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电影火山岛的导演是谁人
没有《火山岛》这部电影,应该是《火烧岛》。
《火烧岛》是导演朱延平指导的,由香港乐大电影制作有限公司于1991年出品。该片由朱延平执导,成龙、洪金宝、刘德华、梁家辉、柯俊雄、王羽、庹宗华等人主演的动作电影。
该片主要讲述警官黄伟受命调查一件涉及警员犯罪的案子,为搜集证据,黄伟犯险入狱。火烧岛典狱长治下的监狱充斥着暴力、不公,以及制度化的犯人殴斗。
台球选手大锤因误杀帮派大哥钢珠之弟入狱,大林受命向大锤复仇,在执行暗杀任务的过程中,黄伟意外的发现了自己追查多时的幕后真凶。
(1)火山岛美国电影扩展阅读:
《火烧岛》幕后花絮:
影片有着一个超白金的豪华演员阵容,但却选错了导演。
原本影片是想利用成龙、洪金宝、刘德华、梁家辉等实力派港星的加盟,在台湾电影市场上大赚上一票,除了暴力展示之外没有太多的商业亮点,所以导致全片失控,直接影响了票房收入。
影片由台湾、香港、美国三方合资,目的市场原定为北美,但由于其本身素质不高,所以并没有如预想中那般闯进北美院线发行。
⑵ 谁知道有片电影讲一艘船沉只有一个幸存着漂到了一个小岛开始一个人自食其力
汤姆汉克斯的《荒岛余生》(Cast Away)
荒岛余生目录
基本信息
演职员表
制作发行
上映日期
剧情介绍
相关评论
幕后花絮
[编辑本段]基本信息
中文片名
荒岛余生
英文片名
Cast Away
更多中文片名
浩劫重生
劫后重生
影片类型
剧情 / 冒险
片长
143 分钟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俄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SDDS
评级
Rated PG-13 for intense action sequences and some disturbing images
级别
Singapore:PG Portugal:M/12 Argentina:13 Australia:M Chile:TE Netherlands:12 Peru:PT USA:PG-13 Brazil:14 Finland:K-12 Sweden:11 France:U Iceland:L Canada:PG Spain:T UK:12 Norway:11 Germany:12 Hong Kong:IIA New Zealand:M Denmark:11 Switzerland:12 Malaysia:U
制作成本
90,000,000$ (estimated)
拍摄日期
1999年1月 - 2000年5月7日
[编辑本段]演职员表
导演
罗伯特·泽米吉斯 Robert Zemeckis
编剧
William Broyles Jr. .....(written by)
演员
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Chuck Noland
海伦·亨特 Helen Hunt .....Kelly Frears
尼克·西塞 Nick Searcy .....Stan
Paul Sanchez .....Ramon
Lari White .....Bettina Peterson
Leonid Citer .....Fyodor
制作人
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procer
罗伯特·泽米吉斯 Robert Zemeckis .....procer
Steven J. Boyd .....associate procer (as Steven Boyd)
Joan Bradshaw .....executive procer
Cherylanne Martin .....associate procer
Jack Rapke .....procer
Steve Starkey .....procer
原创音乐
亚伦·史维斯查 Alan Silvestri
摄影
Don Burgess .....(director of photography)
剪辑
Arthur Schmidt
选角导演
Victoria Burrows
艺术指导
瑞克·卡特 Rick Carter
美术设计
Stefan Dechant
Elizabeth Lapp
William James Teegarden .....(as Jim Teegarden)
布景师
Rosemary Brandenburg
Karen O'Hara
服装设计
Joanna Johnston
视觉特效
Robert Duncan .....digital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CFC
Ken Ralston
Carey Villegas .....co-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as Carey Grant Villegas)
Sheena Duggal .....pre-proction visual effects supervisor: SPI (uncredited)
副导演/助理导演
David M. Bernstein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as David Bernstein)
Carla Corwin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as Carla R. Corwin)
Alan B. Curtiss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Anna E. Hayward .....additional second assistant director (as Anna Hayward)
Josh McLaglen .....first assistant director
Douglas S. Ornstein .....assistant director: second unit (as Doug Ornstein)
[编辑本段]制作发行
摄影机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洗印厂
Consolidated Film Instries (CFI), Hollywood (CA), USA
DeLuxe, USA (prints)
摄制格式
35 mm
制作处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胶片长度
3917 m (Switzerland)
4027 m (Spain)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制作公司
20世纪福克斯公司 20th Century Fox [美国]
梦工厂 DreamWorks SKG [美国]
ImageMovers [美国]
Playtone [美国]
发行公司
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 Twentieth Century-Fox Film Corporation [美国] ..... (2000) (USA) (theatrical)
梦工厂电影发行公司 DreamWorks Distribution LLC [美国] ..... (2000) (non-USA) (theatrical)
环球影业(UIP)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 (2001) (non-USA) (theatrical)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 (Argentina) (DVD)
韩国希杰娱乐株式会社 CJ Entertainment [韩国] ..... (Argentina) (VHS)
Filmes Lusomundo [葡萄牙] ..... (Argentina) (VHS)
Karantanija Film ..... (2001) (Slovenia) (theatrical)
Prem'er Video Fil'm [俄罗斯] ..... (Russia) (VHS)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GmbH [德国] ..... (2006) (Germany)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阿根廷] ..... (2006) (Argentina)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UIP) [瑞士] ..... (2006) (Switzerland) (theatrical)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日本] ..... (Far East)
United International Pictures y Cía. S.R.C. [西班牙] ..... (2001) (Spain) (theatrical)
Universal Home Video [巴西] ..... (Brazil) (DVD)
特技制作公司
MetroLight Studios [美国]
索尼图形图像运作公司 Sony Pictures Imageworks [美国] ..... (special visual effects)
The Computer Film Company [英国] ..... (special visual effects)
Travelling Pictures ..... (special visual effects)
Vanishing Point Entertainment [美国] ..... (additional visual effects photography)
其它公司
For Stars Catering [美国] ..... catering
Jo Anne Kane Music Services [美国] ..... ist
L.A. Mad Dogs [美国] ..... loop group
Lifeguard & Safety Ltd. [新西兰] ..... marine safety: Fiji
Pacific Title [美国] ..... opticals
Skywalker Sound [美国] ..... post-proction sound services
[编辑本段]上映日期
美国
USA
2000年12月22日
捷克
Czech Republic
2001年1月11日
德国
Germany
2001年1月11日
意大利
Italy
2001年1月12日
瑞典
Sweden
2001年1月12日
英国
UK
2001年1月12日
法国
France
2001年1月17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2001年1月18日
荷兰
Netherlands
2001年1月18日
丹麦
Denmark
2001年1月19日
葡萄牙
Portugal
2001年1月19日
西班牙
Spain
2001年1月19日
香港
Hong Kong
2001年1月24日
新加坡
Singapore
2001年1月24日
台湾
Taiwan
2001年1月24日
阿根廷
Argentina
2001年1月25日
巴西
Brazil
2001年1月26日
希腊
Greece
2001年2月2日
匈牙利
Hungary
2001年2月8日
日本
Japan
2001年2月24日
俄罗斯
Russia
2001年9月25日 ..... (video premiere)
[编辑本段]剧情介绍
查克身为联邦快递的系统工程师,不论是他的私生活或是工作都讲求精准效率,他的个性急躁,因此对一切都讲求速度,加上他有绝对的控制欲,所以他的起居生活和工作行程随时随地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虽然他的事业成功,但是情感却是另一回事。
由于他是个超级工作狂,所以很少有时间陪女友凯莉,因此他们的关系出现危机。在一次出差的旅程中,查克搭的小飞机失事,他被困在一座资源贫瘠的无人荒岛,当他失去现代生活的便利以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生活唯一的目的就是求生,他的人生观反而逐渐有所转变,当他发现生活的压力顿时消失,便开始反思人生的目的,最后对于工作、感情,甚至生命本身都有全新的体会和领悟。
[编辑本段]相关评论
At the edge of the world, his journey begins.
一颗具有艺术片灵魂的票房炸弹。——《纽约邮报》
在影片三分之二的时间里都是汤姆·汉克斯一个人在表演,他的演技太棒了。——《芝加哥太阳时报》
[编辑本段]幕后花絮
创作背景
尽管影片《1941》当年的票房成绩平平,但是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对于该片编剧罗伯特·泽尼吉斯却十分赏识,在之后的一部《回到未来》中斯皮尔伯格更是当起了幕后英雄,将罗伯特推向前台,而后者亦不负众望,创造了一个至今仍为科幻影迷津津乐道的《回到未来三部曲》神话,视觉特效也顺理成章地成了罗氏作品的一大卖点。
在94年的一部《阿甘正传》中,罗氏特效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从一根随风飘舞的羽毛到阿甘“会见”总统的“历史镜头”,让阿甘这个美国梦的故事充满了传奇色彩。而另一部大牌荟萃的黑色喜剧《飞跃长生》同样是特效挂帅,梅丽尔?斯特丽普,布鲁斯?威利斯等一班明星“变脸”、“切腹”好不热闹。在完成了97年的一部寓意深刻的科幻作品《接触未来》后,罗伯特接下了梦工厂的《荒岛余生》(同时还有一部《谎言背后》)。
“金点子”打造“铁三角”
早在6年前,汉克斯与《阿波罗13》的编剧威廉·布罗里斯就产生了要讲述一个男人因意外而在荒岛上经受精神与心理磨难故事的想法。在这个“金点子 ”的鼓动下,汤姆·汉克斯、罗伯特·泽米基斯、威廉·布罗里斯组成了本片的 “铁三角”。
梦工厂的老板斯皮尔伯格对于罗伯特这位得意门生一向是大力提携,继上一部《危机四伏》中派出两位巨星————哈里森·福特、米歇尔·菲佛的演员阵容后,这次又将一部由两位奥斯卡巨星(汤姆·汉克斯、海伦·亨特)领衔的《荒岛余生》关照给了罗伯特,看来是想成全罗伯特在明年的奥斯卡有所收获了。
影帝受苦了
影帝汤姆·汉克斯这两年春风得意,自然心宽体胖,不过这和一个在荒岛上独自生活了4年的人物可有了差距,于是罗伯特特意将影片故事倒着拍———— 先拍摄查克获救后的戏。之后罗伯特就给汤姆放长假去健身,而自己去赶《危机四伏》的场子。待《危机四伏》封镜后,汉克斯也减了40多磅,剧组再次开工,于今年6月正式制作完毕。
汉克斯先是在一个偏远的墨西哥海滩进行生存训练,学会用鱼叉捕鱼和就地取材烤食物。在斐济一个岛上完成了前期拍摄后,汉克斯投入了减肥行动。对胖乎乎的汉克斯来说,减肥很让他头痛:每天只能以清淡的寿司度日。于是开头还有双下巴、壮得跟牛一样的汉克斯最后变成了一个风干的“椰子果”。更倒霉的是,汉克斯还在拍摄期间感染上了葡萄球菌。当剧组第二次聚在一起时,汉克斯已经成了“人猿泰山”,难怪他事后说:“早知这么辛苦,再多给几百万美元也不干”。
丑化俄国人
由于查克的职业特殊,所以影片中有不少异域风光,其中有一段查克在俄国分公司训斥下属办事拖沓的情节是在俄国拍摄的,不料这引起了俄罗斯国家杜马的注意,一位杜马成员抗议说,好莱坞影片总是在丑化俄国人的形象,这次更是把俄国人说成了懒虫,表示要抵制这部影片,而梦工厂方面则马上在接受《莫斯科时报》采访时澄清,说这段情节实际上是在讽刺那些工作狂美国人,丝毫没有贬低俄国人的意思。
艰苦的拍摄过程
本片的拍摄过程同片中蛮荒之地的艰难求生经历一样,演员和剧组人员都经受着苛刻的挑战,而且整部影片的拍摄被看作是当年最非同小可的拍摄计划之一。影片拍摄耗时16个月,中途停拍长达1年,不过停拍原因并非是节外生枝,而是为了让汤姆·汉克斯能减掉55磅体重和将头发留长。在停拍期间,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带领《荒岛余生》的制作班底拍摄了哈里森·福特和米歇尔·菲佛主演的《危机四伏》。
其实早在本片的早期筹备阶段,泽米吉斯和汉克斯就曾反复思量,要想以现实的手法描绘片中时间的流逝和查克所经受的痛苦折磨就必须将影片拍摄叫停,在这段时间,汉克斯不仅完成了外形上的蜕变,而且在情感上也发生了微妙改变。“当我们重新归队时,”泽米吉斯回忆道,“我们看见汤姆的眼中跳跃着一种生命的火花,他找到了查克的感觉。”
在美工设计师里克·卡特(Rick Carter)、摄影指导唐·伯吉斯(Don Burgess)、执行制片琼·布拉德肖(Joan Bradshaw)、制片人史蒂夫·斯塔基(Steve Starkey)和杰克·瑞普克(Jack Rapke)等老搭档的协助下,泽米吉斯于1999年元月拉开了拍摄《荒岛余生》的序幕。与大多数影片不同的是,本片是按故事发展的时间顺序拍摄的。
剧组的第一站是莫斯科,这是座本就戏剧性十足的城市,在这里要介绍查克的工作和生活,摄影师用移动的镜头表现出查克生活的节奏。在红场拍摄期间,剧组甚至封闭了整个广场。
在莫斯科完成一周的拍摄之后,剧组回到洛杉矶的摄影棚拍摄。2月,全班人马奔赴斐济,艰辛的工作才刚刚开始。早在1998年6月,主创人员就开始寻找一处合适的荒岛,最后终于在斐济群岛的西北部找到了荒无人烟的Monu-riki小岛。Monu-riki是一个火山岛,只有99英亩大小,步行2个半小时就可以游遍全岛。与众不同的地势特点、质朴的海滩和椰林是小岛的魅力所在。
获准在小岛上拍摄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不仅需要耐心,还要研究当地的风俗习惯,从而博得小岛主人的好感。在同斐济人拟订的拍摄合同中,还包括环境管理守则,在小岛上的整个拍摄期间,有一位环境保护主义者负责全程监督。
在完成小岛上的第一阶段拍摄后,2000年4月,剧组重返Monu-riki岛拍摄了一周,然后转道Namotu和Tavarua岛,因为这两个小岛的港口可以容纳下剧组的小型船队,是拍摄查克在凶险的海浪和礁石中逃离荒岛的最佳地点。剧组提前1天半完成了在斐济的拍摄,随后返回洛杉矶,在摄影棚中拍摄特效场景。
查克重新回到文明社会的欢迎仪式在孟菲斯的联邦快递超级中心拍摄,有1200名联邦快递公司雇员成为临时演员,甚至联邦快递的创办人佛瑞德·史密斯也出现在画面中。本片编剧小威廉·伯洛莱斯(William Broyles Jr.)就是得到史密斯的允许才开始创作剧本,而且影片拍摄期间,联邦快递公司给予了前所未有的支持。
影片明显分为三个部分。飞机事故前的“第一幕”多以手持摄影机拍摄,动感的镜头反映了主人公快节奏的世界,套用一句老话就是“跟时间赛跑”;荒岛上的“第二幕”整整有一个多钟头,是全片的精华——没有音乐、没有对白或画外音,镜头大部分时间停留在固定机位,连人物走出镜头都没有移动追踪,仿佛时间已经凝固。离开荒岛后的“第三幕”,镜头开始升降推拉等浪漫手法,如同起伏跌宕的音乐。影片真正的“配角”是一个叫做“威尔逊”的排球。“威尔逊”是一个体育用品牌子,该排球出现在漂流到岛上的一个包裹中。汉克斯选择这个牌子,真正的原因是他的爱妻姓威尔逊。影片揭示了生命的耐力,尤其是当你孤立无援时,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在克服无数天然屏障的同时,战胜自己内心无奈无助、渴望放弃的意识。影片引人深思:家庭、工作、亲人、生命,究竟什么是永恒的。
精彩花絮
全片中大约有1个半小时的声音都是在后期制作中重新加入的。
大部分在荒岛上的夜景是在白天拍摄的,夜空和黑暗的背景是在后期制作中加入的。
如果将查克的名字缩写为“C”,姓名连在一起就是“C.Noland”,念出来就是“see no land”。
与公众的想法相反,联邦快递公司没支付给制片方一分钱。
片中的一只排球后来被拍卖,最后以18400美元成交。
穿帮镜头
虽然影片的故事是发生在1995年,但查克驾驶的切诺基吉普车却是1999年款。
⑶ 求战争电影
风语者:吴雨森导演,尼古拉斯凯奇主演,吴氏暴力,值得一看
太极旗飘扬:是说一对兄弟在朝鲜战役中失散,后来互为敌人在战场相遇的故事
兵临城下:取自真实故事,描写了前苏联传奇狙击手瓦西里,很过瘾啊~
遥远的桥
桥
瓦尔特包围萨拉热窝
冰雪战士
父辈的旗帜:硫磺岛家书的兄弟篇
珍珠港
伦敦上空的鹰
猎杀U-571
虎口脱险
虎、虎、虎
来自硫磺岛的信,是我要推荐的,很感人...
如果是要爽的话,楼主还是先看[兵临城下]吧,真的爽到家了
来自硫磺岛的信
英文片名:
Letters from Iwo Jima
得奖纪录
得奖
o 美国国家电影评论协会(NBR)
+ 2006年最佳影片奖
o 金球奖
+ 2006年最佳外语片
o 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音效
提名
o 第79届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影片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史提芬·史匹堡,罗伯·罗伦兹(Robert Lorenz)
+ 最佳导演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 最佳原著剧本 - 艾瑞丝·山下
+ 最佳音效 - 艾伦·罗伯·莫瑞(Alan Robert Murray),巴布·亚斯曼(Bub Asman)
o 金球奖
+ 最佳导演 -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更多外文片名:
Iou Jima kara no tegami .....Japan
Red Sun, Black Sand .....USA/working title
类型:
剧情/历史/战争
级别:
R
片长:
142分钟
上映日期:
2006年12月9日(日本)
2006年12月20日(美国)
演职员表
导演 Director: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编剧 Writer:
保罗·哈吉斯 Paul Haggis .....(story)
山下爱丽斯 Iris Yamashita .....(screenplay)/(story) &
Tadamichi Kuribayashi .....(book "Picture Letters from Commander in Chief") and
Tsuyoko Yoshido .....(book "Picture Letters from Commander in Chief") book editor
演员 Actor:
裕木奈江 Nae Yuuki .....Hanako (as Nae)
渡边广 Hiroshi Watanabe .....Lieutenant Fujita
松崎悠希 Yuki Matsuzaki .....Nozaki
山口贵史 Takashi Yamaguchi .....柏原 Kashiwara
坂东工 Takumi Bando .....Captain Tanida
阪上伸正 Nobumasa Sakagami .....Admiral Ohsugi
Nori Bunasawa .....Japanese Journalist
Arnold Chun .....Howitzer Cannon Operator
Gelbert Coloma .....Escavating men
James D. Dever .....Marine Sergeant
Willis Chung .....Japanese Soldier
渡边谦 Ken Watanabe .....General Tadamichi Kuribayashi
二宫和也 Kazunari Ninomiya .....Saigo
伊原刚志 Tsuyoshi Ihara .....Baron Nishi
加濑亮 Ryô Kase .....Shimizu
中村狮童 Shido Nakamura .....Lieutenant Ito
Takashi Yamaguchi .....Kashiwara
Eijiro Ozaki .....Lieutenant Okubo
Akiko Shima .....Lead Woman
Luke Eberl .....Sam
Sonny Saito .....Medic Endo (as Sonny Seiichi Saito)
Steve Santa Sekiyoshi .....Kanda
Hiro Abe .....Lt. Colonel Oiso
Toshiya Agata .....Captain Iwasaki
Yoshi Ishii .....Private Yamazaki
Toshi Toda .....Colonel Adachi
Ken Kensei .....Maj. General Hayashi
Ikuma Ando .....Ozawa
Masashi Nagadoi .....Admiral Ichimaru
马克·摩斯 Mark Moses .....American Officer
Roxanne Hart .....Officer's Wife
Yoshio Iizuka .....Tired Soldier
Mitsu .....Suicide Soldier (as Mitsu Kurokawa)
Takuji Kuramoto .....Ono
Koji Wada .....Hashimoto
Akira Kaneda .....Japanese Soldier #1
Shoji Hattori .....Japanese Soldier #2
Mark Tadashi Takahashi .....Japanese Soldier #3
Mitsuyuki Oishi .....Japanese Soldier #4
Evan Ellingson .....Kid Marine
Morosawa Kazu .....Ito's Guard
Masayuki Yonezawa .....Ito's Soldier
Hiroshi Tom Tanaka .....Hopeless Soldier
Mathew Botuchis .....American Marine
Yukari Black .....Mother
Daisuke Nagashima .....Prisoner
Kirk Enochs .....Marine Officer
Ryan Kelley .....Marine #2
Jonathan Oliver Sessler .....Marine #3
Michael Lawson .....Marine #4
Taishi Mizuno .....Cave Soldier #1
Daisuke Tsuji .....Cave Soldier #2
Yoshi Ando .....Excavator #1
Yutaka Takeuchi .....Excavator #2
Tsuguo Mizuno .....Lead Excavator
Mark Ofuji .....Kuribayashi's Guard
Hallock Beals .....Marine at Clearing
莱安·卡勒斯 Ryan Carnes .....Marine at Clearing
Jeremy Glazer .....Marine Lieutenant
Ryoya Katsuyama .....Boy
Masashi Odate .....Cook
London Kim .....Okubo's Soldier
Dick 'Skip' Evans .....Pilot #1
Wanliss E. Armstrong .....Pilot #2
制作人 Proced by: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procer
保罗·哈吉斯 Paul Haggis .....executive procer
Robert Lorenz .....procer
斯蒂文·斯皮尔伯格 Steven Spielberg .....procer
剧情介绍
2006年,在硫磺岛地下发现了数百封信件。那是61年以前,在这个岛上作战的将士们留给家人最后的一点东西--写给家人最后的诀别信。这些没有寄出的信寄托着他们的希望……
1944年6月,战争处于白热化阶段。陆军中将——栗林忠道(渡边谦饰)凭借自己从美国留学回来的经验,一直指挥着军队作战。本土防卫的最后阶段,硫磺岛的命运全都寄托在这个男人的身上。栗林经历过多次战役,对士兵们几近苛责。在这个弥漫着恶臭的硫磺气体灼热的小岛上,食物和饮用水都极为短缺,栗林指挥大家挖掘地下要塞。
曾经留学美国的栗林中将在军中大力推行新政,明令禁止随意体罚下属,这些做法招来了守旧将领的不满,却为绝望中的士兵们带来了一线希望。
栗林中将利用硫磺岛的地理特点设定出一套以拖延为目的的作战方案,在他麾下,有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马术金牌得主西竹一中校(伊原刚志饰)、只懂正面作战的顽固派伊藤中尉(中村狮童饰)、刚从宪兵队调来的清水(加濑亮饰)、在妻子怀孕时出征日夜思念着家人的西乡(二宫和也饰)等等二万多名官兵,而他们将要面对的是拥有绝对制空权,人数近四万的强大美军。
1945年2月19日,美军在经过几个月对硫磺岛的狂轰滥炸,以及舰船炮击之后,开始进行硫磺岛登陆作战,开始的计划是5天之内拿下该岛,但是,这场战斗却持续了36天。把名誉看得比生命还要重要的栗林命令士兵们“誓死搏斗”--“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终于到了最后的时刻,为了自己家乡的亲人,他们又监守了一天。
这些经过了漫长的61年岁月的信。那一张张朴素的面孔,让硫磺岛的心变得明朗起来……
历史背景
硫磺岛是太平洋上一座由火山熔岩冷却后形成的火山岛,地形起伏,沟壑纵横,悬崖峭壁临海高耸。只有20余平方公里,北部是一片错落起伏的高地,由一系列小山岗和陡峭的峡谷构成。小山岗高程大多百米左右,地形复杂,可伏重兵。南部地势低平,有一小片被梯状台地逼住的海滩,勉强可作登陆场。除此以外,全岛没有任何可供船舶停靠的锚地或港湾。硫磺岛虽是弹丸小岛,却处在战略要塞。它正当东京与美军新占领的塞班岛之间,距二地各约1200公里。美军占领塞班岛以后,一直以塞班岛为基地空袭东京。但因硫磺岛的报警作用,美军对东京的空袭一直效果不佳。驻硫磺岛的日军战斗机还不时升空拦截,冲散美国机群。为总攻日本,美军势必要夺占硫磺岛。而为东京安全,日军也势必要死守硫磺岛。结果,这座杳无人迹的小小火山岛,在太平洋战争后期,就成为日美必争之地。
1945年2月,欧洲战场的硝烟已经散去,日军在硫磺岛上与美国海军陆战队进行了一场太平洋战争中最为惨烈的激战。双方死伤极为惨重。二战记录片中美军用喷火枪把日军从山洞里赶出来的画面就反映的是这场战争。这场战争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美军拿下硫磺岛后,在岛上建立了离日本本土最近的基地,使B-29轰炸机空袭日本本土和后来用原子弹结束战争成为可能。日本人在硫磺岛上的抵抗几乎都是自杀式的,被誉为“玉碎指挥官”的硫磺岛日军最高指挥官栗林忠道可以说是人体炸弹的先驱,大批的日军潜伏在坑道里,子弹打完之后,就抱着炸药桶冲进美军阵地引爆,美国人在硫磺岛上每一寸的推进,都是用血肉换来的。
中途岛海战的失败,宣告了日军在太平洋战场走上彻底溃败的道路。中将栗林忠道率领日军在硫磺岛上负隅顽抗,最终自杀身亡……《硫磺岛家书》是个很奇怪的片子,它是和《父辈的旗帜》一起策划的,克林特·伊斯特伍德(Clint Eastwood)无非是想从敌我双方的角度去看同一场战争——《父辈的旗帜》让美军表现得勇猛无比,《硫磺岛家书》又把重点放在日本军人温情善良的一面。可《父辈的旗帜》上映后一片恶评,发行公司华纳为了挽回面子,不得不把原本准备在2007年公映的《硫磺岛家书》提前到2006年放映。这部对美国人来说视角独特的电影,确实在去年底拿了不少奖——因为对白基本都是日文的,它连夺了芝加哥影评人协会、广播影评人协会和金球奖三个最佳外语片奖;还帮着老伊斯特伍德挤进了奥斯卡——不过虽然提名了最佳导演、最佳影片和最佳原创剧本等重要奖项,最后却只拿到了一个技术性的最佳声音剪辑奖。可是,《硫磺岛家书》真的值得那么多掌声么?
从电影本身来说,确实没什么大问题。故事、手法、表演都很好,更难得的是,在制作班底是美国人、演员却全是日本人的情况下,导演的意图能这么充分地展示出来,没有“迷失在翻译中(Lost in Translation)”。但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对当时硫磺岛的日本守军未免有点太宽容了,似乎有意在帮他们减轻罪恶。试问一下,当时的日军对美军战俘真有那么宽容么?
另外,不要被电影里柔情的刻画所迷惑,永远也别忘了这个片子的主角——也就是渡边谦扮演的栗林忠道——在调往硫磺岛前,曾是日军在广东作战的第二十三军的参谋长。他的部下在广东清乡扫荡,抢掳大量妇女充当慰安妇;占领香港后他放任日军犯下种种罪行,难逃其责,是个不值得原谅的罪人。
幕后制作
硫磺岛之战的A面和B面
硫磺岛之战是太平洋战争中最惨烈的一场战役,两万多名驻岛日军几乎全军覆没,而美方也有六千多人战死沙场,万余人负伤。导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连续推出了《父辈的旗帜》和《来自硫磺岛的信》两部作品,分别从美方和日方来描绘这场激战。分为上下两部的电影并不少见,但像这样从两个不同角度叙述同一事件的“联体电影”却是史无前例的大胆尝试。伊斯特伍德的此番尝试获得了成功。《父辈的旗帜》于10月上映后广受好评,而紧接着于12月中旬上映的《来自硫磺岛的信》不仅很快博得一片褒扬,更是一举赢得了美国影评人协会年度最佳电影的殊荣。
伊斯特伍德表示,这两部电影并不想突出战争的胜负,反而重点在于表现战争根本无所谓胜负的无意义性,影片所聚焦的是战争带给人的影响和那些因战争而失去生命的人。因此,对于战争双方的美军和日军,伊斯特伍德没有从战胜方和战败方的切入点去诠释,而是怀着人文主义的关怀,对战斗过的人们给予了同等的敬意。在这部《来自硫磺岛的信》中,我们不会看到大量短兵相接的战斗场面,影片着重刻画了日军中几个不同阶层不同个性的代表性人物,用他们的命运交织出这场战役的前前后后。
作为硫磺岛之战的美国篇和日本篇,两部电影各自独立,但也有若干重合呼应的场面,暗示出两者之间微妙的联系。比如,本片再现了前作主人公被杀的场面,前作中没有交代的日本兵的死因也在本片中有了充分的展开。将两部电影连起来观看将获得更为深切的体会。
两个剧本从完全相反的侧面切入,讲述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这里有一个隐含的主题:发生在太平洋的战争,不但是军队之间的冲撞,也是文化之间的冲撞。日本有着完全不同的军事文化,他们的官阶等级之分,还浸透着类似于宗教狂热的武士道精神——投降就是耻辱,所以,他们宁可战死,也绝不投。但美国士兵则完全相反,他们为信仰而战、为国家而战,但同时也珍爱自己的生命,为了让自己生存下去而战。但美国士兵也为保护战友为荣,为了并肩作战的兄弟,性命就自然而然排在了第二位。
背景复杂的传奇性人物
本片的灵感来自一本书信集。伊斯特伍德在筹备《父辈的旗帜》时,对硫磺岛之战的日方指挥官栗林忠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栗林下令在岛上挖掘了大量洞窟和地道,把军备力量埋伏其中。这种战术简直是“异端”。在当时,防御战中的日军往往会在登陆点摆开防线,集中炮火猛击海上的敌人。然而就是凭借着栗林的奇特策略,美军原以为5天就能结束的战斗整整拖了36天。另外,这位日本陆军中将曾经前往美国和加拿大留学,有不少美国朋友,并一直反对与美国开战,但在硫磺岛之役中他却表现出了相当坚决的抗击态度。伊斯特伍德不断挖掘栗林的资料,一直找到了《“玉碎总指挥官”的信》这本书。书中收录了栗林驻美期间寄给家人的信件,信中随处可见有趣的图画,这位武官对妻子儿女的深情跃然纸上,令深伊斯特伍德大受触动,于是“信”就成了本片的关键词。
本片中另一位历史传奇人物是人称“西男爵”的西竹一。此人曾经勇夺美国洛杉矶奥运会的马术金牌,并由此获得了洛杉矶荣誉市民的头衔,在欧美的社交界颇有人缘。伊斯特伍德将硫磺岛之战中的西男爵设定为一位立于美国与日本之间的军人——他一方面率领部下全力作战,同时又毅然下令救助美军伤病,最后断然拒绝了美军的劝降,这个人物身上矛盾的各个侧面体现出战争所造成的无奈境地。
实力派演员荟萃的坚实阵容
伊斯特伍德最初想请日本导演来拍摄硫磺岛之战的日本篇,但由于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只得自己挑起了担子。本片的编剧是日裔美国人山下爱丽斯,而主要演员也全部来自日本。
出演栗林中将的是目前在好莱坞知名度最高的日本影星渡边谦。数年前,伊斯特伍德曾在某个颁奖典礼上碰到过渡边,也看过他演的电影,对他的演技有着很高的评价。伊斯特伍德认为具有强烈存在感的渡边是饰演这位传奇指挥官的最佳人选。
人气偶像组合“岚”的成员二宫和也在本片中也占有一席之地,他所扮演的士兵西乡是贯穿整场战役的关键人物。年轻的二宫虽然主要活跃在歌坛,但也曾出演过不少电视剧和舞台剧,在表演方面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
其他演员伊斯特伍德基本是通过观看电影和试镜影碟,根据演技水准来选择的。出演过《半告白》等名片的伊原刚志、在《五条灵战记》中崭露头角的加濑亮、一直活跃在影视圈的歌舞伎艺人中村狮童等纷纷入选,构成了相当坚实的演员阵容。
对于这支主要由日本演员构成的团队,伊斯特伍德大为赞赏,认为这是他所见过的最具有职业意识和敬业精神的团队。看来美国导演和日本演员这样的组合没有带来预想中的困难,语言障碍并未影响双方的交流,不同的文化背景反而促成了更多的火花,将这部电影引向成功。
精彩花絮
·为了获得在硫磺岛拍片的许可,2005年4月5日,伊斯特伍德特地拜访了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石原在进入政界之前曾当过演员,他非常支持两部电影,给伊斯特伍德亮了绿灯,但要求不能将火药带上岛。因此,本片的大部分戏都是在冰岛和美国洛杉矶拍摄的。06年4月27日,伊斯特伍德带着摄制组来到硫黄岛只拍了几个镜头。第二天就举行了影片杀青的记者招待会;
·英语剧本完成后,制作方找了多名翻译将其译成日文,并从各个译本中挑选出色的部分整合成最终日语版剧本;
·渡边谦对自己的角色栗林忠道非常感兴趣,特地访问了栗林的故乡,与其家属会面;
·伊原刚志为了演好马术冠军“西男爵”连续三周每天骑马5小时,他还学习英语,查阅西男爵的资料,与西的儿子交谈,并前往西的墓地祭扫,做了一切能做的准备。
⑷ 《天火》中的天火岛真实存在吗
这个天火岛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天火》剧组用斥巨资自己打造出来的一个场景。据说是购买了20吨的火山灰去打造这个天火岛,正是因为这种火山灰的购进,让影片中的天火岛看起来像真实存在一样。但是世界上并没有这个天火岛的存在。不管是重名的岛还是场景类似的岛屿都是不存在的,只不过是一个传说和虚构的逼真的电影环境。
当然,天火岛是不存在的,火山岛却还是有几座的,世界上的火山也是有比较多的。很有名的就比如富士山,虽然和天火岛不一样,但是毕竟也是有火山的,天火岛最重要的也是火山,所以某种意义上讲,非要找天火岛的话,火山可以说是天火岛的原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