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孙怡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获什么奖
第19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奖“最佳女演员”评选揭晓,90后人气小花孙怡因在电影《欢•爱》中出色的表现,一举摘得了“最佳女演员”桂冠,封后上影节。在片中,孙怡饰演少年胡雅婕一角,和郭晓东有着很多精彩的对手戏份。这部爱情伦理电影,由编剧、导演黄尧执导,海润影业出品,郭晓东、余男、孙怡、应岱臻等人主演。
在说完获奖感言的最后,主持人喊住孙怡,让她分享成功的秘诀,结果孙怡机智地回答说是“细腻”。紧接着还表示:“一直有人问我,你觉得人生中的贵人是谁?其实一路走来,每一位和我合作过的伙伴都是我的贵人。”深情感恩大家一直以来对她的支持和帮助。
❷ 秦海璐获得的主要成就有哪些
一、上海国际电影节
1、2019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金爵奖 拂乡心 (提名)
2、2013 第16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第10届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女主角 青春派 (提名)
3、2011 第1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之电影频道传媒大奖最佳女演员奖 钢的琴 (获奖)
十四、综合奖项
2、2013 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办公厅颁发的全国艺德标兵 (获奖)
3、2012 2011华语青年电影手册年度最佳女演员 钢的琴 (获奖)
4、2012 2011爱奇艺盛典年度最佳电影女演员 钢的琴 (获奖)
5、2011 2011中国娇子新锐榜年度艺人 (获奖)
6、2011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志愿先锋奖 (获奖)
7、2011 东方时尚2011中国最美50人盛典专注之美 (获奖)
8、2010 国家院团剧目展演优秀表演奖 红玫瑰与白玫瑰 (获奖)
9、2008 腾讯星光大典内地年度女演员 (获奖)
❸ 上海国际电影节的相关介绍
经过近20年发展,上海国际电影节以海纳百川的风范,充分发挥文化推广、产业集聚和经济带动功能,被业内誉为全球成长最快的国际电影节。在中国电影产业持续繁荣发展的大背景下,迈入20个年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无论报名影片、市场招展、创投项目,还是出席红地毯、电影论坛的名人与嘉宾,以及前来报道电影节的媒体数量都再次刷新电影节创办以来的纪录,成为亚太地区最具规模和影响力的电影盛会。
金爵奖项核心内涵,展现多元包容特色
如同金棕榈奖之于戛纳、金熊奖之于柏林、金狮奖之于威尼斯,金爵奖是上海国际电影节的核心。作为主竞赛单元的奖项,它是电影节赋予优秀电影人最新作品的最高荣誉。金爵奖对多元文化的推动和引领有目共睹,赢得了海内外业界的尊重。
除竞赛影片外,上海国际电影节最受大众欢迎的国际影展单元,也始终坚持多元包容的特色,通过近20年电影节带来的大量影片的熏陶,已培育起观众接纳多元题材影片的观影习惯,大大提高了观众的鉴赏水平和专业素养,比起平时大量好莱坞商业大片,每年电影节期间集中放映一大批高质量的优秀文艺片、欧洲片受到青睐,电影节通过国际影展真正做到了吸引观众回归影院,培养了健康多元市场。
国际平台助推华语电影,彰显中国力量
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之初就始终将自己放在中国电影产业大环境中,思考探索产业现象,寻找中国电影突破之路,与中国电影产业同呼吸,共命运。电影节通过多板块的打通融合,有效建立起完整的助推中国影片、集结中国影人,彰显中国力量的平台机制。
上海电影节的开闭幕红地毯完整呈现华语影坛的最新风貌与动态,成为展示年度华语电影人创作实力的最佳窗口。电影节由此所形成的兼具推广、营销、发行的功能已得到国际业界的认同和肯定,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公司把参加上海电影节作为重要的亮相机会,发挥出了电影节助推华语电影走向国际的重要推广功能,赢得了“亚洲第一红毯”的美誉。金爵奖大师与新锐同台竞技,一些获奖的中国作品受到国际影坛关注,走向了世界。项目市场的中国电影项目创投成为华语电影力量的一次集结,不仅被国内外业界普遍关注,并纷纷被其他国际电影节所仿效。
坚持孵化新人集聚年轻力量,助推产业健康发展
上海电影节身处产业发展前端,助推新人、新作、新项目。自2004年起,陆续通过设立中国电影项目创投、亚洲新人奖、手机电影节(国际学生短片大赛)等活动,并发挥各主体活动的板块联动效应,搭建了中国-亚洲-世界三个阶梯式的评奖与推广平台,为不同区域、不同层次的人群提供专业化、定向化服务。
坚持创新与传承,拓展新兴媒体,保护经典遗产
上海国际电影节不仅敏锐把握产业发展与新媒体的最新关系,推出创新活动手机电影节,而且自觉坚持文化传承,承担起保护经典电影遗产的社会责任。2012年的手机电影节规模和影响力更有所创新,推出手机短片评选系列活动、短片展映、新媒体论坛及手机电影节颁奖盛典等4大主体活动。
经典影片拷贝修复,历时1年成果卓现,上海电影节成为国际电影节中首个自觉承担修复拷贝、推动文化传承的电影节。《一江春水向东流》、《十字街头》、《八千里路云和月》,在大银幕上重焕光彩,经典再现。
❹ 上海电影节丨三部纪录片获总计100万创投奖
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竞赛单元入围影片颁奖。
6月19日晚,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纪录片单元入围酒会暨创投颁奖仪式举行。当晚,纪录片业内外人士济济一堂,皆为质量上乘,感动人心的优秀纪录作品而来。
电影节主办方公布了“金爵奖”纪录片单元入围名单,它们分别是《大理的声音》《沉默之火》《时间之桥》《第四王国》《一切都好》。本届纪录片创投单元评委张献民、林旭东、郭静,克丽缇娜集团品牌营运长赵承佑一同揭晓“勇敢爱 不等待”纪录片征集创投项目三佳提案大奖。它们分别是《清晰的草原》《少女与马》《对看-2》。
克丽缇娜品牌营运长赵承佑先生(右一)及克丽缇娜“燃灯基金”发起人苏钰珊女士(左二)与本届纪录片创投单元评委张献民(左一)、林旭东(右二)、郭静(左三)一同为三佳导演颁奖。
克丽缇娜品牌营运长赵承佑先生为《少女与马》的导演杨荔钠颁奖。
纪录片单元评委会主席,俄罗斯导演维克多·科萨科夫斯基,他的影片《贝洛夫兄妹》于1993年年获得了阿姆斯特丹纪录片节伊文思奖,之后他又制作完成十部影片,赢得上百个奖项。同时,他也是欧洲电影学院、奥斯卡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成员。他的最新作品《水之万象》及旧作《地球两端》正在上影节评委单元展映。他高度赞扬了此次评审的过程,他表示,“评委之间合作愉快,评委之间高度一致,最美的人和最美的事,这是纪录片人所需要寻找的。”
评委、荷兰国际纪录片节贝莎基金会主任、制片人伊莎贝尔·费南德兹强调说,“用纪录片的方式看到多元的世界,看到不同的人对世界的不同理解,比参赛比赛更重要。”
中国评审林旭东则简单明了地笑称,自己非常开心,因为看到了那么多好电影。
附:纪录片竞赛单元入围的五部作品
1、《大理的声音》(中国)
《大理的声音》海报。
导演:张杨
影片全片无对白,摄影技术高超,画面精致,用具有实验性的手法,以在大理长期生活的情绪体验和生活理解,将大理的自然之声、传统工艺之声、市井商业之声、宗教仪式之声汇聚成了一部交响诗,表现力强。
2、《沉默之火》(哥伦比亚)
导演:费德里科·阿泰尔塔加
1906年,4名自由分子企图暗杀哥伦比亚总统被公开处决。此后总统对此进行重现和拍摄,被认为是哥伦比亚电影的开端。本片导演在研究与拍摄史料的过程中,经历母亲离奇失语,迫使他停止拍摄,开始记录母亲的日常……本片用高超的复调结构,探讨影像伪造与记忆认同、假新闻如何参与 历史 、意识形态塑造。
3、《时间之桥》(拉脱维亚/ 立陶宛/爱沙尼亚)
导演:克里斯特·布赖德/奥德里乌·斯通尼斯
本片用诗意的手法拍摄了那些制作诗意纪录片的电影前辈,讲述60年代初的拉脱维亚,立陶宛和爱沙尼亚的新生代电影人们如何挑战当年苏联的教条主义,拍摄新浪潮主义的纪录片。
4、《第四王国》(西班牙)
导演:阿旦·阿里阿伽, 阿莱士·罗拉
影片讲述在纽约非法外国移民救济中心一些墨西哥非法移民的生活。这些人为了更好的生活来到美国,却被囚禁在满是垃圾的第四王国,他们追寻着美国梦,而“美国梦”是否存在却成为了一个宇宙之谜。本片影片影像优美、叙事诗意,导演用强大的功力把垃圾场拍出一种及其荒诞和未来的美感,配合音乐的自然运用电影质感强烈。
5、《一切都好》(德国)
导演:图基·根克维尔
影片聚焦于2016年5月—2017年8月间委内瑞拉的动荡和 社会 危机。恶性通货膨胀使整个国家的医疗系统处于瘫痪中,面对危机,政府拒绝承认,以防国外势力会借国际援助之机干涉内政。影片用黑白的“剧场再现”和“ 社会 纪实”两条线索为交织构成复调结构,聚焦医生、药剂师和患者的困境。
纪录片创投奖三部作品
1、《清晰的草原》(A Grassland Affair)
导演:顾桃、巴音布赫
本项目记录草原上包柏林一家的生活,表现出草原上的人关于生存、信仰、爱、理性、生活的感悟和理解。
2、《少女与马》(Leap of Faith)
导演:杨荔钠
《少女与马》是一部和青春和运动有关的电影,每个女孩都有属于自己和马的故事,每一段故事都映照出悲欢离别,爱与信任,意志与责任。
3、《对看-2》(Look Love-2)
导演:叶云
本片纪录了湖南湘西深山里的苗族小孩和北京私立学校的孩子这两群孩子在10年时间内的生命体验与人生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