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介绍国外的偷窥类型的电影
欧美art系列韩国情色片《爱人》(喜欢站着那段),《周末同床》(不要……直接……),《顶楼的大象》,《妈妈的朋友》(更衣室那段),《方子传》,《美人》(金城武主演),《完美搭档》(喜欢引体向上那一段),《娜塔莉》,《空房间》(喜欢偷窥那一段),《恩娇》(老师看学生和学生),《夏娃的诱惑》(四部曲),《美景之屋》(恨自己买房的时候没有多和中介联络感情)
2. 带有恋母情节的电影
少年汉尼拔,加斯帕德尤利尔与巩俐主演,2007年出品,犯罪惊悚片
3. 电影钢琴教师女主人公形象分析
女主缺父,阉割弑母
相对于比较直接表现出来的“恋母情结”,女主角钢琴教师的“恋父”情结则表现的更加隐晦。表面上,电影中并没有出现一个在年龄上可以作为女主角父亲的角色的男性主体的出现,其主要男性角色只有一个——就是作为学生的男主角。对老师存在“恋母”情结的男性学生同时也是女钢琴教师“恋父”情结的对象。
这一观点看似离奇,但是也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分析范围之内的。“恋父”情结的划分与“恋母”情结的划分是相似的,也可以分为广义与狭义,狭义的“恋父”情结是指女儿对父亲的爱恋;而广义的划分则可以包括多层含义,包括对自己的长辈、男性老师、上级等,然而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其不一定是以年龄来划分的,如果其在某一方面对女性起到了启蒙、引导,或弥补了其心灵上的创伤,对可以成为女性“恋父”的对象,其行为就像小时候父亲引导自己走路、成为第一个关注、关怀自己的男性对象所产生的影响。
男主角作为走近在男性缺失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女教师的第一位男性主体,并且他对自己的情愫、关心与其男性特质逐渐唤醒了其存在于潜意识中的压抑了许久的对父亲与性的渴望,于是从心理上产生了对其认同,“恋父”情结就是在这样的机制下逐渐形成。
关于阉割焦虑,弗洛伊德如此解释:女性认为自己是被阉割了的男性,其生来就具有一种对男性生殖器不可抗拒的迷恋的感情。他的心理分析中指出,少年时期父爱的缺失是成人后精神分裂产生的原因,恋父情结的扭曲是对人性的阉割。
在艾丽卡的字典里,父爱是一个稀有而珍贵的东西,她从未触及也从未品尝过。父亲死于精神病院也暗示了艾丽卡在人格上不仅缺失父爱,而且扭曲、误解了父爱。的确,人性的残缺也造成艾丽卡性格的诸多病态,如若无其事地观看自助色情录像,阴冷的用刮胡刀割身体的下处,偷窥别人在车里交欢。在这样潜在的侵犯性行为中,艾丽卡达到自我畸形性意识的满足与陶醉,这些都是在肉体的自虐与偷窥的刺激下玩味痛楚的快感。
女主角的生活给了我们明确的启示:在一个父爱缺失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教师长期压抑了自己对父爱或者男性的渴望或者欲望,或者说压抑了被阉割了的自己对男性性器官的迷恋的情感;并且由于母性的权威使其很少有与男性接触的机会,最终导致其对男性的态度表现为双重性:渴望(或者说对性的追求)与憎恨(或者说对其对性的渴望的心里状态的罪恶感)。
又或许如阿德勒所言,女人生来就是自卑的动物,她们防备男人、又依赖男人,那是源自人类心灵深处的双重自卑。
4. 一部外国电影里面五个兄弟一个是成功人士 一个妻管严 一个流浪汉 一个老顽童 一个恋母情结 知道的速来!
美国派4:美国重逢
5. 关于讲恋母情节的书籍和电影
经典外国名著——杜拉斯《情人》
浅析希区柯克的悬念电影:《惊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