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战美军谢尔曼遭遇虎式坦克,真如《狂怒》电影里那么惨吗
《狂怒》是美国导演大卫•阿耶2014年的作品,影片荣获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十佳作品第四名;第十八届好莱坞电影奖年度最佳剪辑。该片绝大部分场景,就发生在名为“狂怒”的坦克上。
这是一种M4中型坦克,绰号:谢尔曼,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美国开发、制造的坦克。又称谢尔曼,又译雪曼或薛曼,这个名字是英军起的,来源于美国南北战争北军的名将威廉•特库赛•谢尔曼。
M4“谢尔曼”中型坦克,为二战中美国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总数共计49234辆,与二战中苏联生产的T-34中型坦克的总数相差无几。
而战争期间,美国生产了49230辆性能均衡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而制造并不精良但综合性能出众的T34坦克产量更是高达53552辆。
即使是苏军的KV1、JS2重型坦克,其生产数量也远远高于“虎I”。
因此,在整个二战中,德军的坦克,凭借优良的性能,击毁盟军的坦克数量要远远多于自身的损失。
可是,纳粹德军还是被盟国源源不断的钢铁洪流吞没了。
2. 被一些人诟病的KV1型重型坦克真的一无是处吗
当然不是,这款著名的KV-1重型坦克不仅不是一无是处,而且在阻挡德国初期的闪电战进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更是对德国坦克的设计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继而影响到了德国战时工业生产。
kv-1是苏联基洛夫工厂1938年研制,1939年8月定型生产的一款重型坦克,这款坦克以红军元勋伏罗希洛夫元帅的姓名首字母缩写为名,从其在1941年苏、德战场上的表现来看,确实担当的起这位“领导全军作战的核心人物之一”的名头。
此外KV-1追求外形上的简洁,也被德国人借鉴,并应用在了虎式和豹式坦克身上。
KV-1坦克的舱室布局引领了世界坦克舱室设计的潮流
此外KV-1坦克率先使用了驾驶舱在前,战斗舱在中间,动力舱在后面的舱室布局,并引领了后续坦克设计的潮流。
综上所述,虽然KV-1坦克拥有重量过重、机动性差、行动缓慢等缺点,但不可否认,KV-1强悍的防护力和强大的火力成为二战初期抵御德军快速突击的重要法宝,而且KV-1的设计理念大大影响了世界坦克的发展方向,在坦克史上也具有重要意义。
3. 求二战苏联恐惧虎式坦克的资料
如果转载请务必注明
虎式坦克是二战中最为优秀的重型坦克,也是创造了无数最优秀坦克团队的载体。它的诞生和装备德军现役部队,给英美法苏各国装甲兵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和恐惧,一时间“小心前方有老虎出没”这句话成为盟军装甲兵的口头禅!下面就听老萨来说一说。
二战时期的坦克大体可以分为三类,轻型坦克,中型坦克和重型坦克。轻型坦克主要起到侦查,警戒和打击战场次要目标的作用,在整个装甲作战中处于配角的位置。轻型坦克的防御和攻击力较差,但机动性优秀。而中型坦克则是各国装甲部队的中坚力量,主要打击敌方坦克,工事,炮兵阵地,杀伤敌军有生力量等。中型坦克一般防御力和攻击力远比轻型坦克要强,机动性上虽然比轻型坦克逊色,但也并不弱。
总之,一个国家装机部队的实力绝大部分取决于中型坦克的性能和数量。除了这两种坦克以外,还有一种重型坦克。这种坦克在战场上主要作用打击对方坦克,坚固工事等等,它的主要作用就是搜索和歼灭,是装甲部队相当重要的打击力量。重型坦克一般攻击力和防御力很强,但机动性较差,它是装甲部队中的火力支柱。
在二战初期,重型坦克并不受重视。
以欧洲最为强大的德国装甲部队来说,由于闪电战的特性,德军高层对轻型和中型坦克比较重视,他们开发了1,2,3,4型坦克。其中1,2型是轻型坦克,都具有极佳的机动性。3,4型是中型坦克,它们的机动性也很好,攻击力和防御力也不弱于当时英美法的中型坦克。
德军对于重型坦克却并不重视,这主要是德军装甲部队实现闪电战时,经常需要独立突入敌人后方数百公里,所以对机动性的要求很高。以当时的技术来说,重型坦克的机动性肯定是很差的,无法跟随闪击战中的轻型中型坦克一起作战,那么开发这样的重型坦克有什么实际意义呢?
德军早在1930年开始研究装备重型坦克的可行性,但直到1937年才正式启动了重型坦克的研究计划,进展却极为缓慢,这主要还是高层不重视的结果。
波兰战役中,德国装甲部队在2周内击溃波兰的百万大军,胜利如此轻松,德国军方高层认为现有的轻型中型坦克的组合,似乎已经完全可以应付战场的需要了。那还要开发重型坦克干什么呢?
可惜战争有着自己的规避,永远不会因为某些人的想当然而有所改变。
之后的法兰西战役,英法联军给德国人好好的上了一课。虽然法兰西战役以英法的惨败告终,在在实战中,德国装甲部队遭遇了英法数百辆重型坦克(其实在之后看,他们也不过算是较重的中型坦克)。英国的玛蒂尔达2型坦克和法国的Char B1坦克的厚重装甲给德国坦克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实战中德军轻型中型坦克根本无法击毁这两种坦克,在几次遭遇战中德国坦克都遭受了很大的损失,最终还是靠斯图卡俯冲轰炸机和88毫米高射炮平射将它们击毁击伤。
法兰西战役让德国人意识到,重型坦克也有着存在的意义,尤其对于防御作战意义更为巨大。
由此德国人开始加快了重型坦克的研究计划,在1939年军方让保时捷,戴姆勒·奔驰,MAN等著名坦克制造商提供自己的方案。
当时的要求是必须装备一门75毫米长管火炮(当时德军最优秀的四型坦克还是75毫米短管火炮),重量在35吨左右。保时捷,戴姆勒·奔驰,MAN公司经过1年多的研究工作,分别在1941年初提出了自己的重型坦克方案。
此时德国又再一次遭遇了苏联重型坦克暴风骤雨般的冲击。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二战中规模最大的苏德战争爆发。战争开始德军横扫了苏联边防军,几个月内造成苏军约400万人的惨重损失。虽然作战似乎一帆风顺,但德军坦克部队却遭遇到了两种可怕的苏军坦克T-34中型坦克和KV重型坦克。T-34中型坦克火力防御力和机动性都远远超过德军现役坦克,给德军2,3,4型坦克造成了极大的杀伤。但相比起来,最让德军头疼的却是KV1和KV2重型坦克。
大家都知道,德军3型中型坦克的37毫米和50毫米短管火炮无法击穿T-34任何角度的装甲,4型中型坦克在升级前的75毫米短管主炮之前仅能击穿T-34的后方装甲,或者在极近距离击穿T-34的侧面装甲。
德军尚且无法对付T-34重型坦克,那么面对装甲防御能力几乎是T-34一倍的KV重型坦克就更是无能为力了。
虽然苏军坦克兵不喜欢故障极多,机动性差,维修困难的KV坦克,但实战中它仍然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最大程度上延迟了德军的进攻步伐。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苏联第三机械化军第2装甲师的1辆KV2型坦克挡住了德国第六装甲师整整48小时。当时在立陶宛前线,这辆KV2重型坦克是自愿留下殿后,阻挡德军的推进步伐。它满载弹药埋伏在多比萨河的一座桥上,等待德军的到来。
6月24日清晨,德军先头部队遭遇了这辆KV2型坦克,被击毁了12辆卡车。双方遭遇之后,德军在两天内先后发到了五次进攻,第一次使用6门37毫米反坦克炮,结果发射7次全部击中KV2坦克,却只击落了一些炮塔上的油漆,反而被KV2击毁了其中的4门。第二次使用一门88毫米高炮偷袭,却还没等高炮架设起来就被一炮打翻(德军88毫米高炮架设需要一段时间,这能时间内极容易遭到打击),牵引车也被击毁。
第三次一支12人精锐的工兵部队乘夜色对KV2实行了爆破,并且使用了二倍的炸药包。但KV2用机枪猛烈扫射工兵部队,他们只得在较远距离进行爆破,爆破以后居然连坦克履带也没被炸坏。
第四次德军使用6辆捷克35(t)轻型坦克佯攻吸引KV2的注意力(期间多发37毫米炮弹击中KV2,没有造成任何破坏),然后秘密架设了一门88毫米高炮。在KV2和6辆德军坦克对射的时候,88毫米高炮连射5发,其中的2发将其击穿。KV2坦克虽然已经冒烟,但当德军士兵逼近他的时候,发现炮塔还在转动。
第五次,德军步兵敲开KV2的顶盖,向里面扔了几颗手雷,才将全部成员炸死。此时该师的大部分兵力已经被这辆KV2阻挡了48个小时之久。
KV型坦克的强悍防御力确实给德军造成极大的威胁,也就是该KV2被击毁的同一天,德军也和苏联第2装甲师的主力部队在另一座桥附近激战,将其击退。此战苏军遗留下29辆KV坦克,但事后分析大部分都是因为机械故障才放弃的,其中一辆KV坦克四周装甲被各种反坦克炮击中多达70发,虽导致该坦克瞄准装置,履带大面积受损而被迫放弃,但居然没有1发击穿其装甲,这让德国人惊叹不已!
此后一系列作战中,德军对于KV坦克这种装甲极厚的陆地巡洋舰几乎没有什么办法,依靠坦克对付它完全是天方夜谭。
而苏军在明白这种情况以后,更肆无忌惮的使用这种坦克。当时由于苏联前线后勤已经陷入极大的混乱中,很多坦克弹药严重不足。一些KV坦克在打光了携带少量弹药以后,居然仍然继续冲击德军的反坦克炮阵地,将一门门的反坦克炮压毁。如此嚣张的战术,自然是让骄傲的德国人无法忍受。
KV重型坦克的成功让德军高层如梦初醒,也让希特勒非常震怒。独裁者怒斥德国的将军们忽视重型坦克的研究工作,导致现在德军装甲部队的被动。
希特勒在1941年下令,必须立即研究出重型坦克,该坦克必须有超越KV坦克的性能,可以有效击毁所有苏军现役坦克。希特勒还提出,现有75毫米火炮不能符合战场的要求,而需要使用在苏德战争反坦克威力最大的88毫米高炮作为坦克主炮。于是早期重型坦克计划被推翻,重新开始研究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德国坦克设计师的工作效率还是比较高的,他们很快在1942年4月20日(希特勒生日)前完成了整车的设计。当天参与展示样车的为保时捷公司和亨舍尔公司,MAN公司被淘汰出局(不过MAN公司设计的豹式坦克也中标了),枪炮大王克虏伯公司根据两家公司的车体设计炮塔。
但问题来了,由于初期车体为75毫米火炮设计,现在增加到88毫米以后,重量增加很多,现有车体承受不了这样的重量,导致机械故障很多。
两家公司的样车4月17日送到拉斯登堡车站以后,曾经被迫自行行驶11公里到达希特勒的指挥部狼穴。但就这短短11公里的路程,这两辆样车就出了数次故障,急坏了随车的工程师们。
好在4月20日的表演还相当不错,希特勒经过仔细研究以后,认为保时捷公司的样车设计不符合实战对重型坦克的要求,它的机动性太差,反应太慢。而亨舍尔公司的设计虽然有缺陷,但比较符合德军的需要。经过和德军高层的研究以后,7月他们采用了折中的方案,使用了亨舍尔公司的样车车体,炮塔则用保时捷公司的,实际上炮塔是有克虏伯公司设计,就等于将保时捷公司踢出局了。
需要说明的是,这时的希特勒表现的还是比较实际的,虽然保时捷公司的老板费迪南.保时捷(发明著名的甲壳虫汽车的人)是他私人的好友,但是仍然没有采用保时捷的设计。
此时的保时捷公司对结果极为不满,他们之前认为自己的产品非常优秀,肯定会中标,所以提前生产了90辆车体,为将来的大规模生产做准备。结果却没有中标,这些车体就等于浪费了。好在保时捷公司还算精明,它们用着90辆车体做成了之后也极为有名的费迪南重型坦克歼击车,不过这又是另外一篇文章的内容了。
------------------------费迪南重型坦克歼击车(也叫做象式),这也是德军中一款极可怕的武器。他可以在2800米的射击距离上可击穿苏联T-34坦克的主装甲,或在3000米的射击距离上击穿美军M4谢尔曼坦克的主装甲。由于其威力巨大,居然成为德军坦克歼击车的代名词。苏军士兵对德军威力较强的坦克歼击车,一律称为费迪南!
1941年7月亨舍尔公司的样车VK4501(H)被德军正式采用,命名为Panzerkampfwagen 6 Ausf. E,又称为虎式1型坦克。
虽然1941年就定型,但虎式坦克的生产需要非常复杂的制造工艺,流程众多,还需要很多精密加工工具和技术高超的工人。加上样车自身就有很多问题,直到在1942年8月开始以较大的数量生产。
虎式坦克可谓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重型坦克,是重型坦克界的奔驰宝马!
火力上,它装备一门88毫米36 L/56,这种炮来源于威力巨大的德军88毫米高射炮。该炮使用碳化钨心穿甲弹时,可在1000米上击穿厚达140毫米的装甲,在1500米和2000米距离上分别击穿125毫米,110毫米装甲。
当年坦克的有效射程一般是在1000米左右,大部分在几百米内。但虎式坦克却可以在1500米到2000米距离上准确击中敌人。当时没有一种盟军坦克可以抵御它的打击,即使苏联装甲最厚的KV2重型坦克也不行。
该火炮采用当时最先进的的德国卡尔蔡司TFZ 9b 瞄准器,精准度非常惊人。在一次试射时,坦克在1000米的距离外开火,而连续5发落在一个长宽0.4米的目标上(约是一个电脑机箱侧面大小),这在当时来说是非常惊人的(当时坦克一般至少2.5米高3米宽)。
1944年7月,第506重型坦克营第三连的虎式坦克在3,900米的距离上击毁了T-34坦克,这是远超过火炮射击极限的惊人成绩,足以体现火炮和瞄准系统的优秀性能。
二战中使用过虎式坦克的德国装甲兵都对虎式的火炮系统赞赏有加,认为它和黑豹一样是一个非常稳定精确的射击平台,是绝佳的坦克杀手!
战斗中,已经压制德国坦克2年之久的T-34坦克终于遇到了对手。虎式坦克火炮巨大的威力轻松击穿T-34坦克正面装甲,引爆其内部弹药,将整个炮塔都被巨大的爆炸力掀掉,飞到十几米以外。德军士兵戏称,这是T-34在向虎式坦克脱帽致敬
威力和高精度成为虎式坦克最大的杀手锏,也是它最显著的特点。
防御上,虎式坦克没有采用类似于黑豹坦克和虎王坦克的倾斜装甲,而是采用了传统的德军垂直装甲。可以说,虎式坦克的装甲是传统德国垂直装甲制造的顶峰之作。这种经过精细轧制的由镍合金钢作成的金属板,其装甲生产采用冷轧锻造工艺而非铸造。相对于铸造钢,冷轧锻造钢的强度特性高出不少!
虽然虎式坦克的生产商在44年向军方建议:为节省工时,加快坦克生产速度,必须改为铸造钢工艺。陆军经过仔细研究,以必须保证装甲质量为理由,否决了这一建议。
结果就是装甲硬度超过了二战期间所有其他坦克上同类装甲的硬度级别,是德国坦克中最为优秀的装甲。
它的前方装甲有102毫米厚,炮塔正前方有135毫米厚,两侧和背面也有82毫米厚的装甲。炮塔的四边接近垂直,炮盾和炮塔的厚度几乎相等,使得要从正面贯穿虎式坦克的炮塔几乎是不可能,当时也没有一款盟军坦克可以有效击穿其正面装甲,甚至想在较远距离击穿侧面装甲也有极大的难度。
虎式坦克的防御能力在当时来说,超越了KV型坦克,成为世界第一的。
虎式坦克的防御其实并不比黑豹坦克强太多,但由于虎式坦克侧面和后部装甲也较厚,实战中仍然具有极强的防御能力(黑豹坦克侧面装甲比较薄)。
第503重坦克营的一个军官发回战报,在一次持续6个小时的苏德坦克大战中,他的坦克总共承受了227发反坦克步枪弹(苏军装备大量反坦克枪)、14发45毫米穿甲弹、11发76毫米穿甲弹的打击,履带、轮轴、悬挂系统严重受损,无法继续作战,但乘员毫发无伤,战斗结束以后又开了60公里回后方修理。
----------------------虎式坦克主炮威力很大,对于重型坦克来说,火炮威力是极为重要的。由于火炮堪称所向披靡,德军二战中最厉害的坦克王牌,几乎都是驾驶虎式坦克。
机动性上,以当时的技术来说,强调了火力和防御力,就不可能兼顾机动性。虎式坦克由于采用厚重的装甲和沉重的大口径火炮炮塔,全重高达56吨,是4型坦克的两倍。这个重量让当时任何一种发动机和承载系统都不堪重负,更别说虎式坦克早期使用的21升 12汽缸 梅巴赫HL210 P45汽油引擎的650匹马力。
早期虎式坦克的最高公路速度为45公里,但实际越野最高时速仅有30公里。由于油耗高达每百公里800升,虎式坦克的最大行程也仅有120公里。
著名的电影《坦克大决战》中,德军在阿登战役最后因为燃料不足丢下了大量的虎式坦克,这不是虚构的。由于虎式坦克需要的汽油量极大,德国但是控制的油田又基本被苏军夺取,被迫靠缴获敌军的燃料才能作战。
但单靠缴获想维持虎式坦克这样的吃油机器根本是不可能的,最终扔掉坦克也是必然的。
虎式坦克由于太重,导致机械故障很多,且战场维修非常困难,必须采用专门的重型维修车辆,因为普通维修车辆是根本无法拖动的。在通常情况,一辆虎式坦克需要3辆18吨Sdkfz9半履带牵引车牵引。而如果用一辆虎式去牵引,往往牵引的虎式自己也会不堪负重被搞瘫,必须用两辆虎式才能牵引的动。这在战场上谈何容易!
在1944年5月23日到25日,第508重坦克营第3连失去了全部16辆坦克中的15辆,大多都是属于机械故障而损失。由于德军缺少更多的牵引车辆,只能将一些出故障的虎式坦克扔在了战场上。
除此以外,虎式坦克的重量太大,一般桥梁无法承受,所以虎式坦克在河流较多的区域行进非常困难。
虽然机动性较差,但相对当时世界其他重型坦克来说,虎式坦克的机动性还算可以,强于黑豹坦克,虎王坦克以及苏联的KV和斯大林系列重型坦克。
对于虎式坦克的使用,是需要仔细斟酌的。
如果把它当做闪电战的支柱,需要和3,4型坦克一样长途奔袭,那么虎式坦克低下的机动力和频繁的机械故障让它根本无法胜任。恐怕还没到战场,一部分虎式坦克就要坏在路上。同时巨大的油耗和车身的重量,对后勤部门以及战场的道路都有相当的要求。
但希特勒对其定位总体还是成功的,他把虎式坦克定做坦克和坚固工事的摧毁者,一般用于最需要反坦克火力和打击敌方坚固防御阵地支援火力的战线上。所以虎式坦克一般被编成独立的重型坦克营,供集团军或者军独立使用,其中优先供给党卫军部队。
虎式坦克先后编组了11个重坦克营,3个独立的党卫队装甲大队。重坦克营最初装备27辆虎式坦克,后来则增添到50辆,还配以一些3,4型坦克以及半履带装甲车作为辅助车辆。
这样的使用方法就现在看来是非常实际的,也让虎式坦克发挥了最大的作用。
--------------虎式坦克的机动性在当时来说还是不错的,尤其在防御战中它的机动性完全可以满足要求。相比机动性极差的虎王式坦克,虎式坦克的综合性能明显高出一筹。
虎式坦克第一次参战是在1942年9月23日列宁格勒战役。由于当时的虎式坦克属于初期型号。在希特勒限时完成若干辆虎式坦克的命令下,德国生产厂家和设计师害怕坐牢,于是拼命抢工期,一些设计上的问题没有时间修改方案然后实施,居然全部直接在生产线上修改。
这对于一项要求严谨,精确和强调按计划做事的德国人来说,自然是被逼出来的,后果也必然是初期的虎式坦克有很多大大小小的问题。
第502重装甲营的第一连重坦克连4辆虎式坦克在列宁格勒附近作战,主要是实验性质。结果还没赶到前线,在行驶中就有2辆坦克因为机械故障瘫在路上,只有2辆赶到了战场。
这2辆坦克在通过列宁格勒附近的一个小型沼泽时候,全部被淤泥陷住动弹不得。苏军随即调动重炮对其轰击,将2辆坦克全部击伤。德军维修人员冒着炮击的危险修好了其中1辆,但有1辆陷入太深,实在无法拖动,只能将其爆破摧毁,最后为苏军缴获。
这次缴获大大震惊了苏联人,让他们立即对所有的T-34坦克进行升级,并且加速研发了斯大林IS系列重型坦克以及Su-152自行反坦克炮。
虎式坦克第二次参战是1943年的北非,此次的战绩却相当不错。北非沙漠的开阔地形让虎式坦克的火炮威力和防御力的强大发挥无疑。
实战中,6辆虎式坦克在凯瑟林山口的法尔德小道战斗中轻松击毁15辆美军坦克,其中一辆M4谢尔曼在2.7公里外被虎式坦克一炮击毁,这是极为惊人的数字。
3个月后虎式坦克再次出击,11辆老虎配合再次击毁美军35辆坦克,其中大部分是M4谢尔曼。由此直到北非德军向盟军投降,北非参战的33辆虎式坦克一共击毁盟军坦克150辆,仅有1辆被英军大口径反坦克炮击毁,这还是因为该坦克的车长冒然打开车盖伸出头去观察,被一发英军丘吉尔坦克发射的炮弹击中炮塔炸伤了头部,其他坦克成员也有伤亡,被迫放弃了这辆坦克。
希特勒对于虎式坦克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它下令后方大量生产。但此时虎式坦克的最大问题就体现出来,它的结构太复杂了,生产工时高达25到30万,造价也高达15万美元。这个工时是苏联T-34坦克的几十倍(当然德国对于工时的计算方法和苏联有所不同,但西方专家估算,生产一辆虎式至少相当于生产10辆T-34)!
这个成绩还是亨舍尔公司才能达到的,因为亨舍尔公司本来就是生产诸如铁路机车和大型起重机械的公司,换成其他公司还不知道需要多少工时。
虎式坦克的加工要求非常高,庞大车身的焊接,炮塔和悬挂系统的切割、制作以及磨光都必须在允许的极小误差范围之内,然后才是最终复杂的组装工作,这样的工序和要求所花费的时间自然不可能低。
-----------------------虎式坦克最大缺点是结构复杂,这种坦克如果打局部战争绝对是没有对手,但打二战这种动辄数十万军队混战的世界大战,它就不行了。数量上的缺陷让这些老虎对付不了十几倍数量的敌军坦克。
从1942年8月开始,德军坦克生产厂商费劲了力气,只能达到每月25辆的产量,甚至直到1944年4月才可以每月生产104辆。从1942年7月到1944年8月一共仅生产了1355辆虎式坦克。
而苏联的IS斯大林2型重型坦克仅仅在一年内就生产了近4000辆,更先进的IS斯大林3型重型坦克也在一年内生产了2300多辆。也就是说,同一时间苏联重型坦克生产能力是德国人的5,6倍。如果在加上T-34坦克在几年内生产的5万3000多辆,等于虎式坦克要和60倍的苏军中型重型坦克作战。
如果在加上美军的5万辆M4谢尔曼坦克,光是美苏的中型重型坦克数量不下虎式坦克的100多倍,这实在是让德国人极为无奈的数据,想在这种战争中获胜也是根本不可能的。
虎式坦克的优点很明显,防御能力强大,攻击力超强,但缺点也很明显,他的机动性很差,反应也慢。他的炮塔通过引擎供给动力的液压驱动系统控制,由于炮塔太重,旋转一圈需要1分钟时间,而利用坦克成员通过手摇的方法来大角度旋转炮塔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坦克成员的手动操作只能用在炮塔需要微量调整射角的时候!一旦坦克的引擎熄火,炮塔就无法转动,就等于无法作战了。而美国的M4谢尔曼中型坦克的炮塔仅用10秒钟就可以转一圈。
如果让虎式坦克用于进攻作战,那么它起到的作用有限。为什么如此先进的黑豹坦克在库尔斯克会战中仍然损失了不少,这主要是因为黑豹坦克完全用于进攻作战,虽然其正面装甲很厚,但侧面和后面甚至顶部装甲和履带的防御力不可能面面俱到,在进攻作战中必然遭到全方位的打击,有较大的损失也是正常的。
不过实战中,虎式坦克的战绩貌似明显优于黑豹坦克,甚至德军中最有名的四个战果超过100辆坦克超级坦克王牌使用的都是虎式坦克。
这主要是对虎式坦克的使用,正好满足了性能的需求,可以扬长避短的发挥威力。
4. 电影史上,有哪些比较好看的经典战争片
除了拯救大兵瑞恩和黑鹰坠落、决战中途岛、虎虎虎这些评论区都有的经典战争片外,我再推荐两三部比较冷门但又让军迷和此类影片爱好者绝对不会失望的电影。
一部是叫红一纵队,请别误会,不是中国工农红军的红一纵,准确的讲应该叫大红一师,军迷们对此一定不会陌生,此片李马文主演,讲述的是这支部队从一战成立后,二战从入侵北非至最后攻占柏林的所有经典战役的缩景,故事主线就以李马文为首的五名步兵在战争中的故事
另一部是十二金刚,同样是李马文主演,总共有四部,剧情嘛和加里森敢死队有点类似,都是让屡次犯军法的怀特上校为首,从军事监狱里挑出十二名身怀技能,又有些心理变态的死囚组成一支突击队去完成各种高难任务,幸存者获减刑。
还有一部叫桂河大桥,也相当不错,再推荐一部叫撒哈拉保卫战的片子,开头就是一个美国兵开着格兰特坦克行进在撒哈拉沙漠找水,在沿途中又收了法国兵、英军等数名盟军士兵组成了小分队,最后围绕一口水井和数倍于己的德军士兵展开攻防战。
还有近年拍的,个人最喜欢的就是狂怒了,因为本人从巨喜欢坦克,片中虎式和荧火虫的对战还是很不错的,这点不接受反驳!挑刺和抬杠者免进。
5. 俄罗斯坦克电影《不可摧毁》中kv1坦克的76炮能正面一炮击毁德军四号h型和g型,这在现实中可行吗
四号h和g正面装甲80mm,加上附加履带有100mm,短76炮是不可能打穿的,
还有kv1正面挡不住pak40,75mmPAK40L43可以在400米内打穿虎式正面(没摆角度)
6. 哪个二战电影或纪录片有关于KV1坦克的速答,急急急
1985年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其中有一情节,KV1和T-34伴随冲锋。背景为雪地,坦克部队突入一个小村。
但是,原物能开动的KV1估计没有了,影片中的KV1是用IS底盘搭载一个仿KV坦克炮塔作为道具扮演KV1的,而且好像也不能开炮。
7. 现在俄罗斯军队还用Kv2吗
KV2就是KV1加152榴弹炮,机动性能比较差,没有坚持完二战就被更先进的IS2,IS3取代了。服役二战之后的前苏联坦克也只有T34-85。朝鲜、越南还有T34在服务,乌克兰内战T34重新启封,叙利亚T34也上镜,俄罗斯用T72从老挝换来的T34
8. 跪求最新贪腐什么电影,【在线观看】免费百度云资源
最新贪腐什么电影,免费高清资源在线观看
剧名:冯梦龙传奇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1jfJvNWpqbBOR6CknQmKVA
剧名:处处有贼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L67Ffrvbygy9Xg-g6zNHKg
剧名:正义降临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V7FOxbAvmtrIi33NE4ljJw
剧名:迷幻旁遮普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Q_wHMaTiBZIiZ0YO2bBJDA
剧名:反贪风暴2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XuE1bjrpQEi353mNm1f6Uw
剧名:反贪风暴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xp1euS1RrXRwhODDJb4XWQ
剧名:破局 网络网盘下载观看链接:https://pan..com/s/1cSZ5q5L049NZEh7wHiGo3g
9. 星际争霸里第二次世界大战游戏里苏联雷雨是什么意思
苏德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条约》),与其仆从国(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芬兰)以事先拟订好的一份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出动三个集团军群共计190个师,3700辆坦克,4900架飞机,47000门大炮和190艘战舰,共550万人,在航空兵支援下,兵分三路以闪电战的方式突袭苏联,苏德战争全面爆发。
战争初期,由于苏联战争决策层的战略误判,以及“大清洗”后苏联红军指战员素质较低,苏联红军丧师失地、一路溃败,德军则凭借局部兵力优势和相对先进的战术所向披靡,平均深入苏联境内六百公里。1942年6月爆发斯大林格勒战役,双方陷入胶着,德军进攻受挫,苏联红军凭借人力物力上的优势逐渐占据优势。1943年8月,苏军在库尔斯克会战中挫败德军的攻势,自此苏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并于1945年4月30日最终攻占德国首都柏林,1945年5月8日夜间,德国举行了无条件投降仪式,投降书于1945年5月9日凌晨生效,苏德战争就此结束。
详细介绍:
1941年6月22日凌晨3时,德军兵分三路突入苏联(详见巴巴罗萨计划)。苏联在战前虽然从多个渠道获得过战争可能爆发的情报,但很多情报之间是互相矛盾的,具体入侵时间的情报相差非常大,使苏联政府并不知道德国入侵的具体时间甚至都不知道德国是否会入侵苏联。而之前,苏联也正在积极准备对德的进攻计划,即“大雷雨计划”,因此,苏联红军的军事部署是旨在进攻而非防守的。仅仅在开战前一天,苏联最高统帅部才知道德军的具体进攻时间,但是为时已晚。
在短短10天之内,德军突进苏联600公里。第一天的战斗,苏联红军损失1200架飞机,其中800架还未起飞就被炸毁。希特勒狂言三个月灭亡苏联。
北方战线由德军威廉·里特尔·冯·勒布元帅指挥的北方集团军群负责进攻。两个星期内苏联红军败退450公里,放弃整个波罗的海沿海地区,苏联红军24个师被彻底击溃,20个师损失60%的人员和装备,德军北方集团军群很快进抵列宁格勒城下。波罗的海三国的百姓由于早就对苏联的统治有强烈不满,因此在德军入侵之时发起了针对苏联政权的暴动行为,进一步促使了苏联红军的败退。
中部战线是德军突击的重点地区,德军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指挥的中央集团军群从格罗德诺和布列斯特要塞方向进攻,通过一个双钳攻势完成了对苏联西部军区(即西方面军)的合围,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沦陷,苏联红军败退350公里,30个师被歼灭,70个师损失50%以上的人员。随后,德中央集团军群又在斯摩棱斯克地区了第二个钳形攻势,由于苏联红军有效地组织了防御,德军进展很慢。但是战役在历经两个月后,德军还是完成了合围,歼灭了苏联红军30万人。
南方战线上由德军伦德施泰特南方集团军群的主要目的在于占领苏联在乌克兰的农业和工业基地,并获得黑海港口作为补给站。当面为苏联基辅特别军区(即西南方面军)和敖德萨军区(南方面军),西南方面军是苏联实力最强的一个军区,在战争初期,由于苏联红军在兵力和装备上对德军有明显的优势,德军在这个方向的进展最为缓慢。但由于德军的素质此时远在苏联红军之上,因而德军依然长驱直入抵达第聂伯河。由于西方方面军损失过大,西南方面军的右翼暴露又未及时转移,1941年9月15日,德军中央、南方两个集团军群合作,在基辅战役中将苏联西南方面军主力包围。苏联军队70个师血战10天,苏联红军少数突围,66万余人被歼灭,其中包括6万名军官,包括西南方面军司令基尔波诺斯上将,参谋长图皮科夫中将在内的多位高级将领在突围战中阵亡。希特勒将这次围歼战称为“史上最大的围歼战”。但是随后,在攻击罗斯托夫的战役中,由于主力部队都调往了莫斯科地区,德军遭到了失败。
苏联卫国战争爆发时,苏联红军开赴前线
在德军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之后,完全无力占领列宁格勒。北方集团军群为了稳定侧翼,发起了对提赫文的进攻,但是却遭到溃败。因此,德军对列宁格勒采取了封锁战术。由于苏联红军迅速在与德军的对峙中拥有了兵力上的巨大优势,德军不得不在北方战线采取了被动的守势。同时,芬兰由于不愿意攻占除了冬季战争中被苏联割去的卡累利阿地峡以外的苏联地区,芬军一直都没有进攻列宁格勒。
为了使德军得不到占领区的物资,斯大林采用了当年国内战争时的方法。斯大林于1941年11月17日令苏联红军实行焦土抗战,用大炮、火箭炮,并出动空军摧毁前沿阵地道路两旁40—60公里纵深地区的居民点,组织小分队,放火烧毁村庄、城市,而这些地方并无德国人。人民流离失所,数十万人死亡,苏联人民又蒙受一次灾难。
1941年9月30日,德军集中74个师约100万人,在1700辆坦克,11000门火炮支援下,发起意在夺取莫斯科的攻势,即台风计划(莫斯科会战)。战役的第一阶段以德军在维亚济马地区歼灭苏联红军60余万人的全面胜利而结束。随后德军迅速占领了莫斯科外围,摧毁了数道苏联防线。苏联在危急时刻进行了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工业转移计划,转移的设备、物资超过100万节车皮,同时从西伯利亚、中亚、远东地区调来了25万的精锐预备队,以朱可夫大将为核心重组了西方面军的部队和防线,组织大量妇女修筑防御工事,并派出大量携带炸药和地雷的工兵分队破坏德军后勤补给线。此时苏联严酷的冬季已经降临,德军作战部队和后勤补给受到了极大限制,由于德国军队没有做好过冬的准备,导致大量的士兵冻死冻伤,许多武器也无法使用。苏联红军对德军进行了殊死抵抗,涌现出了许许多多英雄人物和名言,比如“俄罗斯虽大,背后就是莫斯科”。1941年11月7日,在德国迫近莫斯科之时,苏联依然按时组织了红场阅兵,这是历史上最著名的阅兵之一,受阅部队在阅兵结束后直接开赴前线。1941年12月6日,苏联发起反击,突破德军防御并将其击退200-300公里,莫斯科会战以苏联胜利而结束,德军损失了50多万人和大量的技术装备,这也是不可一世的纳粹德国在二战中第一次受到重大损失,希特勒“三个月灭亡苏联”的狂言彻底破灭。莫斯科局势得以稳定。
1941年冬天,苏联红军在各条战线上发动冬季攻势。在南部,苏联红军越过刻赤海峡,在克里米亚半岛登陆;在北部,苏联红军试图解列宁格勒的围并且歼灭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和收复迭米扬斯克。但是由于苏联红军的训练拙劣,准备仓促不足,指挥失当,这两个方向的攻势均以失败告终,苏联红军损失巨大。[1] 1942年5月,苏联又在准备不足的情况下,发起第一次哈尔科夫战役,试图收复哈尔科夫,但被德军分割包围后歼灭。同时,曼施泰因指挥的德军席卷克里木半岛,攻克塞瓦斯托波尔要塞,并在刻赤战役中将红军彻底击溃。最终,苏联红军的冬季攻势以失败告终。
转折点
成功击退了苏联红军的冬季攻势后,德军认为占领莫斯科十分困难,因此转变进攻重点,改为向苏联的高加索地区进攻。进攻初期,德军先在哈尔科夫歼灭了苏联红军20余万人,并迅速南下,席卷整个高加索地区。但是,由于苏联红军在前一年的大溃败中吸取了足够的教训,德军没能在高加索地区大规模歼灭苏联红军,苏联红军虽然无法抵挡德军装甲部队的进攻,但是得以保全力量。
随后,为掩护南下高加索的德军(为了获取巴库油田的石油),德军意图占领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随之在斯大林格勒了与苏联红军旷日持久的大会战(即斯大林格勒战役)。德军在战役开始前对斯大林格勒了大规模轰炸,把城区炸成了一片废墟,但事实上这是在给自己添麻烦,因为被轰炸后的斯大林格勒是一片废墟,公路自然也被废墟堵上,因此德国的坦克很难在满是废墟的城区里作战,甚至连行驶都是问题。战役主要在斯大林格勒城内和接近地,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甚至每一堆废墟都要反复争夺,进展往往按米来统计,战斗极为残酷和血腥,双方投入的总兵力在300万人以上,苏联红军坚强的抵抗,使德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惨重的代价。而此时苏联上百万的预备队已经在两侧聚集,于1942年末在德军两侧发动钳形攻势并包围了德军33万部队,并于1943年2月2日将其全部歼灭。苏联红军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德军第6集团军全部和第4装甲集团军大部,罗马尼亚第3、第4集团军,意大利第8集团军以及配属的大量技术分队和支援部队被歼灭,双方损失始终没有精确统计,一般认为德军损失在85-100万人左右,苏联损失更大一些。斯大林格勒战役与同时期发生的阿拉曼战役、中途岛海战胜利,构成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严格的说,阿拉曼战役和中途岛战役,无论是双方投入的力量、持续的时间以及损失情况,均远远无法与斯大林格勒战役相比,过去有些历史学教科书认为,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是有一定道理的,这里综合东西方的观点。)。
苏联红军在包围顺利德军第6集团军后,士气大振,并迅速夺回了高加索地区。但是,由于苏联红军过分,在其进攻哈尔科夫时(第二次哈尔科夫战役),遭到德军反攻,进攻部队被击溃,德军得以稳固自斯大林格勒失败以来不断后退的战线。此时,在前线形成了库尔斯克突出部,德军希望能够利用这个突出部歼灭苏联红军主力部队以夺回战场主动权。1943年7月5日晨,库尔斯克决战打响,但在苏军准备充分的防御阵地面前,德军的进攻步履维艰,12日,双方在库尔斯克南部奥博场方向的普罗霍洛夫卡发生坦克大会战,以帝国师为首的德军装甲部队和以近卫第五坦克军为首的苏军装甲部队发生的遭遇战,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虽然苏军损失高于德军,但德军始终无法推进,随着苏军在奥廖尔附近的进攻和盟军登录西西里,德军被迫终止了进攻,退回到了出发阵地,8月23日,苏军收复哈尔科夫,库尔斯克战役以苏军胜利而结束。
至此,德军再也没有在苏德战场上发动过战略进攻,而是转向了战略防守,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可谓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
此时苏联经济已经完全转入战时轨道,生产了大量武器装备和物资,同时根据《租借法案》获得了来自美英等同盟国大量援助,军事力量有了很大提高。而德国本土由于美英两国规模越来越大的战略轰炸而遍地废墟,工业生产能力大幅下降,又在北非战场惨败,其仆从国也开始有了反战、反德的倾向,德国已经越来越没有能力与苏联抗衡了。
苏联红军反攻
随着德国在库尔斯克战役的失败,德军南方集团军群被迫后撤,越过了第聂伯河,同时实施“焦土政策”,这使得乌克兰和俄罗斯的村庄变为了废墟,庄稼也被德军烧毁。
此后,苏联红军相继发动了10次大型反击战役(史称十次斯大林突击),将德军完全赶出了苏联国土。之后,苏联红军横扫东南欧,在盟军于1944年6月6日发动诺曼底登陆后,德军不得不从东线调出大量部队以守卫西线,苏联红军更加势不可挡,并且相继攻占了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国。
1945年4月16日苏联红军在渡过奥得河之后开始了进攻柏林的战役,4月21日苏联红军攻入柏林市区,25日完成了对柏林的包围,27日突入市中心,30日苏联红军的三名士兵将苏维埃的红旗插在了柏林国会大厦的楼顶,同一天纳粹德国元首希特勒自杀,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苏联也获得了苏德战争的最后胜利。
10. 战争之人突击小队的武器代码是什么
1、武器代码如下:
{item "repair_kit" 2 {cell 0 0}}
{item "dynamite" {cell 2 0}}
{item "can" {cell 4 0}}
2、弹药口径、弹药类型、弹药数量:
{item "bullet75" "ap" "ammo" 36 {cell 0 2}}
{item "bullet75" "fg" "ammo" 27 {cell 0 3}}
{item "bullet75" "apcr" "ammo" 5 {cell 0 4}}
{item "mgun" "ammo" 600 {cell 4 2}}
{item "mg42" filled {cell 0 5}{user "mgun"}}
注:AP是穿甲弹、FG高爆弹、MGUN机枪子弹。
(10)俄罗斯kv1是什么电影名扩展阅读:
游戏特点
1、玩家可以随时直接控制地面上的任何单位,改变已经下达的命令和操作,升级或修复你的设备和运载工具。
2、故事从苏联、盟军和德军的战役中展开,总共由19场战役组成。
3、逼真的军事装备和仪器完全根据历史资料进行复原性重造。
4、使用高端的图形引擎实现高度细节化渲染的二战环境和角色。
5、单人战役模式提供了可以让玩家自定义用户界面的功能。
6、全方位的联机功能,独特的地图(日本战场),多元化的自定义模式,包括夺取据点和高级装备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