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2016北美电影,讲美国驻非洲大使馆被恐怖分子占领,请雇佣军拯救他们
《危机13小时》,演的是2012年美国驻利比亚首都班加西的CIA秘密办事处和临时领事馆。
❷ 危情十三小时讲的是什么事件
《危机13小时/危情13小时》主要讲述了六名士兵组成的护卫队驻扎于利比亚班加西美国领事馆前对抗敌人的故事。
2012年9月11日,一场灾难降临利比亚班加西,恐怖分子突然对大使馆实施了恐怖袭击,空投炸弹、烈火焚烧、激烈枪战等,利比亚领事馆陷入空前的紧张局势。
为救出领事馆中遭遇袭击的幸存者们,原是前海豹突击队队员或CIA探员的六位特遣队员主动请缨参与营救。
(2)美国利比亚救大使电影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影片《危机13小时》改编自米切尔·察考夫在2013年出版的书籍《13小时》。2014年2月10日,派拉蒙影业取得该电影的改编权,并交由尔文·史托夫监制,查克·霍根担任编剧。2014年10月29日,迈克尔·贝被选作本片的导演。
2015年3月,影片剧组在马耳他的塔奇利搭景, 于2015年4月27日在马耳他和摩洛哥正式开始进行摄制。
❸ 危机13小时的电影剧情
2012年9月11日晚,众多示威者冲击了位于班加西的美国驻利比亚大使馆,大使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遇刺身亡,他也是继1979年阿道夫·达布斯在喀布尔遇刺以来,首位在任期内遇刺的美国大使。2013年8月,美国政府对数名嫌疑人提出了指控,并且悬赏1000万美元来捉拿这些嫌疑人。
迈克尔·贝导的这部新片根据米切尔·朱可夫(Mitchell Zuckoff)同名小说改编,是一部政治题材的电影。2012年9月11日,在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前发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后数十名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最终导致包括美国大使约翰·克里斯托弗·史蒂文斯(Christopher J. Stevens)在内的四人死亡,这也是33年以来第一个被恐怖分子杀害的美国大使,影片《危机13小时》就是由这一真实事件取材。
❹ 电影《万里归途》你看了吗剧中有什么细思极恐的细节
我刚刚看过《万里归途》,电影是根据2011年利比亚撤侨事件改编的,看完这部影片,有3处让人细思极恐的细节,看后我依然心有余悸。
三、俄罗斯轮船赌游戏
俄罗斯轮船赌游戏 两次出现在影片中,第一次出现,是在告诉观影者,这场战争,是一场灭绝人性的战争,是极端恐惧的死亡游戏;第二次出现,是在告诉我们,像宗大伟这样的外交官,他在面对生死时,本能求生的欲望和敌军的为所欲为。他们对生命的藐视体现了他们的疯狂举动。俄罗斯轮船赌游戏 并不是为了加戏而是告诉我们,游戏背后的血腥和这场战争带来的灾难。
我们都渴望和平,都渴望回家。然而,这一切都需要一盏明亮的灯指引我们前行,而这盏明亮的灯,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
❺ 电影《危机十三小时》是根据什么事件改篇
电影《危机十三小时》是根据根据班加西事件改编。
该影片主要讲述了六名士兵组成的护卫队驻扎于利比亚班加西美国领事馆前对抗敌人的故事。
《危机13小时》是由迈克尔·贝执导,查克·霍根编剧,约翰·卡拉辛斯基、帕布罗·施雷柏、托比·斯蒂芬斯、詹姆斯·贝吉·戴尔、马克斯·马蒂尼、多米尼克·福穆萨等主演的政治战争类电影。
影片评价
迈克尔·贝在‘慢镜’和‘煽情’方面非常克制,影片中的战争是残酷的,而非浪漫的。这使得影片的角色和情感有了非常可信的根基。作为有退伍军人和有家庭的背景的詹姆斯·戴尔和巴勃罗·施雷伯,让他们和恐怖分子作战,显得非常可信。
尽管有着各种细节上的缺失和潦草的对白,但总体上是一部制作精良的生猛动作片,更是对影片中所描述的秘密士兵的一次真诚的致敬。
❻ 电影《万里归途》讲述的是哪次撤侨事件
万里归途是根据2011年的利比亚撤侨事件真事改编的
万里归途网络网盘高清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com/s/1Ow1U4k6my8PqSnRFGrSMrw
北京土生土长的宗大伟,是一名为外交翻译事业,赶往前线的外交官,经历过地震,洪涝,鼠疫,依旧有玩世不恭,不拘泥于小恩小惠的心态,为保护战区同胞,心怀信仰,穿越沙漠,引领同胞走出绝境。
137分钟的故事,一点不多余,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小人物。整部影片燃中带味,柔中有度,真正徘徊生死边缘的伙伴,则会义气迸发地挽手并肩,打败回家路上的阻碍。我从他和她的曲折岁月,理解到集体之光,循循发热的强悍。
宗大伟体内有打不倒,击不败的凝聚力。在团队中,这样的人带头,势必会大干一场。他和成朗相处,是用长者经验,给后辈展翅飞翔。可成朗在救援流程,表现得太自我主义,不听劝,愣是要揭穿不存在的假象。
人情世故,人际关系,这两大模块,宗大伟最擅长,熟门熟路,能化险为夷。撤侨阶段,面对边境官,敌方挑衅,宗大伟三两句话说得对方连连称赞。
归途之中,被穆夫塔两次算计,不气馁,不灰心丧气,纵使证明身份的证书遭拦击,仍旧愿意护着别人出境,让人忍不住敬佩他的勇气和魄力。
❼ 一部电影。好像是讲一个大使馆被叛军攻击了、然后派出特种部队去营救、特种部队坚持到最后、死伤严重、最
应该是危机十三小时
❽ 007第二十八篇:推荐两部美国政治电影
偶然的机会,我们重晌枝举庆峰会上关注H3C微信微博可以送爱奇艺会员卡,我拿了两张,然后充值到了爱奇艺账户,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看国外经典影片。
看电影是打发无聊时间的好办法。以前微总没有别的爱好,就是喝红酒、踢足球、看电影,每次跟他出差,他都会带上电脑,在飞机上看一部电影。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跟他一起在飞机上看《间谍之桥》。
看电影是对抗工作压力的好办法。平时工作烦心事多,容易左思右想睡不着觉时,就去看一部节奏紧张的国外电影,枪战片或政治悬疑片,把自己带入电影情节中去,忘掉现实中的不愉快。最近在爱奇艺上看了两部真实事件改编的片子,都是讲的美国大使馆在国外遇险撤离的故事,推荐给大家,尤其是喜欢政治历史宴碧的男同胞。
《逃离德黑兰》
1979年,伊朗国王巴列维被国内革命推翻逃到美国治病,支持霍梅尼领的学生攻进了美国在德黑兰的大使馆,有6名大使馆工作人员趁乱逃脱,藏身在加拿大驻伊朗大使馆中(当年的伊朗人质危机)。CIA派了一位高手把自己伪装成一名电影制片人,以拍摄电影的名义,利用加拿大大使提供的假护照,把被困人员伪装成导演、编剧等剧组人员带离德黑兰。
电影便是根据此真实故事进行的改编,获得了奥斯卡奖。 佩服当年CIA的想象力,真正的高手都是创意之王,这个被誉为“间谍史上最不可思议的行动”成功了。
历史的真实:过了一年多,里根总统上任第一天,人质被释放。这种巧合,也难怪后来会有阴谋论,说里根用秘密谈判延迟解决人质危机的时间。只要伊朗还扣着没用的人质一天,美国人就不会原谅前总统卡特。
《危机13小时》
在利比亚班加西的美国领事馆前发生一起反美示威事件,入夜后数十名武装分子冲进领事馆,示威演变为暴力冲突,最终导致包括美国大使死亡,这也是第一个被恐怖分子杀害的美国大使。恐怖份子接着去围攻CIA在班加西的秘密基地,6位安保公司的雇佣兵以6:600的英勇战斗力保住了CIA人员。
影片重点突出6个保安的高风亮搭物节,超合同范围营救大使馆人员(他们的合同只是保护CIA头目),反复确认对方手上是否有枪才能射击(不然,会犯法),关键时刻国家救援没来,全靠保安当军队用,临走时却还不能上政府飞机,只能坐自己安保公司派来的飞机。
该影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国主旋律电影,没有刻意渲染美国的救世主情怀,甚至还有点故意反讽。宣扬爱与和平的大使刚到利比亚就被暴民弄死,美国政府担心国际社会影响对自己的情报机构大使馆可以见死不救,CIA长官冷漠狂妄、官僚懦弱。除了血肉横飞的战争场面,电影里也展现出了诸多的人性考量,是最近几年难得的战争好片。
❾ 万里归途根据什么事件改编
万里归途是根据利比亚撤侨事件改编。
利比亚大撤离是2011年2月中国政府实施的一次大规模海外公民撤离行动,这几乎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组织的最大规模海外公民救援撤离行动。
截至2011年3月2日,中国出动包括民航、邮船、海军护卫舰、空军运输机、客车清盯辩等海陆空力量,已经顺利从利比亚撤离公民32000余人,其中约9000余人已经回国。
电影《万里归途》根据2011年利比亚撤侨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了在努米亚共和国发生政变暴乱的背景下,外交官宗大伟和外交官新人成朗坚守信仰,团结同胞,克服重重困难,经过32万6713步的长途跋涉,最终成功带领125位同胞回家的故事。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外交官撤侨的电影,《万里归途》在题材上无疑让观众耳目一新。在世人的印象中,外交官只出现在记者会上,并且西装革履、优雅从容,是大国形象的一张名片。但事实上,很多外交官驻扎在国外,在大使馆或领事馆里为侨民服务,并没有那么光鲜亮则迹丽。
这部电影聚焦的便是这样一位外交官,将他在光鲜职位下,面临的答缺种种血与泪真实地摆在了大众面前。我觉得这正是电影的成功之处——在那满脸炮灰中映照出的坚定目光,闪耀着中国人血脉里共有的光芒。
❿ 有一个美国战争片 讲的是一队特种兵 在类似于叙利亚的地方受困 具体情节记不清了
是《危机13小时》吧,里面是在利比亚作战,死了个美国大使,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