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耀莱(唐山)国际影城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耀莱(唐山)国际影城管理有限公司是2016-07-26在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注册成立的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第三空间综合体沿街1-4层商业。
耀莱(唐山)国际影城管理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130200MA07TWW29N,企业法人綦振翔,目前企业处于注销状态。
耀莱(唐山)国际影城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影院企业管理服务;电影放映、餐饮服务、食品及酒类批发零售(以上项目依法取得相关部门许可后方可经营);商务会议及展览服务;日用品、工艺品(除文物)、服装、鞋帽、化妆品、电子产品、珠宝首饰、文具用品、体育用品、针纺织品、五金、交电批发零售;贸易咨询;设计、制作、代理、发布广告;策划创意服务(以上经营范围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耀莱(唐山)国际影城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2. 国际电影界及电影市场能接受[唐山大地震]的理由是什么
不能!
绝对不能!
我以一个资深电影人的身份来说
感人的电影 和 好电影 一点关系都没有!
让你流泪 并不代表这就是好电影!
而且这电影英文名字叫 AFTERSHOCK(震后)
中文却叫地震
这不就是居心叵测借花献佛吗?!
明明就是讲一个震后的故事 却利用了中国人最近对地震的一种情结(请注意是情结而不是情节) 吸引大家眼球
其实楼主你想想 这电影删掉前面的20分钟 名字改成 《错爱》《重逢》甚至是《震后》
难道不好么?
凭什么把一个明明是温情剧的电影非要套上大地震的光环呢?!
冯小刚无 耻!
这个电影其实跟地震几乎一点关系都没有!
只是一个苦情片而已!
我也流泪了 但我还是要说 这并不是一部好电影!
“让人感动” 与 “好电影” 这两点之间完全不可以划等号的!
辛德勒名单整部戏都紧紧围绕这集中营展开故事
营救、斗智斗力、主角的良苦用心、纳粹的血腥冷酷、集中营生活的残忍与无奈。
反观“唐山大地震”
除了开头的地震画面 后面的苦情戏份与地震还有什么关系呢?
画蛇添足!这技法实在太过拙劣!
我还是那句话 让人感动 并不代表这就是好电影!
从职业眼光来看 这电影是完全不入眼的
3. 请问在哪里能看到电影《唐山大地震》
唐山大地震》(IMAX2D版)计划从7月22日起在以下IMAX影院放映: 1. 北京UME华星国际影城 2. 北京石景山万达国际影城 3. 上海和平影都 4. 上海星美正大国际影城 5. 上海万达国际影城 6. 杭州百老汇国际影城 7. 杭州新远国际影城 8. 天津中影国际影城 9. 苏州科文中心 10. 武汉环艺国际影城 11. 长春万达国际影城 12. 长沙万达国际影城 13. 昆明百老汇国际影城 14. 无锡大世界影城 15. 南京横店国际影城
上映时间
5月17日下午,电影《唐山大地震》赈灾福利彩票上市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导演冯小刚亲手揭幕以电影海报为主题元素的福利彩票,并正式宣布《唐山大地震》将提前至7月22日全国上映。
4. 唐山有5D影院么有几家都在哪啊
一家,5D电影体验馆
地址:唐山市路南区新华道世博大厦(三利国际购物中心)负二层V15
交通指南:乘19、40、2、16、26、7、4、118、210路车,三利国际购物中心站下车即到。
5. 唐山大地震在线观看 唐山大地震电影
唐山大地震在线观看
http://hi..com/nskl58/blog/item/50390c3dd8ef353071cf6c42.html
《唐山大地震》震撼心灵 深圳特区报讯 没有一个明星,只用一个孩子,冯小刚就成功地令《唐山大地震》预告片感动了观众——在前晚的寰亚电影新片巡礼上,最令人关注的就是这部电影。 冯小刚宣传影片也没带一个明星,只身上阵。他介绍,为了这次活动,他用心剪了一款预告片。 预告片并不是地震场景,而是一个浑身泥土的小女孩从泥地上慢慢醒来,咳嗽,睁眼,爬起。镜头跟着这个衣衫褴褛、肿了一边眼睛的孩子渐渐展开,带观众看到震后的唐山一群群搬尸体的人和垮塌的楼房。 预告片戛然结束在一个军人用雨衣裹住孩子、将她抱走的背影。地震究竟给这个孩子带来了怎样的命运逆转?给所有人留下悬念。 灯光亮起时,一位做了母亲的女记者已经泪流成河,几个同行也在议论,“冯小刚镜头用得越来越好”,“很大气”。 冯小刚推介电影时说,“小说感动了我,正好四川地震也夺走了很多人的生命,所以我想拍部电影来纪念死难的人。这部电影拍的是人和人的感情,是部很有感情的电影”。从预告片来看,这个说法应该不是空谈。
《唐山大地震》作为一个非传统意义的灾难片,“如何真实表现那场毁灭一座城市和几十万人生活的灾难”依然是整个创作团队必须直面的难题,实际情况也是困难重重,几经跌宕。“最艰难是对整个地震氛围的营造,这个效果的营造对技术要求很高。我们的电影工业还是比较薄弱的,所以要有很多的外援,要请韩国的、英国的、南非的等等,大家一块儿来做这个事。” 导演冯小刚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关于冯导提到的“地震氛围”,监制陈国富也曾表示,“如何在技术层面真实反映地震实况,这个挑战远超出华语片技术水平。过去我们拍地震只是抖镜头,演员在想象中跟着动,镜头跟演员的震动无法同步,然后通过很多短暂的镜头连接在一起,眼尖的观众能察觉不是整个场景在晃动,是虚拟的。如果要达到真实的效果,要把景搭在整块能震动的装置上。另外,景还要分成震前跟震后,震垮的景不能单纯用爆炸完成,必须符合灾区的情况。电影中这短短几分钟的戏全是突破。”《唐山大地震》在谈到拍摄地震场面的投资时,华谊兄弟总裁王中磊首次回忆起了这次的重拍经历:“一开始我们运用了比较传统的方法来拍摄,比如天崩地裂,房屋倒塌和震颤等场面,用传统拍摄方法会限制导演的画面感,因为这种方法通常不会有大场面的感觉,尤其是没有一个连续感。首先观众看到的是很小的景别,其次镜头是不连贯的,这个肯定会严重影响视觉冲击力。所以我们最终经过权衡决定更换另一种拍摄方法。剧组动用了目前最为先进的拍摄设备,让景别的大小和镜头的连续性都达到相当高的标准,但这部分的重拍也把我们的拍摄期拖长了一个多月。”
6. 唐山有imax影院吗
没有
目前内地只有11家,这个屏幕太大了,有十层楼高,除非开发商建楼时就有这个打算。
------------------------------
目前内地现成的11个IMAX影院(未含在建的):
天津 中影集团津湾广场IMAX巨幕立体影厅 22米×13米
长春 长影世纪城IMAX 矩形幕 21.8×13.4米
长春 万达欧亚店 矩形幕 21.8×13.4 米
上海 上海科技馆 矩形幕/球幕 24.3×18.3米/23米
和平影都 矩形幕 20×15米
北京 中国电影博物馆 矩形幕 27×21米
华星影城 矩形幕 26×18米
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① 矩形幕(非IMAX) 23×10.2米
黑龙江 黑龙江省科技馆 球幕 23米
广东 东莞万达影院 矩形幕 29 X 25(目前亚洲最大的)
广东 东莞科技馆 球幕 23米
江苏无锡大世界影城19.1X10.59
江苏 南京青少年活动中心 球幕 21米
江苏 苏州科文中心 矩形幕 21米×13米
北京万达影城石景山店 矩型幕 22 X 13 (亚洲首个数字IMAX放映系统)
长沙万达影城 (数字IMAX)
长春万达欧亚 (已升级成数字IMAX系统)
云南昆明 顺城王府井百老汇影城IMAX影厅 21米*12米(09年10月28日正式开业)
注①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并非IMAX影院,其银幕是目前国内传统银幕中面积最大的一块。
----------------------------------------
广州将建IMAX影院
对于广州市区何时能拥有自己的I-MAX影厅?业内人士表示困难重重。一是IMAX影厅对建筑要求非常高,东莞万达国际电影城的IMAX影厅,高29.5米、长25.9米,有整整10层楼高,广州市区内的建筑很少能找到这样的场地,除非是房地产商自己有想法在设计之初就预留这样的场地;二来,IMAX影厅的造价奇高,光放映设备起步价就在两千万,加上场地投资,至少要三到五千万,是普通影院的三倍。
如此一来,国内前两年IMAX片源少,使得IMAX影院成本回收很慢,因此数量并不多。此番《阿凡达》的上映,似乎让人看到了IMAX的潜在商机,加上今年冯小刚《唐山大地震》也有IMAX版的消息,广州很快也将于白云区建一个万达IMAX影厅。
-------------------------------
孤情原创回答
7. 关于唐山大地震电影的观后感
昨晚在电影院把《唐山大地震》看过了。简单的说说我的想法,就像小学时候的观后感。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赶紧向某人要了两张手纸,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197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电影里面的方达。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残废。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来了。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电影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毛主席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电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杀,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杀,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杀。
好了,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此后的电影完全的进入了电视剧时间。支线情节有头无尾,结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达加元妮,方登加养父母这两条线并行不悖,基本没什么关系。张静初一如既往的表现出她的花瓶演技,时不时的秀几句英语(在《拉贝日记》里她就是这样),以此显示显示她的国际范。陆毅一出场就一脸无辜的坏相。你不想演坏人,我懂的,但是导演让你跑送子观音的龙套,没办法。贾媛媛他爸贾和平也打了一回修电话的酱油,二十年过去了,你胖了,岁月无情的为你留下了富态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温哥华更美。社会主义拆光了再建设,盖广场,盖百货大楼,然后留下你的小屋,等着死去的亲人们回来。你说买了房,搬了家,他们就找不到了,于是她还真就找回来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坟边,突然起身,然后慢慢的走两步,找个清凉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
不得不说,陈道明和陈瑾演得很好,很稳很自然。陈道明演戏很有爆发力,给陆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发上突然拍起来“你到哪去了”,都很流畅。陈瑾淡淡的酸气,和她临终前对张静初的爱的表白都很到位。这让我恨得牙痒痒,养父母都这样了你也不回来看一眼,就忙着和陆毅在寝室里,抓被单造小人,太不是个东西了。
说一下这部电影穿帮的地方吧,其实这里面很多不是穿帮而是广告。以前找穿帮是乐子,现在找穿帮,正中了广告商的下怀。
1988年(电影说是86年后的两年),陈道明和陈瑾商量给张静初报志愿的事。陈道明穿87式军服带中校军衔没问题,陈瑾带文职干部军衔就不对了。1988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规定文职干部不授军衔,不着统一的制式军装,只佩带统一的胸章符号,胸章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胸章符号”字样。直到1992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为全军文职干部配发与现役军官相同的制式服装,佩带文职干部肩章、领花。1992年,陈瑾饰演的养母都不在了吧。
徐帆惦记儿子,花了5000块装了个电话机。这个情节没大问题。我们家那边88年前后电话还在按级别装,要不就的有钱排着。我家94年装的,还花了2000多。但问题是,谁听说过没电池就不响的电话?电话机通话的电不是从电话线里来的么?贾圆圆他爸,你这酱油打得太有才了。
军队的房子,尤其是军区宿舍那种,在过去是严格按照级别给分的。1976年旧军装,看不出陈道明的级别,但就两屋一厨来看已经是不小的干部了,从后面倒退,我估计是营连职干部。88年中校军衔,县团级;90年左右大校军衔,师局级。可这房子怎么就一直没换过呢?是怕张静初找不回来呢,还是真的像传说中的安德罗波夫一样在做总书记前一直住70几米的公寓?这是多么优秀的共产党员啊!
90年工商银行的存折什么样?是那个红皮的么?不,那是就是90年代末的样式。90年代初的工行存折是蓝色软皮的,上面画着人民储蓄的标志。工商银行,你作为赞助商,花了那么多钱,就不能把道具提供的靠谱一点?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车穿kappaT恤,96年回家穿kappa羽绒服。我第一次认识这个牌子是99年看意甲尤文图斯的队服,那时候斑马军团的赞助商还是SONY。根据kappa的官网介绍,kappa是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96年你有钱了,可能是去欧洲买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摊买的么?看来那时候杭州的山寨货很新潮,不负温州义乌之盛名。
方达96年有钱了,于是在剧组的安排下买了辆宝马。那时候宝马奔驰林肯凯迪拉克,没个一百多万根本下不来。可能你太有钱了,不在乎这一百多万,可你这香槟色的宝马样式也太新了吧,新到我都想钻进车里看看中控台上的GPS。说到开车,不能不提本部影片最大的硬伤。根据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残一肢的方达是不可能申领驾照的。这么些年你无照驾驶,就没被警察逮着过么?
为了表现海外华人的爱国之心,编剧安排张静初在温哥华看CNN的新闻。一洋大叔说,“有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你”,然后张一脸的无知状。CNN的新闻,灾区一片狼藉,连个人影都没有,主持人一个人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就像是在拍国家地理的纪录片一样。外国记者进入地震核心灾区已经是地震发生将近一周之后,那时候总理都二赴汶川,写下“多难兴邦”了。在这之前的几天里,你就不知道汶川地震?这再买机票赶回国,从北京买票去成都,里外里折腾几天,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等得了么?归根到底一句话,《唐山大地震》的剧组,你们找找CNN最早播发的汶川地震的新闻会死啊!你们拍的是电影不是电视剧,道具就不能准备的精良一点么?
这部电影一共140分钟,头40分钟,我一直在看电影,并时不时感到眼眶湿润。后100分钟我一直在找这样的乐子。没办法,情节太松散了,跟不住。有人说,《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公司准备投拍的同名电视剧的超长宣传片,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令人遗憾的是,这么一个伟大的题材被冯导浪费了。据说在此片开拍之前曾有专门的红头文件要求“避免引起伤痛回忆”。唐山大地震和南京大屠杀一样,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处的心痛。以仇恨掩盖受伤,以亲情化解痛楚,难道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电影结束的时候,随着王菲的歌声,出现了一望无尽的人名墙,那不是一堵堵墙,那是几十万意外逝去的生命。说句题外话,我衷心期望:做土木的,做设计的,盖房的,买房的,把楼盖好,把桥修好,设计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径的钢筋,多用些高标号的水泥,不要急着赶工期,该养护好的的一定养护好。工程中层层扒皮的现状我们改变不了,但希望每层都少扒一些,多留一点给工程,给工人。我们花两三万一米买来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灾难来临之时能保我一命。这是我看过本片之后最真切的感想。电影头二十分钟太恐怖了,当年多少唐山人是因为简陋的预制板楼房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这样的悲剧能够从此在中华大地上绝迹。
我还希望中国以后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强烈的地震,遇难者的名字无法刻满一堵墙。所谓“天佑中华”不过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国人当自强”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
在本文结束时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样,我是真诚的:
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
8. 电影《唐山大地震》是哪家公司做的后期
Technicolor
Technicolor是一家具有国际制作水准的视觉特效技术公司,在美国好莱坞有专业从事影视后期技术服务90年的历史,每年为好莱坞提供约两百部影片的技术制作与服务,它的子公司分布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日本、泰国等。
Technicolor的制作团队是由拥有丰富影视后期制作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国际上一些非常经典的大片,如《异形》《哈里·波特》1—5《特洛伊木马》《古墓丽影》《蝙蝠侠》《达芬奇密码》《X战警Ⅲ》《海神号》等电影的特效工作都是由Technicolor负责,并多次获得奥斯卡技术奖项。
Technicolor(北京)公司——视点特艺(北京)数字技术有限公司先后为电影《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集结号》制作视觉特效。这几部电影为国内观众提供了非常震撼的视听效果,也取得了很好的票房成绩。
1
9. <唐山大地震> 在海外
河北新闻网7月27日讯(河北日报记者王博)“《唐山大地震》公映引发了国外媒体对唐山这个城市的关注。”今天,记者从影片出品方之一的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获悉,连日来,《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好莱坞报道》等国外主流政经媒体和专业电影媒体都载文介绍《唐山大地震》、导演冯小刚及唐山这座城市。
“唐山是一座凤凰涅盘的城市”,“这是中国版《苏菲的选择》”,“惊人的投资换来中国人无数的感动”……这些评语伴随《唐山大地震》的公映纷纷出现在国外媒体上。这些媒体将关注点对准影片,也对准唐山市。除了介绍唐山是一座浴火重生的城市,盛赞影片体现的亲情主题和突破性的票房成绩,还评价冯小刚因该片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商业导演。
世界著名商业媒体《华尔街日报》(TheWallStreetJournal)在电影公映当天以整版的篇幅对影片进行了深入报道。报道中说,作为第一部呈现在IMAX屏幕上的非好莱坞电影,影片中的很多镜头在唐山拍摄完成,一些群众演员也曾经历过1976年的大地震。影片的故事核心———“唐山是一座浴火重生的城市”将给唐山带来无穷的回报。报道还介绍了影片史无前例的发行规模和票房成绩。文化版头条新闻中还盛赞导演冯小刚因该片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商业导演。
美国好莱坞业内顶级专业杂志《好莱坞报道》(Hollywoodre-porter)评价该片为中国版的《苏菲的选择》,并用大篇幅介绍了影片在中国电影史上破纪录的发行规模,IMAX公司主席GregFoster在接受该刊采访时说,“作为第一部非英语体系的IMAX电影,我对《唐山大地震》极有信心,这是一部强有力的作品。 ”
《时代周刊》(Time)国际版刊文描写了影片吸引无数中国百姓涌入影院的情景,并称赞冯小刚凭借该片从一位流行导演转向一位具有公民意识的导演,具备了更多的社会责任感和更高的道德标准。
此外,最新一期的《新闻周刊》(Newsweek)以封面形式报道了该片的上映,这也是国际媒体首次对中国电影做深度封面报道。
10. 唐山大地震电影观后感
电影一开篇,屏幕上涌出一片人名,我知道那是遇难者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代表着一个生命从这个世界上以外的消失,突然有一种想哭的感觉。我赶紧向某人要了两张手纸,我怕我忍不住。
地震的那十几分钟,我感觉拍的很好,很震撼。我一直张着嘴在喘气,心在嗓子眼,感觉下一口就提不上来了。楼房倒塌的那些镜头我感觉很有内涵:“伟大”、“高举”、“万岁”、“战无不胜”,多么崇高的神圣词汇,多么伟大的革命理想,在灾难面前都被摔得粉碎。在23秒里,人就像虫子一样被上帝抹平,然后当大地平静之后,无数扭曲的尸体被留在了这个世界上,身上还带着血迹,就像我刚刚拍死的蚊子。人太渺小了,面对命运,甚至连反抗的时间都没有。
1976年解放军在唐山抗震救灾的那段我很喜欢,流泪了,但是并不满意。我对这些展示国家力量的镜头具有天生的崇拜感。据家里老人们讲,当时解放军救援的效率并不是很高,很多幸存者是灾区人民自己从废墟下面挖出来的,比如电影里面的方达。解放军大多也不大懂得如何救援,很多幸存者本可以不截肢,但是当时很急,于是成了一生的残废。但是他们当时看见解放军,看见一车车连绵不断的解放军,他们感到安心了。毛主席派人来了。唐山人民对于解放军的感情是深厚的,但是电影里面却用简单的特技一遍遍的循环播放车流、人流、飞机空投的救灾物资。那些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的普通士兵,他们为了毛主席的指示,为了挽救更多的生命、为了这座城市的重生,他们献出了汗水、鲜血、甚至生命。然而这一切都被这部电影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取而代之的一对善良的军队干部夫妇领养了一名漂亮的唐山孤儿,这名孤儿据说以后可以做文艺工作。这是真实的,但是这是对解放军抗震救灾伟大精神的抹杀,也是对这对夫妇善良初衷的抹杀,更是对那个充满崇高理想年代的抹杀。
好了,到此本电影的灾难片部分结束,进入伦理苦情电视剧阶段。徐帆演的很用心,很投入,但就是有那么一点点过火,她那一口走味的唐山腔,感觉像是在话剧舞台上。也许她是有意的,如果她压得住火,我想我会哭的很厉害。她送方达的那段戏应当是整部戏里最感人的部分了。汽车停下了,方达回到了她的身边。镜头一转,汽车里奶奶沉默的表情。“把方达带走就是要了元逆的命啊!”而此刻,方大强母亲的心却早已死了。看着徐帆佝偻的背影,我突然想起了我母亲也经常显露出佝偻的老态,眼泪刷的一下就下来了。
此后的电影完全的进入了电视剧时间。支线情节有头无尾,结局不用看就可以猜到。方达加元妮,方登加养父母这两条线并行不悖,基本没什么关系。张静初一如既往的表现出她的花瓶演技,时不时的秀几句英语(在《拉贝日记》里她就是这样),以此显示显示她的国际范。陆毅一出场就一脸无辜的坏相。你不想演坏人,我懂的,但是导演让你跑送子观音的龙套,没办法。贾媛媛他爸贾志国也打了一回修电话的酱油,二十年过去了,你胖了,岁月无情的为你留下了富态的啤酒肚。唐山美,杭州美,温哥华更美。社会主义拆光了再建设,盖广场,盖百货大楼,然后留下你的小屋,等着死去的亲人们回来。你说买了房,搬了家,他们就找不到了,于是她还真就找回来了。方登蹲在自己的坟边,突然起身,然后慢慢的走两步,找个清凉的地方又突然蹲下,我知道你要嚎啕大哭了,果不其然。
不得不说,陈道明和陈瑾演得很好,很稳很自然。陈道明演戏很有爆发力,给陆毅的那一巴掌,坐在沙发上突然拍起来“你到哪去了”,都很流畅。陈瑾淡淡的酸气,和她临终前对张静初的爱的表白都很到位。这让我恨得牙痒痒,养父母都这样了你也不回来看一眼,就忙着和陆毅在寝室里,抓被单造小人,太不是个东西了。
说一下这部电影穿帮的地方吧,其实这里面很多不是穿帮而是广告。以前找穿帮是乐子,现在找穿帮,正中了广告商的下怀。
1988年(电影说是86年后的两年),陈道明和陈瑾商量给张静初报志愿的事。陈道明穿87式军服带中校军衔没问题,陈瑾带文职干部军衔就不对了。1988年4月,中央军委下发《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暂行条例》,规定文职干部不授军衔,不着统一的制式军装,只佩带统一的胸章符号,胸章背面有“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干部胸章符号”字样。直到1992年4月中央军委决定为全军文职干部配发与现役军官相同的制式服装,佩带文职干部肩章、领花。 1992年,陈瑾饰演的养母都不在了吧。
徐帆惦记儿子,花了5000块装了个电话机。这个情节没大问题。我们家那边88年前后电话还在按级别装,要不就的有钱排着。我家94年装的,还花了2000多。但问题是,谁听说过没电池就不响的电话?电话机通话的电不是从电话线里来的么?贾圆圆他爸,你这酱油打得太有才了。
军队的房子,尤其是军区宿舍那种,在过去是严格按照级别给分的。1976年旧军装,看不出陈道明的级别,但就两屋一厨来看已经是不小的干部了,从后面倒退,我估计是营连职干部。88年中校军衔,县团级;90年左右大校军衔,师局级。可这房子怎么就一直没换过呢?是怕张静初找不回来呢,还是真的像传说中的安德罗波夫一样在做总书记前一直住70几米的公寓?这是多么优秀的共产党员啊!
90年工商银行的存折什么样?是那个红皮的么?不,那是就是90年代末的样式。90年代初的工行存折是蓝色软皮的,上面画着人民储蓄的标志。工商银行,你作为赞助商,花了那么多钱,就不能把道具提供的靠谱一点?
李晨90年左右在杭州蹬车穿kappaT恤,96年回家穿kappa羽绒服。我第一次认识这个牌子是99年看意甲尤文图斯的队服,那时候斑马军团的赞助商还是SONY。根据kappa的官网介绍,kappa是200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96年你有钱了,可能是去欧洲买的,90年那件呢?是在地摊买的么?看来那时候杭州的山寨货很新潮,不负温州义乌之盛名。
方达96年有钱了,于是在剧组的安排下买了辆宝马。那时候宝马奔驰林肯凯迪拉克,没个一百多万根本下不来。可能你太有钱了,不在乎这一百多万,可你这香槟色的宝马样式也太新了吧,新到我都想钻进车里看看中控台上的GPS。说到开车,不能不提本部影片最大的硬伤。根据1996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驾驶证管理办法》,残一肢的方达是不可能申领驾照的。这么些年你无照驾驶,就没被警察逮着过么?
为了表现海外华人的爱国之心,编剧安排张静初在温哥华看CNN的新闻。一洋大叔说,“有个不幸的消息告诉你”,然后张一脸的无知状。CNN的新闻,灾区一片狼藉,连个人影都没有,主持人一个人面对镜头侃侃而谈,就像是在拍国家地理的纪录片一样。外国记者进入地震核心灾区已经是地震发生将近一周之后,那时候总理都二赴汶川,写下“多难兴邦”了。在这之前的几天里,你就不知道汶川地震?这再买机票赶回国,从北京买票去成都,里外里折腾几天,废墟下的幸存者还等得了么?归根到底一句话,《唐山大地震》的剧组,你们找找CNN最早播发的汶川地震的新闻会死啊!你们拍的是电影不是电视剧,道具就不能准备的精良一点么?
这部电影一共140分钟,头40分钟,我一直在看电影,并时不时感到眼眶湿润。后100分钟我一直在找这样的乐子。没办法,情节太松散了,跟不住。有人说,《唐山大地震》是华谊公司准备投拍的同名电视剧的超长宣传片,我觉得是有道理的。令人遗憾的是,这么一个伟大的题材被冯导浪费了。据说在此片开拍之前曾有专门的红头文件要求“避免引起伤痛回忆”。唐山大地震和南京大屠杀一样,是我们这个民族最深处的心痛。以仇恨掩盖受伤,以亲情化解痛楚,难道是我们这个民族缺乏正视淋漓的鲜血的勇气?电影结束的时候,随着王菲的歌声,出现了一望无尽的人名墙,那不是一堵堵墙,那是几十万意外逝去的生命。说句题外话,我衷心期望:做土木的,做设计的,盖房的,买房的,把楼盖好,把桥修好,设计的合理些,施工多用些粗直径的钢筋,多用些高标号的水泥,不要急着赶工期,该养护好的的一定养护好。工程中层层扒皮的现状我们改变不了,但希望每层都少扒一些,多留一点给工程,给工人。我们花两三万一米买来的房子,不期望他升值多少,只希望在灾难来临之时能保我一命。这是我看过本片之后最真切的感想。电影头二十分钟太恐怖了,当年多少唐山人是因为简陋的预制板楼房而丧命,这样的悲剧在汶川地震中又一次重演。我真切的期望这样的悲剧能够从此在中华大地上绝迹。
我还希望中国以后即使再次遇到如此强烈的地震,遇难者的名字无法刻满一堵墙。所谓“天佑中华”不过是对未来美好的期待,“国人当自强”才是真真切切的道理。
在本文结束时我也像《唐山大地震》一样,我是真诚的:
向唐山大地震中不幸遇难的二十四万同胞表示深切哀悼,向浴火重生的英雄城市唐山表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