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评价电影《坏血》中演员的表现
《坏血》中的Alex无疑是三部曲中最为悲惨的一个。故事的开始,看上去他那么的幸运,他不似《男孩遇见女孩》中那么平庸,也不似《新桥恋人》中那么落魄,他拥有一双干燥、稳定而且迅速的手,这使他能做很多人做不到的事情,他拥有一个年轻美丽的女友丽莎,还有一辆很酷的机车可以用来兜风。而唯一不幸的是,他爱上了安娜。他如此疯狂的迷恋着安娜,迷恋着她的一举一动,然而他之于安娜,却只是“只有你才能救马克”,是拯救她情人的工具——这就是卡拉克斯给他安排的宿命,从一开始就无法逃避,从一开始就注定结局。当Alex完成了他的任务,他拒绝接受治疗而主动的选择了死亡,因为他知道,此时的他对于安娜,连工具都不是了。死亡,是他对安娜唯一和最后的报复。
『贰』 雷奥·卡拉克斯的成名作是那一部影片
新浪潮的年轻继承人——雷奥·卡拉克斯
雷奥·卡拉克斯(1960年—,原名阿莱克斯·杜蓬)二十四岁时就拍出了广受好评的《男孩遇到女孩》,并被认为是新浪潮的年轻继承人。然而,他的影片摆脱了六十年代作者电影的自传体风格和七十年代作者电影的单一类型,具有风格重叠、类型交叉的特点。这个特点在他的下一部影片《坏血》中表现得更加明显。1988年,他着手拍摄《新桥恋人》,因超支而被迫中断,后经长期搁置才恢复拍摄,于1991年公映。这次拍摄经历使人觉得他是一个不好合作的导演。直到1999年,他才拍出第四部影片《波拉X》。在法国电影史上,很少有导演像卡拉克斯这样突然闯入影坛,然后以如此之长的间隔拍片。
《男孩遇到女孩》(Boy Meets Girl,1984)是卡拉克斯的处女作,讲述了一个轻松愉快和充满诗意的爱情故事,如果只用一句话复述这个故事,那就是:一天夜里,一个刚刚被女孩抛弃的男孩遇到了一个刚刚抛弃男孩的女孩。此片的独特创造性在于拒绝模仿别人的风格,导演手法简洁明快,两位演员的表演也非常出色。此片令人想起了新浪潮时期的电影作品,因为它新颖独特,采用了前所未有的手法,导演认为创造不是模仿。影片中的不少优美场面证明卡拉克斯具有卓越的视觉表达才能,如果换成别的导演拍摄,也许得借助大量的对话进行表达。
《坏血》(Mauvais sang,1986)是卡拉克斯的成名作,由影坛新秀德尼·拉旺、朱莉叶特·比诺什和老牌明星米歇尔·比高利主演,获1986年的路易·德吕克奖。影片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匪徒死后,他的两个同伙要求这个匪徒的儿子阿莱克斯帮他们到一个实验室偷窃一种价值昂贵的疫苗,与这个线索交织的是阿莱克斯与一个姑娘的爱情。这部耗费巨资拍摄的影片实现了卡拉克斯认可的艺术愿望:既有谷克多的黑色浪漫主义印记,又有戈达尔的绚丽浪漫主义色彩。影片将写实与科幻融为一体,黑白影像与彩色影像相互交织,大量采用了描写局部的特写镜头,并且将戈达尔式的剪辑风格推向了极致。
《波拉X》(Pola X,1999)被认为是卡拉克斯迄今为止最为深沉的影片,讲述的故事如下:成功的小说家皮埃尔与母亲住在郊区的别墅里,并且即将与美丽的女友结婚,一切都显得平静而完美,然而,一张似乎在梦中见过的面孔突然闯入了他的世界……如同影片的开始场面(表现空袭轰炸的纪录片影像配以震耳欲聋的摇滚乐)宣告的那样,此片表现了作者(作家皮埃尔以及导演卡拉克斯)体内长期淤积的能量。本片是卡拉克斯的第一部根据文学名著改编的影片,原作者是十九世纪美国作家赫尔曼·麦尔维尔(小说《白鲸》的作者)。在艺术风格上,卡拉克斯越来越抛弃人为的技巧,大量运用实景和自然光。
『叁』 有哪位看过法国电影polax本人没看懂,想请教各位本片想表达的东西,谢谢!
实对于看过《坏血》和《新桥恋人》的人来说,要理解这部电影并不是很难。导演卡拉克斯告别影坛四年,体内已经积聚了流窜冲击的沉郁能量,化成具体形象的就是本片的开场-空袭轰炸的纪录片影像配上震耳欲聋摇滚乐,大量的实景及自然光,是卡拉克斯迄今最深沉有力的自我、创作告白。
导演在本片中宣扬的其实还是“真理”“真相”,体现在片中多处出现的人物独白。生活中一些“不应拒绝的神秘小事件”,可能会触发少数人的情感风暴。尽管大部分不会被触发而选择主动忽视。这就是假象与真相的分界。
所以到底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观众反而不用去计较。主人公皮埃尔身边的人,是真实存在的,也许是他自己虚构出来的。至于那个伊莎贝尔,自称是他的姐姐。然而,她却不知道自己有没有父母,来自哪里,只知道自己在一个又一个的变故当中仓皇逃离与艰难苟活。无所谓,也不需要交代剧中这个伊莎贝尔的真实来历,因为她真真实实与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并与生俱来——她就是亲情的化身。
《Pola X》是一出典型的悲剧,它将目光锁定在一个人内心那深不可测的无定形之物上,这种东西本是自然之子,但却天生具有一种突破自然的能力与意愿。在典型的悲剧中,无论是失败还是死亡的结局,都是主人公自己一手酿成。网络词条中写道:在悲剧中,“尽管突然降临的悲剧性情境似乎是偶然的,但是,这种情境只是为主体行动安排的必要契机,而行动都是源于主体的自我意识,是主体为了极限发挥自身的潜能而做出的。”
在《Pola X》中,悲剧的主人公不仅仅是皮埃尔,还有伊莎贝拉、露西和皮埃尔的母亲玛丽。每个人都执著于某种东西,很难说这种执著是主动的意志还是被动的“非如此不可”。强大与脆弱也许仅仅是同一种东西的两张不同的皮。很难说让人类的行为超越自然限度的,究竟是人类的强大还是人类的脆弱。古希腊人告诫世人“勿过度”,是否恰恰因为“过度”是人类生活的本质与常态?
最后Pierre因枪杀堂兄提克被警察抓捕,Isabelle当场撞死在警车上,只为向Pierre证明自己没有骗他。其实,是证明自己的爱吧..
『肆』 介绍几部法国电影
朱丽叶·比诺什 丹尼尔·戴·刘易斯主演:《布拉格之恋》(根据著名作家米兰·昆德拉之著名小说:不能承受生命之轻改编)
朱丽叶·比诺什 奥利维耶主演:《屋顶上的骑兵》(爱情、战争与瘟疫)
朱丽叶·比诺什 朱莉·德培 德尼·拉旺主演:《坏血》 (黑色风格电影)
朱丽叶·比诺什 德尼·拉旺主演:《新桥恋人》(法国影史上投资最高之文艺片,讲述流浪汉的爱情,关于生活的希望与绝望,对身体的爱惜与自残,以及自私的爱)
朱莉·德培 伊桑·霍克主演:《爱在日出前》、《爱在日落前》(两部电影有时也统称为《爱在日出日落时》。就如同一本配有图画的小说,男女主人公不停的对话,如果你爱思考并且喜爱阅读,那么可以看看这两部电影,如果你只爱思考不愿阅读,那么可以看看本帖中其他电影,如果你都不爱,就都不要看了。)
苏菲·玛索(我心中的女神) 樊尚·佩雷主演:《芳芳》(不是“郁金香方方”)(少女帮助年幼时亲眼目睹母亲的背叛的少年,走出爱的阴影,打破内心的封闭,用于去爱的浪漫爱情故事。)
苏菲·玛索 史蒂芬·狄伦主演:《心火》(爱情、母爱与父爱。典型欧洲文艺片的气息,全片笼罩在阴冷、清淡、萧条的背景下,看过之后却让人心中暖洋洋。)
苏菲·玛索 吉罗姆·卡内 帕斯卡·格里高利主演:《忠贞》(全片中充满了背叛:神甫对上帝的背叛、公主对家族的背叛、人体器官贩卖组织对伦理的背叛,惟独妻子对丈夫爱的忠诚却不停的受到诱惑。)
伊莎贝拉·阿佳妮 樊尚·佩雷 帕斯卡·格里高利主演:《玛戈皇后》(政治、宗教、欺诈、杀戮与爱情揉和在一起)
伊莎贝拉·阿佳妮 杰拉尔·德帕迪约主演:《罗丹的情人》(当艺术和女人相遇)
马丽昂·歌迪亚 吉罗姆·卡内主演:《两小无猜》(从童年开始的游戏,为了打赌什么都敢做,就是不敢承认相爱。)
今天先说这些,另外如果你对艺术电影感兴趣而不单单是看“大片”,那么别忘了波兰大师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四部【不朽】之作:
《薇洛妮卡的双重生活》(两生花) 伊莲·雅各布主演
蓝白红三色之《蓝》 朱丽叶·比诺什主演
蓝白红三色之《白》 朱莉·德培主演
蓝白红三色之《红》 伊莲·雅各布
『伍』 列奥·卡拉克斯个人生平
法国的多元艺术大师列奥·卡拉克斯(Leos Carax)以其独特的导演、编剧和演员身份闻名于世,被誉为“后新浪潮”的重要代表人物。作为青年才俊,他在国际电影界享有盛誉,尽管作品数量不多,但每一步都堪称精品。自1983年以处女作《男孩遇到女孩》起航,他在20年间仅执导了四部影片,尽管产量不高,但如《新桥恋人》这般耗费三年多的力作,被法国《电影手册》赞誉为“法国电影版图中的一座独特山峰”。
2005年的法国电影回顾展中,观众有幸欣赏到了卡拉克斯的三部力作——《坏血》、《当男孩遇到女孩》以及《polo X》。他的电影风格和艺术追求对中国第六代导演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在2001年和2005年的法国新片展中,卡拉克斯的电影作品在中国放映,他亲自访问北京和上海,与中国的影迷们进行了富有深度的交流与互动。
列奥·卡拉克斯(Leos Carax)男,法国导演,具有导演、编剧、演员等多重身份,被称为“后新浪潮”的代表人物,也是法国为数不多的几个享有世界声誉的青年导演之一。列奥·卡拉克斯作为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代表人物凭借《男孩遇见女孩》、《新桥恋人》等作品被公众所熟知,同样众所周知的还有他的特立独行与沉默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