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欧美电影 > 美国经典好莱坞电影含义

美国经典好莱坞电影含义

发布时间:2022-06-23 18:47:30

㈠ 好莱坞的含义是什么

好莱坞的含义:

好莱坞(英语:Hollywood)是美国加州洛杉矶中部地区的一个社区,港澳称好莱坞,现今已成为美国电影业及其相关人员的标记。区内有许多工作室,如哥伦比亚影业、迪斯尼、派拉蒙影业、华纳兄弟和环球影业都在区内陆续成立,至今派拉蒙影业仍在该地设有工作室。

电影业崛起:

到1908年,至少有30家电影公司,受到温暖的气候、交通和廉价劳动力的吸引,开始在佛罗里达州杰克逊维尔附近建立制片基地,但之后由于东海岸极端气候和政治因素而逐一离开。Kalem Studios是1908年最早来到加州的电影公司,在1911年,也是第一个在洛杉矶开始制片的公司。

洛杉矶天气非常理想,可以快速建置各种电影业所需的周边设置,因此成为美国电影业的首都。地貌上的山脉、平原和当年低廉的地价使好莱坞成为建立电影制片厂的好地方。

1911年,第一个电影工作室在好莱坞开业后,同年已有15个其它的工作室在这里定居,成千上万的梦幻制造者紧随而至。在1912年,美国主要的电影公司多已在洛杉矶建立制片基地。四大电影公司—派拉蒙、华纳兄弟、RKO和哥伦比亚在好莱坞都设有工作室,还有许多小公司和租赁工作室也接着分别成立。

㈡ 什么是"经典好莱坞时期电影"并举例说明.

无声电影变成有声电影,1930--1960算是好莱坞的黄金时代,1967--1976是新好莱坞时期。
以下转自 网络知道:
好莱坞电影自诞生后不久就在国际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已成为世界电影工业的霸主,活跃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纵观好莱坞发展史,好莱坞电影美学风格在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有一次较大的变化,在此之前可以称为经典好莱坞时期,而之后则可成为新好莱坞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十年中间,对于美国电影而言,乃是一个征服全世界的兴盛时期。外国影片在美国两万家电影院的上映节目中已经完全消灭。在世界各国,美国影片占着上映节目60~90%的优势,每年约有两亿美元被用来生产800多部影片。电影方面的投资超过15亿美元,这样大的资金使电影事业在美国成了一种大规模的工业,在资本上可以与制造汽车、罐头、钢铁、石油、纸烟这些美国最大的工业相比拟。派拉蒙、劳乌、福斯、米高梅、环球这些大制片公司,支配着影片的生产以及全世界影片的上映和发行。它们和华尔街的金融巨头如柯恩·洛埃伯银行、通用汽车公司、杜邦·德·奈莫尔、摩根、洛克菲勒等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自从格里菲斯失势之后,金融资本家所重视的已不是导演,而是电影明星。后者成了制片公司的一种工具或者商标。从这时起,影片的真正主人是制片人,也就是那些被华尔街的银行家所赏识与选定的企业家。电影导演和照明技师、摄影师、布景设计师一样,只不过是每周领取一定报酬的受雇者而已。制片人利用解除合同这种暗中威胁的办法,把导演过去所掌握的大部分实权,如对主题、明星和技师的选择、剧本和蒙太奇的仔细推敲、布景和服装的监督等等,全部夺取过去。

这样一来,制片人便成了决定艺术成败的一切因素的主人。他最关切的乃是怎样多赚钱,他的董事会也只根据影片的利润率来估量他的价值。因此摄制影片完全以票房收入为指导原则。他们对独立的影评家的评论,满不放在眼中,而事实上,这种影评在美国当时可说几乎全未存在。

但制片人自己只在幕后指挥一切。在好莱坞露面的乃是电影明星,而“明星制度”也成为好莱坞征服世界的基础。观众对电影明星的崇拜是用几百万张签名的照片来维持的,广告和宣传在这些偶像周围创造一种传奇的气氛。明星的恋爱、离婚以及他们所使用的化妆品、住宅、他们喜爱的动物,在某些国家成了一般人关心和津津乐道的题材。“明星制度”甚至使鲁道夫·范伦铁诺、玛丽·璧克馥、道格拉斯·范朋克、格洛丽亚·史璜逊、华莱士·雷德、约翰·基尔伯特、梅·茂莱、瑙尔玛·塔尔麦琦等人变成了真正被崇拜的偶像。

一些有名的宗教团体对这种竞争深感不安。清教徒对好莱坞展开了一起起攻击,这些攻击又因一些明星丑事的传播(如:华莱士·雷德因吸毒和酗酒而身死,某一舞女在有胖明星亚布克尔参加的一次宴会上遭到了谋杀,以及某些明星曾犯谋杀或因恋爱犯罪等等),而变得更加猛烈。

此时资本家成立了一个名叫“美国制片人与发行人协会”的机构,这个机构是由一个虔诚的清教徒、共和党领袖威廉·海斯负责组织起来的。按照海斯的说法,电影变成了旅行商人,“商品跟在影片后面,凡是美国影片深入的地方,我们一定能够销售更多的美国货物”。

当好莱坞了解到这种国际使命时,美国某些明星扮演的人物也发生了变化。道格拉斯·范朋克在“三角影片公司”时曾幽默地扮演一个强壮、天真、乐观、为女人所喜爱的美国英雄,但到后来却在墨西哥的《佐罗的标记》、法国的《三个火枪手》、英国的《罗宾汉》、东方的《巴格达窃贼》及《黑海盗》中变成一个不可战胜的大力士,一个无所畏惧和无可指责的骑士和保卫正义而且总是获得胜利的人。随着年岁的增长,范朋克日益喜好巨大的布景、极端的豪华和神秘的力量。

拒绝把自己附属于明星的导演为数可说极少。随着好莱坞的建立,电影先驱人物不是日趋没落就是销声匿迹。托马斯·英斯已经故世;麦克·塞纳特虽然还在继续摄制一些优良的作品,但他的声誉却并未因此增长;至于格里菲斯此时则正在逐渐走下坡路。标志格里菲斯登峰造极的作品,在美国乃是他的《一个国家的诞生》,在欧洲乃是他的《被摧残的花朵》,在电影艺术方面则是《党同伐异》。但是,商业上的失败终于注定了格里菲斯的悲惨命运。这位被列入制片厂黑名单的伟大艺术家,在他以后残余的二十几年生命中,再也没有机会导演一部影片了。好莱坞的拜金主义把它的创始人都毁灭了。

格里菲斯的没落,正好和西席·地密尔的兴隆形成鲜明的对照。后者的庸俗的商人气息和浮夸的作风,成了好莱坞影片四十年以来的特征。他拍了各种样式的影片,从浮华喜剧《男性和女性》和其他由格洛丽亚·史璜逊主演的影片,一直到场面豪华的反苏宣传片《伏尔加的船夫》和反对无神论的闹剧片《不信上帝的少女》(片中有对儿童监狱的杰出描写),凡是能够赚钱的影片,他都加以摄制。地密尔最成功的作品是一些带有浓厚游艺场气氛的大型片,在这些大型片中,地密尔除了取材于圣经上的故事以外,还加进了一些色情的描写。好莱坞给他一笔格里菲斯所得不到的资金来摄制场面浩大的影片《十诫》和《万王之王》。地密尔由于承袭了意大利电影的老传统,结果成了最能卖座的商业性影片的导演之一。弗莱德·尼勃罗模仿他的例子,替高德温和梅育拍了一部叫做《宾虚传》的巨片,这部影片花去了600万美元的摄制费,虽然风行一时,可是收入却不过400万美元。

好莱坞这个骤然之间交了红运的城市,具有暴发户们的那种低级趣味,他们建造的豪华的别墅,硬把罗马的露天剧场和洛可可式的堡垒,天主教的大教堂和摩天大楼结合在一起。这种建筑上东拼西凑的夸张趣味连同那种说教式的象征趣味,在根据勃拉斯哥·伊巴涅兹的原作改编的影片《启示录四骑士》里表现得最为突出。这部由雷克斯·英格兰姆导演、使范伦铁诺因此成为明星的超级影片在上映收入上打破了纪录。英格兰姆在其他影片中——例如在无声电影末期他将结束电影生涯时在尼斯摄制的那些影片中——也显示出这种讲究形式的作法。

好莱坞在成为国际上的强大势力以后,它摄制的题材也变成国际化了。在它最卖座的无声片中,以美国为背景的为数很少。在这些影片中,只有詹姆斯·克鲁兹导演的那部极著名的《篷车》直接取材于美国历史,是一部歌颂开拓西部地区者的史诗。 西部片由于托马斯·英斯和W.S.哈特的功劳,曾提高到艺术的水平,但此时的西部片,除了象约翰·福特的《铁骑》这样极例外的影片以外,又变成了一种廉价影片的同义语,由一些专门迎合平民观众的导演和无名的演员粗制滥造地摄制出来。美国电影这种“失去本国特性”的倾向成了极其普遍的趋势。亨利·金虽然还能按照托马斯·英斯和格里菲斯的传统,导演了一部完美的、描写美国地方生活的影片《孝子大卫》,可是人们不但不鼓励他沿着这一方向前进,反而导使他去摄制一些流行的言情小说(如《史泰拉恨史》),或者象他以后在罗马摄制的那些影片那样,向着意大利那种场面巨大的影片方向去发展(如《罗莫拉》、《白修女》等)。

由于金融资本的国际联合、审查制度的严格、流行小说被有系统地搬上银幕、明星制度、专为卖座的打算和制片人的拜金主义这些原因,使得美国电影艺术日趋贫乏,这种贫乏和物质的丰富相形之下,显得更为突出。但美国电影中至少还存在着一个作品丰富的喜剧学派和几部例外的作品,这些影片几乎都是由外国籍的导演摄制出来的。莱昂斯·彼雷给美国人培植了对浮华喜剧的爱好,加斯尼埃则是系列影片的创造者之一。除这两人以外,还可以举出肖塔尔、阿尔倍·卡普拉尼,以及协助卓别林导演《巴黎一妇人》的阿巴迪·达拉斯特。

1920年以后,好莱坞为了打倒它的竞争者,大量吸收外国籍的优秀导演和演员前往美国。 莫里茨·斯蒂勒带着葛丽泰·嘉宝来到美国。但他专门为从德国来的演员波拉·尼格丽和强宁斯导演影片。他导演的《帝国旅馆》和《罪恶之街》这两部影片,无论在艺术上或商业上来说,都不是很成功的作品。与斯蒂勒相反,嘉宝在美国却大走红运。这位著名的女悲剧演员,确实是好莱坞一棵摇钱树,同时也给好莱坞的摄影棚带来了艺术。广告宣传使嘉宝成了传奇式的人物。她所主演的影片片名本身就具有一种宣传性质,如:《诱惑的女人》、《肉与魔》、《仙女下凡》、《神秘夫人》、《野兰花》、《接吻》等等。她在传奇式的故事中表现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多情女子。

除了嘉宝以外,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移民,对好莱坞几乎没有带来什么贡献。但从德国来的移民,特别是斯特劳亨、刘别谦、冯·斯登堡,却对美国电影有很大的贡献。欧洲电影的示范作用,使几个美国导演倾向于摄制一些艺术性超过商业性的影片。他们之中有几个确实达到了艺术的水平。有声电影兴起的前夕,美国出现了一批有才能的新电影导演,这些导演在某种程度上开始接替了先驱者的地位。

好莱坞在它历史上最繁荣时期,它的电影先驱者和欧洲最伟大的电影艺术家,与其说是加以利用,毋宁说是加以排斥。随着好莱坞的世界霸权的建立,它大部分生产就陷于毫无意义和追求豪华场面的停滞局面。

1927年10月23日,阿兰·克劳斯兰德摄制的有声响、对白和歌唱的《爵士歌王》的第一次上映,标志着电影已进入了它的历史的一个新时代。有声技术的运用使电影中复杂的叙事与流畅的对话成为可能,这一切促成了经典好莱坞电影浓重的戏剧化风格。同时这种风格也符合当时的制片厂制度。由好莱坞巨鳄麦克•塞纳特创造的制片厂制度客观上要求电影必须以迎合最广大观众的审美需求为目标,而传统的被大众所熟悉的戏剧化美学观显然是最好的选择。类型电影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这些被克拉考尔称为迎合观众“深层集体心理”的影片,通过程式化的情节、类型化的人物,迅速占据了观众的视野,科幻、歌舞、犯罪等形式的类型片得以在世界影院中大行其道。

西部片作为最“美国化”的类型片在经典好莱坞时期占有重要的地位。西部片颂扬、推崇那种粗犷的个人主义和适者生存的精神,体现着善必胜恶的道德理想,因而在美国影坛上长盛不衰。弗雷德•金尼曼拍摄于1952年的《正午》就在很多方面体现了西部片的特征,或者说是体现了经典好莱坞时期影片的特征。 然而,《正午》虽然在很多方面有着经典好莱坞的影子,但它决不算是一部地道的经典好莱坞电影。事实上这部拍摄于1952年的影片在好莱坞发展史中扮演着新旧两时期转折点的角色。《正午》中最明显异于传统好莱坞影片的莫过于对凯恩这个形象的塑造。传统西部片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代表着绝对的正义与公理,而凯恩在影片中却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由于小镇居民不肯帮助这个曾经保卫他们的警长,使得凯恩的对立方不仅是恶棍,甚至还包括了小镇居民。影片对凯恩作了大量的心理描写,他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与行为,思考自己的何去何从。《正午》中塑造人物避免了过于类型化,对以往的警长形象也有了一定地颠覆,影片还放弃了西部片一贯的大团圆结局,选择了凯恩扔掉警徽离开小镇作为结束,增强了故事的客观性。

《正午》拍摄于1952年,而这恰是好莱坞黄金时期刚刚结束的时间,好莱坞随之进入了一段困顿的低潮期。直至上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方社会后工业化、后社会化的愈演愈烈,新的社会艺术思潮泛滥。这些新思潮激荡着人们的思想,改变了人们对于艺术的欣赏取向和接受程度。电影的观众群体也发生了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电影的风格已不能满足他们的观影需要了。四十年代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运动和五十年代的法国电影新浪潮冲击和影响了当时的美国影坛,加速了好莱坞电影的变化。于是以亚瑟•佩恩的《邦尼与克莱德》为代表的一批“新式”的影片应运而生,也拉开了新好莱坞时期的序幕。

新好莱坞时期描写人物的典型手法是,影片中的主人公不再是善恶分明的类型化人物,而是具有更加复杂的内心世界。新好莱坞注重人物的立体化与心理化,增加了影片的层次与深度。新好莱坞电影的叙事特点,即在继承好莱坞善于讲故事传统的基础上,将影片的故事纳入到广阔的社会背景中,为影片融入真实性与社会性,使好莱坞电影较之以前更加具有社会意义与深度。

新好莱坞电影还受到欧洲电影的深刻影响。商业电影艺术化、艺术电影商业化成为这一时期电影发展的一个趋势,许多欧洲艺术电影的处理方法被用于好莱坞电影中。

从经典时期到新时期,电影在好莱坞这块土地上经历了半个世纪的演变,无论是故事结构还是人物形象或是观念意识,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一套手法在当代已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而更善于适应社会时代需要的新好莱坞电影却悄然占据了观众的视线。

从70年代到80年代的过渡时期,新好莱坞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近10年的时间,美国每年生产200部左右的影片,电影与电视争夺观众的竞争已达到平衡。电影保持着10到12亿的观众,并且有了自己的越来越广阔的海外市场。据1993年的统计证实,美国电影国内票房收入达52亿,发行收入26亿。视听产品的贸易顺差仅次于飞机制造出口业,为美国第二大行业。在全年世界银幕上上座率最高的10O部影片中美国影片占88部。

好莱坞电影通过自身的调整完成了向后工业时代的过渡,至今仍雄踞世界电影工业金字塔的顶端,显示出其强大的生命力。通过对好莱坞的全面考察,有助于我们对日常生活中电影的思考,有助于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电影的判断。对一般观众来说,可以作为娱乐方式看待好莱坞电影;对电影创作者来说,可以学习好莱坞式商业电影独特的艺术形式的规则;对于制片人来说,可以从好莱坞式的商业规则中,学习好莱坞的电影理念和运作方式;而对理论家来说,可以通过对好莱坞特性的认识反思的历史和问题。考察好莱坞的电影史对于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不可不说是有所裨益。

㈢ “好莱坞”是什么意思到底指的是什么

好莱坞(英语:Hollywood),是美国加州洛杉矶的一个地名,由于美国许多著名电影公司设立于此,故经常被与美国电影和影星联系起来,而“好莱坞”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南加州的电影工业。

电影工业——

20世纪初,纽约和新泽西的电影公司开始迁向加州,原因是这里的天气好,日照时间长。虽然当时已经有电灯了,但当时的电灯还不够亮,当时最好的光源是阳光。除此之外,加州视野宽广,有各种不同的自然风景。

此外当时托马斯·爱迪生持有电影的专利,而加州离新泽西非常远,因此爱迪生很难在这里控制他的专利权。在美国东岸,独立的电影公司经常被爱迪生和他的代理人诉讼。在遥远的加州没有那么多爱迪生的部下。即使他派人来加州,他的人往往比其消息来的晚,这样一来这里的电影制造商就可以及时躲到附近的墨西哥去了。

1911年第一个电影工作室在好莱坞开业,同年已有15个其它的工作室在这里定居,成千上万的梦幻制造者紧随而至。

1923年,今天成为好莱坞象征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树立在好莱坞后的山坡上,本来这个字后面还有“LAND”四个字母,是一家建筑厂商为了推销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区设置的广告看板。但它们被树立起来以后就没有人去管它们,以致渐渐荒废。

一直到1949年,好莱坞商会将后面的四个字母去掉,并将其它字母修复。这个招牌今天受到商标保护,没有经过好莱坞商会的同意,无人有权使用它。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第一次颁发,当时的门票是十美元,共有两百五十人参加。

(3)美国经典好莱坞电影含义扩展阅读:

历史——

1853年的好莱坞只有一栋房子。到1870年,这里已成为一片兴旺的农田。1886年,从房地产生意发财的富商哈维·亨德申·韦尔考克斯在这里买下了0.6平方公里的土地。

好莱坞这个名字来自英语的“holly”(冬青)。韦尔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时,听到她旁边的一个人说她来自俄亥俄州的一个叫做好莱坞的地方。她很喜欢这个名字,回到加州后就将她丈夫的农庄改称为好莱坞了。

1887年,他在地区政府正式注册此名。在他夫人的帮助下他铺设了今天的好莱坞大街做为城市的主街,在这条大街和其它大街的两旁种了胡椒树并开始出售产权。他的夫人募资建了两座教堂、一座学校和一座图书馆。为了使好莱坞名符其实,他们还进口了一些英国冬青,但这些植物在加州的气候下没有存活很久。

1900年,好莱坞已经有一间邮局、一家报社、一座旅馆和两个市场,其居民数为500人。10万人口的洛杉矶位于市东11公里处。在好莱坞和洛杉矶间有一条单轨的有轨电车,但这辆电车的运行不准时,每程时间为两小时。

1902年,今日著名的好莱坞酒店的第一部分开业。1903年,好莱坞成为一个镇。除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以及不准在街上驱赶数量多于200的牛群。

1904年,一条新的被称为好莱坞大街的有轨电车开业,使好莱坞与洛杉矶间的往返时间大大缩短。

1910年,好莱坞的居民投票决定加入洛杉矶。原因是这样他们可以通过洛杉矶取得足够的饮水和获得排水设施。

㈣ 好莱坞类型片的特征和含义是什么

新旧好莱坞电影特征之比较

好莱坞可划分为新旧两个时期。旧好莱坞(也称经典好莱坞)阶段大约从1930年经济大萧条开始,到1960年冷战初期结束,其间跨越了二战和战后几个重要的历史时期。在经济上,旧好莱坞经历了从电影专利公司(MPPC)到大制片厂制度的确立过程,在艺术上,它确立了所有类型片的模式,这一模式直到新好莱坞阶段仍然是不可忽视的因素。新好莱坞阶段是指从60年代至今的电影时期,在这个阶段,高成本的“重磅炸弹”策略使类型片在表达方式上发生改变,社会意义也走向了多元。新好莱坞是旧好莱坞的延伸和发展,它是电影艺术内部和社会文化环境变化的结果。而在本质上,好莱坞的“梦幻”功能并没有改变。

由旧好莱坞到新好莱坞是一个缓慢发展渐进的过程,为了便于比较,这里先把旧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总结如下:

(一)旧好莱坞的戏剧电影美学特征

旧好莱坞电影创作遵循着一种戏剧电影的美学原则,其基本特征体现在三个方面:

即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类型化的人物形象和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

1.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的冲突,故事结构完整封闭,故事发展逐次递进直到结尾的高潮并总离不开大团圆的结局。如《卡萨布兰卡》《魂断蓝桥》。

2.在戏剧化故事情节结构模式确立之后,好莱坞经典叙事的人物形象构成也自然呈类型化的倾向。根据戏剧冲突原则,人物形象被确立为正反两个阵营,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例如西部片总有代表正义和法律的警长及贪婪野蛮的印地安人,警匪片有司法和犯罪的对峙。当然,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人物形象在遵循类型原则的大前提下又有无穷的取舍和 变化,但正反两方人物所构成的戏剧冲突则是好莱坞永恒的法宝。

3.好莱坞经典叙事系统的核心是前面已经提到的连续性剪辑,连续性剪辑代表了好莱坞经典叙事的特征,既是对戏剧化故事和类型化人物的发展,又是好莱坞制造梦幻和欢笑的基本前提,因为自然流畅的连续性剪辑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简洁方便而又真实可信的银幕世界。由于经典叙事系统的剪辑旨在实现逼真性的要求,所以景别使用的顺序便具有了特殊涵义:先是建制镜头展现整体环境和人物,然后是中景的镜头交待人物的动作和反动作,再切入近景镜头(包括特写)将人物面部表情的重要性直接呈现给观众,最后还得回到全景镜头来结束段落叙事或重建新的时空关系。

4. 好莱坞大团圆结局作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许多好莱坞主流影片中扮演着画龙点睛的作用。简单来说,其有两个方面的涵义:其一是循环型或封闭型故事结构;其二是达到成功和完美的幸福结局。例如在奥逊.威尔斯的不朽杰作《公民凯恩》开始时,镜头从报业大亨极尽豪华的“天堂庄园”的大门和大门上“禁止入内”的警告牌缓缓移入,最后则用一个慢慢拉出庄园大门的反向镜头结束全片,在影片的叙事结构和镜头语言上完成了封闭型的循环。

(二)关于旧好莱坞的类型片

20世纪30—40 年代是美国好莱坞的全盛时期,这期间在好莱坞影片创作中占统治地位的是类型电影,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的类型(或样式)的规则要求创作出来的影片,实质上它是一种艺术产品标准化的规范。这种规范的电影的实质就是运用一切能够抓住观众视觉和心理的电影表现程式,它常常要比个人构思的有意识追求艺术的影片更能反映出观众的兴趣和道德标准。类型片是好莱坞制片制度的产物,它从商业和票房的角度进行影片生产,并在大量的艺术实践中建立并完善了一套电影创作方法。

类型片的主要特征体现为:

1. 情节公式化2.人物定性化3.银幕叙事标准化(类型片大都采用单一的线性结构,以时空转换为顺序,以事件发展为线索,较少使用闪回,交叉蒙太奇手法,而着重讲述单向发展的故事)4.视觉形象图解化(如古堡或塔楼象征危险,幽暗的森林隐藏着灾难,实验室里汩汩作响的试管则孕育着罪恶等)

类型片在经典好莱坞时代的发展经历了形成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其复兴期则出现在新好莱坞时代。经典好莱坞的类型片包括西部片,警匪片,歌舞片,恐怖片等。

50年代到60年代,由于电视产业的发展以及其他的政治经济等社会方面的原因,经典好莱坞的类型片出现了衰退。

(三)新好莱坞电影

(1)好莱坞运动

新好莱坞运动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这一时期是美国社会的多事之秋,黑人争取平等自由的民权斗争风起云涌,旷日持久的越南战争是国内反战情绪不断高涨,建立在非理性基础上的反主流文化盛行。尽管二战后,美国的经济已经复苏,但60年代的美国电影也却遭遇了前所未有的严冬。大的制片公司纷纷倒闭或转产,有的制片厂因财政困难放弃了使用知名导演和演员,而是大胆起用新人,还有的艺术家以较少的资金独立制片或合资经营电影公司,按照自己的意愿拍摄电影,这些电影人由于拥有更大的创作自由度和较少的传统桎梏而使好莱坞电影开始呈现出新的面貌。兴起于60年代的新好莱坞运动为美国影坛奉献了一大批杰出的导演,他们有卡萨斯特,佩恩.佩金帕,科波拉,丹尼尔.霍佩尔,马丁.斯科塞斯,乔治.卢卡斯,斯皮尔伯格等。他们为70年代以后的好莱坞电影再辉煌作出了积极贡献。

(2) 新好莱坞电影的美学特征(对照于旧好莱坞)

1。 在影片主题与题材上:旧好莱坞电影由于受制片厂制度和政治的影响(美国当时有个《海斯法典》禁止拍摄接触社会的影片)因而在主题和题材上多为远离现实和政治的消遣娱乐内容,在创作上体现中产阶级的共性,中庸和保守的价值观,现实主义倾向的影片在这一时期所占的比重很极少。而新好莱坞电影却表现出对旧好莱坞电影的反叛,其电影对社会问题的尖锐暴露,批评和抗议,对现实生活直面的广度和力度都给人以极深的震撼。如阿瑟.佩帕金于1967年拍摄的被称为新好莱坞诞生的标志性影片《邦尼和克莱》,故事发生在30年代的美国乡村,是某种意义上的“警匪片”,但却体现出当代青年反抗的主题:直接反抗社会不公平和禁锢个性的暴力的正当性。受越南战争的影响,新好莱坞产生了一批反思越战的优秀影片,这些影片通过战争的生死际遇拷问人性的本真,揭露越战带给美国人民的肉体和心灵的创伤,这些影片被称为“越战片”。如《猎鹿人》(1978)《现代启示录》(1979)《野战排》(1987)等。70年代,由于受“水门事件”等政治丑闻的影响,美国好莱坞还出现了政治电影,这些影片揭露司法制度,审判制度的黑暗,指责政府腐败,反映社会不公。而更多的影片则以青年人为对象,表现他们在物质生活高度富足的状态下心灵的空虚,价值的失落,以及对传统的彻底反叛。

2. 从影片表现手法上看,新好莱坞电影在艺术上大量借鉴了欧洲艺术电影的创作经验,电影创作者们在跳出经典好莱坞戏剧电影模式的同时,又吸纳其合理成分,在表现手法上突出电影的影像功能。与旧好莱坞比较起来,新好莱坞电影在美学特征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待:

① 在情节结构上,新好莱坞电影打破追求戏剧性的单向叙事模式,时空转换更加灵活,不再追求故事情节的完整性而寻求开放的结尾。

② 人物不再定型化,而是根据其性格自身的发展展现其自然本性。善与恶不再是划分人物好坏的径渭分明的标准。除此之外,新好莱坞电影在人物和情节的关系上,使人物不再隶属于情节而是从情节突出人物。如科波拉的《现代启示录》,情节的发展实际上是主人公一步步走向疯狂的历程。影片给人的震撼不是情节是否具有悬念性,而是残酷战争环境下人的异化和异化的人:奉命杀死一个战争狂人的中尉却在经历了种种事件之后变成了另一个狂人。

③ 新好莱坞电影更加重视包括镜头语言在内的电影技巧的开拓。新好莱坞电影不追求银幕上的真实而是运用各种电影技巧是其产生一定的间离效果,也因此,在新好莱坞电影中,各种角度和不同速度的镜头,定格,跳接等十分丰富。新的影像语言强化了视觉上的冲击力,使画面更具艺术效果,而隐喻和象征手法的运用则从另一个方面为电影增加了哲理内涵,从而也使影片更具导演个人风格特征。如科波拉的《教父》,它实际上是把一个美国电影中颇为传统的“家庭故事”放大为一个家庭的神话,是传统强盗片中的个人英雄融化在一个无所不在的家族势力之中,而这个家族则成为当代美国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的缩影。

值得提出的是新好莱坞发展到20世纪80年代以后,旨在追求影片视觉效果的商业电影开始出现,其代表为卢卡斯的《星球大战》系列和斯皮尔伯格的《侏罗纪》系列。这些影片充分利用了电影高科技的成果,特技摄影和数字制作几乎成为了取代情节的法宝。这些影片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视觉奇观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视觉经验乃至梦幻,从而给观者以极大的感官刺激和震撼。

(3)好莱坞类型片的复兴

70年代中期以后以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和卢卡斯的《星球大战》为代表,一批带有惊险,恐怖,科幻色彩的电影将观众重新吸引到影院里来,这些片子的卖座是好莱坞人重新认识到类型片所蕴涵的巨大的商业价值。于是,各种类型电影在好莱坞再次受到青睐。复兴时期的类型片在原有模式上又具有三大特色:一是注重迎合年轻人的欣赏心理。影片大都描绘青年心理特征,吸纳现代派思想,创造前卫的银幕形象和时尚内容。二是大量加入现代科技成分,特技摄影和数字技术是银幕更具视觉效果。三是在原有类型片基础上发展出新的类型片,如伦理片,灾难片等。

总之,新好莱坞电影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功再度显示了美国电影强大的生命力,传统与现代交织的好莱坞依然是不倒的“电影王国”。

典型特征有三个:商业性强——大制片制度和明星制度
以戏剧美学为基础
类型电影异彩纷呈

㈤ 好莱坞的经典电影

1.《公民凯恩》

(C ITIZEN KANE )(1941 )奥逊·威尔斯的不朽之作,“玫瑰花蕾”,已经成为所有美国影人和影迷的电影魅力的象征,也成为电影历史上的最著名的谜语。奥逊·威尔斯是好莱坞的叛逆,他在这部作品中对传统电影技术的颠覆,使这部60年前拍摄的作品,直到今天,仍然充满着神奇和新意,对于每个电影人,“景深镜头”等等技术上的创举,已经不仅仅是技术上的革命,而是观念上的启迪:电影是将梦化为现实的同时将现实化为梦的最好的工具。

2.《卡萨布兰卡》

(C ASABLANCA )(1942 )美国式主旋律作品最早也是最著名的篇章。在里克咖啡馆中大家高唱《马赛曲》的片段,在当年曾经鼓舞了无数为反法西斯战争奋斗的人们,即使在今天,我们依然可以从这一段落感受到爱国主义的力量。与此相比,主人公间的俊男倩女式的爱情纠缠,就成了影片的小小佐料。

3.《教父》

(THE GODFATHER )(1972 )在我的心目中,《教父》的地位似乎应该比《卡萨布兰卡》更高。科波拉在影片中塑造的堂·克里昂家族史,在背叛、忠诚、爱情、亲情、敌人之间辗转挣扎,将人性的光芒与卑微阐述得如此鲜明生动,《教父》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普通的黑帮人,它更应该是被视作一部史诗而具备存在的价值。

4.《乱世佳人》

(G ONE WITH THE WIND )(1939 )好莱坞黄金时代的代表作品,斯佳丽的故事,曾经让无数多情女子神往,虽然那一段内战的历史被影片有些歪曲,但烽火佳人的爱情,总是能吸引人们的目光,这部豪华巨作,是好莱坞最杰出的爱情电影

5.《阿拉伯的劳伦斯》

(L AWRENCE OF ARABIA )(1962 )又一部史诗片,英国名导大卫·里恩的传世杰作,精致的影像和浩瀚的场面,体现了这位以拍摄大作品见长的导演优秀的电影素养,英国人的品位,被他完美地体现在了劳伦斯身上。

6.《绿野仙踪》

(THE WIZARD OFOZ)(1939 )1939年对于好莱坞电影是个金色年华,在前10名中这已是该年出品的第二部作品,而在后面的90部中,将还有3部作品入选。好莱坞是造梦的工厂,而本片是为儿童和他们的父母打造的一个美丽梦想,其中的名曲《跨越彩虹》,到今天已经数不清有多少歌手翻唱过,而他们,无一例外都在自己的童年时代对电影里的奥兹国着迷非常。

7.《毕业生》

(THE GRADUATE )(1967 )这是一部为一个时代作出定义的影片,上个世纪的60年代对于所有经历过那段日子的美国人而言,要比二战更为难忘,这是个价值观念被重新洗牌、时代风云跌宕翻腾的10年。而达斯汀·霍夫曼扮演的年轻大学生遭遇的贵妇的诱惑,正是被寓言化了的年轻一代面对的虚伪和虚浮的美国社会。

8.《在江边》

(ON THE WATER FRONT )(1954 )导演埃利亚·卡赞和演员马龙·白兰度有过两次成功的合作,第一次是1951年的《欲望号街车》,第二次则是《在江边》。

卡赞在影片中成功地运用了纪实风格的摄影手段,使整部作品沉浸在冷峻的氛围中,这和影片所描绘的码头工人的生活形成默契,而白兰度的表演,是他早期电影生涯的一个巅峰。

9.《辛特勒的名单》

(S CHINDLER’S LIST )(1993 )前10名中惟一被选入的90年代电影。

用人文关怀来对影片作出评价似乎有些轻飘,这是一个民族在哭泣,斯皮尔伯格首先从一个人的角度,其次再是从电影导演的视野,拍摄出了这部在沉默中爆发的巨作,在今天的好莱坞,很少有电影和导演如此深沉和深刻。

10.《雨中曲》

( SINGIN G’IN THE RAIN )(1957 )与偶尔出现的《辛特勒的名单》相比,这才是好莱坞拥有的本色。作为一部经典到不能再经典的歌舞片,《雨中曲》向我们解释了什么叫真正的歌舞升平,从影片里我们感受不到思想、哲理一类的东西,有的只是娱乐、娱乐、还是娱乐。金·凯利的歌舞,给人们带来了欢乐,他当然是杰出的,但人的一生不可能只有欢乐,而美国人把本片选进前10位,充分暴露了他们享乐主义的本质。

11.《美丽生活》

(IT’SA WONDER FUL LIFE )(1946 ):美国人过年必看的电影。

12.《日落大道》

( SUNSET BOULE VARD )(1950 ):感伤主义的黑色片。

13.《桂河桥》

(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一座展示东西方文化冲突的大桥。

14.《热情似火》

(S OME LIKE IT HOT )(1959 ):梦露神话。

15.《星球大战》

(S TAR WARS )(1977 ):也许是好莱坞最著名的电影。

16.《彗星美人》

(ALL ABOUT EVE )(1950 ):妙语连珠,巧舌如簧。

17.《非洲女皇号》

(THE AFRICAN QUEEN )(1951 ):英雄救美之经典。

18.《精神病患者》

(P SYCHO )(1960 ):吓死你!

19.《唐人街》

( CHINATOWN )(1974 ):罗曼斯基的阴郁。

20.《飞越疯人院》

(ONE FLEW OVER THE CUCK OO’S NEST )(1975 )三个天才演员,一部叛逆好戏。

21.《愤怒的葡萄》

(THE GRAPES OF WRATH )(1940 ):早期现实主义代表。

22.《2001漫游太空》

(2001:A SPACE ODYSSEY )(1968 ):体验太空迷幻。

23.《马耳他之鹰》

(THE MALTESE FALCON )(1941 ):硬汉派杰作。

24.《愤怒的公牛》

(R AGING BULL )(1980 ):80年代最佳影片。

25.《E. T.》

(1982 )外星人妖魔化的历史在此终结。

26.《奇爱博士》

(D R. STRANGELOVE )(1964 ):绝妙的冷战讽刺寓言。

27.《邦妮和克莱德》

(B ONNIE AND CLYDE )(1967 ):30年代的故事,60年代的现实。

28.《现代启示录》

(A POCALYPSE NOW )(1979 ):它真的是电影史的启示录。

29.《史密斯先生去华盛顿》

(M R. SM ITH GOES TO WASHING - TON )(1939 ):政治被好莱坞娱乐了一把。

30.《宝石岭》

(THE TREASURE OF THE SIERRA MADRE》(1948 ):江湖险恶,侠客孤独。

31.《安妮·霍尔》

(A NNIE HALL )(1977 ):女性电影的名篇。

32.《教父续集》

(THE GODFATHER PART II)(1974 ):历史上最好的续集。

33.《正午》

( HIGH NOON )(1952 ):没有看过《正午》,等于没看过西部片。

34.《杀死一只知更鸟》

(TO KILL A MOCK ING BIRD )(1962 ):格里高利·派克靠本片获得了奥斯卡最佳男演员。

35.《一夜风流》

(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 ):喜剧经典。

36.《午夜牛郎》

(M IDNIGHT COW BOY )(1969 ):纽约不是我的家。

37.《黄金时代》

(THE BEST YEARS OF OUR LIVES )(1946 ):对二战复员军人的真诚关怀。

38.《双重赔偿》

(D OUBLE INDEMNI TY)(1944 ):经典惊悚老片不是希区柯克的专利。

39.《日瓦戈医生》

(D R. ZHIVAGO)(1965):这是大卫·里恩第三部入选的作品。

40.《西北偏北》

(N ORTH BY NORTHWEST )(1959 ):希区柯克的动作片。

41.《西区故事》

(W EST SIDE STORY )(1961 ):美国歌舞版古惑仔。

42.《后窗》

(R EAR WINDOW )(1954 ):打开后窗,窥探人性隐秘深处。

43.《金刚》

(K ING KONG )(1933 ):灾难片始祖。

44.《一个国家的诞生》

(THE BIRTH OFANA TION )(1915 ):伟大的格里菲斯!

45.《欲望号街车》

(A STREET NAMED DE SIRE》(1951 ):欲望,令人神经质。

46.《发条橙》

(A CLOCKWORK ORANGE )(1971 ):广遭非议,但不能不看。

47.《出租汽车司机》

(T AXI DRIVER )(1976 ):因为这部电影,里根差点遇刺身亡。

48.《大白鲨》

(J AWS )(1975 ):大家都怕这条鲨鱼。

49.《白雪公主》

(S 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 )(1937 ):孩子们的最爱。

50.《虎豹小霸王》

(B UTCH CASSIDY AND THE SUN DANCE KID )(1969 ):浪漫主义化的西部匪徒。 51. The Philadelphia Story·1940 费城故事
52. From Here to Eternity·1953 红粉忠魂未了情!
53. Amadeus·1984 阿玛迪斯; 莫扎特
54. All Quiet on the Westernfront·1930 西线无战事
55. The Sound of Music·1965 真善美; 音乐之声; 仙乐飘飘处处闻
56. M*A*S*H·1970 外科医生;风流医生俏护士
57. The Third Man·1949 黑狱亡魂;第三者
58. Fantasia·1940 幻想曲
59. Rebel Without a Cause·1955 善子不教谁之过;阿飞正传
60. Raiders of the Lost Ark·1981 法柜奇兵
61. Vertigo·1958 迷魂记
62. Tootsie·1982 窈窕淑男(宝贝)
63. Stagecoach·1939 驿马车
64.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1977 第三类接触
65. The Silence of the Lambs·1991 沉默的羔羊
66. Network·1976 荧光屏后!
67. The Manchurian Candidate·1962 谍网迷魂/满洲候选人/洗脑密令 68. An American in Paris·1951 花都舞影(一个美国人在巴黎)
69. Shane·1953 原野奇侠
70. The French Connection·1971 霹雳神探(法国贩毒网)
71. Forrest Gump·1994 阿甘正传
72. Ben-Hur·1959 宾汉(宾虚) 73. Wuthering Heights·1939 咆哮山庄;呼啸山庄
74. the gold rush·1925 淘金记!
75. Dances with wolves·1990 与狼共舞Z
76. City Lights·1931 城市之光
77. American Graffiti·1973 美国风情画(美国往事) 78. Rocky·1976 洛基第一集Z
79. The Deer Hunter·1978 越战猎鹿人!
80. The wild Bunch·1969 日落黄沙!
81. Modern Times·1936 摩登时代
82. Giant·1956 巨人!
83. Platoon·1986 前进高棉;野战排
84. Fargo·1996 冰血暴风;雪花高城
85. Duck soup·1933 鸭羹!
86. Mutiny on the Bounty·1935 叛舰喋血记!
87. Frankenstein·1931 科学怪人 88. Easy Rider·1969 逍遥骑士;迷幻车手!
89. Patton·1970 巴顿将军
90. The Jazz singer·1927 爵士歌手!
91. My Fair Lady·1964 窈窕淑女
92. A Place in the sun·1951 郎心如铁
93. the Apartment·1960 公寓春光;桃色公寓
94. good fellas·1990 四海好家伙
95. Pulp Fiction·994 黑色追缉令(庸俗小说)
96. the Searchers·1956 搜索者!
97. Bringing up Baby·1938 育婴奇谭!
98. Unforgiven·1992 杀无赦Z
99. Guess Who's Coming to Dinner·1967 谁来晚餐;谁来付宴君且猜!
100. Yankee doodle Dandy·1942 胜利之歌

㈥ 好莱坞电影是什么

好莱坞就是一个地名,
电影工业非常发达,
很多大电影公司都在那,
所以大家说好莱坞电影,
迪士尼公司算

㈦ 好莱坞电影中的典型特点

1、非限制型的叙述手法:经典好莱坞电影的叙事众多技法中最明显的倾向是采用“客观化”,意即呈现一个基本的客观故事,在此基础上穿插人物的“知觉主观”和“心理主观”视点。因此,经典好莱坞叙事电影通常都用非限制型的叙述手法。

2、戏剧化的故事结构:经典好莱坞电影在结构故事和展开情节方面明显地以戏剧化作为基础,故事情节充满戏剧性冲突。



3、角色结构谱:经典好莱坞影片的角色往往有:正面人物(protagonist)、反面人物(antagonist)、配角(supporting)、主动角色(active)。

被动角色(passive)、刻板角色(cliche)、单线人物(one-string)、圆形人物(round)、扁平人物(flat)。

4、蒙太奇技巧:美国电影导演格里菲斯在《一个国家的诞生》等影片中创造性的在场面之内进行大量的切换,直接把戏剧性空间解构,然后重新组合以适应观众的思维和情感参与。

并由此发展出后来成为经典好莱坞叙事的一种拍摄和剪辑语法:用主镜头或交待镜头建立一个故事的发生地点,然后,当动作发展时,切至人或物的中景,在戏剧性高潮时用特写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5、全知的叙述模式:当摄影机采取全知的叙述模式时,观众对剧情的了解就远远大于剧中人对剧情的了解,观众就实际上进入到一个和导演无意的共谋。

即观众和导演都在剧中人“上面”,犹如上帝一样俯视剧中人物困境。这时观众对剧中人物的认同转移到对导演的认同,观众从剧情的参与者转移为旁观者。

㈧ 什么是经典好莱坞

经典好莱坞叙事模式
叙事的可能是无限多样的。然而在历史上,虚构性的电影似乎被形态单一的叙事模式所主控,我们将这类主导的类型称为“经典好莱坞电影”——经典是鉴于它长时间的,稳固且富有影响历史:“好莱坞”是指这种类型是在美国电影公司的影片中形成了最后的形态。而且这种模式仍然主导着其他国家出产影片的叙事。例如《天地英雄》,尽管这是一部中国电影,但仍然是以好莱坞路线来架构的。还有很多记录片,例如《政治竞选》,同样依赖于好莱坞虚构叙事的常规。
剧情以人物作为因果关系的中心而展开,这是叙事的概念依赖的基础。自然肇因(如洪水、海啸、地震)或社会因素(制度、战争、经济衰退)可以作为剧情的催化剂或前提。可叙事的重心却一成不变地放在人物的心理原因上:决定、选择或人物的性格特征。
通常推动叙事的重要特征是:欲望。由欲望形成目标,叙事的发展过程包括了目的达成的过程。比如在《绿野仙踪》(经典好莱坞时期的代表作品)中桃乐斯有一连串的目标,首先是从高齐小姐那里救出小狗托托,然后离开奥兹回家。要回家的最终欲望产生出回家沿途中的短期目标“到达翡翠城杀死巫婆”如果这个达成目标的欲望是惟一呈现的因素,那么便没有什么会阻碍角色达成目的。但在经典叙事中大多有一种对立力量:制造冲突对立面。这一对立人物的特征和目的均与主角相反。桃乐斯返回堪萨斯的目的遭到巫婆的反对,而巫婆的目的是得到红宝石拖鞋。桃乐斯必须在她穿着鞋子回到家之前将巫婆除掉。起因和后果暗示改变。如果角色不渴求与叙事开始时的方式有所不同,那么任何变动也不会发生。因此,角色及其特征尤其是欲望,是因果最重要的来源。
可是所有的叙事电影都有这样一个主角吗?实际上并非如此,在20实际20年代的苏联影片中,例如爱森斯坦的《战舰波将金号》、《十月》和《罢工》,这些影片中均无作为主角的个人。罗伯特.阿尔特曼的电影《银色.性.男女》、《纳什维尔》对主角的削引做了实验。在诸如爱森斯坦和小津安二郎的影片中,很多事件并非由角色引发而是由于更加巨大的力量(前者为社会力量、后者则为自然变化)。有些叙事性电影,如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的《奇遇》,主角并非主动而是被动的。因此主动的、被欲望驱使的主角,尽管十分普遍也并非在每一部影片中出现。
在经典好莱坞影片叙事中,主要由心理因素引发的剧情因果链几乎是所有叙事事件的动机。而时间因素则以各种形式附属于因果链条。情节的设计会省略相当长的时间段而只呈现因果上的重要事件(桃乐斯和她的同伴在路上行进的时间被省略,当她遇到新同伴时情节才得以呈现)。电影情节会组织故事的时间顺序,以求形成最有利的因果链关系。因而当一个人物在剧中有特异的言行时,观众就可以通过闪回得知原因。情节时间要根据故事的因果链来特定安排:约会(这使得人物在特定的时间相遇);最后期限(依因果关系而决定情节长度)。动机在经典好莱坞叙事中要尽可能清晰、完整地呈现。
经典好莱坞叙电影的叙事用了很多技法,但最明显的倾向是采用“客观化”,即呈现一个基本客观的故事,在此基础上,穿插人物的“知觉主观”和“心理主观”视点。因此,经典叙事电影通常都用非限制型的叙述手法。即使观众只注视一个人物,我们也可以通过剧情获取剧种人所不了解或没听到没看到的信息。这种手法只有在某些主要依仗神秘的类型片(侦探片、推理片)中才废弃不用。
最后,大多数经典好莱坞影片叙事影片都会呈现一个封闭性的结尾,不留下任何未解决的问题,寻找一个最后的结果来完成因果链。观众通常会知道每个角色的命运、每个秘密的答案和冲突的结果。更重要的是,这些特征都并非叙事所必需。一个导演完全可以提供沉闷的剧情在重大事件之间不加入明显的插曲,特吕弗、戈达尔、德莱叶和Andy.Warhol就经常如此(以不同方式)。导演甚至可以重新安排故事的时间顺序使情节的因果链更加令人迷惑不解。导演还可以将与因果无关的材料插入情节中,例如特吕弗影片中的偶然际遇,戈达尔影片中关于政治的独白或访问,爱森斯坦影片中的“杂耍蒙太奇”,还有小津安二郎的“转场”等等。叙事也可以完全主观,如《卡里加里博士》或者象在《去年在马里昂巴德》中客观和主观之间暧昧的转换。最后导演不必给每一个动作一个终结,在经典叙事传统之外的卡尔.德莱叶电影有时也采用“开放式”的结尾。
但是请注意,经典好莱坞模式也仅仅只是许多构筑电影语言系统中的其中一种。

㈨ 好莱坞电影到底是指什么样的电影

好莱坞其实就是洛杉矶郊外的一个地方,因为靠近西部,气候好,晴天多,适合拍电影,所以美国的电影制作中心逐渐从纽约转移到西部的好莱坞。好莱坞电影也就成了美国电影的标志。
1、从出品厂家来看,凡是属于八大公司的电影,都是好莱坞电影。如米高梅,派拉蒙,20世纪福克斯、华纳、环球、哥伦比亚……
2、从演员角度来说,好莱坞电影是明星制,这是和其他地区电影的主要不同之一。
3、从生产方式上来说,好莱坞电影是工业化的制作,流水线式的生产,好莱坞电影是电影商品化的最高成就。
4、从内容和品质上看,好莱坞虽然也不乏大师级人物,但基本上是商业电影。
虽然好莱坞电影是美国电影的标志,但不是美国拍的所有电影都算是好莱坞电影,因为还有体制外的力量,如独立制片,地下电影等,但这些人一旦出名,将很快被好莱坞收编。

㈩ 好莱坞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好莱坞(Hollywood),本意上是一个地名的概念,港译“荷里活”,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市市区西北郊,是洛杉矶的邻近地区,约有30万居民。但由于当地发达的娱乐工业,现“好莱坞”一词往往直接用来指美国加州南部的电影工业。不过电影制片厂分布的范围早已不局限在好莱坞一隅,好莱坞与其周边的伯班克等市共同构成了美国影视工业的中心地区。 好莱坞市内有不少数十年历史的老电影院,通常被用作电影首映式或举行奥斯卡奖颁奖礼的场所,如今也成为旅游热门地点。 作为大洛杉矶市的一部分,好莱坞没有自己的市政部门,但有一个指定的官员担任所谓“荣誉市长”,仅供各种仪式需要。目前,好莱坞市的市长是约翰尼·格兰特(Johnny Grant)。 地理 [编辑本段] 好莱坞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西南部的美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市的西北部,是世界著名的电影城市。地处太平洋东侧的圣佩德罗湾和圣莫尼卡湾沿岸。市区面积1204.4平方公里,人口348.6万(1990),黑人和墨西哥合众国人约占总人口的17%和15%,约1/3居民讲西班牙语。 大市区包括洛杉矶县和奥兰治、文图拉两县的一部分,以及贝弗利希尔斯、帕萨迪纳、长滩等80余个大小城镇,总面积10567平方公里,人口1000万,仅次于纽约大市区。 城市坐落在三面环山、一面临海的开阔盆地中,除局部为丘陵外,地面平衍,平均海拔84米;东北和东南面是圣加布列尔山和圣安娜山,森林茂密。气候温和宜人,1月平均气温13.7℃,7月23.4℃;多晴朗天气,年降水量仅357毫米,以冬雨为主。最初为住宅区,1887年由制片厂主威尔科克斯以其夫人名字取名为好莱坞。1910年成为洛杉矶的一个区。因这里多晴日,二十世纪初电影业自东部向此地集中,三十年代为最盛,美国大部分影片出自该地。直至今天,随着电视的普及,好莱坞始终是世界影视业的中心,聚集着美国六百多家影视公司,常被用作美国影视业的代称“旅游地”。 1853年,现在的好莱坞只有一栋房子。到1870年,这里已成为一片兴旺的农田。1886年,房地产商哈维·威尔考克斯在洛杉矶郊区买下了一块了0.6平方公里的地。韦尔考克斯的夫人一次旅行时听到她旁边的一个人说她来自俄亥俄州的一个叫做好莱坞的地方,她很喜欢这个名字,回到加州后,她将苏格兰运来的大批冬青树栽在这里,将她丈夫的农庄改称为“好莱坞”(Hollywood),于是有了好莱坞这个名字。在英语中这个词是冬青树林的意思。 威尔考克斯计划在这里建造一座小城,1887年2月1日他在地区政府正式注册此名。在他夫人的帮助下他铺设了今天的好莱坞大街做为城市的主街,在这条大街和其它大街的两旁种了胡椒树并开始出售产权。他的夫人募资建了两座教堂、一座学校和一座图书馆。为了使好莱坞名符其实,他们还进口了一些英国冬青,但这些植物在加州的气候下没有存活很久。 到1900年,好莱坞已经有一间邮局、一张报纸、一座旅馆和两个市场,其居民数为500人。10万人口的洛杉矶位于市东11公里处。在好莱坞和洛杉矶间只有一条单轨的有轨电车。1902年,今天著名的好莱坞酒店的第一部分开业。1903年,此地升格为市,参加投票的177位有选举权的居民一致赞同以“好莱坞”为之命名。当年下的两条命令是:除药店外其他商店禁酒,及不准在街上驱赶数量多于200的牛群。1904年,一条新的被称为好莱坞大街的有轨电车开业,使好莱坞与洛杉矶间的往返时间大大缩短。1910年,好莱坞的居民投票决定加入洛杉矶。原因是这样他们可以通过洛杉矶取得足够的饮水和获得排水设施。 1907年,导演弗朗西斯·伯格斯带领他的摄制组来到洛杉矶,拍摄《基督山伯爵》。他们发现,这里明媚的自然风光、充足的光线和适宜的气候是拍摄电影的天然场所。1910年代初,导演大卫·格里菲斯被Biograph公司派到西海岸来拍电影,他带着丽莲·吉许、玛丽·璧克馥等演员来到了洛杉矶。他们后来想寻找一块新的地盘,于是向北出发,来到了一个热情的小镇,那就是好莱坞。Biograph公司发现此地条件不错,于是在回纽约前又陆续拍了好几部电影。渐渐许多业内人士都知道了这块宝地,到好莱坞的电影剧组越来越多,美国电影业移师好莱坞的大转移开始,好莱坞向成为电影之都迈进。 1911年10月,一批从新泽西来的电影工作者在当地以为摄影师的带领下,来到一家叫布朗杜的小客栈,他们将租到的客栈改装成一家电影公司的样子。这样,他们创建了好莱坞的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内斯特影片公司。 从那以后,许多电影公司在好莱坞落户,著名的电影公司有:米高梅公司(Metro Goldwyn Mayer,简称MGM)、派拉蒙公司(Paramount)、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20th Century Fox)、华纳兄弟公司(Warner Brothers)、雷电华公司(Radio Keith Orpheum,简称RKO)、环球公司(Universal)、联美公司(United Artists)、哥伦比亚公司(Columbia Pictures)。 纽约和新泽西的电影公司迁向加州的原因主要有几点。首先这里的天气好,日照时间长。虽然电灯已经发明了,但还不够亮,最好的光源是阳光。除此之外,加州视野宽广,有各种不同的自然风景,对电影拍摄有利。 除自然条件外,在主观原因方面,好莱坞成名的最主要因素是来自发明大师爱迪生所创办的电影托拉斯公司的强大压力。爱迪生是著名的发明家。他在电影器材方面也有许多的发明设计革新,并拥有相应的专利权。1897年至1918年,爱迪生在美国挑起电影专利权之争,和众多电影制造商对簿公堂。同时,他看准了电影事业的发展远景,利用手中的电影器材王牌,将当时在美国东部的九大电影公司合并成为他的电影专利公司,由此控制了电影市场。那些不甘从命的制片人,纷纷寻找新的出路,以摆脱爱迪生的垄断,另起炉灶。这时候,在爱迪生成立电影专利公司之前已到好莱坞拍片的一家小制片厂(长老电影公司)提供了好莱坞的信息。这家原在美国东部新泽西州的电影厂,在好莱坞廉价租得厂房,快速地拍出了第一部好莱坞电影《她的印第安英雄》,这部片子给好莱坞扩大了知名度,那些欲寻自己出路的电影制片人,为好莱坞优越的自然外景和发达的交通条件所吸引,纷纷来到好莱坞开创基业。另外加州距离新泽西州非常遥远,爱迪生很难在这里控制他的专利权。加州没有那么多爱迪生的手下,即使他派人过来,往往消息早已走漏,这样一来好莱坞的电影制造商就可以及时躲到附近的墨西哥去了。爱迪生的死对头卡尔·雷穆也在好莱坞大兴土木,并创建了环球公司,成为新的影业大王。与此相反,作为好莱坞催生剂的爱迪生的电影专利公司,仅仅风光了10年,就被美国法庭宣判为非法的托拉斯而破产倒闭。 1911年第一个电影制片厂在好莱坞开业,同年已有15个其它的制片厂在这里定居,成千上万的梦幻制造者紧随而至。 1923 年,今天成为好莱坞象征之一的白色大字HOLLYWOOD被树立在好莱坞后的山坡上,本来这个字后面还有LAND四个字母,是一家建筑厂商为了推销新建好的的住宅社区设置的广告看板。但它们被树立起来以后就没有人去管它们,以致渐渐荒废。一直到1949年,好莱坞的商会才将后面的四个字母去掉,将其它字母修复。这个招牌今天受到商标保护,没有好莱坞商会的同意,无人允许使用它。 1929年5月16日,奥斯卡金像奖第一次被颁发,当时的门票是10美元,一共有250人参加。 1947年1月22日,美国的商业电视台开始进入好莱坞。同年12月,好莱坞第一次为电视拍电影。50年代,音乐唱片业也开始涉足好莱坞和附近的伯班克市。大多数电影制片厂仍留在原地,但好莱坞的外貌已经改变了。1952年,CBS在Fairfax大街和贝弗利大街交界处建立了电视城,CBS这一扩张之举实际上也意味着好莱坞在拓展自己的版图。 好莱坞著名的星光大道(Walk of Fame)始建于1958年。1960年2月9日,女演员乔安妮·伍德沃德得到了第一颗星的殊荣。 1985年,好莱坞的商业和娱乐区被正式列入美国受保护的历史性建筑名单。 1999年6月,洛杉矶的地铁终于开到了好莱坞。 2001年,柯达剧院(Kodak Theatre)在Highland大道开业,成为奥斯卡奖颁奖礼新的举办场所。 2002年,一些好莱坞居民发动了一个让好莱坞自主独立,不再是洛杉矶一部分的运动。好莱坞市政府决定让所有洛杉矶居民投票表决。独立运动被以绝大多数否决。 派拉蒙公司(Paramount)是目前惟一留在好莱坞内的老牌大型制片厂。 今天的好莱坞是一个多样的、充满生机的和活跃的市区。它在美利坚合众国文化中已经具有了重大的象征意义。可以说,好莱坞的发展史就是美利坚合众国电影的发展史。好莱坞生产的影片不仅满足美利坚合众国电影市场的需要,还出口到世界各地,不仅输出了美利坚合众国的文化,更为好莱坞投资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阅读全文

与美国经典好莱坞电影含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跟吸血鬼有关的电视剧或电影 浏览:472
美国电影巴兰 浏览:123
天上掉下个ufo电影导演 浏览:491
美国动作电影有女主角 浏览:785
嗯嗯快点欧美电影 浏览:481
巨蟒变蛇女电影大全 浏览:487
充值电影网 浏览:536
豆瓣2017年度科幻电影榜单 浏览:106
搞笑外国二战电影大全 浏览:126
atv电影网 浏览:594
下载6080电影网 浏览:965
在快手里怎么买电影票 浏览:639
电影音频怎么裁剪出来 浏览:604
欧美男星电影 浏览:200
大鹏的电影深度 浏览:274
大吉大利万事如意电影 浏览:967
孙红雷拍的缉毒电影大全 浏览:156
抖音电影推荐美国恐怖 浏览:986
3D电影原盘是半宽还是全宽 浏览:830
2016年3月好看的电影 浏览: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