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美国电影美国往事影评
《美国往事》影评
——街头混混面条和小伙伴的四小时人生
《美国往事》是一部神奇的电影,整部影片有四个多小时。影片播放了30分钟后却依然让人摸不着头脑,可是时间越长它就会打动你,让你热泪盈眶。看完影片的我们仿佛在主人公的故事里过完了一生。
青春的残酷与跌宕
我们拥有青春的时候,读不懂他,当回首往事能读懂它的时候,它却早已远去,可是它却一直是我们生命中最闪亮的日子。电影便是从这样的美好年华开始的,青春是属于这一大帮子孩子们的,他们的青春里是抢劫、偷窃、强奸、贿赂、走私、嫖娼等这些字眼。他们把青春盛放在邪恶的地带里,这里混乱不堪,鲜血飞溅,欲望横流。在这混乱中有奔腾的情感,有孩子的可爱,一个小男孩为了和一个女生发生性关系,买蛋糕讨好小女孩,最后忍不住偷吃掉那块蛋糕。这些小坏蛋身上有爱、美和激情,最后属于他们最美的青春年华被碾碎在这邪恶的世界里。他们的青春是恶的,残酷的,血腥的。无处安放的躁动青春,在这个街道绽放,成无法凝固的美好时光。他们淋着雨跳舞,一起分享。慢慢的他们的世界里不止有蛋糕、爱,还多了金钱,枪,肉欲。“我滑倒了”这个男孩临死的镜头是电影的一个经典镜头,那里无尽的悲情。他们的青春像是混乱肮脏里开出的艳丽花朵,是美好和丑恶的混杂,在那个年代绚烂绽放,慢慢凋零,如同倒下的那个男孩。
友情的背叛与宽恕
麦克西和黛博拉都是把理想看得至高无上的人,沉醉金钱和地位,想要突破自身阶层,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了自我价值。在他成功的路上沾满了兄弟的鲜血,他的成功甚至是用兄弟的生命换来的。面条与他的友情,在梦想面前显得那么不值一提。
麦克西和面条二人性格是不同的,麦克西有很大的野心,很强的掌控欲,在他看来他兄弟之间的友谊不如一箱美金。而面条是一个喜欢追求小幸福的有情有义的街头混混,他虽然烧杀劫掠,杀人放火什么都干,但是关键时刻为兄弟两肋插刀,毫不畏惧。做事有自己的原则,想做的事,不畏艰难险阻,不想做,绝不因为强大势力而屈服。他们俩的不同在很多细节上都有表现,比如在抢银行家时,有个发情的情妇要求匪徒强暴她,麦克西不为所动,做事时不受干扰,可以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而面条选择的是发泄,是短暂的欢愉,等大家要离开时才清醒过来。这些事件反映了麦克西是有长远考虑的,面条追求的则是小幸福。麦克西有着强烈想要往上爬的野心和欲望,当面条不听组织安排,成为阻碍时候,友情的背叛便开始了。麦克西设局打击面条,面条以为是自己害死了兄弟,背负了35年的愧疚。到头来才发现自己被欺骗,麦克西没死,还夺走黛博拉。人的思想在利益诱惑面前变得那么脆弱不堪。穷尽一生发现自己拥有的其实不如失去的要多。如同纯粹的美国梦,最后随着麦克西和垃圾场的消失,划上了终结,灰飞烟灭。
初恋的美好与毁灭
年少时黛博拉给面条读诗歌“我的爱已经筹备好,他的皮肤闪灼着黄金般的辉煌,他的双颊更是丰润,他的眼如白鸽般敞亮,他的身体有象牙的光泽,他的双腿如大理石柱,在肮脏的裤管中孤立着。他可爱极了,但永远将是个没前途的小瘪三,所以永远不会成为我的爱,多可惜!”暗示了黛博拉和面条的爱情悲剧。面条被打得浑身是血求黛博拉开门,黛博拉心痛面条,却不为所动,紧锁住门,这一个内外场景的对照着实让人心痛。黛博拉天性傲娇,在意自己的身份和面子,想要更光鲜亮丽的世界。
面条很爱黛博拉,他可以随便和妓女发生关系,但是和黛博拉接吻都很羞涩。面条出狱后,对黛博拉说“有时当我对一切都感到厌倦,我就想到你,想到黛博拉还生活在某处,有她在,我愿意忍受一切。”黛博拉其实是爱面条的,她愿意念优美的诗给这个少年,愿意在脏兮兮的小屋子里把自己脱光了给他看,后来面条出狱,他们一起烛光晚餐,一起深情曼舞,一起沙滩畅谈,一起互诉衷肠,黛博拉说:”你是我唯一在乎的人。“虽然郎有情妾有意,但是名利在黛博拉心里是超过了情感的。她想要过体面上流社会的生活,黛博拉不得不做出选择。她对面条说“面条,我明天要走了,去好莱坞。我今晚来见你,就是要告诉你这件事。”这样的结果给了面条当头一棒。他们两人上车后黛博拉吻了面条,最后的这一吻仿佛在告诉面条,“我爱你,但是我不属于你”。此刻的面条清醒过来,他知道自己要永远失去黛博拉了,面条恨自己留不住她,恨黛博拉辜负了自己,恨他们不能在一起,他强暴了她。与其说他强暴了黛博拉,不如说强暴了自己,得不到的爱情应该做个了结。
“少年子弟江湖老 红粉佳人两鬓斑”,年迈的面条来到了少年时偷窥黛博拉的地方,从厕所的砖缝中,看到的不再是那个翩翩起舞的像天使一样美丽的黛博拉,而是看到了过去几十年时光,那不曾停留的芬芳却是面条永远的的春天。
人生的唏嘘与惆怅
看完这部电影,被“窒息”“沧桑’感笼罩着无法呼吸,银幕渐渐暗淡,命运尘埃落定,看着那一群少年们的梦想幻灭。曾经执着的痛苦从清晰到模糊,到最后的释然,这部影片为我们讲诉了四个小时的故事,看着身后那曼哈顿大桥被落日渡成金黄,熟悉的街口还停着一辆黑色福特。我们很多人似乎从面条的一生中看到了被命运推着走的自己。面条在这几十年的岁月中经历爱而不得的遗憾、友情的背叛,青春的残缺、人生的悔恨自责。这些挥之不去的命运让人感到恐慌、却无法逃避。人生起落,残酷而跌宕的青春,与其说是主人公面条的成长,不如说是岁月的流失,是回不去的遗憾。麦克西最后想要通过死在面条手上来救赎自己,但面条拒绝了他。面条最后那一句“我们浪费了一生。”,为这段“往事”作了最后的总结。人生能有几个十年呢,弹指一挥间,匆匆流逝。到头来才发现最伟大、最正确的是时间,时间才是真正的主角。影片最后的中国戏院,面条那被烟雾弥漫扭曲了的微笑,为这段美国往事画上了休止符。以此作为电影了结,象征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越过岁月的山丘,不过是浮生若梦。
现实生活和电影是有很大出入的,生活中极致的痛化成艺术的美,《天堂电影院》这部电影中说生活远比电影要残酷的多。反观现代社会,十几岁的青春少女步入歧途,十几岁的少年因冲动酿成大错。青春的时间是很美好的,很宝贵的。我们可以欣赏电影中友情、爱情、生活的美好、爆发与衰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不管是友情爱情还是自己的生活,我们都需要好好的去经营,学会克制,懂的努力。因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青春应该像奔腾的大海,不能是平静的死水,我们要不畏艰难险阻,坚定自己前进的步伐,勇敢向前。
2. 生死停留影片制作
在马克·福斯特的精心执导下,电影《生死停留》展现了人类梦境与精神状态的复杂交织。从一开始就引领观众进入一个超现实的幻境,导演明确表示:“观众应立即意识到,所见并非现实,主人公们在错综复杂的虚构现实中挣扎。”他通过影片探索了记忆、感觉如何塑造人生,并试图透过电影揭示日常生活的深层含义,摒弃理性的逻辑,转而依赖直觉。
影片的视觉设计独具匠心,幕后团队由《死囚之舞》和《寻找梦幻岛》的老搭档组成,如摄影指导罗伯托·谢弗、服装设计师弗兰克·L·弗莱明等。福斯特从6、70年代的狂乱惊悚片中汲取灵感,模仿《芳菲何处》的抽象风格,用色彩和闪回营造出迷幻氛围。布鲁克林大桥作为影片的重要象征,贯穿始终,象征着现实与梦想的桥梁。
拍摄过程中,剧组克服困难,获准在布鲁克林大桥曼哈顿路段进行夜间拍摄,桥上的场景一部分是实地取景,一部分在摄影棚内搭建,艺术指导凯文·汤普森精心复制了100英尺长的桥段。圣约翰教堂作为内景拍摄地,之前仅限于外景拍摄,剧组的制作公司包括New Regency Pictures、Epsilon Motion Pictures和Regency Enterprises等。
电影《生死停留》的发行范围广泛,涵盖美国、巴西、意大利、荷兰、法国等多个国家,特技制作由Pixel Liberation Front、Steve Johnson's Edge FX等多个特效团队共同完成。这部电影不仅在视觉上突破常规,其深刻的主题和精心的制作也使其在全球范围内受到了关注。
艾维联盟大学的一位心理学家(伊万·麦克格雷戈 饰)在着手于一个学生(瑞恩·高斯林饰)的治疗工作。该学生声称要在三天内自杀,并开始做奇怪而恐怖的预言,而且这些预言都灵验了。这让那位心理学家大惊失色。他在帮助那位学生时,发现他们正通过一连串噩梦般的故事游行于城市之间。
3. 爱德华·诺顿领衔主演《布鲁克林秘案》,到底讲了个什么样的故事
《布鲁克林秘案》,讲了20世纪50年代的故事。这是一部非常现代但经典的黑色电影,好莱坞在20世纪10年代和20世纪20年代几乎再也没有制作过。这是有道理的,为什么需要几年才能完成这个项目,特别是当涉及到爱德华·诺顿。我相信他打算重写原著,以反映他自己的哲学思想。
发人深省一部144分钟的电影:它的缓慢可以杀死不耐烦的观众。但是,无论谁欣赏汤姆约克(Thom Yorke)创作的有意义的戏剧体验或古典爵士乐和音乐,都可能会觉得它发人深省,很有趣。
不管怎样,看着爱德华·诺顿在大银幕上扮演主角绝对是一件愉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