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李子《血钻》,成本1亿美金,为防引起恐慌提前发传单
这部电影是2006年在美国上映的一部犯罪题材电影,该影片于2007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5项提名。
导演是爱德华·兹威克,他曾执导过《燃情岁月》、《最后的武士》等影史佳作。
1999年,经由他制片的《莎翁情史》还一举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七项大奖。
因此,这里的钻石被称为“血钻”,这也是这部电影片名的由来。
世界各地的消费人群想要钻石,资本就去追逐这个高收益的东西,并不择手段甚至藐视生命。
这种恶性循环换来了非洲大陆的种种血腥:内战、灾荒、难民、童兵等。
而这其中,资本是最大的受益者,且是唯一的受益者。
而片中最罕见的那颗粉钻,让早期的阿彻尔眼红,让所罗门的家庭被拆散,让他的儿子被抓去洗脑。
钻石对于这片土地的人民而言,可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鲜血浇灌非洲的红土地,长出了悲血滋养的钻石,这是资源带来的诅咒,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在当年的威慑力。
南非的迪比斯钻石公司担心此片的公映会影响大众对钻石类商品的消费热情。而后,更是传出南非钻石工业共同抵制该片的消息。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故事节奏紧凑,人物形象立体,警示意义更是加分。
但时至今日,在营销下,钻石依然受到追捧,它依然把爱情、幸福、坚贞囊括一身。
但是,背后的血腥或许还在延续,掠夺还在继续,可能没有枪炮,但一样有流血和牺牲。
B. 如何评价血钻这部电影有什么内涵
《血钻》评价:该影片的最成功之处在于从一个看似合理实则血腥的角度上,直接地向世界各个国家报道了一个最真实的非洲贫穷的、看不到更多希望的非洲。该片无论从艺术性还是商业性上,都可以被看作奥斯卡最大的竞争热门电影。
在非洲从事钻石走私的事情以及在遇到一位记者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扭转,最终领悟了生活和爱的真谛的故事。该影片于2007年获得包括奥斯卡金像奖以及美国金球奖在内的七项大奖的提名。
(2)国际贸易角度分析电影血钻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血钻》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处于内战时期的塞拉利昂。主人公丹尼·阿彻尔一个来自津巴布韦的前雇佣兵,和所罗门·梵迪一个渔民。就是这样拥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本不该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他们的命运却被一颗罕见的粉钻石紧密联结在一起。
而在非洲,这样一颗钻石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或是终止那个人的生活。所罗门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渔民,但是生逢乱世,被叛军强制带离他的家人去开采钻石。在开采过程中所罗门发现了一颗罕见的粉钻并冒险藏了起来。他知道如果事情败露他将必死无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