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欧美电影 > 美国电影行业现状

美国电影行业现状

发布时间:2023-08-26 02:15:29

① 在疫情的影响下,美国中小型影院的现状如何

美国中小型影院受到疫情的影响,导致接近69%的中小型影院将面临破产,因为疫情期间电影院属于关闭状态,所以就没有了收入来源,即使是有些电影院开通了线上服务,但这毕竟只是少数,很多电影院由于长时间没有盈利,只能被迫关闭,希望能挽回一些损失。

② 国外影视行业发展现状

行业主要企业:猫眼娱乐(01896HK)、阿里影业(01060HK)、光线传媒(300251)、新片场(834630)、华谊兄弟(300027)、爱奇艺(IQ.NASDAQ)、Bilibili(BILI.NASDAQ)

本文核心数据:全球电影发行数量、燃搜陆全球银幕数量、电影分级数量

北美市场是全球电影市场的核心区域,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较大,但对全球电影市场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北美作为全球电影行业的风向标,对北美地区的分析能一定程度上反应全球的市场情况。

需求:

——2020年美国观影人次骤降81%

在观影人次方面,2011-2019年美国电皮顷影观影人次总体维持在13亿次左右,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较大,美国的总观影人次仅有2.4亿人次,较2019年下降了81%。

——新冠疫情致使全球电影票房下跌超7成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症(COVID-19病毒)全球流行的影响,2020年各国电影的全球票房市场为120亿美元,比2019年减少了72%。与2019年相比,国际票房市场(98亿美元)下降了68%,而美国/加拿大票房市场(22亿美元)下降了80%。2020年,国际票房市场占总票房市场的81%,比2019年上升了8个百分点漏档。

供给:

——2020年电影分级数量略有上升

我们以北美地区电影产业分级/发行数量作为全球电影行业的缩影来看。2020年,美国电影协会分类和分级管理局(CARA)对497部电影(包括非剧场电影)进行了分级,比2019年有所增加。其中,MPA成员电影分级数量194部,占比39%,非MPA成员电影分级数量303部占比61%,主要原因为非MPA成员大量的电影制作和发行。

——电影发行数量仅为2019年的34%

2020年,在美国/加拿大影院中发行的影片数量为338部,较2019年减少了66%,许多电影的发行日期由于新冠病毒大流行而改期或者延后了。非美国电影协会成员的独立公司是2020年在美国影院发行影片的主力军,发行的影片数量为278部,但较2019年仍减少了68%。协会成员公司发行的影片有60部,较2019年减少了52%。

——数字银幕为主,银幕数量略有上升

2020年全球银幕数量上升了3%,主要依赖于亚太地区6%的增长。截至2020年全球共有银幕数量247711块,其中北美地区44111块,北美以外地区203600块。

截至2020年底,全球超过98%的银幕为数字银幕,较2019年增加1%。其中普通银幕4050块,非3D数字银幕81420块,3D数字银幕122180块。

2020全球范围内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为全球的电影行业带来了沉重的打击,电影的上映数量与观影人次均有大幅度下滑。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③ 美国电影产业全面衰落因为涉嫌性骚扰的行业大佬太多

美国电影大亨哈维·韦恩斯坦是层层叠 游戏 的高塔倒下之前,被抽出的最后一根木头。 在他被十七位曾遭他魔爪性侵的女演员联合致信《纽约时报》检举揭发之前,好莱坞的规则尚未改写,大片大片的灰色地带依然存在。

那时候的美国好莱坞也似乎确实与现在不一样。至少像哈维·韦恩斯坦这样“道貌岸然”的人带来了《莎翁情史》、《指环王》、《国王的演讲》等等无数记忆犹新的电影作品。

深受一众影迷喜爱的凯文·史派西,是之前的好莱坞影响力最大的男演员之一。凭借多变的表演风格,史派西在《非常嫌疑犯》和《七宗罪》等经典影片中塑造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也成为不多的事业起步于八九十年代却被诸多年轻观众所喜爱的金牌男影星。

但同时,史派西也是最早跟着韦恩斯坦事件垮台的电影人之一。

如今控告他性骚扰甚至性侵犯的女演员(甚至男演员)的人数还在增加,他面临的指控数已经不亚于韦恩斯坦。最初一批面对他的指控公布后,很快史派西就被经纪公司解约。不仅如此,自己的王牌剧集《纸牌屋》也将他踢出了剧组,新一季由女主顶替成为剧集第一主角

更惨的是,他已经完成拍摄但还没上映的电影,几乎全都重新找了演员进行补拍。

比如姜文的《邪不压正》,开场指导彭于晏饰演的李天然回国完成任务的美国情报局官员,原本就是史派西的角色。还有早已拍摄完成的雷德利·斯科特作品《金钱世界》,出演重要角色石油首富保罗·盖蒂的史派西戏份全部被删。最终制片方出钱进行大规模重拍,史派西的角色换由加拿大演员克里斯托弗·普卢默饰演,后者还凭借这个角色拿到了第90届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的提名。

从此,史派西就完全丢了工作,据说他在等待着上庭的日子里仅靠饮酒度日,整个人完全走样。

但凡是对电影有皮毛了解的观众,都不会不知道伍迪·艾伦的大名。美国派出身的他却总能制作出带有英法优雅气息的的人文电影,是豆瓣大部分文艺青年电影导演豆列上的常客。年过八十的他,依然保持着绝大部分年轻导演都无法做到的一年一部的产出频率,而且每一部作品问世都必有冲奥相,是好莱坞难得一遇的创作者。

然而在韦恩斯坦事件之后,伍迪·艾伦也因为被曝出的性骚扰指控停止了新片的制作与发行。他的新片《纽约的一个雨天》,由著名歌手赛琳娜·戈麦兹和“甜茶”蒂莫西·查拉梅搭档主演。本片原定于2017年末上映,之后却石沉大海,直到现在都没有消息。

更甚的是, 此前与伍迪·艾伦有过亲密合作的演员也纷纷倒戈相向,一反之前对他艺术功力的赞誉,指责他在银幕之外的不良品行。 戈麦兹和“甜茶”也捐出了自己拍摄《纽约的一个雨天》所获得的全部片酬,以表明与伍迪·艾伦划清界限。

好莱坞公认的才子詹姆斯·弗兰科,既是优秀的电影人又是出色的创作者。他的电影以嘲笑世界之荒诞的态度,传达出了受无数年轻人喜爱的现世生活价值观。

然而当他去年又携一部这样的作品《灾难艺术家》问鼎金球奖,准备冲击奥斯卡时,一桩突然飞来的性骚扰指控将他一脚踢出了提名阵容。直到今天弗兰科都没有再出现在银幕前, 他目前最新的作品仍然是《灾难艺术家》——片名对他仿佛就是一语成谶。

乔布斯在被踢出苹果的时候,成立了一家制片公司。他和一位年轻导演合伙,拍了一部叫《玩具总动员》的动画电影

超前的3D动画技术,最重要的是天才的故事创意,都让这个名叫约翰·拉塞特的导演声名鹊起。之后他不仅将《玩具总动员》一手打造成了质量最高的好莱坞动画系列之一,还将皮克斯建立成了仅次于迪士尼的口碑动画帝国。然而随着一声指向他的性骚扰控诉,拉塞特差点没能在《玩具总动员4》的故事创意中留名。

无论他们面对的指控有多少属实,这些艺术家都已被淘汰在了“ME TOO”运动的大潮之中。

在韦恩斯坦倒台不久后就有人预言: 无论韦恩斯坦的个人命运最终如何,这个事件都将完全颠覆好莱坞。

值得庆幸的是,在此之后好莱坞性骚扰现象的确得到了有效的遏止;然而也有遗憾的地方,那就是 好莱坞的创作从一往无前变成了畏首畏尾,无拘无束变成了马首是瞻。

自从“ME TOO”运动之后,好莱坞电影中以女性为主角的就变得越来越多。

据女性电影研究网站“Women and Hollywood”统计,2018年好莱坞以女性为第一主角的电影占比达到了31%,创造 历史 新高。然而从年度最受期待的几部电影来看,数量多了质量反而下降了。

在超级英雄电影继续称霸好莱坞的时代,其中最有代表性的自然是女性主角超级英雄电影。

然而它们的质量却不都尽人意。《惊奇队长》作为漫威第一部女性主角电影,并没有收到像之前几部漫威电影一样的全面好评。较为负面的评价认为,比起讲述一个牵动人心的故事,《惊奇队长》的重点似乎更像是女性不比男性差;加上惊奇队长英雄本身逆天的战力,散场后的观众们所能感受到的 不是超级英雄片常见的英雄主义,而是一次女权的示威。

CinemaBlend网站的资深编辑Jessica Rawden就撰文直言:我是女性,但我不喜欢《惊奇队长》——我很讨厌人们根据我的性别决定我喜欢什么电影,就好像有人告诉我因为我是女性,所以我不能冷落《瞒天过海:美人计》一样。

由八位女演员撑起的《瞒天过海:美人计》,是“ME TOO”运动过后好莱坞最显著的第一波回应。这部集聚了凯特·布兰切特、桑德拉·布洛克、安妮·海瑟薇和蕾哈娜等一众大牌女星的电影,是2018年女性势力最为强大的影片。

但这部电影甫一放出就遭遇了落差巨大的差评,北美影评人纷纷表示这部电影就是其男性主角前作《十一罗汉》的廉价翻版,《纽约客》杂志、《时代》杂志和《卫报》等权威媒体纷纷怒批这部电影的无趣。

在一般科幻片领域,今年也有《黑衣人:全球追缉》这样此前不存在女性主角的老牌好莱坞IP,推出了以女性为主角之一的续作。为了表达对女性地位日渐上升的承认,这部电影在台词中还特意提到了 “黑衣人(Men in Black)”的名字当中只有“男人(Men)”一词所以应该改改 ,从而给这个已有十几年 历史 的经典IP带去了回炉重造的尴尬。

同样的状况也发生在了今年的《X战警:黑凤凰》中,由于电影开头的情节中“凤凰”琴·葛蕾拯救了X战警小队,因此魔形女向小队领袖X教授呛声, 应该将“X战警(X-Men)”改为“X女警(X-Women)”。

即使是执正义大旗行正义之事的“ME TOO”运动,也总会遇到怀疑甚至反对的声音。

在哈维·韦恩斯坦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后,无数女性都细数了往日与男性相处的 历史 ,寻找任何一个行为上被侵犯甚至语言上被冒犯的线索。于是无数之前喜欢就两性问题开玩笑的男人,也被划分到了真实进行过性暴力行为男性的阵营,成天提心吊胆,如履薄冰。

“ME TOO”运动虽然本身代表着人权在思想和行动上的进步,但这样的个别现象显然也引起了一些电影人的不满。 尤其是当这个运动正是起源于好莱坞的时候,这些电影人就更加坐不住了。

两夺金棕榈的知名导演,电影界的标杆人物迈克尔·哈内克,将“ME TOO”运动描述为一次“女巫的狩猎”,而且“早就该被抛弃在中世纪”。他在访谈中愤慨地说:“这种正在大肆传播的罪前定论思维,是最让我感到恶心的。 我不知道这些根据二三十年前的事提出的指控,到底有多少真的和性骚扰的定义有关系。

这位胆大敢言的奥地利电影人还担心互联网时代下的“ME TOO”,将进一步加深舆论对男性的仇视。“互联网上充斥着的恶毒攻击言论总会让你窒息。在‘ME TOO’的引导下一种新的道德观兴起了,而这种道德观中被灌输的仇视男性的因素真的很让我担心。”

担心“ME TOO”指控中是否该定义为性骚扰界限的,不仅哈内克一人。《谍影重重》系列的主演马特·达蒙,也就“ME TOO”中部分疑似捏造事实的指控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轻轻拍一下别人屁股,和强奸或者娈童的性质还是有区别的。毫无疑问这两种行为都应该被正视再进一步加以肃清,但我们不应该将两者混淆。

不像能言巧辩且地位崇高的哈内克,达蒙的这一言论很快招致了“ME TOO”运动发起人及其跟随者的攻击,这群人当中甚至包括他的前女友。

要知道达蒙的成名作,二十年前为他拿下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影片《心灵捕手》,正是由运动导火索哈维·韦恩斯坦负责公关发行。很明显在她们的眼里,与韦恩斯坦关系甚密的人是没有发言权的,因此达蒙很快就被逼得公开道歉。

美剧《使女的故事》一直以来都被当作女性抗争不公的影视剧作品标杆,而这部剧集的编剧玛格丽特·阿特伍德也对这场似乎已经矫枉过正的女权运动,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在一个极端的时代中,获胜的总是极端主义者。当思想潮流变成一种教派,任何不愿被教义操纵的人都会被视为异类或者叛徒,两者之间的缓和空间将不复存在。”

不可否认“ME TOO”运动的确让好莱坞焕然一新,女性不受侵犯的权利从未得到过如此强调。只是任何改革都难免会走一些弯路,以及舍弃一些难以舍弃的东西。我们无意将好莱坞代表性创作质量的下滑怪罪于“ME TOO”运动,但“ME TOO”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好莱坞创作的继续前行,尤其是其中一部分人利用潮流进行的投机取巧行为。但愿今后市场再次浮现百花齐放且各有千秋的电影作品,不再有被过分指控而终结生涯的艺术家。

终究艺术要搞,女性之光也要继续闪耀。

④ 2.美国电影在中国的影视市场发展现况以及趋向

过去20年,美国电影市场发生了什么?
研究中国电影票房市场未来的趋势和变化,我们不得不说说美国市场,毕竟那才是全球最大的电影生产和消费市场。我们分析了1995年到2018年的电影票房数据,得出了一些简单的结论。
1、通胀调整后的电影票房基本上没有太大增长。我们的第一个结论让人感觉有些震惊,1995到2018年经过通胀调整后的电影票房基本上没有太大增长。1995年全美电影票房总收入是53.15亿美元,经过通胀调整后折算到今天大约是108.74亿美元。
2017年全美电影票房总收入为109.72亿美元,和22年之前几乎一样。我们从电影票销售数量的角度能够更加清楚看到这个特征。1995年全美总共消费了12.2亿张电影票。
而2017年全美消费的电影票数量居然也是12.2亿张,几乎完全一致!不同的是,电影票的价格伴随着通胀水平而上涨。1995年看一场电影的均价是4.35美元,2017年看一场电影的均价是8.97美元。所以,进入成熟期的美国电影市场并没有出现量价齐升,而是依靠通胀带动了电影票价格的上涨。
2、市场集中度是分散的。这一点也和我们的常识完全不同。我们仅仅从电影发行的数据来看,全美六大电影公司(华纳兄弟,迪士尼,福克斯,派拉蒙,索尼,环球影业)在1995年发行了110部电影,非六大电影公司的产品在1995年的发行量是28部。到了2017年,六大电影公司当年发行了79部电影,非六大的发行数量为46部。虽然电影制作的成本越来越高,但是更多的独立第三方制作方起来,包括著名导演George Lucas成立的卢卡斯影业。
3、什么类型的电影最卖座?我们按照不同的风格做了划分。冒险类(Adventure)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27.26%,排名第一;动作类(Action)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19.20%,排名第二;剧情类(Drama)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16.36%排名第三;喜剧类(Comedy)在过去23年票房占比15.3%,排名第四。之后是惊悚(Thriller)、恐怖(Horror)和浪漫喜剧(Romantic comedy)。
4、市场份额最高的电影制作公司。迪士尼是1995到2018年(截止春节前)票房份额最高的公司,总计票房330亿美元,制作了543部电影,平均票房6087万,累计市场份额15.65%。关于迪士尼的高票房,和其对超级英雄系列的商业化分不开,我们今天都知道漫威IP的商业化,对迪士尼整体票房的提升非常大。紧随其后的是老牌制作公司华纳兄弟,总计票房321亿美元,制作了707部电影,平均票房4543万,累计市场份额15.21%。其实华纳兄弟在多年前一直是行业老大,但最近几年被迪士尼超越。
之后是索尼和福克斯,分别拥有12.31%和11.59%的累计市场份额。不过索尼单片平均票房3850万美元,低于福克斯的4997万美元。
5、卖座的超级大IP。最后我们罗列了过去10年美国票房最高的电影,从中也能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他们分别是:2007年的蜘蛛侠3(全美票房3.36亿),2008年的蝙蝠侠黑暗骑士(全美票房5.31亿),2009年的变形金刚(全美票房4.02亿),2010年的玩具总动员3(全美票房4.14亿),2011年的哈里波特大结局(全美票房3.81亿),2012年的复仇者联盟(全美票房6.23亿),2013年的钢铁侠3(全美票房4.08亿),2014年的银河护卫队(全美票房3.33亿),2015年的星球大战前传(全美票房7.42亿),2016年的寻找多利(全美票房4.86亿),2017年的星球大战前传2(全美票房5.17亿)。
我们发现每年票房最高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超级大IP,而且都是系列电影。
未来中国电影市场:票房靠内容推动
看了美国过去20年的电影票房发展趋势,我们大致能得出一个结论:从总量的角度看,中国电影市场逐渐进入饱和阶段。高增长肯定是过去了,未来电影票房的波动更多依靠当年的优质内容。我们发现1995到2017年,美国电影票消费的数量是没有增长,票房的增长源于票价提高,所以通过通胀调整后的电影市场基本上饱和不增长了。某些年份的增长主要依靠这一年的一大批超级电影。所以逐渐的电影市场不再是一个趋势增长的模式,而是看单独每个年份的产品。
中国电影过去10年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两个因素:渠道下沉和互联网带来的便利性。
春节我们看到三四五线的人都在看电影,因为渠道已经完成了下沉,这些地方也都有设备精良的电影院,能看到最新的电影。渠道下沉也离不开互联网的发展,因为移动互联网打破了信息鸿沟。
现在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口,通过互联网也知道一二线城市人口的生活方式,在关注些什么,再看哪些电影。我们再看看移动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现在互联网成为了电影票购买最主要的渠道,这一点已经超越了美国人民。我们可以提前购买好电影票,然后算好时间来到电影院。不再需要排队购票,只需扫描二维码就能打印电影票。这让电影观看的便捷度大大提高。这些,都推动了电影在国内的高速发展。
过去几年电影屏幕数的增长是超过了观影人次的增长,未来几年电影屏幕的更新换代也接近尾声,更多是存量的增长了。那么整个国内电影票房也逐渐会进入相对成熟阶段,作为一个整体,票房高速增长的阶段已经过去,未来还是需要看电影本身的质量。
好消息是,过去几年的高速发展,让中国电影制作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包括这次火爆的几部国产电影,制作能力已经相比过去出现了很大幅度的提高。
另一个重要的变化是,三四五线城市的生活方式开始向一二线城市靠拢,这也是受益于过去10年的城镇化和移动互联网发展。以前去三四五线城市,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一二线差异比较大。现在这些三四五线的人也上网买东西,也去看电影,也逛大商场,也买车。
基本上和一二线的人消费差异不大。所以过去一年我们看到微博,阿里,京东,甚至美团和快手的增长都是来自这些三四五线城市,背后也体现了这种消费结构越来越接近的趋势。
总结:比票房更重要的是背后的趋势
我们不应该因为此次春节电影票房的爆发,就对2018年整体中国电影票房市场过于乐观。毕竟没有太多基本面的因素,行业发展最快的那一段也过去了。此次主要是一些优秀的电影集中在春节档期上映。对比美国,我们看到其实行业进入饱和阶段,电影票数量就不太增长了,票价的提高还是要和通胀挂钩。
比电影票房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三四五线城市人口的生活发生出现了一二线化的特征。这也符合城镇化的规律,越来越多人被同化。消费品本身就是一种文化输出,高纬度打低纬度。这几年消费最大的变化就是移动互联网带来广义的渠道下层,不仅仅是物理渠道,还有线上的信息渠道下层,加速了生活方式的同质化。

⑤ 世界影视行业发展现状

全球电影市场近年来保持着稳定增长的基本态势。虽然美国电影在全球的优势地位依然明显,但是许多国家本土电影产业的发展显示出强大活力。其中,中国、印度、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电影市场增长领跑全球。

在这一趋势下,好莱坞等成熟电影工业更加重视中国等新兴电影市场所爆发出的巨大市场潜力,而中国、印度、韩国等新兴电影工业也因国内市场的蓬勃而变得更有底气,将目光投向了海外市场。这种双向流动的趋势正在影响着全球电影产业格局。

全球电影市场稳定增长。

2010-2018年,全球电影票房收入虽然总体保持增长趋势,但增速呈波动变化。根据美国电影协会数据。

2017年,在中国电影市场回暖等因素的影响下,较2016年增长了4.4%,增速较2015年有明显提升。

2018年,尽管全球电影票房收入再创新高,但增速再次下滑至1.5%。

⑥ 近期美国电影在华市场下滑,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美国电影近期在中国的市场下滑,主要是因为以下三方面原因:1、疫情原因;2、质量原因;3、观影欲望降低

3、观影欲望降低

最后,不得不承认的是,中国观众的观影欲望似乎在慢慢降低,一方面是全世界的影片质量都在下滑,而且现在电视剧行业发展得很不错,这几年出现了很多很好看的韩剧、英剧和美剧,大家对电影的期待值已经大大降低了,很多人都是宁愿在家里看看电视剧,而不是出去看电影。

⑦ 你们有没有感觉这两年美国电影质量越来越低了现在是不是最好的中 国电影崛起的时机

这两年由于受到疫情的影响,美国的电影质量确实存在一路下降的情况,就像过山车一样,现在处于低谷期,中国的电影质量现在变得越来越好。

尤其是近两年的一些国产大片,包括长津湖等最新上映的电影,不得不说中国的电影比前10年有了长足的进步,无论是演员们的演技还是电影的大制作场面,都有了一个质的飞升。

我们现在回过头看一看中国电影10年走过的艰辛道路,有很多电影人也受到了埋怨,不理解,但是也有一批始终坚持在岗位上的人,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为中国的电影行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⑧ 美国电影行业遭遇的威胁

在最近一次电影座谈会中,娱乐界大亨斯蒂文·斯皮尔伯格(Steven Spielberg)表示,目前美国电影产业中大部分为高成本影片,这种现象将使民众厌倦,并使影片遭遇票房惨败。其好友、《星球大战》导演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表示赞同。

近日,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一同出席了由南加州大学电影艺术学院举办的电影座谈会。会中,斯皮尔伯格向学生们表达了对美国电影产业的担忧,并称好莱坞将遭遇剧本匮乏的灾难。他预计未来电影产业将成为一个小众市场,“金钱在维持着产业的运行,但这并不是长远的做法,不可能永远有效。影片越聚焦于利润,道路会越来越狭窄,人们会感到厌倦。电影产业会无所适从,而且无法摆脱困境”。

斯皮尔伯格认为,目前娱乐大片竞争激烈,以达到吸引观众的目的。一些制片人不惜花费2.5亿美元投入到一部电影或同类电影中,而不是出品更多原创的但更具有特色的影片。越来越多的年轻导演被好莱坞大片“边缘化”,这对于美国电影业是极大的威胁,甚至能使其崩溃。他表示,“在未来的时间里,那些高成本、大制作的影片很有可能会遭遇票房惨败。电影产业将发生巨变”。

巨变将致电影票价格上升 档期延长

巨变之后结果将会怎样呢?卢卡斯表示,电影票的价格将会急剧增加。他说,“上映的电影将会越来越少,观众观看电影的成本将迅速提高,甚至需要50或100美元,就像百老汇剧院的门票一样,这也将变成一笔巨大的开销。电影上映时间也会延长,像音乐剧一样以一年为期。重要的长篇巨制将在影院放映,至于其他的小制作影片改为在电视上播放。这种现象目前已经开始有所显现。”

据卢卡斯称,电影产业的未来将被局限于电视或网络视频。他们预估,电影市场在未来会出现大幅收缩。这主要是因为人们去电影院看电影的时间会越来越少。网络视频提供商正在产出越来越多高质量的内容吸引消费者,各类视频游戏正在侵占消费者的周末,消费者留给电影院的时间会越来越少。对于电影制作人来说,情况也会跟着变得糟糕,要把电影排上电影院的档期会越来越困难。

此前,影片《林肯》和《红色机尾》就曾遭遇困境,一些人认为此类电影不该搬上荧幕。斯皮尔伯格说,“人们也许会讨论斯皮尔伯格和卢卡斯的影片未能上映。”他对卢卡斯开玩笑说,“无论如何,我的《林肯》还是比你的《红色机尾》票房更高。”这也许为此次座谈会悲观的气氛带来唯一的一点欢乐。

⑨ 美国电影业发展基本态势

美国电影之所以能风靡全球并成为美国的支柱性产业,除了美国政府与电影市场主体之间良好的互动之外,还得益于各种电影行业组织发挥的桥梁作用。重要的行业组织主要有美国电影协会(MPAA)、美国影院业主协会(NATO,National Association of Theatre Owners)等。
美国电影协会成员由美国六大制片巨头的负责人组成,为保证能够在国际市场上获得最大收益,该协会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制定了一系列面向海外市场的政策,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版权政策。该政策规定,任何国家上映好莱坞电影,都必须先获得好莱坞的同意,交纳一定的版权费以购得放映权。如果一家公司反对某个国家的购买,那么好莱坞其它几家大公司也会对这个国家关上大门。这样的政策让好莱坞各大公司在对外策略上相当一致。
美国电影协会每年向贸易署提交美国电影在世界各国遭遇的贸易壁垒报告,以便政府有针对性地采取保护性、支持性措施。该协会还在世界各地招募人员,协助其发现各国、各行业对美国影视的盗版行为。由此可见,美国电影协会在某种程度上充当着好莱坞电影业有力保护者的角色。
回顾2015年的北美电影市场,5000多家影院在365天里放映了来自160间发行公司的689部新片,影片数量较2014年的702部有所回落。其中,大规模(指同一时期在超过600家影院放映)发行影片164部,超过2014年的153部,创下历史新高;年度总票房则比2014年的103.6亿美元上涨近7.4%,达到创纪录的111.22亿美元,北美市场大盘在100亿美元至110亿美元的区间内徘徊了7年之后,终于首度突破了历史性的110亿美元大关。同时,2015年全年还售出了13亿3360万张电影票,观影人次停止了连续2年的下跌态势,止跌回升。
2015年年内共有27部影片票房超过1亿美元,比2014年少了4部;10部影片票房破2亿美元,数量上虽持平2014年但却不敌2013年的13部;但票房超3亿美元影片方面,2015年却达到7部之多,为历年之最,与2014年的2部相比简直堪称“大跃进”;而票房破4亿美元的影片,2014年一部也没有,2015年却有三巨头《复仇者联盟2》、《侏罗纪世界》和《星球大战:原力觉醒》。不过,超级大片云集的代价,却是大量的中小型影片严重被“吸”。
年内五大电影档期,不仅暑期档在《侏罗纪世界》、《复仇者联盟2》、《头脑特工队》和《小黄人》等四驾马车的协力推进下以44.86亿美元的大盘成绩创下历史纪录,冬季档、春季档、秋季档和假日档的大盘表现,也均处于历史前列水平。同时,传统上的七八个小档期之中,马丁•路德金纪念假期、总统日、复活节和圣诞节四个周末,均有影片刷新相应档期的开画票房纪录,并带动大盘创下新高。可以说,在年内大大小小的所有重要档期中,2015年不仅实现了零失误,更不乏创造纪录者。
分月来看,2015年的北美票房分布相对而言十分均匀。尽管只有9月刷新了历史纪录,但由于其他月份的大盘成绩均位居历史前茅,年度总票房终于攀上了历史最高峰。也就是说,如果只看单月票房,2015年的北美市场给人的印象便是一个“稳”字,这应该是好莱坞片商最乐于看到的情况。但是,如果将全年大盘分解成52个周来看,问题就出现了:2015年在周末大盘纪录被两度打破、有8个周末的大盘成绩刷新历史同期之最的同时,竟也有另外5个周末逼近了历史上的最低谷;全年大盘成绩最高的周末是《原力觉醒》君临的第51周,票房3.13亿美元,这个数字比它的前一周竟然高出了3倍以上!然而,周末票房大盘的大起大落只是2015年北美影市的一个表象,背后的真相则是好莱坞大片票房号召力的两极分化。

阅读全文

与美国电影行业现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院会计如何做合并报表 浏览:908
电影男主角是个摄影师女主警 浏览:466
2015八到12月电影 浏览:427
恐怖变异人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54
成龙大哥拍的最新电影片 浏览:185
关于西藏动画电影 浏览:305
韩国影片中的电影字幕如何翻译 浏览:167
金融电影电视推荐 浏览:247
1905电影如何转格式 浏览:671
英男是日本什么电影 浏览:350
类似爱情电影上映 浏览:226
多a梦哆大电影大全 浏览:584
好看的大侠电影推荐 浏览:740
国内搞笑电影推荐 浏览:998
15电影网电影城宅男 浏览:456
有关音乐与爱情的电影 浏览:167
印度电影主角勇者 浏览:634
电影院基金 浏览:924
苏州大光明电影 浏览:242
浅浅电影网 浏览: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