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评价电影《极盗车神》
我对它的评价:非常精彩。看完这部电影我真正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打开豆瓣却发现目前很少有人关注它。我想细数一下它的优点,希望有更多的人去电影院看看这部电影,给自己两小时的难忘时光。
优点一:节奏快
影片以主角Baby伴着音乐飙车作为开场,从加速,闪车,撞车,到在天桥下巧妙换到左车道躲过直升飞机,到换衣服、换车、集合、分钱,情节紧张,节奏很快,丝毫不拖泥带水。
你以为这只是开头的虚张声势、为了吸引眼球的一个片段?不是!影片的全程无尿点,始终在渗透信息,不断地吸引注意、引发思考。
放心,节奏虽快,但你完全能跟得上、看明白,没有过快的思路,没有烧脑的剧情,你可以轻松地享受它的快节奏,enjoy!
优点二:音乐好
因为主角耳鸣,必须一直听歌来分散注意力,所以影片自然代入了很多优质曲目。每一首歌都非常应景,有飙车时的速度与激情,有枪战时的铿锵节奏、冷酷暴力,还有谈情说爱时的小资风情。坐在大银幕前的我有好几次都忍不住跟着音乐摇晃了起来。
当匪徒在银行抢劫的时候,音乐透着危险;当Baby的回忆呈现在脑海中的时候,音乐流淌着悲伤的亲情;当Baby不得已再次参与犯罪的时候,音乐透露出无奈;当Baby用妥协化解矛盾、避免危险的时候,音乐叙述着胆战心惊;当男女主角共用耳机、深情对视的时候,音乐焕发着青春的美好恋情……
看完电影后毫不犹豫地收藏了原声带。我会一遍又一遍地听这些歌,不只因为它们是认真创作、精挑细选出来的,而且因为,每当我听到这些歌,我都会想起电影中的剧情、情感和气氛。
优点三:演技到位
没有浮夸的演技,没有背诵式的语气,演员的神态、语气、一举一动都非常合适,秉承着好莱坞一向的高品质,《极盗车神》在演技上有很多亮点。
有三位老戏骨的加盟,为影片增色不少:奥斯卡影帝、格莱美奖获得者杰米·福克斯(饰演黑人狠角儿);奥斯卡最佳男配角、金球奖获奖者、纸牌屋主角凯文·史派西(饰演戴眼镜的头目);行尸走肉、超胆侠、东镇女巫等一系列美剧的演员,乔·博恩瑟(饰演华尔街白人男)。
年轻的主演Ansel Elgort,淋漓尽致地诠释了主角的形象,比起《星运里的错》里面特长是会耍帅、会卖弄情怀的青涩男孩,BD中的他显然演技成熟了许多。演戏剧出身的他,在影片里大放光芒,每一个表情、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堪称完美。
优点四:元素很多,却不冲突
全片“元素”概览:
抢劫、枪战、故意杀人等犯罪行为
好听、入耳的配乐
Baby父母不断争吵,因为争吵出了车祸,Baby很想念爱音乐、唱歌动听的母亲
Baby对音乐的迷恋
Baby和女主之间纯朴、真挚的爱情
Baby和聋哑老人的亲情,他对老人有责任感,老人对他光明的未来满怀希望
Baby的犯罪恶行和他正直、善良的品性之间的矛盾
Baby和眼镜男道格之间父子般、师生般的情谊
犯罪团伙内部,成员之间的矛盾和纠葛
……还有很多
这片子里面错综复杂的关系和情感,太多了,以至于我在观看过程中不禁心里犯嘀咕,编剧下了好大一盘棋,这么多的元素会不会影响剧情的真实感和人物的塑造啊?事实上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如此多元素的混合起来的剧情,虽然观众也许不会对任何一个人物有充分、深刻的理解,但是每个人物、每份情感都有分量,都能让情节出彩。
优点四:有丰富的细节,让我在惊讶和唏嘘中捧腹
一些让我印象深刻的细节:
1.团伙头目道格,在一边流畅地回答问题一边画出清晰地作案平面图之后,不无得意地说”我厉害吧“;在高级餐厅里用轻松的语气恶狠狠威胁Baby,”你用轮椅,还是车“;看到女主出现在落难的Baby身边的时候,饱含深情地说,“我也爱过”。
2.黑人狠角儿把“狠”字发挥到极致,动不动就拿枪抵着Baby,一言不合就枪战,去商店买薄荷糖一下子偷了一大堆(“他要吃薄荷糖,难道我要付钱吗?”);明知道坐在自己对面的人心狠手辣,照样淡定地揭露对方的真实身份,引起对方仇恨之后照样态度强硬;在饭店吃完饭就顺带拔枪抢劫,甚至没有犹豫一下,就像教父中的克莱门扎指挥手下杀完人之后说“放下枪”、“拿上饼”那样稀松平常。
注意:他的“狠”主要体现在这个细节上:
——保安:“我见过你吗?”
——他:“你还活着呢。”
3.baby看着放尸体的汽车被销毁时,回想父母被卡车碾成碎片的状况,心中感慨万千。
4..“他慢吗?他不慢!”这段对话被Baby制作成鬼畜,甚至可以在电影中千钧一发的危急时刻让人捧腹大笑。
5..影片中一共出现了三次抢劫,后两次在行动之前,黑人男都要为自己辩护,“我们是把钱抢回来”,显得有底气,有的人会认为他完全是胡说八道,事实上看过《货币战争》的人可能知道,美国的几次经济危机(“剪羊毛”)让百姓非常不满,让大众和银行家站到了对立面,所以说他们的“抢劫”还是有几分“侠盗罗宾汉”色彩的。
6..(男主一开始介绍自己是司机,女主和他甜蜜约会之后,男主之后突然跟着几个不三不四的人进了她的饭店,假装不认识她,给她留了纸条约她见面,女主苦等没结果,第二天来了个仇恨她和男主的杀人犯,这时男主走进饭店要和她一起出逃,男主夺枪击中杀人犯之后,持枪抢了小混混的车,和她仓皇出逃,后面还有警车追捕)
女主说:“So,you are a driver”(对了,你是个司机啊)
这样若无其事的话说在一系列激动人心的大起大落之后,显得非常喜感。
7.Baby在把提包扔回给女士,耽搁了短暂的时间之后,迅速把音乐往前调了几秒钟;驾车回到停车场的时候音乐正好停止。
8戴着耳机玩手机的金发小孩很逗。Baby奉命做抢劫前的准备,要数监控、数员工、数顾客、看有没有防弹玻璃,带小孩是为了不引起怀疑,结果他还没数完监控呢,小孩就圆满替他完成了任务,然后埋下头接着玩游戏,让“干正事”的Baby尴尬不已。
优点五:赞扬人性真善美
对真善美的赞扬和鼓励,是本片的画龙点睛之笔。
比如:
聋哑老爷爷鼓励baby走上正道,让他浪子回头,送披萨,把欢笑带给别人。
卖邮票的阿姨对baby非常和气,baby的谎言被拆穿也不为难他,反而传授给他生活经验。
开运钞车的司机被子弹打中后依然不屈不挠,誓要惩处罪犯。
……
当然,影片宣扬的价值观主要体现在主角的态度、决定和最终的结局上。最初baby就是为谋生被迫参与抢劫,还清债之后就洗手不干;无奈被逼又要犯罪;好心提醒邮政局大妈不要进去,救了她;拼命逃出重围之后,马上把奄奄一息的聋哑老人送到养老院;从来没摸过枪的他,果断地拿起枪捍卫他和女朋友的生命。我很难相信一个父母双亡、从小靠犯罪谋生的少年居然就是眼前这个勇敢、正直、和善的男子汉。
结局是:男主心甘情愿地缴械被捕,聋哑老人、女友、老太太和邮局大妈为他出庭作证,为他求情,最后他获得了25年有期徒刑(5年后允许假释)。聋哑老人进了养老院。犯罪五人组三个死去,两个入狱。女主角给男主寄了很多明信片,他们依然相爱着。
这难道不是一个正能量满满、洋溢着着真善美气息的结局吗?
㈡ 2022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为《犬之力》,为什么这部影片能成为年度最佳
《犬之力》拿下奥斯卡最佳影片,是因为它在各方面都满足评审需求。比如电影类型,人们看惯了好莱坞大片,对于这种讲述人性且制作精良的作品,没有任何抵抗力。当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电影本身过于优秀,在得奖之前拿下了12个奥斯卡提名。导演、演员、摄影等诸多方面,可以说它是本届奥斯卡最大赢家之一。
该电影在人物设计和塑造上,取得了很大成功。男一号是粗野西部牛仔,内心却无比脆弱;男二号是懦弱的文艺青年,在面对爱情时却义无反顾;男三号外形无力忧郁,为了母亲却甘愿挺身冒险。每个人物都有双面性,演员也成功塑造了人物,以至于他们都在奥斯卡上获得提名。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这部电影堪称完美。
㈢ 如何理解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价值输出
作为美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好莱坞电影不仅体现了鲜明的美国文化色彩,而且还蕴涵着以美国文化方式表现出来的,极具时代性和普泛性,且有别于其他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其中主要包括“美国梦”、个人英雄主义、宗教文化和普世主义等。本文将通过对美国好莱坞部分影片的详细解读,试对其中所表现出来的美国文化价值观进行深入阐释,以期对好莱坞电影和美国文化价值观有更深入的了解。
一、美国主流价值观溯源和构建
美国,当初仅仅是英国的一块殖民地,却在短短的几百年岁月中从建立到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人将其成功的原因归结于文化的优越性。追本溯源,美国主流价值观可以追溯到殖民地时期一统天下的清教文化(Puritan Culture)。早期的美国精神是对公平、正义、民主、自由、机会平等、劳动致富的信仰和推崇。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美国的发展条件得天独厚,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移民文化也就诞生了。在美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锐意进取的民族精神及其大熔炉般宽容的理念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尤其在美国处于上升时期的历史阶段,这一表现尤为明显。美国传统的主流价值观,指的是“民主政体、自由原则、个人主义。在此基础上派生出关于人的政治、文化权利和种种价值观等等”。在美国占主导的文化是白人的文化传统,也即“WASP”文化(White Anglo-Saxon Protestant Culture,盎格鲁——撒克逊白人的新教文化)。美国的主流文化其实就是“基督教、资本主义和民主的特别混合物”①。源自基督精神的理性原则及对个人自主的追求的个人主义,在美国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也成了美国思想的起点和归宿,构成美国文化的精髓。而“美国梦”是足以支撑起美国人奋斗中的失落与迷惘的力量,它不仅仅指人生中最渴望追求的一种美好事物,更意味着一种崇高的信仰和价值观。宗教是影响美国人信念、态度和行为的最重要因素,它深深支配着美国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西化的普世主义在美国文化的传播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使美国的文化观和价值观得以在全世界范围传播。以上构建了美国文化价值观的综合体系。
二、美国主流价值观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体现
作为宣扬美国文化价值观的载体,无论电影工业如何发展,好莱坞电影中所体现的美国文化色彩不会改变。好莱坞电影坚守的文化价值体系在一部又一部电影作品中传承发展。
(一)“美国梦”(American Dream)
“美国梦”是一个在特定时期出现的特定术语,其产生和发展与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息息相关。自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大量欧洲人前往美洲探险殖民,当17世纪第一批移民登上美洲大陆之日起,“新世界”便被赋予了一种梦想的色彩,任何人都有权利开垦占有,他们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克服了巨大困难,幸存下来的都是一些异常能干、勇敢、有进取精神的人。正是这些独特的自然和历史条件促成了“美国梦”的产生和发展。
“美国梦”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理解:广义的“美国梦”是指“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从狭义来看,“美国梦”是指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站在普通大众的角度,“美国梦”也可以是和成功、幸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具体目标——享受高等教育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拥有幸福的家庭生活,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一群可爱的孩子,拥有昂贵的汽车和豪华的住宅,等等。“美国梦”实际上是一种美好的理想。
人们常把好莱坞称作“梦工厂”(DreamWorks),许多好莱坞的电影就是将“美国梦”作为主题,它们揭示了普通人、动物甚至是卡通形象依靠个人奋斗而取得成功的故事。虽然叙事角度不尽相同,但都通过对典型人物的塑造反映了“美国梦”的理念。美国文化中特别强调机会平等而并非结果的平等,强调政治权利的平等而不是经济结果的平等。正因为这样,无数普通人才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实现自己的“美国梦”。这一理念在《阿甘正传》中得到了充分反映。电影成功塑造了阿甘这一经典形象,整个故事充满了戏剧性,一个低能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成功。正如电影的一句经典台词所说的那样:“生命就像一盒巧克力糖,你永远都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电影的开始和结束都用一片飘飞的羽毛来象征命运的无常,然而主人公的经历却告诉我们不要向命运低头,任何人都有机会成功。人物和故事虽然是虚构的,但影片恰到好处地宣扬了“美国梦”的理念,体现了命运给每个人均等机会的文化内涵。
(二)个人英雄主义(Heroism)
个人主义是以个人为本位的人生哲学,它所包含的独立奋斗、开拓进取精神成为美国人的生命基调,同时也是美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驱动力。英雄是个人主义的化身,英雄主义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形式。英雄主义其实是来源于我们对于自身的生存环境、人文理念的忧虑和恐惧。当个人自由被束缚、个人利益遭到损害,对权威、灾难的抗争随之爆发,英雄便顺应而生。在美国文化里,个人英雄主义的主要特点是渴望自己的能力得到别人认同,渴望自己受到关注,以自我为中心。个人能力的最大限度发挥是个人英雄主义的最好体现。②
“英雄就是超越自我,在杰出的行动中证明他们的勇气、才智和领导才能。”③美国电影中个人英雄主义的典型模式是单枪匹马拯救国家、人民于危难之中,在排除万难的过程中得到成长,找寻到自我的价值。其英雄人物的典型特征为:(1)拥有绝对强壮的身体或者强大的特异功能;(2)拥有卓越的聪明才智、冷静的头脑和超强的意志力;(3)拥有完美男性或女性的所有优点,并且多数英雄都是与美国政府抗争的斗士。从1939年的《关山飞度》中灵果一个人拖住一群阿巴虚人,使得驿车里的人得救,到《终结者》中来自未来,组织核战争的机器人,好莱坞电影人给现代英雄神话披上一层传统的、简单的、普遍性的崇高思想外衣。 (三)宗教文化(Religious Culture)
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移民国家,美国人的宗教信仰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其中,绝大多数的美国白人信仰基督教、犹太教、天主教,非洲裔的黑人则主要信仰天主教、东正教、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及巫术。作为主流价值观的主要组成部分,基督教是大多数美国人信仰的宗教,上帝在他们心目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位置。在19世纪20年代,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就说过:“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像美国那样,基督教对其国民的灵魂产生如此重大的影响。在美国,宗教对法律和社会舆论产生不了多大影响,但是宗教支配社会风貌,并且通过家庭生活而控制国家。”宗教信仰通过影响美国人的信念、态度和行为支配着美国人的政治、文化以及家庭生活。
大部分美国人认为,美国是上帝选择的一个特殊国度,美国人对全人类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责任,要负责把世界上所有人从苦海当中拯救出来。这种思想深深扎根于美国白人文化中,影响着美国社会大众对外部世界的看法。电影《阿甘正传》蕴涵的宗教意识十分丰富。在影片当中,带有宗教色彩的桥段有很多,比如在珍妮遭受家庭暴力的时候,她拉着阿甘向上帝做祈祷,祈求上帝给她一双翅膀帮她逃离现在的痛苦;阿甘刚开始捕虾的生活时,总是一无所获,丹中尉提醒他可以去教堂祈祷,等等。
(四)普世主义(Universalism)
普世主义起源于欧洲,作为哲学上的一个分支,它强调普遍的事实能够被发现且被理解;在伦理上,普世性就是指能够应用在所有人身上的价值观或事物。美国的普世主义价值观是建立在继承欧洲普世主义的基础上的,同时在殖民和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有显著美国地域特征的普世主义观念。④“上帝选民论”和“天定命运论”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形成的普世主义重要内容。
在此,我们不能不提及美国著名导演——詹姆斯·卡梅隆(James Cameron)。他在多部影片中集中阐释了普世主义的内涵。2010年上映的电影《阿凡达》以科幻与魔幻相融合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以“爱与永恒”为主题的故事。这部影片不仅在技术和艺术上震撼了我们,更让我们体会到电影背后西方化的普世主义思想。在潘多拉星球上,当伊娃选择部落首领和精神首领之后,实际上这星球上的各种族就成了外化的美国人,而入侵的地球生物则成了美国之外的异族,萨利所代表的美国人和潘多拉星球就是美国普世精神的化身,只不过潘多拉星球是物化了的美国领土,萨利所代表的潘多拉之魂是内化了的美国普世精神。
大多数美国人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有存在价值,世上的一切生灵应该平等对待。故而在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中,美国民众本着平等、尊重的心态,开始接受外来人,并不遗余力地将本民族的一切成就交给外来者,允许异于本族的声音存在。这也是美国作为文化大熔炉的文化态度的精髓之所在,在吸收和接纳外来文化的同时,输出本国文明,在平等和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谋求人类共同的发展,正是普世价值观的精髓。
三、结 语
作为美国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好莱坞电影对于美国文化价值观的构建和传播起了重要作用。它通过各种艺术表现形式的融合,使文化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其直观性和生动性不仅为美国本土观众所追捧,同时也被其他国家观众所接受。可以说,好莱坞电影为全世界了解美国文化价值观提供了大量丰富的参考。通过对美国主流电影的赏析,我们可以深刻全面了解到美国社会主流文化的各个层面。同时,在美国特定的历史环境背景下,需要用好莱坞电影的感官冲击,帮助他们重拾那些宝贵的民族精神和美德,向世界传达美国国家的良好形象,以求受到更多关注和认同。
㈣ 美国电影为什么这么“牛”
不过到了后来,电影和电视相结合,电影把电视技术引入自己的领域,用电视手段播放电影,保证了投资收益,才又起死回生,恢复电影被人们所关注的地位。特别是通过互联网播放电影,对电影的影响力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电影才终于从没落中振兴。 当今世界,电影事业最发达的国家无疑是美国,美国电影的趋势和变化,引领着世界电影的潮流,这是近百年来世界电影史上的事实。美国的米高梅、派拉蒙、哥伦比亚、20世纪福克斯等等电影公司的片子风行全世界,确实“牛”到极点。 电影发展应该和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其一是国家的工业化程度,它决定电影事业所需要的资金保证和电影技术的硬件支持;其二是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底蕴的深厚程度,因为电影毕竟是文学艺术创作,离不开社会历史的和文化的支持;其三是社会思想的开放程度,它决定电影允许在多大程度上表现和反映社会生活,以及用什么方式来做出反映,也就是社会对电影有多大的包容性。 简而言之,电影是在有资金有技术支持并且有创作源泉的条件下,在社会对其题材和内容广泛包容的条件下,才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 美国建国前的历史最多也只能从1620年算起。当102个清教徒为逃避迫害,从英国乘“五月花”号帆船来的新大陆开始,新来的移民逐渐成为这片大陆的主人,而不像发现新大陆的欧洲人,看了一眼就匆匆走了。这片大陆上的原住民印第安人,也就从那时起,退出了社会主流地位。而后,移民们又经过1775年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从列克星敦打响独立运动的第一枪起,到1783年,英国王室终于承认这个合众国为止,世界上才有了个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的历史就从1783年开始,如果说它有什么历史传承,也只是从这时开始,上溯至1620年为止。因此,美国是一个没有历史遗存的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的移民国家,因而又是一个文化多元国家。美国有欧内斯特·海明威,从《太阳照样升起》到《老人与海》,创作了大量优秀作品,但这些作品都是作家自己的经历和对当时世界的感悟,没有历史因袭的影子。美国还有德莱塞,写出过《嘉莉妹妹》,也写过《金融家》、《天才》、《美国的悲剧》等等不朽巨作,但是也同样没有历史的影子。美国电影最“古老”的片子应该是《十字路口》( the crossing), 描写华盛顿领导的民兵和英国殖民者作战的故事,阴沉,灰暗,不是很好看。晚一点的故事片是南北战争的片子,最著名的是《光荣战役》,另一部因描写南北战争时期发生的故事而闻名于世的影片是《乱世佳人》(即“飘”)。 相对于我们有着五千年历史的古老国家,美国可以说是一个近乎没有历史的国家。我们的《红楼梦》、《水浒传》、《三国演义》哪一部的背景都比上述美国影片的历史背景悠久得多,我们的历史文化底蕴不是美国可以和我们相比的。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们在电影的资金和硬件设施方面也逐渐缩小和美国的差距,但还是很难拍出象美国那些好看的大片。其中原因是什么? 有古老的历史文化可以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许多素材,这是好事,古老的历史文化也可能发生对人们思想的禁锢作用,产生一种“思维定势”,对外来的文化影响是可以做选择性地接受,但不是和自己原有的思想文化相交融,从而在新基础上形成新的文化形态。这样,传统的和外来的就成为两个部分,格格不入的两个部分。 美国没有文化,美国的文化是英国、法国、意大利、墨西哥、西班牙、加勒比海沿岸各国以及中南美国家、若干非洲国家和印第安部落文化等等等等全世界化杂七杂八融合在一起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开放的文化,是一锅大杂烩,大杂烩文化的最大特点是包容性,最大的优点是进取性。而这一点,正是电影事业发展最有利的条件,电影创作,没有因袭的包袱,在“麦卡锡主义”以后至今,电影除了接受市场检验以为,几乎不受其它限制地任意发展。 美国人对待电影和电影演员等等,有着成熟的心态,追捧明星的疯狂,大概终止于马龙·白兰度时期,和欧洲终止追捧约翰·菲利普时期差不多。美国的演员在近几十年里,有曾经是二流牛仔的里根做了总统,有硬汉施瓦辛格做了州长,有童星秀兰·邓波儿后来当了驻外大使。这在咱们中国是不可想象的事。美国人知道演员也是平常人,演电影和干别的,都是平常事。对于象安吉丽娜·朱莉或者法国的苏菲·玛索这些“艳星”所演的那些“出格”片子,美国人也是包容的,他们懂得,讨这种人做老婆不行,不能天长地久。但她们是演员,干的就是这行当,只要有很好的演技就行,他们可以天天结婚也可以天天离婚,而这些和电影观众毫无关系。有成熟的电影市场就一定有成熟的观众。 美国是凭借自己独特的历史条件才使电影事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这是其他国家,特别是那些“文明古国”难以办到的,文明古国往往背着历史的因袭重担,带着传统的相对凝固的思维方式对待新的事物,是妨碍电影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我不认为其它国家提出在电影事业上赶上美国的提法是正确的,美国的文化来源于横向传递,我们更多的是纵向继承,不同历史背景,不同发展道路,没有什么可比性。倒是自己如何做到社会思想更开放,社会对电影发展有更多的包容,如何把继承社会传统和推动社会发展结合得更好,在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根据自己的历史文化背景做出取舍,而不是一味的兼收并蓄、兼容并包。只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才是正理,一味模仿别人是不行的。可以想象,让美国人来模仿我们,通过电影来描述中华文化,或者让他们拍一部《红楼梦》,也是不行的。 电影和电视作品作为社会文化产品当然应当遵循社会大众的共识,其中包含公共道德等等,才能被社会接受,而社会共识又受到社会文化和历史的制约,这就决定了电影就是在接受制约和突破制约上逐步前进,或者说它必须在已有的基础上引领这种共识向未来前进,而非不能越雷池一步地受限于现有的一切。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它应该有自己发展的空间,把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转化为积极的促进发展的动力,而不是成为包袱。
㈤ 国外电影缺点和优点
它的缺点是剧情杂乱,画面露骨,而优点是能够扩宽视野,增长知识。
很多网友表示,外国电影故事有创意,制作精良,后期良心,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外国电影的剧情,尺度,表达方式,赞同广电总局禁令之声也不绝于耳。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力,学习外来文化好的那一面,对多种文化有包容性。
㈥ 有什么高质量的好看的美国电影推荐
以下是一些高质量的、好看的美国电影推荐:
1.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2. 《教父》(The Godfather)及其续集《教父2》(The Godfather Part II)
3.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
4. 《泰坦尼克号》(Titanic)
5.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
6.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
7. 《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
8. 《银翼杀手》(Blade Runner)
9.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
10. 《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
这些电影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美国文化和社会的不同侧面,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又很好看。无论你对什么类型的电影感兴趣,这些电影都值得一看。
以下是一些关于这些电影的更多信息:
1.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该电影改编自Stephen King的小说,讲述了两位囚犯之间的友谊和希望的故事。该电影获得了国内外众多奖项,被认为是电影史册迅上最好的影片之一。
2. 《教父》(The Godfather)及其续集《教父2》(The Godfather Part II):这一系列电影是美国电影史上最经典的电影之一,讲述了黑帮家族卡拉马索的故事。这一系列电影因其人物描写、情节设计和演员表现等方面而备受赞誉。
3. 《辛德勒的名单》(Schindler's List):这部电影由Steven Spielberg执导,讲述了二战期间纳粹德国执政时期波兰犹太人间发生的真实故事。该电影获得了众多奖项和赞誉,被认为是以历史事件为背景的电影中的佼佼者。
4. 《泰坦尼克竖此号》(Titanic):这是一部关于泰坦尼克号海难的史诗级爱情电影,由James Cameron执导,讲述了一位贵族女子和一位年轻的穷画家之间的爱情故事。该电影获得了数百项奖项和提名,并成为了一部票房冠军电影。
5. 《阿甘正传》(Forrest Gump):该电影讲述了一位智商较低的男子的故事,他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遇到了几个历史性事件,并在这些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电影在票房和口碑上均获得了巨大成功。
6. 《星际穿越》(Interstellar):这是一部由Christopher Nolan执导的科幻电影,讲述了一组太空人穿越宇宙的故事,以拯救人类的未来。该电影因其视觉效果和科幻元素而备受赞誉。
7. 《复仇者联盟》(The Avengers):这是一部基于漫威漫画中的角色制作的电影,讲述了一组超级英雄的故事,在其中他们团结一致,抵御外来威胁。该电影因其视觉效果和动作场面而广受欢迎。
8. 《银翼杀手》(Blade Runner):这是一部科幻电影,讲述了一个洛杉矶警探追踪一组造人罪犯的故事。该电影因其视觉效果、原创性和哲学意味而成为了一部不容错过的电影。
9.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Life of Pi):这是一部讲述一个少年和一只孟加拉虎在一艘沉船上挣扎求生的故事,被认为是一部州纤此技术可观且视觉效果非常出色的电影。
10. 《黑鹰坠落》(Black Hawk Down):这部电影改编自Mark Bowden的非小说类书籍,讲述了一次美国特种部队在索马里行动中所遭受的挫败。该电影因其动作戏剧和战争场面而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