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欧美电影 > 美国电影文化输出

美国电影文化输出

发布时间:2023-08-18 14:13:06

㈠ 如何理解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价值输出

作为美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好莱坞电影不仅体现了鲜明的美国文化色彩,而且还蕴涵着以美国文化方式表现出来的,极具时代性和普泛性,且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其中主要包括“美国梦”、个人英雄主义、宗教文化和普世主义等。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好莱坞部分影片的详细解读,试对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国文化价值观进行深入阐释,以期对好莱坞电影和美国文化价值观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美国主流价值观溯源和构建
美国,当初仅仅是英国的一块殖民地,却在短短的几百年岁月中从建立到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人将其成功的原因归结于文化的优越性。追本溯源,美国主流价值观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一统天下的清教文化(Puritan Culture)。早期的美国精神是对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机会平等、劳动致富的信仰和推崇。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美国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移民文化也就诞生了。在美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及其大熔炉般宽容的理念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在美国处于上升时期的历史阶段,这一表现尤为明显。美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指的是“民主政体、自由原则、个人主义。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关于人的政治、文化权利和种种价值观等等”。在美国占主导的文化是白人的文化传统,也即“WASP”文化(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Culture,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的新教文化)。美国的主流文化其实就是“基督教、资本主义和民主的特别混合物”①。源自基督精神的理性原则及对个人自主的追求的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成了美国思想的起点和归宿,构成美国文化的精髓。而“美国梦”是足以支撑起美国人奋斗中的失落与迷惘的力量,它不仅仅指人生中最渴望追求的一种美好事物,更意味着一种崇高的信仰和价值观。宗教是影响美国人信念、态度和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它深深支配着美国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西化的普世主义在美国文化的传播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使美国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得以在全世界范围传播。以上构建了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综合体系。
二、美国主流价值观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体现
作为宣扬美国文化价值观的载体,无论电影工业如何发展,好莱坞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文化色彩不会改变。好莱坞电影坚守的文化价值体系在一部又一部电影作品中传承发展。
(一)“美国梦”(American Dream)
“美国梦”是一个在特定时期出现的特定术语,其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大量欧洲人前往美洲探险殖民,当17世纪第一批移民登上美洲大陆之日起,“新世界”便被赋予了一种梦想的色彩,任何人都有权利开垦占有,他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克服了巨大困难,幸存下来的都是一些异常能干、勇敢、有进取精神的人。正是这些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促成了“美国梦”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美国梦”是指“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从狭义来看,“美国梦”是指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站在普通大众的角度,“美国梦”也可以是和成功、幸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具体目标——享受高等教育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一群可爱的孩子,拥有昂贵的汽车和豪华的住宅,等等。“美国梦”实际上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人们常把好莱坞称作“梦工厂”(DreamWorks),许多好莱坞的电影就是将“美国梦”作为主题,它们揭示了普通人、动物甚至是卡通形象依靠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的故事。虽然叙事角度不尽相同,但都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反映了“美国梦”的理念。美国文化中特别强调机会平等而并非结果的平等,强调政治权利的平等而不是经济结果的平等。正因为这样,无数普通人才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这一理念在《阿甘正传》中得到了充分反映。电影成功塑造了阿甘这一经典形象,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一个低能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成功。正如电影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说的那样:“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电影的开始和结束都用一片飘飞的羽毛来象征命运的无常,然而主人公的经历却告诉我们不要向命运低头,任何人都有机会成功。人物和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影片恰到好处地宣扬了“美国梦”的理念,体现了命运给每个人均等机会的文化内涵。
(二)个人英雄主义(Heroism)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它所包含的独立奋斗、开拓进取精神成为美国人的生命基调,同时也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英雄是个人主义的化身,英雄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形式。英雄主义其实是来源于我们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人文理念的忧虑和恐惧。当个人自由被束缚、个人利益遭到损害,对权威、灾难的抗争随之爆发,英雄便顺应而生。在美国文化里,个人英雄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认同,渴望自己受到关注,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好体现。②
“英雄就是超越自我,在杰出的行动中证明他们的勇气、才智和领导才能。”③美国电影中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模式是单枪匹马拯救国家、人民于危难之中,在排除万难的过程中得到成长,找寻到自我的价值。其英雄人物的典型特征为:(1)拥有绝对强壮的身体或者强大的特异功能;(2)拥有卓越的聪明才智、冷静的头脑和超强的意志力;(3)拥有完美男性或女性的所有优点,并且多数英雄都是与美国政府抗争的斗士。从1939年的《关山飞度》中灵果一个人拖住一群阿巴虚人,使得驿车里的人得救,到《终结者》中来自未来,组织核战争的机器人,好莱坞电影人给现代英雄神话披上一层传统的、简单的、普遍性的崇高思想外衣。 (三)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其中,绝大多数的美国白人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非洲裔的黑人则主要信仰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巫术。作为主流价值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督教是大多数美国人信仰的宗教,上帝在他们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19世纪20年代,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就说过:“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基督教对其国民的灵魂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在美国,宗教对法律和社会舆论产生不了多大影响,但是宗教支配社会风貌,并且通过家庭生活而控制国家。”宗教信仰通过影响美国人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支配着美国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
大部分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人对全人类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责任,要负责把世界上所有人从苦海当中拯救出来。这种思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白人文化中,影响着美国社会大众对外部世界的看法。电影《阿甘正传》蕴涵的宗教意识十分丰富。在影片当中,带有宗教色彩的桥段有很多,比如在珍妮遭受家庭暴力的时候,她拉着阿甘向上帝做祈祷,祈求上帝给她一双翅膀帮她逃离现在的痛苦;阿甘刚开始捕虾的生活时,总是一无所获,丹中尉提醒他可以去教堂祈祷,等等。
(四)普世主义(Universalism)
普世主义起源于欧洲,作为哲学上的一个分支,它强调普遍的事实能够被发现且被理解;在伦理上,普世性就是指能够应用在所有人身上的价值观或事物。美国的普世主义价值观是建立在继承欧洲普世主义的基础上的,同时在殖民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有显著美国地域特征的普世主义观念。④“上帝选民论”和“天定命运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普世主义重要内容。
在此,我们不能不提及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他在多部影片中集中阐释了普世主义的内涵。2010年上映的电影《阿凡达》以科幻与魔幻相融合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以“爱与永恒”为主题的故事。这部影片不仅在技术和艺术上震撼了我们,更让我们体会到电影背后西方化的普世主义思想。在潘多拉星球上,当伊娃选择部落首领和精神首领之后,实际上这星球上的各种族就成了外化的美国人,而入侵的地球生物则成了美国之外的异族,萨利所代表的美国人和潘多拉星球就是美国普世精神的化身,只不过潘多拉星球是物化了的美国领土,萨利所代表的潘多拉之魂是内化了的美国普世精神。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存在价值,世上的一切生灵应该平等对待。故而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中,美国民众本着平等、尊重的心态,开始接受外来人,并不遗余力地将本民族的一切成就交给外来者,允许异于本族的声音存在。这也是美国作为文化大熔炉的文化态度的精髓之所在,在吸收和接纳外来文化的同时,输出本国文明,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谋求人类共同的发展,正是普世价值观的精髓。
三、结 语
作为美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好莱坞电影对于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使文化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其直观性和生动性不仅为美国本土观众所追捧,同时也被其他国家观众所接受。可以说,好莱坞电影为全世界了解美国文化价值观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参考。通过对美国主流电影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刻全面了解到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各个层面。同时,在美国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下,需要用好莱坞电影的感官冲击,帮助他们重拾那些宝贵的民族精神和美德,向世界传达美国国家的良好形象,以求受到更多关注和认同。

㈡ 美国电影文化在世界上是怎样传播的

美国凭借好莱坞强大的媒体宣传力量不断向世界倾泻所谓的“美国文化” 美国中产阶级的价值观,情感观,民族国家观等等潜移默化的传入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国家。 美国式的民主无处不在 美国实行两党制,民主共和两党轮流执政。换界选举时总免不了互相漫骂揭短,以展现所谓的民主与自由。这种貌似民主的观念已经深入到美国的文化之中(如《总统接招》)。它的矛盾之处就在于,完全是垄断阶级的政权却要摆着民主的招牌:无论是谁当权,都是代表控制美国经济的几个财团罢了。电影中出现的游行示威,民主辩论其根本上毫无作用。这种披着民主外衣的制度迷惑了不少中国人。 美国中产阶级的富贵炫耀。 俗话说魔鬼的诱惑总是最难挡的。电影中的美国很大程度上都是独立别墅,私家汽车,锦衣玉食。就连一个穷困失业的人事都有看似舒服的标准间以栖身,一辆老爷车可开。社会学家分析,就是耗尽地球上的所有资源,中国也普遍达不到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水平。这就造成了中国人盲目的幻想与乐观。 电影中的美国大兵。 他们虽然出口成脏,漫骂总统,但关键时刻无不英勇果敢,悍不畏死。电影中尽管表明美国以维和之名,行侵略之实的观点。但实际上还是为美国的霸权歌功颂德。像《黑鹰坠落》《士兵宣言》。电影从来不说,美国人如何残杀当地平民,如何将人家的国宝据为己有。都只表示自己的战士如何勇敢,如何将敌人消灭或者如何在被敌人消灭时的英勇。给我们的印象是美国虽然有错,但当地的人民,政权错误却更大(如《深入敌后》),我们美国人是真心诚意的来帮助你们的等等。 美国文化是多元的,它本来就是一个由世界各国人士组成的新国家。没有多少历史的沉淀,短短二百多年,美国的经济是发达的,但文化却稀少的可怜。本土文化大部分来源于欧洲。却妄想建立自己的文化体系。表面上说要博览众长,集思广益。实际却在宣扬精英白人主义,美国人崇尚个人英雄主义,仔细看美国的娱乐大片,不难发现,绝大部分都是英俊潇洒的小白脸(如《超人》《蜘蛛侠》《黑客帝国》中的救世主尼奥)。这种种族偏见是久已有之,根深蒂固的。美国的所谓民族主义其本质也是建立在白人至上的基础之上。种族歧视的劣根与文化的缺失联系紧密。

㈢ 为什么美国会成为世界最大的电影出口国

相信把问题些转换一下楼主便会明了——“米国为什么是世界上最大的文化(产品)输出国”
——一言蔽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然这样说有点堂皇哈),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传播犹水之就下,强势文化对其他弱势文化(啊咧,不承认也不行~)有着类似蚕食鲸吞般的影响与渗透。
如果具体到产业内部,则包括完整的电影工业产业链(没记错的话,上世纪三十年代既已形成?明星制、制片人制度、饱经历练的编剧队伍、好莱坞/几大电影公司响当当的品牌效应•••);适应观众各种需求,成熟的类型片模式(大众市场内部相对稳定的分众是收回成本并获利的关键保障);配合发行强大的媒介宣传攻势等等。
另外,大国向心力对人才的吸引(虽然诸如吕克贝松吴宇森等各地奇才一被引入去便逐渐失去往日风韵,可成功的案例也不在少数;退一万步,就算在吃导演当年风光的老本,可观众已然被赚进影院,票房才是王道);hero拯救世界、成就个人价值的神话模式与乐观进取美国精神对当今信念缺失的补救(抑或是麻醉?)效用•••
凡此种种,使得美国电影并不一定要占领品质(如果不只计算技术,同时将“精神维度”考量进去的话)至高,却可稳坐当世电影输出的头一把交椅。
(ps:自忖虽对多数A国片无爱,然也做到了心态端平滴嘿~~)

㈣ 美国为何成为世界头号的电影输出国

好莱坞在美国的全球化战略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美国电影的全球化不仅创造着巨大的经济利益而且创造美国式的"世界趣味"。 随着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和世界各民族利益相互联系的紧密,20世纪以来,以军事占领和政治颠覆为手段的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政策逐渐被历史所遗弃,一种新的世界图景开始出现:当世界各国纷纷走上现代化道路之后,资本和信息的全球流通便成为可能,随着跨国资本、跨国企业和信息工业、媒介工业的迅速发展,民族国家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一个前所未有的一体化世界体系逐渐相成,资本主义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依赖其经济力量和文化力量进入不发达国家开辟更具活力的市场,获得更廉价的生产和生活资料,在创造利润的同时创造一种消费意识形态--这就是所谓的后殖民主义状态。 显然,建立在"自由市场、公平竞争"基础上的世界体系,由于各国国家的政治、经济基础本来的不平等而事实上形成了一个不公平的全球格局。正像一些西方学者所分析,当今的世界格局主要由三类国家和地区组成:1、"核心国家"(core states):美国同盟国欧盟和日本,在全球经济中拥有某种"不分地区的权力";2、"边缘地区"(peripheral areas):具有依附性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基本属于"毫无权力的地区";3、"半边缘地区"(semi-peripheral areas):介乎于核心国家和边缘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角逐之间。核心国家的优势是建立在对半边缘和边缘地区的剥削上的,而半边缘地区则在被核心国家剥削的同时也剥削着边缘地区,边缘地区则寻找机会超越半边缘地区而靠近核心。就在这种"不分地区的权力"与"毫无权力的地区"的不均衡关系网络里,世界体系成为在核心国家的支配下各国各地区为本身地位而斗争的领域 。而美国作为实力最强的经济大国和最主要的核心国家,其在当今世界政治经济和文化格局中所占有的优势地位是显而易见的。 近年来,美国经济在新经济支持下强劲增长,其军事力量在前苏联解体以后也举世无双,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甚至联合国等国际组织都不同程度受到美国控制。正是这样一种地位,促成了美国的国家政策和自我定位,美国政界和学术界不少人提出美国追求世界"单极化"是历史必然。被小布什委任为安全顾问之一的华盛顿大学教授威廉·沃尔福思在2000年大选时发表题为《单极世界的稳定性》文章,明确认为"美国在目前国际体系中的支配地位是毋庸置疑的","美国占支配地位的单极世界可以避免两极世界或多极世界为争夺领导地位而发生的无休止的争夺"等等。从小布什与戈尔的三场电视辩论和竞选纲领看,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代表人物对追求世界"单极化"的策略虽然不同但立场并无分别,双方都认为美国"超强的综合国力"、长期奉行的"国际道义"和"现实的国家利益"三大因素决定了美国在新世纪"领导世界"的地位。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文化产业,特别是电影一直都是举足轻重的棋子。当文化成为一种产业以后,其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相互重叠,文化产品的全球输出不仅能够扩展经济市场,获得大量的经济利润,同时也可以通过文化媒介承载美国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通过文化来销售商品,通过商品来宣传文化,文化即商品,商品即文化,文化商品在获得现实利益的同时也在创造广告意义,那些影像、声音、文字、图画、造型都共同开发着美国政治经济的广大市场。正是因为文化产品具有这样一种特殊意义,美国一直努力达成文化产业的全球化,特别是被看作最有国际传播效果的电影的全球化。 早在30年代,美国政府就意识到,电影和其他大众文化都不仅具有产业意义,而且对于宣传美国政治、文化和扩大经济影响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文化输出可以影响到其他国家、地区和民族的历史意识、社团意识、宗教意识以及文化意识、甚至语言,淡化甚至重写这些地区的传统和文化,从而创造新的民族文化记忆,促使其与美国的信念和价值融合。所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美国便通过各种政治和经济手段向全世界推销电影和推销电视节目、录音唱片以及其他大众文化产品。在罗斯福执政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好莱坞电影则成为推销美国形象、美国民主,进行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 。 好莱坞的全球化策略与中国电影的发展 来自: 免费论文网 www.paper800.com 由于媒介经济和媒介科技是欧洲工业革命以后"自由贸易资本主义"的产物,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已经经历了百年以上的发展过程,而对于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来说,媒介发展的基础远远不能于欧美国家相比。特别是80年代以后,少数跨国化、集团化、集中化的"音影恐龙"诞生,这些媒介集团以在国际政治上具有主导力的国家机器为前导与后盾,更加促成了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东西方之间、南北之间、发达国家和地区与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之间不平衡的信息流越来越明显。以台湾为例,美国好莱坞8大电影公司占领了70%以上的影院收入,5大音乐集团占据了60%以上的音乐唱片销售,跨国集团所属的各类电视频道在约450万有线电视用户中普及率高达95%,而跨国广告集团则以合资或独资的方式承揽了60%以上的广告业务。 显然,在美国文化产业的全球化战略中,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优势。如今全球100大音影企业集团85%都位于第一世界,特别是美国,其营业总额高达1100亿美元; 1998年美国的第一大出口行业既不是飞机制造,也不是农业,而是影视和音像出版业,出口总收入达600亿美元;美国视听产业(影视和音像)在国民经济中的排位已由1985年的第11位跃居到第6位;在录像市场上,美国1997年仅录像租赁收入就达96亿美元;《财富》杂志推出的全球最大500家企业排行榜中,美国娱乐业巨头就占了多位。

㈤ 为什么美国好莱坞电影来中国票房总是大卖

每部电影都是为了名利双收而创作的,既想要口碑爆棚,又想要超高的票房,最终可以在奥斯卡上赢得很多奖项。也许这是经典而伟大的作品。然而,这样的作品很少。如果有一定的可能性,只有好莱坞能做到。因为他们已经在100年内完善了完整的过程和规则,他们只需要遵循这个过程。

最后,美国电影基本上是在世界各地发行的,因为它们强烈的文化认同使得全世界都愿意效仿。然而,你很难想让中国电影在世界上放映。例如,吴京的《狼侠2》没有在美国上映。然而,当它上映时,只有53家电影院上映,最终它只赢得60万票房。因此,中国电影实际上很难走出去。

㈥ 美国电影是怎样侵略我们的文化的

针对美国大片,个人认为其吸引观众之处无非包括以下几点:
第一,让人眼花缭乱、五花八门地现代科技
第二,离奇曲折、让人难以琢磨的复杂剧情
第三,搞笑、夸张的电影台词
第四,极其逼真的血腥暴力场面
这四点构成了美国大片的最突出特色,凡是爱看美国电影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的认识和体会,但如果我们深究的话,就会从中发现一些问题,这样的作品虽然好看,却无法让一个普通老百姓从中学习和领悟到些什么,大多数像我一样的年轻人走进电影院,观看完一部美国大片出来后,当有人问他(她)电影拍得怎么样时,他(她)很可能告诉你的是里面的男(女)主角有多么地牛B,身怀各路绝技,智商、颜值均爆表,孤身一人或联合几人潜入某某犯罪集团,将其成员及其头目一网打尽,绳之以法,最后圆满地与自己的家人、朋友重新团聚的过程。这样的电影一般主角不是FBI、CIA,就是高级探员之类的,不是我们一般平头百姓可以接触到的人,只是看起来非常厉害和专业,至于电影里面由主演所表现出来的那种干练、沉稳及不凡身手,也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可以学的来的,所以,看美国电影至多就是寻求一种感官上的巨大刺激,这恰恰融合了大多数普通观众的猎奇心理,可以在短时间内聚集起一大批的铁杆粉丝儿来,本人认为这也是现今时期以美国电影市场为导向的一个重要因素。
下面,我们再来反观一下前面所列举的几部优秀国产电影,拿本人最为欣赏的那部《老炮儿》举例,“老炮儿”是一句北京俚语,翻译成普通白话就是老混子的意思,片中的主角——六爷,就是一个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老北京混子。在本片中,没有枪林弹雨,没有夺目的爆炸场面及先进的科技装备,只是讲述了一个从小混到老的江湖大混子六爷想要寻找已经失散多年的亲生儿子,不巧自己的亲儿子因中途发生的一次意外事件,得罪了富家子弟,遭受到了绑架,六爷为替儿子圆事儿而身陷囫囵,结果救出了儿子,自己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㈦ 通过电影向国外输出中国文化,还需走多远的路

道路很漫长,毕竟很坎坷。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很大,即便是现在的科技和网络的不断进步,世界愈加紧密,但由于各种原因,诸如政治,地域,甚至不实的宣传。西方世界始终对东方文明保有谨慎的态度,有的地区甚至是抵触不接受。而对于我们文化底蕴深厚的国度来说,古代的一些事物通过电影来展示时,国人有的都不明白,更别提及国外了,这也是我们近代历史的一些因素导致的,使得我们更适于接受西方的先进文明,却对本国历史的曾经的事物的陈旧无法接受的一个现象之一。其实这也是相对的,西方毕竟要比东方发展的早,文明进步的脚步也要比东方的快,我们也是偏向于新鲜事物的吸引,对西方从前的历史也是兴趣斐然。而电影中想体验中国的文化,也是应证了这一现象,古老不代表创新,所以想输出中国的文化,任重而道远!

㈧ 美国文化输出有哪些

想必大家都曾听过文化输出这个词语,而与之最有关的则为美国,那么你知道美国文化输出有哪些嘛。以下是我对美国文化输出有哪些的观点。

01. 快餐文化

近些年来,我们不难发现周边涌起了一股“快餐文化”的潮流,在街上更是处处可见炸鸡店,亦或是手拿可乐雪碧的人们。炸鸡、汉堡、可乐这些东西,就是典型快餐文化的代表物。孩童们曾以吃到这些为一种荣誉,有了显摆的资本。这便是潜移默化的在影响着我们对食物的选择,我们不知不觉的爱好了快餐文化,无形之中的改变着。

综上所述,我认为美国的文化输出有快餐文化、电影文化以及化妆品文化。

阅读全文

与美国电影文化输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热门电影网站推荐 浏览:829
郑恺赵丽颖电影有哪些 浏览:53
捉妖记第一集电影天堂 浏览:537
俄罗斯电影德军残暴 浏览:729
韩国电影好姐妹 浏览:83
免费推荐电影搞笑 浏览:518
好看的电影排行榜爱情 浏览:530
电影院噪声 浏览:986
纯情电影讲了什么 浏览:603
豆瓣第一悬疑电影 浏览:927
从小训练杀手电影大全 浏览:910
有关穿越电影推荐 浏览:422
美国造电影 浏览:396
卡卓尔印度电影获奖合集视频 浏览:313
什么软件合适看小电影 浏览:118
推荐什么电影啊 浏览:594
爱人电影2015迅雷下载地址 浏览:442
印度电影喜剧2016 浏览:355
只看电影的电脑配置单 浏览:579
3d电影一个眼睛能看 浏览:2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