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燃烧》女主半裸出镜,后来她去了哪儿
故事从一对渴望被爱的边缘人开始,在未尽的燃烧和赤裸的身躯中戛然而止。 每一种思想、每一份灵魂,都纠缠不清。
改编自村上春树《烧仓房》,李沧东时隔八年的新作《燃烧》,以 3.8分 创造了戛纳场刊 历史最高分 ,讲述了无法跨越的阶级鸿沟和那些如同被遗弃的仓房般丑陋而空虚焦虑的灵魂。
“不认识我了吗?变漂亮了吗?”
“你还记得吗,以前说我长得丑,那是上中学的时候,你对我说过的唯一一句话。”
当钟秀重逢旧相识惠美,她这么说着。 钟秀于她,是苦难生活里的唯一救赎。
他们心中都埋藏着对彼此的爱意,但苦于巨大的生存压力,两个单单依靠体力劳作勉强过活的年轻人,却一直无法面对面坦白。
之后惠美踏上了去往非洲寻找生存意义的旅途,和上层社会的Ben成为情侣。
钟秀第一次表达出愤怒,是两人结伴来自己破旧的家里的那个傍晚,他近乎吼着对开豪车、住豪宅的Ben说“我爱她”。
一个从未拥抱过亲密关系的底层青年突然遇见了同病相怜的另一半, 还未拥有,便已经永远失去了她。
而其它时候,钟秀永远是一幅样子,耷拉着未去天真的眼角,任由情感积埋。
梦想着成为作家,却被自傲的父亲犯法入狱牵住了步子。 他羡慕Ben这样的年轻人 ,称这些“不知道在做些什么,谜一样的有钱人”为“盖茨比”。
着实,这些人早就不必为生计苦恼,他们在乎的只是如何填满自己空洞的灵魂。Ben最爱烧破败的仓房,两个月一次,去找那些 被遗忘的角落 ,看着一切变为灰烬。
他坦白自己很久没有眼泪了,好像这样哭起来就并不觉得悲伤。这样苍白的灵魂,早就难解。
而那些没人在意的仓房似乎隐喻着社会里的边缘人,他们渴望关注、渴望顺遂的人生、渴望被爱,但最终只能 悄无声息的被动消失。
“故事中如果提到了枪,就一定有人死。” 契科夫的这句话,在所有电影中都被无一例外地践行着。
破旧的农舍里,钟秀打开了那一柜簇新的刀具。它们是否是盲目倔强的父亲无数次打磨着想用来了结自己枯萎生命的工具,已经无关紧要了。
故事的结尾他一刀一刀刺向了Ben,赤裸着离开,完成了这次“ 发射 ”。
燃烧让整部电影充满巨大的张力和模糊的质感,你想去探寻每个人,却发现这部电影“ 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无法确知中隐藏了我们世界所有的mystery。
惠美曾经给钟秀表演过哑剧, 忘掉这里有橘子,你就能表演出真正的吃橘子。 而如果忘掉这里有仓房呢?或许Ben要毁灭的从来不是仓房,而只是那些没人关心的生命呢?
惠美最后的镜头停留在那个傍晚的赤裸舞蹈。在那片像被亲吻过的晚霞里,她的背影执拗的让人心疼。
惠美期盼的或许就是她所一直寻找的生存意义, 她不在意吃饱穿暖,只想找到那个能够填补自己心灵空缺的依靠 。
临走前,钟秀悄悄拉着她说“你怎么能那么轻易在男人面前脱衣服”,斥责的语气里又带着些温柔的怜惜。
惠美突然的失去联络,让我们觉得这个连自己的母亲都不记得自己小时候掉进过水井的惠美在这个世界被不断冷落和遗忘。
或许在钟秀往后继续孤单的年月里,会永远记得这个女孩。那份因为平庸而不敢说出口的喜欢,最终只能变成来得太迟的思念。
没人知道惠美的结局 。或许她只是躲起来了,或许她就是Ben口中的那个等待被自己燃烧的“仓房”。这就是 李沧东想留给我们的mystery ,因为生活永远不像电影能有准确的答案。
企图从这部电影里看出“故事”的人会失望,但那些人物间的迷思对白,只要你想,永远有一千种理解方式等待着你。
当最后一幕落下,你会发现,每一个角色都对这个世界充满 愤怒 ,而越是卑微,越能诠释这种无能为力的感觉。
韩国评论人许永文提出过一个新名词“ 出租屋现实主义 ”,他们所代表的就是像钟秀和惠美这样被现实困于逼仄的出租屋内的年轻一代。
在《燃烧》中,尽管角色都充满了各样的人格缺陷,你却仍然无法生出对其之中某个人的 厌恶之情 。
因为他们真实的就像你我,现在的人们好像无论在世界的哪个地点,无论处于什么阶层都在以各自的理由愤怒,导演把这些故事称为“ 愤怒项目 ”,并说:
“然而,可能在他们看来,这个表面上看来就像没有任何事一样,十分正常的世界就像个巨大的 谜语 一样。
就像村上的短篇小说主人公对于无法确知的对象感到无能为力一般。我们不也时常对未知的未来感到手足无措吗?
尽管这个世界有那么多让我们沮丧的理由,但我们总会找到那个第一眼就觉得可以依靠的存在, 我们可以称之为“爱” 。
不必觉得为难,也不必退缩,那个愿意做你生命的拾荒者,给你持久包容和拥抱的人,也会融化你对这个世界所有的愤怒,陪你一路从阴霾到天晴。
完
作者 | 可乐
眼泪的存在,是为了证明悲伤不是幻觉。
电影和可乐,是我的最爱。
⑵ 燃烧电影是根据什么改编的 燃烧电影改编自什么
犯罪惊悚片《燃烧》由前真探、现编剧Fredrick Kotto负责操刀剧本,并同阿里和Tom Carter执行制片,Nicole Clemens和Kevin Cotter担任自制片人。由马赫沙拉·阿里领衔主演。
燃烧电影是根据什么改编的 燃烧电影改编自什么
影片改编自A.J.Wolfe所著即将出版的同名小说 ,Anonymous Content购得版权。小说是犯罪、惊悚、爱情等元素相结合。
马赫沙拉·阿里,1974年2月16出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美国男演员。他曾在《纸牌屋》中饰演雷米·丹顿,阿里凭借精湛细腻的演技,获得了包括金球奖、美国演员公会奖在内诸多大奖“最佳男配角”的提名。2017年2月27日,马赫沙拉·阿里凭借《月光男孩》获得第89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奖。
⑶ 电影燃烧没有片源吗
有片源的,余陪网上有片源。
《燃烧》的人物主体是围绕着边缘人群体开展的,用小人物绝毁哗的故事角色去揭开并行现实生活的残酷,侧面表现处于底层人物的渴望和自我的救赎。
⑷ 《燃烧》影评
这部电影取材于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烧仓房》和威廉.福克纳的短篇小说《烧马棚》,讲述了三个阶层不同的年轻人:钟秀、本、惠美相遇后,他们之间展开的一系列纠缠惊悚的故事。该片也是韩国历史上最能接近大师级的导演李沧东“八年磨一剑”的作品,在戛纳场刊史上评分最高的电影。(满分4分,燃烧3.8分)
这部片子上映后,观众的评价却出现了严重两级分化的现象。有人这样讲:“花了两个半小时讲述了一个没有结果的悬疑案;又是一部要靠过度解读来刻意神话的平庸之作;我相信只是我一个人瞎了而已”等;也有人这样评价这部电影:“电影很难超越文学,但这次大抵超过了;检验影评人的试金石”等。当然,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欣赏电影的方式和侧重点都不同,有人觉得“红海行动”是国产电影的里程碑之作,有人被皮克斯造梦之作“头号玩家”深深震撼,有人被“小偷家族”的温情戳中心窝,,也有人在“药神”的片场哭的泪流满面;今年的主流电影及各大电影节获奖影片我看过十之七八,而2018年我心目中的年度最佳影片却也正是《燃烧》。
这里,我不想去过多的重复剧情。作为一部涵盖虚幻与现实的悬疑片,很多人抱着膜拜神作的心态看下去,却最后一头雾水的走出来,加之网络上也没有令人满意且全面的解读,有的也只是些揣测和片解,这就导致很多观众走出影院后愤愤的大骂一声:什么垃圾。我在为这部作品感到惋惜的同时,也大量的在网络上搜集资料,尝试写下自己的解读。
一、问:惠美死了吗?——死了
1.首先看完电影你绝对要看懂本所说的“烧大棚”就是指杀人。本说大棚离钟秀很近,是最容易烧的那个,而且烧大棚的时间也就是惠美失联的那几天,更重要的是钟秀每天检查自家周围的大棚,没有发现一个被烧掉的。
2.本说他“喜欢做自己要的菜,就像人类像神奉上祭品一样”,联系他杀人时间总是在邀请朋友来家里“AA”聚餐之后一两天,推断聚餐其实就是他所谓的祭拜,他的那群朋友也都是像他那样的“大饥饿者”。
3.本家里卫生间抽屉里有每个被害者留下的饰品;以及他的那个箱子中装着的一套化妆品,他给女生化的妆正是“入殓妆”。
4.钟秀去惠美家找她,发现她家收拾的整整齐齐,房东说惠美是去旅行了,但行李箱没有带走;而且惠美也不是个会收拾家的女孩,这次却把家整理的跟本的家一样整齐干净;惠美的猫最后在本的家中出现。
二、问:井和猫存不存在?——存在
1.猫是可以断定存在的。钟秀喂猫的日子,猫食每天都会被吃掉,地上还残留有猫粪,以及最后钟秀在停车库中叫“Boil”,猫就猛地扑向他的怀里,这些都是直接确凿的证据。
2.很多人质疑井的存在性,片中惠美的家人和村长都否定的井的存在,只有惠美坚持井是存在的,以及钟秀的妈妈可能是为了讨好儿子帮她还债也说是有这口井的。倘若只把井单独提出来判断存在性,那正像有些影评人说的那样:“存不存在不重要,重要的是相不相信,镜头之外,区分现实与虚幻的陀螺永远在旋转”。
这里,我是这样理解的:井、猫和惠美都是存在的,这是“小饥饿者”的一种‘’同时存在‘’的表现,在同等阶级这里,他们被关注到了,是的的确确存在的,在高等阶级的眼中,“在韩国,这种又脏又破的大棚到处都是,……他们好像都在等着我吧他们燃烧了呢”。
讲得再细点,本在夜晚中讲得那段话:“我是不做判断的。下雨了,江水满溢了,起了洪水,淹死了人,雨做什么判断了吗?那是自然地道德——同时存在”。很浅显的一个道理,水会淹死人,这谁都知道的一件事,但水不知道,因为他们根本不是同一类事物,淹死人和没淹死人也就是同时存在的。而本片的主题恰好是反映的是社会不同阶级对物质和精神的不等需要。
三、问:钟秀和惠美的关系
1.钟秀是深爱惠美的。这是先从外表到内在的。中学的时候钟秀嘲笑过惠美长得丑(钟秀虽然矢口否认,但这跟井的辩证关系是一样的),与惠美再次相遇时他显然有种被她的颜貌震惊到的样子,到后来当着本的面说自己喜欢惠美,最后猜到惠美已被杀害时,一向讨厌暴力的他(他说过他讨厌有愤怒调节障碍的父亲)拿着父亲留下的短刀捅死了本。这条线是很清楚的。
2.惠美对钟秀有淡淡的感激和爱意。这还得从那口井的故事说起,井的故事是不存在的:惠美说钟秀在中学嘲笑过她长得丑,也说她又一次掉进枯井里,是钟秀把她拉上来了,这两件事钟秀都记不得了,只有惠美肯定它们的存在。而从惠美表演哑戏的那个角度看:“关键是不要去想这里有橘子,忘掉这里没有橘子就行了,想着自己真的很想吃”。可以这样理解:惠美与钟秀相逢后,意识到自己和钟秀处境(阶级)相同,自己在钟秀的生活中有了存在感,自己跟喜欢的人交往有了可能,从而在自己心中想象出来的经历,在外人眼里看起来不存在,但她觉得存在就行了。
四、关于惠美
1. 惠美从小对钟秀有好感,但钟秀并没有同样的情感。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惠美记得钟秀说过自己长得丑,而钟秀本人却不记得了;后来惠美整容的原因大抵就是这个吧,而欠下的债务应该就是整容的费用了。
2.惠美很显然是一个小饥饿者,但她不满足做一个低级饥饿者,对于她来说,精神的饥饿远大于物质的饥饿,因而惠美将攒下的钱用来旅行而非还债,显然她没有意识到对精神的追求务必要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这也是她与本这样的大饥饿者的差距所在。
五、关于本
1.惠美和钟秀在抽完大麻之后会傻笑,因为他们抽的少,本经常抽,大麻(即毒品,也包括性)已经无法带给他刺激了。当一个人麻木的生活久了,只有更大的刺激才能带给他兴奋,这种刺激对于他来说就是——烧大棚。
2.本一直很欣赏钟秀。从他看钟秀喜欢的书,几次邀请钟秀到家里做客,还有告诫钟秀要“聆听内心发出的声音,认真就没意思了,要享受”。可能听惠美说过钟秀是作家,本误以为钟秀也有和他一样的精神饥饿,很想把他当做一个知己;但作为一个小饥饿者,性和温饱尚未解决的钟秀其实根本不会理解这些,这也是社会低层阶级(抖音、快手用户)和精英阶级(知乎、豆瓣用户)之间存在的隔阂。
六、关于钟秀
1.在本和钟秀黄昏对话的末尾,钟秀说自己爱惠美,本听完只是不屑的直笑,有人讲本是笑自己看错了人,误把萝卜当人参;也有人说本认为这是钟秀的自我欺骗,钟秀对惠美的不是爱,只是经历了长久饥饿的人,看到食物想吃掉的动物本能。
2.钟秀最后明白了“烧大棚”的暗喻,也找到了本杀死惠美的证据,而迫于生活压力卖掉小牛犊可能是压死他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只有在牛棚干活时才是钟秀最快乐的时刻。
⑸ 电影燃烧女主角叫努利亚吗
阿德丽安娜·尤加特
⑹ 苏联人着火冲向德军是什么电影
《斯大林格勒》(俄语:Сталинград)是一部费多尔·邦达尔丘克执导的俄罗斯战争片,是首部俄罗斯3D电影,也是首部俄罗斯IMAX作品。2013年10月10日于俄罗斯上映、10月31日于中国上映。影片描写了1942年11月斯大林格勒会战中的一场城中巷战,以及巷战中的苏德双方的两段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