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典的二战题材电影,请介绍一下,跪求!
关于二战的电影太多了,
1.《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苏联)
2.《莫斯科保卫战》(苏联)
3.《解放》(苏联),共5集,每一集的片名分别为:《炮火弧线》、《突围》、《主攻方向》、《柏林之战》、《最后一击》。该影片拍摄曾得到苏联政府的鼎力支持,动用海陆空军士兵30000名、坦克10000辆、飞机1000架参与拍摄,场面之巨大是任何一部战争片都难以相比的。这部电影应该是关于二战的最宏大的电影了,二战电影迷不应该错过。遗憾的是,网上可以下载的都是剪切版的,很多镜头都剪掉了,完整版的解放已经很难找到。
4.《库尔斯克战役》(苏联),这场战役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坦克战,参战装甲部队坦克超过5000辆,空军部队参战飞机也超过了2000架,双方共损失兵力130万,被人称为搅肉机
5.《中途岛战役》(美国),也是根据真实战争改编,很不错。这场战争中,感觉日本太背了,感觉日本之所以输,很大愿意是运气太差(完全是个人观点,看完后自己评价)
6.《珍珠港》(美国),这个熟悉吧,我说的是2001年版的,影片大部分都在珍珠港实景拍摄,动用许多飞机和舰船,据说影片中用于轰炸的时长达30分钟,这在电影中还真不是一般的长啊!
7.《兵临城下》(苏联),二战中关于狙击手的电影,二战+电影+狙击,我的最爱。经典瞬间:当苏联的一个士兵从已经炸断的房子这端跳到另一端是过程中,被德国狙击手给狙落(反一号),那感觉太爽了(别说我没人性、没正义感),就好像打cs一样,在对方从掩体跳出的瞬间狙杀,干净利落。
8.《黑鹰坠落》(美国),这个不是二战的,是根据美国1993年在非洲国家索马里的军事行动改编的,很多人说看完《全金属外壳》让人害怕战争,我没觉得,倒是这部电影让我有那么一点感觉。影片开始有点无聊(也只是相对而言),可是随后长达一个小时的不间断的战斗场面绝对让人震撼。
9.《细细的红线》(美国),又名《红色警戒线》。目前只能看到删节版(约3小时),原始版长达6小时 (千万别被沉闷的开头吓退了,否则你会错过一部顶级佳作。这是一部绝对异类的作品,与政治、商业彻底地绝缘。影片对人性作出了深层的拷问:为何要战争?对于这个问题,剧情并没有给出正面或者批判的回答,这不是一部影片所能解答的。本片名为战争片,但导演却时不时地将镜头对准美丽的大自然,当官兵们在讨论军事战术的时候,画面上播放的却是生态环境,仿佛在大自然的世界里,人类是多么的渺小,人类的战争是多么的无足轻重,多么的可笑,与狗咬狗没有任何区别。
14.《血战阿拉曼》(意大利) 。“在学校他们经常这样教导我们:‘像英雄一样死去的人是光荣和伟大的‘。在战场上我看到了很多这样的英雄,但那些死亡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光荣和不光荣、伟大与不伟大,他们就只是死了, 他们在工事里腐烂,连一句赞美的诗词也没得到。死亡只有在课本上才是美好的,在现实生活中,死亡是悲惨的、可怕的、血腥的……而且还发出阵阵恶臭。”
10.《拯救大兵瑞恩》(美国),影片开始时的“诺曼底登陆”相当经典,作为一个二战电影迷,可以错过这部电影,但不应该错过这部影片开头的登陆部分,仅看这一部分也让人热血沸腾。
11.《决战斯大林格勒》(德国),又名《斯大林格勒战役》, 从德军的视角看待斯大林格勒战役的作品,一部含金量很高的反思片。影片涉及到了诸多战争中的敏感话题,如虐待战俘、枪杀平民、抢掠民宅、误杀战友、视士兵为草芥、让士兵充当炮灰、士兵的伤病和生活情感。
12.《血战台儿庄》(中国),在网上常常看到影迷们找“关于二战的电影”,后面还特产备注:“不要国产的”。虽说国产战争片确实不怎么样,但也不要太绝对,本片就相当不错。
13.《这里的黎明静悄悄》(苏联),关于二战的,经典。不过,想要看宏大、激烈的战斗场面,这部电影就不是你想看的。
14.《血战阿拉曼》(意大利)
2. 是小兵张嘎和鸡毛信事件上扭转了二次大战
地道战和武工队并没有将号称世界第一单兵的日本百万军队打得溃不成军。呵呵,他们只是打败了几百日本兵而已,对于全局来说几乎没有任何决定性的作用。电影是为了表现那些无名英雄,自然有些艺术夸大。
另外,虽然我们中国是战胜了日本,但日本的投降是全世界人民的功劳,不仅仅是中国的。当时中日战争正处于僵持阶段,胜负未分,日本就主动撤退了,所以中国只是战胜日本,但并没有打败日本。
还有,无论是小兵张嘎和鸡毛信事件,地道战和武工队都只是在中国华北地区(现在的河北省)出现的,而在1945年初,日本在全中国总兵力只有100多万。所以"小兵张嘎和鸡毛信事件中战胜了日本人,还以地道战和武工队将号称世界第一单兵的日本百万军队打得溃不成军。"是不可能的。
不知道我的解释你看明白了吗。
3. 有哪些二战时期的电影,比如珍珠港,猎杀u571.之类的越多越好。
01、《莫斯科保卫战》
80年代的鸿篇巨制,冷战末期获得美国电影学院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苏联电影,真实、恢宏的战争场面在现代战争片中无出其右者。《莫斯科保卫战》长达300余分钟,分《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拍摄过程历时两年,约有五千名士兵、近一万名群众、二百五十余名演员、二百零二名摄影师参与其中。本作从德至苏、从高层决策至基层部署、从后方帷幄至正面战场,全方位地展示了二战欧洲战场的首次胜利——莫斯科保卫战,讲述了德国法西斯不败的神话是如何被粉碎的。战争史上最可歌可泣的台词也来自该片——苏军连政治指导员克洛奇科夫-季耶夫率领28名战士同几十辆德军坦克进行了4小时的艰苦战斗,在牺牲前高呼:“俄罗斯虽大,但我们已无路可退,身后就是莫斯科!”
02、《卡萨布兰卡》
在无数影史最伟大的爱情电影排行榜中位居第一,令《乱世佳人》或《罗马假日》汗颜不已,作为二战影片的至尊地位,同样毋庸置疑,第16届奥斯卡奖最佳影片。本片的背景设在二战时期北非摩洛哥的重镇卡萨布兰卡,以反法西斯主义战争为导向,采用传统的正叙手法,通过男女主人公相遇、相爱、别离的回忆,及男主角对女主角诉说愁肠苦衷,讲述了一段动人、美丽、崇高、宛如童话的爱情故事。无论剧本的改编、导演的掌控、演员的表现均天衣无缝、无懈可击。
03、《巴顿将军》
人物传记片之集大成者。男主角乔治-斯科特戏里戏外均入木三分地诠释了角色——开篇6分钟的教科书级演说,其表现简直是“暴戾军神”巴顿的附体,而凭此片获奥斯卡影帝的他,根本未去领奖,不懈地斥责好莱坞的盛宴不过是“荒唐的声色犬马”。本片据说是尼克松他最喜欢的影片——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美国历史上的黑暗时代,肯尼迪、马丁·路德·金以及其它政治行刺等,使美国人对美国政体的信念产生了动摇,而侵越战争的失败更使美国青年纷纷拒服兵役,当众烧毁兵役证。在此背景下,挖掘此弘扬牛仔精神的电影,隐藏的政治动机不言而喻。尽管如此,仍不能抹杀这部出色的历史巨片的精良品质,而“一个与时代格格不入的悲剧式英雄”的准确定位,堪称本片成功的关键。
04、《钢琴家》
淫贼巨匠罗曼·波兰斯基根据维拉德斯劳·斯普尔曼的自传改编而成,同时,又在其中大量回顾了自身的童年经历——作为一名波兰的犹太人,在德占区内生不如死、暗无天日的生活。阴郁无望的氛围、深沉悲凉的心境,在波兰斯基凄厉决绝的镜头下,愈显狰狞。纳粹令人发指的屠戮,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逃亡生活,然而求生的本能和艺术的信仰依然支持男主角咬紧牙关。最震撼的镜头既不是意念的钢琴演奏、也不是德国军官的良心发现;主人公听到脚步声远处的脚步声,急中生智扑倒在地,一队路德国兵嚣张地跑过,根本没在意他——镜头俯瞰:尸横遍野。
06、《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与《攻克柏林》、《莫斯科保卫战》并称苏联的“解放三部曲”,80年代苏联电影史诗巨制的代表作。影片描述了苏德战争中,苏军为保卫斯大林格勒(今伏尔加格勒)、粉碎斯大林格勒方向的德军重兵集团,于1942年7月17日至1943年2月2日实施的一系列战略性攻防战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在苏联政府的协助下,以几近完美的水准将欧洲战场的伟大转折点真实地还原,为20世纪苏联战争电影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07、《细细的红线》
一部备受争议的电影,也是绝无仅有的单纯白描太平洋战场残酷的瓜达尔康尔岛战役的作品。以调度大场面的控制力见长的导演特兰斯·马利克,牵手好莱坞叛逆分子西恩-潘,通过梦魇般恐怖血腥杀戮,探讨了“生”与“死”、“理性”与“疯狂”等战争状态下是非莫辨的艰深问题。导演反复利用俏丽的南太平洋风光来反衬战争的惨绝人寰,逃兵发人深省的内心独白、日军幽灵一般的突如其来……令战争的惊悚、无常登峰造极。
4. 战争中的孩子是怎样生活的
战争中的孩子吃不饱,穿不暖,每天提心吊胆,生怕被敌人抓去,打死,有一些小小年纪就拿枪了,家园被毁,父母和亲人被夺去了生命,很可怜。
在刚果民主共和国和斯里兰卡的丛林中,都可以见到被胁迫拿起武器的娃娃兵。他们挎着比自己还高的枪支,并不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世界上没有一场战争是由儿童发动的,但面对战争,儿童往往是最为脆弱的群体之一。
战争和冲突夺去了许多儿童的生命和肢体,使他们无法接受教育和获得基本保健服务,并加重了贫困、饥饿和疾病。冲突同时迫使儿童们与父母分离,或者背井离乡,目睹战争罪行,或沦为战争罪犯。
当战火燃起时,孩子往往直接或间接地成为首当其冲的牺牲品。战争从许多方面改变他们的生活,即使他们没有死亡或致残,也可能沦为孤儿,或遭受绑架和强奸,或目睹亲人死亡,或经受暴力和流浪的苦难,最终留下无法愈合的肢体和感情创伤。
与此同时,战争造成的社会破坏对儿童意味着失去教育和医疗等基本服务。在战争状态下因失去教师和道路毁坏而造成的失学比比皆是。有时候,学校可能成为攻击对象。在今年9月的俄罗斯联邦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第一中学人质事件中,共有150多名少年儿童遇难。在印度尼西亚的亚齐省,政府军与分离主义武装冲突不断,殃及当地学校和儿童。仅2003年5月一个月间,当地就有460所学校在战火中被夷为平地。在尼泊尔,学校成为反政府武装进行宣传和招募新兵的场所,学校师生遭受攻击和绑架的事件时有发生。
过去10年中,在战火中蒙受苦难的儿童有增无减。尽管国际社会对这一问题日渐重视并采取了有关解救措施,但这形势仍非常严峻,新冲突仍在发生。
大约9年前,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出台了《反战十点计划》,敦促全世界关注和解决儿童遭受战争伤害的问题。如今,禁止让儿童充当“炮灰”已经成为全球共识。2000年制定的《儿童权利公约有选择性草案》将义务兵征兵年龄上限从15周岁提高到18周岁,同时呼吁有关国家提高志愿兵的年龄上限。在国际社会努力下,塞拉利昂等国战后成立的真相与和解委员会帮助娃娃兵坦陈自己的战争经历,参与治疗身心创伤的项目。作为应急措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针对遭受战争伤害的儿童开办心理治疗项目。
国际法律文件的出台并不能完全解决娃娃兵问题。尽管战乱地区有关各方作出不再招募儿童当兵的承诺,但在实际执行国际公约方面,仍存在很大问题。与此同时,新的挑战不断显现。近年来,战争中绑架儿童事件有上升趋势,值得有关方面警惕。
此外,对于解除武装的娃娃兵,还需要对他们进行连续帮助和关注,防止他们重操旧业,并顺利地重新融入家庭、社区和社会。在基层开展促使娃娃兵重新融入社会的工作与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反对招募儿童当兵的运动同样重要。
当过兵的儿童常常被家人和常规教育机构拒之门外,尤其是如果他们曾经被迫进行过针对亲朋和邻居的暴力行动。此外,有关方面需要对有关社区和家庭进行教育,使他们为娃娃兵的回归创造条件,同时提供心理和生理的医治服务。为返回社会的娃娃兵提供包括识字、生存技巧和劳动技能在内的培训也很重要。
5. 苏联小孩发现德军是什么电影
俄罗斯二战电影《士兵/小兵/小战士》
卫国战争期间,一名六岁小孩在家人被德军枪杀后逃出了村子,被苏联红军侦察兵偶然发现并带回团部,小男孩无意间发现德军士兵为苏军立了大功。
6. 战火无情人有情!细数10大经典战争电影都有哪些
虽然中国电影问题重重,战争片在电视剧领域,抗日神剧已经成为笑话的存在。但并不代表,中国并没有好的战争电影。
第1:首推的《大决战三部曲》
小成本战争片,《我不是王毛》和《捍卫者》也都非常不错。
未来的国产战争片,最值得期待的,还是导演了《老炮儿》的导演管虎,执导的最新战争大片《八佰》,希望是中国战争片又一个高峰。
更多关于战争片的问题,欢迎大家关注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