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看过一部叫做《美国丽人》的电影,谁知道到底是讲的什么主题啊
1、主题:体现美国家庭伦理生活矛盾的黑色喜剧,揭示了美国日常生活的“众生相”。 它以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为例,展示了隐藏在美国社会肌肤内的种种“癌症”。
2、剧情简介:
莱斯特(凯文•史派西KevinSpacey饰)跟许多中年男人一样,遇到了各种各样的人生难题.。他在一个广告公司工作,成绩平平,但是妻子却比他混得出色,一派女强人作风。这个桥告陪平凡的男人还有一个未成年的女儿珍妮(索拉•伯奇ThoraBirch饰)。
珍妮性格叛逆,被邻居偷拍裸照还觉得很好玩,满不在乎。她有一个要好的同学安吉拉(米娜•苏瓦丽MenaSuvari),当莱斯特在拉拉队的人群中看到了充满青春活力的安吉拉,一切都改变了。莱斯特陷入了阿安吉拉年轻鲜活的气息当中。他死气沉沉的心境有了燃烧的感觉。
而此时,他的妻子,也和另外一个富商有了私情。当莱斯特得到了他心目中的年轻女神,枪声也随之响。
(1)美国电影美国丽人扩展阅读:
片中角色介绍:
1、敏蠢莱斯特--演员凯文·史派西
莱斯特,一直受平庸的社会地位,拜金主义妻子的压迫,内心压抑却找不到适当出口。来自女儿的鄙夷更让他萎顿--像一具行尸走肉。
女儿同学的青春气息和她表象的诱惑,让他的男性自尊得到复苏。无论是她没有闪躲的眼神还是那些年少女孩之间关于性的讨论,都像友哗一种暗示,一束火花,点燃他熄灭的自尊和生活。他不仅仅要活,还要生活……Ricky和安吉拉都是唤醒他生命的火花,他们的出现让他回忆起青春的模样。
2、珍妮--演员索拉·伯奇
(莱斯特的女儿)在压抑的环境中长大,有角色错位的父母亲,从父母身上看到毫无收敛的人性的丑陋。
对生活的看法,人生,难免灰暗。在遇到Ricky后,她的浓重黑眼影没有了,她还感受到爱,因为有个人和她在一起,相互支撑。对于生活,她有些麻木。她和她父亲一样,被人忽略,甚至被父母忽略。内心的敏感、变化,没有人关心的孤独,只有一个作伴的安吉拉。她一直是倾听的角色,但是谁来倾听她的内心。
3、安吉拉--演员米娜·苏瓦丽
莱斯特女儿的好朋友Angela,校篮球队的拉拉队长,用自以为是的“成熟”的来让自己“不同”。她是诱惑,不成熟卖弄,引诱同学的父亲--对她来说,感官刺激的诱惑,还有这是自我价值、魅力的证明。小可怜,但是其实也是单纯,无知,所以无畏的挑战社会的伦理。
『贰』 电影《美国丽人》文化背景是什么
<美国丽人>是一幅美国风情画,它包含的很多社会问题都是欧美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的症结.诸如拜金主义造成的精神压力,生活的单调乏味,个人的挫败感,性,毒品,暴力等等等等.感同身受的美国观众会处处与影片的细节产生共鸣.在这里,我们把它看作一部特殊的情s电影,着重考察影片在描写不伦关系时的独特视角
首先,只要将莱斯特伯恩汉姆(Lester Burnham)这个名字的字母顺序稍加颠倒,就会得到那博科夫的经典小说<洛丽塔>中男主角的名字----汉伯特莱恩斯("Humbert learns");而曼娜苏瓦丽扮演的安吉拉海耶斯(Angela Hayes),其姓氏海耶斯也极有可能指涉<洛丽塔>中的早熟女孩洛丽塔海斯(Lolita Haze).可见,编剧在创造人物时已经有了进一步的考虑.
也许是<美国丽人>的各个方面都更加切合了当代美国人的生活实践和审美胃口,该片在美国本土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夹道欢呼,无论是影评人还是观众都如获至宝一般争先恐后的挤入电影院.虽然该片只在全美的429家影院放映,但其两周之内的票房总收入已排名第五,其轰动效应恐怕只有<女巫布莱尔>可以相提并论.除此之外,该片更是在各大电影节(尤其是美国大大小小的影评人协会)上风光无限,披荆斩棘,一举囊括了五十余项评选中的一百多个奖项.诸如2000年奥斯卡的最佳男主角,最佳摄影,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等桂冠已经足以说明:
"美国丽人",乃是又一个"长眠不觉晓"的美国梦.
『叁』 典型的好莱坞电影,中年危机题材的榜样,《美国丽人》好看吗
一部典型的好莱坞电影《美国丽人》,关于中年危机里同类题材的翘楚,把绝望写得妙趣横生,把黑色幽默玩的炉火纯青!每个家庭都曾完美过,至少有那么瞬间的光阴曾让彼此感到过融洽。但大部分时候生活会随时间的推移变得平淡,变得无聊,甚至充满厌倦和丑恶。电影里的家庭都遇到了这种困惑,交织到一起之后慢慢演变成一部悲剧。
?多年以后重看,才理解lester挣脱束缚的欣喜若狂。安吉拉、珍、卡洛琳都是虚荣的,只在她们何时接受了自己的平凡、父亲的真实、丈夫带来的依靠,这时的她们才是真正的美丽。而唯一懂得美的Ricky也终于逃离那个看似完美,实则已经虚伪的死去的家。影片中凯文将少女衣服穿上的那一刻,其实是找到了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但最后依然未能幸免于命运。
影像叙事细节和对白风趣措辞,共同搭建黑色幽默,放大中年危机外衣下的美国梦叛变,处理内心转变的极佳教材,几个镜头足以丰满一个人物的大师手笔,开头即揭秘的独白,被剧作细腻的伏笔挤出依旧冲击有力结尾,一切移情张力指向年轻未丧失的奔放活力。饱含黑色幽默,充满对生活的讽刺和警醒,启示每一个人的现实境况。看来李安对美国社会的理解还是不如英国人萨姆门德斯透彻。
『肆』 美国丽人影评
下面是由整理的美国丽人影评,欢迎阅读。
美国丽人影评(一)
少女洁白的肌肤,一双粉嫩的芊芊玉手,一朵鲜艳夺目的红玫瑰,由玫瑰、少女组合而成的电影海报中,透着一股纯美,而且也让人们对这部电影有一些遐想。但电影中所诉仿指说的故事,远远不是我们在海报上看到的银中那样轻松。这部电影的发展以莱斯顿寻找生活意义的心灵历程为主线,从男主角莱斯特的自我救赎中,向我们揭示了生活的真谛。
“我四十二岁,再有不到一年就会死去。当然,那会儿我还不知道。不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已经死了。”电影的开头男主角莱斯特如此诉说他的现状。这让我想起了臧克家的一首诗《有的人》,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并不能拿人是否还能呼吸这一生理现象为依据,来笼统的判断人的死活。当心灵之火熄灭,生活希望破灭,人生信仰迷茫时,那也是一种死亡。
莱斯特努力寻找逝去的激情,他决定不再循规蹈矩地维持这种生活。使他下定决心与往日生活断绝的是他的新搬来邻居里奇,在一次商业聚会中,莱斯特偶然认识了里奇,他在酒店做服务生,同时兼卖大麻。在当班时里奇与莱斯特开溜去吸烟,不料被经理发现,当酒店经理呵斥他赶紧工作时,里奇依然如故,完全不去理会经理。当然,随心所欲是需要付出代价的,顶撞经理的里奇不可能在这里继续工作了。里奇的做法惊醒了莱斯特,他看似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有一个完整的家庭,但工作家庭的负担已经抹杀了他对生活的全部热情。莱斯特明白了,如果想要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就得有所牺牲。
在经理暗示要将他裁掉时,莱斯特并没有低三下四地哀求经理使他留下来。反而在经理没炒他之前,他不仅先吵了老板的鱿鱼,还在辞职书上狠狠地骂了老板一通。失业后的他,反倒是一身轻松。他现在要找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当一位甜点售货员。不难想象,这种做法在他的家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强势的妻子认为丈夫无能,给她丢脸。争吵时,一贯忍让的莱斯特不再妥协,他开始与妻子争吵,他自己知道这只是个开始,为了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付出点代价也是值得的。
终于有一天,当莱斯特遇上了他女儿的同学安吉拉时,他立刻被安吉拉的美丽深深感动,心中那种已经死去了的那种感觉好像又重新复燃了。从此莱斯特的生活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勇敢地开始追求安吉拉,虽然这种感情是不可能被任何人认可的,但蠢蠢欲动的情欲,使她无时无刻想着拥有安吉拉。莱斯特开始注意他的形象,他发出了布满灰尘的健身器材,开始健身。已过中年的莱斯特落入了一个未成年少女的爱情陷阱中。同时妻子卡洛琳对莱斯特的变化,也产生了反应。貌似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恩爱夫妻,早已同床异梦。卡洛琳开始与房地产商私通。
事态逐渐向着莱斯特想要的方向发展。当他发现妻子背叛了他时,他丝毫都不生气。妻子的出轨反而使莱斯特更明目张胆地去追求安吉拉。在莱斯特看来,“美”就是一种解放,他追求的美,本质上就是在追求使自己冲出围困芸备搏配芸众生的牢笼。下雨的一天晚上,偶然与安吉拉独处在一起的莱斯特,勇敢地向安吉拉诉说了他心目中的那份埋藏的爱。安吉拉并没有拒绝莱斯特,当莱斯特正要得到安吉拉时,安吉拉告诉他这是她的第一次时,莱斯特忽然像是明白了什么似的,也许是幡然醒悟的良知,也许是瞬间洞察了生活的意义。他放弃了已然要到手的安吉拉。电影的最后,一个让我们匪夷所思的莱斯特,正常了起来,她像一位慈眉善目的父亲般,与安吉拉聊着天。莱斯特已经被摧毁了的父亲的形象,再一次地被塑造起来。
片头已经交代了主人公的结局,莱斯特注定要死去,杀死他的并不是恨他入骨的妻子,也不是埋怨他不负责任的女儿。而是里奇的父亲,影片看起来好似里奇的父亲枪杀莱斯特,是因为怀疑莱斯特将他的儿子带坏,以致父子矛盾升级,里奇离家出走。实则不是,影片中里奇的父亲是个潜在的同性恋者,在误会莱斯特也是同性恋后,他向莱斯特表白,但遭到拒绝。明白莱斯特并不像他认为的那样后,因羞愤将莱斯特杀死。
而就在莱斯特死前,他刚刚明白了他一直以来追寻的生命的意义。死前的莱斯特,正在仔细端详着家中那一张全家福,伴着一张张老照片,莱斯特回忆着,以前一家三口幸福生活的点点滴滴。那时候的女儿聪明可爱,妻子美丽能干。当一个个幸福瞬间从莱斯特的脑海中闪现时,他的脸上已不知不觉洋溢气了久违的幸福微笑。
找回生活真谛的莱斯特,还没来得及憧憬未来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时,已经死在了里奇父亲的枪口之下。不过莱斯特死前的幡然醒悟,也多少使观众感到一丝欣慰。从片子开始时,莱斯特就一直在迷茫的生活中寻找幸福的真谛,用各种令人匪夷所思的行为,来刺激他已经埋尘的内心。最终再经过各种尝试后,他准确的为自己找到了生活上的定位。
《美国美人》这部电影,喜利得揭示美国日常生活中的“众生相”,他一个中产阶级家庭为例,为观众们揭示了很多社会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看似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产阶级,也并不像,我们所看到的那样幸福和谐。为了生活,人们都在带着面具生活。我们为了扩展自己的人脉,参加各种应酬,在觥筹交错中,睁着眼睛说着瞎话。为了博取别人的好感,我们学会了虚伪的不切实际地奉承。在家中,妻子为了生活可以忘记已经多久没有和丈夫亲热。为了生活,丈夫可以忘记自己已有多久没有在家中吃饭。为了生活,父母可以忘记已经有多久没有关心过儿女的学习生活。我们自认为自己的生活方式无可指责。理由是一切为了生活。
不知不觉中,家庭中没有了热闹的交谈已成常态,夫妻之间没有了温存的情话已成自然,将子女的疏远和陌生归结为两代人的代沟,这样不正常的生活过久了我们已然习惯,在单位,我们像狗一样为了一口粮食充当着俯首帖耳的好员工。在家里,亲人间的距离已越来越远。但至少在别人看来我们是幸福的。但是当夜深人静时,当独自一人时。我们问过自己过的幸福吗?每日重复着相同的生活,为一口口粮,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交有用的朋友,看有用的书,做有用的运动。几十年如一重复着一日的生活。
莱斯特的救赎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失败的,因为在他明白之后,他很快就见了上帝。但他也是成功的,最起码他有勇气,有行动来改变生活,敢于挑战各种常态,无视别人的白眼,勇敢地用各种“不正常”的方式去与人们习惯了的“常态”进行角斗。莱斯特虽然死了,但电影镜头中的莱斯特,在死之前脸上浮现着的那种幸福的表情,是很值我们去品读的。
《美国美人》这部影片似乎在说明,美就是敢于追求自由,美就是打破禁锢的思想,美就是保持一刻年轻鲜活的心,美就是跟着感觉随性而活,美就是无拘无束的灵魂。然而莱斯特还是被一枪打死了,虽然他刚从丑恶的世界中走出来,刚刚体会到一点生命的美丽。
美国丽人影评(二)
我觉得看电影有四种境界,这是我看完美国丽人这部影片的最大收获与感慨。下面,我就以此片谈谈是那四种境界?
影片中的男一号 莱斯特班宁,内心变态、扭曲、对家人大呼小叫、满不在乎,竟然暗恋自己女儿的好朋友安吉拉。女一号 卡洛琳强势、贪慕虚荣、追求完美,对自己的丈夫埋怨仇恨,对女儿要求苛刻。这些都是 看完电影后最直接的感触、最表面的东西。此为第一境界。
接着,就会思考 人物为何有这样的性格特点?简言之,是何原因造成的?我称这样的思考为“深入剖析”。人到中年,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危机?从影片中 可以看出 :莱斯特班宁在事业方面一无所成、在单位里也是可有可无;正因如此,他在家里并不受到崇尚名利的妻子的尊重,女儿也看不起他,认为自己的老爸无能、好色、庸俗。他事业的失败直接导致了家庭矛盾的激化、与妻子、女儿之间的不和谐。换言之,如果莱斯特班宁是大富豪、成功者,那么他的妻子卡洛琳还会瞧不起他吗?
由此看来,男人成功与否决定了家庭是否幸福。这里,我们会讲 事业上的失败、家庭的不幸福是导致他这种性格的主要原因。可我却认为,人生的迷惘、青春年华的逝去、追求梦想的心的死去 是导致他变态性格的根本原因。至于卡洛琳 导致其以上性格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内心就是一个要强的女人,对金钱、名誉、完美的追求 以及拿完美去要求别人、尤其是自己的丈夫和女儿,这些执着 在毁灭自己人性的同时,也把丈夫、女儿一同毁灭了。
从没反思过自己的对与错。总想得到别人的关爱,而自己从不去把爱给予别人,尤其是自己的丈夫,对他只有抱怨。同样,其女儿也是如此,觉得父母从不关注自己,竟而喜欢上一直关注她的邻居男孩瑞奇。做儿女的就不该主动去关爱自己的父母吗?难道父母把爱全部奉献于子女就是天经地义吗?岂不知,做儿女的欠父母太多,也许一辈子也还不清。试想,我们还有什么资格去责备我们的父母,要求我们的父母呢?这是家教的缺失、人们常说:“母亲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影片中,她的母亲卡洛琳自己都是个自私自利、埋怨别人的人,更重要的是 她缺乏一颗关爱他人的心。
那么,她的女儿怎会去尊重、关爱自己的父母呢?以上折射出当时美国小资阶级的拜金主义、自私自利、无尽的贪欲以及父母对子女教育的忽视、家庭对子女身心成长的影响。此为第二境界。
影片让我们反思、给予我们启迪,这样 我们就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影片美国丽人告诉我们做人应该学会知足、知足者方能常乐;追求完美、无尽贪欲终将毁灭自己。除此之外,我们应当有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多年来陪自己走过风风雨雨的妻子、感谢多年来父母对自己的哺育、辛劳。要想得到别人的关爱,首先去关爱别人。爱妻子、爱子女、爱身边每个人、爱生命带给我们的一切。此第三境界。
明白应该做的事之后,就要去付诸实践。否则,只是天方夜谭、千年神话罢了。此第四境界。
美国丽人影评(三)
“少年爱上红玫瑰,荒野上的玫瑰”,看完《美国丽人》,便想到这句歌词,只不过少年换成中年人,爱上红玫瑰的,是电影中四十岁的父亲。爱上自己女儿的同学,真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可是对于父亲来说,未免不是一件好事。爱情给了他勇气,使他终于辞掉了讨厌的工作,终于可以不再唯唯诺诺地做人。虽然爱情让他最终死去,可是在死的瞬间,他的眼中反射出所有人生的亮点。“我为自己愚蠢而渺小的生活自豪”,他说。一个人如果能在死的时候说出这样的话,即使算不上高大,至少也可以问心无愧了。
四十是让人沮丧的年纪,一切似乎都开始走下坡路。日复一日的工作,讨厌透顶的上司,不再相爱的家庭,相信很多人都和父亲一样,在那个年纪,经历着人生荒凉冷漠的一段。这时候,美丽的女中学生突然出现了。父亲对她的向往,不只是性的期待,还伴随着玫瑰的色彩。他想象着女孩躺在玫瑰大床上,躺在玫瑰的澡盆里,脱下衣服,胸前飞出无数的玫瑰花瓣。这些玫瑰的存在,使父亲对女孩的情感,不仅仅是肉欲,也闪烁着一点与他年纪不相称的浪漫。落寞与诱惑的组合,撩人如荒野上的玫瑰。
记得有谁说过,我们生活在一个碎片的时代。电影中的几个人,就如同几块碎片,折射着现代生活的稀奇古怪:中年危机的父亲。疯狂追求成功的母亲。感性而叛逆的女儿。冷静而吸毒的男孩子。听起来真是一个让人丧气的故事,可是导演却将它处理成一部黑色幽默剧,几乎每个场景都滑稽可笑,只是在笑过之后,嘴角会留一点干巴巴的味道,也会有些莫名的伤感,从黑暗中慢慢包抄过来。这种感觉很象美国画家EdwardHopper的画面。他的画色彩总是非常明快,只是画上的人物,在明亮中显得异常孤单。影片原名叫做AmericanBeauty,我觉得并不能简单地翻译做“美人”或“丽人”之类,beauty在这里,泛指一切美好的东西。
每个人感受到的美是不同的。在电影中,父亲迷恋年轻可爱的肉体;母亲追求成功,哪怕仅仅是表面上的成功;而那两个年轻人,则会坐在黑暗中,看白色的废纸在风中飘舞15分钟。这些美其实都是平等的,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归根结底,美是一种被打动的感觉。在我们对一切变得漠然的时候,美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情感的出口,让我们忽然明白,原来自己也可以生动地存在。
《美国丽人》得到了奥斯卡很多奖项的提名,我觉得它极有希望最终得奖。在一个越来越商业化的时代,在我们日益脱离理性的时候,看一部这样的电影,可以愉悦感官,同时又将我们推入到思考之中。毕竟,“思想的头脑是世界上最美的花朵”(恩格斯语),虽然这样的美,在我们看来显得比较郑重。
『伍』 美国丽人|这绝对不是洛丽塔的改编电影!
影片名称:《美国丽人》
导演:山姆·曼德斯
主演:凯文·史派西,安妮特·贝宁,索拉·伯奇
类型:剧情片
上映时间:1999.10.1(意大利)
获奖记录:第72届(2000年)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五个奖项,最佳女主角奖等三个奖项提名
IMDb评分:8.3
豆瓣评分:8.5
影片简介:几个美国中产阶级家庭讲述关于美的故事。
简单粗暴地几个字概括这部电影就是: 中年大叔爱上女儿的同学。
同样是大叔爱上少女的故事,但这不是洛丽塔,绝对不是洛丽塔、一点都不洛丽塔。
主人公莱斯特因为生活苦闷到了极致,因为女儿的同学——有着青春身体的女孩,重新找到了生活的乐趣,与其说是乐趣,不如说是“性”趣,沉浸在自己的性幻想中,一个很洛丽塔的开始。
但是影片的最后却是 莱斯特捧着一家三口的照片,眼中闪烁着感激、幸福、快乐的光芒。 莱斯特从死气沉沉到重新点燃生活的激情,直到最终才体悟到生命的美,而那样的美正是台词中的流星雨、奶奶手上的皮肤……
看完了,你或许也会觉得仿佛承受不住这世界的美,心,感觉要爆炸了一样。
American Beauty,即电影的英文名,是一种美国玫瑰花,美丽,却花期很短。
玫瑰的影子也贯彻着影片 ,似乎有着更深刻的象征意义:妻子在院子里摘玫瑰花,莱斯特性幻想时总是由玫瑰为背景,莱斯特最终醒悟时桌子上摆着的红玫瑰,以及最后在墙上用血绽放的“玫瑰花”。
美丽,花期很短。是指人生美丽,但生命太短,也指“总有一天你会明白”到来之前,浪费的美丽与生命。
“ 那一天我突然发现,事物的背后都有一种生命,一股慈悲的力量,让我知道其实我不必害怕,永远不用怕。 它让我牢记,这个世界有时候,拥有太多美,我好像无法承受,我的心,差一点就要崩溃。”影片中的男孩里基用摄像机拍了15分钟的塑料袋,对,就是一个在空中飞舞的塑料袋, 他感激而无力地感叹着世间的美。
所谓的美并不是雨后刻意寻找的彩虹,而就是雨水。美像雨水一样洗涤着我们,我们不得不对自己卑微而短暂的生命,在每一刻都充满感激。
微信原文链接
微信搜索公众号“青栀子物语”,更多精彩内容等你来看~
『陆』 如何评价《美国丽人》这部电影
整个片子的色调虽然不是黑白的,但却是晦涩的。“世界如此之美,应该平静地去欣赏”,主人公莱斯特·伯纳姆(凯文·斯帕西饰)死前的最后一席话启发到,人们要用崭新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世界。如此颇具哲理的结局既让观众对莱斯特-伯纳姆的离开充满悲伤,对人生意义价值产生新的思考。物质带来便利,同时也带来太多负担,又有多少人,可以真的放下。请宽容,让自己幸福,不能带给别人幸福至少不要带去伤害。[6]
《美国丽人》是一部体现美国家庭伦理生活矛盾的黑色喜剧,影片线索繁多但却脉络清晰,充分显示了导演山姆-门 德斯的深厚功力。同时凯文-斯贝西的出色表演也是影片成功的保证。
『柒』 美国丽人人物分析影评
美国丽人人物分析影评如下:
99年拍摄的电影《美国丽人》,这是一部描写美国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故事,故事的开端就是男主的一段自述,在这段语言里他就已经表明了他即将死去。
事情的开展从他死亡的一年前慢慢开始呈现,他的太太是个房产中介,积极向上,开着奔驰车,每天都为自己的事业加油鼓劲;男主角则是个可以被称为loser的中年男子,工作被炒鱿鱼,家庭地位低下,就连16岁的女儿都打心眼里瞧不起他。
长相平凡的女儿有着青春期年龄段的叛逆和孤独,她有一个好朋友安吉拉,自恃漂亮性感每天都大谈男人的关注和性,男主角竟然对她产生了爱慕之情。生活直到男主角家隔壁搬来了新邻居才发生了一系列的改变。
这是一个与男主家好似镜面的家庭,爸爸是个退伍军人,妈妈好像得了抑郁症,每天都坐在那里发呆,偶尔还要产生幻听,儿子喜欢用dv机拍摄一切他认为美的事物,他最后成为男主女儿的男友,看似乖巧,实则曾经是瘾君子,现在依然在悄悄贩卖毒品。
这个看似一个和谐的家庭,三个人却有着三条不同的情感线发展出来,太太最终与其他男人出轨,他则是把安吉拉视为欲望对象,女儿却打算跟着邻居家的男友私奔,最后男主被男孩爸爸一枪打死。
这个对现实社会充满了讽刺的黑色幽默给了太多引人深思的东西。人们都说电影就是一部缩小版的人生,里面的每一个人都会反应出社会的一些问题,让人不断地去思考、反省。
先说这个太太,她强势、坚强、故作高雅,说实话我在她的身上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但现实也就是电影里说的那样,房子那么大房贷谁还?有了理想又怎样?没了工作没了纤念钱谈什么理想?家里男人不顶事,只有靠女人来撑着。女人在酒会上装腔作势也好,阿谀奉承也好,那都是迫不得已的。
谁也不想没事就去拍别人的马屁,也不想在毁团困酒桌上被领导吃了豆腐也不敢声张,如果不是生活所迫,谁愿意这么自降身份?她和那个中介王出轨我是比较理解的,女人始终会臣服在比她能干、比她有见识的西装裤下,不是为了爱,就是想寻找一个依靠。
“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英或渣国伟大文学家莎士比亚说得太有见解了,再强势的女人内心都是柔弱的,她们永远都想有一个安全的港湾可以让他们依靠。 我也一直认为,世界上本没有“女强人”,弱男人多了,也便成了顶梁柱。
『捌』 美国丽人影评
《美国丽人》的主题背景就是一个混乱的家庭,导演把丈夫、妻子、女儿、邻居和女儿的同学都杂糅到一个混乱的生活体系内,用最夸张的手法撕碎“美国梦”的题材电影。
《美国丽人》作为一部美国家庭伦理的黑色喜剧,虽然体现了导演深厚的艺术功力,但也没能给观众以准确的答案。事实上,家庭经营本就没有固定手段,只能靠自己悟出经营心得,这才是电影的魅力所在。
这部影片着眼现实生活,多多少少带着一些富有争议的情节。不少人初观此片,会被这些劲爆情节吸引,或兴奋,或不齿。随着生活阅历的增长与对影片了解的深入,观众会发现,这部电影恰是对家庭生活的真实再现。面对荒唐的现实,它不止于简单的嬉笑怒骂,却借着主人公之口,劝诫众生,颇有悲天悯人的情结。
『玖』 《美国丽人》的简介
《美国丽人》这部1999年度的第7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犀利地揭示了美国日常生活的“众生相”。 它以一个典型的美国中产阶级家庭为例,展示了隐藏在美国社会肌肤内的种种“癌症”。该片渗透着浓烈的嘲讽精神,所有角色的表演都可圈可点,摄影、剪辑、配乐等都令人叫绝,但最出彩的“神来之笔”却是一个冗长的空镜头:一个被人用过扔掉的垃圾袋在地上随风起舞,飘来飘去不知归宿在哪里。
中文名: 美国丽人
外文名: American Beauty
其它译名: 美丽有罪
出品公司: 环球影业
制片地区: 美国
导演: 萨姆·门德斯
编剧: Alan Ball
制片人: Alan Ball
主演: 凯文·史派西,安妮特·贝宁,索拉?伯奇,韦斯·本特利等
类型: 剧情
片长: 122 min
上映时间: 1999年10月1日
主要奖项: 第72届奥斯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