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血战钢锯岭》剧情简介及角色介绍
《血战钢锯岭》剧情简介及角色介绍
梅尔·吉布森执导的二战史诗巨制《血战钢锯岭》即将于12月8日国内上映,这部影片讲的是什么内容呢? 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剧情简介:
在1942年的太平洋战场,军医戴斯蒙德·道斯(安德鲁·加菲尔德饰)不愿意在前线举枪射杀任何一个人,他因自己的和平理想遭受着其他战士们的排挤。尽管如此,他仍坚守信仰及原则,孤身上阵,无惧枪林弹雨和凶残日军,誓死拯救即使一息尚存的战友。数以百计的同胞在敌人的土地上伤亡惨重,他一人冲入枪林弹雨,不停地祈祷,乞求以自己的绵薄之力尽再救一人,75名受伤战友最终被奇迹般的运送至安全之地,得以生还。
角色介绍:
戴斯蒙德·道斯
演员 安德鲁·加菲尔德
虔诚的基督徒、军医,体格瘦弱,性格内敛的男孩。他坚决拒绝在战场上拿起武器,却因此在军营遭到中遭到众人的排挤,但最终他说服了军队让他可以不携带武器,并被招梁坦慎入美军第77步兵师医疗部。在冲绳战役中,戴斯蒙德不断冒险把伤员从战场上拖回进行治疗,最后拯救了75条人命。
霍威尔中士
演员 文斯·沃恩
戴斯蒙德在军队的上司之一,在军队中负责新兵的训练。认为拒绝持枪的戴斯蒙德是懦夫,刚开始总是欺负戴斯蒙德,试图拿军事法庭的规定逼迫戴斯蒙德拿起武器。最后,在战场被戴斯蒙德救回一命。
葛洛佛队长
演员 萨姆·沃辛顿
葛洛佛队长是戴斯蒙德在军队的上司之一,认为拒绝持枪的戴斯蒙德是懦夫,试图拿军事法橡敬庭的规定要求戴斯蒙德必须要随身携带武器。
汤姆·道斯
演员 雨果·维文
戴斯蒙德的父亲,是在法国服兵役时曾经受伤的一战退伍老兵,因为好友在战场的牺牲,走不出悲伤的阴影,长期酗酒并且实施家庭暴力。在自己的儿子参军入伍之后,努力尝试获得戴斯蒙德的谅解。
多萝西·舒特
演员 泰莉莎·帕尔墨
多萝西·舒特是一名美丽善良的护士,她对戴斯蒙德一见钟情,与戴斯蒙德坠入爱河而成为戴斯蒙德的爱人、妻子。
幕后制作:
影片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弗吉尼亚州林奇堡和冲绳岛的故事,但是影片全部在澳洲信隐取景,工作人员和大部分的演员都是澳洲人。
为了真实再现惨绝人寰、尸横遍野的战场,梅尔·吉布森将澳大利亚悉尼西南部郊区布伦格利的一个农场炸毁,伪装成钢锯岭的顶端,成功拍出了几万平米的浴血战地场景。
影片导演坚持“纯实拍”完成拍摄,所有戏份均采用实景拍摄,其中“火烧鬼子”的戏份是采用特殊火直接“喷烧”真人,而影片团队在没有使用3D技术、设计工具、三维动画软件的情况下,用黏土雕塑三维模型等比还原战场沟壑。
国内评价
《血战钢锯岭》用毫无保留的手段,真实还原了冲绳战役的宏大奇景和点滴细节。呼啸而过的子弹声、震耳欲聋的爆炸声,焦土上横尸遍野,《血战钢锯岭》中对于战争如何血腥与残酷的展现,以及战斗规模的宏大,都是在同类题材影片中少见的。影片和导演梅尔·吉布森一贯的风格一样,不仅有宏大的战争场面,更有无法割舍的亲情、浪漫忠贞的爱情和坚忍笃定的信念。(新浪网、腾讯网评)
国外评价
《血战钢锯岭》是导演吉布森的`一次胜利,主要归功于影片杰出的后半段,也就是主角戴斯蒙参加的冲绳战役。吉布森作为导演的才华一直是展现暴力的战争场面,并将恐怖片的元素融入传统严肃战争片中。(英国《卫报》评)
《血战钢锯岭》是一部关于反战主义的暴力剧情片,成功地将优雅与恐怖融合在一起。吉布森对如何调动观众情绪了如指掌。(《好莱坞报道者》评)
【相关新闻】
“蜘蛛侠”加菲:能演《血战钢锯岭》我超超超自豪
12月8日,梅尔-吉布森执导的口碑新作《血战钢锯岭》要在内地上映了。这是一部改编自真人真事,以二战时期的美日冲绳岛战役为背景的电影。主人公戴斯蒙德-道斯基于信仰和良知参军后拒绝持枪,经过上级和战友们的百般阻挠和羞辱,在父亲的帮助下终于当上医疗兵。战争中,面对日军的猛烈袭击,伤亡惨重的美军撤退,他一个人在枪林弹雨和轰炸中留了下来,只身一人救了75名受伤的战友。
为了宣传电影,北京时间12月4日一早,导演梅尔-吉布森,主演安德鲁-加菲尔德、文斯-沃恩、卢克-布雷西一起做客知乎Live,和中国网友聊了十多分钟。
梅尔-吉布森说,这是一个鼓舞人心的故事,关于一个拒绝带武器上战场的士兵,做了最英勇的事——救死扶伤。“对我而言,这是充满大爱的行为,超越了个人的生死。戴斯蒙德是英雄式同时也很谦逊的人物。以电影的形式呈现一个令人叹服的、做了如此伟大举动的人,同样鼓励着我去做伟大的事,虽然我不觉得自己可以做出跟主角一样的伟大地拯救他人的事情,但他做的事情真的很值得记住。我把这个故事搬上大银幕,想把自己当初读到这个故事时的感受传达给大家。”
⑵ 推荐几部适合年轻人看的励志电影
在迷茫,感觉坚持不住的时候,看励志电影总能带给我新的力量与思考,给那些平淡苦闷的日子增添无限的希望,让我更加坚定内心的选择,下面是我整理的一些非常有意义的,适合年轻人看的励志电影。
尽管这个故事情节看上去很老套,学渣通过不懈的努力逆袭考上大学,但就是这份曾经我们都经历的青春,才让人感同身受。看沙耶加备考庆应大学的样子,就像回顾了一遍自己当年备战高考,全力拼搏的模样。
向着一个目标奋斗,虽然辛苦但很充实。就如同沙耶加的说的:“还差一点,还差一点,让我变得更强一点。”这也是我们奋战时心中所想。
我的分享就到这里啦,希望每一个正在迷茫的年轻人,都能不负韶华,只争朝夕,最终收获胜利的果实,加油!
⑶ 大仲马、小仲马的奇葩情史:“每个男人都应该有个情妇。”
在安娜•博凯尔和艾蒂安•克恩所著的《法国文人相轻史》中,小仲马问父亲:“ 您知道吗,您让我使用您的旧情人,让我穿您的新靴子,我扮演了一个很蠢的角色!”
他的父亲大仲马说:“ 你有什么好抱怨的?我让你使用我的旧情人,试穿我的新靴子,你应该感到荣幸。这恰恰证明你的那玩意儿很大,脚很小。”
是不是感觉这两个世界著名作家很奇葩?
其实,这对父子奇葩的事多了去了。
19世纪的法国有很多杰出的作家,比如巴尔扎克,司汤达、雨果、左拉、乔治·桑、波德莱尔、大仲马、小仲马、加缪、萨特、普鲁斯特等等。
大仲马和小仲马的父子组合是最为特别的存在。
大仲马是世界上最早采用连载模式发表文章的作家之一,被人誉为“通俗小说之王”。
他自学成才,作品有《基督山伯爵》、《三个火枪手》、《二十年后》、《玛戈皇后》、《红屋骑士》等。
其代表作 《基督山伯爵》 被公认为是世界通俗小说中的扛鼎之作,在全球范围内发行了几亿册,出版过很多个版本,每个版本的豆瓣评分都在9分之上,最高版本达到了 9.6分 ,堪称世界最早的现象级小说。
毫不夸张地说, 大仲马才是爽文的鼻祖 。
现在很多影视剧、网络小说都逃不开他小说的影子,就连武侠宗师金庸都是他的忠实粉丝。
金庸曾被法国政府授予骑士团荣誉勋章,赞词中称他为 “中国的大仲马” ,他坦诚自己正是受大仲马启发才开始写武侠小说的:“在所有中外作家中,我最喜欢的是大仲马,从十二三岁时开始喜欢,直到如今,从不变心。在所有大仲马作品中,《侠隐记》【即《三个火枪手》又译《三剑客》】一书对我一生影响极大,我之所以写武侠小说,可说是受了此书的启发,《三剑客》教了我怎样活用历史故事。”
除了金庸,还有很多知名作家都是大仲马的忠实读者。
俄罗斯思想家别林斯基、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童话作家安徒生等等都对大仲马推崇备至。
但是,主流文坛对大仲马的态度却十分暧昧,反倒更喜欢他的儿子小仲马。
大仲马去世132年后,遗骸才被迁入先贤祠。
小仲马生前就进入了当时最高荣誉的法兰西文学院。
跟父亲不同的是,小仲马擅长现实题材,他是法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先驱者之一,代表作 《茶花女》 是世界经典名著,豆瓣评分8.2,曾多次被改编成电影、舞台剧。
除此之外,他还写20多部剧作,比如《半上流社会》、《金钱问题》、《私生子》、《放荡的父亲》、《欧勃雷夫人的见解》等等。
文学评论家们将父子俩的作品进行对比,对大仲马说:“你所有的作品加起来也比不过你儿子一本《茶花女》。”
大仲马回答道:“ 我从我的梦想中汲取题材,我的儿子从现实中汲取题材;我闭着眼睛写作,我的儿子睁着眼睛写作;我绘画,他照相。”
1802年7月24日,大仲马出生在离巴黎不远的县城维勒科特莱。
他的爷爷是伯爵和黑人女奴的私生子,父亲是拿破仑麾下的将军。
父亲英年早逝,大仲马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生活窘迫。
1823年,21岁的大仲马告别了母亲来到了巴黎闯荡,靠着父亲老战友的帮助,他得到了一份在剧院誊写剧本的工作。
在此期间,他接触了大量的剧本,也经常利用职务之便到剧院看戏,为今后迈向作家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824年,大仲马和漂亮的女裁缝卡特琳娜·拉贝相爱并生下了儿子亚历山大·仲马,后人称儿子为小仲马。
随后,大仲马开始自己创作剧本,他的剧本《亨利三世和他的宫廷》演出后,大获成功,27岁的他一战成名。
成名后,大仲马开始嫌弃卡特琳娜没有文化,没有显赫的家世,对于年幼的小仲马,他同样缺乏温情,小仲马偶尔哭叫打扰到他写剧本时,他总会抓起小仲马,狠狠扔到房间的另一端。
后来,他借口乡下空气好,将小仲马母子俩安置在一个叫帕西的农村里,自己和上流社会的女性打得火热。
可怜的卡特琳娜起早贪黑辛苦劳作,勉强维持母子俩的生计。
虽然生活贫困,但她从没在小仲马面前抱怨过大仲马,所以这时的小仲马精神富足,对父亲充满了崇敬之情。
1831年,小仲马7岁,大仲马的情妇贝尔·克莱尔塞梅尔为他生下了私生女玛丽。
贝尔逼着大仲马承认了女儿的身份,为了公平起见,大仲马也顺便承认了小仲马的身份。
同年,小仲马和母亲一起观看了大仲马的戏剧《安东尼》的首场演出,这部剧的女主玛丽·多瓦尔是大仲马的情妇,大仲马很喜欢以剧作家的头衔勾引剧院的女演员,然后把人写进剧本,写完了就会跟她们分手。
不久,大仲马提出让另一个情妇抚养小仲马,小仲马的母亲为了和儿子在一起,总会在大仲马来的时候把小仲马藏起来,或者叫他跳窗逃走,但最终大仲马还是通过打官司从她手中抢走了儿子。
对于这个陪伴他走过贫穷日子的女人,他不仅不感激,反而极尽嘲讽:
卡特琳娜失去了男人,也失去了一手抚养长大的儿子。
小仲马失去了爱他如命的母亲,得到了一个不负责任的父亲。
跟着大仲马生活后,小仲马发现父亲每晚都会带着不同的女人回家,经常和别人交换情人。
大仲马的情妇们对小仲马很不友好,其中有位叫伊达·费里埃的女人尤其过分,小仲马后来曾写道: “在我童年的时候,由于伊达小姐的态度,我要容忍很多事情。”
大仲马只顾风花雪月,顾不上小仲马,便把儿子扔到了寄宿学校。
小仲马顶着“私生子”的身份,在寄宿学校备受歧视和凌辱。
他在小说《克莱芒索事件》中曾描写过他和母亲分手时心中的痛苦和同学们对他的虐待。也在《克洛德的妻子》的前言中,提到过自己曾经不堪受辱经常和人打架的经历。
渐渐地,小仲马的性格变得阴郁,敏感,多疑。
这种精神上的创伤影响了他的一生。
03.浪荡父子
1842年,18岁的小仲马脱离了放荡的父亲,过上了独立的生活。
因为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他在感情上也十分随便,经常带妓女到自己的单身公寓,甚至荒废了学业,没能通过中学会考。
不久,小仲马开始了创作之路,他取了十几个不同笔名向报社投稿,都被退回了。
大仲马对他说:“如果你在寄稿时附言说你是大仲马的儿子就会好多了。”
小仲马拒绝了:“ 不,我不想站在你的肩膀上摘苹果,那样得来的果实没有味道!”
同年,小仲马在剧院遇见了诺曼底姑娘玛丽·杜普莱西,对她一见钟情。
她出生于农村,15岁辗转到了巴黎,先在衣铺帽店打零工,最后沦为了交际花。
小仲马花费巨资跟她一起去跑马、赴宴、逛舞厅、进剧院,以至于背上了沉重的债务。
大仲马听闻此事,立刻出面干涉,但小仲马正热衷于“劝风尘女子从良”,对于父亲的干涉十分反感。
但没过多久,小仲马就和玛丽闹翻了,他要求玛丽与其他男人断绝来往,却没有能力负担玛丽的开销,想和她拥有体面的生活,还不想付出劳动,竟然跑去赌博,觉得这是来钱最快的方式。
玛丽看透了他的幼稚和自私,不肯离开社交圈,这让他十分愤怒。
写完信,小仲马跟着父亲去了国外旅行。两年后,他回到法国,发现年仅23岁的玛丽去世了。
他开始反省自己对待玛丽过于苛刻,觉得自己在这段感情里也并不清白和无辜。
为了怀念玛丽,他写出了举世闻名的《茶花女》。
1844年,大仲马发表了《基督山伯爵》。
42岁的他从穷困潦倒的“巴漂”逆袭成了畅销作家,每年光是稿费和版税就有24万金法郎,在当时算是大富翁了。
名利双收的他花费了60万法郎修建了一座“基督山城堡”,将城堡内外按照《基督山伯爵》的风格装修得极其奢华,并在大门悬挂上基督山伯爵的箴言:我爱爱我的人。
从此,他在城堡里举办宴会,醉生梦死。
当时有名的作家、演员、文艺圈的名流都是城堡的常客。
有钱后,他也开始赡养现在的情妇,过去的情妇,情妇们的家庭,情妇们的孩子。
除此之外,他对朋友、合作者,以及向他献殷勤的人也很大方,这些人组成了山庄里庞大的食客大军。
大仲马向往小说中穷奢极欲、快意恩仇的生活,然而,现实却不是小说。
小说中,他极尽歌颂忠贞的爱情,花费大量笔墨描述基督山伯爵的专一和痴情,并对上流社会的婚外情极尽嘲讽。
现实中,他花心浪荡,不知忠贞为何物。
小说中,他塑造慈父。
现实中,他是名副其实的渣爹。
小说中,基督山伯爵的宝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现实中,他很快将万贯家财挥霍一空,陷入了反复破产之中。
破产后,他无法忍受贫困的生活,建立了庞大的代笔团队,利用自己的名声批量生产小说挣钱,继续花天酒地,四处泡妞。
然而,他的团队挣钱的速度赶不上他花钱的速度,最后,他不得不低价卖掉了基督山城堡。
同时,因为他发表的很多激进文章,法国当局向他发出了通缉,他只能过着躲避债主和追捕的日子。
但他流亡途中,依然色心不死,在1851年还让情妇安娜·巴于埃生下了私生子亨利。
《茶花女》发表后,小仲马收获了很多女性仰慕者,她们都是上流社会的贵妇人。
1850年,小仲马认识了伯爵夫人莉佳·涅谢利罗杰。
这位夫人很有钱,但跟自己的丈夫没有感情,认识小仲马后,就对他展开了疯狂的追求,不久,小仲马成了她的情人。
两人的感情并未持续太久,夫人的丈夫得知此事,把夫人带回了俄国。
小仲马带着几百法郎前去寻找情人,辗转于各个国家,好不容易到了俄国,却因为伯爵的命令被卡在了海关无法入境,只能失望地回到巴黎。
后来,他将这段感情写成了 《珠光宝气的太太》 。
1854年,小仲马认识了俄国贵妇娜捷日达·纳雷什金娜。
娜捷日达·纳雷什金娜出身显赫,是亚历山大·纳雷什基公爵的妻子,在为丈夫生下一个女儿后,她开始放飞自我,同时拥有一个法国情人,和一个俄国情人,她的俄国情人就是著名的戏剧家亚历山大·苏霍林沃·科贝林。
后来,娜捷日达·纳雷什金娜的法国情人被害,她的戏剧家情人成了嫌疑人,锒铛入狱。
娜捷日达·纳雷什金娜怀着情人的孩子带着女儿逃到了巴黎避风头,在巴黎的顶级沙龙里结识了小仲马,因为娜捷日达·纳雷什金娜的丈夫不肯离婚,所以娜捷日达·纳雷什金娜和小仲马开始了非法同居。
1860年,大仲马的情妇科尔第埃太太为他生下了私生女米卡埃拉。
1864年,娜捷日达·纳雷什金娜的丈夫去世,小仲马在当年的12月远赴莫斯科迫不及待地跟娜捷日达·纳雷什金娜举行了婚礼,并承认了自己四岁的私生女。
1870年,68岁的大仲马爱上了漂亮的美国女演员阿达·孟肯,风流了一辈子的他,一眼就认定了光彩照人的阿达·孟肯是他最终的情感归宿,于是停止了创作,想要认真享受真正的爱情。
不幸的是,阿达·孟肯在演戏时意外去世。
安葬完心上人后,大仲马喝得酩酊大醉,在大晴天里打着一把蓝色的雨伞,来到小仲马家里,一坐下就大声说:“ 我的孩子,我是到你这儿来等死的。”
小仲马见他负债累累,口袋里只剩下一个铜板,不禁悲从中来,他却豁达地说:“ 那是我初到巴黎时之所有,试想想,过半个世纪的奢华生活而没有花掉一个铜板,那岂不是很便宜吗?”
半个月后,大仲马去世,享年68岁。
1875年,50岁的小仲马进入了雨果千辛万苦才进去的法兰西学院,而他父亲大仲马一辈子都没能进去。至此,他的文学事业功德圆满。
1887年,小仲马在63岁的高龄,出轨了比他小四十岁的亨利埃特,当时的亨利埃特也是一个有夫之妇。
三年后,亨利埃特与丈夫离婚了,她要求小仲马离婚和她结婚,但小仲马以怕影响女儿出嫁为理由拒绝了。
1891年,娜捷日达·纳雷什金娜无法忍受小仲马的婚外情,独自搬到了女儿那里。
1895年,娜捷日达·纳雷什金娜去世,三个月后,小仲马和亨利埃特举行了婚礼, 新婚五个月后,小仲马去世,享年71岁。
临终前,他要求把自己的遗体安葬在巴黎蒙马特公墓,那里距离玛丽的墓地只有100米。
墓碑上刻着一句话:“ 我的死比我的生更重要,因为生只是时间的一部分,而死亡却属于永恒。”
在《茶花女》中,男主他爹说: “每个男人都应该有个情妇。”
这是所有男人的梦想。
大仲马将这个梦想实现到了极致。
他一生拥有500多名情妇,加上一夜情,露水情缘的女人,人数可能会破千。
他曾自夸说:
“ 我不想夸大数字,但我估计,我扔在这个世界上的孩子超过五百个。”
“我有多个情妇是出于人道主义考虑,如果我只有一个女人,那么不用一周时间,她就会死去。”
别人是浪子,他是一生都在浪尖上。
在他身上,世间百态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遭受过歧视和冷眼,感受过最底层的生活,了解过民间疾苦,享受过被万众敬仰的荣耀,体会过被通缉流亡的狼狈,有过万贯家财,最终贫困潦倒。
他是好作家、好朋友,却不是好父亲、好丈夫。
他将情妇圈扩展到了美国,攻略了比自己小三十多岁的马克·吐温的前女友。
他抢走儿子的女朋友,让她当小仲马的后妈。
他将自己玩腻的情人扔给小仲马。
他甚至说:“儒勒凡尔纳比小仲马更像我的儿子。”
他睡着别人的情人,同时还追求伊达·费里埃并和她结了婚。
婚后他到处劈腿,妻子离他而去。
他大嘴巴,将乔治·桑和梅里美床事不合、梅里美性能力不行的事宣扬得人尽皆知。
总之,他的奇葩事迹多到数不清……
晚年时,他良心发现,告诉小仲马:“轮到你有儿子的时候,像我爱你那样爱他,可是不要像我抚育你那样抚育他。”
可惜的是,他所谓的父爱,不过是说说“你是我最好的作品”这类的漂亮话打动人心而已,并未付出过任何实际行动。
小仲马幼年被逼和母亲分离,少年时见证父亲的种种风流事件,中年时亲眼目睹父亲的晚景凄凉,对父亲又爱又恨,又鄙夷又崇拜,在父亲的影响下,他对女性又同情又厌恶。一方面,他写小说歌颂命运多舛的女性,渴望纯洁的爱情,另一方面,他热衷于给有夫之妇当“情夫”,双标加“厌女”。
他说: “女人从来不会在理智和证据面前让步;能使她们让步的只有感情和暴力。爱或者被杀死。”
当时,法国发生了一起丈夫杀害出轨妻子的案件,最终法院只判处了丈夫五年的刑期,人人纷纷谴责法院纵容罪行,只有小仲马跳出来说:“在婚姻中的丈夫是一个最终意义上的道德审判者,他有权处死一个出轨的,对丈夫不忠的妻子。”
他忘记了,他自己既是出轨者又是第三者。
大仲马虽然私生活混乱,但他至少对自己有着清醒的认知,从不标榜自己道德高尚,算是一个坦坦荡荡的渣男,而小仲马满口仁义道德,实际却挖人墙角,始乱终弃,可谓是个十足的“伪君子”。
小仲马情人众多,跟父亲比起来不遑多让,但这并不耽误他站在道德高地上谴责父亲,他根据父亲的故事,写出了《私生子》和《放荡的父亲》,对父亲的私生活不遗余力的批评,有时候简直像是父亲教训儿子的口吻。
1852年,《茶花女》被改编成话剧,首场演出时,小仲马给正在布鲁塞尔流亡的父亲发了一封电报:“第一天上演时的盛况,足以令人误以为是您的作品。”
大仲马很会蛊惑人心,他知道儿子崇拜自己,渴望得到自己的认同和关注,便回电说: “孩子,我最好的作品就是你。”
小仲马等了很多年,终于等来了父亲的肯定,但一句话就能抵消掉过往的种种亏欠和缺失吗?
事实证明:不能。
小仲马的作品《私生子》的剧本结尾,私生子终于知道了他一向称之为“叔叔”的人,原来就是自己的亲生父亲。
最后一幕,父亲对儿子说:“当我俩单独在一起的时候,你一定允许我叫你儿子。”
儿子回答: “好的,叔叔。”
这部剧在巴黎上映时,剧院老板要求小仲马将结尾改成父子二人拥抱的场面,小仲马断然拒绝,说:“我就是为了这两句话才写这个剧本的!”
不难看出,他一生都在为“私生子”的身份而耿耿于怀,所以他的虚伪归根结底还是大仲马的不负责任造成的。
在知乎问题 “作为私生子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下面,有位过来人这样回答: “看到有人说私生子是一种宿命,感觉说得挺对,可能我们这种人上辈子犯了不可饶恕的罪,上天今生将我们重新降生于这个世界就是来惩罚的。有种无间道的感觉:受身无间永远不死,寿长乃无间地狱中之大劫。”
大仲马和小仲马的情史告诉我们,男人有婚外情,出轨、花心对于家庭的打击实在是太大了,不仅会导致家庭破裂,还会影响几代人。
所以,奉劝男人们,既然选择了家庭和婚姻,就应该承担责任,千万不要让伴侣和无辜的孩子为你的风流花心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