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当代有哪些导演称得上是世界级电影大师
电影有好坏之分,导演资质也有不同,但坦白讲任何艺术上的评选或者榜单都是主观的。所以呢,以下我所列的导演都是自己觉得够级别称得上世界电影大师的。
总结:这三位就是我喜欢的,不过其实还有很多好的导演,大家可以去看看其他的。
⑵ 求很牛的电影大师
罗曼·波兰斯基,他的新版《雾都孤儿》还有2003年的《钢琴师》都是非常棒的电影
法国吕克.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碧海情》、《第五元素》等
斯皮尔伯格 导演作品
夺宝奇兵4 Indiana Jones and the Kingdom of the Crystal Skull(2008)
慕尼黑 Munich (2005)
世界大战 War of the Worlds (2005)
幸福终点站 The Terminal (2004)
少数派报告 Minority Report (2002)
神鬼交锋 Catch Me If You Can (2002)
人工智能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2001)
拯救大兵瑞恩 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失落的世界:侏罗纪公园 Lost World Jurassic Park (1997)
断锁怒潮 Amistad (1997)
辛德勒的名单 Schindler's List (1993)
侏罗纪公园 Jurassic Park (1993)
霍克船长 Hook (1991)
直到永远 Always (1989)
夺宝奇兵3:圣战奇兵 Indiana Jones and the Last Crusade (1989)
太阳帝国 Empire of the Sun (1987)
紫色 Color Purple, The (1985)
夺宝奇兵2:魔宫传奇 Indiana.Jones.and.the.Temple.of.Doom(1984)
阴阳魔界(交易地点TradingPlaces(1983)) Twilight Zone: The Movie (1983)
外星人 E.T.the Extra-Terrestrial (1982)
夺宝奇兵1:法柜奇兵 Raiders of the Lost Ark (1981)
一九四一 1941 (1979)
第三类接触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
大白鲨 Jaws (1975)
横冲直撞大逃亡 Sugarland Express, The (1974)
飞轮喋血Duel(1971
⑶ 谁知道上世纪初期最出名的电影制作大师叫什么制作过的最受好评的电影是什么现在哪儿还能看到
2011年纽约电影节,以半成品身份入展的电影叫《雨果》,又名《雨果的冒险》
该片中介绍了19世纪初期的,由著名电影制作大师乔治梅里爱制作的一些电影片段。
而他制作过的备受片商喜爱和称赞的电影短片是《月球历险记》,拍摄于1902年。这部电影之所纯数携以被称赞毕枣,是因为他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电影特效先河,是上世纪特效电影中最知名的一部。再之后的特效电影改革,距离乔治梅里爱制作的这部电影最近的也已经距离三十年。
另外几部分别是:
1933年的《金刚》
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
1977年的《星球大战》
1988年的《谁陷害了兔子罗杰》
1991年的《终结者2》
1993年的《侏罗纪公园》
1999年的《黑客帝国》
另外几部如《泰坦尼克号》、《指环做伏王》等影片,被怀疑为有凑数之嫌,所以目前还有人就排名进行着争议。
你看雨果就能看到一些片段。
⑷ 世界著名的电影配乐大师有哪些
电影配乐大师约翰.威廉姆斯是电影配乐家中的佼佼者,曾超过24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提名,并5次获奖。同时,他的配乐还15次获得格莱美奖(Grammy Award)。
其著名代表作有:《侏罗纪公园》、《拯救大兵瑞恩》、《星球大战》三部曲、《辛德勒名单》、《第三类接触》、《大白鲨》、《E.T.》等。近期的作品有《爱国者》,尽管有人抱怨他的音乐听起来都一回事,但其气势磅礴的配乐,确实无可替代。
John Barry
约翰.巴瑞1933年出生于英国 ,也是一位声名远扬的著名配乐大师,其作品曾5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最佳配乐奖。
他的代表作为大家所熟知的有:《007系列》后期的作品、《午夜牛郎》、《远离非洲》(out of Africa)、《与狼共舞》、《时光倒流70年》(Somewhere in time)、《桃色交易》、《卓别林和他的情人》(Chaplin).。
James Horner
詹姆斯.霍纳是新一代的电影配乐大师,他擅长于运用英格兰、苏格兰等欧洲民间音乐的素材来创作。
其代表作有:《光荣》、《燃情岁月》(legends of the fall)、《勇敢的心》(Brave heart)、《阿波罗13号》(Apollo 13)、《泰坦尼克》、《蒙面佐罗》(The mask of Zorro)、 《Deep impact>(末日大撞击)、《The devil’s own》 (Harrison Ford)、《美国鼠潭》。
Maurice Jarre
配乐大师的许多音乐动人之极,大家熟知的《人鬼情未了》(Ghost)的主题曲,就是他的佳作之一。
其他的著名代表作还有:《阿拉伯的劳伦斯》(Lawrence of Arabia)、《漫步云端》(A walk in the winds)。《齐瓦哥医生》(Doctor Zhivago)等。
Jerry Goldsmith
杰瑞.苟登斯密斯是电影配乐大师Miklos Rozsa(电影《宾虚》的配乐者)的学生。其风格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在早期电影流行交响配乐时,他的代表作有《巴顿》,后来他为电影《Omen》(天魔)大胆创作的黑色圣歌,曾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奖。
七十年代开始流行电子音乐代替交响配乐,他并没有停留在旧有风格上,创作出获配乐金像奖的许多佳作,如:《第一滴血》、 《star trek》等作品。近作还有《星舰迷航》、《异形》、《the Mummy》、《花木兰》、《空军一号》等代表作,以八十高龄而新作不断,令人钦佩。
Danny Elf Nan
丹尼.艾福兰代表作:《蝙蝠侠》(batman)、《不可能的任务》(Mission: Impossible)、《神通广大》、《Man in black》.
Thomas Newman
托马斯.纽曼是八十年代开始比较活跃的一位电影配乐大师。其代表作为大家熟知的有:《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第六感生死缘》(Meet Joe Black)、《闻香识女人》(scent of a woman)。
Hans Zimmer
这是最近最炙手可热的电影配乐大师之一,新作《角斗士》更是最新一届奥斯卡的得奖大户,尽管提名的配乐奖被《卧虎藏龙》夺去,但影片中令人窒息的英雄主义诗篇的音乐给人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其他著名的作品还有:《狮子王》(The Lion King)、《埃及王子》(Prince of Egypt)、《The Thin Red Line》、《猎杀红色十月》(Crimson Tide)、 《石破天惊》(the rock)、《断箭》(Broken Arrow)、《雨人》、《l黑雨》(Black Rain)、《绿卡》(Green Card)。
Michael Kaman
代表作:《致命武器》系列(Lethal Weapon)、《侠盗罗宾汉》(Robin Hood: prince of thieves奥斯卡金奖)、《终极警探》系列(Die hard)、《最后的魔鬼英雄》(Last Action Hero)、《这个男人有点色》(Don Juan De Marco奥斯卡提名)、《101忠狗》(101 Dalmatians)。
Max Steiner
早期著名的配乐大师,其代表作有:《飘》(Gone with the wind) 、《Now voyager》 、《Casablanca》(卡萨布兰卡.) 、《Since you went away》,以上作品全部曾获奥斯卡金像奖配乐奖。
Elmer Bernstein
代表作;《纯真年代》、《豪勇七蛟龙》、《夏日和烟雾》、《西行漫步》、《我的左脚》、《大河恋》、《wild wild west》等,多次获奥斯卡金像奖提名,并数次获奖。
James Newton Howard
代表作:《水世界》(Water world)、《大峡谷》(Grand canyon)、《执法捍将》、《伴我一生》(dying young)、《惊愫》(Primal fear)。
Carter Burwell
近作:《将军的女儿》。
⑸ 那些著名的电影配乐大师可以介绍一下吗
我们都知道电影配乐是电影的灵魂作品,一部优秀的电影,如果没有优秀的配乐进行陪衬的话,那么也是索然无味的。优秀的电影配乐可以在剧情推演时给我们的情绪塑造带来很大的推动。那么今天就让我们来介绍一下几位优秀的电影配乐大师。
⑹ 罗伯特·德尼罗主演过哪些电影你最喜欢哪一部
罗伯特.德尼罗,1943年8月17日生于美国纽约,著名演员、导演、制片人。
罗伯特德尼罗是好莱坞当之无愧的老戏骨,一生出演影片无数,无论黑帮片、动作片、战争片、文艺片还是喜剧片无不样样精通,得心应手。因为他出演的影片太多,我就只给大家介绍其中最著名的几部吧。
1、《教父2》
《教父2》1974年12月12日汪键上映,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阿尔帕西诺、罗伯特德尼罗、罗伯特杜瓦尔、黛安基顿等主演。影片在1976年第47届奥斯卡奖上获得十一项提名,并最终斩获包括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在内的六项大奖,成为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续集电影。
3、《美国往事》
《美国往事》
于1984年2月在美国上映,瑟吉欧莱昂执导,罗伯特德尼罗、詹姆斯伍滋、伊丽莎白麦戈文、塔斯黛维尔德等出演,以纽约的犹太社区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面条”从懵懂少年成长为黑帮老大的过程。
4、《愤怒的公牛》
《愤怒的公牛》
于1980年11月14日上映,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罗伯特德尼罗、乔佩西、凯西莫拉蒂主演。影片根据前世界中量级拳王杰克拉莫塔的真实经历改编,讲述了一代拳王杰克拉莫塔一生中从成功到失败的过程。
影片获得第38届金球奖剧情类最佳男主角、最佳影片奖,并斩获第53届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最佳电影剪辑奖,罗伯特德尼罗凭借此片成为奥斯卡影帝。
5、《猎鹿人》
《猎鹿人》
于1978年12月8日在美国上映。迈克尔西米诺执导,罗伯特德尼罗、克里斯托夫诺肯、梅丽尔斯特里普等主演。影片以越战为背景,讲述了三个过去经常一起打猎的好友在战场被俘后的不同命运,刻画了战争对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摧残。该片获得了1979年奥斯卡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五项大奖。
6、《盗火线》
影片《盗火线》于1995年12月15日在美国上映,迈克尔曼执导,罗伯特德尼罗、阿尔帕西诺、方基默等联袂出演。
这部影片是由罗伯特德尼罗主演的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部,影片中空陵旅两大影帝联手,互飙演技,无论是阿尔帕西诺饰演的警察还是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劫匪都为观众奉献出了教科书级别的表演,硬生生的把一部警匪片上升到了刻画人性层面的高度。尤其是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劫匪,重情重义,极具个人魅力。当影片最后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尼尔面对儿女情长和兄弟情义,最后选择为兄弟报仇并和阿尔帕西诺一决高下时,那逆天的演技将人物内心痛苦的矛盾挣扎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令人印象无比深刻。
7、《好家伙》
《好家伙》
上映于1990年9月19日,由马丁斯科塞斯执导,罗伯特德尼罗、雷利奥塔、乔佩西等主演。影片以真实事件为基础讲述了美国黑帮名人亨利希尔在江湖上纵横三十多年的传奇遭遇,展现了黑道人物独特的生活形态和与众不同的价值观。影片荣获第47届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第63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等多项国际大奖。
纵观罗伯特德尼罗的一生,获得的荣誉数不胜数,这里面既有他天赋异禀的原因,也和他的极度勤奋密不可分。在如今的好莱坞他已经是教父级别的存在,即使和“演技之神”马龙白兰度相比,亦毫不逊色。
我是英年早肥,不定期更新影视 娱乐 及 游戏 资讯,有喜欢的朋友欢迎大家点击关注。
罗伯特.德尼罗一生出演过不下十部电影,每一部都堪称经典,而口碑爆裂的当属《教父》系列。罗伯特凭借在《教父》中的经典演绎,一举拿获了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此后,更是让他演艺事业达到斗凳顶峰,频繁曝出更好的作品。
罗伯特在《教父2》中,为了能更完美地塑造出人物形象,特意模仿了第一部中马龙.白兰度的行为举止,甚至连表情和说话嗓音都有意靠近。这种职业精神,也是现在很多年轻演员所应该学习的。
另外,说起罗伯特.德尼罗,就一定要说说他的迷弟姜文。姜文曾经参与拍摄谢飞导演的《本命年》时,同样为了把剧中角色演绎到极致,还特意托人找了一卷罗伯特的《愤怒的公牛》。因为他非常欣赏罗伯特在剧中塑造的搏击硬汉形象,非常的爷们儿。此后,姜文果然也让我们见识了升华后的中国硬汉是什么样子!
大师的电影我都喜欢!或者说,喜欢他这个人。像他这样的人,其实没有太多形容词可以描述了,他就是他自身唯一的尺度。 当然早期的《盗火线 Heat》和《科学怪人》这两部给我的印象比较深刻,当然还有《出租车司机》。
其中《Heat(盗火线)》这个电影,我看了不少遍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当初的喜爱如今只剩下一点淡淡的回味。看这个造型,帅呆了~
其实《科学怪人》已经翻摄好几遍了,但我还是最喜欢罗伯特·德尼罗演的,是很感人的。从他演绎的“怪人”人物被刻画深入传神,超级震撼。从他丑陋的面目中时常流露出无辜无助的眼神。一生出来就被“父亲”遗弃,科学家还盼望怪人能在瘟疫中早早死去。
建议没看过得朋友去看看吧,绝对不会后悔~
罗伯特演过很多电影,算是老戏骨吧。
早期有《 婚礼聚会 》,《 帅气逃兵 》,《 穷街陋巷 》。感觉巅峰之作是《 教父2 》
主演《教父2》,并获得 奥斯卡金像奖 。
《 教父2 》是在1974年末上映,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阿尔·帕西诺、 罗伯特·德尼罗 、罗伯特·杜瓦尔等主演的电影。主要讲的是第二代教父迈克尔的经历。其中罗伯特饰演的是第一代教父,维托。虽说是讲第二代教父,但在剧情中不断穿插着第一代教父维托的故事。维托少年时父母被黑手党杀害,维托逃到美国,经历艰辛和困苦一手建立黑手党帝国。他为人绅士,热爱家人,脾气温和且不易动怒,但是身上自带一股王者气息,让众人臣服。
最喜欢他的这一部。
当我们以为是孩子们忽略了老人时,电影一点点让我们看到,孩子们都是爱爸爸的。孩子们过得并不好,但全都让爸爸看到他想看到的,他们的谎言,当然和爸爸从小对他们的期待有关,但也未尝没有对爸爸的爱,他们也的确在意爸爸的看法。
而让我感动的是,父亲留心到了一切,他没有捅破,而是选择黯然的离开,留给每个儿女一封信,一封他决定亲自交到没人手里的信。
这是一部能让看的人看到泪流满面的电影,罗伯特·德尼罗最好的一部电影,墙裂推荐!
作品:
教父2,出租车司机,美国往事,愤怒的公牛,猎鹿人,盗火线,好家伙,拜见岳父大人!最喜欢教父2/美国往事
最喜欢的演员没有之一,午夜狂奔,盗火线,赌城风云,盗亦有道,老大靠边闪,出租车司机…太多经典了
《午夜狂奔》
因为盗火线爱上他,专门找了不少他其它的片子来看,的士司机和愤怒的公牛没看(主要是片子太老或兴趣不大),看来看去还是盗火线最好看、最德尼罗,为他在片尾的结局深感惋惜,若是换成他上了飞机而最后飞机炸掉但不明确交待他的生死的开放式结局就完美了!
教父2 喜剧之王 出租车司机 布朗克斯的故事 波西米亚狂想曲 盗火线。老戏骨,很精彩。值得观看。独特的人格魅力!最喜欢教父2
⑺ 请介绍一些大师级的电影(著名电影除外)
电影大师要分类可能分法就比较多了,按照其作品表现主题来分类的惯常做法,我个人并不是很认同。能成其为大师者,往往涉猎极广,且表现力都极强而各有建树。我下面所选取的标准只能是:剧情。
下面只是个人选取一些个人认为还不错的国外导演的作品(国内的好作品当然多,因接触较多,故按下不表):
伊朗电影大师阿巴斯作品《樱桃的滋味》
影片描述了一个想要自杀的中年人,他在一棵樱桃树下为自己挖了一个坑,想出钱找人将自己埋于此坑内。他先找到一个当兵的少年,少年并没有说出什么理由,只是认为这件事不能去做,并且匆匆的跑掉。随后又找了个青年的神夫,他认为杀死自己与杀死别人是同等的罪恶,劝阻他回头是岸。最后,他找到一位老者,这位老者告诉他自己也曾自杀过,当他爬上樱桃树去绑绳子的时候,无意品尝到一棵樱桃,他觉那很美,并且他看到了象征希望的日出,于是他打消了自杀的念头。最后这位中年人很无奈的躺在他自己挖的土坑中等待黎明的出现!
俄罗斯电影《回家》
一开始,两个性格各异的儿子,一个在和伙伴的高台跳水游戏中,克服恐惧跳了下去,另一个,因为畏高,终于被伙伴一个人留在跳台上,直到母亲来找他,他瑟缩着哭了,说:"妈妈,我快要死去了".于是我们知道,他的倔强和敏感,都一样强烈.
接着,一个缺席了12年后没有任何交代忽然冒出来的父亲,一次半预备半突发的旅行,父亲带两个陌生的儿子,乘小船到一个岛上,美丽的岛,呆了两天。
其中冲突不断,那个倔强但是敌意过剩,对事物还不能够宽大的来看的儿子受罚最多,但是他的敌意,恰恰是因为对事物的要求过于纯粹,同时有一些内向的孤僻,因而产生.这样的性格,如果对于他爱的东西,他又会以多大的热情去热爱的呀.
而那个思想相对客观实际,对父亲已经开始有亲切感和崇拜,并且以顺从表现出来,心地平实并非虚伪但是被兄弟看做奴言卑恭的儿子,也没有受到父亲另眼看待。他们都只得到一致的毫不热情温暖的待遇.
有着粗硬短发,身体高大健壮的父亲其实是一个非常不懂得表达感情,感情毫不外露,缺乏沟通技巧,男子汉气质太明显的人,以致看来有时生硬有时粗暴.
他的柔情是深埋的,但是绝对是浓烈的,他下意识的在教孩子怎么做一个男子汉,只是却因为手段太激烈和不加解释,看起来反而成为专制和折磨.
只是,这样的人性复杂,对于两个年齿尚幼的孩子,还是太艰深了,这样短短的两天相处,他们如何能懂得发现呢?他们产生的,除了不理解,还有怨恨.
在路上,一系列冲突后,父亲改变计划要带他们去到一个小岛,我们后来知道他主要是去挖出一件曾经埋下的东西,具体是什么没有交代.
于是,向着那个人迹罕至的岛,他们在父亲的指挥下,在狂暴风雨中艰苦的划着,划到筋疲力竭,而父亲只是冷酷地喊着号子指挥他们,不加任何援助..
和风暴以及自然搏斗是有一种隐秘的快感的,也是极端特殊的体验,如<阿甘正传>里面的上尉跨在桅杆上,,被瓢泼的雨水打得喘不过气因而豁出去,
那样一段经历,他们长大后是会深深感激父亲的..
这样的暗地强化训练还有很多,包括在路上倔强的他闹别扭被赶下车,在大雨中淋着四顾无依的那几个小时,也是那个性格成长更健康的儿子所没有的财富,长大后,或者会让他更适合做艺术工作.
他们所见到的岛上美景,夜晚在野外的孤岛上宿营的经历,这些,导演拍得都极端平实,让事件本身给人信息..这一切,,他们以后都会回想起来,是敏感的源头的记忆。
但是这些感激,他们一生也没有机会表达了,父亲也都不可能听到了,在即将离开前的最后冲突中,倔强的他面对父亲对他们不守时间的生硬惩罚,完全被狂暴的愤怒控制了全身心,他疯狂的奔向岛心的铁塔,冲上去关上了小门,父亲则抓住旁边的拦板试图爬到他身边和他对话,此时,朽烂的拦板断裂,就这样一秒钟,铁塔一样的汉子就成为了没有心魂的尸体。那一刻,不止他们的心跳几乎停止,脑中一片空白,看的人也有近似的感觉,生活的重大变故往往就是在这么一瞬间,一切痛彻心扉的大错就已经铸成,短短两秒,生命就已经由生到死,每个人都是万万没有想到的.而有多少遗憾,发生前又是可以想到的呢?
导演的镜头处理干净,没有用煽情的特写或慢镜来延长实际发生的时间,就这样一个主观,一个客观的镜头,那阴霾的天空下安静苍白的脸,会是他们生命中一生的烙印。
接下来却还有更可怖的事情,拖不动父亲的尸体,他们中一个说:把斧头拿来,然而我多心过头了,他们只是砍了树枝,把尸体放在上面,然后拖着树枝前进.一寸一寸,树枝划过草地,沉重而惶惑的时间,忘却一切的时间,催人一日成长的时间,
他们终于,把父亲运到了对岸,而此时,在湖中被礁石碰裂的船底,湖水开始汩汩涌进,船在往湖心滑去,下沉,"爸爸"儿子迟来的撕心裂肺的呼唤,已经把这段时间涂上了暗红的血色,不知道何时,这个黑洞般的伤口才能得以凝固。
因为,
一切不可溯源,不知道是谁先错了,又或者谁也没错,结局却再也无法挽回,
深沉博大的俄罗斯电影,总还是有继承者,在走下去的.片中的小演员中,那个倔强的儿子表现要突出一些,而另外一个,性格看起来不悲剧的,却在影片即将获金狮大奖前,不幸殒命,在一次游玩中,从高塔俯冲进芬兰湾而溺死.而他出事当日,正是《归》片开镜的一周年,出事地点,正位於Garin拍摄高台跳水的湖泊附近。
世界电影大师奇斯洛夫斯基轰动国际影坛的颜色三部曲
《蓝》 《Blue》
朱莉的丈夫是位有名的作曲家,她深爱着他并一直心甘情愿地默默协助丈夫完成他的工作。 一次,朱莉一家三口驱车外出,但祸从天降,意外的事故意瞬间夺去了她丈夫与爱子的生命。残酷的现实 使幸免于难的朱莉痛不欲生,她在生与死的世界上徘徊不定,不知道命运为何对她做出如此的安排。
在家庭被毁灭的同时,她又无可奈何地面临一次新的选择,但是命运之神又会给她怎样的选择呢?听着丈 夫作的曲子,往昔的他时时浮现在眼前,痛苦总是缠绕 在她心头,使她无法超脱。但是,她又必须摆脱痛苦, 于是,她扔掉丈夫的全部乐稿,以期抹去种种回忆,其中也包括着一份她一直心存着的疑问。 偶然的机会中,一份乐谱落入丈夫生前好友奥利弗的手中。他出于好意将此乐谱在媒体中广为传播,并无意中将这乐谱创作的原由告诉了朱莉。朱莉得知了这份乐谱确与一名女子相关,自己多年的怀疑终于得到了证实。知晓逝去的丈夫生前对她有不忠行为,朱莉痛创的心头更是雪上加霜。 那么,今后的信念又在哪里呢?奥利弗并未料到自己的好心会给朱莉带来这样的恶果,心中百分歉疚,他也因此而更想帮助朱莉重新面对人生。但是对于朱莉来讲,奥利弗更是一个全新的世界。于是,两个人的关系 在猜测中小心翼翼地探索着展开了……
《白色》
它是三部曲中最为轻松的,很有黑色幽默的味道。波兰发型师卡鲁与法国妻子新婚不久,因为性无能而被迫离婚,并且在巴黎被夺取了一切。他如同丧家之犬,终日在地铁车站卖艺谋生(拿理发梳当作口琴吹)。在同胞米高拉的帮助下,终于回到了祖国。在巴黎他的一切都显得笨拙,笨重的大衣,沉重的大箱子,藏在大箱子里被托运回国后,又被打劫、臭扁。而回到家乡后,他很快就发财、发迹,成为大富翁,并且奇迹般地恢复了性能力。这时他想到了报复自己的妻子,装死把她骗到了波兰。这是一个关于移民的故事,在异国显得自卑,而在故土则充满信心和力量。影片中最动人的镜头,是卡鲁和米高拉在洗去了异国的阴霾后,在雪地上象孩子般地拥抱。
在三部电影中,都有令人痛苦的道德抉择。《红》中,老法官告诉瓦伦婷,邻居中有一个家庭看似幸福,但丈夫却背着妻女在外面偷情。那么,瓦伦婷该马上去揭穿他吗?那样他们将看清真实然而痛苦,还是依然让他们隐藏在平静之下呢?《蓝》中,朱丽叶的邻居在夜总会里做脱衣女郎,她认为这样做自己很快乐,男人们也很快乐。但是有一天她发现自己的父亲就坐在台下观众席的第一排!《白》中,商人米高拉成功但是已对人生厌倦,他求卡鲁把自己枪杀,作为报酬,他将帮助卡鲁回国,并且有资本做小本买卖。而卡鲁除此而外,似乎没有别的办法能帮他回国了。
《红色》
是一部关于宽恕青春的电影。美丽纯洁的模特瓦伦提娜与男友分手后,无意间认识了退休老法官。老法官整天窃听邻居的电话,以此来证明人世间充满了欺骗和不信任。瓦伦提娜的介入让法官看见了纯洁和光明,幡然醒悟,重回真实世界。与此同时,瓦伦提娜的邻居奥古斯特的经历几乎就是法官的翻版。他失恋之后,决定到英国度假,在海上时受到风暴的袭击,患难后与同船的瓦伦提娜终于都找到了彼此爱的归宿,最后,瓦伦提娜和奥古斯特被定格在一个长镜头里。并且在《红色》的片尾,一场海难事故中只剩七位幸存者,他们中的六位都是《蓝》《白》《红》三部曲中那些善良的人们。他们被搭救上岸时的情景和名单从老法官注视着的电视机屏幕上一一闪过。这个意味深长的结局充满着希望和幸福,那艘遇难船也变成了另一种意义上的“挪亚方舟”。
斯蒂芬斯皮尔伯格主要作品年表
西班牙导演胡安•安东尼奥•巴尔登《骑车人之死》Muerte De Un Ciclista
大学教授胡安与玛丽娅•何塞曾是一对恋人,战争将他们分开,玛丽娅嫁给了富商米拉尔。战后二人重逢,旧情复燃。一次幽会途中,玛丽娅驾车不慎撞伤了一个骑自行车的人,因为害怕私情暴露,他们弃伤者而去,致使骑车人死亡。自此,他们陷入了疑惧之中,时刻担心这一切将被发现。丈夫好友拉法的敲诈勒索使玛丽娅处于崩溃的边缘。胡安则更多地受到良心谴责,他因心绪不佳迁怒于女学生玛蒂尔德,导致了学生的集体抗议。他从中得到启示,决定与玛丽娅一同去警局自首。然而玛丽娅却很矛盾,她既爱着胡安,又无法放弃安逸的生活,犹豫再三,在骑车人丧生的小路上开车撞死了情人。但就在她匆忙赶去机场和丈夫一起离开的途中,一辆自行车使她连人带车翻入河中死去。
评论界普遍认为本片是巴尔登的巅峰之作,它尖锐地反映了五十年代上层阶级的道德观念。一对情人在骑车人被撞死这一事件上的不同态度,代表了他们身后更多人的心理。当然,今天的观众看起来不免会感到压抑和沉闷,尤其是在刚刚看完阿尔莫多瓦色彩斑斓、情节性极强的《颤抖的欲望》之后,对道德问题的探讨使对话显得抽象,主人公痛苦的沉默对我们也不啻为一种折磨。
胡安是一位软弱但有良知的知识分子,意外事件迫使他思考人生道路问题。他惶恐、犹豫,一度想逃避,最终觉悟,决定面对现实,却又被剥夺了这种权利。
玛丽娅•何塞无疑是漂亮的,她那精致的脸庞简直像是位好莱坞明星,而非粗犷的西班牙女郎。但是在那张面孔下面是一片虚无。从始之终,她担心的都是自己和胡安偷情的事被丈夫知道,失去现在拥有的一切。是她在撞人之后狠心不顾而去,也是她在拉法的威胁和丈夫的旁敲侧击下吓得簌簌发抖。最后她的犹豫,与其说是在丈夫与胡安之间摇摆,不如说是考虑如何摆脱胡安,不和他去送死。
影片的结尾用意颇深,又是在开始的路上,当初跑下车去看骑车人伤势的胡安被车撞死,他那时看到的其实就是自己的命运,捧起的是自己的头颅。而杀死骑车人的玛丽娅•何塞,最终被骑车人所杀,也具有很强的讽刺性。
法国吕克.贝松《这个杀手不太冷》
吕克贝松生于1959年3月18日法国巴黎,他幼年时代很长时间是随着作潜水教练的父母周游列国,所以他的童年生活几乎是在水中度过的。这种童年生活给他的印象和启发是极其巨大的,最明显的一个成果就是使他将来孕育出他的成名作《碧海情》。
吕克贝松从小就显示出非凡的创造力,他的《碧海情》、《第五元素》等片据说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打过草稿了。他17岁潜水时出过一次事故,以后不能再长时间潜水,于是放弃潜水运动,计划改行成为研究海豚的海洋生物学家,于是他回到自己出生地巴黎。18岁的贝松第一次享受现代生活,甚至包括极为普通的电视。他逐渐发现,只有电影才能满足他对多种艺术的兴趣。不久,他开始在各种不同的电影中打各种零工,后来又到美国去了三年。当他再次回到巴黎后,他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不久正式命名为“皇太子影片公司”。
吕克•贝松的影片几乎都是自己编写剧本、自己公司制片,虽然影片大部分属于美式娱乐片,但自编自导甚至自制的制作方式却是作家电影的典型。
贝松的崭露头角之作是1983年的《最后的战斗》。这似乎是一部关于未来的影片,但片中的世界并不能看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延续性,片中有大量对人类未来的富于想象力的寓言性悲观描写。接下来是一部以巴黎地铁为背景的惊险片《地铁》,想象力仍然是影片最大的特色,这也显示出贝松成年后才接触地铁的特异思考和想象。同上一部影片相似的是,影片中再次出现了一个个人的世界,这个小世界与我们普通人的世界有很多相似之处,但又有自己的生存规律。贝松在影片中充分展示了自己对好莱坞惊险片、歌舞片等类型片的欣赏和富有创造力的模仿。1988年,吕克•贝松执导了自己早期电影中最成功的影片《碧海情》。可以看出,贝松在影片中融合进了自己的一些童年经历和少年梦想,成功塑造出一位以大海为家,以海豚为友的年轻潜水员杰克•马约尔的形象,片中有大量优美的水下摄影,表达了贝松自己对大海的热爱之情。该片在当年恺撒奖评选中获得最佳音响和最佳音乐奖。在受到众多观众的热烈请求之后,贝松后来还发行了一个长达3小时的版本,加进了很多拍摄的素材,包括这个超长版本,在巴黎地区就有200万人次观众看过这部影片。可以说,这部影片取得了辉煌的成功。
韩国金基德——他的电影我基本已看遍,许多人认为他是情色电影导演,个人不敢苟同,我认为他的创作态度相当的严肃,对人性的挖掘让我不寒而栗。下面隆重介绍他的电影史:
1960年金基德出生在韩国庆尚北道奉化郡
20岁那年,金基德应征入伍。
五年后退伍,在教堂寻得一份差事,同时坚持画画。
1994年,《二次暴光》获韩国电影委员会最佳剧本奖
次年《非法穿越》再获该奖。
这些奖项使他在1996年筹得资金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影《鳄鱼藏尸日记》,从此走上了职业电影人的生涯。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此前他并没接受过任何有关电影或者美术的正规教育。
《野兽之都》(1996)
1997年,金基德的第二部电影《野兽之都》。并首次入选第16届温哥华国际电影节,而这也是他的一部半自传色彩的影片。
《雏妓》 (1998)
《真相》(2000)
两个具有暴力倾向的男人在片中相遇。画家在一个神秘女人的引领下发觉了生活的扭曲与无聊,他展开了对周围人的报复行动。
片中代表金基德另一个性格的在看到一出舞台剧时,被他的身份怂恿,一个主观镜头跟随着他潜意识的脚步,监视着他每一个想法,做下纪录。在经过一段意识之旅后,主角回到现实,才发觉汉城完全没有任何改变。金基德解释道:“电影不会改变现实,只会改变个体的意识型态。”他依照自己的剧本轮廓18部摄影机在200分钟内完成了全片摄制,并认为这是一次成功的尝试,还要把多重主人公身份的手法用到日后自己的每一部电影当中。
《漂流欲室》 (2000)
金基德似乎偏爱这类虐恋,歧恋的故事,后来他又拍出了《坏小子》,一部仍然令人无法想象的影片。在《漂流欲室》中,在逃犯会用做鱼钩的钢丝钳成各种玩具,亦在警察的追捕之际将其吞下肚中;哑女在男人要离开她的时候将一串鱼钩放入私处,又残忍的拉出,自惨的怪异景象令人吃惊。而他们疗伤的方式竟然是做爱。
摄影是水墨山水,音乐让人怦然心动,然而内力却涌动着无法言说的暗情性欲,这便是这部影片复杂而神秘的影像织体。
《收信人不明》 (2001)
金基德在有限的时间和时空内,集中罗列了整整一个被欺凌被损害的弱势群体。其壮烈的悲哀让人胆战心惊。20世纪70年代的韩国,是金基德最不堪回首的岁月。在那个人间地狱,没有人能够舒坦地活着。
《坏小子》 (2001)
《海岸线》 (2002)
金基德通过影片中两位主人公的悲惨命运,控诉军政府统治集团为利益不择手段的暴行和虚伪本质。
《春夏秋冬又一春》 (2003)
电影仿佛是一个晓谕人生的佛偈。最后的一个镜头颇含深意,座落在山顶的佛像就那样静静地望着,好像凝视着尘世间的一切悲喜……
《玛利亚城的女孩》 (2004)
《撒玛利亚城的女孩》为金基德摘得柏林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空房间》(2004)
金基德凭这部影片在威尼斯获得最佳导演银狮奖,《空房间》比起金基德以往的任何影片都要“正常”,画面也少了些鲜血。画面的紧凑和流畅,绝不会产生沉闷和冗长感,反倒会让人更加地投入到情节当中。
《弓》 (2005)
今年金基德又再次携带新作《弓》参加了戛纳“一种注目”单元。影片讲述一个60岁的老人,和一个16岁的女孩共同居住在一个小船上。他计划在她17岁的时候娶她,并带她离开这个世界。然后,人们来到船上捕鱼,同时也见到了那个女孩,而这个从来都在海上生活的女孩也开始对城市人感了兴趣,而那个老人却也开始变得紧张和乖戾。这部电影有点像他的《漂流浴室》,充满了极端的色彩。金基德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他就迷恋这种把人性推到极致的状态。
附一份我认为对你有帮助的资料:
北京电影学院硕士必看100部
http://club.heima.com/show_topic.aspx?forumid=429081&topicid=668644
⑻ 欧洲著名导演有哪些
问题一:德国有哪些著名的导演? Roland Emmerich ,又译:罗兰・埃默里赫或罗兰・艾默里奇或罗兰德・艾默里克。1955年11月10日出生于德国斯图加特,就读于斯图加特艺术大学绘画及雕刻专业,在西德接受教育,曾学习雕塑,从学校毕业后一直待在广告公司负责企划。1977年重返校门,到幕尼黑电影电视学院Munich Film and Television School学习制片与导演,毕业作品《The Noahs Ark Principle》更史无前例地在1983年获选为柏林电影节的开幕片,也是德国有史以来制作成本最高的一部学生作品,艾默里奇因此声名大噪。
艾默里奇擅长拍摄特技电影,除了卖座巨献《哥斯拉》外,最为人熟悉的相信是由著名黑人演员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独立日》。《独立日》讲述外星人入侵地球,由威尔・史密斯领导的队伍捍卫地球。故事内容震撼,而且采用大量当时的崭新特技,成为当年全球最瞩目电影,片中白宫被摧毁的镜头至今仍让影迷津津乐道。
进入90年代后转到好莱坞,1994年导演科幻动作片《星际奇兵》,引起关注。两年后执导由著名黑人演员威尔・史密斯主演的《独立日》(星际终结者)(Independence Day ),极为卖座,成为年度票房冠军。1998年编剧并导演了科幻恐怖影片《哥斯拉》(Godzilla) ,获欧洲电影奖观众票选最佳导演奖。2000年导演有战争片《决战时刻》(爱国者)(The Patriot)。 2004年导演有关温室效应的科幻电影《后天》(末日浩劫)(The Day After Tomorrow)。
问题二:`意大利有哪些著名导演?` 出生日 1975年9月28日
出生地 罗马
国家/地区 意大利
职业 导演
Saverio Costanzo,1975年生于罗马,意大利电影导演。Saverio Costanzo就读于La Sapienza大学,学习社会学与传播,1998年,他以一篇研究布鲁克林区的意大利、拉丁文化的论文而获得博士学位。在纽约作论文的2年期间,他拍摄了一些纪录片,学习电影摄影,2004年,他拍摄了第一部剧情长片《PRIVATE》,影片以巴以冲突为背景,该片获得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豹奖。2007年,他的第二部长片《In Memoria di me》入围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
Luchino Visconti鲁奇诺・维斯康蒂
姓名 鲁奇诺・维斯康蒂 Luchino Visconti
出生日 1906年11月2日
出生地 意大利,米兰
逝世 1976年3月17日
逝世地 罗马
国家/地区 意大利
职业 导演
编剧
吕西诺・维斯康蒂(Luchino Visconti),意大利著名导演。
Luchino Visconti是一个重要但目前仍不太完善的条目,作者应优先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鲁奇诺?维斯康蒂1906年11月 2日出生于意大利米兰,父亲是公爵,母亲是意大利大企业家的女儿,从小就受贵族教育的,他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不过生性独立的维斯康提,因反抗家庭生活的方式而曾离家出走过。青年时代的他热爱戏剧,因父亲的关系,他也顺理成章的进入剧坛。但后来因剧坛变得死气沉沉,而将兴趣转移到电影。
他的第一部作品《沉沦》是改编自詹姆斯?凯恩的小说《邮差总按两次铃》。这部描写加油站老皮的妻子与人通奸的故事,却被意大利 *** 柰演。二次大战期间,维斯康提因为把一群游击队藏匿在他家,发现后他被判死刑,他幸运的从牢里逃出,开始过东躲 *** 的日子直至大战结束。
1948年他回重回影坛,拍摄了《大地在波动》,这是一部充满左派人道主义思想的半纪录片作品,全片不断以加入旁白的方式,描绘出西西里岛渔民的生活。以安东尼奥为首的一家三代男子,和全村的人一样以捕渔维生,但是所得渔获,却都被不肖渔贩从中剥削,试图自力更生改善现状的男主角,说服家人把房子抵押,买下一艘自己的渔船,在生活似乎将要出现转机时,一场暴风雨却摧毁这一家人的全部希望,船受损、房子被银行没收、家庭成员纷纷出走频临解体,革命不成的男主角,只好再回头去过被剥削的生活。本片对于世袭社会不公的指控溢于言表,全片惊人的写实性,特别令人震撼。本片不但指控渔贩对渔民的剥削,更描绘出所有渔民集体一代又一代甘于这种命运的结果,是使得对抗宿命的勇者,成为一名殉道者,而贫穷会进一步腐蚀人性的尊严和道德理想。
完成于1951年的《小美女》几乎和德?西卡的《偷自行车的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在本片中,一心想让女儿成为明星的女主角,完全不理会小女儿的感受,和自家经济生活条件的拮据,她帮女儿作造形、拍沙龙照等,到头来,却发现自己这一番努力只是电影公司工作人讪笑的材料。意大利新写实主义对战后贫困生活现况的基本刻画,无处不在,出自对人尊严和价值的关怀,在刻画人物面对贫穷和梦想交战时的处境,格外有力,片中一心想看到女儿成为明星的母亲,发现片厂人员无情地取笑她女儿的试镜时,那种在羞辱中苏醒的意义,等同于《单车失窃记》里,父亲偷车被抓到、在街上被路人围殴,儿子在一旁哭泣的强烈人道气息。这种完全落实于生活和人的处境的作品,是新写实主义对影史最永恒不朽的启发和意义。
19......>>
问题三:德国历史上有哪些著名电影导演,以前的,现在的,都有哪些 01玛莉布朗的婚姻(The Marriage of Maria Braun, 1978年出品)
该片是由德国新电影大师法斯宾德(Rainer Werner Fas *** inder)编导的一部最为出色的影片。在1979年,获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奖和纽约电影评论协会最佳女主角奖。法斯宾德1945年5月31日出生于德国南部巴伐利亚,1967年加入“行动剧场”,1969年拍了第一部剧情长片《爱比死更冷》(Love Is Colder Than Death),一鸣惊人地获邀参加柏林影展,展现他天才型的艺术天份。同年他只花9天时间拍成第二部电影《Katzelmacher》,该片赢得了德国电影奖最佳艺术成就等五项大奖,从此成为当时德国最受瞩目的新导演之一。他是一位全才型的导演,身兼编剧、演员、制片、剧场经理、编曲、设计、剪接和摄影等多个职位,在14年的拍片生涯中,总共执导过41部电影,死时才37岁。虽然他的电影里经常出现同性恋,变性人, *** , *** ,虐待等镜头,很多画面不堪入目,但他的作品能持续不懈地、勇敢地批判社会对弱势族群的压迫和不公平对待,以及对电影艺术的精湛掌握,使他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02锡鼓(The Tin Drum又保铁皮鼓 1979年出品)
该片导演沃尔克?舒伦多夫(Volker Schlondorff)是德国新电影的新锐,他坚持了荒诞、讽刺的基调,如小奥斯卡的外婆安娜坐在土豆地边,吃着滚烫的烤土豆,接着他的外公用卓别林式的步子跑到安娜的裙下躲起来,瞒过了追捕的士兵,而他的外公正在裙下和安娜 *** ,并有了他的妈妈安妮。整个影片充满了类似的表演和情节。这种荒诞、夸张的表演和情节让影片显得极端丰富。将成年人的世界诠释成稀奇古怪的性和政治哑剧。片中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以及多处从膝盖高度拍摄的镜头等,为影片的荒诞和怪异增加了深度。《铁皮鼓》是他的精心之作,该片于1979年获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1980年又获奥斯卡最佳外语影片奖。
03 堕落街(Christiane F. - Wir Kinder vom Bahnhof Zoo 1981年出品)
该片由尤里?埃得尔(ULI EDEL)导演,他真实地再现了1978年9月发生在德国的一名可爱的少女沾上毒瘾后的恐怖遭遇。因此影片一经公映,就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性的社会效应,并创造了当年德国电影的最高票房记录,最终获得了德国电影最高奖――金碗奖。
04 嘉芙莲娜的故事(Die verlorene Ehre der Katharina Blum 肉体的代价 1975年出品)
该片是新德国电影四杰中的玛格丽特?冯?特洛塔和他的丈夫施隆多夫合作的成名作品,也是他们的最佳作品之一。玛格丽特?冯?特洛塔的作品还有《克里斯蒂娜?克莱吉的第二次觉醒》(1978)、《姐妹们,或幸福的平衡》(1979)、《玛丽安妮和朱丽安妮》(1981)、《彻底疯狂》(1983)、《罗莎?罗森堡》(1986)、《三姐妹》(1988)、《非洲来的女人》(1990)、《悠长的寂静》(1993)、《诺言》(1995)、《罗森斯特劳斯的女人们》(2003)、《其他的女性》(2004)等。她以表现女性之间的政治关系见长,善于在宏大的历史叙事之中,紧紧抓住历史中的个人,使既成为有血有肉的人物,又和历史背景密切相关。因此,她被称为德国新电影之女首领。
05 *** (Nackt 2002年出品......>>
问题四:西班牙的著名导演都有谁 Juan Antonio Bardem
路易斯布纽尔 Luis Bunuel (西班牙导演)
卡罗斯・索拉 Caslos Saura 卡洛斯・绍拉 Carlos Sarua 佩德罗・阿尔莫多瓦 《关于我妈妈的一切》 艾德格莱兹 《招待 》 Manuel Lombardero 《火腿火腿》
尤利奥・罗博多 《The Trumouse Show》 阿莱杭德罗・阿曼纳巴尔 Alejandro Amenábar 《出海》 Ladislao Vajda 《稚情》César Fernández Ardavín 《托姆斯的盲人犬》 Yngve Gamlin 《追击》 卡尔洛斯・萨乌拉 《薄冰》姆纽尔・古蒂雷斯 《黑轿》马里奥・卡谬 《蜂巢》
问题五:欧洲著名的电影与欧哪些 1、《碧海情》(1988)导演:让・吕克・贝松演员:让・雷诺
电影史上最优美、最富于幻想的作品之一
2、《卡米尔・克劳黛尔》(《罗丹的情人》)(1988)导演:布吕诺・努坦演员:伊莎贝尔・阿佳妮、杰拉尔・德帕迪约
本片可贵之处是塑造了电影史上最难忘的女性形象之一,两大巨星的表演交相辉映,熠熠发亮。
3、《大鼻子情圣》(1990)导演:让-保罗・拉珀诺演员:杰拉尔・德帕迪约、安妮・布洛斯、樊尚・佩雷
法国妇孺皆知的人物第8次搬上银幕,手法纯熟的古装巨制,兼顾了故事的趣味性和对白的文学性,浪漫的爱情场面也相当动人。
4、《情人》(1991)导演:让-雅克・阿诺演员:简・玛奇、梁家辉
杜拉斯的小说讲述了爱情,阿诺的镜头表现了爱情,毫无保留,毫无顾忌。
5、《来访者》(1992)导演:让-马力・普瓦雷演员:让・雷诺
本片的“笑果”在于玩了个长达千年的“时间差”,想像奇特、富涵隐喻,打破了法国20年来卖座纪录。
6、《新桥恋人》(1991)导演:里欧・卡霍演员:朱丽叶・比诺什
法国史上投资最高的一部爱情片,用豪放而浪漫的手法来诠释落魄小人物的爱情,表现出浪漫的法国情怀。
7、《这个杀手不太冷》(1994)导演:让・吕克・贝松演员:让・雷诺、娜塔丽・波特曼
一个杀手和一个小女孩的童话,美到极致,酷到极致。
8、《可诅咒的草坪》(《两性三人痕》)(1995)导演:乔西安妮・巴拉斯科演员:维多利亚・阿布来尔、乔西安妮・巴拉斯科
一个女人和丈夫及情人同居一室,而且情人竟然是个“女人”!“当女人爱上女人”这么复杂的问题被女导演表现得既有趣又充满人性关怀。
9、《野芦苇》(1994)导演:安德烈・特希纳演员:伊罗迪・鲍奇兹
描写青春的冲动与烦恼的最佳电影。 4个少年间的情感表现得清纯真挚,触及每一个观影者的灵魂。
10、《第五元素》(1997)导演:让・吕克・贝松演员:布鲁斯・威利斯、米拉・乔沃维奇
全球最卖座的法国电影,超级科幻动作片,美术设计和电脑特效制造出十分炫目的视觉映象,充满了想象力。
问题六:欧洲电影有哪些经典? 晕~楼上说写得大部分都是美国电影
欧洲电影比起美国艺术的多,我建议楼主如果真想欣赏欧洲电影的经典的话,应该去看看法国新浪潮时期的作品,像特吕弗的《四百下》是绝对的经典,还有像费里尼和安东尼奥尼的作品
当然,欧洲电影也很多元,像吕克-贝松,阿尔莫多瓦的作品都很有自己异于他人的风格,楼主可以找机会多欣赏一些类型的电影作品
最后,我推荐一部最近的欧洲优秀电影,罗马尼亚导演莫吉去年的金棕榈作品《四月三周两天》,保证可以给楼主从来不曾体验过的电影感觉
问题七:欧洲比较有名比较好的电影? 法国的《天使爱美丽》,这部影片也是儒内以最佳方式传达出了无尽的乡愁,对孩提时代的巴黎、梦想中的巴黎的眷恋。在看这片的过程中,会情不自禁的给主人公的所为而感染,不是露出会心的微笑。 法国的《香水》,一部充满香气,但是同时充满恶臭的电影。看后有一种无以言喻的感觉,但是可以得到很多的感悟 法国的《两小无猜》,一部梦幻式的电影,那从小到大的爱情,无不为人所动容!是一部不得不看的电影,我看后终于明白了什么叫爱情。 《黑暗中的舞者》这是一部赚人眼泪的歌舞片,在拉尔斯的眼中,世界同舞蹈与音乐是一体的,在轰鸣的机器节奏中起舞,在火车的奔驰中起舞,在庄严的法庭中起舞,在无情的断头 台上起舞……起舞是自由的符号,是对命运压迫的反抗,正像它的电影海报中向人们诉说的那样:在这个世界的阴影里,她凭着舞蹈找到了冥冥中的生命之光。 美国的《初恋的回忆》,是我看过的最感人的校园片,原来爱情是那么的伟大的,可以改变一切 巴西的《中央车站》这些都是很深刻的电影!而且都是名导演拍的
麻烦采纳,谢谢!
问题八:著名文艺片导演有哪些(国内外的) 如果你想看文学作品改编的优秀文艺片:
《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詹姆斯・伊沃里优秀作品。
《理智与情感》(S&S),李安导演的,英国群星主演的,非常细腻,推荐!
《布拉格之恋》根据捷克流亡作家米兰・昆德拉名作《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改编,茱丽叶・比诺什、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
《傲慢与偏见》(P&P)电视剧版,和(S&S)同样根据简・奥斯汀小说改编。
《基督山伯爵》电视剧版,杰拉尔・德帕迪约主演。
如果你喜欢道德焦虑型的、思想深刻、引人思考的作品,那请看看:
法籍波兰电影大师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四部不朽之作:
1、《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两生花)
2、蓝白红三色之《蓝》
3、蓝白红三色之《白》
4、蓝白红三色之《红》
向大师致敬!
安东尼奥尼不朽之作《云上的日子》(欧洲群星出演),以及《放大》
法国投资最高的文艺片《新桥恋人》,茱丽叶・比诺什主演
苏菲・玛索(我的女神)与前夫安德烈・佐拉斯基最后一次合作《忠贞》
罗曼・波兰斯基优秀作品《苦月亮》
当然,还有浪漫、温馨的爱情文艺片优秀的作品,它们在讲述爱情的同时不失深度:
《芳芳》苏菲・玛索、樊尚佩雷主演。法国每年情人节电视台必放影片。
《心火》苏菲・玛索主演
《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休・格兰特、安迪・迈克道威尔主演。
《两小无猜》马丽昂・歌迪亚、吉罗姆・卡内主演。
《爱在日出时》、《爱在日落时》茱莉・德培、伊桑・霍克主演
还有优秀的战争、政治文艺片
《屋顶上的骑兵》茱丽叶・比诺主演
《玛戈皇后》伊莎贝拉・阿佳妮主演
其他的优秀的作品:
《鹅毛笔》凯特・温斯莱特主演
《纯真》很另类的一部唯美的片子,神秘剧情。
《致命化身》朱莉娅・罗伯茨、约翰・马尔科维奇主演。
问题九:瑞典知名导演伯格曼的代表作有哪些? 英格玛・伯格曼(Ingmar Bergman),1918年7月14日生于瑞典布萨拉,父亲是瑞典国教Protestant 的高僧。他的家乡布萨拉是瑞典闻名的欧洲小城,有古老的大学和教会,风景优美,有中世纪遗物和装饰, 尤其是被称为农民的壁画特别多,这构成他以后《第七封印》的题材。另外海盗时代也为他《处女之泉》提 供了背景。但他的宗教家庭对他影响最大,宗教生活的刻板伪善,使他对僧侣、律师、医师等职业产生怀疑 。 1940年,他进入电影界,1944年他写的剧本“Hets”(Frenzy苦恼),由瑞典著名导演塞伯维拍成片子 ,他兼任副导演,该片是战后瑞典复兴的前锋,值得纪念。 1945年,伯格曼正式升为导演,执导《危机》。在又拍了一段时间的低成本后,《爱欲之港》开始了他 的个性与作风。《不良少女莫尼卡》一片使他名扬全球,对法国新浪潮导演有很大影响。 以后伯格曼同时在戏剧和电影两方面发展,他在剧院的地位日趋稳固,他也团结了一大批演员,这为他 以后拍摄低成本的室内剧提供了方便。他在电影方面的声望也随着他作品的增多而与日俱增。 他的作品获得国际电影节的有: 《夏夜的微笑》 1955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奖 《第七封印》 1957年戛纳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女人的期待》 1958年戛纳电影节特别国际奖、最佳导演奖、女演员集体演技奖 《野草莓》 1958年西柏林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魔术师》 1959年威尼斯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处女之泉》 1960年戛纳电影节国际影评家联盟特别奖、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杯中黑影》 1962年西柏林电影节天主教电影奖、纽约影评家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奖 、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哭泣与耳语》 1972年纽约影评家协会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编剧最佳女主角、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面面相觑》 1977年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 《芬妮与亚历山大》 198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在舞台剧方面,在60年代中后期,伯格曼成为瑞典剧坛的超级大人物。一般认为,他的作品具有以下特征: 1. 继承自西斯特 雷斯堤尔莱以来北欧电影的神秘主义,如作品《第七封印》、《野草莓》、《处女泉》等等。2. 对神与人之间的交流的怀疑,如《杯中黑影》《冬之光》《沉默》等所谓'神之沉默'三部曲等。3.从 以上两点造成对人的不信任,特别是对女人。这包括他所有作品,尤其是《魔术师》、《魔鬼之眠》以及后 期作品。所以有人评论他与瑞典代表剧作家斯特林堡之间的相似。 在电影史上,有一个词用来表达人们对那些以电影为生命并为之做出杰出贡献的人们的尊敬,这个词叫' 电影大师'。英格玛.伯格曼毫无疑问就是这样一位导演和编剧。 拍摄于1982年的《芬尼和亚历山大》是伯格曼在从影40年后告别影坛的收山之作。它获得了当年奥斯卡 的最佳外语片奖。该片讲述一个孤独少年寻找爱和温暖的故事。影片通过少年的视角审视四周的生存环境, 人们通常用'伯格曼的代表作'这个词来形容这部影片。 有幸保存下来的伯格曼拍摄这部电影时的工作镜头,向人们展示了60岁时的伯格曼。许多人都认为《芬 尼和亚历山大》中那个孤独的小亚历山大,就是伯格曼自己的童年时代,那种童年时代的孤独记忆始终缠绕 着他不曾离去。 伯格曼在后来的回忆中,一再流露他童年时对父母之爱的渴求和得不到这种爱的怨恨。 在70年代接受瑞典电视台采访时,伯格曼说:'一种巨大的怨恨建立在我和父亲之间。有一天,他打了我 '。这种难解的心理情结一直贯穿着伯格曼的电影生涯。 瑞典皇家大剧院,这个让少年伯格曼迷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