔·本田(MichelleHonda),当时站在第15和16排之间。事件当时,她被猛烈地抛向机舱地板。之后,她爬起并走到机舱前排的位置,协助平伏受惊的乘客。另一位空服员珍·佐藤-富田(JaneSato-Tomita),当时站在机舱前排的位置,遭脱落的残骸击中而受伤,并同样地被抛到地板上,她在其它乘客的紧握下保住性命。
飞机在当地时间13:58安全降落在卡富鲁伊机场02跑道。事件中,有65名乘客受伤,7人重伤,该客机机体严重损毁。奇迹的是,这次事件只有一人死亡,其余乘客全部生还。
G. 拉链.拉链头.
发明史话拉链又称拉锁。它是近代方便人们生活的十大发明之一。拉链的出现是一个世纪之前的事。当时,在欧洲中部的一些地方,人们企图通过带、钩和环的办法取代纽扣和蝴蝶结,于是开始进行研制拉链的试验。拉链最先用于军装。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军队首次订购了大批的拉链给士兵做服装。但拉链在民间的推广则比较晚,直到1930年才被妇女们接受,用来代替服装的纽扣。拉链是在1926年获得的名称。据报道,一位叫弗朗科的小说家,在推广一种拉链样品的一次工商界的午餐会上说:“一拉,它就开了!再一拉,它就关了!”十分简明地说明了拉链的特点。拉链这个词是这样来的。拉链的发明雏形,最初来自于人们穿的长统靴。十九世纪中期,长统靴很流行,特别适合走泥泞或有马匹排泄物的道路,但缺点就是长统靴的铁钩式纽扣多达20余个,穿脱极为费时。这个缺点让发明家伤透脑筋,也耗费了赞助商许多的金钱和耐性。为了免去穿脱长统靴的麻烦,人们甚至忍受着穿靴整日不脱下来。终于在1851年,美国人爱丽斯·豪(Elias Howe)申请了一个类似拉链设计的专利,但并未商品化,甚至被遗忘达半个世纪之久。1893年(一说1883年),一个叫贾德森的美国工程师(科威特人),研制了一个“滑动氏没紧装置”,并获得了专利,这是拉链最初的雏形。这项装置的出现,曾对在高统靴上使用的扣纽扣钩造成了影响。但这一发明并没有很快流行起来,主要原因是这种早期的锁紧装置质量不过关,容易在不恰当的时间和地点松开,使人难堪。1902年,一家原来生产纽扣和花边的企业对贾德森的发明产生兴趣,他们买下了专利,注册了“扣必妥”商标,开始生产装在鞋上的拉链。但这家“吃螃蟹”的公司很快就走上了毁灭之路,其生产的“扣必妥”不是拉不上,就是打不开,有时又突然绷开,使消费者尴尬万分。名誉扫地的“扣必妥”成了滞销产品,这个第一家生产拉链的公司也因亏本而关门。1912年,贾德森公司的雇员森德巴克对这种“自动纽扣”进行了改进,把链上的每个齿牙改成了上凸下凹的形状,这样齿牙能完全一一对应咬合,既不易卡住,也不易脱节裂开,并且有了一个新名字——拉链(zipper)。1913年,瑞典人桑巴克改进了这种粗糙的锁紧装置,使其变成了一种可靠的商品。他采用的办法是把金属锁齿附在一个灵活的轴上。这种拉链的工作原理是:每一个齿都是一个小型的钩,能与挨着而相对的另一条带子上的一个小齿下面的孔眼匹配。这种拉链很牢固,只有滑动器滑动使齿张开时才能拉开。至十九世纪九十年代才出现转机,一位来自芝加哥市的机械工程师威特康·L·朱迪森(Whitcomb·L·Judson),想出用一个滑动装置(slider–device)来嵌合和分开两排扣子(此原理与拉链很近似,不过拉链[ zipper]这个名词约过了30年后才出现)。朱迪森的发明,很幸运地获得宾州律师路易斯·沃克(Lewis Walker)的财力支援。沃克对朱迪森的新设计有高度兴趣。历史往往会因一些偶发因素而被改写,拉链的发明史也证实了这一点。一场震惊世界的空难事件“拯救”了奄奄一息的拉链。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美国军方人士意识到,军服装上拉链可以提高军人的穿衣速度,于是他们在衣服的口袋和裤子的前口处试装拉链,此举大受前线将士欢迎。1917年生产的2.4万件拉链军服立即销售一空。1918年,美国又在1万套飞行服上安上了拉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经济很不景气,钢每磅五美分,工人一星期的工资为六个美元,公司精减裁员,只剩下森贝克和另外一名人员,森贝克身兼经理和工程师。公司经济遇到空前的困难,为偿还拖欠提供钢丝的若伯林公司数千美金货款,森贝克只好修复一台机器生产回形针来赚钱。所幸,赞助者总是不断出现,剧作家之父詹姆斯·奥尼尔(James O’ Neill)当时巡回上演《基督山伯爵》(The Count of Monte Cristo)一剧,他对森贝克的普拉扣拉链极感兴趣。事业上虽有了转机,但森贝克个人却遭受到空前的打击,其妻子难产而死。森贝克伤心之余,更加专心致志改良拉链。1913年他再度申请专利,专利许可于1917年核准(专利号1219881)。沃克称此专利为“隐藏式钩子”(hidden hook),对前景持乐观态度。沃克将公司改名为“无钩式纽扣公司”(Hookless Fastener Company),工厂迁移梅得维尔(Meadville)。森贝克进一步改良无钩式纽扣,齿部形状改做成汤匙状,顶端呈凸状,末端凹状,滑动装置一滑就可使左右“齿状部分”嵌合,再滑回则分开,称为“无钩式二号”,并且设计出制造齿状部分的机器。1913年他正式宣布这一技术被突破。《美国科学》曾以森贝克的专利为封面故事。六个月后,森贝克准备大批量生产这种纽扣,无钩式二号预备上市。沃克的二儿子也花了八年的时间从事无钩式纽扣的改良工作。佛罗里达州的约瑟芬·卡洪(Josephine Calhoun)在1907年也申请类似安全拉链的专利。同年,科罗拉多州的弗兰克·凯费尔特(Frank Canfielt)也申请了专利。致力这方面研究的发明家不只出现在美国,其中和森贝克最后成品最接近的有苏黎世的昆木思(Katharina Kuhn-Moos)及福斯特(Henri Forster)在1912年的专利品,不过,都没有像无钩式二号成为商品。市场的需求决定产品的成败。无钩式二号一开始订单并不多。匹兹堡的麦克瑞(Mcreery)百货公司认为无钩式二号很适合用在裙子及套装上,要求制造商一律采用无钩式二号,但仿效者不多,不敢冒险使用新产品。森贝克为争取客户,不断地改良拉链的性能以适应需要。梅得维尔的工厂制造技术日渐精湛,每天制造1630条无钩式二号,且没有次品,结果订单日渐增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也给新产品带来了新的机会,军人的置钱腰带使无钩式二号的需求增加;空军飞行装采用无钩式二号不但可节约材料,而且防风效果更好;海军的救生衣也采用无钩式二号。政府于是特别拨给金属材料以供生产。无钩式二号虽被证明好用,但价格偏高仍无法普及,森贝克明白这一点,又致力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制造效率。他发明了S-L 机器,降低生产过程中材料的不必要浪费,只要原先原料的41℅即可。降低生产成本以后,应用的第一个产品是拉克泰(Locktite)烟草袋,结果销售相当成功,1921年底,烟草公司每周需要的无钩式二号数量达到空前的数目。为适应高需求量,无钩式纽扣公司又加盖一座新工厂。1921年俄亥俄州豪富公司(B.F.Goodrich Company)向无钩式纽扣公司订购少量的产品,用在他们生产的橡胶套鞋上。试用后发现效果良好,又大批订购,并将发现的缺点告知无钩式纽扣公司。公司经改良后推出奇妙靴(Mystery Boot),其特点是只要拉一下就能穿或脱。营销人员对奇妙靴的称呼不甚满意,想找个更能显示其特色的名字,经理一时灵感,想到“Zip”这个拟声字——物体快速移动的声音,便将奇妙靴更名为拉链(Zipper)靴(见图二示)并设计出ZIPPER的拉链商标,使该产品受到了法律保护,此年是1923年,后来“Zipper”——“拉链”就成为所有类似无钩式纽扣产品的总称。很遗憾,朱迪森于 1909年辞世,身前从未听到“拉链”这个术语,也未看到他的发明在世界上成功的流行。那年冬天,豪富公司售出将近五十万双拉链靴,二十年代中期每年至少向无钩式纽扣公司买进百万条拉链,无钩式纽扣公司有感于“无钩式”一词带有负面联想,而“拉链”一词又为豪富公司所创,因此,又想出“鹰爪”(Talon)这个名词,1937年公司更名为鹰爪。1930年之前,无钩式纽扣公司每年可售出2000万条“鹰爪”,应用范围从钢笔盒到摩托艇的引擎盖。但成衣业依旧观望不使用。到三十年代中期,服装设计师伊萨·斯卡帕瑞里(Elsa Schiaparelli)首度大量采用“鹰爪”,《纽约客》(New Yorker)形容1935年春季服装展,“垂满拉链”。此后,成衣业才渐渐采用拉链。拉链的制造技术随着产品的流传而逐渐在世界各地传开,瑞士、德国等欧洲国家,日本、中国等亚洲国家先后开始建立拉链生产工场。1917年,拉链传入日本,当时的拉链由于稀少,只能作为达官贵人炫耀自己身份的饰品。1927年日本昭和初期,广岛县尾道人开始制造拉链,以 “夹具牌”商标开始销出。当时,拉链以坚固耐用而著称,所以,“夹具”成为拉链的代名词。至今,日本人仍称“拉链”为“夹具”。1932年日本开始手工大量制作拉链。由于偏心手动冲床等在当时很先进的机器不断地被开发出来,使得拉链能够批量生产,价格逐渐下降,服装和箱包业开始使用拉链,使业界展望很活跃。1934年上海、香港、美国的拉链制品开始批量向外出口。日本吉田工业株式会社的前身“三S商会”在这年1月1日创立。1937年以后,北美和中南美拉链大量销出。拉链终于以新兴产业的形式出现,同样,拉链也成为日本产业界的重要角色。但是,1941年爆发了太平洋战争,日本最终成为战败国,战争给日该国内工业,包括拉链业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当时,除了一部分军用拉链业者留下来以外,其他工场差不多都被迫转业或废业。1946年战后,由于当时进驻日本美军的影响,拉链的需求量急速增加。但是,战争带来的巨大创伤,使日本拉链业界在短期内无法应付需求。“日本式制造法”,手工业制造的缺点暴露无遗。当时,造成了日本制造“拉链容易坏”的不良形象。1950年日本“吉田工业株式会社”进口了自动链牙机,步入机械化生产的第一步。继之,公司发明的拉头自动冲压机,开发成功。不但解决了过去制造上的缺点,也将制造过程到生产过程改革一新,从而带动了日本整个拉链业的进步。(日本吉田株式会社,产品名YKK,在国内生地、黑部、越湖、东北、四国、和九州等六处设有工场,在海外四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工厂) 1951年日本自己制造的30台链牙制造机投入使用,终于完成了使业界举无匹敌的现代化工厂设备。几乎在日本拉链业发展的同时,欧洲的一些国家,象瑞士、德国等拉链也在发展。三十年代,瑞士奥普特朗(Optilon)公司成立,总部设在瑞士的祖格市。几十年来该公司以“舒适”和“质量”为第一要素,不断地改进设计,经过与国外三十多家公司进行技术合作,拉链新品种不断出现,其在世界各地都有设立企业和工厂,成为与美国的泰隆拉链公司、日本的吉田株式会社同样著名的世界级拉链企业。1953年德国首次推出了以塑料为原料制作的拉链,开创了非金属拉链的先河。中国拉链生产是在1930年由日本传到上海的。当时,在上海城内侯家路,王和兴办起了中国第一家拉链厂,后来,吴祥鑫又开办了一家拉链厂,1933年创办上海三星(即华光)拉链厂。1949年,中国有中小型拉链企业20余家,约有1000余人从业。主要靠手工操作,设备简陋。1958年上海三星拉链厂引进了德国生产的自动排米机,并进行了技术改革,将自动排米机速度从每分钟1440转提高到3000转,相当于手工的 230倍;拉头生产由单头冲制改革成十二道一次成型,提高生产效率50多倍;后道工序平光、刷光、洗带、上腊、并带、无梭织机等高效专用设备改革成功;推广采用铝镁合金液体抽丝,硬质合金烧结成整体模等新工艺、新技术,实现了中国拉链行业的第一次技术革命。1958年隐形拉链(CONCEAL)开始销售。1959年The Grand(L型)开始销售。1961年Delrin树脂拉链注塑机面世,Delrin树脂拉链开始销售。1963年EFJON双骨拉链开始销售。1971年针织布带BEULON拉链开始销售。1974年北京引进了瑞士的尼龙拉链(卧式)生产设备;随着天津又引进了法国生产的八台涤纶拉链生产设备;不久国内如上海、浙江、湖北、广东、等地又陆续引进德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非金属拉链设备,非金属拉在中国开始发展。1978年渔网用拉链开始销售。1979年附翅膀的树脂拉链VISLON开始销售。1985年水密、气密拉链开始销售。1988年JOYLONR轨道拉链开始销售。1989年离子电镀拉链开始销售。1991年注射成型QUICKLON拉链开始销售。1992年EVER BRIGHT、VISLON热转印拉链、注射成型(模铸型拉链)开始销售。1993年Q meshe(QUICKLON)、Q mate(成对QUICKLON)、Q touch(窗帘轨道QUICKLON)开始销售。1994年宽幅模铸QUICKLON(连续注射成型)、大理开始销售。开始销售。从8月1日起“日本吉田株式会社”改名为“YKK”公司。自1980年开始,特别是1995年以后,中国拉链生产以空前的速度发展,一大批新兴的民营拉链企业脱颖而出,规模不断扩大。拉链产品不断增加,当今,世界上的三大类拉链,各个品种、各个规格基本上都能生产。1999年中国拉链的产量实现了第一次历史性的飞跃,产量超过了100亿米,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拉链生产国,诞生了SBS、SAB、SAS、YCC等一批民族拉链品牌。
H. 日本电影《天堂之吻》全部介绍
《天堂之吻》原名《Paradise Kiss》,一部以时装设计为主要元素的少女漫画。主要人物:早坂紫、小泉让二、樱田实和子。作品展现了年轻人五彩斑斓的梦想和百味杂陈的爱情经历。个性鲜明的人物、富有戏剧性的情节、励志的主旨以及无处不在的时尚元素使该作大受欢迎,而出人意料的结局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作于2005年TV动画化。 高中生早坂紫每天过着两点一线的平凡生活,唯一的目标是能够考入大学。某天她在上学途中邂逅了矢泽艺术学院的学生永濑岚,由此进入了他与同伴们所在的沙龙,并结识了以成为顶尖服装设计师为人生目标的高傲男子小泉让二(佐治)。在被对方的才华和自信彻底征服后,紫不仅接受邀请担任了他们学园祭时装展的模特,更在与这群表面怪异内心却真诚可爱的朋友的交往中,逐渐改变了对人生的看法,开始追寻自己的梦想。
I. 关于动物的英语俚语你知道吗
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它们都和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所以在人类语言中有很多是动物有关的,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动物的英语 俚语 ,感兴趣的过来看看吧。
关于动物的英语俚语
1. What a stupid man(驴)!
真是个傻瓜!
2. Kate is busy as a bee(蜜蜂).
凯特是个大忙人。
3. You dirty rat(老鼠)!
你这卑鄙的小人!
4. I'm hungry as a wolf!
我要饿死了!
5. What a turkey!
真是个草包!
常用的美国俚语
1. kick ass 了不起
A: Wow, you fixed my computer in less than 10 minutes. You're good.
A: 哇! 你不到十分钟就把我的计算机修好了呀! 你很棒!
B: Yep. I just kick ass.
B: 是的! 我就是厉害!
"kick ass" 除了字面上的「踢屁股」外, 还有「厉害、打败」的意思。当「踢屁股」时, 比如某人放你鸽子, 你很气, 就可以说: "I'm going to kick his ass." (我得踢他的屁股)。当「厉害」用时, 就像上面例句一样用。"kick ass" 还可作「打败某人的意思」。比如某人一向在某方面比你强, 终于有一天你比他厉害了, 你就可以说:"Hahaha...I kicked your ass."。觉得 "ass" 太难听的人, 就用 "butt" 吧!
2. kiss ass 拍马屁
A: Mary, I'm sorry for cheating on you before. Do you see any chance that we can get back together?
A: Mary, 我真的很抱歉对你不忠实。你想我们可不可能重修旧好呢?
B: I don't know, but you can kiss my ass.
B: 不知道, 不过你可以亲我的屁屁(巴结我)。
「亲屁屁」好象不大卫生吧! 不过人家就是这样用, 就照着「亲」吧!
"cheat" 除了作弊外, 还有「不忠实」的意思。
3. XYZ 检查你的拉链
Hey, man. XYZ.
老兄啊! 检查一下你的拉炼吧。
"XYZ" 是 "Check your zipper." 的意思。在美国, 填表选项时多用打「X」来表示(台湾则用打勾表示)。这个选项的动作就叫"Check", 也就是这里的XYZ 的 X所代表的。Y 是 Your, Z 就是 Zipper 啰!
经典的美国俚语
1 Hit the road. 上路了
A: Do you want to come in for some tea?
A: 你要不要进来喝个茶呢?
B: No. I'm running late. I really need to hit the road.
B: 不了。我快迟到了, 得上路了。
"running late" 是快迟到了的意思。
"Hit the road" 的 "hit" 有「去」的意思。好比某人每周去健身房三次, 你就可以说 "He hits the gym three times a week."。
"I really need to hit the road." 还可以用说成"I really need to get going."。
2 hang out 和朋友在一起
A: I don't know what is going on lately. Jack seems to curse a lot these days.
A: 不知道最近 Jack 怎么搞的。 他经常口出恶言。
B: Well, that's just what you get from hanging out with the wrong crowd.
B: 嗯, 交错了朋友就是这样啊!
"hang out" 是和朋友一起做一些事。看电影、逛街、聊天都算。也不限指异性朋友。
关于动物的英语俚语相关 文章 :
1. 动物的英语俚语
2. 英语动物俚语大全
3. 英语中有关动物的俚语
4. 有关动物英文短语
J. zippo的起源
Zippo(之宝)公司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初期,宾夕法尼亚州布拉福德镇的布拉福德乡村俱乐部。
由于现在Zippo打火机太出名了,所以很多人误以为美国人发明了打火机,把美国看做是打火机的发源地。事实上,据历史记载这种改变人类点火方式的小玩意最早起源于英国。
英国有个叫阿尔弗莱德·丹希尔的人,他从1907年起便在伦敦丢克街经营烟草商店。他听到前线的士兵抽不上烟的消息以后,决心研制出一种打火机来。他利用空盒等做试验,终于在1917年,发明了不单随时可以点着,而且只用一只手就行的打火机。
第一个Zippo(之宝)
第一个Zippo打火机产于1933年初,目前展览在布拉福德的Zippo(之宝)/CASE博物馆里。“Zippo(之宝)”字样由布雷斯代先生在1932年首创。他喜欢“Zipper”这个词的发音,于是他就对这个词稍作改动之后,把打火机命名为“Zippo(之宝)”,即“之宝(芝宝/齐波)”。
从公司刚成立的时候,布雷斯代先生就对公司生产的打火机提供无条件的终身保修服务——“不好用我们就免费修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