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小说拍成法国电影,悬疑片《不可告人》,都说改编得好吗
没想到法国人还会拍这种典型好莱坞叙事的商业片。《不可告人》绝对是一部出色的法式悬疑片,但也像是一部家庭悲剧片。美国小说被法国人拍成电影,而且改编的有滋有味,没有一点水土不服的感觉;虽然改编自美国小说,但是片子拍出了很多现在美国商业片失去了的东西。
原创声明:本文由得心电影编辑得心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在合适的时间,看一部合适的电影,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得心愿奉上一篇最真实精彩的影评陪你走完这一场!
在看过无数好莱坞式的悬疑片之后,你会发现,这部法国影片无疑是上佳的新鲜尝试。在构思精巧严禁的剧情背后,三条爱的线索(男主人公对妻子刻骨的爱、警长父亲对女儿不惜一切的爱,大区区长对猥琐儿子极端自私的爱)游走开来,共同支撑起这个电影的主题。
2. 《肖申克的救赎》里四篇小说中另外两部被改编成的电影分别叫什么
《纳粹高徒》《尸体》
全书共收录了斯蒂芬·金的四篇中篇小说,首篇即为“春天的希望”《肖申克的救赎》。此外,还有“夏日沉沦”《纳粹高徒》、“不在纯真的秋天”《尸体》,“暮冬重生”《呼-吸-呼-吸》,故事分别是关于一个很特别的越狱犯、一个老人和一个男孩被困在一种相互寄生的关系中、四个乡下小孩的发现之旅,以及年轻女人决定不管发生什么事都要生下小孩的恐怖故事。
目前,这本书已经被翻译成31种语言,收录的四篇小说中已有三篇被改编成轰动一时的电影。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曾获奥斯卡奖七项提名的《肖申克的救赎》。这部小说展现了斯蒂芬·金所擅长的惊悚题材之外的写作功力。书中的另两篇小说《纳粹高徒》与《尸体》拍成电影后也赢得了极佳的口碑。其中《尸体》还被视为斯蒂芬·金最具自传色彩的作品。
《肖申克的救赎》是电影名,小说名是“春天的希望”。
不明白?不明白算了..
3. 电影《追风筝的人》相比原著改编得如何值得一看吗
电影《追风筝的人》虽然不及原著给人的饱满伤感,但此次改编也算的上精良了,毕竟一部长达2个小时的影片,并不能和几十万文字的文学作品相提并论,其中对于故事的描述和情感表达难免会有不足之处,想要完美浓缩为一部影片,原著中一些重要情节也难免会遭到删减和忽视。电影改编原著的不在少数,《追风筝的人》并非一部烂片,其中也有许多可取之处,称得上改编较为成功的经典剧作。
也许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那个追风筝的人,谁都不会知道风筝会在哪里落下,该电影确有令人吐槽之点,但也足以触动看客的心,非常值得一看。
4. 急!问一部影片
《廊桥遗梦》
基本信息
[编辑本段]
中文片名
廊桥遗梦
英文片名
The Bridges of Madison County
更多中文片名
麦迪逊之桥
影片类型
爱情 / 剧情
片长
135 min
国家/地区
美国
对白语言
英语
色彩
彩色
混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 DTS
评级
Rated PG-13 on appeal for some sexuality and brief strong language.
级别
Portugal:M/12 Sweden:Btl Argentina:13 Australia:M USA:PG-13 Finland:S Iceland:L Canada:PG Spain:T Singapore:NC-16 Chile:14 UK:12 Germany:12 South Korea:18 Singapore:R Netherlands:AL
制作成本
,000,000 (estimated)
拍摄日期
1994年9月15日 - 1994年10月31日
演职员表
[编辑本段]
导演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编剧
Robert James Waller .....(novel)
理查德·拉·格拉文斯 Richard LaGravenese .....(screenplay)
演员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Robert Kincaid
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Francesca Johnson
Annie Corley .....Caroline Johnson
Victor Slezak .....Michael Johnson
Jim Haynie .....Richard Johnson
Sarah Kathryn Schmitt .....Young Carolyn
Christopher Kroon .....Young Michael
制作人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 Clint Eastwood .....procer
凯瑟琳·肯尼迪 Kathleen Kennedy .....procer
Michael Maurer .....associate procer
Tom Rooker .....associate procer
制作发行
[编辑本段]
摄影机
Panavision Cameras and Lenses
洗印厂
Technicolor
摄制格式
35 mm
制作处理方法
Spherical
洗印格式
35 mm
胶片长度
3611 m
幅面
35毫米遮幅宽银幕系统
制作群公司
[编辑本段]
制作公司
Amblin Entertainment [美国]
Malpaso Proctions [美国]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美国]
发行公司
Argentina Video Home (AVH) [阿根廷] ..... (Argentina) (video)
Warner Bros. Española S.A. [西班牙] ..... (Spain)
华纳兄弟公司 Warner Bros. [阿根廷] ..... (Argentina)
华纳家庭视频公司 Warner Home Video [美国] ..... (1996) (USA) (laserdisc)
其它公司
Malpaso Records [美国] ..... soundtrack
Pacific Title [美国] ..... titles and opticals
Panavision [美国] ..... camera and lenses
Technicolor [美国] ..... color timing
Tony's Food Service Inc. [美国] ..... catering
上映日期
[编辑本段]
加拿大
Canada
1995年6月2日
美国
USA
1995年6月2日
法国
France
1995年9月6日
丹麦
Denmark
1995年9月8日
英国
UK
1995年9月15日
德国
Germany
1995年9月28日
荷兰
Netherlands
1995年9月28日
芬兰
Finland
1995年9月29日
葡萄牙
Portugal
1995年9月29日
瑞典
Sweden
1995年9月29日
西班牙
Spain
1995年10月11日
阿根廷
Argentina
1995年10月12日
澳大利亚
Australia
1995年10月12日
匈牙利
Hungary
1996年2月29日
波兰
Poland
1996年3月8日
剧情介绍
[编辑本段]
卡洛琳和迈克是姐弟俩,他们目前的婚姻生活很糟糕,都面临着家庭离异的困扰。正当他们不知何去何从时,突然收到了消息——母亲弗朗西斯卡去世了,两个人急急忙忙赶回了童年时生活的乡村。
在收拾母亲的遗物时,他们发现了母亲给他们留下的一封长信,深埋在她心底的一段感情秘密让姐弟俩震惊万分……
那是1965年的一天,农夫理查德带着一对儿女卡洛琳和迈克去了集市参加农业博览会,妻子弗朗西斯卡独自留在家中,她有了4天完全属于自己的时光。
罗伯特·金凯是《国家地理》杂志的摄影师,他终日驾着一辆旧车浪迹天涯,他来到了弗朗西斯卡所住的乡村�要拍摄爱荷华州麦迪逊郡的遮篷桥�即廊桥 ,他请弗朗西斯卡带路,于是,他们相识了。在闲聊中,两人互相讲起了自己的婚姻和家庭:罗伯特与前妻离异,而弗朗西斯卡伴着丈夫和一儿一女过着单调而清寂的乡村生活,缺乏激情,整日浑浑噩噩……两颗寂寞的心仿佛找到了依靠,他们在弗朗西斯卡的家中共进晚餐,在轻柔的音乐舞曲中,他们情不自禁地相拥共舞,最后一起走进了卧室……在这短暂的4天中,他们有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罗伯特要再次出发了,他要弗朗西斯卡和他一起走,然而弗朗西斯卡却不愿因为自己而使整个家庭陷入不完整的境地,同时她也不愿放弃对家庭的责任,两人只好痛苦地分手了。
罗伯特走后,弗朗西斯卡把这段爱情深深地埋在心底,从未对任何人说过。在1982年3月,弗朗西斯卡收到一本名为"四日"的摄影集,并得知了罗伯特的死讯。1989年,弗朗西斯卡也过世了,她在遗嘱中要求子女们将她的骨灰撒在麦迪逊桥畔。卡洛琳和迈克都被母亲的感情故事和对家庭的责任心所感动,他们同情并理解自己的母亲。同时,他们也开始珍视各自目前的家庭,放弃了草率离婚的打算。
影片特色
[编辑本段]
从国人的视角来审视,本片给了我两个很重要的感觉。
首先,自由并不意味着对传统道德观念的摒弃和背离。人如果放弃了自己对家庭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那么,所谓的自由也就成了海市蜃楼般的虚无飘渺。本片摄与1995年,《美国美人》慑于1999年。在经历了性解放、叛逆、自由、工业化高速增长后的美国,人们对社会伦理的认知和导向又是怎样的呢?影片中出现过嬉皮士这个词,以此可以大概推断导演在拍摄影片时所定为的社会背景。其民风之守旧可见一斑。原来,这个自由的国度,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自由”。。。
二、本片中的两个孩子都在经历家庭中的感情危机,在看过母亲的故事后,他们从新正视自己对于家庭的责任。母亲、孩子、两代人,先辈教育了后人,该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就如我们今天的社会,在爱情、婚姻沦陷的时代,我们又将何去何从?因为影片是基于原作的基础,不能把这种旋律和呼唤简单的归功于导演和编剧。但,eastwood对于细节和人物心态的刻画,可谓传神。她,抓着车门的手把,攥的那么紧,缓缓的旋动、旋动。或许,对于生活中的激情,我们永远付出的只是一种心态,而非行动。
“人不能只顾自己的好恶,自私到不顾他人的地步”,名著佳片,难以一一道来,节选对白,或许,这就是生活。
弗朗西斯卡:我一走,人们的闲话会把他压垮。他会想不通我为什么会离开他,他会抬不起头来,这对他不公平。他从来没有伤害过别人。
还有孩子们,卡罗林只有16岁。她快成年了,要靠自己寻找幸福。他会恋爱,而且很快就会建立自己的家庭。我要是走了,对她什么影响?
罗伯特:那我们呢?
弗朗西斯卡:你要知道,这个家在我走后,会完全变的。
无论我们走到什么地方?离这所房子有多么远,我总会想着这,每时每刻想着这个家。我会责怪自己不该爱上你,伤了这么多人。最后甚至会觉得,我们在一起的这美好的4天是错误的,是可耻的。
罗伯特:你觉得我们之间的感情,轻易会出现么?我们紧密的交织在一起,仿佛融化成一个生命。而且 ,有人一辈子在寻找这种感情,却没有找到。甚至有人认为这不可能。难道这种感情是不正当的?要抛弃他?
弗朗西斯卡:我们的选择,其实早就决定了。
你不明白,没有人会明白。
是啊,当一个女人接了婚,有了孩子。就意味着生活的起点,也意味着终点。她必须操持所有的家务,抛弃属于她自己的生活,尽心尽力的把孩子抚养大。等他们长大,成了家。她的使命才算完成。
能开始自己的生活了,可,可那时候男人们对他们没有求了,甚至连她们自己也会忘记以前的梦。
她万万没有想到,会跟另外一个人产生这样的感情。
罗伯特:可是你产生了。
弗朗西斯卡:我想永远留着她,我想在我下半辈子,还是这么爱你。可是要离开这个家,情况就变了。因为我不能把这个家破坏了,去建个新的。看来,我只能把你的这份感情,深深的埋在心里。你帮帮我。。
罗伯特:别丢了,这份感情。
其实你心里不想离开我,可是,你又不忍心离开这个家。
要知道这种感情,一辈子只可能有一次。。。
旁白:我意识到,尽管爱情的魔力不可抗拒。可是,如果放弃责任,爱
情的魔力就会消失,就会蒙上一层阴影。
丈夫在弥留之际说:亲爱的,我想告诉你,我知道你有过自己的梦想,我很抱歉,没能让你实现。你知道,我是多么的爱你。
影片的最后。
弗朗西斯卡:我活着的时候,属于这个家,但愿死了以后,属于他。
相关评论
[编辑本段]
一句话评论
一九九五年最具影响力的十部影片之一;
美国百部经典名片之一;
一部内涵深刻的社会伦理片;
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
一部本地化思维极强的力作;
通过对婚外恋情的探讨和对中年人心理情感的体现细腻地揭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取向与情感平衡观念。
名家点评
小说《廊桥遗梦》安排了一个很清晰的逻辑:一个自称看世界就像把手插在裤袋里浏览商店的橱窗一样的最后一个牛仔,一个被岁月遗忘久了的农夫之妻,在一次偶然的邂逅里度过了让情爱熊熊燃烧的4天。这是一段典型的婚外情,道德对于婚外情永远说的一个字就是“不”,但作者却不用理性去正面碰惹人们的脑海中的道德,而是用感性的魅力去缴械道德。他先是把这段婚外情描写得如醇酒般醉人,天使般圣洁。然后设计了一个很巧妙的结局:女主人公为了不伤害丈夫和孩子,宁愿永失所爱,一个人留在了没有一点激情的生活里;男主人公本来可以要求心上人伴其远走天涯,但他认为“爱就是尊重”,从此一个人独自漂泊,并以抑郁而终结束了生命的乐章。作者就这样巧妙地在神化主人公为道义所做的牺牲时解脱了他们所应背负的道德枷锁。……婚外情在这里成了一种可供尝试的美丽和安全的可能。
——张福海
《廊桥遗梦》向我们描述了一段柏拉图式的经典爱情,再现了一段真挚的情感纠葛,是一部社会化和本地化思维很强的力作,
《廊桥遗梦》之所以让人震惊,大概是它提出了爱情的本质问题之一——人们对于性爱的态度。在影片里,冲动而浪漫的性爱对传统观念进行了激烈的冲击,然而女主人公最终还是放弃了这段爱情,甘于在日后的平淡生活中靠回味来回忆这次情爱,这一切仿佛道出了人们生活中的真谛:爱情不管怎样,都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每个人都不可能在爱情中自私地只为了自己;生活本来就是平凡的,所有的亮色和亮点不过是其中的点缀,是可望而不可及的。
——佚 名
幕后制作
[编辑本段]
《廊桥遗梦》根据沃勒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该片以其对婚外恋情的探讨和对中年人心理情感的体现受到了观众和评论界的广泛关注。影片的情节很简单,但是其中的情绪表现却十分细腻,它不仅仅是一场婚外恋情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它揭示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观——当爱情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抵触的时候,人们到底应该怎样选择?是选择自由的爱情,还是选择对家庭的责任?
《廊桥遗梦》出色的艺术表现力引起了众多中年观众的共鸣,也促使他们认真地对待自己的感情。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梅丽尔·斯特里普这两位资深演员在片中的表现也都十分出色,他们对情绪的把握十分到位,为影片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古老的廊桥,孤独的远游客。两颗中年人的心渐渐贴近,撞出火花,寻觅已久的灵魂找到了永恒的归宿。这段不了的情缘,因世事的羁绊而无奈分离。年复一年的缠绵思念,漂泊感伤的流浪情怀�刻骨铭心,凄婉绝伦……
“这样的事……永不再来。”
影片的情节十分简单,但是其中的情绪表现却十分细腻。影片揭示出了中年人的伦理价值观与情感平衡问题,其所表现出的是一种较为正统的维系家庭的主题。《廊桥遗梦》以其对中年人家庭和情感问题的细腻刻画引起了众多中年观众的共鸣。由于影片内涵深刻的社会伦理,当年引发了有关家庭责任和爱情的讨论。
本片的价值在于它忠实地刻画了身处感情漩涡的一颗心,纵使没有风花雪月、没有荒漠大海做背景,只要有斯特里普出神入化的表演,影片便身价倍增。感情的喷薄欲出和理智的一压再压为人物创造了最原始也是最强烈的戏剧冲突。雨中车上紧握车门那场戏赢得了多少同情的眼泪。伊斯特伍德对节奏的把握也非常到位。影片对细节恋恋不舍,并有大段的沉默戏,把泪水推后到最终的高潮。
精彩花絮
[编辑本段]
·1993年时西德尼·波拉克曾是此片导演的首要人选,而罗伯特·雷德弗有望出演男主角。女主角的竞争者则包括了苏珊·萨兰登、杰西卡·兰格、巴巴拉·赫尔希和安吉丽卡·休斯顿。
·梅丽尔·斯特里普为了扮演这个中年妇女的这个角色而增肥20磅。
·凯瑟琳·德纳芙为了女主角这个角色而特地到伦敦试镜,她在自传中讲述了试镜的经过。
·片中的农舍被荒废了30年,在影片的场景设计师和艺术指导的改造下才出现了片中的面貌。
·布鲁斯·贝雷斯福德(Bruce Beresford)是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之前的导演人选,但他想把弗朗西斯卡改成英国人,在此建议遭到拒绝后他就离开了。
·片中主人公相遇的著名的麦迪逊桥,在2003年6月的一场火灾中被毁了。
·原著小说《廊桥遗梦》是作者罗伯特·詹姆斯·沃勒的第一部小说。他在11天内就完成了初稿,本来写给朋友和家人的。但是大家读了以后都非常喜欢,建议他能以作品发表。后来了沃勒接到了一个来自纽约的出版代理人的电话说:"为什么之前这么多年都没有遇到你……",这个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沃勒从此成了畅销书作家。
精彩对白
[编辑本段]
Nobody understands when a woman makes a choice to marry and have children, in one way
her life begins,but in another way, it stops. You build a life of details, and you just stop
and stay steady, so that your children can move. And when they leave,they take your life of details
with them.You are expected to move on again, but you don`t remember what it was that moved you,
because no one`s asked you in so long. Not even youself。
大家都不了解,女人决定结婚生子时,她的生命一方面开始了,另一方面却结束了。生活开始充斥琐碎的事,你停下脚步,呆在原地,好让你的孩子能够任意来去。他们离开后,你的生活就空了。你应该再度向前,但你已忘了如何迈步。因为长久以来,都没有人叫你动。你自己也忘了要动。
--------------------------------------------------------------------------------
Now I want to keep it forever,I want to love you the way I do now for the rest
of my life.
我希望永远保留着份爱,我希望终生都能这样的爱你。
--------------------------------------------------------------------------------
I can1`t make an entier life disappear to start a new one.
我不能让生命就此消逝无踪,重头再来。
--------------------------------------------------------------------------------
All I can do is try to hold on to both of us somewhere inside of me .
我只能试着在心灵深处紧紧的守候着你 。
--------------------------------------------------------------------------------
我要向你走去,你向我走来已经很久了。虽然我们相会之前谁也不知道对方的存在。
--------------------------------------------------------------------------------
这样确切的爱,一生只有一次。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
真正的爱情是属于成年人的。
穿帮镜头
[编辑本段]
·弗朗西斯卡厨房里放的《It Was Almost Like A Song》这首歌是1977年写的,但是故事发生在1965年。
·罗伯特给弗朗西斯卡打电话时手腕上戴着一个不可能在60年代出现的时髦手表。
·弗朗西斯卡放在桌上的便条和她贴在桥上的不是一张。
【舞台剧廊桥遗梦】
[编辑本段]
基本信息
时间:12月14日~16日
地点:香港元朗剧场演艺厅
由“春天舞台”推出的舞台剧《麦迪逊之桥》(海报见上图)改编。
演职员介绍
自 Robert James Waller著名同名小说,曾拍成电影《廊桥遗梦》。由高志森监制和导演,李胜英改编,两人曾合作过轰动一时的话剧《蝴蝶是自由的》。舞台剧《麦迪逊之桥》的主演是实力派演员刘雅丽和欧锦棠。
内容简介
《麦迪逊之桥》讲的是一位人到中年的农夫之妻(刘雅丽饰)送走了丈夫和一对儿女,将有4天的时间完全属于她自己……一辆从远方开过来的旧卡车停在了农场庄园的篱笆外,《地理杂志》的特约摄影师(欧锦棠饰)走下卡车,向农妇问路,他要去拍摄位于麦迪森县的罗斯曼桥,也叫廊桥。她主动提出为他带路,两人就此相识,并最终擦出爱的火花。4天的相处很快过去了,她考虑到家庭和责任,不愿追随摄影师出走,两人痛苦地分了手……在以后的漫长日子里,两人把所有的相思都深深地埋在心里,直到两人去世,他们的骨灰都被撒到了廊桥桥畔……
5. 世界公认排名前十的名著小说,被拍成影视作品的有哪些
世界公认排名前十的名著小说,被拍成影视作品的有这十部:《战争与和平》《巴黎圣母院》、《童年》、《呼啸山庄》《大卫·科波菲尔》《红与黑》《悲惨世界》《安娜·卡列尼娜》《约翰·克利斯朵夫》《飘》。
第一名:《战争与和平》
俄国作家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创作的长篇小说,是其代表作,是第一部具有全欧洲意义的小说。他们衍生出来的影视作品也同样了不起。1956年上映的电影版本《战争与和平》,获得第14届金球奖最佳外语片奖。1968年,前苏联将《战争与和平》巨著拍成长达六个半小时的鸿篇巨制,影片获得莫斯科电影节金奖、第26届金球奖最佳外国片和第4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1972年,英国BBC拍摄长达20集的电视剧《战争与和平》。2007年,意大利、俄罗斯、德国、法国、波兰、西班牙合拍电视剧《战争与和平》,被中国央视引进后剪为9集播出。2016年1月14日,英国BBC重新制作6集《战争与和平》。苏联音乐巨匠普罗科菲耶夫创作史诗剧作《战争与和平》。
6. 有哪些电影是根据书改编而来的
1.《一个叫欧维的男人决定去死》
这个电影/书的名称稍微有点长,作者是瑞典作家弗雷德里克·巴克曼 ,可能大多数人没听过,但是没关系,小说诚然是好小说,电影同样是好电影。
欧维是一个59岁的老头,脾气古怪,带着坚不可摧的原则、每天恪守常规以及随时发飙的脾性在社区晃来晃去,被背地里称为“地狱来的恶邻”。但是他想自杀。他以为自己被世界抛弃,在绝望中无畏赴死,但最后却因爱而重拾活下去的勇气,向死而生。
敢爱,敢于为爱赴死,更敢于为了爱勇敢地过好自己的一生。爱你的生活,去死磕所有的困难。 这本书/电影教会了我们去思考应当如何过完我们的一生。
2.《赎罪》
《赎罪》发表于2001年,被认为是伊恩·麦克尤恩最具成就的小说之一,并获得布克奖等多项奖项的提名,并最终获得W·H·史密斯文学奖。该小说于2007年改编成电影。故事里最触动人心的就是对人物焦灼痛悔的内心刻画,以及一场相爱而不相得的爱情带给观众的遗憾和伤感。电影先后获得第65届金球奖,第80届奥斯卡最佳原创配乐等国际大奖,名副其实的书和电影均为上乘的作品。
3.《返老还童》
返老还童这部电影很出名,导演大卫·芬奇执导的一部剧情电影,由布拉德·皮特、凯特·布兰切特、塔拉吉·P·汉森和蒂尔达·斯文顿等联袂出演。电影讲述了本杰明·巴顿这个怪人,他违反了大自然的规律,竟以老人形象降生人世,之后越活越年轻倒着成长的奇怪生命轨迹。影片获得了第81届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最佳化妆、最佳艺术指导三项大奖,而主演布拉德·皮特和塔拉吉·P·汉森也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和奥斯卡最佳女配角提名。
由于电影实在太有名,所有鲜有人知道这部电影实际上是改编自斯科特·菲茨杰拉德写于1922年的同名短篇小说。原先并不起眼的小说,被鬼才导演大卫·芬奇发掘后开始名声大噪。斯科特·菲茨杰拉德文笔如行云流水般明快透彻,状物写人常有令人赞叹的神来之笔,这种阅读审美体验,是从电影中无法获取的。
4.《了不起的盖茨比》
《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弗·司各特·菲茨杰拉德创作的中篇小说,出版于1925年。20世纪末,美国学术界权威在百年英语文学长河中选出一百部最优秀的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高居第二位。
在2013年改编成电影,由小李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主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