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寻找一个讲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电影
《美国女孩的秘密》
俄亥俄州的辛辛那提小镇,住着10岁女孩姬特·吉特里奇(阿比盖尔·布蕾斯琳)。这位古灵精怪又贴心的小甜心,有一对乐于助人的父母,有无忧无虑的快乐童年,有间闲人免入的树屋,还绝不放弃“骚扰”当地报社主编--虽然姬特一幅小屁孩的模样,老被报社主编不屑一顾,可这个酷爱写作的小家伙,笃信自己一定能成为出色的报社记者! 时值美国经济大萧条初显端倪,小甜心姬特的生活,很快就变了样。相熟的邻居们纷纷搬离;爸爸要去芝加哥找工作;而妈妈不得不把空闲的房间租出去;新搬来的房客们五花八门--图书管理员邦德小姐(琼·库萨克)、魔术师伯克先生(斯坦利·图奇)、乱放电的舞蹈老师多莉,还有古板的银行家一家。生活不免艰难,可对于乐观的小姬特,拥挤的家里依然其乐融融。她不但和新来的房客们关系融洽,还和两个无家可归的流浪孩交上了朋友。更让她兴奋不已的是,自己身为记者的头号主题也有了:大萧条之我见!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本来宁静的辛辛那提各地,骤发了多起盗贼案件,吉特里奇一家,也没能逃过厄运。家里仅剩的钱财一夜间无踪无影,这对本就不富裕的他们,简直就是当头一击!倘若不能找回丢失的钱财,房屋会被银行收回,家里的所有人都将被迫流落街头!难道真如谣言所说,镇外搭营的流浪汉们正是当仁不让的嫌疑人?小姬特决定亲自出马,运用自己敏感的“职业”直觉,发动好朋友斯特林和鲁西,在流浪孩和宠物狗的倾力帮助下,破获大案!
『贰』 高智商犯罪戏的“鼻祖”一一美国电影《The Sting》(骗中骗)
《The Sting》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环球影业推出的,一部高智商犯罪喜剧类影片。
该片获得 第46届奥斯卡 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剧本等7项大奖, 称得上是高智商犯罪类电影的“鼻祖”。
好莱坞之后的《十一罗汉》、《美国骗局》等影片以及香港的《赌神》系列,都可以从中找到《the sting》的“影子”。
影片讲述的是1936年代,美国“大萧条”时期,一群亦侠亦盗的骗子,为死去朋友复仇,“组团”与黑老大斗智斗勇的故事。
该片构思精巧,逻辑严谨,情节跌宕起伏,剧情轻松诙谐,放映时长两个小时,观众在不知不觉中就度过了……
电影的最大亮点,是男2号艺高人胆大,施展各种奇招妙手,行云流水,天衣无缝,骗得对手晕头转向,看得观众目瞪口呆。
最刺激、精彩和高潮的情节,是在电影结尾:
黑老大经过两次“试赌”,均大获全胜,彻底打消了顾虑,决定孤注一掷。
这天,他又“如约”收到“消息”,立即从自家银行提取50万 现金,到男2号经营的“赌马站”豪赌。
小贴士:1930年代,50万 已经是一笔天文数字的款项了。那时,芝加哥规模大一点儿的赌场,一周的营收才有1万 左右。
话说,黑老大交付赌金以后,就到观众席就坐,静候“之前约定”的赛马夺魁。这时,“合伙人”突然出现,“好心”与黑老大确认投注结果。
因为,这次的“消息”和前两次略有不同,买第二名才能中奖,而不是如前两次的,要求买第一名……。
黑老大粹不及防,直接怀疑自己刚才听错了,抑或是“合伙人”之前在电话里说错了。他急忙冲向柜台,气急败坏,想抢回他的赌金。
就在这千钧一发,赌马站突然冲入一班荷枪实弹的FBI,他们收到线报,要在犯罪现场将男2号人赃并获、绳之以法。
紧接着,“火并”开始了,众目睽睽之下,男1号和男2号都中枪身亡。这时的黑老大已经如惊弓之鸟,为了保住小命,他乘乱跳离现场,绝尘而去……。
等黑老大踪影全无,男1号和男2号竟然奇迹复活了,全体在场人员拊掌大笑,一起举杯庆祝大功告成。
原来,这就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惊天”骗局:赌马站是假的,透露消息的合伙人是假的,工作人员是假的,其他赌客是假的,连最后抓人的FBI也是假的……
他们全都是“演员”(戏里戏外都是),并且是一伙的,他们演这出“戏”的目的,就是黑老大的50 赌金。
我们用中国的“三十六计”来做总结,看看都用了哪些招:瞒天过海,偷梁换柱,借尸还魂,兵不厌诈,声东击西……
面对这样的组合拳,黑老大怎么可能招架得了。他平白无故,白白损失了50$金钱,还觉得自己一点儿都不冤一一至少保住了小命。
他或许也知道中国的俗话:“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高明的骗术不过于此,被骗的人始终被蒙在鼓里,居然还觉得自己挺走运。哈哈哈哈哈……。
本片纯属商业 娱乐 片,不是那种能发人深省的类型。要说有什么感悟或收获,还真谈不上。
不过,有三点启示,值得与朋友们分享一下:
第一,千万不能贪,干万不要占小便宜,这是所有被骗人的共同缺点。“你贪恋的是别人付的利息,别人惦记的可是你的本金”。
第二,凡事一定要冷静,不要太着急,不冷静容易丧失理智,头脑一发热,一定会吃大亏。
第三,眼见不一定为实。你看到的所谓“事实”,都是别人想让你看到的东西。
最后,隆重介绍一下两名主演,当年在好莱坞可是鼎鼎大名、如雷贯耳:
一位是温文儒雅的绅士,老戏骨保罗.纽曼,另一位是丰度翩翩的“小鲜肉”,青年才俊罗伯特.雷德福。
两位影帝同台飙戏,也为本片增色不少。
好了,剧透到此为止。电影精彩与否?还是请朋友们去自行感受吧。
『叁』 《摩登时代》为什么能成为卓别林的代表作
一提到卓别林这个名字,相信大家都不会陌生。他是拥有多部经典喜剧作品的大师,也是当之无愧的喜剧之王。卓别林的喜剧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作品中的人物大多都是没有台词的,全片基本都是靠演员们的表情和神态来演绎。或许很多观众都认为演员需要靠声音来表达心情和传递情感,但卓别林用成绩向我们证明了其实好的作品也可以是无声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卓别林也是一位伟人。他用无声的黑白作品为我们讲述了饱含深意的道理。小人物也可以有梦想,小人物也一样很善良。虽然我们被生活一次次击倒,但我们也有着一颗永远积极向上的心!
『肆』 郎咸平:为什么经济越萧条,电影越火爆
编者按:新进大片“魔兽”在北美市场表现平平,在中国市场却异常火爆,成为该片盈利的绝对主力。据估计,到2017年中国的票房总收入将超过北美,成为全球最大电影市场。那么,这是否说明中国经济已经走出低迷,一片向好呢?错了!郎咸平教授在《郎咸平说:谁在拯救中国经济》一书中论证,根据历史经验,经济越萧条,电影越火爆!
一、为什么伟大的电影都出现在大萧条时期?
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米高梅、华纳兄弟、环球、哥伦比亚都是什么时候建立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为什么?我想借用美国一位著名导演的话,美国著名导演吕克·贝松前一阵子讲过一句话,他说当我们意志消沉的时候,这些轻松的电影就像是治病解忧的阿司匹林,让我们再一次感觉良好。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你才会想起来,做父母的是有义务教养自己的子女的,所以才会在早上6点钟全家起床,7点半出发带你的宝贝儿女去动物园。人只有到了大萧条时期,无事可做的时候,才会考虑人生存的目的是什么,人的责任是什么,平时是不会想的。这种改变就形成了市场的需求,当物质条件全面恶化的时候,只有寻求心灵的安慰,因此这个时候整个社会对于能够给予心灵和精神安慰的产品的需求突然上升。那么,到底什么东西能够满足你心灵和精神上的需求呢?那就是娱乐,就是电影。
为什么这个时候能够孕育出一些伟大的电影和伟大的导演呢?你想想看。在经济萧条、物质极度匮乏、资金链断裂的时期,当这些投资人要把钱投入一部电影时,你想他们会有多么的谨慎?在经济萧条时期,投资人选择投资电影的时候会小心再小心,只有他能够看上的片子、能够赚钱的片子他才会投资。再看这些导演,在经济大萧条的时候,要找到一笔资金来投资有多难?所以逼得这些人不得不穷毕生之精力,做出一部最好的片子,才有可能得到资金,才有可能卖钱,才有可能赚钱。
所以你看,需求是什么?经济萧条,我们渴望心灵和精神方面的安慰,于是需求上升。供给呢?投资人投资特别谨慎,只投资好片子,导演和制片人为了吸引投资人的投资,必须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出好片子。因此就供给面来说,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孕育出最伟大的电影。正因为这样,美国伟大的电影几乎毫无例外都是在大萧条时期产生的。
让我们来看一下,从1929年到1939年期间出现过哪些电影?《金刚》是经济大恐慌的时候拍的;美国最伟大的电影之一《飘》,又叫《乱世佳人》,也是那个时候拍的;《小妇人》、《蝴蝶梦》、《米老鼠和唐老鸭》、《猫和老鼠》,还有全世界第一部《白雪公主》——当时花了200万美元,这些都是经济大萧条时期拍的。那个时代孕育出了哪些伟大的明星?卓别林、秀兰·邓波儿、克拉克·盖博、费雯丽、英格丽·褒曼、葛丽泰·嘉宝、凯瑟琳·赫本……
第一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典礼就是在1929年5月16日举行的。各位再想一下,1927年有声电影出现了,当时米高梅公司说我们的电影会说话、会唱歌,很有意思。就在那个时候,1929年之后,由于经济大恐慌,为了吸引观众进入电影院,因此发明了彩色电影。连电影的拍摄技术都在经济大恐慌时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美国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也就是从1929年到1939年之间的10年,在这期间罗斯福总统曾经推出一个救市计划,叫做罗斯福新政。我可以很明确地说,他的新政完全失败了。从1929年到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美国的失业率由15%上升到17%,而私人投资的比例从16%跌到14%。美国经济到了1938年、1939年几乎陷入全线崩溃,1938年竟然被称为罗斯福萧条,这10年是美国经济最萧条的时期。美国经济是什么时候复苏的?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经济才得以复苏。
各位读者请看一组数字,1939年美国经济最萧条的时候,全美国只有1.5万家电影院,你知道当时的票房是多少吗?票房收入是7亿美元。那个时候7亿美元是什么概念?当时美国股市总市值还不到200亿美元,这可是全世界最庞大的股票市场。而1.5万家电影院的票房收入就高达7亿美元,你就可以想象这是多么大的一个数字了。当时每个家庭花在看电影上的钱是多少?平均25美元。在1939年,美国的家庭平均花25美元去看电影。各位知不知道当时一张电影票多少钱?一毛钱到一毛五分钱。也就是说,美国每个家庭每年平均看150场到250场电影。
美国人很有意思,一面排队领取面包、救济金,靠失业救济金过日子,一面拿着兜里仅剩的铜板去电影院看电影。就是因为美国有这种需求,所以1.5万家电影院的票房收入能达到破历史纪录的7亿美元。同时,孕育出一大批伟大的电影和伟大的导演。
二、娱乐业发展与经济景气负相关
娱乐业从经济衰退中获利似乎已经成了一个规律。据美国影业联合会统计,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曾遭遇七次经济不景气,其中五次电影票房反而有大幅上升。“9·11”事件之后,全球经济一片叫苦不迭,而娱乐业却一枝独秀。当时美国的个人储蓄率下跌至63年来的最低点2.1%,娱乐支出却升到了一个占总支出8.4%的高百分比。
2008年次贷危机引发全球金融海啸,各行业都显示出低迷的态势,但美国本土票房总收入达到了93.3亿美元,比前年增加5.4%,而海外票房总收入为171亿美元,也增长了近5%,两项数字均创下新高。
中国2009年的情况也是一样,《变形金刚2》在中国热播,电影院不但没降价,反而涨价。仍然有大量观众涌入电影院,早、午、晚和夜场,场场爆满。我在7月中旬去上海新天地电影院看《变形金刚2》,票价竟然是100元一张,比香港还要贵,这就是萧条经济学的背景。
这些都说明,在经济危机的环境下,人们用娱乐来换取抚慰和满足,造就了空前繁荣的娱乐业。
卓别林是一位喜剧明星,在他之前,或者说在美国大萧条之前,好莱坞流行的是音乐剧,大萧条之后喜剧电影忽然流行起来了。卓别林最著名的两部无声电影是《城市之光》和《摩登时代》,讲的是什么内容?《城市之光》是对当时失业现象的讽刺,正是这一点才能打动老百姓的心,就像小沈阳打动我们的心一样,只有我们平常接触到的乡土文化、民俗才最能打动我们的心,美国也是一样。《摩登时代》是在1936年拍摄的,卓别林一生的经典之作,通过他饰演的一个工人在工厂干活发疯、进入精神病医院的故事,把当时人们心中的痛苦表达出来。还有秀兰·邓波儿,她10岁走红,到了1939年她的片酬创了历史纪录的天价,当时是12万美元的片酬再加上20万美元的红利。美国总统罗斯福把秀兰·邓波儿叫做微笑天使。当时的影迷都说,秀兰·邓波儿的踢踏舞踢走了美国人的忧愁。
到了1970年,石油危机再度造成美国经济的萧条。再请各位想一想,你那个时候看的是什么电影?《大白鲨》、《教父》,还有第一部《星球大战》等很多著名的电影。请各位读者想一想,这些电影跟1929年大萧条时期出品的那些有什么不同?1929年大萧条时期大部分是以喜剧片发泄心中的痛苦与不满,而这个时期出品的都是恐怖片。
从1929年大萧条时期的喜剧片疗伤变成20世纪70年代通过恐怖片的感官刺激来抒发心中的痛苦,这很有意思。这个时期孕育出了哪些伟大的导演?你们都听说过,希区柯克、卢卡斯、史蒂芬·斯皮尔伯格。
三、电影投资:由产业资本到金融资本
我前面提到过,从1929年开始,美国有很多大的电影公司成立,有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米高梅、华纳兄弟、环球、哥伦比亚等。当时叫做产业资本时代,什么叫做产业资本?资本家建立了电影公司,自己投资,自己拍电影,这叫做产业资本,所有事情都是由这种资本家来做的。
到了20世纪70年代,美国的电影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产业资本变成了金融资本。什么叫金融资本?那就是不再像过去一样,由资本家自己拿钱来拍电影,而是通过上市融资来让全美国参与。比如在股票市场上市,把股权卖给社会大众,通过美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不是向资本家,而是向社会大众筹集大量的资金来支持这些伟大电影的拍摄。
也就是说,美国的电影界从1929年的产业资本变成了20世纪70年代以金融资本为主导,这是很有意思的。2000年发生了什么事?美国科网股泡沫破灭,再次进入萧条时期,于是又孕育出一系列伟大的电影,包括《哈利·波特》、《指环王》、《蜘蛛侠》,还有《星球大战》第二部。这个时期的《指环王》第三集票房纪录是11亿美元,《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票房是9亿美元。难以想象,又是在经济萧条时期,再一次孕育出一系列的伟大电影。
『伍』 请推荐几部跟20世纪美国大萧条有关的电影
《奔腾年代》是由加里·罗斯执导, 托比·马奎尔、杰夫·布里吉斯、 克里斯·库柏等主演的励志电影。影片讲述三个生活和事业上的失败者偶然相聚,训练一匹看上去也很失败的矮个跛腿小马参加赛马比赛的故事。
剧情简介
上世纪30年代,美国正处于经济大萧条时期,查尔斯·霍华德原本经营着一
家自行车修理店,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通过向美国西部销售汽车而敛集了一笔财富,并迅速成为一名称霸美国汽车业的百万富翁。可不幸的是,他的儿子却在交通事
故中丧生,陷入巨大的悲痛和绝望之中的妻子坚持和他离婚。
查尔斯·霍华德拥有一匹体形小巧、关节粗硕的马——“海饼干”,它虽然是
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纯种马之一,但却因为瘦小难看的外形而不被人重视和看好。霍华德与半瞎的瑞德·波拉德以及汤姆·史密斯一起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对“海饼
干”进行训练。自此,“海饼干”和它的三人小组开始了一段传奇的旅程,而三个人的人生路也从此发生了巨变。
瑞德·波拉德曾是一名著名的拳击手,职业生涯里获奖无数,但在一次意外重伤之后,他不得不改行做起了骑师。瑞德·波拉德虽然身材瘦小,视力很差,却天生一副倔强脾气,而且波拉德从小就爱好骑马,于是训练中他成为“海饼干”的骑师。
令人惊奇的是,看似羸弱的“海饼干”虽然非常暴躁,却被同样瘦小的瑞德驯服,而且忽然间变得活力十足,像一只从山上冲下来的野马。瑞德骑着“海饼干”在树林里飞驰,从它身上找到了独特的交流方式,那种息息相通的默契感觉,瑞德从未有过。
汤姆·史密斯是个牛仔,因为终年到处浪荡,无所归依而被人称为“孤独的平原之子”,他曾在美国的西部狂野专门表演“训服野马”的节目,号称“黑马克星”。在这次训练中,他自然成为驯马师。
事实上,他们的马“海饼干”也和主人的命运相仿,是赛马中的失败者,不仅
个子比寻常赛马小,看上去腿也有问题,因此,全国人民都开始饶有兴趣地关注着“海饼干”的故事。在驯马师汤姆的帮助下,瑞德·波拉德开始了艰苦的训练。在
坚持不懈的努力下,他们终于在一次比赛中脱颖而出,瘦小半盲的蹩脚骑师瑞德·波拉德骑着这匹脾气暴躁,四腿弯曲的瘦马“海饼干”赢得了比赛,也赢得了全场
观众的欢呼.....
『陆』 《摩登时代》作为卓别林的最后一部无声电影,为何能成为他的经典之作
《摩登时代》是影史最伟大的喜剧片之一,同时也是公认的卓别林最有名的电影。
卓别林不仅仅是一个喜剧演员,他还曾成立过属于自己的电影工作室联美公司。如果仔细看他电影的序幕,会发现导演、编剧、演员,甚至剪辑和制片人都是卓别林。
我们经常赞赏的是他的喜剧表演天赋,却忽略了他的创作和执导能力。
『柒』 一部讲述美国1938经济大萧条电影叫什么
《奔腾年代》
导演:加里-罗斯(Gary Ross)
主演:
托比-麦奎尔(Tobey Maguire)
杰夫-布里奇斯(Jeff Bridges)
克里斯-库柏(Chris Cooper)
伊丽莎白-班克斯(Elizabeth Banks)
剧情简介:本片讲述的是前自行车修理工查尔斯-霍华德(Charles Howard,杰夫-布里奇斯饰,Jeff Bridges)的真实故事。他通过向美国西部销售汽车而敛集了一笔财富。他拥有一匹体形小巧、关节粗硕的马--"硬饼干"(Seabiscuit,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纯种马之一)。霍华德与半瞎的瑞德-波拉德(Red Pollard,陶比-麦奎尔饰,Tobey Maguire)以及汤姆-史密斯(Tom Smith,克里斯-库柏饰,Chris Cooper)一起组成一个三人小组,对"硬饼干"进行训练。瑞德-波拉德曾是一名获奖拳击手,训练中成为"硬饼干"的骑师。汤姆-史密斯又称"孤独的平原之子",曾在美国的西部狂野专门表演"训服野马"的节目,号称"黑马克星"。这次训练中,他自然成为驯马师。时值美国正处在经济大萧条时期,全国人民都饶有兴趣地关注着"硬饼干"的故事。霍华德带着他的马赢得了1938年的赛马冠军,他们传奇性的事迹让当时的全国人民为之振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