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写一篇看法国《蝴蝶》的观后感
不要忽视身边的爱——《蝴蝶》观后感
这是一部关于亲情的法国电影,一个老人和一个10 岁女孩共同去寻找一种阿尔卑斯山脉中的稀有蝴蝶“伊莎贝拉”,老人为了死去儿子的遗愿,女孩为了寻找失去的母爱,走在同一条寻找的路上。整部片子以寻找来一步步梳理出电影本身要体现的内容,寻找并不是意义本身,寻找的动力和根源——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对亲情的寄托才是这部电影最终要表达的内容,也是要传达给观众的意义。
“伊莎贝拉”是老人疯掉的儿子死前最后的希望,他想看看叫“伊莎贝拉”的蝴蝶,为了儿子,老人成为了一个蝴蝶专家,在山里找伊莎贝拉找了15年,这是一种一年只出现10天的短暂生命,但却被誉为最美丽的蝴蝶;单亲女孩的妈妈忙于工作,女孩受到冷落,所以在没有告诉家人的情况下偷偷钻进老人的汽车去了山里,为的就是看到老人所说的蝴蝶。电影最后我们才知道,女孩的妈妈就叫“伊莎贝拉”,她的寻找,纯粹是出于对母爱的渴望。一老一少在山林中露营,对话,从互相排斥到共同携手,当伊莎贝拉就要到来时,女孩却因为毛手毛脚让它飞走了。虽然我觉得电影最后的结局有点俗套,是以警察抓到老人以为他拐卖儿童最后两家冰释前嫌结束的,但是我认为这部片子所表达的意义和拍摄的景色还是挺值得一看的,毕竟法国电影都是比较有人文色彩的,总看美国大片,偶尔看看这种法国文艺电影还是挺享受的。
这部电影,能够欣赏到老人家里无处不在的各式各样的蝴蝶标本和阿尔卑斯山脉如画的风景。导演还把蝴蝶的所有生物形态和破茧过程都一一展示给了观众,这是电影的一大特色。最令人意想不到的要数老人家里一扇紧闭的门了,在小女孩偷偷打开之后,发现那屋子里竟然是一个精心营造的蝴蝶温室,飞舞着各色美丽的蝴蝶,就像城市中童话里的另一个世界,比阿尔卑斯山脉的天然景色更令人惊叹。
整部电影话语不多,但都耐人寻味,一少一老一问一答,满篇基本都是这样的对话。女孩看到一个男人强迫女友和她共同滑翔来表示爱他时,问:什么叫一根绳子维系的爱情?答:当爱情需要证明时,那它本身就不存在;女孩问:为什么有富人和穷人之分呢?答:平等、自由、博爱的口号虽然叫起来响亮但实施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的。诸如此类……人生的经历和哲理就这样在对话中简单清晰的进行了解释,展示在了人们面前。最后的片尾曲也是一老一少的问答歌唱,很可爱、很有趣,这大概是这部影片的又一个特色吧。
不过最后我们还是等待到了伊莎贝拉,就在两人兜兜转转一圈之后,在老人的温室里,一只邮寄来的伊莎贝拉诞生了,两个人的心愿都得到了实现,女孩的妈妈也告诉她“她爱她”。我看到这里,也才赫然明白,这部片子所要表达的意义原来就是,不要忽视身边的爱。当身边的亲人和爱人都还在的时候,要懂得珍惜,不要等到亲人失去了才通过实现当初未能实现的愿望来回忆和遗憾,这是老人给我的启示;要懂得珍惜,不要因为最亲的人在身边就以为他知道自己的心,爱是需要沟通的,也是需要表达出来的,不要让身边的人受到冷落,这是那对母女的启示。爱身边的人和事吧,它会让我们的心里永远驻留着那遍寻不着的最稀有美丽的蝴蝶,让我们不会有遗憾。参考资料: http://shineapril.spaces.live.com/blog/cns!6cd94bac6e27511c!905.entry
⑵ 法国电影 《蝴蝶》百度云 中法双语字幕 谢谢
《蝴蝶》网络网盘高清资源免费在线观看
链接: https://pan..com/s/1gUbWoEZNYFZK8zFVpJ5xGA
《蝴蝶》是由费利普·弥勒执导,米歇尔·塞侯、柯莱儿布翁尼许主演的一部喜剧片。
该片讲述了丽莎和邻居的爷爷朱利安去采集蝴蝶所发生的故事。一路上,丽莎给爷爷添了不少麻烦,因为她有问不完的问题,还放走了爷爷采来的蝴蝶。丽莎掉进了一个山洞,爷爷着急,找来了救生人员。两人的友谊、亲情,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⑶ 法国电影《蝴蝶》想说明什么
法国电影《蝴蝶》
没有爸爸,只有妈妈的8岁小女孩莉萨不怕陌生人,她的好奇心比大象还要大。一天中午放学,妈妈忘了接她回家,莉萨不哭不闹,在咖啡店认识了搜集珍稀蝴蝶的老爷爷。他们开始寻找全欧洲最稀有的名叫“依莎贝拉”的蝴蝶。一路上,热情活泼的小莉萨有问不完的问题,冷静严肃的老爷爷就某个层面来看,也只是另一个小孩子。两个个性迥然不同的“爷孙”彼此斗嘴,诙谐机智,妙趣横生。
【片 名】:Le Papillon 【中文片名】: 蝴蝶
【领衔主演】: 米歇尔.塞侯 (Michel Serrault)
柯莱儿.布翁尼许 (Claire Bouanich)
【出品时间】: 2003年10月1日
【出产地区】: 法国
【影片类别】: 喜剧/生活 【音轨】:法语杜比5.1、国语杜比 2.0两条正片音轨
【字 幕】:简体中文字幕(对应法语原音,字幕可隐藏)
本片独有长达4分钟欧洲最美丽蝴蝶——“依莎贝拉”破茧成蝶的最美画面。
美妙活泼的配乐
影片在展现了老人与小孩的内心世界时,配乐起了很大的辅助作用,依靠着这些音符,把影片提高到了另一个较高的层面。配乐家Nicolas Errera以钢琴和弦乐为主要的基调,铺陈出轻缓优美的旋律,流泄出法式的浪漫情调,暗喻着剧中老少的互动关系微妙转变,让观众听着总能令人联想到蝴蝶展翅舞蹈的时刻以及丽莎天真的笑脸,并再次感受蝴蝶的轻盈飞舞和人性之间的纯良情感。
视觉享受
影片的取景别致有佳,摄影师尼可拉斯.海特力求做到绿意充满生机的主旨,在一幕幕安静的森林中,隐藏着许多富有情感的滋味。纵观影片,我们能够会体会到森林其实就是一老一少的感情源泉,当他们进行诙谐的对话时,森林仿似也在微笑,当莉萨看到非法狩猎者的时候,森林也似乎凝滞了呼吸。摄影中充盈着生命便是影片一个亮点之所在,轻柔而不煽情,在欣赏影片中,眼睛也得到了最高的视觉享受。作为个人来说,我真的非常喜欢本片的取景。
老少搭档寻找蝴蝶
《蝴蝶》的女主角,选用了年仅8岁的法国天才童星柯莱儿.布翁尼许演出。女孩的表演尽显天真的一面,与安利文老头机智幽默的对话,妙趣横生。一头黄棕色的头发是法国人的专利,一脸灰褐色的雀斑是小孩子的专利,把两者叠加,柯莱儿.布翁尼许便是典型的法国小女孩。男主角选用了蝉联三届西泽奖影帝的米歇尔.塞侯。影片最后这两位一老一少的主角演唱了片尾曲,听后让人觉得如同生活在童年之中,享受着无拘无束的阳光。
遗憾的是,今年7月29日,老爷爷的扮演者--法国著名影星:米歇尔 塞罗,因癌症永远的离开了我们,享年79岁。
⑷ 法国电影蝴蝶观后感
法国电影《蝴蝶》观后感
这部影片 轻松,幽默,温馨,洋溢着浓浓的亲情,既没有跌宕的情节,也没有精彩的动作,但却揭示了很深刻的哲理:“有时候爱就在我们身边,却常常被我们忽略” !
朱利安是一位丧妻丧子的孤独老人,多年前儿子抑郁症自杀,他为了实现对儿子许下的诺言,执着地寻找一只叫做伊莎贝拉的蝴蝶。一个单亲家庭的小女孩丽莎,偶然闯进老人寻找蝴蝶的旅程,而女孩的妈妈也叫伊莎贝拉,16岁时怀孕生下来丽莎,妈妈忙于工作,似乎又不懂得如何爱她,女孩受到冷落。女孩在这次旅行中实际上是在寻找母爱。 短短的旅程,老人完成了儿子的遗愿,女孩找到了母爱,他(她)们都找到了自己心中的伊莎贝拉。
影片中很多细节值的品味,女孩一路上天真的问,老人充满哲理的回答,给人留下难以忘怀的启示。这位看似孤独的蝴蝶老人却对生命有着宏大的感悟。
看到一对恋人要用跳伞来证明彼此的爱情,老人就说,“他们的爱情很危险,只靠一根绳子在维系,因为他们之间没有信任”;
看到一位登山者瞬间赚到35万美元,老人丝毫不为所动,因为他懂得,“只有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是真正的富有”;
看到母鹿被偷猎者射杀,老人平静地说出自己的生死观——“死亡也是生命的一部分,他会随时造访而没有预告,生命都是一秒钟一秒钟地度过的”;
他告诉丽莎的妈妈,要去爱抚、亲吻自己的女儿并告诉她“我爱你”….因为老人有切身的体会,亲情对一个人有多重要、有多珍贵. 老人也为始终没对儿子说出“我爱你”这三个字而愧疚 。
影片的最后,朱利安老人对妈妈说,“缺少母爱的小孩都渴望自己快快长大,脱离让自己感觉痛苦的生活,到自己能掌握的世界中去”。丽莎妈妈才幡然醒悟,她拥抱着女儿,轻轻的告诉她“我爱你”!
寻找蝴蝶并非意义本身,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对亲情的寄托才是这部电影最终要表达的主题。整个电影充满了人性关怀和智慧火花,她让我们用心关注那些孤独的老人、不安的孩子,和日渐麻木的自己。
看完电影后,那位孤独,善良,充满沧桑却智慧的蝴蝶老人,那位聪明伶俐,又孤独敏感,清澈蓝眼睛里的忧伤,羞怯迷人的笑容,精灵般的小女孩, 以及亲情,友情,美丽的大自然,充满生命哲理的对话,生动而立体,久久的的展现在眼前,那种精彩难以言表!
⑸ 谁看过法国的电影《蝴蝶》对这部片子你们有什么看法
该片由3届恺撒奖影帝Michel Serrault(饰演严肃的爷爷)和法国天才童星Claire Bouanich(饰演活泼好问的埃丽莎)共同主演。
故事主角叫埃丽莎,今年8岁,没有爸爸。她不怕陌生人,她的好奇心比大象还要大。一天中午放学,妈妈又忘了接她回家,她来到邻居爷爷的家,还打开爷爷的密室。脾气怪怪的爷爷,说他要去找“伊莎贝拉(Isabellae)”,那是全欧洲最稀有的蝴蝶。埃丽莎怕被送到孤儿院,于是粘着爷爷一起上山找蝴蝶。这趟远足好辛苦,她半路赖皮、后悔了……可是,她却看到满天飞舞的蝴蝶,和妈妈的爱!蝴蝶的故事 伊莎贝拉蝶(Isabellae),1898年被一个西班牙猎人发现,便被赐予了西班牙皇后的名字,它是现存欧洲大陆最美丽的蝴蝶之一。 爷爷胡利安寻找伊莎贝拉蝶的缘由非常简单。老人的儿子原本有着健壮的身体和积极的精神状况,可是突然间,毫无征兆地像掉进了一个黑洞里那样,变得神经过敏和忧郁症。他的身体一天天孱弱下去,精神也一天天逐渐崩溃,他在临死前想见一种蝴蝶,那就是伊莎贝拉蝶。老人承诺一定找回这样的蝴蝶,然而儿子却永远找不回来了。心中的恶魔困扰着他,一天,在毫无征兆地情况下儿子撒手人寰,留下了孤苦的胡利安。 老人为了履行自己对死去儿子的诺言,于是开始大量地搜集蝴蝶标本,然而这么多年来他都未曾实现这个愿望。伊莎贝尔,成为老人永远的痛! 胡利安自然也不会轻易气馁,生死的许诺重若泰山,他宁愿用秘鲁的稀有蝴蝶标本换得昆虫馆中仅存的雄性伊莎贝拉标本,宁愿远离巴黎跋山涉水来到这个渺无人烟的高原之巅。夜晚,他和埃丽莎守在篝火旁,他们谈论着儿子,谈论着母亲,谈论着蝴蝶伊莎贝拉。胡利安和埃丽莎之间似乎氤氲了一种默契,女孩找寻到了企盼的亲情、温暖,老人找寻到了蝴蝶、解开了心结。 正是这场不同寻常的旅行让两个人结下了无法割舍的亲情,也正是这场旅行让庸碌于生活琐碎的母亲明白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她终于在埃丽莎耳旁吟出三个简单的字。人们习惯在最亲近的人面前表现出若无其事的惘然,习惯让平淡稀释掉生活最弥彩的乐章。这些惘然与稀释让人与人之间平添了更多的疏离与隔阂,它会若隐若现、挥之不去。影片中的蝴蝶拥有了一种桥梁的气质,它不仅是老人与故去儿子之间沟通的桥梁,也是撮合老人与女孩,女儿与母亲之间交流的桥梁。 故事的结尾多少富有诗意,伊莎贝拉幼虫在蝶蛹中蠕动,慢慢挣脱掉外壳的束缚,爬上枝头,展开彩色的双翼完成了生命最激动人心的转变。放飞的伊莎贝拉寄托了老人与儿子的思念,埃丽莎向天空挥挥手,“飞吧”,它也是女孩走向崭新生活的希冀。三个故事 采蝶的路途中老少两人遇到三个故事,老人用平实语言看似波澜不惊地将人生的况味传达给女孩,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激荡起了一层层的涟漪。虽然对她来说,可能还有些懵懂,但那已然褪去了天真、肤浅。 爱情的证据 一对恋人在山坡上尝试跳伞,男人说这是爱情的证据,于是两个灵魂被散乱的风揪起飞向了远处。胡利安并不认同这种行为,他说,“他们的爱也只有条线牵着”,“如果存在所谓爱的证据,那就说明人们缺乏信心”,“当人们没有信心的时候,爱也就不存在了”。的确,人们为什么要用悬挂在一条绳子上作为爱的证据?我们信誓旦旦、我们海誓山盟,一切都是由谎言建起,又被谎言摧毁。世间两情相悦的男男女女,我们为什么要用一时的激动去承诺一世的生死相许? 该死的盗猎人 丛林中两条麋鹿悠然自得寻觅着食物,一老一少观察着自然的幽静和祥和。突然一声猎枪声轰鸣而过,埃丽萨与胡利安不约而同地微微一噤,“该死的盗猎人”从老人口中脱口而出。随后老人用棉花和氰化物闷死了孩子捉来的阿波罗蝶,孩子喃喃语道“盗猎人”,老人尴尬一笑,淡然认可。孩子的言语虽然有些吹毛求疵,小题大做,但这样质朴的语言出自埃丽莎之口又显得多了些真挚与虔诚。为什么我们喋喋不休、我们强人所难,而对自身的行为却视而不见,堂而皇之呢?胡利安的沉默似乎也是在追悔自己对儿子的愧疚,生命的奔涌是在这样的追悔与冥想中才生生不息。我们也会铭记下这样一句话,警世警人! 富人与穷人 在山腰的小木屋里,他们偶遇一队登山爱好者。他们谈论着“赚钱”、“财富”与“幸福”。埃丽莎不解地问:“人怎样才能富有?”老人耐人寻味地回答道: “最好就是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或许我们对富有这个概念缺乏认知,或许我们会把富有等同于财富的充裕,然而老人用这段颇为精辟而朴实的话道出了财富的意义,那是动物那般追求财富的极大满足,缜密的算计、阿谀与奉承、前仆后继地尔虞我诈?还是把生活当作一种艺术,微妙地截取其中的奥妙,在禁欲与纵欲之间寻求美与精神,品咂、陶冶、享受
⑹ 求一部电影,法国的,女主角叫伊莲,是一个悲伤地爱情故事,最后两人没有在一起。
法国电影《蝴蝶》,片中插曲我的名字叫伊莲很有名~
⑺ 法国电影<蝴蝶>讲的什么
简体中文名: 蝴蝶 导演: Philippe Muyl 编剧: 菲利浦 慕勒 (Philippe Muyl) 主演: Michel Serrault / Claire Bouanich 上映年度: 2002 官方网站: 345345 语言: 法语 丽莎(柯莱儿布翁尼许Claire Bouanich 饰),今年8岁,单亲,喜欢提问,各种各样童稚的问题。邻居的爷爷(米歇尔塞罗 Michel Serrault 饰),儿子已经去世,脾气古怪,有收集蝴蝶标本的癖好。一天,丽莎闯进了爷爷的密室,发现了五彩斑斓的蝴蝶标本。爷爷还说,他要到山上去采集一个叫“伊莎贝拉”的蝴蝶,丽莎大喜,要跟爷爷一起去探险,她多么希望跟着爷爷去看满天飞的蝴蝶。一路上,丽莎给爷爷添了不少麻烦,因为她有问不完的问题,还放走了爷爷采来的蝴蝶。丽莎掉进了一个山洞,爷爷着急,找来了救生人员。两人的友谊、亲情,与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 影评: 看完法国电影《蝴蝶》的晚上,许久不肯闭上眼睛。仿佛眼睑一合,那些影像便要谈去,世界将重又归于嘈切、繁嚣。不会再有天籁般的童声一记记问询,仿若幼婴的耳语。 《蝴蝶》象一组清新的田园诗,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一点点渗入眼耳。那片屏幕,穿过蝴蝶斑斓的羽翼,给我一座惊艳府邸,如此宁馨,静美。 蔚蓝晴空下,一望无际碧绿的草原,微风中摇曳的金色麦浪,草原上烂漫的野花和扑蝶的小女孩。大自然的静美与生命的动感,在这部影片里,融合得如此无缺。 如此看来,圈子里的几个朋友都偏爱法国电影,并不是没有理由。 《蝴蝶》没有跌宕迂回的剧情,也没有刻意做秀的煽情,只是一场平淡的讲述。 八岁的小女孩丽莎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妈妈未婚先孕生下了她,却又不知该如何照顾她。孤单的丽莎只能与心爱的蓝球为伴,在母亲失约或晚归的时候,一个人坐在咖啡厅里、或者电话亭边的长椅上无助地等待。直到有一天,失去儿子的孤寡老人朱利安把丽莎领进了他的家,丽莎第一次接触到了蝴蝶这种生物,并跟随着酷爱收集蝴蝶的朱利安一起,去寻找全欧洲最罕见、也最美丽的蝴蝶“伊莎贝拉”。 口齿伶俐、思维敏捷的丽莎在与朱利安同行途中,不停地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与固执严肃的朱利安斗嘴。一老一少在不断地争执与妥协中,渐渐亲近。这一趟旅程,变成了寻找爱与亲情的路途。 法国优美的乡村风光和老少之间谐趣的对话,使得整部片子看来心旷神怡。 法国天才童星柯莱儿布翁尼许是本部影片的亮点。她将一个生活在单亲家庭的,聪明伶俐又孤独敏感的小姑娘丽莎演绎得如此传神。她的笑容与忧伤,是整部片子的光影,牵扯着所有观者的视线和神经。 所以本片在法国上映时,吸引了上百万观众前去观看,票房突破了2亿元。这其中,柯莱儿布翁尼许的出色演技居功至伟。她那双纯澈的蓝眼睛,羞怯迷人的笑容是这个残酷世界的抗体,任谁都无法拒绝这样一个精灵的慰藉。 看法国电影,总能让人感受到身心的愉悦。原因在于法国电影总是能将很深刻的主题演绎得轻松诙谐。许多人生的哲理与隐喻,被有条不紊地编织进情节的前生后世,于细节处,一一表露。 这部79分钟的影片,其实涉猎了相当广泛的内容。亲情、友谊、爱情、战争、金钱、命运、人生等等。看起来似乎是极深奥的话题,本片却以简单的对话和简洁的镜头语言做了近乎完美的阐释。 比如,当那只美丽的鹿倒在偷猎者的枪声里,朱利安没有去挡住孩子的眼睛,他让她知道了什么是“偷猎者”。当朱利安爷爷把捉到的蝴蝶放入盛有药物能致蝴蝶于死地的瓶中时,丽莎冷冷地吐出了“偷猎者”三个字。这是一种意味深长的讽刺。成人的世界,太多的理由和解释,但在孩子的眼中,并没有实质的不同。 比如,丽莎与朱利安在山上看到一对情侣,男孩要求女孩为了证明爱情,勇敢地和他一起跳伞。 朱利安告诉丽莎,这对情侣的爱情只靠着一根绳索维系着。通常人们要求对方做些什么来证明他们的爱情时,就表示不信任对方,没有信任,爱情就撑不住.。 再比如,在一次富人的聚会上,丽莎问朱利安怎么样才算是富有。朱利安告诉她:最好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片中还有多处涉及到了政治敏感话题(在国内的审片制度中,经常会出现此类术语)。反战,应当是它隐藏的主题。 我至爱朱利安用手影给丽莎讲故事一幕。个人感觉,它是整部影片中最匠心独具的表达。 丽莎入睡前要听故事。朱利安于是藏身于床单后,就着昏黄的灯光,用手影的方式,惟妙惟肖地讲了动物界及整个人类世界生存的残酷。上帝的手,同时制造了美丑与善恶。似乎临到末日审判那一日,谁都是一具待罪之身。 这个隐喻,生动又惊心。三届法国凯撒奖影帝得主米歇尔塞侯饰演的朱利安,在此将他人生经验中的睿智与旷达表述得淋漓尽致。 朱利安与丽莎借宿农家的时候,听男主人诉说政治与民生的利益对冲,战争的残酷及对人性的摧残。男主人的老母亲仿如蜡像般凝固的身影也带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震憾。 也是在此,朱利安终于说出,他如此痴迷于寻找“伊莎贝拉”,是为了要满足儿子临终遗愿。他的患重度抑郁症的儿子,临死前惟一的愿望,是想看一眼传说中最美丽的蝴蝶伊莎贝拉。 亲情的主题,在这里被浓墨重彩地渲染开来。虽然朱利安叙述得不动声色,而内里蕴含的深沉情感却教人动容。他其实深爱着儿子,却从不曾对他说出“我爱你”三个字,当儿子英年逝去,所有的遗恨都已来不及弥补。 所以,对此深有感触的老人,在片子近尾声的时候,当警方出动人力,将不慎跌入山洞的丽莎救上来之后,才会对丽莎年轻的妈妈说:去,告诉孩子你爱她。 镜头语言在此处,又转入了对于法国某些社会问题的探讨,例如单亲家庭孩子的抚养及教育问题。 朱利安对丽莎的妈妈说:不快乐的小孩通常都会渴望快快长大,脱离令自己感觉痛苦的生活,到自己能掌握的世界中去。 丽莎的妈妈幡然醒悟。 在野外的时候,“伊莎贝拉”因为丽莎的莽撞被惊飞,老人带着小小的遗憾返家。但导演却在尾声掀起了一个小高潮。老人和孩子费尽心机寻找的“伊莎贝拉”蝴蝶其实就在家中。她最初的形象,只是一只丑陋的蝶蛹。 原来,他们一心想追寻的东西,其实就在自己身边,只是被忽略了而已。 这是片中会让人发出会心微笑的镜头:下了课的小女孩每天飞快地穿过街区,跑上楼梯,气喘吁吁敲开朱利安的家门,只为了能够亲眼看到一只蝴蛹蜕变成蝴蝶的过程。 导演给了长达4分钟的镜头,用来表现伊莎贝拉破蛹而出的画面。伊莎贝拉在灯光下缓缓打开翅膀,那一刻,美丽震慑人眼,仿佛所有的疼痛都被忽略。 似乎也在那一刻,听到丽莎内心的蜕壳声。 我们人生中那些难捱的辰光,那些对疼痛与苦难的隐忍,就象一只蝶蛹,等待蜕变的过程。从丑陋的蝶蛹到美丽的蝴蝶,是生命中经历成长蜕变的最好隐喻。 片子里的最后,丽莎放飞了“伊莎贝拉”。末尾的点睛之笔,是小女孩神秘兮兮地贴着朱利安的耳朵说:我妈妈的名字,也叫伊莎贝拉。 朱利安抬起头对她微笑:那我们都找到了它。 这是法国影片中又一触动人心的温情点,也是影片的主旨所在。身兼编剧与导演两职的菲利普.穆乐擅长处理家庭喜剧,在本片中,他举重若轻,将深厚涵义融化于轻松温情,使得整部片子充满幽默感,人情味十足。剧本里的对白及导演镜头语言的运用,讲究对内心忠实,对情感忠实,所以每一个观看的人,都能从中找到共鸣。 而法国人一贯擅长表达的浪漫在这部电影中穿插始终,朱利安虽然表面严肃,其实内心也天真如孩童。他与丽莎之间孩子气地斗嘴,令整部影片谐趣横生。 法国,做为艺术电影的源流之地,的确有许多方面值得借鉴,因其电影文化的深厚底蕴无人能及。 比如电影原声音乐。在本片中,丽莎与朱利安的一问一答,将那些隽永清新的人生哲理做了浅显而通透的阐述。小女孩的声音活泼俏皮,老爷爷冷静严肃。融合在一起,听来耳目清新。 法语一向被公认同为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而小女孩童声稚气的法语更是仿佛天籁。这首电影原声歌曲,被许多人视为灵魂的洗剂。执掌配乐的Nicolas Errera,用醇美的钢琴和行云流水的弦乐来合成了这首曲子,为影片增色不少。 再比如色彩的运用。79分钟的影片,象一场声色光影的旅行。参与过艺术电影《情欲飞舞》和奥斯卡得奖影片《美丽心灵》的摄影师尼可拉斯海特,用明朗的镜头,将法国阿尔卑斯山的自然景致拍得如同一副写意山水画卷。 国内的影片,虽然也不乏此类手笔,但总觉得似一场视觉盛宴。饕餮之后,味蕾也随之麻痹,没有余味值得反刍。所谓的大投资、大制作,象一场轰轰烈烈的烟花,绽放的,只是瞬间艳光,没有可以长久存留下来的美丽。场面再宏大,情节再壮阔,缺少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做支撑,就会感觉苍白无力。 但《蝴蝶》就不同。虽然它只是一部低成本的小制作电影,故事也非常简单,但它象一部多棱镜,人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它,就会引起不同层面的反思。 现今的观众,已被众多的欧洲片养刁了口味。他们要的是视觉与感觉的双重享受,这一重境界,才是对电影艺术的最终要求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