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狮子王》2019:引入VR虚拟制作技术,颠覆动画电影拍摄
自从去年11月份,迪士尼宣布将拍摄《狮子王》2019的消息、并放出预告片后,不少粉丝的胃口就被吊了起来。
和1994年的纯动画形式经典电影相比,这部宣称真人重制版《狮子王》预告片中看不到任何“真人”的部分,当时也引起了众多网友讨论,笔者也对其进行了解析。所谓的真人重制版但在影片中并没有真人出现,但是会有真人参与到角色的写实,包括 面部细节、动作、甚至配音等都是“从动物的角度出发” 。
当然,我们从《狮子王》2019预告片中也能看到采用更先进的CG技术带来的写实版的画风,能看到清晰的动物皮毛和细腻的动作,观感也更讨好眼球,甚至连辛巴仿佛都变的更可爱了呢。虽然故事剧情相同,但也很直接的反映出了两个时代动画电影制作技术上的差异。
《狮子王》2019和《奇幻森林》的不同
据青亭网了解,《狮子王》2019导演Jon Favreau此前还曾参指导《奇幻森林》,这同样是一部真人CG技术的动画电影,由于该作有着良好的技术展现,因此也被选中为《狮子王》2019的导演。
《狮子王》2019最初公布于2016年,而Jon Favreau早在2017年就在一次采访中透露:我们兆芦罩将结合大量VR技术、CG等虚拟技术进行电影拍摄。而在本片制作中虚拟技术负责人Girish Balakrishnan则表示: 该片将采用独特的虚拟电影拍摄方式,并集合动作捕捉、VR/AR等技术。
美国 娱乐 周刊近期采访了《狮子王》2019电影工作的背后,有机会让我们了解到该作中更多的拍摄细节。
谈及电影的拍摄,导演Favreau表示:我们仿佛像是在恢复一座宏伟的具有 历史 性的地标建筑一般,如何去重制而不改变原作精髓,如何去加入现有技术而不影响原作中狮子王的灵魂和内涵就是最初的思考。
诚然,《狮子王》1994是一部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的会手绘动画电影,并成为1994全球票房哗搜冠军,之后也收获大量粉丝,甚至成为迪士尼的经典IP。
导演Favreau谈到:这部电影可能会成为迪士尼对其经典动画电影真人重制的顶峰,拍摄起来就像一部舞台剧,紧紧围绕着故事情节展开。我们还加入新技术给电影带来新鲜感,同时还与原作保持高度一致。
据悉,《狮子王》2019新技术制作团队大部分人员来自《奇幻森林》剧组,同时也有一些新成员加入。表面来看,两个电影中最大的不同在于电影中有没有真人出现。
《奇幻森林》中有一个真实的人物Neel Sethi饰演毛克利,而《狮子王》2019中则没有真人出现。导演Favreau表示: 正因为此我们也 不在 受限于绿幕技术或其它实景拍摄等,因此一切变得虚拟。
导演Favreau谈到:一旦抛开实景拍摄,就给了我们很多施展空间,我们甚至可以在完全虚拟的环境中去拍摄电影,也形成了另一种纯虚拟的电影拍摄方式,这也是它和《奇幻森林》最大的不同。
VR技术在《狮子王》2019中的应用
“可以理解为, 为了拍摄这部电影我们制作了一个多人VR大空间 游戏 场景 ”,导演Favreau表示。
虽然《狮子王》2019的故事剧情没有太大变化,但VR技术的加入也使得导演Favreau能够在虚拟场景中“穿梭”于任何角落,甚至在悬崖上也能够找到更好的拍摄角度。 也就是说,VR给电影拍摄最大好处之一就是运镜。
试想一下:只要有一个VR头显就可以进入虚拟的《狮子王》世界,自由的穿梭在这个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听起来有点像现在的大型单机 游戏 ,以《守望先锋》《PUBG》为例,观察者在 游戏 地图场景中以任意角度观战,可前往 游戏 中的每个角落。
实际上, 《狮子王》2019和《奇幻森林》的制作中的确采用了 游戏 引擎和 游戏 制作方法。
《狮子王》2019的摄影导演Caleb Deschanel也将配合导演Favreau通过VR在电影中寻找合适的镜头,就像是在现实电影拍摄族闹中的吊臂、无人机方式一样,只不过这种方式是完全虚拟的,甚至根本不用真是的摄像机参与进来。
采用VR技术拍摄的好处显而易见,由于众多不可控因素,真实环境下拍摄电影NG是很常见的,例如寻找最合适动物打斗、更合适的日落、更具感情的演示等镜头,如果一次拍摄不理想假若要重拍则会带来很大的人力、时间和资金成本。
据了解,在《狮子王》2019的虚拟拍摄场景中,可以做到VR实时拍摄预览,当VR虚拟运镜开始拍摄时,旁边的工作人员就可以看到所拍摄的场景。
所有做的这些就是让你感觉仿佛有一个真人在这个虚拟场景中拍摄,而不以往只需坐在电脑前进行纯CG渲染的运镜方式。导演Favreau表示:我们在这部电影中所有的剪辑方式都和传统电影相关,并不是单纯的CG制作。 我们可以捕捉动物的任何动作,从而呈现出完美的镜头。
然而,导演Favreau再次讲到:我们最终希望的是,当大家看到这部影片时不要刻意关注这些技术 ,只是希望通过这种技术能给观众带来与众不同的感觉,就像在真实环境中拍摄动物一样,让观众更易从 情感 上感到共鸣。
据了解,导演Favreau采用VR技术拍摄电影的方式已经筹备多年,甚至被看作动画电影史上的一次变革。在《狮子王》2019中,包括 VR硬件技术公司Oculus和HTC Vive、 游戏 引擎公司Unity,以及集合影视制作、 游戏 开发的工作室Magnopus(曾获的奥斯卡金像奖)都为此片提供了大量帮助。
不过,《狮子王》2019最大的不同在于颠覆以往的任何动画电影拍摄方式,既不同于詹姆斯·卡梅隆《阿凡达》(本片部分人员曾参与制作),也不同于《奇幻森林》。甚至现在团队从大部分曾参与《奇幻森林》制作人们也认为这种拍摄方式已超越三年的《奇幻森林》。
该片视觉特效总监Robert Legato此前曾三次获得奥斯卡金像奖,他表示: VR等新技术拍摄电影的时机已经成熟,只是还没有人这么做。 这是一部打破传统的电影,打破了你对这类电影的想像。我们认为将真人实拍、动画CG、电影特效等新技术结合起来,制作出一个完全虚拟的场景,这或许就是改变 游戏 规则的关键。
B. VR视频如何制作
1、需要有一台全景摄像机。
VR视频是360度全方位拍摄,所以需要一台四方位或者全方位摄影机,配备多方向摄像头,比如Google YI JUMP VR摄像机、Jaunt ONE VR摄像机、Nokia OZO全景相机等。
由于摄像机镜头是定焦的,没有传统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和走步移位,所以一定要事先设定好摄像机的移动轨迹,这是决定能否拍出质量好的VR视频的基础。
2、需要准备一个拍摄环境。
为了提供更真实的拍摄环境,摄像头所及的环境不能出现与视频无关的人或者事物,甚至是导演也要远离拍摄现场或者进行适当的伪装以免穿帮,所以视频拍摄布景很重要。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封闭环境都适合拍VR视频,只有那些代入感极强的背景才会给VR用户带来沉浸感,才会显现出VR视频的美妙,比如星球大战》和《盗梦空间》这样的电影背景就十分适合VR视频拍摄。
3、VR视频后期制作。
由于VR视频的制作拼接影响视频的观感,所以拍摄前一定要事先做好彩排,拍摄的时候最好一次通过。另外就是消费者观看时会自己主动找场景,所以在视频制作中要设置一些场景引导交互或者视频制作后期在正在说话的人物旁边加字幕,正确引导观众跟进剧情发展。
4、视频输出及测试。
在叠加完虚拟效果之后,输出SDI或HDMI信号,经过编转码处理再将视频上传到直播平台,目前我们的已经可以支持H5页面的直播,这样用户随时随地,即可通过直播链接,“进入”直播现场,感受Live体验。
C. 制作一部 VR 电影会经历怎样的过程
完整文章链接:制作一部VR电影会经历怎样的过程?转自:www.vr013.com
不少VR领域的从业者都认同这样的观点:娱乐型应用是VR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突破口,也是最有可能首先盈利的。这样的言论下,最直接的结果是,围绕VR内容方面的创业者与讨论越来越多。一个直观的案例是:从2012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上第一次出现VR电影开始,到2016年,参展影片的数量已经达到了33部。
VR+电影显然是一个被看好的方向,但VR电影又不仅仅是在屏幕上讲一个好故事那么简单。内容与技术发生碰撞,VR电影如何讲一个好故事?
在「当资本遭遇技术:2016,VR真的会爆发吗?」活动中,北京圣威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杨涛和微影时代副总裁陈海峰、追光动画VR短片《再见,表情》的导演米粒,一起探讨了有关「VR+电影」的诸多问题。
极客公园:具体来讲,「VR+电影」如何创作?
米粒:其他大公司在交互上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交互会走一些叙事的捷径,我们目前希望做的事情,是在交互尽量少的情况下,如何讲好故事,同时保持观众的注意力,跟上我们设计的叙事节奏。
我们一直在传统与前沿科技之间找平衡,VR作为一个以沉浸式体验为主要特点的设备,是它先天性的优势,但是如何利用这种优势讲故事,是我们目前行业内一个基本空白的状态,我们更多的注意力是在故事和体验之间找到平衡,为了控制时长,我们会比较克制地去使用交互,尽量利用各种各样的手法引导观众关注我们的故事。
另一点我们在制作过程中发现传统的视听语言受到限制,很多视听语言在VR中失效,剪辑的功能就失效了。制作过程中间我们有大量的手段尝试用这些手法在VR应用中,目前发现是失败的。当观众处于VR环境里,会认为自己切身地在那个环境里,一旦出现剪辑的话,观众会觉得自己像闪电侠一样移来移去。我们使用过很多方式,黑场、闪白、淡入、淡出进入这种转换,但是绝大部分还是在场景里。
屏幕快照2016-02-03下午5.40.54.png
(VR短片《再见,表情》)
交互的处理上我们是非常克制的,观众体验我们短片的时候,几乎没有跟电影角色里非常强的互动,更多的是通过声音,通过光,甚至通过主角的各种调度和位移来引导观众,从本能的一些反应来让他们关注故事的发展和跟进这个角色的表演。
另一方面,我们在声音的交互上也做了一些尝试,这在今天的VR上也能够体现,我们实验室在VR动画短片上使用目前电影新的技术,比如全景声方面的体验。我们不太想依赖简单的耳机,双声道的系统来体验VR的声音。
接下来比较重要的是沉浸感和仪式感。做VR动画短片的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观众的自我认知。很多观众在看VR短片的时候,很大的问题是「我是谁」,我在这个故事里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我们在设计动画短片的时候,剧本开始就有考虑到这个点。在刚开始的时候,故事创作设计了一个更像是一个会场的环境,当观众戴上眼镜之后第一个反应我在一个会场里,我处于类似电影观影的场景,观众会觉得是观众的视角,不会认为我自己是主角。因为很多观众戴上VR设备的时候,信息量非常大,他会看周围的环境,在刚开始的前一两分钟让观众进入故事是非常困难的,我们更多的重心是如何让观众先进入这个场景,以最快时间明确自己在故事里的身份,这样更容易让故事正常的进行下去。
极客公园:VR电影游戏化和游戏电影化相比,谁更容易走得通?
米粒:游戏电影化这件事情在游戏持续非常长的时间了。有一家法国公司很早做游戏电影化,已经非常深入探讨游戏电影化的趋势,包括一些玩家做的选择产生的效应,你会有20个甚至更多不同的结局,让玩家体验游戏的时候产生不同的体验。游戏电影化这件事情对于VR来说是一个比较容易的事情。因为它只是将内容搬到一个新的交互平台上去,但是电影的游戏化是一个相对空白的区域。我觉得从创造内容上来说,还是要学习好莱坞。好莱坞已经将电影和故事的类型化推到非常高的平台级别,已经能够在内容层级上对观众进行非常细致的划分,对他们所产生的内容进行基本的一个相对准确的预判。
杨涛:从另外一个角度看,我感觉游戏和电影这两个东西都是建立在屏幕的基础上,是建立投影仪和电视上面,而VR全景的东西,我自己感觉是改变完全底层的东西,生长出来的到底是电影还是游戏,这个需要改变思维方式。我们现在从底下往上去走,还是已有的方块往下去走,这个我现在不好说最后结果什么样,但一定是全新的东西。
极客公园:在VR电影方向上来说,好的故事与新鲜的体验哪个更重要?
米粒:都挺重要的,视觉上的刺激和体验是VR延伸出来的一个优势。如何在这样的优势下去创造故事是一个难点,我们觉得未来观众进电影院去看VR,一定是带着这两方面的期待去的。有很多的故事并不是需要VR的方式才能得到最佳的体验,我们很多时候还是希望能够以第三人称,置身事外的感觉看别人的故事,所以有一类的故事需要我们沉浸感比较强,一旦观众选择VR的方式去观看一个电影,他一定是有两方面的期待,两方面的平衡还是需要我们未来在不停的尝试和各种探索。
杨涛:和电影的发展历程很像,技术的新鲜首先吸引大家的关注,在产生需求的基础上,后面才是真正提升故事性和剧本的阶段。
极客公园:VR市场上赚钱的方式可能有哪些?
杨涛:国内市场来说,如果要是没有极大诱惑力的话,靠硬件去盈利。在VR领域可能短期之内会依靠硬件盈利,但是一旦盈利就会面临免费的冲击。后面具体怎么盈利,以2016年年初的眼光看来,可能只是传统的这些模式,靠广告、版权,一些授权,或者体验店的形式,这些可能是可见盈利的手段。
陈海峰:有很多方式,很大一部分可能会跟内容本身关联度会很高。平台这个东西将来是挣平均利润,未来可能这些利润的差异会来自于内容的不同,或者是最终提供一种服务的差异,这是未来真正盈利的一个效果而且在某一天真正可以从C端上挣到钱了,这个行业才算真正在消费层级上站住了,可之前会烧很多钱。
D. VR视频如何制作
最酷的科技视效VR视频!你想了解吗?
VR视频即我们通常理解的3D全景沉浸式视频,VR视频允许人们在视频里选择不同位置自由观看。视频可以为观众展示360度的全景镜头,使观众感觉身在其中,酷炫的沉浸视效,成为当下视频的潮流前沿!目前VR视频技术应用在教育、医疗、旅游、游戏、航空航天、医学等多种领域。应用领域
视桥君带你走进《视桥课堂》,本期为大家讲解VR视频是怎么制作的。
1.场景建模及材质贴图这里我们先用3DMAX软件对场景进行布局和建模。初始模型为无颜色无材质的素模状态。我们对素模进行灯光及色彩调试,并贴合纹理图片,赋予模型色彩纹理。实现材质贴图后,我们的场景就变得生动起来。
2.动画制作三维动画制作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工具,动画师赋予三维模型生命力,让其动起来,同时根据脚本内容设定场景镜头效果。
3.渲染合成场景渲染是通过计算机对灯光材质等进行计算,渲染程序会根据物体的材质来计算物体表面的颜色,材质的类型不同,属性不同,纹理不同都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效果。也可以根据场景设置,再次由程序绘出一幅完整的画面或一段动画。对已调试好的动画场景进行渲染,并对渲染好的动画镜头进行视频合成处理。合成阶段,我们进行镜头组接,加效果、加字幕、音乐等后期制作,完成视频再交付程序。
4.硬件调试最后我们将VR视频文件加载到VR一体机中,进行调试,确保VR视频正常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