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伊莎贝尔·于佩尔的演艺经历
13岁那年,她已经决定投身演艺事业。1968年,她参演了Versailles Conservatory一片,1971年出演了她第一个电影角色,即尼娜·康萍兹的《福斯汀与美丽的夏天》。1973年,她又在克洛德·苏台的电影《凯撒与罗莎丽》中扮演了罗密·施奈德的妹妹。
1970年代初,不到20岁的她与“大鼻子情圣”德帕迪约合作《圆舞曲女郎》时,整个法国都为这个表情古怪、天真与野性并存的雀斑女而着迷。1977年以扮演《编织的女孩》闻名世界的那个纯情少女之后,她不断接拍艺术片,喜欢挖掘社会中上层女子的各种心态。无论是忠贞不渝还是放荡堕落,都被她演绎得活灵活现。后赴好莱坞主演了投资巨大的影片《天国之门》,但因该片票房惨败,影响了她进军好莱坞的星运,于是她又返回法国继续拍片。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于佩尔成为欧洲知名女明星。有一年她在至少7部影片里担任了角色。她对剧本的口味以及对各种不同类型影片的驾驭能深受导演的认可。1977年以《编织的女孩》打开国际知名度,翌年凭《维奥莱特·诺齐埃尔》获戛纳最佳女演员奖。这段时间,于佩尔不仅担当女演员,同时也成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制作人,她投资制作了一批非商业的文艺电影,并力图让更多人看到这些电影。其中包括约瑟夫.罗西拍摄的《鳟鱼》(LaTruite)和讲述“史上最性感的情侣”的故事的《情人奴奴》,她还主演了让-卢克·戈达尔执导的两部影片。
此后,她先后与意大利导演莫洛.鲍罗尼尼(MauroBolognini)、马可·费里尼(MarcoFerreri)合作了《要爱的女人》和《皮耶拉的故事》两片。她还和美国导演迈克尔·西米诺合作了《猎鹿人》。
1988年,于佩尔与新浪潮导演克劳德·夏布洛尔再度合作,拍摄的影片《女人韵事》(The StoryOfWomen)赢得了艺术和商业上的空前成功。两年后,他们的作品《包法利夫人》(MadameBovary)将于佩尔带到了事业的颠峰。1995年凭借影片《仪式》荣获她第二座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影后,并为她在第二年获得了凯撒电影最佳女主角奖。2000年,她又因在《情毒巧克力》一片中出色的发挥获得了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当然,最令人瞩目的是2001年,她与迈克尔·汉内克合作了奥地利小说家谢列克的同名小说改编之电影《钢琴教师》,此片使她再次获得了嘎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2002年,柏林国际电影节,于佩尔与凯瑟琳·德纳芙等合作了《八个女人》,并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特设的集体演出奖。于佩尔的戏路宽广,非常多产,从天真型、性感型,到喜剧型,无所不包。把表演视作“发泄内心的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