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国电影《小尼古拉》里的合唱老师。
杰拉尔·朱诺GérardJugnot
男,生于1951年5月4日,法国巴黎
星座:金牛座
出生于法国巴黎的杰拉尔·朱诺年少时虽是个好学生,但多嘴犯贫一直是他顽固不化的品性。1969年,上高中的杰拉尔和一位老师组建了电影爱好者俱乐部,并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8mm短片。在学校里,他与蒂埃里·莱尔米特、米歇尔·布朗、克里斯蒂安·克拉维耶、和玛丽-安娜·夏泽尔等人私交甚密。在他以优异成绩从高中毕业进入大学的两年后,对表演的热望让他坐立不安,以致最终决定退学,义无反顾的同几位好友成立了Splendid剧团并一起购买了家被废弃的剧院。
尽管几人齐心协力苦心经营,但最开始的几年一直平淡无奇,直到1978年,杰拉尔和同伴一起出演了由他们的戏剧改编的电影《LesBronzés》,影片取得巨大成功,也为几人的表演历程开启了全新的篇章。外貌平常并秃顶的杰拉尔开始频频出演电影,1987年,他凭《Tandem》中的精彩表演获得第一次恺撒奖最佳男演员提名,随后以《Uneépoqueformidable……》、《Marthe》和《放牛班的春天》再获3次恺撒奖提名,其中最成功的《放牛班的春天》成为法国电影近年少有的老少皆宜的作品,吸引了法国本土850万观众的青睐,评论界给予了杰拉尔前所未有的赞誉。除了表演,杰拉尔还是异常活跃的编剧和导演,才华横溢的他最近还开始尝试制片工作。
㈡ 有什么关于合唱团的好电影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是由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夫·巴拉蒂于2004年执导上映的一部优秀作品,该片以其丰富的音乐元素和出色的拍摄手法在影坛引起关注,获得了众多的好评。这部电影所讲述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法国乡村的一所男生寄宿学校。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他们想出一切能够想出的办法,对抗教师,对抗学校,对抗教育,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克莱门特来到了这所学校。
㈢ 法国电影 贝利叶一家 主角对唱及面试歌曲名分别是什么
面试歌曲 Je vole
http://www.xiami.com/song/1774049831spm=a1z1s.6659513.0.0.QmEeQU
主角对唱 Je vais t'aimer
http://www.xiami.com/song/1769056096?spm=a1z1s.3521865.23309997.12.R08cR7
(第二首by: Karo & Christian)
㈣ 电影《放牛班的春天》中合唱队属于什么类型
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的背景音乐
男声JB Maunier(Jean-Baptiste Maunier),就是” 放牛班的春天” 里的小男主角
女声Clémence Saint-Preux(原作曲家的女儿)
原曲是音乐家Saint—Preux所作的 “Concerto for one voice”如今改编成童声合唱,Clemence & Jean—Baptiste Maunier 把美妙的童声演绎的淋漓尽致。
协奏曲《Concerto pour deux voix》没有一点歌词,只是两个曼妙的童声在音乐的衬托下穿梭游离的,这种形式不失为展现最真切天籁歌喉的最佳方式,一切歌词的修饰都是多余的.
这首无词合唱由两个十几岁的孩子完美演绎,jean—baptiste maunier 和 clemence 把童声的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最近法国音乐电台在晚间反复播放,可见chorale收欢迎程度丝毫不减。luc记得几个月前法国 电视一台tf1曾举办过一场合唱晚会,全是经典的chorale曲目,这两个孩子也被主持人请上台作嘉宾,clemence还有 点腼腆,maunier 已经是轻车熟路了。毕竟才15岁的他从去年《les choristes》巨大成功中走来,已经踏上了星途。
1990年出生的maunier (莫涅)现在和父母兄弟住在里昂,他在天主教中学上学时发现了自己歌唱的天赋,其后被发掘出演了《les choristes》(放牛班的春天)为观众熟悉,与 clemence的合唱犹如金童玉女,不仅在法国,而且到加拿大,日本等世界各地参加演出。
maunier 每天要练习至少一个半小时的声乐,当然他自己除了古典和宗教音乐,还是像其它男孩一样喜欢摇滚和流行音乐,比如kyo。回到生活 中的maunier和朋友们一起娱乐,一起运动,一起踢足球,如同普通法国男孩一样。只不过成功早早的到来是否能真正造就一个优 秀的歌手呢,luc希望不久就能看到一个更加成熟的maunier出现在法国乐坛和影坛。
㈤ 法国——童声二重唱——天籁之音《Concerto pour deux voix》里那两个小孩是谁
女孩是作曲家Saint-Preux的女儿Clemence 男孩是Jean-Baptiste Maunier,法国电影Les Choristes(合唱团)港台名《放牛班的春天》的男主角,法国里昂天主教童声合唱团前主唱,后任奥地利维也纳童声合唱团主唱
㈥ 一、看法国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影片中有几首合唱曲呢最喜欢哪一曲为什么
呵呵,刚刚看完这部电影。觉得不错吧。。。
合唱曲就是这几首:
1. L'incendie
2. Seuls
3. Morhange
4. Pepinot
5. In Memoriam
6. L'arrivée Ecole
7. Les Partitions
8. In Memoriam A Capella
9. Lueur d'été
10.Cerf-volant
11.La nuit
12.Caresse sur l'océan
13.Les Choristes
喜欢的话就是主题曲Les Choristes、Caresse sur l'océan、La nuit。
问一下,你这是考音乐的还是语文的。。
音乐的话就是音律平缓,反复得当,独唱和合唱接的很完美。
语文的话就是包含着马修老师对学生的爱和自己对音乐的热爱,希望用音乐打动学生,让学生走出阴影,改掉恶习,走向光明。。。
㈦ 天籁之音,法国童声对唱
如果你想下某首歌曲,首先得把歌曲全部加载完(听一遍就OK了)
然后在网页上方的工具栏里找Internet选项。(或者直接右键点击桌面上的IE浏览器,选属性。
接下来的具体步骤是这样:
常规——Internet临时文件夹——设置——查看文件
这个时候会弹出来一个临时文件夹,你要下的音乐就在这个文件夹里。
补充一下,临时文件夹里有很多缓存文件,为了省时间最好按文件的大小排列,(MP3格式的文件一般都比较大,那样相对好找一些。)
找到你要的文件后,复制到桌面就OK了。
㈧ 法国电影《虎口脱险》里的一首交响乐叫什么
曲名叫《拉科奇进行曲》,法国作曲家柏辽兹所作。
http://ke..com/view/38552.htm
㈨ 法国影片“放牛班的春天”主要讲什么有什么道理
法国电影的清醒——《放牛班的春天》
全世界的电影,以及全世界的文化,都被美国好崃坞压的啜不过气,当中伤的最惨痛的是法国,这个西方的文化大国,曾经拯救过20世纪世界电影的法国,在20世纪末,就像被阉割,不停挣扎,或者模仿好莱坞,或者受美国情趣的影响,胃口被损害,吃什么都没有了滋味。上个世纪末对于法国电影是一个噩梦般的岁月。
大家更希望,法国电影有一个忽然的觉醒,走出好莱坞的阴影,如果这种希望总在不停闪烁,或者《放牛班的春天》就是其中很明亮的一个,当然,我们更希望这种明亮的希望,照亮法国电影的路途,走出属于法国文明的路来。
很喜欢那种凝重的格调,两个苍老的老人,用因为沧桑而平静的心情,回忆自己的童年时光。克莱门特去一所学校做学监,铁门里有一小男孩子,向外张望,克莱门特问:你在等谁啊?......可能这种情调在观众心目中既熟悉又新鲜,初进这个学校,俨然更像一鬼片的古堡,校长是一个贪婪、自私、刻薄的人,任意处罚学生,老师和学生几乎就是对垒的敌我,然而这个心中充满音乐的学监克莱门特的到来,将使所有这一切改变。
“我唱,你唱,他唱……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如一声响雷,让法国合唱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繁荣起来,时至今日,共汇集起几十万各个年龄段的合唱业余爱好者。”这是法国本土的一篇评论。
喜欢看法国电影的原因是因为他很温暖,就像法国美食一样有人情味。而美国好莱坞不同,他们总是随时随地把自己扮演成一个传教士,随时随地传播自己的价值观,俨然就是救世主的姿态,既然电影这种文化都变成了工业,可以想象这样的文化主导人类文明的一天,也是人类被机械洗脑的一天,连儿童都做作地用好莱坞表情吮吸乳汁,这样是不健康的。
题记:这个世界也许有卑微的人,但却没有卑微的情感
也许不会有人知道在法国某个小镇的郊外,通过一条幽长而宁静的梧桐树围成的小道,坐落着这样一个充满暴力,恐怖,严历制度的少年管制学校。这里住着一群不学无术,冷漠,野蛮无知的孩子。他们是使家长无奈,老师烦恼的问题少年。谁也不会在意这些尚未成熟的心灵中所怀揣着的天真烂漫的梦想:将军,热气球飞行员,建筑家……刻板的校长只能用“犯事的人,必定受罚”的准则加以暴力来惩罚他们。原任班主任束手无策,无奈调职,然而一个人公认为一事无成的马图来了,就这样放牛班的“小春天”在每个孩子的心田瑰丽而至。他们的梦想也逐渐开始萌发。
是的,是这样一个被世俗所公认的卑微的“失意的乐者,失业的教师”给“放牛班”带来了生机勃勃的“春意”。影片从顽皮的孩子那一庄一勰的嘻笑怒骂间折射出一颗身为教育者的马图的“善良、宽容、耐心”的心,他以跳动的音符驯服了一群如小野牛般的桀骜不逊的心灵,让他们感受到阳光的温暖,春天的气息……
被剧情所牵动的同时,也可以从中体会到一些心理学知识……
将这群问题少年集中强制关在这样一个与世隔绝的环境中。一道道铁门禁锢着他们的心灵世界。从此只能看到高墙围着的四角的天空。感受不到爱和尊重,不许依恋。犯了事,只能用皮鞭和囚禁处理。尘封的心灵开始扭曲,在这里有以李基度为代表的攻击性强的儿童,他砸伤老麦;还有以皮比诺为代表的,由于失去双亲,缺少依恋而孤僻,甚至抑郁儿童;最值得关注的就是让单亲妈妈头痛,对音乐极有天赋,但又自尊心十足,相当敏感的莫朗。
对李基度和丹东这样攻击性强的孩子。马图并没把他们交给校长体罚。他派李基度来照料因他而致伤的老麦。让他自己体验生命的脆弱,以及自己冲动行为的后果。“他是一个害羞的孩子,像我一样害羞,他已经知道他错了。”老麦以这样慈爱和宽容的方式感化了李基度,当李甚度像所有犯了错的孩子那样看着远去的老麦时,惊恐问马图:“他会死吗?”马图抚摩着他的头“不!医生会救他的,”用这样宽容的语气消除他内心的不安。
至于如丹东那样冥顽不化的少年,马图也极力挽回。当丹东受罚时,马图曾这样试图阻止“等一等,他是我唯一的低音!”……
与攻击性行为相反,对幼小就缺少依恋而产生抑郁,甚至略显自避的皮比诺而言,马图则是像父亲一样去关爱他。他从不谈自己的理想,不唱歌。但却出乎意料地被选为合唱团副团长。让他逐步感受到集体活动的快乐,和爱心的力量,从而使皮比诺摆脱了不幸的阴影。
全片的焦点人物就是最后成为音乐家的莫朗。他曾被上界班主任称为“天使的面孔与魔鬼的心灵”。他是由单亲妈妈抚养的。与别的孩子不同,他更有自尊心,更敏感。马图体会到这位单身母亲的含辛茹苦,这个孩子的任性。一方面极力从“补牙”为幌子,用善意的谎言在母亲面前违护莫朗的自尊心,而另一方面则冒着处犯校长的危险将正在受罚的莫朗放出去,探望母亲,对他也极为信任。发现他的独唱天赋,又积极培养。特别是莫朗将墨水瓶投向他时,他依旧宽容地安慰这位失望的母亲。另一方面以取消莫朗的独唱资格使他明白: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必须先尊重别人。特别是为伯爵夫人演出的那一天,马图从新给予莫朗的充分肯定,最终感化了这头“小野牛”。
记得大一第一学期上刘铁芳老师的《教育原理》时,他特别强调“每个人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都应该得到尊重,存在就是有价值的”。马图在接受校长的任务时所提出的三个条件:第一,不体罚学生;第二,让我来处罚犯事的学生;第三,不要透露他们的名子。无一不体现了他对幼小心灵人性的关怀。
当马图听到淘气的孩子以嘲笑他的口气唱着那支“老秃头,老秃头……”时,马图并没生气,他曾在日记中这样记载:“我念念不忘那支歌,唱得差,但毕竟还是在唱歌,”于是他运用音乐活动为主要手段,来调整孩子们的不良心理素质。每一个音符宛如一个个鲜活的精灵“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最终实现了心灵的转向,在林崇德主编的《发展心理学》就提及,如果儿童的记忆伴随情绪情感过程,则记忆最为深刻,组织合唱团,就是一个小活动,在活动和游戏中,使孩子们心灵澄清,这种纠正与教育的模式很注重体会,亲身体会已不再是简单的认知水平,带有情绪情感过程,这样可以使孩子们留下最深刻的烙印。
怀着对已逝岁月的缅怀,聆听着如天籁般悠扬的歌声,当灵动的音符触动到心灵的深处。忽然想到美国的诗人爱默生曾说过:“这个世界最动听的是还未唱出来的歌。”是的也许无论一个人卑微与否,但这并不代表他不可以有美好的情感……
于是,我也写下了心中的歌……
春天像短暂停驻的候鸟
忽然飞走了
难道什么都没留下
花落下来的时候,我们开始一起歌唱
花不再落下来的时候,我们还要继续歌唱
没有一朵云想和他一起回家
他也不敢问它们为什么
在四季的风中
他俨然一个信徒
一路飞扬
一路有梦想相伴
注定不会寻常
他再也不会是寂寞的歌者!
遇到是种幸福——《放牛班的春天》
温度已经开始变得很低,南方的潮湿空气更是让寒意渗入肌肤,而我却在这样的寒夜被刀子拉到街边的排档吃宵夜。一桌坐着的都是他初中时的狐朋狗友,烧鹅、萝卜还有三毛,他们每一位都是从工读学校毕业的。
在那个时候被送去工读学校的都是问题学生,我们都这么定义学校里的那帮不安生的学生们。在很多年后我和他们坐在同一张桌子吃饭,从每个人的脸上都看不到了最初的张狂,只剩下被生活蹉跎的无奈,只有偶然聊到当年学生时期的威风时才又显露难得的意气风发。生活或者社会让每个人似乎都没有太好的光景,如果可以也只是搞个小生意了以渡日,更谈不上人生的功成名就了,就象是被遗忘在北风之中。
我给每个人点上一支烟,微光照亮着每张风尘的脸庞,心想着这便是实在的生活,而那只是美丽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感动了大多数人,因为这就是电影艺术的魅力,好电影就是能让人感动,因为电影里面有我们在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比如一个能为你人生指引的老师或者是一个伯乐。
克蒙特是一个秃顶的老师,他其貌不扬,但人倒是不坏。他服从制度,但能在制度下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干点事情。他喜欢音乐,于是他便开始用音乐来教化那些问题少年们,艺术的确有其自身的魅力,但尊重同样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这样一个号称“池塘底部”的寄宿学校,他以其温和的作风改变着什么,让整座学校的师生之间的对立缓缓消散,除了那个刻板的校长,但在某一刻他那冷酷僵死的心何尝没有松动过呢?这样的寄宿学校也就是我们中国的工读学校,同样装满了大群的问题孩子,但在电影里我看到了那个温情的克蒙特,在身边看到的是这几张在工读学校中不曾遇到过克蒙特的脸。
伯乐不是每个人都遇得到的,老师也不是每一个都是伟大的。
这是生活告诉我们的,这样的工读学校寄宿学校到处都有,这样的问题孩子到处都是,但是这样的学校里可能更多的是对问题学生天生厌恶的老师,而很少有克蒙特出现。所以我们会感动,我们会被《放牛班的春天》感动,因为他给了一个现实中不容易得到的感动,让我们在现实中失落的心灵在观赏影片时得以抚慰。
用爱心可以试着感化迷失的羔羊,否则只能驱使迷失的羔羊步入极端,那个被冤枉的孩子蒙丹最终用同样极端的方式来回赠给寄宿学校。毁损的不止是校舍,还有那个孩子早已残缺的心灵,这便是以暴制暴的结果。克蒙特不是圣人,他无力坚持自我的真理,他只是一个不成功的小人物,做着力所能及的一切。当他矮小的背影转身离去,我们何尝没有一份无奈的苍凉。
雅克贝汉这个大名鼎鼎的名字,这个在演员和导演双重身份上都取得杰出成绩的人,他让《放牛班的春天》几乎成为了又一部《天堂电影院》,同样在两部影片中担当着制片人,又同样在两部影片一个几乎相同的开篇中饰演了一位回忆者的角色,《放牛班的春天》中的音乐家,《天堂电影院》中的导演。但是由于有《天堂电影院》这样珠玉在前,难免让《放牛班的春天》这样一部不错的电影留下暗伤,与经典失之交臂。同样个人以为影片仍然在某些方面存在着不足,主要在于学生们对克蒙特老师的情感宣染是很不够的,特别是作为莫杭治而言,他的人生因为克蒙特而改变,却似乎一直对于他和克蒙特老师的相互情感着墨太少。
关于师生关系的电影历来让人感动,不论是《心灵捕手》、《死亡诗社》、《生命因你而动听》皆是如此,既使如搞笑的《摇滚校园》也能让人为之动情。但法国电影就是如此与美国电影不同,他的煽情总是在平淡中积蓄,在最未处让一切升华,在落幕后尚能令人气息不平。而《放牛班的春天》也的确能做到这一点。
电影是浪漫的,是理想化的,但是却是受欢迎的。
因为每一位孩子都渴望在自己的人生路上遇见这样一位老师,这样一位给自己最多帮助的人。能够遇上便是一种幸福,尽管这种幸福在现实中显得这样的奢侈,但是我们仍然会渴求得到。
《放牛班的春天》——温吞鸡汤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507260010.htm
黑夜里的一束光芒——评《放牛班的春天》
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507250007.htm
《放牛班的春天》:为老师而歌唱
http://www.filmsea.com.cn/movie_review/200507260012.htm
㈩ 法国电影《蝴蝶》的主题曲
歌名:《Le Papillon》
演唱:Michel Serrault/Claire Bouanich
作词:Nicolas Errèra
作曲:Nicolas Errèra
歌词:
Pourquoi les poules pondent des oeufs(为什么鸡会下蛋?)
Pour que les oeufs fassent des poules(因为让蛋孵出小鸡)
Pourquoi les amoureux s'embrassent(为什么情侣们要亲吻?)
C'est pour que les pigeons roucoulent(因为鸽子们咕咕叫)
Pourquoi les jolies fleurs se fanent(为什么漂亮的花会凋谢?)
Parce qu’il a fait partie charme(因为那是魅力的一部分)
Pourquoi le diable et le bon Dieu(为什么会有魔鬼又会有上帝?)
C'est pour faire parler les curieux(是为了让好奇的人有话可说)
Pourquoi le feu br le le bois(为什么木头会在火里燃烧?)
C'est pour bien réchauffer nos corps(是为了温暖我们的心)
Pourquoi la mer se retire(为什么大海会退潮?)
C'est pour qu'on lui dise "Encore "(是为了让人们说再来)
Pourquoi le soleil dispara t(为什么太阳会消失?)
Pour l'autre partie décor(为了装饰地球的另一边)
Pourquoi le diable et le bon Dieu(为什么会有魔鬼又会有上帝?)
C'est pour faire parler les curieux(是为了让好奇的人有话可说)
Pourquoi le loup mange l'agneau(为什么狼要吃小羊?)
Parce qu'il faut bien se nourrir(因为要好好汲取养料)
Pourquoi le lièvre et la tortue(为什么有龟兔赛跑?)
Parce que rien ne sert de courir(因为光跑没什么用)
Pourquoi les anges ont-ils des ailes(为什么天使会有翅膀?)
Pour nous faire croire au Père No l(为了让我们相信有圣诞老人)
Pourquoi le diable et le bon Dieu(为什么会有魔鬼又会有上帝?)
C'est pour faire parler les curieux(是为了让好奇的人有话可说)
Ca t'a plu le petit voyage(你喜欢我们的旅行吗?)
Ah oui beaucoup(非常喜欢)
Vous avez vu des belles choses(我们看到了很多漂亮的东西,不是吗?)
J'aurais bien voulu voir des sauterelles(可惜我没能看到蟋蟀)
Des sauterelles Pourquoi des sauterelles(为什么是蟋蟀?)
Et des libellules aussi(还有蜻蜓)
A la prochaine fois d'accord(也许下一次吧)
D'accord(嗯呵)
Je peux te demander quelque chose(我能问你点事情吗?)
Quoi encore(又有什么事?)
On continue mais cette fois-ci c'est toi qui chantes(我们继续,不过由你来唱?)
Pas question(绝对不可以)
S'il te plait(来吧)
Non mais non(不不不)
Allez c'est le dernier couplet(这是最后一段了)
Tu ne crois pas que tu pousses un peu le bouchon(你是不是有点得寸进尺了呢?)
Pourquoi notre c ur fait tic-tac(为什么我们的心会滴答?)
Parce que la pluie fait flic flac(因为雨会发出淅沥声)
Pourquoi le temps passe si vite(为什么时间会跑得这么快?)
Parce que le vent lui rend visite(是风把它都吹跑了)
Pourquoi tu me prends par la main(为什么你要我握着你的手?)
Parce qu'avec toi je suis bien(因为和你在一起,我感觉很温暖)
Pourquoi le diable et le bon Dieu(为什么会有魔鬼又会有上帝?)
C'est pour faire parler les curieux(是为了让好奇的人有话可说)
(10)法国电影合唱扩展阅读:
一、歌曲介绍
《Le Papillon》(又名“蝴蝶”)是2002年12月18日上映的法国电影《蝴蝶》的主题曲,收录于专辑《Le Papillon》,该歌曲由Michel Serrault 和Claire Bouanich演唱,Nicolas Errèra作词作曲。
专辑曲目:《Le Papillon》、《Generique》、《La Grande Ourse》、《Thene Vercors》、《Thene De Julien》、《Le Magasin De Disque》、《La Grande Ourse (part 2)》、《L'ultime Voyage》、《La Petite Fille Dans La Rue》、《Generique (part 2)》、《La Petite Ourse》、《Thene Vercors (part 2)》、《La Grande Ourse (part 3)》、《La Metamorphose》、《Le Papillon Et La Flute》。
二、影片介绍
《蝴蝶》是一部法国电影。影片由法国天才童星柯莱尔·布翁尼许,三届法国西泽奖影帝米歇尔·塞侯,擅长家庭喜剧的导演菲利浦·慕勒,以及节术电影《情欲飞舞》和奥斯卡获奖影片《美丽心灵》的摄影师尼可拉斯·海特联袂缔造。
片中描述的是八岁的小女孩丽莎(单亲家庭的孩子)与失去儿子的孤寡老人朱利安,到山上去采集一个叫“伊莎贝拉”的蝴蝶,在寻找蝴蝶的旅程中,两人建立了友情,并领悟了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