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欧美电影 > 从美国回到中国电影片50册

从美国回到中国电影片50册

发布时间:2025-09-18 05:43:18

① 《海蒂与爷爷》:五月最不能错过的治愈神片

五月还有一个星期结束。

《复联4》 正式下映;

《大侦探皮卡丘》 卖萌可耻但却有用;

迪士尼真人电影 《阿拉丁》 会迟到但绝不会让一位公主缺席;

《五月天人生无限公司》 让你可以近距离地“看上”一场高清晰度的演唱会;

商业大片看多会疲劳,粉丝电影难免出圈困难,但一部治愈的电影可能谁也无法抗拒,没错,说的就是这部五月独苗——

海蒂与爷爷

Heidi

这部电影时隔四年才引进内地,虽然很多人已经看过,但仍然推荐大家走进影院观看。

因为 这是一部不会过时的电影

改编自瑞士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约翰娜·斯比丽所著同名小说《海蒂》。

斯比丽的家世显赫,父亲是一名医生,母亲是一名诗人,她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然而斯比丽夫人在生完孩子后患上了抑郁症,一度想过要自杀。后来一位神父建议她可以通过写作缓解疾病。

《海蒂》写作的契机是她母亲的去世,为了缓解悲痛,斯比丽拿起笔开始写下这部小说。

三年后小说问世,斯比丽一举成名。

她去世后的百年来,《海蒂》以35种语言在50多个国家印行了5000万册,发行量高居 文学类著作榜首

1937年美国童星 秀兰·邓波儿 扮演了有声电影中的第一个海蒂。

1974年, 宫崎骏 高畑勋 大师将《海蒂》改编成动画片《阿尔卑斯山的少女》,一经推出便受到广大少女的追捧,海蒂也成了当时少女心中的偶像。

1993年也有一版《海蒂》电影上映,豆瓣评分稳定在9分。

2015年版上映以来,票房口碑双丰收,豆瓣评分在历次改编中最高,顺利进入豆瓣 TOP250

这次扮演海蒂的阿努克·斯特芬能够从一千个候选小朋友里胜出,在于她那天真烂漫不做作的笑容。她一笑,仿佛世界上一切的不好都能够被原谅。

扮演爷爷的是因 《帝国的毁灭》 中扮演希特勒而为中国观众所知的“元首 ”布鲁诺·甘孜 。可惜老爷子已于今年2月15日去世了。

前面提到这是一部不会过时的电影,并不在于这部电影剧情多么曲折反转,主题多么深刻,恰恰相反,返璞归真就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点。

海蒂 自幼父母双亡,姨妈一个人将她拉扯长大,但海蒂生性乐观,完全不像有原生家庭缺陷的孩子。

一双大眼睛扑闪扑闪,一笑起来露出洁白的牙齿,应该没有一个人可以抗拒她的笑容。

一天,抚养她长大的姨妈也不要她了,因为自己要进城务工。

姨妈将她交给和她从未见过面的爷爷。

爷爷是个脾气古怪的老头,从不与村里的人打招呼,一个人住在阿尔卑斯山上的一个小木屋。

村里一直流传着爷爷杀过人的传闻。

当姨妈带着海蒂来见他时,他一言不合就训斥姨妈,颇有几分“元首的愤怒”的气势。

姨妈急忙当甩手掌柜将海蒂交给爷爷,自己溜之大吉。

爷孙两人的第一次见面,没有一点点防备,就这么突然出现在对方眼前。

尽管全村人都对爷爷敬而远之,但海蒂天真无邪的眼神发现了爷爷隐藏内心深处的柔情。

一老一少,相依为命。

镜头下的阿尔卑斯山,每一帧都可以截图下来当壁纸。

蓝天白云,绿草如茵,雨后的空气弥漫着泥土的芬芳,玩累了往草地上一趟,再多的烦恼也能抛到九霄云外。

如果真有世外桃源,大抵就是眼前这片仙境了吧。

在这种人间美景下,海蒂无忧无虑地自由成长。

直到有一天,进城务工的姨妈回来接她,把她“卖”给了城里的富家小姐克拉拉,成为她的伴读和玩伴。

海蒂就这样被迫和爷爷分离。

克拉拉 因为母亲去世大受打击,病好之后双腿不能行走,加之父亲长期在外经商,对她缺乏陪伴。

她只能被困在这个大宅子里,日复一日。

直到海蒂的出现,为她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海蒂乐观的天性感染了克拉拉,随着时间的推移,克拉拉越发离不开海蒂。另一边,海蒂越发思念爷爷,思念阿尔卑斯山。

最后克拉拉的奶奶看懂了海底的心思,把海蒂送回了阿尔卑斯山,爷孙俩得以重聚。

克拉拉也在海蒂的帮助下,走出阴影,重新站了起来。

这是一部没有反派的电影,甚至连一些推进剧情该有的套路都没有。

仅凭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一颦一簇举手投足间的一个表情,就可以让海蒂和爷爷之间最醇厚而深刻的感情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

真实,细腻的 情感 ,云淡风轻的刻画,就是这部电影的全部。

海蒂宛如阿尔卑斯山上走出来的精灵,是上帝派来人间的天使,始终天真善良,始终相信人间充满爱。

这部被翻拍多次的电影在今时今日依然有它独有的魅力,在经历世事变改,物是人非,人们追求简单朴素,唯美的梦想却没有因为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作者斯比丽写这部《海蒂》时,还起了一个副标题: 献给孩子以及那些热爱孩子的人们的故事

孩子是上天赐予这个大地最好的礼物,孩子的身上永远散发着真、善、美的光芒。

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子长大变成成人。

随着成长,这种光芒在我们身上越发暗淡。

当我们追随内心的声音时,总少不了听见质疑的声音,久而久之,我们怂了,再也不敢跨出有可能改变自己的那一步。

成长让我们越来越在乎别人眼中对自己的评价,渴望得到认同,而忘记了别人看到的世界和自己看到的原来是不一样的。

奶奶最后和海蒂说的那一段话,即便在今天也有其意义。

不跨出那一步怎么证明自己是对的呢

这部电影美好得像一部童话。你可能会调侃“童话都是骗人的”。

但童话的意义不是告诉你童话是假的,也不是告诉你,我们都得现实的活着,不要有任何的幻想。

如果童话的作用是这样,那童话就一点意义也没有。

我们都知道童话是假的,童话就是不切实际,但这个不切实际会执导着现实中的实际。

我们同样知道超级英雄电影都是假的,但是在观看的过程中总会那么一瞬间,能够暂时将我们从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中抽离,找回曾经的热血与梦想。

它是让我们在面对挫折、失败不会心灰意冷,遭到低谷不会郁郁寡欢,它是让我们相信,美好的未来正在发生。

愿这世界如童话 抱着想像实现它

② 《马里乌斯》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马里乌斯》剧情简介|鉴赏|观后感

1931 黑白片 130分钟

法国马塞尔·帕尼奥尔影片公司/美国派拉蒙(巴黎)广告公司联合摄制

导演:亚历山大·柯尔达 编剧:马塞尔·帕尼奥尔(根据其同名舞台剧改编) 摄影:泰德·帕勒 主要演员:雷缪(饰塞萨尔·奥利维埃) 比埃尔·弗莱斯奈(饰马里乌斯) 奥拉娜·德玛齐斯(饰芳妮) 费尔南·夏班(饰奥诺雷·帕尼斯) 阿莉达·鲁弗(饰奥诺莉娜·加巴尼斯) 保尔·杜拉克(饰费里克斯·埃斯加特菲格)




【剧情简介】

青年马里乌斯虽然身在“水手酒吧”工作,心却早已飞往大海;他的最大的愿望是随远洋轮四海飘泊,因此他工作时无精打采,心不在焉。他的母亲已经亡故,丧偶的老父把希望全都寄托在他的身上,虽然骂他懒散,不求上进,但内心深处非常疼爱他。

父亲老塞萨尔开朗仗义,常同牌友们打扑克消遣。船厂老板帕尼斯,驳船船长费里克斯,以及讲究打扮的海关督察布伦先生尤其同他趣味相投,四人恰好凑成牌局。他们几乎都是丧妻的或情场失意的单身汉,只有驳船船长是有妻室的人,偏偏又是出名的 “王八”。

马里乌斯其实早就暗恋渔婆奥诺莉娜的女儿芳妮,但他因心系远航,一直不敢向芳妮表明心迹。然而,当他在水手酒吧听说帕尼斯有意向芳妮求婚,不禁醋性大发。于是芳妮乘机“激将”,诱马里乌斯娶她。这时马里乌斯的朋友毕瓜梭忽来报信,说今晚有一艘远洋轮要出海,船上有名水手离船未归,所以急需雇用 一名水手,马里乌斯闻讯甚喜,把已到嘴边的求爱的话又咽了回去。

奥诺莉娜得知芳妮不肯嫁给殷实可靠的帕尼斯,是因为她爱上了吊儿郎当的马里乌斯,决定来找塞萨尔谈谈,因为这事关他们双方儿女的前程。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两位老人总算在聘礼和嫁妆的问题上达成协议。

芳妮在酒吧打烊时来找马里乌斯,说她已正式拒绝帕尼斯的求婚,并且无保留地表白自己对马里乌斯由来已久的情愫。马里乌斯也如实相告,说他一直向往大海,只因对芳妮恋恋不舍,才不忍遽离这平庸的马赛。这一对彼此暗恋已久的情侣第一次畅叙衷曲,偏偏这时毕瓜梭又来报信,说原先那个离船不归的水手已经回来,远洋轮已无需雇用新水手。既然妨碍马里乌斯和芳妮结合的屏障已经排除,芳妮便随马里乌斯走进他的卧室。从此他们瞒着父母,夜夜在一起幽会。

一连好几个月均相安无事,老塞萨尔只感到儿子言语闪烁、行动诡秘,猜他必与哪个女子偷情,但他猜不出那女子会是谁。芳妮则一心筹划婚事,她只盼与马里乌斯白头到老; 她哪里知道马里乌斯远走高飞之心 一直没有打消

……

一天,毕瓜梭又来报信,说有一艘远洋轮翌晨开航,要马里乌斯同他一起

随船出海。马里乌斯因不忍抛下芳妮,谢绝了朋友的邀请。毕瓜梭认为芳妮妨碍了马里乌斯的前程,为马里乌斯可惜。他们的谈话被芳妮无意中偷听到了,芳妮认识到马里乌斯即使同她结婚,也不会心满意足,她只有放他远走高飞,才能使他了却多年的宿愿。

那天早晨,奥诺莉娜一早走进女儿的房间,发现床上竟躺着马里乌斯。于是她风风火火赶到塞萨尔家,老父亲至此才知道原来儿子是同芳妮私通。正直的父亲向催促早日给儿女完婚的亲家母保证,他们父子决不会做出对不起人的事情。早饭时,父亲向儿子摊牌,并再三强调,不能对女孩子不负责任。偏偏这时毕瓜梭又来催问马里乌斯:到底还想不想随即将起锚的远洋轮出海。马里乌斯黯然答道:他已不能离开马赛……

然而芳妮为了促成马里乌斯圆他的出海梦,谎称自己决定嫁给帕尼斯,借口说因为帕尼斯有钱,嫁给他可以保证母亲安享晚年。马里乌斯信以为真,见芳妮如此薄情,他也就毫无牵挂,恨恨地打点好自己的行囊,赶船去了。为了防止父亲阻拦,芳妮设法缠住老塞萨尔,父亲竟没有发觉儿子出走。热心的公爹领未来的儿媳到他的房内,滔滔不绝说他打算如何帮助他们建立美满的小家庭。这时心碎的芳妮站在窗口,茫然地遥望那艘远去的航船,潸然泪下。



【鉴赏】

本片是《马赛三部曲》的第一部。编剧马塞尔·帕尼奥尔是法国30年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影评家和电影编导。本世纪初,在马赛长大的帕尼奥尔目睹了那个帝国时代的滨海渔镇很快变成繁荣的海港,他的最初的作品就是因描述马赛居民丰富多采、热情冲动的生活,而使他获得国际声誉。这位中学英语老师很快成为专业作家。他最初以剧本著称,他的成名作《窦巴斯》以鲜明的人物性格和生动的地方色彩不仅征服了法国观众,也使外国观众——尤其是美国观众惊叹不已。好莱坞曾把《窦巴斯》改编成电影,影片很上座,这 *** 了马塞尔·帕尼奥尔对电影的兴趣。继《窦巴斯》之后,他的舞台剧《马里乌斯》在巴黎演出引起如潮的好评,他就决定把它搬上银幕。但他对电影毕竟不熟悉,于是他请匈牙利籍的导演亚历山大·柯尔达执导。帕尼奥尔认为影片的导演并不重要,编剧才是影片的真正作者,所以在影片《马里乌斯》的拍摄期间,帕尼奥尔始终不离拍摄现场,一方面他监督导演不改动原作场景和对白,另一方面他也借此机会学习拍摄电影的方法。

亚历山大·柯尔达是匈牙利电影的奠基人之一,但他在1920年之后,离开匈牙利,到奥地利、德国和美国拍摄影片;自1931年起,他定居英国,因电影创作的卓著成就而获得英女王的册封,获勋爵的称号。他导演的影片《亨利八世》(又译作《宫闱秘史》)和《汉密尔顿夫人》等,无疑是英国电影史上的杰作。《马里乌斯》是柯尔达离开匈牙利之后拍摄的影片中的第一部重要作品,影片中打牌的那场戏,几乎同巴黎的艾菲尔铁塔一样闻名遐迩,连轻视导演作用的帕尼奥尔也承认影片导演的场面调度起了一定的作用。

由帕尼奥尔编剧的影片,产生于有声片问世之初。声音不仅为音乐片开路,也把电影进一步推向戏剧。过去银幕上听不到的对白,在人物举手投足的同时传到了观众的耳边。在好莱坞许多默片演员因缺乏对白的能力而失业,与此同时,一批舞台演员同擅长写舞台剧的作家们联袂走进摄影棚。在法国,眼看默片艺术已趋完善的电影艺术家们却很不愿意为戏剧让出地盘。但是,有成就的舞台艺术家们走向银幕是一种不可抗拒的必然趋势,帕尼奥尔就是这批舞台艺术家中最有竞争力的代表人物。他不仅创作影片,他还著文立说为戏剧登上银幕鸣锣开道。他说:电影自从有声音之后,它不再是别的东西,只是装在片盒里的戏剧。今天看来,他的这个主张显然是偏颇的,但是当年,他创作的影片,尽管受到影像艺术家和评论家们的指摘,却在观众中很得赞赏,这至少说明戏剧性——尤其是精采的对白和曲折的剧情,作为电影表现的可能性,自有它不可替代的魅力。后来法国电影在剧作结构和对白创作方面精益求精,逐渐形成 一种直到50年代才受到《电影手册》的才子们攻击的“优质传统”,应该说帕尼奥尔其实是这种“优质传统”的奠基人。但是《电影手册》的才子们攻击“优质影片”的同时,却对帕尼奥尔手下留情,认为他同雷诺阿一样,也是作家电影的先驱。

《马里乌斯》是帕尼奥尔把戏剧搬上银幕的第 一次尝试。这部影片虽然有很浓的舞台剧的味道 (例如大多数镜头的角度相当于观看舞台演出的观众的视角,而且机位很少变动),但由于人物性格鲜明,对白生动,至今仍不失观赏的魅力。

塞萨尔这个人物无疑给人留下的印象最深:脾气急躁,为人正直,有同情心,善解人意,对儿子慈爱,对朋友忠诚,对所有的人都 一片好心,这些鲜明的性格特征,被杰出的表演艺术家雷缪,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胜过千言万语的眼神、像棕熊一样粗犷而笨拙的动作,以及总是嘟囔不休却音色洪亮的对白,勾画得维妙维肖。由夏班扮演的帕尼斯则是塞萨尔最完美的陪衬。他们俩不仅在牌局中耍滑作弊,在生活中也有意唱和,只可惜总要唱走调门,事与愿违 (帕尼斯无意中成为塞萨尔爱子的情敌)。

马里乌斯这个人物始终处于不可调和的深刻的冲突之中。他是孝子,他衷心爱他的慈父,但想出海闯天下的强烈愿望又不得不使他的慈父误解、失望、乃至伤心,最后他竟不辞而别,远离慈父。他是忠实的情侣,他对芳妮暗恋已久,远航的强烈愿望阻拦他向芳妮吐露真情。压抑着爱情,不用说,他为此相当痛苦,这种痛苦终因嫉妒而爆发,结果却因此而得知他的心上人其实也对他早怀爱意。这一发现不仅使他感到幸福,更使他获得幸福;但是强烈的事业心又迫使他失去幸福。杰出的舞台表演艺术家比埃尔·弗莱斯奈把马里乌斯的复杂的内心世界表演得层次分明,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影片中每一个角色都很称职,都性格鲜明,这当然首先应归功于帕尼奥尔创作的出色的对白。这些对白不仅符合角色的身份和性格,而且因为地方色彩浓厚而显得十分生动,以至有些场面令人难忘。例如上面提到过的堪与艾菲尔铁塔齐名的打牌的那场戏:塞萨尔想同对家费里克斯“通通气”,偏偏这个“戴绿帽子”的笨伯迟钝不堪。塞萨尔只好抓住胸口,表示让他出鸡心。他的暗示被识破后,他大言不惭地说:“谁要是不能跟朋友作弊,跟这号人打牌还有什么意思!”当然这个“作弊有理”的言论,丝毫不损伤塞萨尔总体厚道的形象,相反,使他更显得真实而可爱。

虽然在导演方面,柯尔达受到帕尼奥尔很大的限制,但是能干的柯尔达成功地使担任影片角色的舞台演员们能遵循银幕形象对表演的精微的要求,再加上柯尔达在布光和拍摄方面力求创造出一种与情景相符的氛围,给这部由舞台剧改编而且舞台味十足的影片增添光彩。马里乌斯急于出走,蒙在鼓里的塞萨尔却滔滔不绝在诉说他们父子情深的那场终局戏,即使对帕尼奥尔的电影观抱有成见的人,都不能不深为感动。

③ 阿甘正传电影的背景

阿甘正传电影的背景:20世纪90年代,美国社会的反智情绪高涨,好莱坞于是推出了一批贬低现代文明、崇尚低智商和回归原始的影片,美国媒体称之为“反智电影”。

《阿甘正传》就是这一时期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它根据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的同名畅销小说改编,通过对一个智商为75的智障者生活的描述反映了美国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独特的角度对美国几十年来社会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做了展现。它使美国人重新审视国家和个人的过去,重新反省美国人的本质。

阿甘正传电影剧情简介:

阿甘是个智商只有75的低能儿。在学校里为了躲避别的孩子的欺侮,听从一个朋友珍妮的话而开始“跑”。他跑着躲避别人的捉弄。在中学时,他为了躲避别人而跑进了一所学校的橄榄球场,就这样跑进了大学。阿甘被破格录取,并成了橄榄球巨星,受到了肯尼迪总统的接见。

在奔跑了许久之后,阿甘停了下来,开始回自己的故乡。在途中,收到了珍妮的信。他立刻去见找她。在公交站台候车时。 阿甘向他人讲述了他之前的经历。于是他又一次见到了珍妮,还有一个小男孩,那是他的儿子。这时的珍妮已经得了一种不治之症。

阿甘和珍妮三人一同回到了家乡,一起度过了一段幸福的时光。珍妮过世了,他们的儿子也已到了上学的年龄。阿甘送儿子上了校车,坐在公共汽车站的长椅上,回忆起了他一生的经历。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阿甘正传

阅读全文

与从美国回到中国电影片50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人物美国动作电影下载 浏览:309
欧美电影变身特效 浏览:982
第十届北京国际电影节怀柔 浏览:541
dura是哪个电影的插曲 浏览:334
大尺度潜则规则微电影推荐 浏览:90
2018五一电影导航 浏览:502
四天后上映什么电影 浏览:603
七十年代电影大全国产 浏览:674
交换身体网络大电影 浏览:562
电影恋爱的什么 浏览:677
如何通过AE将电影里的人扣除 浏览:225
狗根电影院 浏览:561
沙坪坝周围电影院哪个好 浏览:964
电影大旋转 浏览:770
灵魂互换的电影韩国 浏览:194
成龙为什么拍电影用三菱 浏览:465
日本沙滩电影 浏览:543
从美国回到中国电影片50册 浏览:97
2016年12月17日电影 浏览:723
欧美古代的电影 浏览: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