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俄罗斯女性电影
《看见巴黎死而无憾》(1984)
导演:Wim Wenders (BA)
编剧: L.M. Kit Carson adaptationSam Shepard screenplay
片名:德克萨斯,巴黎 Paris, Texas ,德州巴黎 / 德克萨斯州的巴黎
2. 《神奇女侠1984》优缺点明显,是一部女性主题电影,你是如何评价的
怎么评价电影《神奇女侠1984》?整个电影聚焦了人类的贪婪成性,其中黛安娜作为超级英雄,为了拯救这个颠覆的世界是第一个宣布renounce的人,放弃了全世界最爱之人,尽管这个借身体还魂有点扯,看见Steve时,还是感觉一度回到了第一部中的暖心时刻,Diana与Steve亲吻完,在大街上飞奔,能感受到作为超级英雄的担当,是常人无法想象的,反派豹女正好是个反例,尽管局势相当不利,但最终在黛安娜女神的光芒下,人类奇迹般的一个个舍弃了自己已经实现的愿望,世界也恢复了正常秩序。
3. 求有一部关于苏联\俄罗斯核潜艇事故的电影名字
好莱坞电影《寡妇制造者K-19》或《K--19》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共有四个版本。 版本一 本片根据一位原苏联潜艇指挥官如何制止一场足以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核爆炸事故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成。1961年,正是冷战最为紧张的时期,苏联第一艘弹道核潜艇,绰号:“寡妇制造者”在北大西洋海底试航时发生了冷凝系统故障,导致核反应推系统过热,若不及时排除故障,核反应炉便会融毁并诱发舰载核导弹,K-19将发生剧烈的核爆炸。 在冷战期间,这种突如其来的核爆炸必然会被美国视为恶意攻击。眼看世界性的核毁灭势不可免,K-19船长阿里克斯·费斯特里科夫(哈里森·福特饰)冷静地带领全体船员在高度核辐射的环境下挽回系统,以求全力避免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发生。 版本二 本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叙述了亚里克西·沃斯特赖克奥(Alexei Vostrikov,哈里森·福特饰)船长,在冷战最为紧张的时刻接到命令接替原船长米克黑尔·波伦尼(Mikhail Polenin,利亚姆·尼森饰),出任核动力导弹潜艇K-19的指挥官。沃斯特赖克奥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将这艘维护不当的潜艇投入作战戒备,执行其处女航行。 但是沃斯特赖克奥、波伦尼和全艇忠诚的官兵们压根也没想到他们会去执行什么任务。他们也无法料想到失败的代价对于他们以及全世界会意味着什么。那时,一个核反应堆发生故障,一个危险的燃料棒即将溶融、发生核爆炸,这将肯定使艇上所有人员葬身海底。当时他们在北冰洋底游弋,是全体船员们的勇敢,以及船长对国家和对船员们的职责感最终挽救了K-19,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核灾难。 版本三 即使在高度机密的核潜艇K-19 还未行下水礼之前,它已经被多次发现有问题存在,并暗地里被冠以「寡妇生产器」的称号。走马上任的新舰长在K-19 还未有进行任何最后测试之前已接管了这任务——于1961 年6 月18 日进行K-19 的首次航行,他所取代的前任舰长亦会随航作为副手,虽然两位海军军官在船上有不少冲突,形成如箭在弦的紧张关系,但他们仍然为着国家的利益而坚守冈位。灾祸降临于茫茫大海中,核潜艇K-19 发生故障,令潜艇顿变成计时炸弹,随时引起一场核爆灾难。整个地球的命运都交托在K-19 及这两位水火不容的操权者手中,他们必须暂且放下私人恩怨,共同面对艰巨的拯救行动。 版本四 本片改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叙述了亚里克西-沃斯特赖克奥(Alexei Vostrikov,哈里森-福特饰)船长,在冷战最为紧张的时刻接到命令接替原船长米克黑尔-波伦(MikhailPolenin,利亚姆-尼森饰),出任核动力导弹潜艇K-19的指挥官。沃斯特赖克奥的任务是不惜一切代价,尽快将这艘维护不当的潜艇投入作战戒备,执行其处女航行。但是沃斯特赖克奥、波伦尼和全艇忠诚的官兵们压根也没想到他们会去执行什么任务。他们也无法料想到失败的代价对于他们以及全世界会意味着什么。那时,一个核反应堆发生故障,一个危险的燃料棒即将溶融、发生核爆炸,这将肯定使艇上所有人员葬身海底。当时他们在北冰洋底游弋,是全体船员们的勇敢,以及船长对国家和对船员们的职责感最终挽救了K-19,避免了一场即将发生的核灾难。电影海报
4. 求俄罗斯国际著名的演员(比如拿过柏林电影或奥斯卡算国际著名电影节的男主角的演)
Андрей Мягков安德烈 米亚赫科夫《命运的嘲弄》冉尼亚
1975 — Ирония судьбы, или С лёгким паром!Женя《办公室故事》男主角安纳托利 诺沃谢礼采夫(托利亚)1977 — Служебный роман — Анатолий Ефремович Новосельцев 《残酷罗曼史》(尤里 卡兰德谢夫)1984 — Жестокий романс — Юлий Карандышев 等作品男主角。
Михалков Никита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著名导演兼演员
《烈日灼人》科托夫将军(1994 Утомленные солнцем 获奥斯卡奖)《十二怒汉》(12)《残酷罗曼史》帕拉莫夫《西伯利亚叙事诗》小乌斯邱扎宁(Сибириада)等片主演
Олег Меньшиков奥列格缅希科夫 《西伯利亚理发师》安德烈托尔斯泰1999 — Сибирский цирюльник — Андрей Толстой《高加索的囚徒》桑亚1996 — Кавказский пленник — Саня 《东方西方》阿列克谢 格洛文1999 — Восток-Запад — Алексей Головин
《烈日灼人》米佳
Константин Хабенский康斯坦丁哈宾斯基,当红小生《守夜人》安东格洛节茨基2004 — «Ночной дозор» — Антон Городецкий 《守日人》2005 — «Дневной дозор» — Антон Городецкий《无畏上将高尔查克》高尔察克上将2008 — «Адмиралъ» — адмирал Колчак
求采纳
5. 一部关于潜艇的电影
大概是这部吧
艇风暴、瞄准南半球、鬼潜艇、猎杀红色十月、落入敌手、潜艇总动员、鱼雷出击、潜艇沉没、魔女潜艇、孟菲斯美女号、深层恐惧、北韩潜艇战、幽灵号潜艇、死亡潜航、太平洋潜艇战、潜艇密航大作战、升起潜望镜、红潮风暴、敌方水域、下面的敌人、海军地狱猫、紧急下潜、目标东京
参考资料:http://..com/question/19682546.html
猎杀红色十月
1984年11月,苏联正处于戈尔巴乔夫上台前夕,也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明争暗斗的冷战高潮时期。
苏联研制了一艘新型核潜艇“红十月号”,并派老练的雷米斯负责该艇的首次试航演习。此时,美国中央情报局也获取了有关“红十月”号的情报。
途中,艇长雷米斯杀死了发现他隐私的专横政委并命令潜艇改变航向。他向全体官兵声称此举是要利用该艇先进的无声推进系统去通过美国海军的监视网并纵情游览美国的海岸线。美军潜艇“达拉斯号”无法追踪“红十月”,这使美国十分惊恐,以为这是一场偷袭。在秘密会议上,中情局情报员黎博士大胆地认为雷米斯率舰改变航向是有意变节而投奔美国。于是,中情局给黎三天时间,要他在此间争取与雷米斯联系上,否则就将歼灭“红十月”号。
“红十月”核潜艇上,雷米斯召开军佐会议,表明打算变节。这时,苏方也认为“红十月”已投降美国而派出了大批舰艇开始搜寻着“红十月”,而美军的舰艇也时时探测发现了该艇。宁为玉碎的苏方向“红十月”发射了鱼雷弹,而此刻,“红十月”内又出现了潜伏奸细的破坏。
黎冒着危险来到美方潜艇“达拉斯”号里,在获知雷米斯此行的目的是向美国发射飞弹的所谓情报后,坚持认为这是苏方想借用美军之手来消灭“红十月”的阴谋。在用信号灯进行了短暂的联系后,“红十月”号突然南逃。不久,因换气系统出了故障而浮出水面的“红十月”被美军驱逐舰追上。美军发射并自我引爆了鱼雷并假称击沉了“红十月”试图来欺骗苏方。其后,美方潜艇派小艇载着黎等人进入“红十月”号与雷米斯谈判,雷米斯要求美国的庇护。
苏方再次向“红十月”发射鱼雷,雷米斯命令潜艇迎着鱼雷驶去而使鱼雷因距离过近而难以引爆。这时,奸细又在进行破坏,在又一枚鱼雷来临之前,黎终于发现并击毙了潜伏的奸细。老道的雷米斯引诱苏方鱼雷绕道击沉了自己的潜艇。最终,“红色十月”号驶入了美国的港湾……
6. 大祖国战争-莫斯科保卫战的奥泽洛夫与苏联全景式战争片
喜欢前苏联电影和喜欢战争电影的影迷们应该很熟悉尤里奥泽洛夫这个名字,也更应该熟悉《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和《解放》这3部前苏联战争电影的经典。按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三部电影的排列应该是上面这个样,但是如果按照影片拍摄时间,就应该是《解放》(1972-1973年)、《莫斯科保卫战》(1984-1985年)和《斯大林格勒大血战》(1988年)。在前苏联拍摄的多部全景式战争片中,以尤里奥泽洛夫任总导演的卫国战争三部曲最为有价值,三部曲的剧情从1940德国策划进攻苏联开始,到1945.5.2.苏联红军攻克柏林,德国正式投降结束,对这个三部曲的定义是全景史诗:既完整的记录了苏德战场的全部过程,细致描述了几个关键的重要战役,并再现了这一时期在苏德战场以外的相关重大历史事件,如德国入侵波兰、墨索里尼被软禁、希特勒成功营救墨索里尼、美英苏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等。
在三部曲中,《莫斯科保卫战》既不失全景史诗的壮观,又有很多耐人寻味的细节,战争场面写实,人物刻画真实,例如,斯大林竟然在正式场合说参谋部总长-朱可夫胡说八道,姑且不说谁在胡说,作为最高统帅竟能如此语出惊人,让人感到斯大林这个人物的蛮横性格,有关他的大清洗、独裁等也就不难理解了;说到战争场面写实,《莫斯科保卫战》中的坦克、飞机等武器装备都是如实的还原原物,具体拍摄战争场面时,又多采用中、远景,甚至是航拍的长镜头,如果是运用CG技术倒没什么,而这一切都是真实的。论场面之大,《解放》最壮观,最符合全景史诗的定义,但是在细节方面要逊色于《莫斯科保卫战》,不是说《解放》没有细节刻画,而是感觉《解放》的细节还带有一些政治色彩,这也和影片拍摄于勃列日涅夫时代有很大关系,不如《莫斯科保卫战》的真实可信,但是从场面的宏大来看,没有哪部二战电影可以超越其左右。有美国华纳参与拍摄的《斯大林格勒大血战》由于受战争规模限制,场面不及《解放》和《莫斯科保卫战》,但是,影片拍摄于1988年,正值苏联解体前夕,一些传统的、固有的、政治上束缚电影创作的东西也许更少,又有华纳的介入,这一东西混血的作品倒是还原被神化或者被妖魔化的历史人物于本尊的最成功作品,例如影片里就初次披露了赫鲁晓夫的儿子因醉酒击毙了苏联红军士兵而险些受到军法审判的情节。
卫国战争三部曲自然特点突出,详细记录与战争有关的一切,是全景式的,并不突出个体的人的感受,这也是电影的背景造就了电影的成功——二战中最宏大的战场是苏德战场;另外和导演的个人经历有直接关系,奥泽洛夫毕业于伏龙芝军事学院,亲历整个二战,参加过莫斯科保卫战,24岁就获得少校军衔,而奥泽洛夫又很好的发挥了前苏联二战电影独有的特点和优势,换句话说,这样的三部曲也许只有在前苏联才能拍的如此成功。
除了卫国战争三部曲,奥泽洛夫在1977年还拍摄过一部4集6个半小时的电影《自由战士》,这部影片可以看作是对于《解放》在细节上的一个补充,影片主要讲述在2战后期,东欧各国开展抵抗运动的全过程。尤其是重点描写了南斯拉夫、保加利亚、捷克等国家开展抵抗运动的过程,影片除了斯大林、朱可夫、希特勒等大家经常在战争电影里看到的形象之外,还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季米特洛夫、铁托等前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领导人们率领军队打击德国侵略者的场面。从影片片头引用的勃列日涅夫语录人们就可以推断出影片是铁幕时期的产物,尽管影片描写了东欧国家人民反抗德国法西斯的壮举,但是影片还是在突出苏联在这些国家开展抵抗运动时起到的作用,按照影片所讲述的情况,完全是斯大林一手策划了东欧各国开展抵抗运动。《自由战士》没有什么大的战争场面,所以通常都没有把它归类为战争片,也没有几个中国观众知道这部影片,但是作为奥泽洛夫作品,本片应该有它的历史价值和地位的。
在苏联解体之后,奥泽洛夫还充分的把剩余价值利用了一把,他把他拍摄的《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大血战》和《解放》这“卫国战争三部曲”按照历史事件的顺序,添加了很多文献记录片,重新剪辑成一部名为《世纪的悲剧》的24集电视电影,这部电视电影也在国内许多电视台播映过。
看前苏联二战电影,除了能感受和好莱坞电影完全不同的战场气氛之外,还能从一个侧面看到苏联由铁幕向解体的演变过程。1949年制作的《攻克柏林》中,对战争的细节、主要的功臣只字带过,在2个半小时的电影中更多的是描写工农兵的成长历程和斯大林的光辉形象,标榜是战争片,实质是没有价值的政治宣传片。1959年的《士兵之歌》和1970年的《解放》,才真正算是战争电影,不过前者避开了正面的战场,后者则还有一些被束缚的迹象。到了1984年的《莫斯科保卫战》,才看到了基本解脱束缚的创作,斯大林的形象不再绝对光辉,倒是不时的显露出独断、专横,在本片之前斯大林一直是穿高调的白色军礼服出现,形象总是高大丰满,鲜亮,而在《莫》中则是普通的军黄色套装,脸部也消瘦憔悴了,立马去掉了光环。从不同时期电影对斯大林这一人物的形象塑造,可以看出一些前苏联由铁幕向解体演变过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