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历届戛纳电影节华人获奖作品有哪些
历届戛纳电影节华人获奖作品如下:
1959年,田琛的《荡妇与圣女》成为首部正式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中国电影。
20世纪60年代,李翰祥的《倩女幽魂》(1960年)、《杨贵妃》(1962年)、《武则天》(野段粗1963年)三度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杨贵妃》因富丽堂皇的宫燃宏廷布景和服饰获得技术大奖,成为首部在戛纳国际电影节获奖的华语电影。
1964年,唐澄的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75年,胡金铨的《侠女》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将中国武侠电影推向了世界。
1983年,岑范的《阿Q正传》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的大陆电影。
1990年,张艺谋的《菊豆》获得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奖。
1993年,陈凯歌的《霸王别姬》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是华语电影首次获得金棕榈奖;侯孝贤的《戏梦人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1994年,张艺谋的《活着》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葛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帝。
1995年,张艺谋的《摇啊摇,摇到外婆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1997年,王家卫凭《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王家卫成为首位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
1999年,陈凯歌的《荆轲刺秦王》(屠居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2000年,王家卫的《花样年华》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杜可风、李屏宾、张叔平),梁朝伟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姜文的《鬼子来了》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大奖;杨德昌凭《一一》获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01年,侯孝贤的《千禧曼波之蔷薇的名字》(杜笃之)、蔡明亮的《你那边几点》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技术大奖。
2002年,伍仕贤的短片《车四十四》成为首部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华语短片;廖琴的《哭泣女人》获得一种关注单元特别提名奖。
2004年,张曼玉凭法语电影《清洁》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成为首位华人戛纳影后、首位亚洲戛纳影后;巩俐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2005年,王小帅的《青红》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审团奖。
2006年,王家卫成为首位担任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审团主席的华人;王超的《江城夏日》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一种关注单元大奖。
2007年,王家卫的英语片《蓝莓之夜》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同时成为开幕影片,是戛纳国际电影节首次以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
2009年,梅峰凭《春风沉醉的晚上》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是继王小帅凭《左右》在柏林国际电颂镇影节获奖后,中国编剧第二次在国际A类电影节获得最佳剧本奖;杨紫琼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特别大奖。
2010年,王小帅的《日照重庆》入围戛纳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
2013年,贾樟柯凭《天注定》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剧本奖。
2015年,贾樟柯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金马车奖,成为首位获得金马车奖的华人导演;侯孝贤凭《刺客聂隐娘》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2017年,邱阳的短片《小城二月》获得中国首座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2018年,魏书钧的短片《延边少年》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提名奖。
2021年,唐艺的短片《天下乌鸦》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2022年,由中国导演陈剑莹导演的短片《海边升起一座悬崖》获第75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短片金棕榈奖。
戛纳电影节的创立
20世纪30年代末,法国有感于当时德国、意大利高涨的法西斯主义气焰。1936年,德国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大力运作莱尼·里芬斯塔尔(Leni Riefenstahl)拍摄当年的柏林奥运会。
1938年,德国纪录片《奥林匹亚》(Olympia)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并夺下最佳外国影片“墨索里尼杯”。
于是法国公共行政及艺术部部长尚·杰伊(Jean Zay)接受菲利普·艾蓝杰(Philippe Erlanger)的建议,决定在戛纳创立新的国际电影节,全名为“国际电影节”(Festival International Du Film)。选择戛纳作为举办地点是因为气候舒适。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戛纳国际电影节
⑵ 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基本简介
柏林国际电影节主办方28日宣布,中国香港导演王家卫将出任第63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 电影节主席迪特·科斯里克评价王家卫为“当代最著名的电影导演之一”,称赞他的作品“特点鲜明、充满诗意”。
“上世纪80年代以来,柏林电影节一直将自己作为中国当代电影的一个展示平台,”科斯里克说,“这也是我们有幸邀请王家卫出任2013年(电影节)国际评委会主席的另一个原因。”
王家卫生于上海,长于香港。1988年,他执导的第一部影片《旺角卡门》在香港上映,1991年《阿飞正传》在柏林电影节展映。此后,他执导的《重庆森林》《堕落天使》和《一代宗师》等影片先后在柏林亮相。1997年,王家卫凭借《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2006年,王家卫成为戛纳电影节历史上首名来自中国的评委会主席。
获知将出任第63届柏林电影节评委会主席,王家卫表示荣幸。他说:“很高兴回到柏林,看到全球各地导演们最新的作品。这对于任何一名电影人都是一次充实的体验。”
柏林国际电影节创始于1951年,以突出文艺色彩和鼓励新人新作著称,与戛纳电影节、威尼斯电影节并称为“欧洲三大电影节”。第63届柏林电影节定于2013年2月7日至17日举行。
入围名单当地时间12月13日,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公布首批入围名单,格斯·范·桑特执导,马特·达蒙编剧兼主演的《应许之地》入围主竞赛单元,并将在电影节举行国际首映。梦工厂3D动画《克鲁德一家》进入非竞赛单元展映,同时会在电影节举行全球首映礼。
《应许之地》的故事灵感源自曾获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的《天然气之地》,讲述了两个天然气公司职员来到小镇寻找天然气的故事。这部针砭实事的作品也是今年好莱坞颁奖季的热点影片之一,将于12月28日在北美上映。《克鲁德一家》则是梦工厂在明年春季档主打的力作,将于3月22日在北美上映。
此外,韩国知名文艺片导演洪常秀的新作《惠媛》也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奥地利导演尤里西·塞德尔《天堂》系列三部曲的收官作《天堂:希望》同样在主竞赛单元榜上有名。此前的《天堂:爱》与《天堂:信仰》分别入围了今年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天堂》系列成为继《蓝白红》之后又一套分别入围三大电影节的三部曲电影。
2013年开幕的第63届柏林电影节,目前已经公布了第一批入驻全景单元的影片名单,这个单元,将集结大量的来自欧洲、北美、亚洲和拉丁美洲的电人,为他们步入国际影坛提供平台。在已经公布的第一批影片中,约瑟夫·高登-莱维特的导演长片处女作《唐璜之瘾》赫然在列,而讲述《深喉》艳星琳达·拉芙蕾丝生平故事的传记片《拉芙蕾丝》也将在参加完圣丹斯之后来到柏林。
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将于2013年2月7日至17日举行。知名香港导演王家卫担任评委会主席。
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作为第63届柏林电影节开幕影片。
⑶ 王家卫出席电影节托腮卖萌是吗
据报道,法国当地时间2017年10月20日,王家卫导演出席了第9届卢米埃尔电影节“Bienvenue a Diane Kurys”大师单元座谈会。
王家卫(Karwai Wong),1958年7月17日出生于上海,香港电影导演、监制及编剧,擅长文艺电影。
1963年随父移居香港。1980年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平面设计专业后,经过短期培训进入香港TVB电视台从事电视制作。1988年王家卫首次执导电影《旺角卡门》,1990年执导第二部影片《阿飞正传》,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奖及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1994年执导影片《东邪西毒》,是一部颠覆传统的武侠片。1997年导演影片《春光乍泄》,获得第50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香港导演。
2001年,获香港政府颁授铜紫荆星章。2004年拍摄电影《2046》,荣获欧洲电影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等多项大奖,2006年5月21日,在法国戛纳获法国政府颁授荣誉军团骑士级勋章,同年担任第5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13年执导电影《一代宗师》,获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导演 ,并担任第6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主席。2017年6月,获得第9届里昂卢米埃尔电影节“卢米埃尔大奖”。
⑷ 第一位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是
第一位获得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华人导演是弯明王家卫。
王家卫1997年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获得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此殊荣的华人导演。
唯一的金棕榈奖:1993年,虚闹滑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张丰毅、巩俐、葛优等人主演的《霸王别姬》获得了戛纳电影节的金棕榈奖。
第一位最佳导演:1997年,王家卫凭借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入围了主竞赛单元,并最终夺得了最佳导演奖。
第一位影帝:获得过戛纳影帝的华人演员只有两位:葛优和梁朝伟。
唯一一位影后:获得过的戛纳影后的华人演员只有一位:张曼玉。
唯一一位电影节评委主席:2006年,获得过戛纳电差腊影节最佳导演的中国导演王家卫,成为了戛纳电影史上唯一一位华人评委主席。
⑸ 历届柏林电影节华人评审是谁
截至2023年,历届柏林电影节华 人评审有:评审团主 席:2000年(第50届):巩俐;2013年(第63届):王家卫。评审团成员:1983年(第33届):黄宗江;1989年(氏蔽悔第39届):陈凯歌;1992年(第42届):张艾嘉;1993年(第43届):张艺谋;1994年(第44届):徐歼正 枫等。
一、评审团主 席
2000年(第50届):巩俐
2013年(第63届):王家卫
二、评审团成员
1983年(第33届):黄宗江
1989年(第39届):陈凯歌
1992年(第42届):张艾嘉
1993年(第43届):张艺谋
1994年(第44届):徐 枫
1995年(第45届):斯琴高娃、蔡明亮
1996年并尘(第46届):陈冲、许鞍华
1997年(第47届):张曼玉
1998年(第48届):张国荣
1999年(第49届):杨紫琼
2001年(第51届):谢飞
2005年(第55届):白灵
2007年(第57届):施南生
2008年(第58届):舒淇
2009年(第59届):王颖
2010年(第60届):余男
2014年(第64届):梁朝伟
2017年(第67届):王全安
2023年(第73届):杜琪峰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国际影响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劳德·夏布洛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到了21世纪初,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国际电影节、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宾客。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柏林国际电影节
⑹ 春光乍泄的获奖记录
《春光乍泄》获奖记录如下:
1、第50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王家卫(获奖)、金棕榈奖:春光乍泄(提名)。
2、第3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摄影:杜可风(获奖)、最佳男主角:张国荣(提名)。
3、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梁朝伟(获奖)、最佳电影《春光乍泄》(提名)、
最佳导演:王家卫、最佳男主角:张国荣、最佳男配角:张震、最佳摄影:杜可风、最佳剪接:张叔平、黄铭林、最佳美术指导:张叔平、最佳服装造型设计:张叔平。
4、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推荐电影《春光乍泄》(获奖)
5、第3届香港电影金紫荆奖:最佳男主角:梁朝伟(获奖)、最佳摄影(杜可风)。
(6)王家卫国际电影节扩展阅读:
《春光乍泄》是由王家卫执导,张国荣、梁朝伟、张震主演的剧情片,于1997年5月30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该片讲述了一对前往南美游玩的同性恋人因迷路而留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后两人因为一系列矛盾而分手的故事。1997年,该片入围第五十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单元,王家卫凭借该片获得第五十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梁朝伟获得第1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春光乍泄》是王家卫电影语言和镜头美学运用到极致的一个代表。影片以浓重的色彩,舒缓的情调调配出一副同性爱人在异域的一段感情。王家卫以细腻的导演手法将两位男主角于崩离边缘的心绪展现的淋漓尽致。该片令人感动的地方是王家卫对于人的情感的理解与宽容,能够走到世界的尽头,还是因为有一个可以回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