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欧美电影 > 法国电影她另一个名字

法国电影她另一个名字

发布时间:2025-05-07 00:42:02

❶ 苏菲玛索的个人资料及出演的电影最经典的是哪一部呀

经典之作很多。
《初吻》是她的成名作,还拍了《初吻2》;
《芬芳》为她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成绩平平的10年里赢得了掌声和关注;
《勇敢的心》在1996年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角逐中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5项大奖;
99年的她在《007之黑日危机》里饰艾丽卡·金
01年的《卢浮魅影》发人深省;
08年的《超级女特工》又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惊奇。
个人比较喜欢《勇敢的心》。
演员生平:
苏菲·玛索1966年11月17日出生于法国巴黎,就读高中时因为寻找打工的机会,而被一家广告商看中,因此幸运地从七百名应征者当中脱颖而出,被选为【初吻】的女主角。这部描述少女怀春情怀的电影于1980年在法国上映,吸引了上百万观众,在其它欧洲国家以及日本及台湾上映时也是盛况空前,苏菲·玛索的少女魅力也因而风靡了全世界。两年之后,苏菲·玛索乘胜追击,又主演了续集【初吻2】,推出后依然轰动,并为她赢得一座凯撒奖。
16岁时,她与法国影帝哈德巴狄厄(Gerard Depardieu)及法国影后凯瑟琳丹妮芙合演【沙岗堡】,第二年又与杰哈德巴狄厄再度搭档合演【警察】。1984年,苏菲玛索和波兰导演安德列左拉斯基合作【狂野的爱】,为她的演艺生涯以及个人生活带来大转变,她从此摆脱玉女戏路的局限,也和左拉斯基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亲密伴侣。
接下来的几年,苏菲玛索一直企图尝试更多不同类型的角色,作品包括【雪琳娘】、【来自巴黎的女孩】、【心动的感觉】、【情书战场】、【留住有情人】、【豪情玫瑰】等片,其中【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蓝色乐章】以及最近的【情欲写真】。
1995年,苏菲玛索开始将演艺触角扩展到美国,在梅尔·吉布森的力邀之下,苏菲玛索在梅尔·吉布森自导自演的电影【勇敢的心】里饰演与苏格兰民族英雄威廉·华莱士发生一段情的法国公主。接着,她又在【安娜·卡列尼娜】担任女主角。之后,又接演了【Firelight】和【失去与得到】两部美国片。除此之外,她的近作有【仲夏夜之梦】。当然最受瞩目的还是她加入007系列影片【黑日危机】的演员阵容。
苏菲玛索在【黑日危机】的片中,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一个全然成熟形象的苏菲玛索。除了演戏之外,苏菲玛索也尝试多方位发展,她所执导的短片【L’ Aube a l’ Envers】曾经获选参加1995年坎城影展的「一种注目」单元,而在1996年她也在法国出版了一本自己写的书《La Menteuse》。
苏菲玛索在影坛可以说是资历颇深的老演员了。说起她走上银幕的经历还是颇具戏剧色彩的。1980年,14岁的苏菲玛索就开始拍电影,在这之前她是在远离摄影棚现场和对电影完全陌生的环境下成长的。她一直住在巴黎市郊,而她的父亲是一个卡车司机。她在一次外出寻找工作时,从一个朋友处得知法国导演 Claude Pinoteau(克劳德·皮诺蒂奥)正在为他的一部电影《初吻》寻找一个新人,结果她竟一试成功。她的这部处女作推出后获得了巨大成功,该片在巴黎上映间,观众蜂拥而至,在欧洲各地亦所向披靡。不久《初吻》续集的推出,这部影片则为她获得了“凯撒最有希望女演员奖”,从此步入法国影坛。
成名后的她开始不仅仅满足于青春野少女之类的形象,尝试着其它性格角色,然而这一切并不是电影公司所需要的,他们不希望这棵摇钱树过早因转型而夭折。索菲玛索16岁时,她做出令全世界震惊的事:用壹百万法郎买回了与高蒙电影公司的合约。她说:“这样做当然使我不得不借钱,我没有那么多钱。可人们为了不让我与安德泽祖拉伍斯奇拍《偷情者》做了各种各样的事。这是暴力的、几乎是种族主义的。我属于高蒙电影公司,我是他们的小宠物,我不得不听从他们。但这使我无法忍受,可我又很害怕因为违约而进监狱。”也正因为如此,她独立的个性却使她成为法国一位最受欢迎和尊敬的女演员,并且走红于世界影坛。
八十年代末期与九十年代初期索菲玛索的成绩平平,近十年间只有一部《芳芳》(即留住有情人)表现出色,为了打开市场,她接下了好莱坞影片《勇敢的心》的邀请。《勇敢的心》是她饰演的第一个英文片角色,当问及为什么请苏菲玛索饰演女主角伊萨贝尔时,导演兼男主角梅尔·吉布森回答说:“因为她很漂亮,她是法国人而且她是个好的女演员。这个角色需要至少两种以上的因素。”一位给她拍过多次照片的摄影师称她是“最漂亮和最感性的女演员”。
苏菲.玛索对法国电影的批判性看法是:“美国电影造成如此大的威胁。在法国我们有许多冒充有个性的电影导演,而实际上他们脑子里没有一点新思想。”她有一位好莱坞的代理人,但却没有兴趣移居洛杉矶。
苏菲.玛索曾经参加以抗议在吉尔若德射杀鸽子和在普罗旺斯的斗牛游行。“我憎恨任何形式的暴力。对我来说,折磨公牛的斗牛士失去了他作为一个男人的尊严。任何人都应尊重生命,不能批准这种死亡游戏。”她曾经拥有过一个古老的农舍,但是在她的猫被猎人和他的狗捕杀以及她的11岁大的西班牙长耳猎犬被偷之后,她离开了那里。 她除了为动物谋福利之外,还是Arc-en-Ciel彩虹福利基金会的资助人,这是一个帮助患病的儿童实现梦想的组织。
1995年春,苏菲玛索执导了她的第一部影片。这部影片是以她在拍摄《勇敢的心》时写的电影剧本为基础的8分钟短片。这部短片受到戛纳电影节的充分认可。
1999年是苏菲玛索电影丰收的一年,首先是她的电影《心火》在全球发行,而她的另两部英语影片分别是与戴维.斯帕德主演的《失去与得到》以及和凯文.克莱恩、米雪尔.菲佛主演的《仲夏夜之梦》都获得较好的口碑。
1999年,由她参加的007系列影片第19集《危机世界》,这部电影在一个月的时间就突破一亿美元,并将有可能成为最卖座的007影片,而索菲玛索则再次让全世界影迷欣赏到迷人的外貌与精湛的演技。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2001年的《卢浮魅影》,这部电影是利用了古代埃及法老王的超度,体现人对生命的渴望。从女主人翁祖母的去世到和男主人翁的相遇,无疑都体现了,人作为活着的灵魂,必须承担起对生死理解的超度。而苏菲玛索的演技再次让人们看到了这部惊悚电影背后对于生命的真谛.
由意、法两大女星莫妮卡·贝鲁奇和苏菲·玛索首次合作主演的新片《不要回头》,此前曾曝光了两款正式海报、一张剧照和先行版预告片之后,现又曝出首张现场工作照、第二版先行预告片及多张剧照——昏黄怀旧的色调中,惊悚、悬疑与情色场面交相融合。随即影片的第二款先行版预告出炉,和首支预告主打苏菲·玛索不同的是,这次莫妮卡·贝鲁奇抢镜登场,作风一贯大胆的她再露香艳本色。
该片讲述了一个作家和两个孩子之间的心理故事。珍妮是一位作家,已婚,是两个孩子的妈。她的身体和心理正悄悄地发生变化,但身边的人毫不在意,他们把她的反常归因为创作过程中遭遇的瓶颈和压力。但珍妮自己清楚事情并非这么简单,更蹊跷的事还在后头。某次她在母亲的家里看到一个意大利女人的照片,渐渐的,她开始觉得那个女人就是自己……
说起感情生活她至今未婚,和一位比她大24岁的波兰导演安德烈·佐拉斯基一起居住在巴黎他们已经共同生活了15年。有时,苏菲不由自主地问自己:这是怎么了?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无论她搞明白没有,这一切毕竟发生了……
15年前,安德烈·佐拉斯基准备在法国拍摄影片《狂野的爱》,这位特别喜欢启用大明星的大导演决定让苏菲.玛索领衔主演。还没共事,苏菲已经听到不少有关导演的议论,最可怕的是人们说他是个疯子,是个虐待狂……去见安德烈·佐拉斯基之前,苏菲.玛索提心吊胆,生怕弄个下不来台。谁知,见面不到十分钟,她已经被他的魅力所征服……
法国电影圈中,苏菲玛索是个有名的直肠子,说起话来从不拐弯抹角,哪个导演让她受不了,她便无所顾忌地大加“讨伐”。《警察》一片拍过之后,她指责导演莫里斯皮亚拉在拍片时折磨她;《侯爵夫人》创作完成,她表示不能原谅导演韦拉贝尔蒙待……可是,一提起安德烈·佐拉斯基,苏菲好像变了一个人,她显得相当宽容,很少使用过激之词。“在我们家里,吵架是家常便饭,这正好磨练了我们的忍耐力。”每次吵得不可开交,多是年轻的苏菲.玛尔索做出让步。她在这时把他当成“老人”看待,而这位“老人”却执拗得像个孩子。苏菲玛索曾经表示:嫁给摩纳哥王子恐怕都比和安德烈·佐拉斯基生活在一起容易。其实,这份“不容易”是她自找的。她觉得和一个年长的男人生活在一起好处多多,“他对别人更感兴趣,受到的约束更少,而且更有思想。”他们互相交流,彼此补充,爱情确实会使人变得更美好。
1991年,在拍过《蓝色乐章》之后,安德烈·佐拉斯基停止了电影创作。一方面,他的祖国波兰发生巨大的变化。作为他乡游子,终于可以自由回去了,他很想把更多的时间献给波兰,他两次被推荐到文化部长的位置上,但都没有应允上任,这位极有见地的电影家很想做一些实事。另一方面,他对法国失望了。他觉得法国人己失去鉴赏力,不再欣赏他的作品。而他们常说的“安德烈·佐拉斯基是个疯子”那句话,终于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安德烈·佐拉斯基一次又一次回波兰,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不拍片时,苏菲玛索跟在他的身边,他们在华沙有一个家,那是坐落在郊外一片树林间的一座小屋。
1995年7月24日,苏菲玛索生下了她的第一个孩子,一个名叫樊尚(Vincent)的男孩子。他们的儿子出生后,这个家显得更温馨了。 最近,有些记者还在讲述着这对恋人的甜蜜故事,而另一些报刊则透露出他们之间的危机。佐拉斯基己公开抱怨和大明星生活在一起太难了,需要承担和理解的东西太多太多。在他看来,苏菲生活在一个非常实际的世界里,而他自己却常常邀游在某种精神境界之中。两人间的沟通成了一种非常艰巨的工作!他感到很累……如果是这样,苏菲玛索又何尝觉得轻松?她少年得志,个性极强,难道就不想找回自我?
在拍摄《末日危机》期间,苏菲玛索需要在伦敦停留六个月,她把儿子带到了那里。过去,在苏菲拍片时,茹瓦夫斯基总伴在她的身边;没有戏时,她就和他一起去波兰。这一次,两人各干各的,安德烈·佐拉斯基重新拿起了导筒,苏菲玛索离开了温馨的家。
他们在找寻着自我,是不是也在尝试放弃对方?天长地久,真的那么难吗?
人们期待着他们能够重归于好,同时也期待着苏菲玛索能在银幕上再铸辉煌!
苏菲第二任男友美国制片人吉姆·朗里,已分手,但生有一女。
苏菲的现任男友(第三任)好莱坞男星克里斯托弗·兰伯特,两人在出演逃之夭夭时相识相恋。

出演的电影:
1.1980年 《初吻》(laboum),又名《第一次接触》,饰薇克Vic Beretton。
2.1982年 《初吻2》(laboum2),又名《再一次接触》,饰薇克Vic Beretton。 处女作《初吻》中经典镜头
3.1984年 《萨卡纳要塞》(fortsaganne),又名《沙岗堡》/《萨卡纳要塞》,饰马德莱娜Madeleine of Saint-Ilette。
4.1984年 《最后一次接触》(joyeusespues),又名《初吻3》/《快乐的复活节》,饰朱丽Julie。
5.1985年 《狂野的爱》(lamourbraque),又名《野恋》/《狂野之爱》/《冒失的爱》/《虐恋》,饰玛丽Mary。
6.1985年 《警察》(police)》,又名《末路刑警》,饰诺丽雅Noria。
7.1986年 《堕入地狱》(descenteauxenfers),又名《落入地狱》/《爱比死更冷》,饰萝拉Lola。
8.1988年 《女学生》(ltudiante),又名《曲折的爱》/《女大学生》/《心动的感觉》/《含苞欲放》,饰瓦伦蒂娜电影《芳芳》Valentine。
9.1988年 《雪琳娘》(chouans!),饰塞利纳Céline。
10.1989年 《我的夜晚比你的白天更美丽》(),饰布朗什Blanche。
11.1990年 《来自巴黎的女孩》(pacificpalisades),又名《太平洋的围栏》,饰波娜戴特Bernardette。
12.1991年 《情书战场》(poursacha),又名《为了萨莎》,饰劳拉Laura。
13.1991年 《蓝色乐章》(lanotebleue),饰索朗日。

❷ 记得是一部法国电影,男主角的白人妻子最后生产的时候,生了一个黑人的孩子 求这部电影的名字 谢谢

这部电影的标题是《边缘人》(英文名:L'enfant),由让-皮埃尔·达内和奥利维埃·阿萨亚斯共同执导。影片讲述了一位名叫D(由加斯帕·德·塞纳饰演)的单身男子,他在街头找到一个弃婴,并决定抚养这个婴儿。D的妻子,由艾尔莎·泽贝斯坦饰演,是一位白人女子,对这个非预期的孩子持有复杂的情感态度。在影片的高潮部分,D的妻子在生产时,意外地生下了这个黑人孩子,这个情节揭示了她内心深处的矛盾和挣扎。影片不仅探讨了家庭、责任和道德等深刻主题,也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示了社会边缘人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在社会中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电影中的确有提到生活很苦逼,男主角D后来成为了一名保安,这与他曾经的生活和职业形成鲜明对比,凸显了他生活境遇的转变。配角之一,由斯蒂芬·勒沃特饰演的角色,对健美的狂热追求和对鸡胸肉的偏食,也成为了电影中讽刺现代社会对身体美学的过度追求的象征。这些元素共同构建了电影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深层次的叙事结构,使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也能反思现代社会的种种现象。

《边缘人》以其深刻的主题、精湛的表演和引人深思的剧情,赢得了观众和评论家的高度评价。它不仅在视觉上呈现出法国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也在情感层面上触动了人们的心弦,激发了对社会公正、家庭责任和个人道德的深入思考。通过这个故事,电影向我们展示了在看似平凡的生活背后,隐藏着的复杂情感和人性的光辉。

❸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66 彩色片 107分钟

法国巴黎13影片公司摄制

导演:克罗德·勒鲁什 编剧:克罗德·勒鲁什 彼埃尔·云戴尔荷文 摄影:克罗德·勒鲁什 主要演员:阿努克·埃梅(饰安娜·戈蒂叶) 让—路易·特兰迪尼昂(饰让—路易·杜罗克) 彼埃尔·巴胡(饰彼埃尔·戈蒂叶) 瓦列丽·拉葛朗热(饰瓦列丽·杜罗克) 安东·希尔(饰安东·杜罗克) 苏雅德·阿米杜(饰弗朗索瓦兹·戈蒂叶) 西蒙娜·帕丽(饰寄宿学校校长)



本片获1966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和20周年大奖,天主教国际电影评审委员会大奖,电影摄影高等技术委员会大奖,美国影艺学院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两项奥斯卡金像奖




【剧情简介】

安娜·戈蒂叶是一名电影场记,虽已年近三旬但仍婀娜多姿、秀美动人。影片开始时,她正在法国西部大西洋海边的多维尔市海滨沙滩上,给五岁的小女儿讲故事。小弗朗索瓦兹天真可爱,对她的故事不感兴趣,坚持要母亲给她讲兰胡子的杀人故事。在银幕上打出演职员表的同时,一位30岁年纪的中年人戴着墨镜、叼着雪茄走到一辆赛车式样的红色小汽车旁边,向司机坐着的方向打了一个响指,用命令的口气说:“去高尔夫球场!……不,去赛车场!……不,去港口!”汽车开动之后,他又说:“还是去高尔夫球场!……不!我想好了,安东,咱们去赛车场吧。”当汽车跑偏了的时候,他赶忙侧过身去抓住方向盘。这时我们才发现开车的司机原来是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子。这位中年男子名叫让—路易·杜罗克,是福特汽车公司的工程师,小儿子叫安东。父子俩高声谈笑着把车子开到了海滨沙滩上。汽车在沙地上快速地兜着圈子,后面掀起一片尘埃……

在海边玩了一天之后,安娜又提着大包小包,有说有笑地把女儿送到寄宿学校门口,把弗朗索瓦兹交给了女校长。在这多雨的季节里,天空又堆满了乌云。安娜看了看天空,希望在下雨之前赶到车站。正在这时让—路易和儿子也赶了回来,原来安东和弗朗索瓦兹在同一所寄宿学校读书。女校长建议让—路易把安娜送到火车站,因为开往巴黎的火车马上就要开了。

让一路易建议安娜搭他的汽车回巴黎,安娜欣然接受。两个人在雨中向巴黎驶去,挡风玻璃前的雨刷不停地摆动着。一路上,安娜和让一路易愉快地交谈着,从在同一所学校上学的孩子谈到了各自的身世。安娜和丈夫都在电影界工作,丈夫彼埃尔·戈蒂叶是替身演员,也是一名业余歌手,俩人相爱甚笃。伴随着安娜的叙述,我们看到彼埃尔·戈蒂叶正在拍摄一个战争场面:炮弹在四处爆炸着,一片火光,烟云密布。彼埃尔从树林中跑到开阔地上,他迂回着向敌方阵地冲去。突然他大叫了一声,倒在地上。导演立即下令停拍,原来出了事故。彼埃尔不幸中弹当即毙命。安娜在丈夫死后,把对丈夫的感情全部倾注到女儿弗朗索瓦兹身上。

让—路易把安娜送到她的住所门口,建议下星期日他们一起去看望孩子。安娜让他星期六给她打个电话再行决定。这一天,让—路易在福特汽车厂研制新型跑车的试验室里,透过环形的巨大玻璃窗,一边监视着在试验场跑道上疾驶着的一级方程式赛车,一边不停地看着手表,不知他是在计算跑车的速度还是等待给安娜打电话的恰当时间。长途电话接通后,两人约定次日上午9时出发。

星期日上午,让—路易提前驾车来到安娜住所门口,耐心地在车中等待着。不太守时的安娜终于走出家门,抱歉地坐到让—路易身边。又是一个雨天,汽车在巴黎通往大西洋海滨城市的高速公路上中速行驶着,雨刷在窗前不停地相会又迟疑不决地分开。安娜问让—路易是做什么工作时,画面上出现的他叼着雪茄,穿着大花格西装,走在一条 *** 聚集的胡同里,每个 *** 都毕恭毕敬地把挣来的钱交给他,但也有的姑娘把钱藏在贴身的内衣里,他把钱翻出来,给她一记耳光以示惩戒。

两个人说说笑笑地来到多维尔城。把孩子们从学校接出来以后,四个人到一家餐馆 *** 进午餐,两个孩子玩得十分融洽。吃过午饭,他们又坐着渔民的船,到海上玩了半天。黄昏时,把孩子送回学校后,安娜和让—路易又登上了回巴黎的路途。安娜委婉地请让—路易介绍一下他妻子的情况。镜头又把我们带回赛车场上:这是一场盛况空前的大赛,欧洲20余家电视台都为这次比赛进行实况转播。我们看到戴着头盔的让 路易驾驶着一级方程式车离开了起跑线,他的妻子瓦列丽紧张地坐在电视机前,目不转睛地看着一辆辆风驰电掣般的赛车从眼前掠过。突然屏幕上出现了一辆救护车,人们把翻车受伤的让—路易用担架抬上汽车,送往医院。他在手术台上休克了三个多小时之后才恢复知觉。等在手术室外的瓦列丽以为丈夫已经死去,她忍受不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残酷打击,神经崩溃,回到家里就自杀了。

汽车开到安娜住所门前时,让—路易告诉她,下周他要去蒙特卡罗参加汽车拉力赛,如果星期天赶不回来,请她照看一下自己的儿子。回巴黎后,立即给她打电话。

让—路易离开巴黎后,安娜在报亭买了过去不曾看过的《运动队》和几本其它体育杂志。到拍摄场后,尽管工作十分紧张,但脑子里不时地闪过一队扬着灰尘轰鸣而过的赛车画面。这时银幕上彩色和黑白画面快速地交替出现:黑白镜头是让—路易驾驶的福特牌跑车穿山越岭、涉水爬坡,车身和挡风玻璃上溅满了泥泞,忽而在雪山脚下疾驶,忽而在沙漠地带费力地爬行。彩色画面是导演和安娜及摄制组成员在现场跑来跑去的忙乱场面。黑白和彩色画面交替的节奏越来越快,使人目不暇接。

拉力赛结束了,让—路易和他的助手通力合作,领先到达终点,荣获第一名。安娜从实况转播的电视上获知这一消息后,跑到邮局向蒙特卡罗拍出一封祝贺电报。电文是“太棒了,我爱你。安娜。”正在参加庆祝晚会的让—路易,看到这封意想不到的电报,欣喜若狂。他抛开蜂拥而至的记者,离开为他举办的庆贺晚会,回到旅馆,立即结账。半夜里叫醒加油站的值班人员,加满汽油,昼夜兼程向巴黎驶去。

次日拂晓,筋疲力尽的让—路易赶到安娜的住所,心里想着安娜为他打开房门时的幸福场面。不料,安娜房门紧锁,几次按铃都没有半点声响。公寓的看门人告诉他,安娜已经在前一天晚上去了多维尔。让—路易又不顾疲劳地赶到海边,看见安娜正和两个孩子在沙滩上玩耍。

傍晚时,两人把孩子送回学校以后,走进了一家旅馆。在这里,他们做了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在热恋时想做的事。伴随着一起一伏的身体,响起了安娜亡夫彼埃尔的歌声,又连续出现了安娜和彼埃尔相亲相爱的动人画面。在云雨 *** 时,让—路易听到安娜兴奋地喊出了彼埃尔的名字。这一声叫喊,使两人都颇感尴尬。安娜不愿意再搭让—路易的车同返巴黎,请他送自己到火车站。安娜上火车前,让—路易痛苦地质问安娜:“你为什么骗我,说你的丈夫已经死了?”安娜真诚地答道:“他是死了,但对我来说,现在还活着……”

安娜坐在开往巴黎的火车上,回忆着在去旅馆前,和让—路易共进晚餐的情景。他的诙谐幽默赶走了她的忧伤。火车到达巴黎圣·拉萨尔站时,她惊奇地发现,让—路易正在月台上等着她。两个人在经过短暂的迟疑以后,情不自禁地紧紧拥抱在一起,让—路易双手捧起了安娜充满幸福的面颊……



【鉴赏】

这部影片叙述了一个十分普通的爱情故事:一个鳏夫邂逅一个寡妇,情投意合堕入爱河。虽然女人不忘前夫旧情,但经不住这个男人的执著追求。这是世上再自然不过的事。这类故事层出不穷,拍成的电影也不胜枚举,但要真搞出一部不落俗套的好影片,却又的确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每天都可能发生的这类普通故事,由于距离生活最近,所以最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认同。《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是导演克罗德·勒鲁什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他的影片几乎全部都是描写这类普通人的日常生活的。构成西方社会主要阶层的中产阶级是他影片的主人公,这些人的梦想是海滨渡假,浪漫情怀,现代化大公司高薪职务,穿着虽非高级时装但要雅致入时,出入剧场影院或到咖啡酒巴闲坐,至少也要三五知己聚在朋友家里,喝着开胃酒,发表一通无关宏旨的高论。这些场面在勒鲁什影片中处处可见。他的镜头总是对准乡村别墅、豪华赛车、海滨太阳伞下的红男绿女,高速公路上冒雨出游汽车前窗那对不停摆动的雨刷。这类雄心不大的题材,反映出布尔乔亚的理想生活,使他们心驰神往。影片的结局总是主人公各得其所,如愿以偿,皆大欢喜,每个观众都会心满意足地走出影院。

当有人问到这部影片大获成功的原因时,勒鲁什说:“要使这类极普通的故事受到观众喜爱,第一要真诚,要使观众感到自己似乎也和影片的某些情节或所描绘的事情有直接的联系,使他们产生亲身经历的感觉,才可能出现强烈共鸣的效果。因为主人公的经历是真实的(取材),他们讲的话都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表演),只要在最通常的角度、不加技巧地把他们拍下来(摄影),就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同。第二要把细节拍得既真实可信,又生动活泼耐人寻味,一部影片可能因为一两个故弄玄虚或被忽略的细节而遭受失败,性急的观众会骂一句‘胡编’立即离座退场。编导也会因此而名声狼藉。我想,一部片子如果既不真诚又不可信,千万不要既浪费金钱又糟踏观众的时间,因为观众宁愿去看那类神乎其神的超人或天外来客,也不愿意来影院受人愚弄。”

这部影片确实使人感到真诚。勒鲁什认为影片的画面构成和演员的表演,必须以“出自本能的自发性”为基础,绝不能依据早已设计好的拍摄角度,让演员按规定好的动作去表演和背剧本台词。因为每个演员都有自己不同于他人的个性和特点,怎么可能让不同的演员做同一个动作、用同样的语气说同样的话来表达他的感情呢?按照这种传统的程式拍出的影片,不应该叫电影。勒鲁什说,画室是画家的创作天地,书房是作家的创作天地,在那里他们的思想和灵感可以自由驰骋,而导演的创作天地只能在拍摄现场:只有面对着流露真实感情的演员,导演才能根据故事情节的精神,把自己的灵感和感受,用最好的表现方法,记录在摄影机里。

这位并非电影学院科班出身的著名导演,从来不写分镜头剧本,他认为那样做只会束缚他的手脚,束缚他的创作灵感,妨碍他的现场发挥,导致拍出不真实的影片。他的拍摄原则永远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他对演员总是给予最充分的信任,只要他们正确把握住了角色的心理,他从不对他们的表演指手划脚,而让他们尽情发挥。集编导和摄影于一身的勒鲁什,永远是自己扛着轻便摄影机,指挥着不离左右的灯光、录音、化妆师,与演员们一起在拍摄场共同创作。他说:“导演的摄影机和画家手中的画笔一样,如果梵高把画笔交给自己的朋友去画,即使题材、颜色和光线都由他确定,甚至每一笔的长短粗细深浅都完全遵从他的意旨,这幅作品的署名也不应该是梵高了。”

尽管评论界对勒鲁什影片的评价众说纷纭,但大家一致公认,他是“摄影机—钢笔”和“作者电影”最典型的代表。一般剧作家创作电影剧本时,首先想到的是剧情,而勒鲁什在写剧本和对白时,首先想到的却是画面。他按照自己认为最适于表现剧情的画面来设计情节,然后再根据拍摄场地的氛围和演员的表演给他带来的灵感,亲自把它们摄入镜头。他的摄制组成员屈指可数,完全听命于这位导演兼制片人,他是作品独一无二的主人。特吕弗在“新浪潮”时期,当他创立“作者论”的电影创作方法和批评原则时说:“作者论的出发点是,具备某种意念的导演,他所制作出来的电影必须完全来自他自己的意念,完成的作品必须和他所构想的完全一样。换句话说,影片和导演要密不可分到混若一人或‘影如其人’。”用这条原则来衡量勒鲁什,他是完全合格的。在意念方面,勒鲁什曾经说过:“海明威认为世界上只有三件事情是值得一写的,这就是:爱情、凶杀、战争。而我认为,只有爱情才是值得一拍的,因为我们总是生活在凶杀、战争、死亡、残忍和暴力等恶势力包围之中,我不愿意观众在银幕上再看到这些令人可憎的东西。”这个表现美好爱情的意念贯穿了勒鲁什一系列影片,如:《带有假设的爱情》(1962)、《一个姑娘和枪》(1964)、《伟大的时刻》(1965)、《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1966)、《为生活而生活》(1967)、《在法国的十三天》 (1968)、《生活、爱情、死亡》 (1968)、《一个讨我喜欢的男人》(1969)、《艳遇就是艳遇》(1972)、《好年头》(1973)、《整整一生》(1974)、《结婚》(1974)、《另一个男人,另一次机遇》(1977)、《只有咱们俩》(1979)、《一些人和另一些人》(1981)、《艾迪和马赛尔》(1983)、《生活万岁》(1984)、《二十年后的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1986)等等,这些影片都达到了导演“使观众度过一些温馨的时光”的目的。

勒鲁什认为,不少影片显得不够真诚,原因是“该加速时刹了车”。故事发展到 *** 时,一定要加速冲刹,一气呵成,绝不可戛然而止。当让—路易接到安娜“我爱你”的电报后,如果过多描写庆功场面或让他第二天再回巴黎,就等于“刹车”了。必须让他星夜出发马不停蹄,在巴黎未见到安娜扑了空,还不能休息,再继续飞奔到多维尔市。这样才能表现让—路易真诚急切的感情,也才能以这种真诚打动安娜。旅馆中因安娜不忘旧情而出现意外波折时,再叫让—路易跑得比火车还快,先安娜而到巴黎火车站,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恐怕也要为之动情,这时安娜情不自禁投入他的怀抱,就自然真诚可信了。

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细节,会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影片开始时,镜头只拍让—路易登上一辆轿车的近景,他莫衷一是地向司机乱下指示,观众会觉得这个人头脑出了问题,这时我们看不到司机的反应。当汽车启动左右摇摆险出意外时,变焦后拉镜头才让观众看到,坐在司机位置上的原来是一个五六岁孩子。人们恍然大悟,既觉有趣,又感到这父子二人不同凡响。

阅读全文

与法国电影她另一个名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国经典枪战电影在线观 浏览:770
越南电影越狱2018 浏览:255
超级虐心催泪感人动画电影 浏览:827
百亿电影推荐 浏览:195
2017年火的电影大全 浏览:162
四大名捕电影主演 浏览:956
像之后的欧美电影 浏览:300
欧美电影经典片段混剪 浏览:393
成龙用背砸门板是哪部电影 浏览:380
五年级儿童电影观后感作文 浏览:780
中国和美国战役电影全集 浏览:305
猪不戒电影网 浏览:339
曹妃甸电影院今日电影 浏览:270
如何从网络电影中截取5分钟的片断 浏览:291
电影院满是 浏览:422
电影寻枪导演 浏览:347
2018最暴露的电影 浏览:284
超感人的法国动画电影 浏览:170
美国电影11个字 浏览:179
美国拳击被黑人打死电影 浏览: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