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一部美国老电影,讲述一群美国记者还是军人在越南或缅甸被俘虏,关了大概几十年,吃虫子,后来被救了。
应该是梅尔吉普森演的我们曾是战士,挺好看的。
⑵ 越战电影排行榜前十名有哪些
越战电影排行榜前十名:
1、《生于七月四日》
《汉堡高地》,别称《血肉战场》,是一部由约翰·伊文导演,迈克尔·波特曼、唐·钱德尔主演的动作、战争电影。讲述了101空中突击师负责拿下阿士谷937山丘,每个人都有自己参战的理由,同时还有种族岐视,但是经过这场战役,每个人紧紧团结在一起。在经过11次进攻后,终于拿下这个山丘。
⑶ 这部越战电影叫什么名
《我们曾是战士》(We
Were
Soldiers)
《我们曾是战士》取材自退役美军少将哈若德·摩尔(Harold
G.
Moore)和约瑟芬·盖尔威(Joseph
L.
Galloway)所着的自传体畅销小说:《我们曾是年轻的战士--Ia
Drang河谷--一场改变越战的战役》(We
Were
Soldiers
Once..
and
Young:
Ia
Drang:
The
Battle
That
Changed
the
War
in
Vietnam)。片中讲述的是1965年越战初期,美军入侵越南中部高地Ia
Drang河谷时所发生的真实故事。
美军第一骑兵师第七骑兵团第一营的450名战士,在盲目的指挥下,竟毫不知情、毫无准备地降落在北越军队集结的中心区域。北越方面在降落地点周围早已部署有2000以上的兵力,第一营的战士不得不面对近5倍于自己的敌人。尽管他们背后拥有强大的远程和空中火力支持,但是毕竟众寡悬殊,一营的官兵不得不展开一场异常惨重的生存保命战。
所幸,北越部队的情报有限,指挥也十分谨慎,没有抓住乘虚而入一举歼灭整个营地的机会。经过两天伤亡逾百人的战斗之后,第一营终于可以脱离战场,与前来解围的第二营返回基地。但是,途中由于第二营营长缺乏经验,竟然只为了审讯两名战俘,而命令丛林中已拖至500码长的纵队停止前进。以火力薄弱面撞上了北越方面的生力军,在激战中一营几乎被一扫而空。
当时的第一营营长、指挥官哈若德·摩尔和记者约瑟芬·盖尔威亲身经历并记录了这场战役。这也是美军在越南战场第一次重大伤亡,对美军日后对越战态度的改变起了极重大的影响。不过本片并没有着力突出对越战大环境背景的描写,而是从一名名官兵的眼睛里,透视出美国军人经历战争时表现出来的勇气与精神。这是导演兼编剧兰道尔·华莱士和主角梅尔·吉布森所擅长表现的英雄主义风格。直面死神的大无畏精神以及可歌可泣的军营友情,将成为这部以真实事件改编的越战影片的主题。
类型:战争片
分级:R(暴力)
“你们正在向一个死亡之谷前进,在那你们将只能看到你身旁人的背影,他看你时也一样。你不
要去管他是什么肤色的,他叫什么名字。我们将面对的是一些骁勇而且顽固的敌人。我不能承诺
将活着带你们回家。但是我发誓,开战以后,我将是第一个走进战场、也是最后一个离开战场的
人。我不会留下任何一个同胞,不管是已经牺牲的还是仍然活着的。我们所有的人将一起回
家”。在带领士兵们进入战场的前一天,哈尔-穆尔(Hal
Moore,梅尔-吉布森饰,Mel
Gibson)中
校向他的士兵们和家人们说了上述这些话。
在穆尔的面前是一帮对战争一无所知年轻人,以及一些早已经受过战争考验、带着伤疤和战
争的荣耀的老兵们。哈尔-穆尔中校的妻子朱莉也坐在人群中间听着他丈夫的训话。朱莉常常看到
他的丈夫伏案至深夜,研读各种各样关于战争的史书,为他的士兵们制订最佳的作战方案。哈尔-
穆尔所率领的是第七骑兵团第一营,与乔治-阿姆斯特朗-卡斯特将军带领的是同一支队伍。
1965年11月14日(星期日)上午10时48分,哈尔-穆尔中校和他年轻的士兵们在Ia
Drang山谷的
X登陆区着陆,这个地方是越南着名的“死亡之谷”。作为言而有信的人,穆尔中校第一个踏上了
战场,结果却发现他和他所率领的400名士兵被大约2000名北越部队士兵所包围。接下来的战斗是
美国历史上最残酷的一场战斗,也是美军和北越部队之间的第一次正式交火。《我们是士兵》这
部影片描述了战火之中的这些士兵勇猛的场面,揭示了他们对国家、对战友的忠诚,以及家里和
海外男男女女们之间的英勇主义和他们所作出的无法想像的牺牲。
《我们是士兵》由派拉蒙影片公司(Paramount
Pictures)和图标制作演示公司(an
Icon
Proctions
Presentation)联手推出。影片是由图标公司和舵手室娱乐制作公司(Wheelhouse
Entertainment
Proction)联合制作生产的。兰德尔-华莱士(Randall
Wallace)担任了本片的编
剧和导演,梅尔-吉布森、马德琳-斯托(Madeleine
Stowe)、格雷格-金尼尔(Greg
Kinnear)、萨
姆-埃利奥特(Sam
Elliott)、克里斯-克莱因(Chris
Klein)、凯瑞-拉塞尔(Keri
Russell)和巴
里-佩珀(Barry
Pepper)分别在片中饰演角色。影片的制片是布鲁斯-戴维(Bruce
Davey)、斯蒂
芬-麦艾维迪(Stephen
McEveety)和兰德尔-华莱士,吉姆-莱姆利(Jim
Lemley)和阿恩-L-施米特
(Arne
L.
Schmidt)担任影片的执行制片。
⑷ 美国越战电影有哪些
经典美国拍摄的越南战争影片有:《猎鹿人》,《现代启示录》,《野战排》,《全金属外壳》,《我们曾是战士》,《早安,越南》,亩厅基《生于七月四日》。
《猎鹿人》是一部群星云集的越战题材影片,本片除了表现战场的残酷外,《猎鹿人》还用大量的篇幅,表现了经历过战争的普通军人,在战后的心理创伤和生活痛楚,是一部极为深刻的反战电影。
《我们曾是战士》讲述美军一支450人的队伍,由于指挥失误,陷入2000多名越军包围,双方随即在战场上展开惨烈厮杀的故事。影片虽然对越军的英勇也有所表现,但整体来说,还是一部颇为自大的美国主旋律作品。
《越南战争》历伏蠢经十年制作,跨遍全球搜集资料,其中有许多少见和重新数字化的影像档案,还有20世纪最为出名的摄影照片和家庭影视,以及历史新闻片段和政府内部的秘密录迅谨音。
《越南战争》网络网盘高清免费资源在线观看:
链接:https://pan..com/s/1HpQLRWCRg464JTNcfu4s6A
⑸ 求一部美国电影(主角是一位女记者)的名字
不就是《再造战士》
【内容简介】
越战军人路克因阻止同僚安德鲁滥杀无辜而起争执,互相枪击而死。
美政府秘密把越战中已战死的士兵冰冻起来,并以高科技的电脑改造,然后输入程式。训练他们为机器战士,视他们为魔鬼战士。
路克和安德鲁二人为原型的机械战士,被标为宇宙战士。他们没有任何情感和记忆,却有超绝的战斗技巧和力量。在一次战争中,路克和安德鲁突然因程式当机,而使得有机会脱离野心人士的思想控制,路克和他的班长安德鲁渐渐有了以前越战的记忆,越战时路克的班长安德鲁在战场上丧失心智,把属下和越南村庄里的越南居民全部屠杀,路克阻止他时也被他杀死。
这个秘密不巧被一名女记者罗拔丝误闯政府秘密基地而发现,路克正想向罗拔丝下手之际,突然触发迪维斯的记忆,与越战时情景一样,于是将罗拔丝救走,两人双双逃命。主控人士派出所有宇宙战士锲而不舍的追杀路克和女记者 .安德鲁追不舍。路上二人不断逃过安德鲁的追杀,但最后仍难逃生死一战……
⑹ 影评,越战经典战役《我们曾经是战士!》
《我们曾经是战士》是十大反映越战的好电影之一,偶然在腾讯视频上发现的,直接一口气看了2遍。
1965年,
越南德浪河谷。
开演就死了两个法国士兵,注定了这是一个悲伤的冲盯故事。(越南以前是法国的殖民地)
因为越南布满丛林、河流的特殊地形,“外来人”节节败退,美国决定使用直升机来运送士兵,他们选了打过朝鲜战争的 上校穆尔 。
如果你上网络搜“越南战争”,图片也都是满是直升机,可见直升机将是这部电影无声的主角。
“德浪河谷遭遇战”是越战经典战役。" 稍微了解一下越战的背景,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欣赏这部电影。
我们知道,直升机的特点就是低空低速飞行,所以这也是非常危险的地方,一旦中弹很容易失去控制,飞行员也没机会弹射或者跳伞。这么多的直升机让我想起了另一部佳片《黑鹰坠落》。
战前魔鬼训练开始了,穆尔教导他的兄弟们:每个人都要学会他长官该干的事,然后教给自己手下!可见枪弹无眼,每个人随时都会死,而剩下人要马上重组队形,继续战斗。
“我们会直降到战场上,有些兄弟会阵亡。”
上校给他们讲了一个印第安酋长和部落的故事。一群年轻的菜鸟就这样即将到他们称之为死亡河谷的地方,去对付经验丰富的敌人。
临行前,上校在自己的遗嘱签下了名字。
半夜,他悄悄走出了家门,戴上头盔的霎那,已经做好了一切准备,妻子穿着睡衣追出来,默默说着我爱你。
这一前一后的两个人,黑夜中的白色睡衣,比抱在一起依依谨枣不舍更加打动人心,深沉的爱更伟大,但肯定少不了一丝忧伤作伴。
直升机再次出现在屏幕中时,已经是越南,第七期骑兵营的营地。
穆尔上校有395士兵,他们接到任务:找到敌人,歼灭他们!敌人都多少,根本不知道。
美军当时使用的是M16自动步枪,后来经过很多改进,已经成为经典的自动步枪之一,比起更为人们熟知的苏制AK47,也就是美军的敌对方北越士兵使用的武器,最初的M16存在许多问题:枪膛污垢严重,容易卡壳,弹匣损坏,没有擦拭工具等。而它被全面配发到部队,首次登场就是在德浪河谷的战斗。
这时一首有着浓浓的印第安风格的歌曲缓缓吟唱,异常悲壮~
在此之前,北越士兵和美军从未真正交锋过,飞机飞过一座座山,满眼翠绿的风景。绿色直升机,绿色军装。
他们从一名逃兵口中得知,敌人有4000多人,他们要杀死美国佬,只是还没找到他们。而第一波降落的战士只有60人,等到第二波来,他们必须支撑住半小时。
如何来形容那里的场面呢? 就是只要踏上那片土地,每一分钟都有可能被爆头。
果然,马上就死人了,第一个阵亡说他很高兴为国捐躯,紧接着就是第二个。。。。
鲜血侵透绿色军装,此时绿色和红色搭配,的确显得十分的不和谐。
干河床,炮管过热,没水,穆尔跑过去直接撒尿给炮管降温,除此之外他也比其他人冷静果敢,严酷的环境考验着一个人真正的领导力。
救护直升机出场,冒死载伤兵回去,此刻营地着陆区已经被迫关闭了。指挥部的人说:
“第一次上战场整营就被屠杀。”
“你认为这是屠杀?”
“难道应该叫阵亡吗?”
第一次激战结束时,穆尔只剩下了2名手下。Only passed 2个小时
强龙难打地头蛇,这句同样适用于战争,真实越南祥判拆中,美军遭遇了毒蛇、毒蜂、食人蚁、恐怖陷阱一系列的威胁。
现实肯定没有电影中展现的内容丰富,只有枪声和惨叫声惊人地一致。可想而知,为什么参加过越战的美国老兵都会有战争应急反应。
导演用火红的晚霞和深蓝色的天空展现着片刻的喘息。 夜色映衬下的点点火光,都是敌军。
另一头,家属们呆的基地,第一封阵亡信送来了,从那以后,穆尔上校的妻子承担其了送阵亡电报的任务。
每个开门的女士都那么年轻。
不幸的是,另一位陪她送信的女士,也没能避免伤痛,她的丈夫为了救人而死。 世间的事有时就是如此,不一定会因为你善良而免遭命运的打击。
直升机来来回回,密密麻麻,运走了无数死伤的战士,也运来了替代他们的人,这仅仅是他们来到这个战场的第三天,时间仿佛被难挨的每一分钟拉长了。
敌人等着黎明的决战,歌曲再度唱响,“上刺刀”,这场战役最严酷的阶段就要到来了。敌人近在迟尺,本来互相不认识、没有任何仇恨的两个人,却要因为彼此的军装不同而近距离肉搏,无情地杀死对方。
这部电影是美国拍的,他们是以“我方”的视角来展现这场战争和美国士兵,他们作战勇敢,团结一致,这时候你已经忘了他们是否是正义的一方。
正像电影结束时说到的,他们虽奉命前来,却不是为了国家而战,他们是为了彼此而战。
电影中有一名战地记者乔,他说比起拿枪,他想通过相机来告诉美国人民这里发生的事。而最后战争结束,一大波记者来到阵地采访他这里究竟发生了什么的时候,他竟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转身离开。
一个错误指令,美军把两颗炸弹投到了自己的阵地附近,乔被命令帮助他们,他抱着一个半面身体都已经烧糊的战友,比美国人民先一步体会到了那无法形容的惊愕。
一会的时间,让同一个人,变得如此不同
当战火平息后,只有残破的美国国旗在风中天真地摆动着,它只是一面旗子,而那些战士脱了军装也只是一个普通的男人。
这是上校穆尔和记者乔最后的对话:
随后,穆尔哭了, 一个英勇的战士的抽泣更令人心碎 。出发前他两次强调过,不论如何,他会第一个冲上战场,最后撤离,无论死活都要和兄弟们一起回到美国。
而现在,只有满眼成堆成堆的尸体,战争真的无比残酷。
Such a tragedy!!
这部电影没有很多大明星,但你觉得 每个战士都如明星般闪耀。
整个影片大部分画面都是绿色调,导演并没有用鲜血迸流,尸体碎片等血腥的镜头来展现这场经典战役。丛林战的特点也是不适合大规模的杀伤性武器。
转而通过不知何处飞来的冷枪、一颗子弹即倒地,及炸弹燃烧弹引起的火球,同样夺走生命的方式,讲述这场战争的特殊性,始终吸引着你盯紧屏幕。
本片的唯一败笔在于,开头几个人物携家带口搬到基地,太太们在一起讨论这里的生活,和丈夫亲热,孩子可爱,和临出发前的Party,告别都太美国商业片化了,缺乏新意。
但似乎那时太太们的笑又成了本片最值得怀念的镜头。
和平的美好本无需用残酷的战争去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