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欧美电影 > 法国电影院大火

法国电影院大火

发布时间:2023-06-16 07:28:40

『壹』 世界十大最佳电影院 给你前所未有的全新体验

走进一个满是灰尘的电影院,屏幕上的小屏幕会让人印象深刻。对许多人来说,一个合适的电影体验是一个安静的房间,在那里,人们全心关注于那些播放的画面,还有一些人喜欢边看边吃零食,给自己提供额外的舒适感,下面要介绍的是世界十大最佳电影院。

10.伦敦电子电影院

伦敦电子电影院将是有史以来最豪华的剧院之一,从椅子到桌子上的小灯,甚至床,伦敦的电子电影院都是必须参观的地方。

9.希腊Cine Thisio

希腊的Cine Thisio是一座壮观的露天观景影院,对于那些喜欢户外体验的人来说,将会给他们来带一场独特的露天观景体验。

8.伦敦浴缸电影院

没有什么比和朋友或一个特别的人一起在热水浴缸里休息更好的了,再加几杯啤酒或一些有趣的饮料就好了。世界上最奇葩的电影院伦敦浴缸电影院不仅有热水浴缸,还有很棒的投影屏幕和新电影。

7.法国电影资料馆

法国电影资料馆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电影库、电影文档及相关物品,它每天都在放映世界各地的电影,会给你带来有史以来最多样化的电影体验。

6.加州The New Parkway Theater

加州新建的Parkway剧院是你能找到的最舒适的地方之一,这里有着舒适的沙发,令人难以置信的咖啡馆和所有的最新电影。

5.加州TCL中国剧院

TCL中国剧院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好莱坞星光大道,这是一座美丽的剧院,而且充满历史气息,你也会对在这里首映的一些大型电影感到惊讶。

4.Sci-Fi Dine-in Theater

这个剧院非常的有趣,你可以带着家人一起去这家剧院,相信我,这会让你全家人都拥有一个很开心的奇特经历。

3.西班牙马德里电影院

马德里电影院是一个由屠宰场改建而成的公共电影院,这是一个精彩而美丽的剧院,提供了一个你永远不会忘记的经历。

2.克罗地亚竞技场

如果你想体验一场无与伦比的户外观景体验,那就去克罗地亚的竞技场看看吧,想象看着角斗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

1.法国奥林匹亚音乐厅

在电影院放一张床,你会有一种和自己家一样的舒适体验,而法国奥林匹亚音乐厅正是这样设计的。

『贰』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不过在 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
当听到这部影片的名字时,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的,在春天这个温暖的季节发生的故事自然会让人觉得温暖。可是当影片开始播放的时候,我发现这影片的感觉并不是我开始想象的那样,背景音乐总是略带着一些忧伤,把整部电影的气氛映衬的有些忧伤。
但是,继续看下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觉,顽皮的孩子和马修总是会发生些什么,这些事却显得那么自然,并且想想这也是为什么马修会和这群让每个老师都头痛的孩子们相处得如此和谐、融洽。也许是因为他们有同个爱好——音乐,在马修的培养下,他们合唱的歌声是那么动听、美妙。
它没有国际大片的华丽场面,没有动作大片的华丽的打斗,没有科幻大片曲折新颖的故事情节,但它感人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刻画、动人的音乐已足以使每一个观众感动万千,并深深爱上了这《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当光明滑坡灰暗的尘埃,彩虹般旋旎的风光绽放出伟大的乐章,来自天堂阶梯的童声沉寂在复苏的沼泽,当黑夜冲破所有的铚锆,奔向蔚蓝的长穷,那令人人感动的力量,回旋,飘离在人世间最温暖的色泽中
马修篇:我是马修,一个失败的音乐家,我带着我用心创作的音符,来到了这个狭小而阴冷的学校--池塘之底。那些本应在鲜花和掌声中成长的孩子,在这里用锐利的目关,残忍的恶作剧收拾他们所有他们要报复的人,他们在痛斥社会,在不满生存中曲折,他们的心灵在腐化,在扭曲,这里如同一个深渊,有着让人窒息的恐怖,这里是坏孩子的看守所,校长总拿至高无尚权威去痛斥或惩罚这些孩子,当校长的愤怒爆发,每个人都可能会遭殃,包括我在内,因为我从即日起将成为他们的老师。当我走进教室,我被这场面所震惊,他们是一个个不安分的狮子,有的在咆哮,有的在打闹,有的则慵懒的睡觉,我一不留神,被杂物所绊倒,我的公文包在这时被孩子抢夺,哎,看得出来,这不但是帮淘气的小鬼同时也是难以对付的,但我并不放弃,因为我懂,他们不是生来的胚子,他们是一群无助而寂寞的孩子,我决定教他们音乐 ,用动人的音韵教会他们成长,用爱的真谛去感动他们内心的春节,因为我相信,音乐是令人向往的,音乐是浸化人心的,我发现了他们的好音质,即使会走音,但我看出他们的用心是无可替代的,每一个孩子在这时刻,多么像一个精灵舞动着那轻薄如翼的翅膀,这时,我发现了他,一个音乐的奇迹。
莫杭治篇:我市莫杭治,哈,一个坏小孩,坏到令母亲绝望,坏到自己都无法承受,我偷窃捣乱,被私立学校开除,我拥有天使的脸蛋,可是我的内心是躁动的,我讨厌被人抛弃的感觉,就像母亲把我留在这里,虽然,我知道她是不情愿的,这里的空气令我作呕,这里晦暗令我害怕,我希望可以逃离着悬崖,就像我希望光明会划破黎明的面纱,这希望扎下种子,直到这个老师复苏了我所有温暖的记忆,马修--这个特别的导师,他是我的生命散发了异彩,使我有了快乐的感觉,我加入了合唱团,我优质的嗓音以我对音乐的灵感,让我散出了夺目的芬香。
马修篇:我的合唱团,出现了灵动的色彩,莫行知那纯净,绵缓的声音,感动了我,在这里我寻求到了真实的音乐,孩子们个个都是神采奕奕,驶入天使一般真挚的孩子,我相信,当他们被爱所唤醒,被他人所理解珍惜时,他们会安抚生命中的魔鬼,会变为纯洁美好的水晶,就像佩皮诺一般,他是个善良的孩子,他应该得到更多的爱,只是他是个孤儿,他不愿相信这个事实,他会单纯的以为父母在星期六回来接他,佩皮诺一直在等待,等待自己的愿望实现,这样一个可爱的孩子是令人联系的,我要保护他,如同自己的孩子一般去疼爱这里每一个小生命,因为他们是如此的孤单,需要我不眠的朗照。
歌词:黑夜中的方向,是希望之光,是生命的热忱,荣耀之巷。
尾声:这里的一切在马修到来之后发生了改变,当他被恶毒的校长赶出之时,孩子们折起纸飞机,送他离别,他们便成了有爱的精灵,纷飞在春的序曲中,溶化了冰封的海洋,展开风帆,义无反顾航行在光明的前程中,他们离开了这里,展开新的人生,而马修他所做的一切成为了自己的秘密,而却牢记着每一个孩子稚嫩的童心,他们展开褶皱的眉梢,扬起动人的微笑,如春的到来,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辑成篇篇乐章,马修不朽的轨迹,铺满金灿的岁月中,他存活在真实而丰富的声韵中,存活在至尊至爱的感动中。

上个星期,我们有幸观摩了《放牛班的春天》这部法国艺术片。飞逝的欢笑和无法抑制的泪水都已成为过去,却永远不能忘怀。如果是由一段音乐,一首歌或是一组合唱连接起这遥远的回声,那么它们所打下的烙印就更加深刻。可能是由于这个缘故,当我看到一群反叛的寄宿学校的孩子们被召集在一个合唱团里,谱写出他们动人的孩提乐章时,我被深深地打动了。
孩童时代的面孔,连同内心深处的情感对我们是如此珍贵。在日后的人生道路中,幼年时期的记忆永远无法磨灭。
故事叙述了一位失业的音乐教师在一所管教寄宿学校找到了一份管教的工作。他对匆忙逃走的原任管教的经历深感惊讶,又亲眼目睹了学校各项严厉的惩罚手段,校长的残忍,其他管教的冷酷,孩子们的无法无天及可怜无助,让他产生了一种改变学校的管教像警察对待犯人一样对待孩子们的冲动。他在乐谱上写下了专门为孩子们谱写的歌曲,他用纯净的音乐唤回了管教们冰冷已久的心,解脱了束缚孩子们身心的绳索,抚平了他们易受伤的心。
《放牛班的春天》,没有特技,没有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几乎没有什么出众之处。简单和平和就是一种奇迹,一种理想。我们难以祈求生活的完美,但却可以这里找到温暖,并且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爱的呼唤
——《放牛班的春天》读后感

用心灵赢得心灵---《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 2007-8-25 11:02:00 | By: 微蓝 ]
《放牛班的春天》所讲述的是著名的指挥家因为母亲的葬礼,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遇到了童年的同学,一本马修老师的特别日记,打开了一段尘封了50年的记忆。这位优雅老人的童年记忆和一座名叫“池塘之底”的少年教养院联系在了一起,音乐家原来曾经是一位问题少年,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其貌不扬,人过中年的失业音乐家,在“池塘之底”少年教养院成了代课的马修老师,人生的不得意似乎在这个阴森如同监牢的地方更加没了希望,暴戾的校长,冷漠的老师,调皮得无可救药如同魔鬼的少年……似乎永远不断的犯错与惩罚。工作的第一天马修老师感到了害怕,善良的“神父”因为学生的恶作剧而头破血流,前任老师因为忍无可忍而匆忙离去,马修的第一堂课就因为学生的哄闹,招来了校长的“咆哮”,但也就在马修老师的第一堂课上,这群从来不知道理解与同情的学生,第一次没有因为犯错而被关禁闭,第一次知道了做错了事可以用负责任的方式弥补。就这样在磕磕绊绊的一天又一天中,马修老师用它的善良,用它的音乐,一点一滴的改变了这个地狱般的“池塘之底”,这群几乎被人们放弃的坏孩子,居然唱出了天籁的歌声,重新拾回了童年的欢乐与希望。马修老师虽然最终被可恶、势力的校长辞退,可孩子们用马修了老师教给他们的歌,用写着祝福与感谢的纸飞机送别了这个拯救过他们灵魂的人……这是一部美好的电影,当满天飞舞的纸飞机,在暖阳中飞翔,当可爱的小佩比诺拎着行李奔过来和老师一起走时,我禁不住眼眶湿润了,虽然这只是一部普通的文艺电影,但它却引发了我对我所从事的教育工作的思考:
要尊重、关爱每一位学生。正如母亲不会因为孩子的美丑存在偏袒和私心一样,做为老师,虽然一个班级几十个孩子,他们的家庭环境、先天素质与自身努力程度都不同,但一定要做到一视同仁,尊重,信任,理解,热爱每一个学生。老师的爱应该是一种博爱,爱你的每一位学生,关心他们的身体,关心他们的生活,关心他们的学习,关心他们的思想。谁都知道,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是不可比拟的,一句鼓励,可以让学生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天下的母亲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那么老师也应该让学生看到自己点滴的进步,体验进步成长的快乐,增强继续进步的信心。要像母亲一样容忍孩子一次次地“旧病复发”,要像母亲一样善于发现孩子们的长处,充分肯定他的点滴进步,对他们的长处要“小题大做、无限夸张”,永远不说“你不行”,而是毫不吝啬地说:“嗨,你真棒。”让孩子在充满鼓励与期待的沃土中成长,决不能因为一点过失而让孩子在指责声中自卑地抬不起头来。对于所谓的“差生”,更要给一点偏爱,倾注爱心、热情和期望,对他们取得的点滴成绩,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让每个学生都能自豪地说出“我能行”。
亲其师,信其道。有一句名言叫"蹲下来看孩子",教育者要蹲下来和孩子保持一样的高度,以孩子的眼光看问题、看世界,这样才能真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也就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教育者才更有心去主动地创造更充裕的时间和空间去了解、剖析、关爱孩子,为孩子提供最适合的教育。教育的平等不只是孩子之间的平等,更应是教育者和孩子间的平等,教育者和孩子之间的平等是平等教育、民主化教育的基础。在教育学生时,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在融洽的师生情感中,学生才会把老师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引起情感的共鸣,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收到“亲其师,信其道,受其术”的效果。不要老是摆着一副道貌岸然的面孔来威慑学生,以维护自己“神圣”的地位,用真诚的情感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富于同情心,就会受到学生的爱戴,就能沟通师生之间的心灵,学生就会亲近教师,从而在师生之间架起一座信任的桥梁。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不要以为只有你们在同孩子谈话、教训他、命令他的时候才是教育,你们在生活的每时、每刻,甚至你们不在场的时候,也在教育儿童他们怎样穿戴,怎样对待朋友和敌人,怎样笑,……这一切对儿童有重要意义。”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必须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教师对学生讲十次道理所产生的正面影响也抵不上一次反面行为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来的大。如果要求学生不乱插嘴,那老师就不应粗暴地打断学生的话;要求学生随手捡起地上的废纸,难道老师就不能也弯弯腰吗?
要懂得教育的艺术。教师正确的评价,恰当地动用表扬与批评,是激励学生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正确的运用表扬与批评,可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激发其上进心、自尊心、荣辱感和集体主义精神等。然而,不正确的表扬与批评,则会使学生或是盲目骄傲,或是灰心失望、丧失信心。马克?吐温曾经说过:“只凭一句赞美的话,我就可以活上两个月”。成人尚且如此,何况是孩子呢。后进生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大难题,他们要想得到表扬是难上加难。对于他们来说,更容易的是自暴自弃。对待他们,教师更应以全身心的爱去感染他们,激发他们的进取心。一位大作家说过:“人人都是天才。”每个人身上都有闪光点,后进生也不例外。做为教师则应努力发现后进生的闪光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面对的是几十颗纯真、无瑕的心灵,面对的是几十个复杂多变的内心世界,只有深切的关爱,真心的尊重,身正为范,才能使孩子的心灵与教师的心灵相融。

不完美中的完美---《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原以为成功的教育者就应该无所不能,就应该让他的每一个学生都是成功的,带着这样的评判标准,我对自己的工作成绩一直很不满意,看了《放牛班的春天》之后,我终于悟出了原来自己可以不要这么沉重的生活在教育中。教育应该是潜移默化,教育不必要求立竿见影。
片中的主人公马修,这是一个其貌不扬(甚至学生称他光头佬)的家伙,没有很大的脾气,也不是很能侃的,但是他富有爱心,同情学生,且有音乐特长,终于在他的感化下,这个靠惩罚、靠暴力制服不了的顽童学校的学生被他折服了。这个片我看了之后非常喜欢,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我是个教师个缘故。如果有想看的,网上如果没有种子可以下载,通知我一声,我可以上传。
马修极富同情心,在前任呆不下去的老师对他“有过错就要惩罚”的提醒下,他仍然帮助犯错的学生使他免于校长的体力惩罚,而是引导他去照顾因他而受伤的守门人,使他接受心灵上的教育,这远比体力、言语责备的惩罚要高明上千倍。在这件事情的处理上我觉得马修是在用他的善良来感化学生。
马修不张扬,有音乐才能、绘画才能,但是他没有很张扬,出场是个不善言语、不苟言笑。但是在该表现时他也不示弱,莫朗画他的像,回来后他也在黑板上画莫朗,展示他的绘画才能,最后还不忘幽默,在莫朗头像鼻子上架上大圆圈。这一表现就让学生觉得这老师不简单,在让他们写姓名、爱好、理想时,刚才还乱成一团的教室安静了,每个人都写了。
马修理解学生,虽然可能是在音乐上受过打击,但是他觉得孩子们应该要有娱乐,于是他开始组织合唱团,歌声对孩子们的影响很大,我似乎能理解在全然没有娱乐,只有镇压的生活中,突然有人教唱歌,这对于孩子们来说,简直就是茫然中找到信仰一般的重要,后来虽然有压力,但是马修能偷偷的坚持合唱团,从学生的角度来开展活动,马修是真正的爱孩子们。因为爱,他成功了。
马修在尽力,但是他也不苛求,新来的孟丹是个坏小子,马修也想帮助他(从最后为了他的名誉公平和校长的争执来看,他是想帮助他的,他想帮助任何的人,他是一个很高尚、让人崇敬的人的),但是没有效果,最后也就放弃了。这一点也不影响我对马修是个好老师的评价。这时我也猛然发现,我一直在苛求我自己,不敢地自己有所肯定,班级管理中,只要有点问题,我就觉得我很失败,这样给自己多大的压力,让自己走得很艰辛,我因该像琼英老师说的那样:要时时自我鼓励一下。呵呵,当然必要的压力还是要给自己的。
在这部影片中,我有很多的感受,但是我想起最多的还是:“不完美也是一种完美,要多用成绩来肯定、激励自己,让自己在愉悦中成长。”

放牛班的春天》是一部风靡全球温馨而感人的法国电影。这部电影的故事情节虽然平庸,但它用细腻温婉的笔触,向人们讲述了一群特殊的孩子与一位学监之间的故事。
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两位老人相聚在一起,以日记为线索,追忆了一位伟大教育者的过去……
透过日记泛黄的扉页,依稀可以看见1949年1月15日的字样。那是克雷芒马修先生来到“池塘之底”寄宿学校当学监的日子。正是这一天这名中年男子的到来改变了这个寄宿学校一班孩子的命运;正是这一天这名中年男子的到来为我们铺开了一段美妙的故事。
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当乐格克设置陷阱将马桑大叔的眼睛刺伤后,马修学监并没有让他去承受校长的一顿毒打,只让他每天去照顾马桑大叔,直到他康复为止;当莫抗治因为辱骂校长而关禁闭、他被释放出来后罚做清洁工作时,听见马修训练他的同伴们合唱,在每天放学后来到教室练习唱歌,马修发现后并没有责怪他而是给他“ 开小灶”,当问题少年蒙丹处处与马修作对时,马修不但没有厌恶他反而不时去教育、开导他……马修以他宽广的胸怀包容着这些可怜的孩子们,他以一颗博爱的心将温暖和希望播撒在孩子们的心田,他的执著追求最后开出了幸福的花朵!
马修用音乐召唤醒了这些孩子们冷漠已旧的心,也召唤醒了他们对生活的渴望和热爱!在为公爵夫人演唱时,无论是合唱部分整齐甜蜜的歌声,还是领唱莫抗治那清亮的天籁之声,都给人以一种美的享受。很难想像这婉转的歌声竟出自一群问题少年之口。这都是马修给予他们的信心和爱的结果。从小受到哈珊校长虐待的孩子,从来没有快乐而言,而马修的到来,为他们带来了闻所未闻的音乐以及父亲般的关爱,让这些麻木不仁的心灵真正感受到了温暖,学会了去爱。哈珊校长与马修学监的强烈反差,也证明了打骂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只会让学生的心田注上一剂强心针。其实人人心中都有爱,人人心中都有一颗炽热的心,人人都能体会到他人对自己的仁慈与付出。只是,如果没有人来拨动这根爱之弦,这种炽热的心就会被封沉。而克雷芒马修就是最好的拨弦人!
结局是美好的,孩子们和马修都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人生道路,而我们也从这部朴实的影片中懂得了爱与尊重。

《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感

来自法国的清新之风,故事的前半部分压抑且忧郁,几乎是看不到希望的绝望,自暴自弃的孩子,残暴的教育条理,犯错,处罚。
后半部分的轻快,明朗和结尾的半团圆式的结局不能不说是点睛之处。
贝比诺每逢星期六就会在栅栏的里面等着已经在二战中亡故的双亲来接他,最终在故事的最后,在马修老师被开除的星期六等到了他的收养许可。
莫夫的悲剧其实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当他被处罚时,马修老师的台词是:“我的男中音”语调可惜而忧郁。
皮埃尔作为故事的主角,他的戏份最多,犯错,处罚一直都在他的前半个故事中占据了大量的内容,单亲家庭的他被老师们称为天使的面孔,魔鬼的心肠。马修老师一上任就被他弄的人仰马翻。(题外话:演员选的真帅啊,虽然只有十四五岁。-_-哈喇子ing)
主旋律<夜>出现在影片的后半部分,童声合唱清越悠扬,很难想象竟是出自一群被世人称为问题儿童的男孩口中.其中皮埃尔的独唱部分只能用天籁可以形容.区别与男声与女声之间的少年嗓音,超越了性别界限的温柔妩媚,仿佛是初出生的娇嫩的猫儿一般的惹人怜爱.高贵的让人只能仰视.
是音乐改变了这群孩子的后半生.
感化院的一场大火将院长的勋章和马修老师的饭碗一并烧了个精光.
当马修老师提着行李离开的时候。没有一个学生出来送行。这是让让人沮丧的事情,当他将要走出院子的,一架纸飞机从被反锁的教室里透过狭窄的窗口飞了出来,轻盈的,飘滑过马修老师的胸前,仿佛是有生命般的停在他的身前有错别字的是贝比诺的。上面有签名的是皮埃尔。还有这是各可亥克的。还有这个和那个。
夜的曲子再次在上年们口中,心中响起。
这一刻,说不感动是不可能的。
两个多小时的电影从浓重的暴戾气氛到最终的温情洋溢,虽然是结束在雨天的出殡场景,却是暖入了人的心里。

想起心灵鸡汤中的故事,200位贫民区的孩子在20年前接受了调查,调查者的结论是他们没有任何出头的机会,然而,20年后,当年的调查者心血来潮的再度回到那里,除了几位夭折或者是离开的孩子,剩下的孩子们无一例外的都事业有成,其中律师,医生,法官比比皆是,询问他们成功的秘诀。只有一句话:“我有一好老师。”
调查者找到老师的时候,老人笑着说:“这没有什么,我爱这些孩子。”
爱,是人类发明出来的,多么有力量的词语啊。

《放牛班的春天》讲述一个才华横溢的音乐家马修,不过在1949年的法国乡村,他没有发展自己才华的机会,最终成为了一间男子寄宿学校的助理教师,这所学校有一个外号叫"水池底部",因为这里的学生大部分都是难缠的问题儿童。到任后克莱门特发现学校的校长,以残暴高压的手段管治这班问题少年,体罚在这里司空见惯,性格沉静的克莱门特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改善这种状况,闲时他会创作一些合唱曲,而令他惊奇的是这所寄宿学校竟然没有音乐课,他决定用音乐的方法来打开学生们封闭的心灵。克莱门特开始教学生们如何唱歌,但事情进展得并不顺利,一个最大的麻烦制造者就是皮埃尔-莫安琦,皮埃尔拥有天使的面孔和歌喉却有着令人头疼的性格,谆谆善诱的克莱门特把皮埃尔的音乐天赋发掘出来。
当听到这部影片的名字时,首先给我的感觉是温暖的,在春天这个温暖的季节发生的故事自然会让人觉得温暖。可是当影片开始播放的时候,我发现这影片的感觉并不是我开始想象的那样,背景音乐总是略带着一些忧伤,把整部电影的气氛映衬的有些忧伤。
但是,继续看下去,我又有了不同的感觉,顽皮的孩子和马修总是会发生些什么,这些事却显得那么自然,并且想想这也是为什么马修会和这群让每个老师都头痛的孩子们相处得如此和谐、融洽。也许是因为他们有同个爱好——音乐,在马修的培养下,他们合唱的歌声是那么动听、美妙。
它没有国际大片的华丽场面,没有动作大片的华丽的打斗,没有科幻大片曲折新颖的故事情节,但它感人的故事、鲜明的人物刻画、动人的音乐已足以使每一个观众感动万千,并深深爱上了这部电影。

『叁』 最近迷上了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有哪些值得推荐呢

许多人都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但是大多数人喜欢看悬疑剧或者爱情剧。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看这些电影的,或者说看多了这类电影之后有时我们也会想换换口味。有人问,迷上了法国新浪潮时期的电影,有哪些值得推荐呢?第一部是《表兄弟》,第二部是《四百击》,第三部是《五至七时的克莱奥》。下面让我们具体看一下。

三、《五至七时的克莱奥》

《五至七时的克莱奥》是瓦尔达第二部作品,这部电影虽然说是电影,但是大部分内容是实时记录的。这部电影的主角是一名歌手,故事主要发生在咖啡馆、巴黎街道以及公园里,讲述的是这位出名的歌手等待身体检查结果的故事。

大家还有什么电影可以推荐一下的吗?

『肆』 找一部电影的名字,讲的是德国人在法国一农场抓犹太人,一家犹太人藏下地下室,德国人杀了他们,一个女孩跑了,

无耻混蛋

该电影讲述的是二战中期,在被纳粹占领的法国中部,一个本来很普通的法国女孩索莎娜·德莱弗斯,因为战争而改变了一切。索莎娜亲眼目睹了她的家人被德军上校汉斯屠杀,而她自己却幸免于难,逃往巴黎。

失去了至亲的索莎娜怀着强烈的悲痛,在巴黎伪造了自己的新身份,作为一家戏院的老板娘安顿下来。在她的心里,如此苟活,完全是为了替被害的亲人报仇,而她的复仇目标,就是汉斯上校。

同时间,美国陆军中尉奥尔多·雷恩因为严重违反军纪而被押上了军事法庭。本来以为自己彻底玩完的他,却被上级告知,如果戴罪立功,则可以把他过去干的坏事一笔勾消。

而交给奥尔多的任务极其特殊:他必须带领一群跟他差不多经历的军事罪犯潜入德军占领区的腹地,执行一系列暗杀任务,而目标则是第三帝国的高级军事将领。而在法国与奥尔多接头的,则是当时风靡德国的电影明星布丽奇特,事实上布丽奇特则是专门负责给盟军提供情报的双面间谍。

率领着号称“混蛋”的杂牌部队,奥尔多与队员成功潜入法国。他们的计划是在德军高级将领在电影院看戏的时候执行暗杀任务,正巧那家电影院就是索莎娜所经营的,而索莎娜也准备在这时候替亲人报仇。两帮素不相识的人,因为同一个目标而走到一起 。

(4)法国电影院大火扩展阅读:

《无耻混蛋》是一部由昆汀·塔伦蒂诺和伊莱·罗斯共同执导的战争电影,布拉德·皮特、克里斯托弗·瓦尔兹、迈克尔·法斯宾德、伊莱·罗斯、黛安·克鲁格、梅拉尼·罗兰等联袂出演。影片于2009年5月20日在法国戛纳电影节率先放映,2009年8月21日在美国上映。

昆汀·塔伦蒂诺花了十余年的时间来写该片的剧本。《无耻混蛋》是昆汀第一次涉足历史战争题材作品。《无耻混蛋》是一部战争群戏,它的片名和部分剧情模仿了意大利1978年的电影《戴罪立功》。

『伍』 一段申论材料,谁能告诉我新闻里对应事件及出处

“抵制好莱坞,这是一个古老的故事。自从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好莱坞电影侵占和肆虐于全世界,对它的抵制和反抗就没有停息过。几十年前阿兰·德隆说,好莱坞电影“像癌症一样在欧洲扩散”,根本拦不住,到今天依然如此。作为电影的发明人卢米埃尔兄弟的后人,法国人对好莱坞一直咬牙切齿。卢浮宫之外的法国赵半狄们,惊恐于美国电影对法国文化的压倒性胜利以及对法国年轻一代生活方式的影响,一直大声疾呼政府出面摆平局面。这其中最有名的是“《侏罗纪公园》风波”。2002年,梦工厂(又是梦工厂!)出品的《侏罗纪公园3》在法国上映后引起前所未有的轰动,该片不仅掏走了法国青年兜里的钱,还把他们的脑子迷得五迷三道。原本就处于精神崩溃边缘的法国电影人再也不堪忍受,连夜爆发了出来。一批著名的影星冲进巴黎圣日尔曼大街的几家电影院,抢出《侏罗纪公园》的拷贝在街头焚烧;电影工作者还在埃菲尔铁塔下示威抗议好莱坞的“入侵”。当地报纸在画外沉痛地说道:“美国电影就象这些恐龙一样正把其利爪伸向‘世界公园’。长此以往,我们的文化将面临绝灭的危险!”

看看这个:http://i.mtime.com/worldscreen/blog/6777753/

『陆』 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哪落幕

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在三亚落幕。根据海南网报道,由国家电影局指导,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与海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海南岛国际电影节12月8日在海南三亚圆满落幕。
本届电影节历时8天,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495部影片参加了首次设立的 “金椰奖”10大奖项的角逐,共有来自61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部影片参加了展映。中国影片《气球》获得最佳影片奖,中国导演王丽娜获得最佳导演奖,法国演员塞米·鲍亚吉拉和日本演员松田龙平获得最佳男演员奖,中国藏族演员索朗旺姆获得最佳女演员奖,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4K超高清直播电影《此时此刻——共庆新中国70年华诞》获颁组委会特别奖。

『柒』 世界电影史了解的进来!

1895~1910● 12月28日卢米埃在巴黎大咖啡厅放映自制的十部影片(1895)
● 第一家专映有声电影的「留声影院」在法国成立(1900)
● 柏格森之喜剧论文《论笑》发表(1900)
● 维他公司vitagraph成立(1900)
● 爱德温.波特的《美国消防员生活》采用复杂的户外拍摄镜头,并以溶的手法连接镜头,开启之后剧情片的拍摄手法(1902)
● 四月,美国第一家长期放映电影的戏院「电化剧场」在洛杉矶开幕,由汤玛斯.陶利创立 (1902)
● 传记公司开始在室内摄影棚使用人工灯光(1903)
● 美国第一家「五分钱戏院」在匹兹堡设立(1905)
● 爱弥儿.考尔正试探动画影片的可能性(1905)
● 第一部卡通影片:《做鬼脸的步骤》,由詹姆士.史都华.布莱顿制作完成(1906)
● 李狄佛斯特发明的音管,指出电子声音扩音的可能性(1906)
● 澳洲的第一部警匪片《大盗凯利的故事》完成,长度约一小时(1906)
● 此年估计每周约有八千万美国人光顾五分钱戏院(当时美国人口约一亿人),而全美已有五千家以上的五分钱戏院(1907)
● 葛理菲斯到传记公司工作,因为影片生场量大,于是发展出分工模式,使得电影导演首度由不懂机器的人来担任(1907)
● 美国「国家检查局」成立(1907)
● 法国开始制作舞台式的艺术电影(1907)
● 爱迪生合组「电影专利公司」,授权拍摄、发行与放映电影(1908)
● 「火车大劫案」导演爱德温.波特与爱迪生公司决裂,爱迪生公司不久后停止拍片。至此 初始电影渐被剧情片取代(1909)
● 卡尔.德兰姆利用IMP公司旗下的女演员:法伦丝.罗兰斯的假死亡消息,造成明星风潮 (1910)
● 葛理菲斯率领公司的演员与工作人员到洛杉矶定居,许多电影公司相继搬到加洲的好莱坞地方发展(1910)

重要作品:
《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1900/梅里叶/法国/黑白
《美国消防员的生活》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1903/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第一部西部片的诞生。
《灵犬救主记》Rescued by Rover
1905/西希.赫普渥斯/英国/黑白
开创在屏幕上说故事的技巧,是葛里菲斯之前剪辑最巧妙的作品。
《鹰巢历险记》The Eagle’s Nest
1908/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内容描述营救被老鹰捉去的婴儿的过程,葛里菲斯演出并在此片中学习到导演的技巧。 1911~1920
● 华纳兄弟开始制作电影(1912)
● 第一本电影杂志《影剧》在美国问世(1912)
● 赛纳特的基斯东公司成立(1912)
● 阿道夫.索克成立「名人公司」(1912)
● 威廉.福斯成立「票房诱力公司」(1912)
● 赛纳特制作第一部美国喜剧长片《泰莉的伤心罗曼史》,使卓别林踏上明星之路(1912)
● 美国「环球公司」成立(1912)
● 葛理菲斯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1913)
● 西席.地米尔为了拍摄《番妻记》至加州,以每月七十五元租下好莱坞谷场(1913)
● 达达沙赫.法兰克完成第一部印度电影,器材则全部由英国进口(1913)
● 第一家重要的新型豪华戏院「河滨戏院」建于百老汇(1914)
● 霍金逊成立派拉蒙公司(1914)
● ●贝拉斯哥的灯光技术师布克兰至好莱坞(1914)
● 梅里叶拍完他的最后一部电影(1914)
●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许多国家管制敌国电影进口,间接为本国电影保留了发展空间(1914)
● 卡尔.兰姆建立宏大的环球摄影城(1915)
● 「电影专利公司」被法院宣判违反托拉斯法,宣布倒闭(1915)
● 葛理菲斯,英斯与赛纳特成立铁三角影业公司(1915)
● 「票房诱力公司」改名为「福斯公司」(1915)
● 1915~1917之间确立了好莱坞的经济模式(1915)
●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雨果.孟斯特堡写下《电影剧-心理的研究》(1916)
● 艾伦.瑞在《万神殿》中改良贝拉斯哥式布景(1916)
● 卓别林至转至「互助公司」发展(1916)
● 德国政府成立「乌发制片公司」,开始拍摄战争宣传影片,以压制国内的反战声浪 (1918)
● 莫斯科成立国家电影协会,俄国教育局电影部严格管制胶卷(1918)
● 法国电影受「百代公司」与「高蒙公司」垄断(1919)
● 苏联将电影收归国有,并设立第一个电影学校:「苏联国立电影学院」(1919)
●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掀起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高潮(1919)
● 葛理菲斯、卓别林、玛丽.毕克馥与范朋克成立「联美公司」(1919)
● 法国的路易.德.吕克创设第一个展示与保存过去电影的社团(1920)
● 苏联电影锐减,戏院关门4/5以上(1920)

重要作品:
《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大卫.葛里菲斯/美国/黑白
美国第一部片长超过12本的电影,同时也是美国自有电影以来卖座最高的影片。但因电影中
的种族问题而引起社会上很大的反弹,甚至禁演。
《偏见的故事》Intolerance
1916/大卫.葛里菲斯/美国/黑白
制片费200万美金,同时为了电影中巴比伦一段故事而建了一段城墙。影片共分四段,内容深
刻。可惜因为结构复杂而抽像,引不起观众的兴趣而票房惨败。又译为《忍无可忍》、《党
同伐异》。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Cabinet Des Caligari
1919/罗勃.韦恩/德国/黑白
德国表现主义的滥觞,开启后来表现主义电影在画面处理上的独特手法。
《寻子遇仙记》The Kid
1920/查理斯.卓别林/美国/黑白
当时卓别林官司缠身,为了怕这部影片被法院收押而在旅馆中剪辑,亦开启了他笑中带泪的
风格。
《杜丽的冒险》The Adventure of Dolly
1908/大卫.葛里菲斯/美国/黑白
葛里菲斯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因为大受欢迎而将每况愈下的传记公司扶持起来。1921~1930
● 战后经济困顿,列宁实施新经济计画,允许私人企业,电影制作环境因而改善(1921)
● 20年代,美国开始*纵全世界电影市场(1921)
● 20年代开始大量拍片的「乌发公司」发明平面式剪辑机(1921)
● 约翰.福特加入福斯公司(1921)
● 战后外片恢复进口,票房收入转用于本国制片(1922)
● 战后组「国家电影企业」,垄断本土电影制作、发行与进口,「教育委员会」则负责意识型态方向(1922)
● 苏联,维多夫开始制作「电影真理报」,实为半纪录、半宣导、半实验的非剧情片 (1922)
● 「美国电影制作与发行组织」(M.P.P.A)或称「海斯办公室」成立,是美国影片公司本身 的审查组织(1922)
● 列宁鼓励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制作(1922)
● 加拿大的罗勃.佛莱赫蒂拍出《北方的南努克》,是影史上第一部在世界各地的商业电影 院放映的纪录片(1922)
● 艾森斯坦开始接触电影,提出了「吸引力蒙太奇」(1923)
● 苏联政府再度将影业收归国有(1923)
● 美国的华纳兄弟公司正式成立(1923)
● 德国导演受聘到好莱坞发展(1923)
● 「人民电影企业」成立,负责制作与共党意识型态一致的政治电影(1923)
● 德国电影面临财政困难,愈来愈倚靠好莱坞出资,德国电影人材亦大量流向好莱坞(19 24)
● 1924~1929为苏联电影的黄金时期
● 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与米高梅此年相继成立(1924)
● 华纳公司买下维他公司(1925)
● 英国成立电影学会(1925)
● 苏联将「国家电影企业」改组成「苏维挨电影托拉斯」(1925)
● 苏联政治局决议国家不干涉艺术形式,俄国蒙太奇运动得以全面发展(1925)
● 苏联宣称已发展出一种电影配音系统(1926)
● 20年代中期,贝尔以电传送声音和留声机的技术配合记录(1926)
● 首部彩色片《光荣历险记》完成(1926)
● 华纳公司发明维他风录音设备,福斯公司随后和通用电器发明穆菲通奠定有声电影基础(1926)
● 由特艺彩色拍摄的《黑海盗》出品(1926)
● 第一部有音乐声带的《唐璜》由华纳公司出品,影片的摄制费升高,但是较传统在戏院雇用乐团演奏更为经济(1926)
● 英国国会通过电影法来保障英国的电影事业(1927)
● 法国的手持摄影机发明(1927)
● 第一部有音乐、对话声带的《爵士歌手》由华纳公司出品,有声片流行后,许多默片演员成为过去式(1927)
● 霍金逊组成新「派拉蒙公司」(1927)
● 20年代末,苏联电影发展蓬勃(1927)
● 「美国影艺学院」由米高梅总裁路易梅耶提议创立(1927)
● 法国亚伯.冈斯的《拿破伦》首度向全世界展示由三个银幕构成的电影(1927)
● 好莱坞进入「古典好莱坞时期」,产生多位著名导演如:法兰克.卡普拉,约翰.福特等。类型电影在这时期发展至成熟,叙事手法产生通则如:连戏剪接、线性叙事等。(1928)
● 默片巨匠巴斯特.基顿结束自己的片厂,加入米高梅公司。但是大制片场的拍摄体系让基 顿无法适应,不久其电影生涯及告结束(1928)
● 艾森斯坦的《十月》受到苏联当局斥为「形式主义」(1928)
● 美国影艺学院管理委员会主席范克朋提出颁发金像奖的构想(1928)
● 完全有声对白电影《纽约之光》上映(1928)
● 雷电华公司成立(1928)
● 华特.狄士尼创造出米老鼠(1928)
● 2月10日首届奥斯卡金像奖产生,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大饭店颁发,最佳影片是《铁翼雄风》(1929)
● 20年代晚期,大众的兴趣转向广播,默片市场已达饱合,法国的印象主义没落(1929)
● 超现实主义内部分列(1929)
● 艾森斯坦到好莱坞学习有声技术(1929)
● 1929~1937年,苏联电影*纵在薛姆亚斯手中,他使各形式主义的艺术家都合乎党的路线(1929)
● 英国人约翰葛里逊拍摄出描写渔人生活的《漂流》大受好评,并且使他成功说服英国之E MB成立电影处,全力推动英国的纪录片运动(1929)
● 30年代的电影确定剧本是影片创作的基本原则(1930)
● 1930年代彩色底片广为流传,为彩色摄影的高亮度灯光出现,直接影响深焦效果(深焦摄 影)的拍摄手法产生,并成为40年代的特色(1930)
● 西电、RCA两家公司制片厂成为摩根洛克裴勒的拥有物(1930)
● 罗马天主教徒马丁奎格莱、丹尼尔洛德草拟好莱坞制片法案(1930)
● 隔音设备(隔音罩)可以直接包着摄影机,不必再连机带人藏在亭里,摄影机至此可活动 自如(1930)
日本电影大致分为时代剧与现代剧两类,重要导演包括衣笠贞之助、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等(1930)

重要作品:
《吸血鬼》Nosferatu
1922/穆瑙/德国/黑白
承继《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而来的表现主义电影,同时也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西血鬼作品。选择拍摄户外的自然景来对比古堡中的阴郁,塑造出极为恐怖的气氛。
《北方的南努克》Nanook of North
1922/罗勃.佛勒赫提/美国/黑白
美国纪录片之祖。这部作品并非完整的纪录片,以爱斯基摩人的人物和背景的经验去自然发展电影,情感较为抒情。
《十诫》The Ten Commandments
1923/西席.地米尔/美国/黑白
全片最大噱头是摩西将红海分成两半的特技场面。这部片使西席.地米尔成为大场面电影的 权威。
《波坦金战舰》Potemkin
1925/艾森斯坦/苏俄/黑白
每个画面以节奏性的正确秒数停留在银幕上,并透过不同镜头的相互对比而产生不同意义。 艾森斯坦的撞击蒙太奇的最佳表现。
《将军号》The General
1926/巴斯特.基顿/美国/黑白
电影意念与导演技巧皆非常复杂,默片喜剧钜匠基顿的代表作。
《大都会》Metropolis
1926/佛列兹.朗/德国/黑白
佛列兹.朗在德国时期的代表作,是一深刻的政治寓言电影。其中未来世界的画面成为后来 多科幻电影的模仿对象。
《母亲》Mother
1926/普多夫金/苏俄/黑白
与艾森斯坦同时期的苏俄电影大师,比较不同的是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为「堆积蒙太奇」 。
《拿破伦》Napoleon
1927/亚伯.冈斯/法国/黑白
首用三重银幕型式,对电影技术贡献良多。
《安达鲁之犬》Un chine Andalou
1929/路易斯.布纽尔/法国/黑白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滥觞。

1931~1940
● 有声片的准备阶段完成,好莱坞的概貌显现(1932)
● 美国多数电影公司与院线有很亲密的关系(1932)
● 8月6日「威尼斯影展」开始,是电影史上第一次影展(1932)
● 明星制度全面运作,片厂制度(美国片厂时代)亦继续发展。经济不景气未能对技术(如彩色、声音)全面投资开发(1933)
● 电影业第一次受经济低迷打击,票房猛跌,产品骤减。电影业的因应措施:两片联映,以渡危机(1933)
● 好莱坞制片法案通过实施(1933)
● 桃乐丝.雅兹诺的《Christopher Strong》描写一个女飞行员未婚怀孕及自杀的故事。是古典好莱坞时期唯一女导演,片中常出现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但限于当时好莱坞风气,多无好下场(1933)
● 电影公司渡过经济不景气危机,开始赚钱(1935)
● 特艺七彩的出现让弧形灯又重新问世。到了30年代中期,特艺七彩的花费减少,大片厂才在「钜片」时使用,如李穆林的《浮华世界》是全部彩色的剧情片(1935)
● 福斯与廿世纪公司合并成「二十世纪福斯公司」(1935)
● 所有八大电影公司的主要股源都在Morgan与Rockefeller两大银行集团中(1936)
● 英国制作225部电影,是当时世界第二多产国家(1936)
● 美国尝试用成本高的彩色底片拍摄,代替黑白,终获成功(1939)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演艺工作人员约有4万人从军,劳军活动与激励士气影片蓬勃 ,在国内市场兴旺,而剧情片产量减低(1939)
● 9月1日举行第一届的坎城影展,艺术电影在世界影展中获得肯定。此时期重要导演有尚.雷诺、卡尔.德莱叶、路易斯.布纽尔等(1939)

重要作品:
《城市之光》City Light
1931/查理斯.卓别林/美国/黑白
卓别林作品本质内涵的表征。
《科学怪人》Frankenstein
1931/詹姆斯.惠尔/美国/黑白
片厂时期美国环球片厂以恐怖片最为叫座,本片即为当时的代表作。
《疤面人》Scarface
1932/霍华.霍克斯/美国/黑白
华纳公司以警匪片最为有名。
《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法兰克.卡普拉/美国/黑白
奥斯卡史上第一部大满贯(获得最佳影片、导演、编剧、男女主角)的电影,也是美式神经 (脱线)喜剧的代表作。
《礼帽》Top Hat
1935/美国/黑白
30年代美国歌舞片大受欢迎,其发源地为雷电华公司。这部即为当时雷电华旗下最有名的舞 王佛雷亚士坦与金姐罗吉丝的作品。
《白雪公主》Soow White and Seven
1937/华德.迪士尼/美国/彩色
第一部动画长片。
《游戏规则》The Rules of the Game
1939/尚.雷诺/法国/黑白
风格诡谲讽刺,场面调度淋漓尽致,描写爱情与道德相抗的故事。
《驿马车》Stagecoach
1939/约翰.福特/美国/黑白
约翰.福特再创个人西部片的第二个高峰。
1941~1950
● 年仅26岁的奥森.威尔斯完成第一部剧情长片《大国民》,内容描述大人物的内心空虚与社会黑暗面,手法新颖独特,得到当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与奥斯卡九项提名,在影史上影响极大。(1941)
● 「新写实主义」是意大利影评人恩柏脱.巴巴洛讨论1942年的意大利电影所定之名词(19 42)
● 在墨索里尼时期,电影由其弟弟管辖。专注于历史宫闱片及煽情的上层社会通俗剧,即是 「白色电话电影」(1942)
● 墨索里尼1943年下台后,许多导演开始拍摄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形成以后的新写实主义运动(1943)
● 政府支持与美国的援助,新写实主义运动能够维持,到了1948年以前,这个运动已与政府有密切的联系而少受到检查的干扰(1943)
●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国停止拍摄政宣电影。欧洲电影因为战火而没落,致使美国 电影在市场上独大。苏联等共产国家强调国家主义的电影,因为冷战在西方国家中不复存在,电影又恢复其艺术特质。
● 1945年因为电影片厂受到战火的摧残,有声设备也极匮乏。因此新写实主义的场面调度大 量采用写实的外景,摄影品质也接近粗糙的纪录片
●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从1947年开始对好莱坞展开政治调查并引发「十君子」事件,好 莱坞的古典模式渐渐受到现实生活挑战
● 1947~1957年,法国政府以强制配额、贷款等手段辅助电影。且国际合作亦流行(1947)
● 40年代末,磁性录音带取代唱片,电子处理音乐的方法(剪接)出现(1948)
● 战后,美国最高法院对派拉蒙公司耗时多年的法案作出最后裁决,规定电影公司必须卖掉他们的戏院(1948)
● 米高梅宣布减薪与大量裁员(1949)
● 非美活动委员会的「好莱坞十君子」黑名单时期(1949)
● 美国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的「黑色电影」是在当时阴沉偏执的气氛中所产生结果(1949)
● 法国的亚斯楚克提出「摄影机钢笔论」。十年后法国新浪潮实现,运用此理论拍片。法国新浪潮的导演如楚浮、高达等在电影会中结识。(1949)
● 黑泽明的《罗生门》对于西方电影的技巧与风格有深入接触,另一方面仍从日本传统中发 掘与创新(1950)

重要作品:
《幻想曲》Fantasia
1940/华德.狄士尼/美国/彩色
改变音乐在影片中的从属地位的迪士尼动画电影
《大国民》Citizen Kane
1941/奥森.威尔斯/美国/黑白
电影鬼才奥森.威尔斯的导演处女作,使深焦摄影成为后十年好莱坞的标准技法。同时也是
影评人票选的影史十大影片第一名。
《枭巢喋血战》The Maltese Falcon
1941/霍华.霍克斯/美国/黑白
公认的黑色电影滥觞,改编自达许.汉密特的同名小说。
《对头冤家》Ossession
1942/维斯康堤/意大利/黑白
对战后产生的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影响很大,改编自美国小说家詹姆斯.肯恩的小说,因为版权问题而被米高梅公司禁止在美国上映。
《不设防城市》Open City
1945/罗塞里尼/意大利/黑白
战后第一部引起国际震惊与注目的意大利新写实主义代表作。
《单车失窃记》Thief
1946/狄西嘉/意大利/黑白
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中最杰出的标记。采用非职业演员,并在父子寻找被偷的脚踏车过程中,插入许多周遭社会现象。1961~1970
● 法国人类学家尚.胡许拍摄《夏日纪事》,利用轻便录音设备与摄影器材,创造出新的纪 录片拍摄风格:「真实电影」。强调整部电影就是「捕捉真实的实验」(1961)
● 美国罗勃.朱成立朱氏公司,采用多机作业与长时期跟踪拍摄对象,创造纪录片的「直接电影」风格(1961)
● 德国拍摄短片的导演们发表「奥伯豪森宣言」:短片是剧情片的训练与实验场所。这个宣言并非以创作或理论出发,而是以创造良好的制片环境为出发点(1962)
● 「青年德国电影处」提出无息贷款资助年轻导演拍片,如克鲁格、雪朗多夫等皆是。但是 电影界抗议辅导不公,之后将这笔预算的一半拿来资助商业电影。此时期德国电影发行管道 大都被美商把持(1964)
●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制片公司,也逐渐为大公司吸收(1964)
大部份史家以为到了1964年,新潮的形式特质逐渐消失,而外国开始模仿如英国米尼.李 察逊所拍之《汤姆琼斯》,这个运动便算告罄(1964) (法国)
● 60年代中期,美国女性主义运动者开始拍摄纪录片,从自身经验出发,做翻案文章式的重 新寻找女性运动的渊源或彰显被凐没的女性成就

● 到了60年代中期,宽银幕电影 的革命已经跟1930年代的有声革命一样彻底,而且宽银幕 也和音响一样,成为新一代的电影美学基础(1965)
● 类似美国AFI的机构在欧洲存在已久,对于支持本国电影发展发挥相当大的功能。
● 海湾及西方企业收购派拉蒙,全美企业吸收联美。(1966)(美国)
● 塞内加尔的欧斯曼.桑宾拍出非洲第一部剧情片《黑女孩》(1966)
● 艾略特海曼 Eliot Hyman买下华纳(1967) (美国)
● 60年代末期,「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被大众广为接受,同时电视频道成为纪录片主要的放映管道与资金来源
● 冬季,戴高乐政府的文化部长安德烈马洛,撤换法国电影会亨利朗瓦的职务,在高达、楚浮的领导下示威,为二月示威运动(1968) (法国)

『捌』 求助:这部电影的名字

链接:https://pan..com/s/1vy0SvJwaNFBlxTJWc2K1WA

提取码:4uat

《天堂电影院》由意大利导演朱塞佩·托纳多雷执导,菲利浦·诺瓦雷、萨瓦特利·卡西欧等主演的的剧情片,于1988年11月17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讲述了主人公多多,喜欢看放映师艾佛特放电影,在胶片中找到了童年生活的乐趣,后来多多远离故乡成为了一名电影导演。该片获1990年第62届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1989年第42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大奖。

『玖』 法国电影的公司经历

以后卢米埃尔派他的学生和助手到世界各地去﹐一方面放映影片招徕观众﹐一方面就地拍一些街头风光和官方庆祝典礼的影片。由于“活动电影机”在世界各地进行广泛的放映﹐由cinematographe简化的cinema一字从此成了“电影”的国际名词。活动电影的放映时间只有两三分钟。因此观众的新奇感很快消失。尤其是在1897年 5月巴黎义卖市场放映电影时的一场大火﹐烧死了许多贵夫人以后﹐电影被看作是危险的娱乐﹐更加速了它的危机。要摆脱这一危机﹐就必须把电影从单纯的纪录工具引向戏剧的道路﹐用戏剧的艺术来表现故事。法国电影先驱梅里爱﹐G.在这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梅里爱原是一位魔术师和戏剧导演兼演员。1897年﹐他在巴黎附近的蒙特勒伊建造了一个摄影棚﹐开始拍摄一系列的幻景片和神话片。他的摄影棚四壁和棚顶都用玻璃镶成。棚里有一个可移动的舞台﹐演员在舞台上演出﹐摄影机固定在舞台正面﹐靠日光拍摄。从1897年到1913年﹐梅里爱拍了许多神话故事片﹐如《灰姑娘》﹑《小红帽》﹑《圣诞节之梦》﹑《格利弗游记》﹑《仙女国》﹑《月球旅行记》﹑《北极征服记》等。此外还有一些排演的新闻片﹐如《德雷福斯案件》﹑《战舰缅因号的爆炸》。在拍摄幻影片时﹐他除了使用舞台上的机械装置﹐还采用了幻灯﹑照相技术(如叠印﹑叠化﹑合成照相﹑多次曝光等)和他自己发明的特技(慢速度摄影﹑调换的特技摄影﹑应用模型和通过玻璃鱼缸的摄影来表现海底景象等)。梅里爱的故事片深受大众的欢迎﹐他的事业在20世纪初达到顶峰。但由于他固步自封﹐固守舞台剧的格式﹐用手工方式制作影片﹐终于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一个失败者﹐直至破产。1901年﹐经营留声机起家的C.百代在巴黎万塞纳建立了一个摄影棚﹐委托出身于游艺场演员的F.齐卡来监制影片。齐卡效仿英国G.A.斯密士﹑J.威廉逊和W.R.保罗的影片﹐以群众感兴趣的社会新闻和畅销小说为题材﹐拍了一些迎合观众口味的故事片﹐其中最获成功的有《一个罪犯的故事》(1901年)和《酗酒的牺牲者》(1902年)。在他领导下集合了L.农居埃﹑G.威尔﹑L.加斯尼埃﹑G.蒙卡﹑A.卡普拉尼等导演﹐形成了一个万塞纳制片集团。从1907年起﹐百代又在全国建立放映网﹐用租片制度代替出售影片﹐由此建立了一个从制片到发行﹑放映影片的全面垄断组织──“百代兄弟公司”。
经营照相器材的L.高蒙在1897年也制成了一种连续放映机﹐并从1899年起由A.居伊拍了一批故事片﹐但质量远不如梅里爱的作品。 二战后法国有两个半官方的电影领导机构﹐即法国全国电影中心和法国电影对外传播协会。电影中心的职责主要是指导电影生产﹑发行﹑放映以及与外国在电影方面的合作。经费来源主要是依靠征收全国电影发行收入税。传播协会的主要活动为对外宣传法国电影﹐推动其在世界的传播。该协会在意大利﹑西班牙﹑日本﹑美国等国和拉丁美洲设有常驻代表处﹐活动经费的 98%靠全国电影中心提供。
法国全国约有 150家制片公司﹐绝大部分属中小制片商﹐各制片商资本登记一般在30万法郎左右。只要经过全国电影中心注册批准﹐即可进行拍片活动。
法国80年代以后主要通过5大发行网来发行影片﹐它们是高蒙公司﹑百代公司﹑UGC公司﹑巴拉弗朗兹公司和AMLF公司。这些公司各拥有100~200家影院﹐尤其是首都巴黎一些主要的大影院﹐是最大的几条发行系统﹐控制著全国的电影发行。
法国共有4个保存电影文化遗产的机构﹐按影片收藏量计依次为﹕法国全国电影中心电影档案处﹑法国电影资料馆﹑图卢兹电影资料馆﹑大学电影资料馆。法国电影资料馆是法国历史最长﹑世界最著名的电影资料馆。该馆收藏有5万多部影片﹑2.5万部电影史上有价值的原版纪录片﹐100多万幅剧照﹐1万册电影书籍以及大量海报﹑广告﹑布景﹑剧本和各种刊物。
法国最著名的电影教育机构为巴黎高等电影学院﹐创立于1943年﹐其资金由国家提供﹐学制为四年﹐一般每年招收150名学生。
1982年﹐法国又成立了法国国立视听传播研究所﹐其任务为收集与发行视听资料﹑培训专业人员﹑从事研究工作。除此之外﹐法国电影界还有著众多的工会﹑同业公会﹑电影俱乐部﹐它们都为促进法国电影的发展起着一定的作用。 Dec 23rd 2007newlight电影观感
OSS 117: Le Caire nid d’espions (2006)/OSS117: Cairo, Nest of Spies (2006)
导演:Michel Hazanavicius
主演:Jean Dujardin
Mon meilleur ami (2006)/My Best Friend (2006)
导演:Patrice Leconte
主演:Daniel Auteuil, Dany Boon
Prête-moi ta main (2006)/I Do (2006)
导演:Eric Lartigau
主演:Alain Chabat, Charlotte Gainsbourg
OSS 117: Le Caire nid d’espions (2006) 原以为是去看一部“法国的007”电影,结果是“法国的 Austin Powers”。OSS 117 是一个法国喜剧系列,主角是一个鲁莽无知却又总能蒙混过关的间谍。这部电影继承了法国喜闹片的传统,与 Austin Powers 系列的差别是,有更多“政治不正确”的敏感政治笑料,比如 OSS 117 在开罗因为嫌吵把窗外清真寺呼唤祈祷的人暴打一顿,这种笑话恐怕难以在英语喜剧片中看到。当然免不了的当然还是性、性别、性取向的玩笑。我觉得比 Austin Powers 玩得更开放。
My Best Friend 和 I Do 是比较常规的喜剧片。My Best Friend 的主角(Daniel Auteuil)是一个事业成功,交游广阔的古董商,有一次被同事指出他的所谓朋友其实都是有着利害关系的,于是决定找出一个真正的朋友来证明自己还是有朋友的,发现自己还真是没有朋友。在偶遇一个与人见面熟的出租汽车司机(Dany Boon)后,决定拜他为师,学习结交朋友。这是一部情节非常主流化,更象是美国片的喜剧,Daniel Auteuil 和 Dany Boon 的搭配倒是不错,可惜情节无惊喜,笑料一般,属于不过不失,还看得下去片子。
My Best Friend (2006)
在 I Do 中,男主角(Alain Chabat)同样是一个事业成功、享受自由的中年独居人士,不过他有着一个大家庭,有母亲和众多姐妹替他的婚姻大事着急,于是想到了一个借假女朋友 (Charlotte Gainsbourg)的妙计,计划在让假女友赢得全家欢心后,再上演逃跑新娘,然后自己做遭受打击状,让家人再不敢提让自己结婚。这部有着喜闹剧的风格,人物性格更加卡通化,还有点法国电影 Amelie 式的快速情节切换。故事仍然过于落入俗套,最大败笔是 Gharlotte Gainsbourg,总是作漫不经心状。
I Do (2006)
如果说 My Best Friend 对于花钱可以买到友情还有些保留,I Do 则是全盘接受了花钱买假女友服务的正当性,已经不再是对于人际关系即金钱关系的讽刺,而是赞美金钱可以买到爱情的两全其美。
无法触碰
影片改编自真实的故事。在一次跳伞运动事故后,菲利普,一位富有的贵族下肢瘫痪,只能坐在轮
椅上,生活无法自理,因此他找了黑人青年Driss来家里帮佣。这是一位郊区的年轻人,刚从监狱出来。简单来说这是最不适合这份工作的人选。两个世界相互碰撞,融合,于是一段不可思议的、奇妙的友情诞生了。这是独一无二的关系,碰撞出许多火花。而这段关系也使他们变得……无坚不摧

『拾』 各个国家出名电影院名称!我搜不到

法国巴黎·午夜香波电影院
法国巴黎香榭丽舍电影院
澳大利亚墨尔本的格拉卡里姆电影院
美国纽约人电影院
挪威北角公立电影院
阿根廷火地岛省首府乌斯怀亚的圣·马丁电影院
美国坎登汽车影院

阅读全文

与法国电影院大火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魔鬼2015电影 浏览:354
泰国电影蛇姬夫人演员 浏览:12
怎么知道电影片段 浏览:532
新版电影票纸 浏览:486
给我推荐免费又好看的电影 浏览:481
艺人怎么报考电影学院 浏览:263
电影功夫最后乞丐图片大全 浏览:40
妻子的韩国电影 浏览:83
深圳广播电影电视大学 浏览:863
如何坚持的电影 浏览:557
俄罗斯硬汉枪战电影全集 浏览:39
世界大尺度电影排行榜 浏览:846
俄罗斯版硬汉电影 浏览:348
古风动漫视频电影 浏览:281
古装电影大全经典片段 浏览:795
法国电影丈人 浏览:729
电脑看电影有声音无图像 浏览:587
赛而号大电影 浏览:703
电影院我要 浏览:161
美国乐视电影 浏览: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