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1963年的《北京55日》,制作水平很高,但华人演员地位太低
《北京五十五日》拍摄于美国1963年,故事讲的是义和团和清军围攻使馆区,八国联军前来解救的故事。电影里面并没有丑化中国人,慈禧在影片中很强势很厉害的样子,荣禄是一个开明的将军,王爷是奸恶之徒。而主要演员全是名角,查尔斯赫斯顿,艾娃加德纳,大卫尼文等等,还有服装化装道具都是精心制作,不愧是高标准高水平的好莱坞大片。
但这部电影说明了华人演员那时没有什么地位,因为演大臣和慈禧等重要人物的演员都是外国人,只有丫环和配角才用华人演员来演。直到近年李小龙的出现,才使得华人演员的地位在好莱坞有进一步的提升,不过就这部影片制作本身来看,那时美国电影制作水平已经很高了,还有服装化装道具都是精心制作,还原度极高,而且搭的景也比横店看起来真实。
我初时还以为电影里的景是在中国内地实景拍摄的,但仔细想下,那时中美没有建交,不可能来到中国取景,查资料后才发现原来是剧组自己全部搭实景拍的,在那个年代电影特效很少,基本都是实打实的东西在里面。影片拍摄于西班牙,由于拍摄需要数千名中国演员,电影公司从西班牙全国各地几乎把能找到的中国人都拉来拍戏了。
所以说不得佩服老美对于电影的认真,连丫环和士兵的每个细节都处理得很好,扇子和指套都应用得恰到好处,影片制作相当地认真,在60年代完全无法来中国取景的情况下愣是在西班牙搭起了一座北京城。无论是高高的城门楼还是护城河边的摊贩,无论是紫禁城大殿的威严还是义和团拳民的装束,都是有模有样,相当靠谱。
个人不满的是加德纳的角色很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因为她和赫斯顿的爱情戏也挺莫名其妙的,没有交代清楚,就是那种老片里常见的陈腔滥调,增加了很多无谓的片长,让人看得昏昏欲睡。
反观有些现代制作的电影,别说假花假草,很多时候,演员都不一定是真的,周星驰在喜剧之王里讲了一段故事,用假人做死尸,连拍电影的人都看不下去了。为了赶时间就不管影片的质量这很不好。
所以,要做好某件事,不只是要投多少资金多少精力,最主要是你对这个事情的态度,如果仅仅是为了想着怎么赚钱去拍,而不注重质量,那根本就是注定失败的,有质量才能求生存,因为你根本不可能知道什么类型的电影能赚钱,你只有拍好了电影,各个细节做到位,你才能去面对市场,等待市场的检验。
B. 美国去年一部丑化中国的电影是什么呀(非2012)
《赤色黎明》
《赤色黎明》讲述的是:未来的某一天,美国深陷金融危机不能自拔,中国军队以“修补美国经济”及“我们是来帮忙”的名义入侵美国,最终被一群美国青少年打败。由于整部影片充满“杀死中国人”的对白以及各种丑化中国形象的镜头,很多华人感到非常气愤。影片包括大量“妖魔化”中国的镜头:全副武装的解放军及中国装甲车在美国街头巡逻,士兵们手持AK-47步枪,佩戴五星红旗袖章,到处张贴政治宣传海报;被占领的小镇上空飘扬着“八一”军旗,街道两旁悬挂着横幅和标语。此外,“八一”军徽还被印在类似纳粹旗帜的长条旗上,解放军成了纳粹同伙。
C. 为何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都那么没有美感
可能是各自的审美不同。就像有的明星被称为高级脸那样,她们的美感也许并不是外貌带来的,而是由内而外的,那就是自信。美国电影中的中国人大多都是相当自信,阳光的,这一点也是最吸引我的,她们没有白到发光的皮肤,没有修饰外貌的滤镜,但是有着我们少有的健康肤色和那份让人不能忽视的底气,这也是一种美。
D. 全华裔主演美剧《美生中国人》开拍中,该影片讲述了什么故事
全华裔主演美剧《美生中国人》开拍中,这部影视作品改编自同名的漫画。同时在漫画当中讲述了三个不一样的内容,并且来这部影片也会展现华裔对自己身份的认同。并且影片中也有一些中国元素,比如美猴王,孟母三迁。
在一个小孩子年纪非常小的时候,如果就去到美国生活的话,相信他一定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美国人,可能对中国了解并不深。在影片当中讲述了一位华裔少年,他从美国的唐人街搬到白人社区之后的一系列遭遇。并且在这个故事当中也掺杂了孟母三迁的故事,因为妈妈想给孩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选择一再的搬家。虽然换了一个环境,但是他们的传统认知依旧没有变。
E. 同样是美国电影选用华裔演员,为什么真人版《花木兰》一片好评,《上气》被国内各种抵制
花木兰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国外,故事的精神内核是女性打破相夫教子的刻板印象,身体力行地证明男性可以做到的事情,女性也可以。
这一精神内核放在国外背景下也有惊奇队长,并且很多人都对这个精神内核买账。所以没有重大问题。
那么我为什么抵制上气?
如果有一个外国人对满大人这个角色进行搜索,那么他就会看到这个角色的恶劣之处。如果恰好他又对中国了解甚少,那么这个角色就会成为他对中国人的最初印象。如果他有潜在的种族歧视思想,那么他会慢慢倾向于歧视中国人。如果他本身就是一个种族歧视者,那么这会加剧他对中国人的鄙夷。
所以现在的重点根本不是这两个角色能不能划等号,而是这个角色会给中国形象带来多大的影响。
并且最可怕的是,在这个角色开始宣传的那一刻,外网有关满大人的搜索就已经开始了。
F. 为什么好莱坞电影中的华裔女性角色容貌大多都很丑
所谓“很丑”是因为这些华人女星都丑得有她们自己的特色,这是她们的特点也是立足之本:与众不同,你看那些西方女星虽然美但是风格都一样,高鼻子深目,典型的西方女性特征,大家看久了再美的事物也都看腻了,所以需要一些新鲜血液来换换口味,不然都像流水线似的生产出来,食之无味。
G. 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好莱坞怎样刻画中国人呢
艺术电影的作用应该是站在舆论导向的风口浪尖,一方面反思,一方面推动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展。但是看看美国的艺术电影市场,关于华人的影片少之又少。除了少数几位华裔导演,如王颖、李安曾经拍过描写在美华人生存状态的几部电影,即使是当今活跃在好莱坞的华裔影人,很少有人涉足这一话题。这就是好莱坞对待华裔的态度:一方面商业大片依然延续着对华人的老掉牙的刻板印象,肤浅的添加一些他们眼中的中国元素,借以取悦中国市场;另一方面没有电影人在拍关于中国人、中国文化的电影,美国人的观念就得不到改变。
中国电影人似乎总是痴迷于通过国际电影节来打响自己的名声,痴迷于国际奖项,这背后同样反映的是对自己文化的轻视。真正纯正的民族文化才对外国人有吸引力。李安的成功,是因为他的电影中带来了东方视角以及东方传统文化的韵味,这恰恰是好莱坞需要的。《卧虎藏龙》 的成功引来了国内电影人的争相模仿,之后几年古装戏接连不断,说白了,这只能说是没有文化骨气的表现,东施效颦,不得其法。所以话说回来,我们为什么要那么在意好莱坞怎样刻画中国人呢?
《变形金刚4》 里李冰冰到底有没有台词,你咋那么在意呢?为什么我们中国人,一个拥有深远、厚重如醇香古酒般文化的古老国度,要不断地摒弃自身的文化传统呢?如果中国的电影可以发展起来,中国的电影可以更好看,更有深度,那么美国人眼中的中国形象自然而然就会改变。
H. 为什么美国电影里的华人形象都很丑陋
这是美国人包括其他一些西方国如行好家,故意丑化我们中国人的形象。当然,这是一个特定的带薯历史产物,在汉唐宋时期,他们是认为我们天国渣铅的人,到了清末,才把我们看低。但是现在又有好转,这是国力上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