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俄罗斯圣彼得堡哪里好玩
涅瓦大街
涅瓦大街是是圣彼得堡最著名的历史街区,是圣彼得堡社会、文化中心,它建于1710年,是连接市区和涅瓦河的主要干道之一。这条路长有4.5公里,道路两边集中了18~20世纪最杰出的建筑。在街道两侧和毗邻的广场有很多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音乐厅和电影院等。街区有大百货公司、食品点、教堂和名人故居等。这里的建筑依旧保持18世纪、19世纪的风貌,每一幢建筑都精雕细刻。此外,涅瓦大街还是一个信仰宽容的地方,在这里东正教的喀山大教堂、新教的圣彼得和保罗教堂、天主教的圣凯瑟琳教堂、荷兰教堂、亚美尼亚教堂等等。这条街道横贯3 条著名的河。我们路过了两条河,其中一条叫喷泉河,河上有15座桥,在涅瓦大街上的桥叫安尼可夫桥,建于1841年,在花冈石基上的驯马铜雕,形象逼真。
普希金村
普希金村位于圣彼得堡南郊24千米处,又被称为皇村,皇村由两座皇宫组成,叶卡捷林娜宫和亚历山大宫;同时也是各种园林艺术风格的综合体,巴洛克的华美、古典主义的自然、浪漫主义的感伤,以及中国风格的异国情调,共同编织成一个结构完整、丰富多彩的园林建筑综合体,是世界园林艺术中的典型。1937年普希金逝世100周年之际,皇村改称普希金城。
冬宫
冬宫座落在圣彼得堡宫殿广场上,原为俄国沙皇的皇宫,十月革命后辟为圣彼得堡国立艾尔米塔奇博物馆的一部分。初建于1754年至1762年,是18世纪中叶俄国巴罗克式建筑艺术最伟大的纪念物。1837年一场大火将其焚毁,1838年至1839年重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冬宫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战后修复。
冬宫是一座蔚蓝色与白色相间的建筑,高三层,宫殿长约230米,宽140米,高22米,呈封闭式长方形,占地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宫内有厅室1057间,门1886座,窗1945个。冬宫的亚历山大柱于1830年至1839年建成,以纪念1812年亚历山大一世率俄军战胜拿破仑军队这一伟绩。在冬宫宽敞明亮的展厅里,共有各类文物270万件,其中绘画约1.5万幅,雕塑约1.2万件,版画和素描约62万幅,出土文物约60万件,实用艺术品26万件,钱币和纪念章约100万枚。藏品分原始文化史、古希腊罗马文化与艺术、东方民族文化与艺术、俄罗斯文化、西欧艺术史、钱币、工艺7个部分,并按地域、年代顺序陈列在350多间展厅里,展览线路加起来有30公里长,因而有世界最长艺廊之称。
夏宫
彼得夏宫位于芬兰湾南岸的森林中,距圣彼得堡市约30公里,占地近千公顷,是历代俄国沙皇的郊外离宫。夏宫是圣彼得堡的早期建筑。18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大帝下令兴建夏宫,其外貌简朴庄重,内部装饰华贵。当时的许多大型舞会、宫廷庆典等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彼得大帝生前每年必来此度夏。1934年以后,夏宫辟为民俗史博物馆。如今,夏宫已成为包括18世纪和19世纪宫殿花园的建筑群,由于它的建筑豪华壮丽,夏宫因而被人们誉为“俄罗斯的凡尔赛”。夏宫的主要代表性建筑是一座双层楼的宫殿,当年彼得大帝住在一楼,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彼得大帝的第二个妻子)住在二楼,楼上装饰极为华丽,舞厅的圆柱之间,都以威尼斯的镜子作装饰。[
斯莫尔尼宫
位于圣彼得堡市的斯莫尔尼宫建于19世纪初叶,是一座外观典雅的三层建筑。原为贵族女子学院,曾是苏共列宁格勒州委和市委机关所在地。斯莫尔尼宫正面长220米,主体建筑的两翼伸出,每翼各长40米,组成宫中的主要庭院。20世纪60年代又在正门增建8根壮丽的圆柱和7个拱形门廊,和其右侧巴罗克式建筑风格的斯莫尔尼修道院浑为一体,形成巧妙的组合,合称斯莫尔尼建筑群。“斯莫尔尼”一词来自俄语“沥青”,初建时这里属沥青厂。[22]
彼得要塞
彼得要塞坐落在圣彼得堡市中心涅瓦右河岸,是圣彼得堡著名的古建筑。该要塞1703年由彼得大帝在兔子岛上奠基,后几经扩建,建成这座六棱体的古堡。古堡的墙高12米,厚2.4—4米,沿涅瓦河一面长700米。要塞中有圣彼得堡大教堂、钟楼、圣彼得门、彼得大帝的船屋、造币厂、兵工厂、克龙维尔克炮楼、十二月革命党人纪念碑等建筑物。
喀山大教堂
喀山大教堂是根据沃罗尼欣的设计于1801一1811年建成的,它的外貌具有典型的当时帝国风格的特征。教堂最显著的特征是它有一个呈半圆形的柱廊。柱廊的后面露出高达70米的教堂圆顶。喀山教堂名称来自于教堂内所供奉的喀山圣母像。当恐怖伊凡的军队突击喀山时,在烽火中发现了这尊圣像画。由于喀山圣母像不断地传出显灵的事迹,故成了俄罗斯东正数教徒最敬奉的圣像之一。
“阿芙乐尔”巡洋舰
“阿芙乐尔”巡洋舰是著名的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巡洋舰。该舰造于1900年,舰长124米,宽16.8米。1916年,它因作战受损被送到造船厂去修理。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阿芙乐尔”号按照信号,向冬宫发射了第一炮,揭开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
1948年根据列宁格勒市苏维埃执委会的决定,它被作为军舰博物馆,永远地固定在涅瓦河上。目前,该舰被政府移交给纳希莫夫海军学校。该博物馆除了军舰本身外,还有500余件与该舰光荣历史有关的文件和物品。
青铜骑士青铜骑士是圣彼得堡市标志性雕塑,位于十二月党人广场上。著名雕塑家法儿科内创作的这一艺术佳作,被安置在一块巨石上骏马前腿腾空。彼得大帝安坐在坐骑上,两眼炯炯有神,目视前方。该马象征着俄罗斯,而马匹践踏着的蛇,代表着当时阻止彼得大帝改革维新的力量。这一塑像曾受到伟大的俄国诗人普希金的高度颂扬,写下了他最出名的叙事诗《青铜骑士》。
伊萨基夫斯基大教堂
位于圣彼得堡市中心的伊萨基夫斯基大教堂与梵蒂冈、伦敦和佛罗伦萨的大教堂并称为世界四大教堂。教堂高102米、长112米、宽100米,整个建筑可同时容纳1.2万人。教堂于1818年开工,1858年完工,历时40年,用工44万人。教堂的四面各有16根巨大的石柱,成双排托起雕花的山墙。每根石柱就重120吨。四面的柱廊建完后砌墙,再竖起上层的细石柱,最后覆盖上圆顶,整个建筑蔚为壮观。伊萨基夫斯基大教堂现设有一博物馆,游人参观完博物馆后,还可登上大教堂的屋顶远眺圣彼得堡市的全景。
⑵ 在阿芙乐尔拍的什么片
在阿芙乐尔拍的《伟大的曙光》。
苏联电影《伟大的曙光》由苏联第比利斯电影制片厂于1938年出品,由中央电影局上海电影制片厂于1951年译制。该片由姆·齐阿乌列里执导,克·缪佛凯、米哈伊尔·格奥尔基耶维奇·盖洛瓦尼、玛卡洛娃、斯·巴迦施维里、阿·斯米尔诺娃、符·马陀夫等领衔主演。
阿芙乐尔人物介绍:
阿芙乐尔号,曙光女神是俄罗斯海军波罗的海舰队的一艘防护巡洋舰,完工于1903年,满载排水量6932吨,这条船还有两艘姊妹舰,分别叫帕拉达和戴安娜(Diana,月神,阿波罗他妹),这一级巡洋舰都是俄国自己的船厂建造的。
帕拉达级防护巡洋舰最高航速19节,装有8门152毫米炮和24门75毫米炮,在当时的防护巡洋舰当中火力并不算太强,主要执行的是侦察和对抗对方的巡洋舰队,在拥有十多艘战列舰的俄国海军中属于打下手的角色。
不过阿芙乐尔也是为沙皇尽过忠的,她跟随远征的第二太平洋舰队参加过对马海战。在那次把俄国舰队打得稀烂的大战中,阿芙乐尔号跟另外一两艘巡洋舰和驱逐舰抱成团取暖。
⑶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特点是什么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重6731吨,舰长124米,宽18米,吃水7米,主机最大功率2万马力,甲板等部位有防弹装甲覆盖,其厚度为63.5毫米,主要武器有152毫米主炮8门,75毫米副炮24门,37毫米小口径火炮8门,另有鱼雷发射管3座,编制舰员578人。1900年5月,“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涅瓦河畔的圣彼得堡下水,当时,沙皇与皇后亲临造船厂,参加了它的下水典礼。
⑷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地位争议
救救阿芙乐尔:
最近,你会听到俄罗斯共产党这样的呼吁。
事情源于“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即将退役,到今年12月1日,军事人员将离别船舰,只留下几位非军方的工作人员:三位清洁工,和六位保安。这是俄罗斯海军司令韦索斯基的决定,也似乎就是这艘传奇之舰最后的命运。而在今年2月,海军副司令斯穆格林还说军舰退役后,仍保留军官和水兵。看来计划快不过变化。
“它成了象征,苏联的象征。”伊万诺沃第一苏维埃博物馆馆长加琳娜告诉《国际先驱导报》。苏联政权的起点是这艘船,通过授予荣誉来灌输政权合法性,使之成为革命的圣地,供人膜拜。
经过修整后,1948年它为了革命文物,并作为苏联中央海军博物馆的一个分馆,永久地停泊在涅瓦河畔。
“阿芙乐尔”号大部分被布置为陈列室。在它的舰舱内陈列着500余件与该舰光荣历史有关的文件和物品:有当年的水兵们使用过的物品,有记载着昔日辉煌的老照片。另外还包括很多枚勋章。其中一枚是1968年授予的、以“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为主题设计的“十月革命”勋章。这些勋章与其被看作是授予这艘冰冷的钢铁之躯,不如说是对政权自身的肯定。
包括“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在内的,分布在苏联境内大大小小的十月革命遗迹们,成为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熏陶了一代代苏联公民。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发生了变化。
苏联的公民们受够了苏联的生活。人们希望享受更多的自由,更多的选择:“为什么我们只能穿苏联的衣服?为什么商店里只有苏联制造的食品?为什么我不可以随便看西方的媒体……”
商业的限制也让老百姓感到不自由。“上世纪80年代,一切都被国家计划决定。生产多少,报怎么样的价格,任何企业的改进都得通过最高领导的批准。”现任进出口公司经理的瓦夏向本报回忆道:“我哪有动力去工作?”
八十年代末,公开性的提出,使得整个社会开始反思十月革命的后果。
很多历史书、杂志与节目痛快淋漓地否定着苏联的共产主义价值观。“那个时候对苏联体制的批判,导致了人民扭转了对以往榜样的看法:如建国英雄列宁变成了红色恐怖的发起者、集中营的创造者、神职人员的杀手、持不同观点的知识分子的镇压者”——这是历史学家加格拉丁所著的《祖国历史:20世纪-21世纪初》中的一段话。
苏联的爱国精神已经没有那么强的影响力。1991年底的“别罗韦日协定”,使得苏联这艘巨舰沉没了。
列宁格勒就改名圣彼得堡。幸运的是,“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已经被俄政府移交给纳希莫夫海军学校。这所学校还是保持了它原来的展览状况,不过意义下降了很多。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十月革命没有了,那一声炮响意义何在?
“阿芙乐尔”号继续停靠在涅瓦河畔,继续充当着景点。
但名舰毕竟是名舰。
随着中俄之间旅游的升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来到这条船前,回忆那一声传到中国的炮响。
俄罗斯的新贵们也打上了这艘船的主意。俄罗斯财阀普罗霍罗夫去年夏季曾在阿芙乐尔举办晚会。晚会来宾在军舰上彻夜饮酒狂欢。来宾中包括了俄罗斯政府高官、工商巨头和文化艺术界名人。
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名舰上的派对也许才更有情调。
“去苏联化”进行时:
俄海军舰队的首脑决定“阿芙乐尔”号地位时,也是俄共发出抗议呼声时。虽然表面上只是争论这艘巡洋舰是否具有军事地位,背后却反映了俄罗斯“去苏联化”的过程。
确切而言,对于苏联的纪念有两个含义。其一是对苏联疆域的怀念;其二则是从意识形态角度,对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的怀念。争论主要围绕第二点展开。
刚独立的俄罗斯民主派们尽量和苏联拉开距离。他们通过媒体与其他国家资源(如教科书)推广新的生活方式:倾向欧洲,否定苏联。
《祖国历史:20世纪-21世纪初》说:“刚刚告别苏联的公民,在极端民主派媒体的影响下,学习西方国家的体制。人们把它们当作法律和政治生活,社会保障的样板。”
最怀念苏联时代的是老人家。他们是现在俄罗斯共产党的主要选民。老人家失去了在苏联的生活地位。当时的退休金算很高,而且还有很多补贴,现在相对来说少了。年轻人可以去赚外快,但他们只能靠退休金而已。再加上很多老年人很难以接受私有化的过程。“这个土地是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解放的,我们为了解放我们的人民,我们的国家而去奋斗,但为什么现在这块土地属于这个人,那块属于那个人?国家的土地应该是公有的而不是私有的。”库尔斯克的一位老先生如是说。
“最近我常常想:我们把多么的伟大的国家丢了,这个国家叫做苏联。这是一个又伟大的又独立的国家,它可以不管别人决定自己的政策。当时没有失业,没有恐怖主义,没有民族冲突,人们的交往很容易理解,感情真实。”一位30多岁的俄罗斯人在自己的博客上写下这段话。
不过,社会上也有不同的声音。《俄罗斯记者杂志》的一篇文章就认为现在的俄罗斯社会比苏联社会自由得多,国家根本不干涉人们的私人生活,没有老师会管学生的发型,大学毕业之后人家可以随便选工作而不是通过国家分配去别的城市。出国、看外国的杂志、买国外的书、入反对党都可以。这些事实是没办法否定的。
苏联解体后,十月革命节被改为“和谐和解日”。前几年,俄罗斯节日调整的时候,把11月7日的节日也给取消了,取而代之的是11月4日的民族统一日。
但俄共等左翼政党和组织仍将每年的这一天作为“十月革命”节进行纪念。在俄共主导下,上世纪90年代,国家杜马通过决议,认为苏联解体的决议是非法的。
俄共中央主席久加诺夫说:“11月7日对全体俄罗斯人民来说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日子,应该了解并记住它。” 而和十月革命息息相关的“阿芙乐尔”号去年夏季的派对事件被媒体曝光后,引起了俄共的愤怒和抗议。俄共指责在军舰上开晚会是亵渎神圣的革命历史文物。
但财阀普罗霍罗夫反驳说,“阿芙乐尔”巡洋舰仅是一件历史文物,这艘军舰早已不是十月革命象征。俄罗斯应对十月革命认真反思。
俄共:挽救信仰
其实类似这样的争论还在继续存在着。包括是否应该取消飞机上的红五星,是否应该把列宁墓迁移出红场。诸如此类。
偶尔也有回潮,让苏联派们激动一阵子。比如,五星又重回了军旗的图案;比如,今年11月7日,莫斯科红场列宁墓又出现了几百米长队等候瞻仰列宁仪容的现象,这是相对于平日久违的场面。但“阿芙乐尔”号最新的命运让俄共失落,他们已经不是当权派,年轻的俄罗斯民众也很少能说清楚11月7日俄罗斯“荣军日”的含义。
不过,共产党员们仍然坚决地捍卫着“苏联”,他们通过杜马的讲坛呼吁改变关于“阿芙乐尔”号命运的决定。他们依然在历次游行中高举“十月革命万岁”标语,高喊“我们的祖国是苏联”。
捍卫“阿芙乐尔”号地位是俄罗斯共产党政治斗争的宿命。而对另一些人则有不同的解读,网友“Морква”在网上留言:“这下好了,关于在‘阿芙乐尔’号开晚会的争论会平息了,吵闹的人没什么可担心的了。”
大多数人还是比较平静地看待这件事,正如第一苏维埃博物馆馆长加琳娜所言,“‘阿芙乐尔’号是一个博物馆,不管地位如何,记录的是一段历史。”
⑸ “阿芙乐尔”号为什么会开炮 俄国十月革命的
“阿芙乐尔”号开炮,是为了占领克里姆林宫。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俄国波罗的海舰队的巡洋舰。1917年十月革命前夕,停泊在彼得格勒的涅瓦河畔。11月6日(俄历10月24日),接受革命军事委员会的指示,占领尼古拉耶夫桥。7日晚9时45分,奉命开炮。“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成为十月革命的象征。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经历了三次革命和四场战争,参加日俄战争的对马海战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数次海战。在日俄战争中,阿芙乐尔号参加了俄罗斯第二太平洋队开赴亚洲的作战,在对马海战中,俄舰队的其他舰艇全军覆没,只有阿芙乐尔号逃脱战场,被菲律宾扣留了整整一年,直到第二年得以返回祖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参加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一声炮响摧毁了沙皇。起义官兵和工人以阿芙乐尔号打响的十月革命第一炮此为信号,向冬宫进发,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1923年起,阿芙乐尔号被编为训练舰。在卫国战争中,阿芙乐尔号仍在作战第一线,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在列宁格勒保卫战中,阿芙乐尔号的9门主炮被拆解到陆地上,组建了“波罗的海舰队独立特种炮兵连”,部署在列宁格勒城郊,抵抗德军的进攻。
因为德军的持续轰炸,为了保护舰艇,阿芙乐尔号在涅瓦河的内港自沉,直到战争后期,被打捞出水并进行了修复。从1948年起,阿芙乐尔号作为“十月革命”纪念舰永久停泊在涅瓦河畔,成为苏联海军博物馆,供游客参观。1957年起阿芙乐尔号还在舰上建立了苏联中央军事博物馆的分馆。
⑹ 阿芙乐尔号现在在哪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在前苏联卫国战争中,阿芙乐尔号拆下9门火炮,组成“波罗的海舰队独立特种炮兵连”,部署在列宁格勒(圣彼得堡)城郊抵抗德军的进攻,而阿芙乐尔号因无力抵挡德军的轰炸在港口自沉,直到战争后期,于1944 年被打捞出水并进行了修复。 从1948年起,阿芙乐尔号作为“十月革命”的纪念舰永久性停泊在涅瓦河畔,并成为海军博物馆供游客参观。 1957年在舰上建立了海军中央博物馆分馆。
希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