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欧美电影 > 法国电影法国作家

法国电影法国作家

发布时间:2023-04-29 20:52:04

A. 说说你最喜欢的法国作家,并介绍一下其生平

玛格丽特·杜拉斯玛格丽特·杜拉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法国一个堪称当代法国文化骄傲的作家,一个引导世界文学时尚的作家,一个坦荡走入通俗读者群体的严肃作家,一个与昆德拉、村上春树和张爱玲并列小资读者时尚标志的女作家,一个富有传奇人生经历、惊世骇俗叛逆性格、五色斑厅态消斓爱情的艺术家。
人生经历
玛格丽特·杜拉斯(1914-1996)是法国当代最著名的女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她于1914年4月4日出生在越南嘉定,父母都是小学教师。1914年生于法国统治越南时代西贡市北郊的朱登地方。18岁首次返回祖国法国。在巴黎在大学攻读法律、数学、政治学。但却立志要做小说家。 1942年出版处女作《厚脸皮的人们》,接着又出版《静静的生活》、《太平洋的波堤》、《吉尔布达的水手》等小说。当法国掀起新潮热潮后,法国文坛也随而产生了新小说运动。他也因在1958年出版的小说《麾狄拉特干达毕业》而被誉为新小说代表作家之一。曾获文学奖。1959年名导演亚兰勒纳请她为他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广岛之恋》撰写电影剧本。这部作品在法国大受欢迎,创下很高的票房纪录,而她的名字也传遍世界。之后她编剧的另一部片又获大奖,她的名气更响了,她的小说纷纷被改为电影。1966年她开始了导演生涯。 杜拉斯以小说《厚颜无耻之辈》(1943)开始她的文学天涯,她的作品不仅内容丰富,体裁多样,而且尤其注重文体,具有新颖独特的风格。她早期的小说《太平洋大堤》(1950)充分反映了童年时代的贫困生活,还有不少作品也是以印度支那的社会现实为题材的。《直布罗陀海峡的水手》(1952)等充满了镜头般的画面和口语式的对话,因此,大都被改编成影片;后来的小说如《塔吉尼亚的小马》(1953),《琴声如诉》(1958),《洛尔·V.斯坦的迷醉》(1964)等则善于打破传统的叙述模式,把虚构与现实融为一体,因而使她一度被认为是新小说派作家,其实她的小说只是在手法上与新小说类似,重视文体的诗意和音乐性,但在构思方面却大不相同,她在作品中描绘贫富对立和人的欲望,是在以独特的方式揭露社会现实。杜拉斯在戏剧和电影方面同样成就卓著,她分别在1965、1968和1984年出版了三部戏剧集,在1983年还获得了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
作为法国重要的电影流派“岸派”的成员,她不仅写出了《广岛之恋》(1960)、《长别离》(1961)这样出色的电影剧本,而且从1965年起亲自担任导演,从创作优秀影片《印度之歌》(1974)开始,每年都有一两部影片问世,而且有不少获得了国际大奖。 杜拉斯的六十余种作品始终拥有广泛的读者和观众,其中最著名的是杜拉斯在七十岁时发表的小说《情人》(1984)。在这部十分通俗的、富有异国情调的作品里,她以惊人的坦率回忆了自己十六岁时在印度支那与一个扮知中国情人的初恋,荣获了当年的龚古尔文学奖,并且被译成40多各种文字,至今已售出250万册以上,使她成为当今世界上最负盛闭神名的法语作家。1996年3月3日,星期天。深受欢迎的法国当代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斯走完了81年的生命旅程。她生前的最后一部作品具有一个预言般的名字--《这是全部》。

B. 法国电影《情人》好看吗评价怎么样

《情人》目前的豆瓣评价是8.1分,这个分数在言情类文艺片中是非常高的了,而且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以及梁家辉、珍·玛奇两位实力巨星出演,已经是品质保证。

影片中有两个非常出彩的地方,一个是画面美,这个画面不仅指风景还有人物。年轻的女孩与气质出众的男人,两个的站在一起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再一个就是感情,嘴上说着不爱心中却已经受到无所自拔的情愫,最终又向各自的文化妥协的爱情,让人心疼的同时又能反思现实生活中的爱情观。是一部好的言情故事,也是部值得思考的故事。

C. 让·乔诺的主要代表作

尚·乔诺(别译:让·乔诺)是一名编剧,代表作品有《种树的人》、《强力友人》、《屋顶上的轻骑兵》、《面包师的老婆》、《天降横财 Crésus》等。

1、《种树的人》

将内心对家人的思念转化为了对大自然的关爱,将余生倾注在阿尔卑斯山上荒原的植树工作,持续了三十四年,在那里,他用自己的双手和坚韧的毅力将荒芜之地变成了人们可以安居乐业的田园,最后,他默默的离开了人世……

4、《强力友人》

来自农村的年轻女孩RESE,遇到了Firmin。在镇子上,她发现任何人都不能用规矩把她圈住,因为她是野蛮的灵魂。很快,她又遇见了另一个野蛮的灵魂----举止优雅又充满神秘感的太太Numance。在真爱和慷慨的斗争中,她试着放逐自己,这时Firmin出来干涉她们之间的游戏……

5、《天降横财 Crésus》

高地上的牧羊倌发现了一个装满钞票的炸弹。可是乡下人没有什么要买的东西,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他甚至感到害怕……

D. 让乔诺作者简介 让乔诺相关资料

1. 让·乔诺(1895 ~ 1970),法国普罗旺斯马诺斯克人,法国著名作家、电宏弯或影编剧。他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担任步兵,在经历了一场悲剧后成为坚定的和平主义者。琼·乔诺的作品获得过许多奖项。他的一些作品被搬上了银幕,被认为是20世纪法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1932年获得蔽伍法国荣誉勋章,1953年获得摩纳哥王子奖。第闹胡二年,他被选入了龚古尔学院成员。

2. 让·乔诺的大部分作品都以他的家乡和周边地区为背景——阿尔卑斯山和普罗旺斯。马诺斯克的居民还支持琼吗?Jono自豪的是当地有纪念他的建筑吗?Jono中心,还有一条街叫Jean?Jono街。

E. 沉静如海的介绍

《沉静如海》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DWEwEfR5GmVxQwpxpyBz2Q

提取码:OWLJ

《沉静如海》是由皮埃尔·布特龙执导,朱莉·德拉姆、迈克尔·加拉布鲁、托马斯·儒阿特主演的战争片,影片于2004年10月25日在法国上映。该片改编自法国作家Vercors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二战期间一个法国老人和他的侄女与一个德国军官爱与恨的故事。

F. 爱情誓言的法国新浪潮的老舵手

艾力侯麦(Eric Rohmer)是法国电影新浪潮中年纪最长、却最晚才赢得世界注目的电影人。这部新作《爱情誓言》是根据17世纪法国作家杜尔菲(Honore d’Urfe)的爱情经典巨著〈阿丝特蕾〉(L’Astree)所改编,全书多达60册,是法国巴洛克文学的代表作,对法国文学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电影问世一百多年以来,这本钜作就一直被人们期待能拍成电影,却一直无人敢尝试,而被高龄的侯麦拔得了头筹。侯麦这次透过改编这部400年前的巨著,来探讨人们的爱情和忠诚,处处皆展现他的返璞归真。现年87岁的侯麦,在其50年的电影生涯中总共拍摄了25部长片。〈六个道德故事〉他拍过了,〈四季〉他也拍过了,此次能将〈阿丝特蕾〉搬上银幕,侯麦了无遗憾地说,《爱情誓言》将是他的最后一部电影。《爱情誓言》维持了侯麦所擅长的爱情与文学主题,有着他近半个世纪以来一贯坚持的美学风格,并以简单朴素的纪实手法,描写人们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细致微妙的心情。
一句话评论:
本片是导演最成功的那些影片中最美的一部。--《正片杂志》
影片深深地感染着观众的情绪,而且让观者无需去细究这种自由的得到是否切实可行。--《电影手册》
很有必要复习一遍1967年的影片《女收藏家》,这样才能发现侯麦是一位如此有创造天赋的导演。这部影片中第一次在行动和思想上如此百无禁“色”。--《电视全览》
侯麦改编自奥诺雷·杜尔菲的田园牧歌式的小说,在影片中讲述了一段不同寻常的爱情,精彩的故事引人入胜。--《解放报》
不管有多牵强附会,埃里克·侯麦的这部最新也有可能是最后一部电影,其中展现的道德和之前预测的相差无几。--《综艺杂志》
【一部新的对话体爱情故事】
从六、七十代的六个道德故事开始,到八十年代的喜剧与格言系列,再到九十年代的四季故事,法国导演埃里克?侯麦一直孜孜不倦地阐述着他所感兴趣的命题,不厌其烦地纠缠于让人捉摸不定的情感世界。现年87岁的侯麦,在自称是他的最后一部影片中,秉承其一贯擅长的对话体爱情故事,诉说了一个古老的美丽神话,继续剖析耐人寻味的人生命题。
电影《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是根据17世纪法国小说家于尔菲(Honore d' Urfe)的《阿丝特蕾》(L'Astree)改编而成。这是侯麦连续第三次拍摄历史故事,此前有设置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贵妇与公爵》L'Anglaise et le c(2001)和1936年西班牙内战时期的《三重间谍》Triple Agent(2004)。而在更早以前还有根据克莱斯德的同名小说改编的《O女侯爵》 Die Marquise von O(1976),故事发生在1799年拿破仑时代的意大利。
改编《阿斯特蕾》的计划最早是由法国导演皮埃尔·祖卡提出来的,由埃里克·侯麦与他人共同成立的Films Losange电影公司出资拍摄。然而,另一名导演兼制片人玛格丽特?梅内葛佐认为这部电影的投资太昂贵,于是拍片计划就此夭折。这部在1955年没有付诸于实践的电影,终于在时隔多年之后的今天,由埃里克?侯麦亲自执导筒来完成。侯麦曾在接受采访中选称自己一直以来都认为皮埃尔·祖卡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编剧,但同时还强调自己改编的这个剧本和祖卡的完全不同,要更加的自由。影片的文学色彩占相当比重,但是侯麦的拍摄给影片一种对文学新的表现手法,完全在自然背景中完成的拍摄,只不过台词会给观众舞台剧的感觉。从背景装饰、自然风光等等方面来看,侯麦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赋予了剧本全新的意义,并且是纯粹的舞台剧无法达到的效果。
【阿斯特蕾、瑟拉多及其他】
侯麦常常喜欢选择与新人合作,在这部电影中亦是如此,启用了两位名不见经传的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即男女主角安迪·吉雷和西塞丽·卡塞儿。两位主演都是第一次在大银幕上亮相。至于希茜尔?卡塞和乔斯林?基夫兰则算得上是镜头前的熟面孔。扮演浪荡子海勒斯的拉道菲?鲍力曾在《亡情巧克力》 Merci pour le chocolat(2000)中扮演伊莎贝尔·于佩尔和雅克·迪特隆的儿子。此外,在女导演安妮·芳婷的电影《新的机会》 Nouvelle chance(2006)中也曾经诠释过瑟拉多这个人物。
安迪·吉雷和西塞丽·卡塞儿与侯麦的第一次见面非常简单。侯麦在办公室里等候着,看见他们来了又是沏茶又招呼他们吃糕点,然后坐在一起开始很随意地聊天。大师的亲切与随意让他们放下所有的负担,而在接下来的合作过程中,认为表达感情是演员的任务的侯麦一直赋予演员完全自由的空间,展现最自然真实的表演。
执导风格追求文学化的侯麦,对台词的要求也非常严格,《男神与女神的罗曼史》的对白都都古代用语。侯麦在拍摄现场并不喜欢下指令,但是一旦涉及到台词对白,态度就非常强硬,着重要求演员们在片中改变过于现代化的说话方式,尽可能放慢节奏说话。在拍摄之前,女主角阿斯特蕾还有一个舞台剧教练,专门训练她的说话发音,以此纠正平常的说话方式。所有演员必须将对白熟记于心,使之完全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几乎可以说是让大家掌握了一门古代用语。
【关于作家于尔菲的一些】
于尔菲(1567~1625)是法国作家,创作的田园小说《阿斯特蕾》在十七世纪家喻户晓。全书共分五个部分,每部12册,从1607年至 1627年间陆续出版,以牧羊人瑟拉多和牧羊女阿斯特蕾经过曲折而终成夫妇的爱情为主要线索,穿插了大量的故事以及有关爱情和政治的议论。小说一共有五千多页,包括了四十个故事和成百上千位人物形象,是法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著作。
埃里克?侯麦在电影中寻找到了小说家于尔菲的《阿斯特蕾》与自己作品的共通之处。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如果我想改编这部著作,我当然可以从我以前的电影中找到无数的理由,例如保持忠贞的主要动机”。这个类似而又不变的主题还出现在了《六个道德故事》中的第三个《慕德家一夜》 Ma nuit chez Maud(1969),以及《冬天的故事》Conte d'hiver(1992)、《女收藏家》 La Collectionneuse(1967)和《圆月映花都》Les Nuits de la pleine lune(1984)。而他的一个独幕剧《E大调三重奏》同样也是建立在和《阿斯特蕾》类似的怀疑基础之上。人们还可以发现他的主人公如瑟拉多,都是固执倔强的、甚至有些疯狂。
埃里克?侯麦在谈到电影所展现的性倾向时指出:“原着就是这样的,既不会多也不会少。我并不太喜欢通片都用这个来点缀,尤其是当所有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他们很惬意地欣赏着历史故事,加进了很多他们并不期望看到的裸体画面。在于尔菲描写的女主人公出场的那段场景里,我尽量做到恰如其分地重现,不再加入任何东西。但是在于尔菲的小说中并没有回避裸体,就好像是那一时期的油画一样。因而我也没有任何理由来回避它。小说细致入微地描写了性欲和情爱,可以说是一种极其轻盈灵动的手法。于是我意识到如果是用现代的语言来讲述这个故事,就会使得影片显得十分粗俗和琐碎。但《阿斯特蕾》不是一部轻佻放纵的小说,当然也不是一部邪书。”

G. 让 乔诺介绍

让·乔诺(Jean Giono,也译作尚·乔诺、让·吉奥诺)代表作品有《强力友人》、《屋顶上的轻骑兵》、《种树的人》、《面包师的老婆》、《Les cavaliers de l'orage》、《追捕》、《收获》、《安吉儿》、《L'eau vive》等。另外,让·乔诺(尚·乔诺)主张批判爱国主义。

让·乔诺是法国小说家、编剧,1915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9年复员回到故乡马诺斯克,1935年投入反军国主义的斗争。他于1921年开始文学创作,1953年因在文学创作上的斐然成就荣获摩纳哥文学大奖,1954年当选为龚古尔文学院院士。

第一次世界纤消大战以后,鉴于空前惨重的伤亡,欧洲知识分子掀起了反对战争的和平运动,爱国主义因此成为批判的对象。法国小说家尚·乔诺在二战爆发前说,如果德国入侵法国,他“宁可成为一个活着的德国人,也不愿亮指意成为一个死去的法国人。”

法国知识界、媒体界所大力宣扬的“爱国主义有害论”否定了法国反抗侵略的正当性,瓦解了法国政府与军队的抵抗意志,结果纳粹德国短时期内就迫使法国投降。

(7)法国电影法国作家扩展阅读

让·乔诺作品介绍

1、《种树的人》

《种树的人》讲述了普罗旺斯荒地上一位孤独的牧羊人,将内心深处对死去家人的思念,转化成对大自然的关怀与大爱,一生投入造林的故事。

2、《面包师的老婆》

《面包师的老婆》讲述了一个普罗旺斯的面包师傅,手艺出色,颇受村民欢迎。不料他妻子红杏出墙,跟一个帅气的牧羊人跑了。面包师不愿面对现实,只能用罢工来填补内心的冤屈。村民们缺不了他的美味面包,于是合计把他妻子给找回来,让他们破镜重圆。

3、《屋顶上的轻骑兵》

讲述流亡到法国的意大利轻毁键知骑兵上校昂热洛·帕尔迪在寻找童年伙伴日于塞普的途中,霍乱席卷整个法国南部,大道通衢被封堵,旅客被强迫隔离,昂热洛举步维艰,还遭到污蔑,被指控在水源中下药毒害人民。

他只能暂避于屋顶上以躲避追捕,悲悯地俯视着在病痛和恐惧中深受煎熬的。他在避难途中偶遇勇敢善良的侯爵夫人波利娜,施以援手,护送她回到位于泰于的嫂子家里,演绎出一段发乎情止乎礼的爱情故事。

H. 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及他们的作品有哪些

1、亚历山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Alexandre Dumas,1802年7月24日—1870年12月5日),人称大仲马,法国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

大仲马信守共和政见,反对君主专政。先后参加了1830年“七月革命”、1848年推翻七月王朝革命、加里波第对那不勒斯王国的征战等活动。2002年,大仲谈游马去世132年后遗骸移入了法国先贤祠。

大仲马小说大都以真实的历史作背景,情节曲折生动,往往出人意料,有历史惊险小说之称。结构清晰明朗,语言生动有力,对话灵活机智等构成了大仲马小说的特色。大仲马也因而被后人美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大仲马各种著作达300卷之多,以小说和剧作为主。代表作有:《亨利第三及其宫廷》(剧本)、《基督山伯爵》(长篇小说)、《三个火枪手》(长篇小说)等。

2、亚历旅世山大·仲马

亚历山大·仲马(1824年7月27日-1895年11月27日)是法国小说家大仲马任奥尔良公爵秘书处的文书抄写员时与一女裁缝所生的私生子,因与其父重名而被称为小仲马。

小仲马的第一部扬名文坛的力作《茶花女》,表达了人道主义思想,体现出人间的真情,人与人之间的关怀、宽容与尊重,体现了人性的爱,这种思想感情引起人们的共鸣,并且受到普遍的欢迎。

也曾写剧本:《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放荡的父亲》、《欧勃雷夫人的见解》、《阿尔米斯先生》 和《福朗西雍》、《克洛德妻子》等。

3、阿纳托尔·法朗士

阿纳托尔·法朗士(Anatole France,1844-1924)法国作家、文学评论家、社会活动家。本名蒂波·法朗索瓦,生于巴黎一书商家庭。“法朗士”是他父亲法朗索瓦的缩写,又因他爱祖国法兰西,故以祖国的名字作为自己的笔名。

少年时的法朗士经常替父亲编写书目、图书简介等,置身于书海之中。1873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金色诗篇》,尔后以写文学批评文章成名;1881年出版《波纳尔之罪》,在文坛上声名大噪。

以后他写了一系列的历史题材小说。由于受法国唯心主义历史学家列南的“人类永远也不能接近真理”的影响,他的这些作品均流露含镇销出历史循环论、社会改造徒劳无益论的悲观情绪,但更多的是充满对社会丑恶的嘲讽和抨击。法朗士的散文平如秋水,含蓄隽永,韵味深长。

代表作品有《金色诗篇》、《波纳尔之罪》等。

4、居伊·德·莫泊桑

居伊·德·莫泊桑(Henri René Albert Guy de Maupassant,1850年8月5日—1893年7月6日),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1850年出生于法国上诺曼府滨海塞纳省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曾参加普法战争,此经历成为他日后创作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

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三百五十九篇中短篇小说及三部游记,是法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创作数量最大、成就最高的作家之一。

莫泊桑患有神经痛和强烈的偏头痛,巨大的劳动强度,使他逐渐病入膏肓。直到1891年,他已不能再进行写作。在遭受疾病残酷的折磨之后,莫泊桑于1893年7月6日逝世,年仅43岁。

代表作品有《项链》《漂亮朋友》《羊脂球》和《我的叔叔于勒》等。

5、爱弥尔·左拉

爱弥尔·左拉(法语:Émile Zola,1840年4月12日-1902年9月28日),法国自然主义小说家和理论家,自然主义文学流派创始人与领袖。

1840年,左拉诞生于法国巴黎,主要创作作品为《卢贡-玛卡一家人的自然史和社会史》,该作包括20部长篇小说,登场人物达1000多人,其中代表作有《小酒店》、《萌芽》、《娜娜》、《金钱》等。

左拉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其自然主义文学理论,被视为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遗产的组成部分。

I. 根据法国名著《情人》改编的同名电影是什么

根据法国名著《情人》改编的同名电影

片名:情人 L'amant
导演:让-雅克·阿诺
编剧:让-雅克·阿诺 / Gérard Brach / 玛格丽特·杜拉斯
主演:珍·玛奇 / 梁家辉 / Arnaud Giovaninetti / Frédérique Meininger
类型:剧情 / 爱情 / 传记
地区:法国 / 英国 / 越南
语言:英语
上映:1992-1-22
片长:115分钟
又名:The Lover

剧情:
1929年的越南是法国殖民地,简是一个15岁的法国少女,在西贡女子寄宿学校读书。每逢假期简便回家,母亲办了一所很小的学校,收入甚少。简有两个哥哥,大哥比尔吸毒成瘾且横行霸道,二哥保罗生性懦弱,常受大哥的欺负。一天简一如往常一样告别母亲乘上渡船回学校,在船上遇到一个坐黑色大轿车的阔少爷东尼。东尼是华侨富翁的独生子,东尼喜欢这名白人少女便去搭讪,两人便搭上了。
简在寄宿学校里知道有的女生在外卖淫,她也想找个有钱人试试,因此很主动与东尼交谈。上岸后两人逛了西贡,还一起上馆子吃中国饭菜,东尼并用汽车送她回学校。第二天刚放学,黑色汽车就等在校门口了。简和东尼很快就坠入爱河。东尼把简带到他的公馆,这是中国富人们常用来金屋藏娇的地方。他俩在这里幽会、洗澡、玩耍。有时晚上也不回学校,校方只好通知她的母亲,然而……
《情人》的作者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1914年生于越南南部的嘉定,18岁回法国定居巴黎。东方的文明,异域的风土人情,少年时代的经历,都给她留下了永生难忘的印象。1984年发表她的长篇小说《情人》,是杜拉斯对失去的年华的最后一次呐喊,和她的个人生活密不可分,带有强烈的自传性。这部小说获得1984年法国文学的最高奖项龚——古尔文学奖。

小说《情人》简介:
我的父母受到殖民地政府的欺骗,满怀希望,远渡重洋,从法国来到印度支那,却一无所获,父亲客死异乡,母亲在当地的一所法文学校当校长,以此来养活我们兄妹3 人。母亲花掉自己的全部集蓄,在柬埔寨的贡布省买了一块地,但土地管理部门竟无一人告诉她,这块土地无法耕种,因为它每年都要被海水淹没六个月,最后破产。
我在西贡国立寄宿学校外面的一所专门为法国人办的的中学里读书。要时常乘坐汽车和渡船往返于学校和家之间。
15岁那年,有一天,在从家去西贡学校的一条渡船上,遇到一位比我大12岁的华裔男子,他对我一见钟情,并主动用他的黑色大轿车送我回学校。这位青年是个中国人,他住在沙沥河岸上的一幢蓝瓷栏杆的别墅里,他家财万贯,非常富有。他家是控制着殖民地广大居民不动产的金融集团。他母亲去世了,他从巴黎赶回来,为母亲奔丧。他是个独子,父亲独断专行而财权在握。
这以后,我们常在城南的一座单间公寓里私会了,我们在一起谈得很融洽。15岁的我就知道享乐,虽然我不知享乐为何物,却已习惯了男人对我投来的那种贪婪的目光。
不久,在这间单身公寓里,我奉献了我的童贞,尽管我还是个尚未成熟的孩子。在这以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不断地在这间公寓里幽会。他病狂地爱着我,我却只希望他像往常把女人带到他房间里来那样去做。对我来说,我是因为他有钱才来的,我说我要现在有钱的他。
我需要他的钱为卧病在床的母亲治病,我需要他的钱供荒淫无耻的大哥寻欢作乐,我需要他的钱改变这穷困潦倒的家。这位黄皮肤的情人带着我们全家人,去上高级餐馆,去逛夜总会,满足我们可悲的虚荣和自尊。
我生活在一个支离破碎,怪异扭曲的家庭中,纯朴、刚强却被世人欺骗,最终绝望的母亲;残暴丑陋、恶魔般的大哥;倍受屈辱而默默忍受的小哥哥。他们虽然瞧不起我的中国情人,极力反对他,却无耻地以我的肉体作交易,满足他们的金钱欲望。我的爱,从做童妓的时候就被人偷走了。在长达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不断地幽会,尽情地满足情感和欲望的需要。

阅读全文

与法国电影法国作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佳片有约放过的美国黑白电影 浏览:97
3d电影用3d眼镜和不用的区别 浏览:207
去富豪家当保姆美国电影 浏览:803
一部韩国动作电影缉毒 浏览:331
都市奇幻电影推荐 浏览:31
美国版电影ufo 浏览:225
80s手机电影网在线 浏览:891
韩国电影表妹迅雷下载 浏览:139
爵士音乐电影2018 浏览:85
怪网电影网 浏览:427
与苹果尺度一样大的电影 浏览:425
我国素有电影城之称的是 浏览:205
u盘下载电影格式有哪些 浏览:911
2080k电影网 浏览:957
电影公主日记英语观后感 浏览:621
学拍摄影的日本电影 浏览:835
沙漠电影大全集 浏览:45
3d动画电影有个人背上有蝎子 浏览:771
英语电影短片美国 浏览:795
科幻电影大全星河大战 浏览: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