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欧美电影 > 十七届国际电影节

十七届国际电影节

发布时间:2022-05-19 16:35:58

『壹』 世界几大电影节以及对应的电影奖项的名称,解释,由来

柏林国际电影
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1951年创办于当时的西柏林,每年一次,原在6~7月间举行,后为与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 2~3 月间举行,为期两周。其目的在于加强世界各国电影工作者的交流 ,促进电影艺术水平的提高。
柏林国际电影节的主要活动有 :① 举行影片比赛评奖,设有金熊、银熊奖,评委会特别奖,分别授予最佳影片、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等;②举行会外放映;③举办回顾展;④开设电影市场;⑤举办宣传品展览。80年代后,平均每年有30~40个国家参加,放映影片近 300 部。1988年,中国影片《红高粱》获金熊奖。2006年,中国导演王全安的《图雅的婚事》再获金熊奖;2008年,中国王小帅导演凭《左右》斩获银熊。
原名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欧洲第一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五十年代初由阿尔弗莱德·鲍尔发起筹划,得到了当时的联邦德国政府和电影界的支持和帮助,1951年6月底至7月初在西柏林举行第一届。
主奖有“金熊奖”和“银熊奖”。“金熊奖”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银熊奖”授予最佳导演、男女演员、编剧、音乐、摄影、美工、青年作品或有特别成就的故事片等。此外,还有国际评论奖、评委会特别奖等。80年代,每年30~40个国家和地区参加,放映影片200~300部。电影节每年举行一次。1978年起,为了和法国的戛纳国际电影节竞争,提前至2月底到3月初举行,为期两周。
柏林国际电影节于1951年在美国或者从更宽泛意义上说在三个西方盟国的倡议下创立。这以后的十年内,电影节已经确立了在柏林文化生活的重要地位。英格玛·伯格曼、萨蒂亚吉特·雷伊、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罗曼·波兰斯基和法国“新浪潮”导演让-吕克·戈达尔、弗朗索瓦·特吕弗、克洛德·夏布罗尔都以他们的影片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了巨大的国际性的成功。
从六十年代中期开始了一个明显的停滞时期。1971年,在传统的影片竞赛之外创立了新电影国际论坛。1974年,电影节上出现了第一部苏联影片,一年后,东德影片也加入进来。政治气候发生了变化,西德和东德签署了条约。从此,柏林电影节把自己重新定位为国际电影生产的一面镜子,使电影节在东西方之间的汇合与调停中扮演了更重要的文化和政治角色。
如今,柏林国际电影节已与戛纳、威尼斯等电影节一道成为最主要的国际电影节。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吸引了大量观众,而且还吸引了许多电影制作人。超过60个国家的报纸、杂志、互联网、电台、电视台的将近3000名新闻记者蜂拥而来,每年仅公开的电影放映就吸引了超过35万宾客。
柏林电影节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全世界范围电影参与的竞赛单元,在竞赛结束,由国际性的评委会颁发电影节主要奖项。
柏林电影节“发现”了一大批电影导演,如今他们的地位已经写进了电影史。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获奖者包括赖纳·维尔纳·法斯宾德、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让-吕克·戈达尔、英格玛·伯格曼、西德尼·吕美特、克洛德·夏布罗尔、罗曼·波兰斯基、萨蒂亚吉特·雷伊、卡洛斯·绍拉、李安、张艺谋、罗伯特·阿尔特曼、约翰·卡萨维茨和其他许多人。

戛纳国际电影节
Festival De Cannes
亦译作康城或坎城电影节,世界最大、最重要的电影节之一。1939年,法国为了对抗当时受意大利法西斯政权控制的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决定创办法国自己的国际电影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使筹备工作停顿下来。大战结束后,于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南部旅游胜地戛纳举办了首届电影节。自创办以来,除1948年、1950年停办和1968年中途停断外,每年举行一次,为期两周左右。原来每年9月举行。1951年起,为了在时间上争取早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改在5月举行。1956年最高奖为“金鸭奖”,1957年起改为“金棕榈奖”,分别授予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科教片、美术片等。此外,历年来还先后颁发过爱情心理电影、冒险侦探电影、音乐电影、传记片、娱乐片、处女作、导演、男女演员、编剧、摄影、剪辑等奖。
戛纳电影节因大海、美女和阳光(Sea Sex Sun)而被称为3S电影节。每年盛事期间,在著名的海滨大道及附近的海滩上都会有众多美女云集,期待着影界大腕、星探们的发掘,一圆她们的明星梦。
电影节的活动分为六个单元:“正式竞赛”、“导演双周”、“一种注视”、“影评人周”、“法国电影新貌”、“会外市场展”。有两组评审委员分别评审长片和短片,“正式竞赛”的部分由各国电影文化界人士组成,其人选都是颇有声望的导演、演员、编剧、影评人、配乐作曲家等,而其中一名担任主席。非竞赛部分以提拔新人为主,其中“导演双周”及“一种注视”发掘了不少颇具潜力或业有成就的导演。
戛纳电影节自创办之日起,就得到法国外交部、教育部、国家电影中心的支持和资助。除了1981年第34届电影节,因法国政局变动以及教皇保罗二世在电影节开幕这天遇刺的原因,法国政府当局无人参加开幕式外,一般每届电影节的开幕式上,都有一名法国部长级的官员亲自出席并致辞。在戛纳50岁的大典上,法国总统希拉克专程从巴黎飞抵戛纳致贺。这是戛纳半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有总统大驾光临。
1993年陈凯歌导演的中国电影《霸王别姬》获金棕榈奖。
1997年香港导演王家卫执导的电影《春光乍泄》,入选影展竞赛单元,王家卫并夺得最佳导演奖,成为首位获得此奖项的华人导演。
2002年伍仕贤导演的电影短片《车四十四》成了入选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的首部华语短片。
第60届法国戛纳电影节将于5月16日开幕,组委会19日公布了角逐“金棕榈奖”竞赛单元的21部入围影片名单,王家卫导演的英语新片《蓝莓之夜》成为唯一入围的华人导演作品,这部影片也同时获邀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在16日举行全球首映,这是戛纳电影节60年来第一次由华人导演的电影作为开幕影片。遗憾的是,在今年这份大牌导演作品云集的参赛名单上,曾经热炒有望入围的姜文新作《太阳再次升起》,以及侯孝贤的《红气球》均抱憾出局,华语影片提前告别本届“金棕榈”竞逐。

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官方网站:http://www.iffkv.cz/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世界上历史最久的电影节之一。1946年(第1届)至1949年(第4届)在捷克斯洛伐克的马里安温泉举行。 1950年(第5届)起改在疗养地卡罗维发利举行。1958年以前,除1953年和1955年未举行外,每年举行一次。1959年苏联创办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后,为了与之交替举行,便改为两年一次,在6~7月之间举行,为期两周。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为和平、为人类幸福、为各国自由而斗争,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争。1948年起正式授奖。最高奖为“水晶地球仪”(分为大奖和主要奖),其次有评委会特别奖、“利迪策玫瑰奖”。此外,还有导演奖、男女演员奖,编剧奖、摄影奖、荣誉奖、世界进步奖、为新人斗争奖、自由斗争奖、国际友谊奖等。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俄罗斯(前苏联)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由前苏联电影委员会和前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创办于一九五九年,两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为一年一届,原定七月举行。一九七九年为了纪念苏联电影事业诞生六十周年,改为八月举行,为期两周左右,地点在莫斯科市。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放映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容的影片,促进各国电影工作者交流经验和相互合作。最高奖名称为“圣 乔治奖”,靠政府拨款。该电影节向来是规模大,参加国多,而且东西方客人并重,亚非拉国家也很踊跃,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个国家,五百至六百多部电影参展或参赛。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主要活动项目有:一由三个评委会分别对故事片、儿童片、短片进行评奖。二举行会外演映和专场演映;三分别召开各种专题讨论会;四举办回顾展;五开设电影市场。故事片奖项原来分为大奖、金质奖、银质奖三种。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奖,相应增加金质奖和银质奖的数量。以上奖项授予最佳故事片、儿童片、短片。此外,还有最佳导演奖、男女演员奖、评委会特别奖、荣誉奖、纪念奖等。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一九七七年,于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举行。最高 奖名称为“美洲大奖”。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于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举行。主办者希望从电影中看世界,所以称谓“世界电影节”。此电影节的活动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赛;而且奖项名目繁多,但每一届实际评出颁奖的项目不多。电影节每年对本国参赛的影片都要颁发“国际电影评论奖”。除比赛外还有各种专题展映和研讨会。一九九五年为了纪念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该电影节邀请全世界最具影响的一批影评人评出本世纪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电影导演给予表彰,举行表彰大会,在这十名导演中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名列第七,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电影导演。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一九三四年举办第二届后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一九四六年恢复举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电影参赛。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二战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电影节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西班牙第一个,也是该国最大的电影节(全称为多诺斯蒂亚 圣 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被称为“西班牙国际电影节之父”。创办于一九五三年,于每年的9月21-30日举行,最高奖为“金贝壳奖”。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国电影界人士进行合作,以促进世界电影艺术和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节规定,凡参赛或参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并经电影节主席及选片委员会批准。奖项设正式奖和非正式奖二种。正式奖以“贝壳”命名,分金贝壳奖(大奖)、银贝壳;非正式奖有雅典娜奖、西班牙旅馆奖、堂 吉诃德奖等。

东京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一九八五年,于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最高奖名称为“东京大奖”。它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财大气粗的日本财团和政府的资助,电影节的经费富足,所以规模大,起点高。每两年举行一届,活动内容丰富,仅电影节大赛就有二种:国际电影节大赛和青年导演作品大赛。国际电影大赛设:电影节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等。而表年导演作品奖设:金樱花奖、银樱花奖、铜樱花奖。获此三奖同时还颁发巨额奖金。由于奖金丰厚,青年导演作品大赛更具吸引力。但此项大奖规定,凡参加比赛的导演年龄要在三十五周岁以下,作品不满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赛在发掘青年导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贡献。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瑞士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创办于一九四六年(另一说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间举行,为期两周。每年有二三十个国家参加,放映几十部影片。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从来没有看过的外国影片,鼓励各国青年导演或新导演拍摄具有新风格的新内容的影片。

英国电影学院大奖(BAFTA):

在英国的地位等同于好莱坞的“奥斯卡”,故此亦被称为“英国奥斯卡”地位同样崇高。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与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公会合并,改名为电影和电视学会,一九七五年又改名为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2月25日开奖。首届设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最佳纪录片等。第二届增设最佳专题片奖。第三届增设联合国奖。第六届增设最佳英国男女演员、最佳外国男女演员奖,最有前途新人奖等五项。第八届增设最佳动画片、最佳电影剧作(英国)两项奖。第十三届增设最佳短片奖。第十七届增设最佳英国片摄影奖。第十八届增设了最佳英国片艺术指导、最佳英国片服装设计两项奖。第二十由增设最佳英国片剪辑奖。第二十二届增设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电影和电视分开授奖,一九六八年起,每届同时授奖。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但近年来提名较开放,只要在英国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获得提名,奖项敢改为面向世界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奥斯卡类似。

欧洲电影奖: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的欧洲电影奖。其宗旨是永久树立欧洲各国都遵循的电影的艺术精神。当时柏林是电影奖的永久举行地。进入九十年代后期,欧洲电影奖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庆典移师伦敦。2000年欧洲电影奖在法国的巴黎举行。

开罗国际电影节:
由埃及电影作家与评论家协会主办,创办于一九七六年,于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举行,最高奖名称为“金字塔奖”。该电影节的宗旨是:发展世界电影事业,促进各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经验交流。它规定,凡是不带政治色彩的纯艺术性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均可参展、参赛。电影节设立的奖项以古埃及阿米诺菲斯国王的王后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称,开罗博物馆里至今仍保存着她的塑像。此金奖为大奖,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开罗又把大奖改为金字塔金像奖。金字塔银像奖分别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

上海国际电影节:

电影节由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和上海市人民政府主办。创办于一九九三年十月,成为中国唯一的一个国际A类电影节,即非专门类竞赛电影节。最高奖名称为“金爵奖”。根据国际制片人协会的章程,每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由四个主要活动组成:“金爵奖”国际电影评选、国际影片展映,国际电影交易市场以及国际电影学术研讨会。电影节的口号是:团结、友谊、进步

『贰』 世界最著名的三大电影节是什么

柏林国际电影节:

恺撒电影奖:

法国国内电影的最高奖,有“法国奥斯卡”之称,由法国电影艺术与技术学会和法国电视二台合作举办。并组织评选投票产生。它以法国著名雕塑家吧勒达西尼 恺撒命名(因恺撒奖座由他设计)。始于一九七六年,每年一届。首届设十三个单项奖,即最佳影片、导演、编剧、男女主角等。一九八二年开始增设最佳处女奖。一九八四年又增设最佳男女青年演员希望奖。

卡罗维法利国际电影节:

捷克斯洛伐克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世界上历史最久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创办于一九四六年,于每年的七月五日至十五日举行。一九四六年第一届至一九四九年第四届在捷克的马里安温泉举行。一九五零年起改在疗病地卡罗维法利举行。一九五八年以前,除一九五三年和一九五五年未举行外,每年举行一次。一九五九年苏联创办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后,为与之交替举行,便改为两年一次,在六、七月间举行,为期两周。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为和平、为人类幸福、为各国自由而斗争,同不道德的影片作斗争。一九四八年起正式授奖,最高奖为“水晶地球仪”(分为大奖和主要奖),其次有评委会特别奖、“利迪策玫瑰奖”。此外还有导演奖、男女演员奖、编剧奖、摄影奖、荣誉奖、世界进步奖、为新人斗争奖、自由斗争奖,国际友谊奖等。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

俄罗斯(前苏联)最大的国际电影节,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由前苏联电影委员会和前苏联电影工作者协会创办于一九五九年,两年一次,一九九九年起改为一年一届,原定七月举行。一九七九年为了纪念苏联电影事业诞生六十周年,改为八月举行,为期两周左右,地点在莫斯科市。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放映具有艺术价值和思想内容的影片,促进各国电影工作者交流经验和相互合作。最高奖名称为“圣 乔治奖”,靠政府拨款。该电影节向来是规模大,参加国多,而且东西方客人并重,亚非拉国家也很踊跃,七十至八十年代,常有一百多个国家,五百至六百多部电影参展或参赛。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电影节之一。主要活动项目有:一由三个评委会分别对故事片、儿童片、短片进行评奖。二举行会外演映和专场演映;三分别召开各种专题讨论会;四举办回顾展;五开设电影市场。故事片奖项原来分为大奖、金质奖、银质奖三种。一九六九年起取消大奖,相应增加金质奖和银质奖的数量。以上奖项授予最佳故事片、儿童片、短片。此外,还有最佳导演奖、男女演员奖、评委会特别奖、荣誉奖、纪念奖等。

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一九七七年,于每年的八月二十五日至九月四日举行。最高 奖名称为“美洲大奖”。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于每年八月在加拿大的魁北克省蒙特利尔市举行。主办者希望从电影中看世界,所以称谓“世界电影节”。此电影节的活动有很多。有故事片和短片的比赛;而且奖项名目繁多,但每一届实际评出颁奖的项目不多。电影节每年对本国参赛的影片都要颁发“国际电影评论奖”。除比赛外还有各种专题展映和研讨会。一九九五年为了纪念世界电影诞生一百周年,该电影节邀请全世界最具影响的一批影评人评出本世纪世界十大最具成就的电影导演给予表彰,举行表彰大会,在这十名导演中我国著名导演张艺谋名列第七,也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电影导演。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电影节,号称“国际电影节之父”。一九三二年八月六日在意大利的名城威尼斯创办。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电影艺术水平。一九三四年举办第二届后每年八月底至九月初举行一次,为期两周。一九四三年至一九四五年因第二次世界大战一度停办。大战结束后于一九四六年恢复举行。一九三二至一九四五年奖项分为最佳故事片、纪录片、短片、意大利影片、外国影片、以及最佳导演、编剧、男女演员、摄影、音乐等奖。此外,还有特别奖、综合奖、“墨索里尼杯”、“双年节杯”等。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取消了“墨杯”。一九四九年增设“圣马克金狮奖”、 “圣马克银狮奖”、“圣马克铜狮奖”等。参加该电影节第一届活动的只有几个国家,二十几部电影参赛。意大利政府拨款资助,还专门为电影建造了电影宫,所以规模逐渐扩大。二战始,意大利政府走上法西斯道路,使其评奖活动附上法西斯色彩,让德国和意大利的影片频频得奖,引起英、美、法等国家电影界的强烈不满。反法西斯国家的电影工作者纷纷拒绝参赛。电影节不得不停办。直到一九四六年才恢复。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和其它大型电影节一样,都有自己的宗旨:奖励世界各地有价值的、有创造性的、并且适合进行国际发行放映的优秀影片,促进世界各地电影工作者之间的交往和合作,并为发展电影贸易提供方便。同时根据形势的不同,每届电影节还提出不同的口号。

圣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

西班牙第一个,也是该国最大的电影节(全称为多诺斯蒂亚 圣 塞巴斯蒂安国际电影节),被称为“西班牙国际电影节之父”。创办于一九五三年,于每年的9月21-30日举行,最高奖为“金贝壳奖”。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支持世界各国电影界人士进行合作,以促进世界电影艺术和电影事业的发展。电影节规定,凡参赛或参展影片都要打上西班牙字幕,并经电影节主席及选片委员会批准。奖项设正式奖和非正式奖二种。正式奖以“贝壳”命名,分金贝壳奖(大奖)、银贝壳;非正式奖有雅典娜奖、西班牙旅馆奖、堂 吉诃德奖等。

东京国际电影节:

创办于一九八五年,于每年的10月28日至11月5日在日本东京举行最高奖名称为“东京大奖”。它起步较晚,但是由于财大气粗的日本财团和政府的资助,电影节的经费富足,所以规模大,起点高。每两年举行一届,活动内容丰富,仅电影节大赛就有二种:国际电影节大赛和青年导演作品大赛。国际电影大赛设:电影节大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男女演员等。而表年导演作品奖设:金樱花奖、银樱花奖、铜樱花奖。获此三奖同时还颁发巨额奖金。由于奖金丰厚,青年导演作品大赛更具吸引力。但此项大奖规定,凡参加比赛的导演年龄要在三十五周岁以下,作品不满五部。所以青年作品大赛在发掘青年导演人才方面,作出了贡献。

洛迦诺国际电影节:

瑞士第一个国际电影节,世界上最早的国际电影节之一。创办于一九四六年(另一说是一九四八年),每年七至八月间举行,为期两周。每年有二三十个国家参加,放映几十部影片。电影节的主要目的是放映瑞士从来没有看过的外国影片,鼓励各国青年导演或新导演拍摄具有新风格的新内容的影片。

英国电影学院大奖(BAFTA):

在英国的地位等同于好莱坞的“奥斯卡”,故此亦被称为“英国奥斯卡”地位同样崇高。英国电影学院创建于一九四七年,一九五九年与电影制片人和导演公会合并,改名为电影和电视学会,一九七五年又改名为英国电影与电视艺术学院(British Academy of Flim and Television Arts,BAFTA).一九四七年开始评奖,每年一次,2月25日开奖。首届设最佳影片、最佳英国片、最佳纪录片等。第二届增设最佳专题片奖。第三届增设联合国奖。第六届增设最佳英国男女演员、最佳外国男女演员奖,最有前途新人奖等五项。第八届增设最佳动画片、最佳电影剧作(英国)两项奖。第十三届增设最佳短片奖。第十七届增设最佳英国片摄影奖。第十八届增设了最佳英国片艺术指导、最佳英国片服装设计两项奖。第二十由增设最佳英国片剪辑奖。第二十二届增设最佳导演、最佳男演员、最佳男女配角;一九六七年前,电影和电视分开授奖,一九六八年起,每届同时授奖。原主要表彰对象是英国电影及由英国籍演员演出的外国影片,但近年来提名较开放,只要在英国正式上映的影片都可获得提名,奖项敢改为面向世界各国的影片进行评奖,使之产生了更大的影响。现在的奖项设置已与奥斯卡类似。

欧洲电影奖:

一九八八年在瑞典电影大师伯格曼倡议下设立的欧洲电影奖。其宗旨是永久树立欧洲各国都遵循的电影的艺术精神。当时柏林是电影奖的永久举行地。进入九十年代后期,欧洲电影奖打破了地域限制,把十年庆典移师伦敦。2000年欧洲电影奖在法国的巴黎举行。

开罗国际电影节:
由埃及电影作家与评论家协会主办,创办于一九七六年,于每年的11月七日至18日举行,最高奖名称为“金字塔奖”。该电影节的宗旨是:发展世界电影事业,促进各国之间的互相了解和经验交流。它规定,凡是不带政治色彩的纯艺术性的故事片、纪录片、短片均可参展、参赛。电影节设立的奖项以古埃及阿米诺菲斯国王的王后娜菲蒂蒂命名,娜菲蒂蒂以美貌著称,开罗博物馆里至今仍保存着她的塑像。此金奖为大奖,授予最佳故事片、最佳短片。最近开罗又把大奖改为金字塔金像奖。金字塔银像奖分别授予最佳导演、最佳男女演员等。

奥斯卡金像奖:

一九二七年五月四日,当时美国电影界的三十六位领导人在一次集会上发起组织一个以促进电影艺术和技术为宗旨的非赢利团体。这就是美国电影艺术和科学学院的前身。电影届领导人梅耶建议学院用颁奖的方式,为正在繁荣和发展中的电影业带来了声望和荣誉的人颁奖,于是产生了学院奖,选定了二十四岁的雕塑家乔治 斯坦利创作的镀金雕像偢奖品,因为塑像为金色,故称金像奖。首届颁发仪式是一九二九年五月十六日在好莱坞罗斯福饭店举行。当时 ,这项活动只限于电影界内部,报道与金像奖有关的活动也只有当地的《洛杉矶时报》。一九三一年第四头昏脑胀授奖时,该学院图书馆的管理员玛格丽特 赫利奇看到金像,无意中说了句:“这个人像,使我想起了我的叔父。”原来,她的叔父就是大名鼎鼎的戏剧家奥斯卡 沃尔德。她说的那句话,恰好被一群记者听到,于是就被广泛宣扬出去,人们便不约而同地把这座奖称为“奥斯卡”。玛格丽特 赫利奇后来成为该学院的副院长。一九三四年,洛杉矶广播电台首次对奥斯卡颁奖仪式作了一个小时的实况广播,在美国引起了轰动,人们把这次实况转播称为奥斯

『叁』 张艺谋的哪些电影获过哪些国际奖

老井 OLD WELL (1987)
第二届东京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我国第一位国际A级电影节影帝

红高粱 RED SORGHUM (1987)
第三十八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熊奖,第五届津巴布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故事片真实新颖奖,第三十五届悉尼国际电影节电影评论奖,摩洛哥第一届马拉卡什国际电影电视节导演大阿特拉斯金奖,第十六届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广播电台青年听众评委会最佳影片奖,法国第五届蒙彼利埃国际电影节银熊猫奖,民主德国电影家协会年度奖提名奖,古巴年度发行电影评奖十部最佳故事片之一

菊豆 Ju Dou (1992)
法国第四十三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首届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西班牙第三十五届巴利亚多里德国际电影节大奖——金穗奖、观众评选最佳影片奖,美国芝加哥国际电影节大奖——金雨果奖,美国第六十三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大红灯笼高高挂 Raise the Red Lantern (1992)
意大利第四十八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国际影评人协会大奖、天主教影评人协会大奖、金格利造型特别奖、艾维拉诺塔莉特别奖;1992年获意大利全国奥斯卡奖(大卫奖)最佳外语片大奖、意大利米兰电影协会观众评议本年度外语电影第一名大奖、英国全国电影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奖。影片获美国第六十四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提名。
秋菊打官司 Qiu Ju da guan si (1993)
意大利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女主角巩俐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像这样在国际A级电影节上两项大奖同时颁给一部影片的情况非常罕见。
活着 To Live (1994)
张艺谋迄今唯一一部被禁的影片,却在国际上赢得了空前的荣誉:法国第十七届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男演员奖(葛优)、人道精神奖;1994年全美影评人协会、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英国全国奥斯卡奖最佳外语片奖。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 Shanghai Triad (1995)
1995年:导演影片《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影片从一个小孩子的眼光反映30年代上海帮会斗争的人心险恶,全片包装相当华丽,女主角巩俐更在片中大展歌舞。影片凭借美妙的构图和饱满的色调获得第四十八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技术奖,1995年全美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大奖,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大奖自由论点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摄影奖(吕乐),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外语片提名,奥斯卡金像奖最佳摄影提名,美国纽约《电影杂志》评选1995年度世界十佳影片第一名。影片拍摄完毕后,张艺谋与巩俐分手。
1998年:导演影片《一个都不能少》,影片反映了中国农村教育的现状,是张艺谋唯一一部完全采用非职业演员的作品,真挚感人。影片获第56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狮奖,天主教影评人“儿童与电影”最佳影片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佳影片大奖,意大利《电影》杂志最佳影片奖,美国国际青年文化中心青年电影协会“青年与梦想”最佳影片奖,伊朗第十届国际青少年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儿童教育三等奖,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和最佳导演奖,第十九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第22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98年大学生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第23届巴西圣保罗国际电影节观众评选最佳影片奖,1999年度欧洲电影评奖最佳外语片提名,2000年美国“青少年艺术家奖”电影组织1999年最佳国际电影奖、最佳表演奖(魏敏芝),《日本电影旬报》读者评选2000年世界十大最佳影片第二名。

1999年:导演影片《我的父亲母亲》,这是张艺谋一部唯美、深情、感人的爱情片,像一篇娓娓道来的散文诗,现实与回忆相交错,现实用黑白表现,回忆用彩色表现,本片是章子怡的第一部电影,被誉为“世纪末的爱情绝唱”,作曲家三宝的配乐更是为人所津津乐道。本片获第5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银熊奖,天主教和基督教联合颁发“人道主义精神奖”,意大利电影评论家协会、意大利记者协会“巴克大奖”,2000年度中国政府华表奖最佳影片奖,第20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摄影奖(侯咏)、最佳美术奖(曹久平),第23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章子怡),《日本银幕》2000年度:最佳外语片第一名、最佳外国女演员 (章子怡),2001年美国圣丹斯电影节世界电影观众评选大奖,伊朗曙光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章子怡),第19届伊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大奖。

『肆』 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参赛影片

《蚁族与明星》(孟加拉国),导演:穆斯塔法·萨瓦尔·法罗齐
《重新开始》(美国),导演:约翰·卡尼
《外交秘闻》(法国/德国),导演:沃尔克·施隆多夫
《最后执行人》(泰国),导演:汤姆·沃德
《小英格兰》(希腊),导演:潘德利斯·弗格里斯
《窈窕舞妓》(日本),导演:周防正行
《前目的地》(澳大利亚),导演:迈克尔·斯派瑞、彼得·斯派瑞
《她爱他》(法国),导演:珍妮·亨利
《雪》(伊朗),导演:迈赫迪·拉赫马尼
《胜利》(中国),导演:张猛
《绿意依旧盎然》(奥地利/斯洛文尼亚),导演:马克·纳贝斯尼克
《战栗丛林》(澳大利亚),导演:亚伦·威尔逊
《地狱病院》(美国),导演:布拉德·安德森
《标靶》(韩国),导演:尹鸿承
《五彩神箭》(中国),导演:万玛才旦 《十分钟》制片国家/地区:韩国 导演:李勇胜
《天使一起降临》制片国家/地区:伊朗 导演:哈米德·穆罕默迪
《蓝色骨头》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导演:崔健
《乌云压顶》制片国家/地区:泰国/中国香港 导演:利·查泰米提古
《路过蜻蜓》制片国家/地区:印度 导演:因德拉尼尔·罗伊乔德瑞
《家路》制片国家/地区:日本 导演:久保田直
《我没有生气!》制片国家/地区:伊朗 导演:雷扎·多米西安
《禁止吸烟》制片国家/地区:中国 导演:董新、吴刚
《祖谷物语》制片国家/地区:日本 导演:茑哲一朗 《老男孩之猛龙过江》导演:肖央
《近距离击杀》导演:孙铁
《说说美丽世界》导演:刘一君
《第七种味道》导演:冯亚平
《青春真好》导演:孟艳
《0.5的爱情》导演:邢潇
《陌生》(又名《忘了去懂你》)导演:权聆
《美丽笨女人》导演:潘婕
《夜莺》导演:费利普·弥勒
《我就是我》导演:范立欣
单项奖提名
最佳导演:
范立欣《我就是我》
傅东育《西藏天空》
肖央《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最佳编剧:
肖央《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阿来《西藏天空》
权聆《陌生》(又名《忘了去懂你》)
最佳男主角:
郭晓冬《忘了去懂你》(又名《陌生》)
李保田《夜莺》
拉旺罗布《西藏天空》
最佳女主角:
陶虹《忘了去懂你》(又名《陌生》)
杨雪《西藏天空》
杨心仪《夜莺》
最佳男配角:
王紫逸《忘了去懂你》(又名《陌生》)
秦昊《夜莺》
多布杰《西藏天空》
最佳女配角:
李小冉《夜莺》
索朗卓嘎《西藏天空》
刘惠仪《说说美丽世界》
最佳新人导演奖:
权聆《陌生》
肖央《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邢潇《0.5的爱情》
最佳男演员新人奖:
肖央《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拉旺罗布《西藏天空》
沈凌《情战》
最佳女演员新人奖:
杨雪《西藏天空》
屈菁菁《老男孩之猛龙过江》
江语晨《0.5的爱情》

『伍』 第17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介绍

2014年6月22日晚,持续8天的第十七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闭幕,现佳影片场揭晓了金爵奖8个奖项。评委会将最大奖授予了希腊影片《小英格兰》。该片导演潘多利·佛加瑞和女主角佩内洛普·特西莉卡还分获最佳导演奖和最佳女主角奖。凭借电影《最后执刑人》,泰国演员维他亚·潘斯林加姆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入围的两部中国影片《胜利》和《五彩神箭》则分别获得了评委会大奖和最佳摄影奖。

『陆』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的历届之最

获得金狮奖最多的导演(两次)路易·马勒1980年《大西洋城》获得第三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1987《孩子们,再见》获得第四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成为威尼斯电影节史上第一位双金狮导演。 张艺谋1992年凭借《秋菊打官司》获得第四十九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狮奖,1999年《一个都不能少》获得第五十七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成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史上第二位双金狮导演。 李安2005年《断背山》获得第六十二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2007年《色戒》获得第六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成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史上第三位双金狮导演。 获得金狮奖的女导演(4人)玛格雷特·冯·特洛塔1981年第37届凭《德国姐妹》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成为历史上第一位获得金狮奖的女导演。阿涅斯·瓦尔达1985年第42届凭《流浪女》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成为历史上第二位获得金狮奖的女导演。米拉·奈尔印度女导演米拉·奈尔于2001年第58届凭《季风婚宴》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成为历史上第三位获得金狮奖的女导演。 索菲娅·科波拉2010年第67届由索菲娅·科波拉执导的电影《在某处》获得最佳影片金狮奖,成为历史上第四位获得金狮奖的女导演。 获得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的女导演西丽·娜沙特2009年第66届伊朗裔美国女导演西丽·娜沙特凭《没有男人的女人》获得最佳导演银狮奖。 获得影后桂冠最多的女演员(三人)雪莉·麦克琳
伊莎贝尔·于佩尔 能够登上两次威尼斯电影节影后桂冠,对于全世界的女演员来说并不容易,尤其是相对于比较“本土”的奥斯卡来说,很少有明星能像凯瑟琳·赫本四次登上奥斯卡的影后宝座,在威尼斯电影节截至2014年上,只有雪莉·麦克琳和伊莎贝尔·于佩尔由此殊荣,比较有趣的是,她们两人都同时在1988年第45届威尼斯电影节上荣获了影后的称号。她们分别因在《苏萨茨卡夫人》和《女人韵事》中的出色表现获此殊荣。另外,在1960年第25届的威尼斯电影节上,有雪莉·麦克琳凭借《桃色公寓》一片首获影后桂冠,而伊莎贝尔·于佩尔则是在1995年第52届威尼斯电影节上,凭借《仪式》再次登上影后宝座。瓦莱莉·高利诺先后于1986年第43届凭《爱情故事》、2015年第72届《为你着想》两度获得最佳女演员奖。获得影帝桂冠最多的男演员(四人)让·迦本先后于1951年第16届《黑夜是我的王国》、1954年第19届《金钱不要碰》两度获得最佳男演员奖三船敏郎先后于1961年第26届《用心棒》、1965年第30届《红胡子》两度获得最佳男演员奖西恩·潘先后于1998年第55届《浮世男女》、2003年第60届21克》两度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哈维尔·巴登先后于2000年第57届《夜幕降临前》、2004年第61届《深海长眠》两度获得最佳男演员奖史上最年轻的影帝/影后夏雨中国大陆男演员夏雨于1994年第51届凭《阳光灿烂的日子》获得最佳男主角,获奖时不满18岁,从而成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历届上最年轻的影帝。 维克托埃尔·基维索尔于1996年第53届凭《悲怜上帝的小女儿》中“波娜特”一角获得最佳女演员奖,出生于1991年的她得奖时才4岁,从而成为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最年轻的影后,同时更是世界影史上最年轻的影后。最年轻的终身成就金狮奖蒂姆·伯顿在第64届电影节上美国导演蒂姆·伯顿被授予了终身成就奖,而当年仅有49岁的伯顿也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历届威尼斯电影节上最年轻的终身成就奖获得者。第一部获得金狮奖的纪录片罗马环城高速2013年第70届威尼斯影展由地主国意大利成最大赢家,《罗马环城高速》又名《一条大路通罗马》成首度获金狮奖的纪录片,也是意大利相隔15年重夺最高荣誉,该作品导演吉安弗兰科·罗西的另一部作品《海上火焰》(又名《兰佩杜萨纪事》)于2016年第6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获得金熊奖,这也是柏林电影节史上首次纪录片夺得金熊奖。 参展中国影片最多的一届2005年第62届2005年的第62届威尼斯电影节可以说是一场中国盛宴,那届电影节参赛和参展的中国影片达20多部,为历届电影节之最。李安更是凭借《断背山》一举夺得金狮奖。在这届电影节上,主办方特别设有一个亚洲电影历史回顾单元,包括中国、日本的电影回顾。而中国的影片部分,主要是回顾中国1934年至1990年拍摄的影片,包括中国的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芙蓉镇》、《大路》、《三毛流浪记》、《马路天使》等十几部这一时期的经典影片。另外,电影节开幕式放映中国导演徐克执导的《七剑》,而闭幕式压轴的则是香港导演陈可辛的作品《如果·爱》。而关锦鹏的《长恨歌》和李安导演的《断臂山》也都入围了62届电影节的竞赛单元;中国女导演李玉执导的《红颜》以及宁瀛的新片《无穷动》也入围本届电影节地平线单元。

『柒』 国际主要电影节中,中国有哪些电影获奖

中国电影国际获奖情况

1950年
《中华女儿》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赵一曼》获“优秀演技奖”。

1951年
《钢铁战士》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白毛女》获“特别荣誉奖”、《新儿女英雄传》获“导演特别荣誉奖”、《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获“一等斯大林奖金”。

1952年
《人民的战士》获第七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战的越南》获“劳动人民争取自由和平斗争奖”、《内蒙人民的胜利》获“电影编剧奖”。

1954年
《智取华山》获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梁山伯与祝英台》获“音乐片奖”。

1955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获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出奖”、《鸡毛信》获“优胜奖”。

1956年
《神笔》获“大马士革第三届国际博览会电影节短片银质第一奖章、威尼斯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节8--12岁儿童文艺影片一等奖; 南斯拉夫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儿童电影奖”。

1957年
《神笔》获华沙第二届国际儿童娱乐片比赛大会特别优秀奖。
《女篮五号》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
《祝福》获卡罗维发利第十届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58年
《边寨烽火》获卡罗维发利第十一届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

1959年
《老兵新传》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质奖章。
《小鲤鱼跳龙门》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动画片银质奖章。

1960年
《五朵金花》获第二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鹰奖。
《聂耳》获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传记片奖。
《女篮五号》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

1961年
《革命家庭》获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章。
《非洲之角》获第四届国际非洲电影节最高奖----非洲奖。
《小蝌蚪找妈妈》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
《人参娃娃》获民主德国莱比锡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62年
《小蝌蚪找妈妈》获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美术电影节儿童影片奖。
《大闹天宫(上集)》获捷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

1964年
《小蝌蚪找妈妈》获法国第四届国际电影戛纳斯电影节荣誉奖。
《掌中戏》获澳大利亚第十三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优秀奖状。

1974年
《小号手》、《东海小哨兵》获南斯拉夫第二届国际美术电影节奖状。
《地雷战》获奥地利第十四届维也纳电影节纪念奖。

1978年
《大闹天宫》(上下集)获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小蝌蚪找妈妈》获“南斯拉夫1978年国际美术电影一等奖。

1979年
《人参娃娃》获埃及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银质美人鱼头像奖。

1980年
《小花》中的女主角陈冲获第七届索波特“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舞台姐妹》获第二十四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协会的年度奖。

1981年
《舞台姐妹》、《农奴》获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苗苗》获第二届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

1982年
《天云山传奇》、《归心似箭》获第一届香港电影节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四个小伙伴》获意大利第十二届季福尼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最佳荣誉奖。
《阿Q正传》中的男主角严顺开获第二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三个和尚》获第32届西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奥国际动画电影节奖。
《猴子捞月》获第4届渥太华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美在运动中》获意大利科尔蒂纳电影节特别奖。
1983年
《陌生的朋友》获第三十三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泉水叮咚》获第13届季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奖、第3届印度国际新青年电影节最高奖----金像奖、各族儿童评委会最佳奖、最佳儿童女演员二等奖。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获第七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美洲大奖。
《鹿铃》获第13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84年
《河南寻古》、《江苏秀色》获法国蓬沙拉国际旅游电影节最高金奖。
《贵州风情》、《丝绸之路上的甘肃》、 《中国人参之乡》、《北京之游》获第18届国际旅游电影节特别奖。
《西藏----西藏》获法国塔布国际旅游电影节旅游片冠军----金比利蕾娜奖。
《鹬蚌相争》获第34届西柏林国际儿童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第6届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
《水面庄稼》获联合国粮食及农业业组织奖。

1985年
《黄土地》获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第29届伦敦电影节伦敦电影研究所电影奖、第7届(亚、非、拉)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
《边城》获加拿大第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荣誉奖。
《泉水叮咚》获伊朗德黑兰第15届国际教育电影节教育类专片比赛铜奖。
《月光下的小屋》获印度第4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国际评奖团授予金像奖和儿童评奖团授予的金牌。
《昆虫世界》获第11届国际技术电影节纪录片一等奖。

1986年
《良家妇女》获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主要奖和国际电影评论家组织奖、西班牙第18届大西洋国际电影节最佳影奖、安达鲁西亚电影作家协会评论奖、西班牙电影俱乐部联合电影俱乐部奖、比利时皇家电影博物馆皇家电影资料馆发掘新电影奖。
《移核鱼》获西柏林第14届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捷克斯洛伐克第3届尼特莱国际农业电影节A类一等奖和唯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埃及农业神奖。

1987年
《猴子捞月》获保加利亚卡布洛沃第4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老井》获第7次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以螨治螨》、《蝴蝶》获圣塔林第14届国际农业与环境电影节特别奖。

1988年
《山水情》获88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
《不射之射》获88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红高梁》获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植物内生菌》获第15届西柏林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
《一人一亩地》获第15届西柏林国际农业电影节铜穗奖。

1989年
《红高梁》获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21电台青年评委最佳影片奖。
《晚钟》获第39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银熊奖。

1990年
《黄河谣》获第14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山水情》获最佳短片奖。
《本命年〉获第40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
《菊豆》法国第43届戛纳电影节路易斯·布努埃尔特别奖、第35届巴利亚多利德电影周金穗奖。
《晚钟》获哥伦比亚第7届波哥大电影节最佳影片、导演和音响效果奖。
《童年往事》获美国洛杉矶奥斯卡学院电影节银奖。
《芙蓉镇》获民主德国电影家协会1989年发行影片最佳外国故事片评论奖。
《三个女人的故事》获第12届克雷黛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提名奖。

1991年
《出嫁女》获第17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中国岩溶》获西班牙巴塞罗那国家地质学电影节大奖枣最高艺术质量奖。
加拿大、香港、中影合拍故事片《秦俑〉获法国巴黎奇情动作电影展大奖----最受欢迎影片;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配乐。
西影厂和台湾合拍故事片《大红灯笼高高挂》获第48届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金格利造型特别奖、国际影评人奖和艾维拉诺莉特别奖。
北影厂香香港合拍故事片《过年》获第4接讷京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赵丽蓉获
最佳女演员奖。

1992年
《来自火焰山的鼓手》获第四十二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影片奖”。
《大红灯笼高高挂》获意大利大卫奖评选活动“最佳外语片奖”。
《四十不惑》获第四十五届瑞士洛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评奖”。
《秋菊打官司》获第十四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留守女士》获第十六届开罗国际电影“金字塔金像大奖”和“最佳女演员奖”。
《心香》获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1993年
《香魂女》(导演:谢飞)、《喜宴》(长春电影制片厂摄制)获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
《血色清晨》、《四十不惑》、《双旗镇刀客》、《妈妈》获第四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电影论坛奖。
《天堂回信》(导演:王君正)获第43届柏林电影节“国际儿童青年电影中心奖”;荷兰第7届国际儿童电影电视节最高奖“儿童电影节奖”;美国芝加哥第10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成人评委和儿童评委两项最佳影片奖;伊朗第9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导演奖。
《找乐》(导演:宁瀛)获第四十三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电影论坛奖和特别荣誉奖;第6接讷京国际电影节青年导演竞赛项目金樱花奖和东京都知事奖;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青年导演大奖”首奖,奖金35万美元;第十五届法国南特亚非拉三大洲电影节金热气球奖,男主角黄宗洛获最佳男演员奖。
由田壮壮执导、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蓝风筝》获第6接讷京国际电影节大奖,最优秀女演员奖(吕丽萍)、新人特别推荐奖和东京都知事奖。
《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获法国第46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高奖——“金棕榈奖”和国际影评联盟大奖;洛杉矶影评家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日本福冈第38届亚太电影节最佳导演和最佳剪辑奖。
《菊豆》(导演:张艺谋)获保加利亚瓦尔纳市首届国际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巩俐),巩俐还获第43届柏林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秋菊打官司》(导演:张艺谋)获法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并名列香港第12届电影金像奖最佳十大华语片之冠。
《大红灯笼高高挂》(导演:张艺谋)获英国影视艺术学院最佳外语片奖、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外语片奖、比利时电影评论家协会大奖。 动画片:上海美影厂《12只蚊子和5个人》获法国第19届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教育奖。《悍牛与牧童》获第3届伊斯梅利亚国际纪录片、短片电影节塔胡特银像奖。谢晋导演获法国首届《轩尼诗》创意和成就奖。

1994年:
《火狐》(导演:吴子牛)获第四十四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推荐奖”和在法国蒙彼利埃举行的中国电影节金熊猫奖。
中国辽宁电视台拍摄的电视纪录片《两个孤儿的故事》获第二届亚洲电视映像节最高奖赏——最优秀奖,中国中央电视台的电视片《姊妹溪》获优秀奖。
《炮打双灯》获第42届西班牙圣塞瓦斯蒂安电影节评委特别提名奖。女主角宁静获最佳女演员奖。
《黄土高原径流林业》在第11届国际农业电影上,获联合国粮农组织奖。

1995年
《红粉》(导演:李少红)获第45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优秀单项奖视觉效果“银熊奖”。
《黑骏马》(导演:谢飞)获第1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艺术节最佳导演奖,男主角腾格尔获最佳艺术奖。
《红樱桃》(导演:叶大鹰)获第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轩尼诗记者杯枣最佳创意奖”。女主角郭柯宇获最佳女演员奖。
《二嫫》(导演:周晓文)获第四届国际电影节“玛雅美洲豹”金奖,女主角艾丽娅获最佳女演员奖。
《霸王别姬》(导演:陈凯歌)获日本东京东影评论家大奖、最佳影片奖、最佳导演奖。张国荣获最佳男主角奖。同时该片还获得日本东京每日新闻电影大奖、最佳影片奖。
《阳光灿烂的日子》(导演:姜文)男主角夏雨获第一届新加坡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影片被美国《时新周刊》评为年度国际“十大最佳影片”第一名。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导演:张艺谋)获第4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电影技术奖”;被美国全美影评人联盟评为年度格里菲思电影奖“最佳外语片奖”;获美国第61届纽约影评人协会年度电影奖“最佳摄影奖”。
《女儿红》(导演:谢衍)女主角归亚蕾获捷克第30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
《兰陵王》(导演:胡雪桦)获美国洛杉矶桑塔·克拉里德国际电影节最佳外语片奖;出品人郑凯南获荣誉奖状;摄影顾长卫获夏威夷国际电影节“摄影奖”。 《与往事干杯》(导演:夏钢)获葡萄牙第24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俱乐部联合荣誉奖。
《活着》获香港第14届电影金像奖评选“十大华语片”之一;男主角葛优获“第4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1996年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导演:张艺谋)获69届奥斯卡摄影奖提名。
《太阳有耳》(导演:严浩)获4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国际电影评论协会奖”和最佳导演“柏林银熊奖”。
《红粉》(导演:李少红)获第27届印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孔雀奖。
《红樱桃》获第5届不结盟及发展中国家平壤电影节大奖“火炬金奖”,导演叶大鹰获最佳导演奖,女主角扮演者郭柯宇获最佳女演员奖。

1997年
《鸦片战争》(导演:谢晋)获加拿大蒙特利尔电影节“美洲特别大奖”。
《金秋鹿鸣》获第七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长故事片金奖和儿童评委奖。

1998年
《变脸》(导演:吴天明)获第29届印度国际电影节“金孔雀奖”。
《我也有爸爸》获印度海德拉巴第10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高荣誉奖“金象奖”。
儿童演员王泉(影片中饰病童大志)获本届影展“特别奖”。导演黄蜀芹获由儿童和青少年观众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颁发的“最受欢迎的儿童故事片”--“金匾奖”。
《红色恋人》获第22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奖”银奖,片中女主角扮演者梅婷被评为最佳女演员。

1999年
《红河谷》获第十七届伊朗“曙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幕奖”。
《永乐大钟》获第一届布达佩斯国际科学电影节“国际电影、电视和广播合作理事会奖”。
《一个都不能少》获第五十六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奖”。

『捌』 中国电影在国际电影节上的获奖影片

1935年 《渔光曲》在前苏联为纪念苏联电影国有化15周年举办的电影节上获“荣誉奖”,并获得一枚金牌。
1950年
《中华女儿》获第五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自由斗争奖”;《百万雄师下江南》、《红旗漫卷西风》、《大西南凯歌》、《东北三年解放战争》获“纪录片名誉奖”。《踏上生路》获“短片名誉奖”。《赵一曼》获“优秀演技奖”。

1951年 《钢铁战士》获第六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和平奖”、《白毛女》获“特别荣誉奖”、《中国民族大团结》获“报道片奖”、《新儿女英雄传》获“导演特别荣誉奖”、《中国人民的胜利》、《解放了的中国》获“一等斯大林奖金”。

1952年 《人民的战士》获第七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抗美援朝第一部》、《抗战的越南》获“劳动人民争取自由和平斗争奖”、《内蒙人民的胜利》获“电影编剧奖”、《翠岗红旗》获“摄影工作奖”。

1954年 《智取华山》获第八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争取自由斗争奖”、《梁山伯与祝英台》获“音乐片奖”。

1955年 《梁山伯与祝英台》获第九届爱丁堡国际电影节“映出奖”、《鸡毛信》获“优胜奖”。

1956年 《水土保持》获“威尼斯第一届科教片电影节荣誉奖”。
《桂林山水》获大马土革第三届国际博览会电影节短片铜质第二奖章。
《欢乐的歌舞》获威尼斯第七届国际短纪录片展览会及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奖状。
《通向拉萨的幸福道路》获第九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报道纪录片奖。
《神笔》获“大马士革第三届国际博览会电影节短片银质第一奖章、威尼斯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节8—12岁儿童文艺影片一等奖;南斯拉夫举办的第一届国际儿童电影节优秀儿童电影奖”。

1957年 《神笔》获华沙第二届国际儿童娱乐片比赛大会特别优秀奖。
《女篮五号》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
《祝福》获卡罗维发利第十届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58年 《边寨烽火》获卡罗维发利第十一届国际电影节青年演员奖。
《乘风破浪过长江》获第五届加拿大国际纪录片电影节荣誉奖。
《机智的山羊》获罗马尼亚木偶片国际电影节奖状。
《祝福》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
《乌鸦为什么是黑的》获威尼斯第七届国际纪录片和短片展览会及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奖状。
《中国的木偶艺术》获威尼斯第七届国际纪录和短片展览会及第八届国际儿童电影展览会奖状。

1959年 《海魂》获捷克斯洛伐克工人电影节为世界和平而斗争二等奖。
《老兵新传》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技术成就银质奖章。
《小鲤鱼跳龙门》获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动画片银质奖章。

1960年 《五朵金花》获第二届亚非电影节最佳女演员银鹰奖。
《聂耳》获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传记片奖。
《女篮五号》获墨西哥国际电影周银帽奖。
《萝卜回来了》获捷克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状。
《砍柴姑娘》、《一幅僮锦》获捷克第十二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状。

1961年 《革命家庭》获第二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银质奖章。
《非洲之角》获第四届国际非洲电影节最高奖—非洲奖。
《小蝌蚪找妈妈》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
《人参娃娃》获民主德国莱比锡国际电影节荣誉奖。1962年
《小蝌蚪找妈妈》获法国第四届安纳西国际美术电影节儿童影片奖。
《大闹天宫(上集)》获捷克第十三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短片特别奖。

1964年 《小蝌蚪找妈妈》获法国第四届国际电影戛纳斯电影节荣誉奖。
《金色的海螺》获印尼第三届亚非电影节卢蒙巴奖。
《掌中戏》获澳大利亚第十三届墨尔本国际电影节优秀奖状。
《差不多》获法国第十届图尔国际短片电影日青年奖。
《红色娘子军》获第三届亚非电影节万隆奖第三名。

1974年 《小号手》、《东海小哨兵》获南斯拉夫第二届国际美术电影节奖状。
《地雷战》获奥地利第十四届维也纳电影节纪念奖。

1977年: 中日合拍影片《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和中国影片《边城》在蒙特利尔世界电影节上获奖。

1978年: 《大闹天宫》(上下集)获伦敦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
《小蝌蚪找妈妈》获“南斯拉夫1978年国际美术电影一等奖。
《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袁霞获南斯拉夫第七届索波特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1979年 《人参娃娃》获埃及第一届亚历山大国际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银质美人鱼头像奖。
《牧笛》获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故乡丹麦登塞城举行的第三届国际童话电影节金质奖。

1980年 《狐狸打猎人》获南斯拉夫萨格拉布第四届国际动画电影节美术奖。
《小花》中的女主角陈冲获第七届索波特“为自由而斗争”电影节最佳女演员奖。
《舞台姐妹》获第二十四届伦敦国际电影节英国电影协会的年度奖。

1981年 《舞台姐妹》、《农奴》获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苗苗》获第二届印度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儿童片奖。
《梅花巾》获菲律宾第一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1982年 《天云山传奇》、《归心似箭》获第一届香港电影节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四个小伙伴》获意大利第十二届季福尼国际儿童和青年电影节最佳荣誉奖。
《阿诗玛》获桑德坦尔音乐舞蹈电影节最佳舞蹈片奖。
《阿Q正传》中的男主角严顺开获第二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漓江画童》获哥伦比亚萨拉曼卡短片电影节二等奖。
《三个和尚》获第32届西柏林电影节最佳编剧银熊奖和葡萄牙埃斯皮尼奥国际动画电影节奖。
《猴子捞月》获第4届渥太华动画电影节一等奖。
《美在运动中》获意大利科尔蒂纳电影节特别极奖。
《中国冰川》获“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国际科技片荣誉奖。
《蓝色的血液》获第12届西柏林绿色农业电影节金穗奖。

1983年 《城南旧事》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鹰奖。
《孔雀公主》获第二届马尼拉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陌生的朋友》获第三十三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泉水叮咚》获第13届季福尼国际儿童电影节意大利共和国总统奖、第3届印度国际新青年电影节最高奖—金像奖、各族儿童评委会最佳奖、最佳儿童女演员二等奖。
《一盘没有下完的棋》获第七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美洲大奖。
《笔中情》获法国鲁瓦扬电影节外国影片奖。
《马路天使》、《三毛流浪记》、《甲午风云》、《阿Q正传》、《早春二月》、《林家铺子》、《舞台姐妹》获葡萄牙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四个小伙伴》获法国郎市青年观众电影节青年观众奖。
《中国水城》获第17届法国国际旅游电影节特别奖和音乐奖。
《中国旅行》获第17届法国国际旅游电影节公众奖,同时获音乐二等奖。
《自古华山一条路》获特兰托第31届国际高山探险电影节卡洛、阿贝尔·基耶萨特别奖。
《飞毽》获波兰国际短片电影节荣誉奖、克拉科夫国际短片电影节荣誉奖。
《内蒙古草原》、《江苏秀色》获法国塔布市第17届国际旅游电影节音乐奖。
《遗传工程初探》获法国第36届国际科学电影协会年会荣誉奖状。
《鹿铃》获第13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特别奖。

1984年 《河南寻古》、《江苏秀色》获法国蓬沙拉国际旅游电影节最高金奖。
《贵州风情》、《丝绸之路上的甘肃》、《中国人参之乡》、《北京之游》获第18届国际旅游电影节特别奖。
《西藏—西藏》获法国塔布国际旅游电影节旅游片冠军—金比利蕾娜奖。
《青春万岁》获塔什干国际电影节纪念奖。
《泉水叮咚》获第5届托马尔青少年国际电影节小演员表演奖。
《城南旧事》获第1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影片思想奖。
《女大学生宿舍》的导演史蜀君获第24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导演处女作比赛奖。
《没有航标的河流》获夏威夷第4届国际电影节东西方中心奖。(最佳影片奖和柯达奖)
《鹬蚌相争》获第34届西柏林国际儿童电影节银熊奖、南斯拉夫萨格勒布市第6届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加拿大国际动画片电影节特别奖。
《水面庄稼》获联合国粮食及农业业组织奖。
《民族体育盛会》获突尼斯第4届国际运动电影节奖牌1枚。

1985年 《黄土地》获瑞士第38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银豹奖、第29届伦敦电影节伦敦电影研究所电影奖、第7届(亚、非、拉)三大洲电影节摄影奖。
《边城》获加拿大第9届蒙特利尔国际电影节评委会荣誉奖。
《泉水叮咚》获伊朗德黑兰第15届国际教育电影节教育类专片比赛铜奖。
《月光下的小屋》获印度第4届国际儿童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奖,国际评奖团授予金像奖和儿童评奖团授予的金牌。
《腾飞吧,中华健儿》获意大利第14届都灵国际体育电影节二等奖。
《九寨沟梦幻曲》获波兰第22届克拉科夫国际短片电影节铜龙作曲奖。
《锦绣中华》获第14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和苏联国家旅游委员会积极宣传旅游,巩固和平与友谊奖。
《体育盛会》获第8届匈牙利国际体育电影节匈牙利电影总局奖。
《灰喜鹊》获葡萄牙第11届圣塔伦农业环境国际电影节环境短片组科教片一等奖—金葡萄奖。
《昆虫世界》获第11届国际技术电影节纪录片一等奖。
《不当演员的姑娘》获伊斯坦布尔国际电影节优秀影片奖。
《孔雀公主》获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届儿童电影节水晶蝴蝶杯。

1986年 《邮缘》、《乌鸦与麻雀》获“法国第1届科罗朱埃国际消遣片电影节青年观众奖。
《飞来的仙鹤》获法国阿朗松国际儿童电影节农业信贷银行奖。
《四个小伙伴》获伊朗第16届国际教育电影节荣誉奖。
《流浪汉与天鹅》中的吴丹获苏联第9届塔什干国际电影节主角奖。
《良家妇女》获捷克斯洛伐克第25届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主要奖和国际电影评论家组织奖、西班牙第18届大西洋国际电影节最佳影奖、安达鲁西亚电影作家协会评论奖、西班牙电影俱乐部联合电影俱乐部奖、比利时皇家电影博物馆皇家电影资料馆发掘新电影奖。
《少年彭德怀》获“葡萄牙第15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儿童片奖。
《绝响》获意大利第四届都灵国际青年电影节特别奖。
《月光下的小屋》获美国第8届洛杉矶国际青少年电影节外国家庭电影优秀奖。
《野山》获法国第8届三大洲国际电影节大奖。
《移核鱼》获西柏林第14届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捷克斯洛伐克第3届尼特莱国际农业电影节A类一等奖和唯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埃及农业神奖。
《防治沙漠化》获西柏林第14届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森林与我们》获银穗奖、《笼养苍蝇》获铜穗奖。
《三峡情趣》获法国第20届国际旅游电影节银比雷娜奖和公众奖。
《浙江山水情》获法国第20届国际旅游电影节最佳音乐奖。
《鱼桑争秋》获捷克斯洛伐克俄斯特拉发第13届国际环境保护电影节一项主奖。
《红蚁树》获波兰克拉科夫第23届国际短片电影节银片奖。
《中国西南行》获第19届捷克斯洛伐克卡罗维发利国际旅游电影节金花奖大奖。
《长江截流》获第1届瑞士洛桑国际能源电影节特别奖第一名。
《猫头鹰》获列宁格勒第38届国际科学影片协会荣誉证书。
《三十六个字》获南斯拉夫第7届萨格勒布国际画片电影节D组教育片奖。

1987年 《回声》获捷克斯洛伐克第14届环境保护电影电视节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教育部奖。
《猴子捞月》获保加利亚卡布洛沃第4届国际喜剧电影节最佳短片奖。
《草人》获第2届广岛国际动画片电影节C组一等奖。
《超级肥皂》获第二届广岛国际动画片电影节D组二等奖。
《老井》获第7次夏威夷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
《以螨治螨》、《蝴蝶》获圣塔林第14届国际农业与环境电影节特别奖。
《五虎将》获第17届德黑兰国际科教片节金像奖、《灰喜鹊》获银像奖、《瀑布》获荣誉奖。

1988年 《山水情》获88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大奖。
《不射之射》获88上海国际动画电影节特别奖。
《盗马贼》获第4届第三世界电影节头奖。
《褐马鸡》、《中国珍稀动物》、《不能消失的颜色》获第2届国家公园纪录片国际影视节优秀影片奖。
《井》获意大利第29届陶尔米纳国际电影节银质奖;女主角潘红获演员银质奖。
《红高梁》获第38届西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老井》获意大利第11届大沙尔索国际新电影节一等奖。
《中国造船》获米兰第27届国际海洋纪录电影节最佳纪录片奖。
《南北少林》获都灵第43届国际体育电影节一等奖——都灵头奖。
《植物内生菌》获第15届西柏林国际农业电影节金穗奖。
《一人一亩地》获第15届西柏林国际农业电影节铜穗奖。
《远离战争的年代》获苏联乌兹别克共和国第10届亚非拉国际电影节霍贾·纳斯列金奖。
《化石宝库》获“第14届贝尔格莱德国际科教片电影节金奖。
《生命的能源》获第2届洛桑能源电影节金奖。
《人鬼情》获巴西第5届国际影视录像电影节

1989年 《大小夫人》获保加利亚第5届幽默与讽刺国际电影节荣誉奖。
《红高梁》获布鲁塞尔国际电影节21电台青年评委最佳影片奖。
《晚钟》获第39届西柏林国际电影节特别奖—银熊奖。
《江南居民》、《美在自然》获瑞士能源博士后研究人员协会特别奖。
《少年犯》获伊朗第7届曙光旬国际电影节少儿影片国际赛类最佳演员奖。

1990-2008《红河谷》《永乐大钟》《一个都不能少》《一声叹息》《苏州河》《站台》《月蚀》《我的父亲母亲》《卧虎藏龙》《霸王别姬》《戏梦人生》《活着》《摇啊摇,摇到外婆桥》《春光乍泄》《鬼子来了》《花样年华》《本命年》《阮玲玉》《喜宴》《香魂女》《女人四十》《红粉》《太阳有耳》《河流》《悲情城市》《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爱情万岁》《阳光灿烂的日子》《一个都不能少》《过年回家》《可可西里》《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孔雀》《立春》《西干道》《左右》

参考自 唐懿馨:http://..com/question/68456033.html

『玖』 求开罗电影节的历届获奖名单

第一至十五届(1976-1991年)
1976年8月16日,埃及电影作家评论联合会主办了第一界开罗国际电影节。到了1984年,为了扩大电影节的影响,政府文化部、联合会成员与演艺人联盟共同成立了委员会来主办开罗电影节。1985年,埃及文化部指定著名作家萨德.瓦巴为负责人管理电影节,电影节从此成为一个独立的组织。1986年,开罗国际电影节成为国际非竞赛电影节之一,到了1990年,它更被评为按界三大非竞赛电影节的第二位,仅次于伦敦国际电影节,高于斯德哥尔摩电影节。
第十六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1992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留守女士》(中) 合影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Violets Are Blue》(埃)
最佳导演:Michael Apted 获奖影片:《Thunderheart》(美)
最佳男主角 Olep Lemmeke 获奖影片:《The Naked Trees》(丹)
最佳女主角:修晶双获奖影片:《留守女士》(中)
特别奖 Jo Baier 获奖影片:《Wild Fire》(德)
第十七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1993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Curfew》(巴勒斯坦/荷)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You Are My Only One》(俄)
最佳导演:Nabil Maleh 获奖影片:《The Extra》(Syria)
最佳男主角:Andrzei Seweyen 获奖影片:《Amok》(法)
最佳女主角:Marina Nedova 获奖影片:《You Are My Only One》(俄)
第十八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1994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Le Colonel Chabert》(法)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A Hot Night》(埃)
最佳导演 Yves Angelo 获奖影片:《Le Colonel Chabert》(法)
最佳男主角 Nour El Sherif 获奖影片:《A Hot Night》( 埃)
最佳女主角 Laila Elwi 获奖影片:《More Love,Less Violence》(埃)
第二十二届开罗国际电影节金字塔银奖《红色恋人》
第十九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1995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The Flor Contemplacion》(菲) 中国代表团在第29届开罗国际电影节开幕式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Trafic Light》(埃)
最佳导演 Sergi Masloboischikov 获奖影片:《Citizen X 》
最佳男主角 Stephen Rea 获奖影片:《Josephine,the singer and the mice people》(Ukrania)
最佳女主角 Nora Aunor 获奖影片:《The Flor Contemplacion》(菲)
最佳剧本 Chris Geromio 获奖影片:《Citizen X 》
第二十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1996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Raafat El-Mihi 获奖影片:《Girl Called Apple,A》(埃)
第二十一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1997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J.J. Bigas Luna 获奖影片:《La Femme de chamber Titanic》(法/意/西)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Fakher Eddien Negieda 获奖影片:《Harmonica》(埃)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Nabil Ayouch 获奖影片:《Maktoub》(摩洛哥)
最佳导演:J.J. Bigas Luna 获奖影片:《La Femme De Chamber Titanic 》
最佳男主角:Dabor Janjic 获奖影片:《Outsider 》
最佳女主角:Reem At-Turki 获奖影片:《Ceremonial Wedding Dress 》
Naguib Mahfouz奖:Nabil Ayouch 获奖影片:《Mektoub 》
特别奖:Jean-Louis Benoet(编剧) 获奖影片:《La Femme De Chamber Titanic 》
特别奖:Slawomir Krynski(艺术创造) 获奖影片:《Ksiega wielkich zyczen 》
第二十二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1998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Santosh Sivan 获奖影片:《The Terrorist(Malli)》(印)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叶大鹰 获奖影片:《红色恋人》(中)
最佳导演:Santosh Sivan 获奖影片:《The Terrorist》(印)
最佳男主角:Paschalis Tsarouchas 获奖影片:《Vassiliki》(希)
最佳女主角:梅婷获奖影片:《红色恋人》(中)
最佳剧本 :Kianoosh Ayari 获奖影片:《To be or not to be》(伊)
最佳艺术贡献:Ayesha Dharkar 获奖影片:《The Terrorist》(印)
Naguib Mahfouz奖:Asmaa El-Bakry 获奖影片:《Concert in the Street of Happiness》(埃)
最佳女主角梅婷
最佳阿拉伯电影:《A land for the stranger》(Syria)
最佳阿拉伯电影:《The disappearance of Gaafar El-Masry》(埃)
第二十三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1999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Bernard Stora 获奖影片:《Un Der 《三个和尚》angement Considerable》(法)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Dawoud Abdel-Sayed 获奖影片:《Ard al-Khof(Land of Fear)》(埃及)
最佳编剧:Bernard Stora 获奖影片:《Un Derangement Considerable》(法)
最佳编剧:Ard al-Khof(埃及)
最佳导演:Martin Sulit 获奖影片:《Pictures from the Visit 》(捷克)
最佳男演员:Mahmoud Abdel-Aziz 获奖影片:《Pleasure Market(Souq al mot aa)》(埃及)
最佳女演员:Pega Hahangariani 获奖影片:《The Girl in Sneakers(Dokhtari ba kafsh-haye-katani)》(伊朗)
最佳阿拉伯影片:Dawoud Abdel-Sayed 获奖影片:《Ard al-Khof》(埃及)
最佳艺术贡献奖:Colm Villa 获奖影片:《Sunset Heights》(爱尔兰)
Naguib Mahfouz奖(首映电影):Emilie Deleuze 获奖影片:《New Skin(Peau neuve)》(法)
最佳编剧冯小刚
第二十四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2000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冯小刚 获奖影片:《一声叹息》(中)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Khaled Youssef 获奖影片:《暴风雨》Assifa,Al(埃及)
最佳导演:Rock Stéphanik 获奖影片:《Stand-by》(法)
最佳男主角:张国立获奖影片:《一声叹息(中)
最佳女主角:徐帆获奖影片:《一声叹息》(中)
最佳女主角:Dominique Blanc 获奖影片:《Stand-by》(法)
最佳编剧:冯小刚获奖影片:《一声叹息》(中)
评委会奖:Song Jiangbo 获奖影片:《Happy Funeral Director》(韩)
最佳艺术贡献奖:Dimitry Svetozarov 获奖影片:《十四种彩虹的颜色》(《 Fourteen Rainbow Colors》)(俄)
特别提及:Ragner Bragason(艺术贡献) 获奖影片:《大失败》(冰岛)
特别提及:吴旭(表演) 获奖影片:《一声叹息》(中)
最佳阿拉伯影片:Khaled Youssef 获奖影片:《暴风雨》(埃及)
第二十五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2001年)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 :Lieven Debrauwer 获奖影片:《Pauline & Paulette》(比/法/荷)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Sinisa Dragin 获奖影片:《În fiecare zi Dumnezeu ne saruta pe gura》(罗)
最佳导演 :Sinisa Dragin 获奖影片:《În fiecare zi Dumnezeu ne saruta pe gura》(罗)
最佳男主角 :Paul Freeman (I) 获奖影片:《Morlang》 (荷)
最佳女主角 :Niki Karimi 获奖影片:《Nimeh-ye penhan》(伊) 《留守女士》最佳编剧:Cameron Crowe 获奖影片:《几近成名》(《Almost Famous》)(美)
最佳艺术贡献奖:Tahmineh Milani 获奖影片:《Nimeh-ye penhan》(伊)
评委会奖:Tjebbo Penning 获奖影片:《Morlang》 (荷)
最佳阿拉伯影片:Inas Al Degheidy 获奖影片:《Mothakerat morahkah》(埃)
第二十六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2002年11月)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最后的布鲁斯》(《 The Last Blues》)(匈)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汉丹·伊派克基 获奖影片:《Hejar》(土)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拉西德·玛什哈拉维 获奖影片:《通往耶路撒冷的门票》(《 A Ticket to Jerusalem》)(荷)
最佳导演:穆里纳尔·森 获奖影片:《这是我的土地》(印)
最佳男主角:阿迈德·扎基 获奖影片:《部长阁下》(埃)
最佳女主角:南蒂塔·达斯 获奖影片:《这是我的土地》(印)
最佳女主角:卡塔云·利亚西 获奖影片:《最后的晚餐》(伊朗)
最佳编剧:汉丹·伊派克基 获奖影片:《Hejar》(土)
最佳男主角 :宋国锋
第二十七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2003年11月)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Nikos Grammatikos 获奖影片:《The King》 第二十二届金字塔银奖《红色恋人》(希Greece)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Hanna Elias 获奖影片:《The Olive Harvest》(巴Palestine)
最佳导演:Liang Shan 获奖影片:《The Father》(中国China)
最佳男主角 :宋国锋 获奖影片:《The Father》 (中国China)
最佳女主角:林昧 获奖影片:《Filles Uniques》 (中国)
最佳女主角:SylvieTestud
最佳编剧:Tahmineh Milanie 获奖影片:《The Fifth Reaction 》(伊朗Iran)
最佳艺术贡献奖 :Tamas Sas 获奖影片:《Down by Love 》 (匈Hungary)
第一瞬间电影:Sekar Ayu Asmara 获奖影片:《The Stringless Violi》(印尼Indonesia)
最佳阿拉伯电影 :Hanna Elias 获奖影片:《The Olive Harvest》(巴Palestine)
阿拉伯电影特别提及:《Women’s Love》(埃)
第二十八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2004年12月)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Luciano Odorisio 获奖影片: 最佳女主角梅婷《Guardians of the Clouds 》(意大利)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Stanislav Govorukhin 获奖影片:《Bless the Woman》(俄罗斯)
最佳导演 :最佳导演 Hector 获奖影片:Olivera Ay Juancito (阿根廷)
最佳男主角:Sophocles Peppas 获奖影片:《Dust》(希腊)
最佳男主角:Adrien Brody 获奖影片:《the village》 (美国)
最佳女主角:Eszter Bagameri 获奖影片:《Guarded Secrets》 (匈牙利)
最佳女主角:Nelly Karim 获奖影片:《My Soul Mate》 (埃及)
最佳编剧:Jillali Ferhati 获奖影片:《Memory in Detention》(摩洛哥)
最佳艺术贡献奖:Mahesh Dattani 获奖影片:《Morning Raga》(印度)
第一瞬间电影:Safy Nebbou 获奖影片:《The Giraffe’s Neck》(法/比)
最佳阿拉伯电影:Inas El Degheidy 获奖影片:《Looking for Freedom》(埃及)
特别提及:江思莹 获奖影片:《Childhood》(中国)
特别提及 :Mohammad Ali Sajjadi 获奖影片:《The Crime》 (伊朗)
金字塔金奖《我的母亲》
第二十九届开罗国际电影节 (2005年12月)
最佳影片(金字塔金奖):KLAUS HARO 获奖影片:《MOTHER OF MINE》(芬兰)
评委会大奖(金字塔银奖):KUJTIM CASHKU 最佳编剧冯小刚获奖影片:《MAGIC EYE》 (阿尔巴尼亚)
最佳导演:KLAUS HARO 获奖影片:《MOTHER OF MINE》(芬兰)
最佳男主角:Bujar Lako 获奖影片:《MAGIC EYE》 (阿尔巴尼亚)
最佳女主角:Naomi Watts 获奖影片:《Lila Culpepper 》(芬兰)
最佳编剧:Vath Koreshi & KUJTIM CASHKU 《获奖影片:MAGIC EYE》 (阿尔巴尼亚)
第一瞬间电影:SAMIR NASR 获奖影片:《SEEDS OF DOUBT》 (德国)
最佳阿拉伯电影:BADER BEN HIRSI 获奖影片:《A NEW DAY IN OLD SANA'A 》(也门)
最佳艺术贡献奖:SAMIR NASR 获奖影片:《SEEDS OF DOUBT》(德国)
最佳艺术贡献奖:CEDRIC KLAPISCH 获奖影片:《LES POUPEES RUSSES》(法国)
最佳艺术贡献奖:FOTINI SISKOPOULOU 获奖影片:《SHELL》(希腊)
最佳艺术贡献奖:REZA MIR-KARIMI 获奖影片:《SO CLOSE .. SO FAR》(伊朗)

『拾』 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历届获奖名单

截止至2020年8月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一共有76届(1969年至1979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再遭波折,政治因素导致原有的影片评奖制度被废除,改为观摩放映的方式,直至1980年恢复评奖),主竞赛单元的获奖名单如下:

第一届(1932)

最佳导演:尼古拉.埃克《生路》(苏联)

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化身博士》(美国)

最佳女演员:海伦.海斯(美国)《马德隆.克劳德特的罪恶》

第二届(1934)

最佳外国影片:《阿兰岛人》(英国)

最佳导演:吉.马哈蒂 《入谜》捷克 约.罗文斯基《青年之恋》(捷克)

最佳男演员:华雷斯.皮莱 《自由万岁》(美国)

最佳女演员:凯瑟琳.赫本 小妇人 (美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泰雷萨旗手(意大利)

第三届(1935)

最佳外国影片:安娜.卡列妮娜(美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幻影 (意大利)

最佳导演:金.维多 《洞房花烛夜》 (美国)

最佳男演员:皮埃尔.布郎夏尔 《罪与罚》(法国)

最佳女演员:保拉.韦塞利 《插曲》(奥地利)

第四届(1936)

最佳外国影片:加利福尼亚的皇帝 (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利比亚骑兵队(意大利)

最佳导演:杰克.弗德 《弗兰德狂欢节》 (法国)

最佳男演员:保罗.茂尼 《路易斯.巴斯德传》(美国)

最佳女演员:安娜.蓓拉 《战斗前夜》(法国)

第五届(1937)

最佳外国影片:《舞针的册》(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抗击汉尼拔》

最佳导演:罗.弗拉哈迪《伏象神童》(英国)

最佳男演员:伊密尔.詹宁斯《统治者》(德国)

最佳女演员:蓓蒂.黛维斯《红衫泪痕》(美国)

第六届(1938)

最佳外国影片:《奥林匹克运动会》(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空军敢死队》

最佳导演:卡尔.里特《士兵的假期》(德国)马塞尔.卡内尔《雾码头》(法国)

最佳男演员:李思利.霍华德《卖花女》(英国)

最佳女演员:瑙玛.希拉《绝代艳后》(美国)

第七届(1939)

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布纳.梅西阿斯》

第八届(1940)

最佳外国影片:《驿站长》(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阿尔卡扎尔之围》

第九届(1941)

最佳外国影片:《克鲁格总统》(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钢盔》

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喜剧演员》(德国)

最佳男演员:厄梅特.扎科尼《波那帕特先生》(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路易斯.乌尔里奇《安奈利》(德国)

第十届(1942)

最佳外国影片:《伟大的国王》(德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槟加西》

最佳男演员:福斯科.格拉切蒂《一次枪击》(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克.苏德鲍姆《伟大的国王》(德国)

第十一届(1946)

最佳外国影片:《大地之光》(美国)

第十二届(1947)

最佳外国影片:《罢工》(捷克)

最佳意大利影片:《悲惨的追逐》

最佳导演:亨利.乔治.格卢佐《巴黎警局》(法国)

最佳男演员:皮埃尔.费斯内《文森特先生》(法国)

最佳女演员:安娜.玛格纳尼《可尊敬的安吉利娜》(意大利)

第十三届(1948)

最佳外国影片:《王子复仇记》(英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在罗马的阳光下》

最佳导演:格.沃.派勃斯特《审判》(奥地利)

最佳男演员:恩斯特.多伊奇《审》(奥地利)

最佳女演员:珍.西蒙斯《王子复仇记》(英国)

第十四届(1949)

圣马克金狮奖:《曼侬》(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沼泽的蓝天》

最佳导演:阿.吉尼那《沼泽的蓝天》(意大利)

最佳男演员:约瑟夫.科顿《珍妮的肖像》(美国)

最佳女演员:奥丽薇.迪.哈弗兰《毒龙潭》(美国)

第十五届(1950)

圣马克金狮奖:《裁判结束》(法国)

最佳意大利影片:《明天太晚了》

最佳男演员:萨姆.杰夫《夜阑人未静》(美国)

最佳女演员:埃莉诺.帕克《铁窗红泪》(美国)

第十六届(1951)

圣马克金狮奖:《罗生门》(日本)

最佳意大利影片:《自由市街》

最佳男演员:让.加宾《黑夜是我的王国》(法国)

最佳女演员:费雯丽《欲望号街车》(美国)

第十七届(1952)

圣马克金狮奖:《禁止游戏》(法国)

最佳导演:沟口健二《西鹤一代女》(日本)

最佳男演员:弗雷德里克.马区《一个推销员的死》(美国)

第十八届(1953)

圣马克银狮奖:《雨月物语》(日本)《红杏出墙》(意大利、法国)

最佳导演:亚温.李斯《四张广告》(美国)

最佳男演员:亨利.维尔伯特《没有忏悔的神》(法国)

最佳女演员:莉莉.帕尔默《四张广告》(美国)

第十九届(1954)

圣马克金狮奖:《罗密欧与朱丽叶》(意大利、英国)

圣马克银狮奖:《在码头》(美国)《七武士》(日本)

最佳男演员:让.加宾《不要碰珠宝》(法国)

第二十届(1955)

圣马克金狮奖:《诺言》(丹麦)

圣马克银狮奖:《跳来跳去的女人》(苏联)

最佳男演员:肯尼思.莫尔《亲情深似海》(美国)

第二十一届(1956)

最佳男演员:布尔威尔《巴黎横断面》(法国)

最佳女演员:玛丽亚.雪尔《酒店》(法国)

第七十一届(2014)

最佳影片金狮奖:罗伊·安德森《寒枝雀静》(瑞典)

最佳影片评委会大奖:约书亚·奥本海默《沉默之像》(丹麦/挪威/芬兰)

最佳导演银狮奖: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邮差的白夜》(俄罗斯)

最佳男演员:奖亚当·德利弗《饥饿的心》(意大利)

最佳女演员奖:阿尔芭·洛瓦赫《饥饿的心》(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卡昂·穆德西《锡瓦斯》(土耳其)

第七十二届(2015)

最佳影片金狮奖:洛伦佐·维加斯《来自远方》(委内瑞拉)

评审团大奖:查理·考夫曼《失常》(美国)

最佳导演银狮奖:帕布罗·查比罗《犯罪家族》(阿根廷)

最佳编剧奖:克里斯蒂安·文森特《貂》(法国)

最佳男演员奖:法布莱斯·鲁奇尼《貂》(法国)

最佳女演员奖:瓦莱莉·高利诺《为你着想》(意大利)

评委会特别奖:艾明·阿尔珀《封锁》(土耳其)

最佳新演员奖:亚伯拉罕·阿塔哈《无境之兽》(美国)

第七十三届(2016)

最佳影片金狮奖:拉夫·达兹《离开的女人》(菲律宾)

评审团大奖:汤姆·福特《夜行动物》(美国)

最佳剧本奖:诺亚·奥本海姆《第一夫人》(美国)

最佳导演奖:安德烈·康查洛夫斯基《战争天堂》(俄罗斯)、阿玛特·伊斯卡拉特《野蛮地区》(墨西哥)

最佳男演员奖:奥斯卡·马丁内兹《杰出公民》(阿根廷)

最佳女演员奖:艾玛·斯通《爱乐之城》(美国)

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奖:葆拉·贝尔《弗兰茨》(德国)

评委会特别奖:安娜·莉莉·阿米普尔《劣质爱情》(美国)

第七十四届(2017

最佳电影金狮奖:吉尔莫·德尔·托罗《水形物语》(美国)

评审团大奖银狮奖:萨缪尔·毛茨《狐步舞》(以色列)

最佳导演银狮奖:泽维尔·勒格朗《倾尽所有》(法国)

最佳男演员:Kamel El Basha《羞辱》(黎巴嫩)

最佳女演员:夏洛特·兰普琳《汉娜》(法国)

最佳剧本奖:马丁·麦克唐纳《三块广告牌》(美国、英国)

评审团特别奖:沃威克·桑顿《甜蜜的国度》(澳大利亚)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最佳新人演员奖:查理·普拉默《赛马皮特》(英国)

第七十五届(2018

金狮奖最佳影片奖:阿方索·卡隆《罗马》

银狮评委会大奖:欧格斯·兰斯莫斯《宠儿》

最佳剧本奖:乔·科恩、伊桑·科恩《巴斯特·斯克鲁格斯的歌谣》

银狮最佳导演奖:雅克·欧迪亚《希斯特斯兄弟》

最佳男演员奖:威廉·达福《永恒之门》

最佳女演员奖:奥莉薇娅·柯尔曼《宠儿》

评审团特别奖:詹妮弗·肯特《夜莺》

新晋演员奖:巴凯里·甘纳巴《夜莺》

第七十六届(2019)

金狮奖最佳影片:《小丑》导演:托德·菲利普斯

评审团大奖:《我控诉》导演:罗曼·波兰斯基

最佳剧本奖:杨凡《继园台七号》

最佳导演奖:罗伊·安德森《关于无尽》

最佳男演员:卢卡·马里内利《马丁·伊登》

最佳女演员:阿丽亚娜·阿斯卡里德《世界的胜利》

马塞洛·马斯楚安尼奖(最佳新人奖):托比·华莱士《乳牙》

评委会特别奖:《黑手党不再是曾经》导演:弗兰科·马雷斯科

阅读全文

与十七届国际电影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3高清电影网 浏览:760
反潜战电影推荐 浏览:901
韩国电影毒死 浏览:304
法国电影饼干magnet 浏览:502
好看动作的电影排行榜 浏览:638
有一个电影用水罐日本 浏览:854
第四届苏联莫斯科电影节大奖 浏览:985
豆瓣电影推销员 浏览:265
美国掘金电影 浏览:922
汉责文化2016年电影 浏览:47
热门电影2020最新电影电视剧自在电影网 浏览:922
大电影大电影倒霉熊 浏览:58
国产福利小电影qq群2017 浏览:688
电影魔幻国外 浏览:690
超级巨蟒龙电影美国片 浏览:768
邀请我们看电影英语怎么说 浏览:879
新加坡上映电影有哪些 浏览:288
美国伦理电影排行 浏览:817
电影为啥比电视清楚呢 浏览:394
电影网推荐哪个网站好 浏览:6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