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国的电影中心是怎样从纽约迁到好莱坞的
美国的电影制作最初是在纽约、芝加哥、费城都东部城市开始的,后来制片人在寻找外景时发现了南加州温暖的阳光和丰富的地貌,非常适合终年拍摄电影。同时,也是为了避开生产影片的专利公司,一些独立制片人开始迁到这里,在好莱坞这个洛杉矶郊区小镇落户。很快,这里便聚集了许多制片公司,到1910年前后,美国电影的制作中心便从纽约转到洛杉矶,好莱坞成了美国电影的同义词。好莱坞位于美利坚合众国第二大城市洛杉矶市。
好莱坞集中600多家电影和电视制片厂。城郊农业发达,盛产蔬菜、柑类水果及乳、蛋、肉类等畜产品。商业和金融、保险业集中大市区从业人员的29%,银行、储蓄和信贷机构、保险公司等遍及全市。好莱坞越来越发达所以电影也被转移过来。
Ⅱ 美国电影如何分级
美国电影分级如下:
G级:大众级,所有年龄均可观看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PG级:普通级, 建议在父母的陪伴下观看,有些镜头可能让而用产生不适感.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PG-13级:普通级,但不适于13岁以下儿童.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回游吸毒镜头和脏话;
R级: 限制级,17岁以下必须由父母或者监护陪伴才能观看.限制级,17岁以下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承认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NC-17级:17岁或者以下不可观看 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坚决被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2)美国电影从扩展阅读
美国分级制度的发展历史:
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直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一直按照海斯委员会(The Hays Commission)所制订的《海斯法典》(Hays Code)来执行。
海斯法典》是绝对伦理化的、类似清教徒教规的一种电影法典,其严厉程度在今天的电影导演看来是难以拍出任何一部生动电影的。
在《海斯法典》中处处是禁忌,比如,该法典规定在电影中禁止表现黑白通婚,包括禁止表现有黑白种族的性关系;过多的拥抱以及富有欲望意义的镜头都不予表现;禁止有裸体和生孩子的场面,哪怕是侧影也不可以。另外,像走私、吸毒、暴力的具体过程以及纵火都不予表现;
甚至是跳舞场面时的不雅动作和舞蹈时性动作的暗示都是不能表现的。这样一种捆缚电影创作的规定,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后被渴望享有拍摄自由的电影作者们冲破了。《海斯法典》在1968年以后彻底被另外一种方式代替--美国电影协会分级制度(MPAA ratings)
1968年11月,第一次来自美国电影协会的分级系统被宣布了,这个系统的分级相对今天的美国电影分级制度来说是比较简单和笼统的,它分为四个级别。
G和M的级别是普通级别,对于年龄阶层没有限制,到了R这个级别就是限制级,16岁(后改为17岁)以下的观众必须有家长和成年人陪同才能观看。而X这个级别是后来新增加的。
为什么选用X这个字,其来源是古罗马字母里的第10个,也表示10岁,古代罗马的圆形竞技场规定入场者必须超过10岁才能观看。但X这个级别后来被更为具体的年龄限制级NC-17所代替了。
不过从此以后,X这个字母在电影放映系统里便成为一个人人皆知的色情电影的象征性字母。 经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对分级制度的逐步修改,目前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由美国电影协会分为五个级别: G、 PG 、PG-13 、R、NC-17。
实践证明,电影分级制度的引入,也确实在鼓励艺术创作自由和强调艺术创作的社会责任方面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平衡作用。一部影片的定级确实与票房收入密切相关,美国电影史上的票房十强集中在G、PG和PG-13级影片上。
Ⅲ 关于美国电影发展史
美国电影发展史:
美国是世界第一电影强国,虽然美国只有200余年历史,没有什么历史底蕴,但在几百年的短暂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梦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而这些在其电影中都有着很好的体现,这些都是很多其他国家电影所不具备的。
包容这一点尤其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最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的电影《硫磺岛来信》,能从侵略者和敌人的角度来表现战争,发掘敌人身上的闪光点与无奈,在全球恐怕没有多少国家能做到。因而美国电影一直引领着世界电影产业发展的潮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经济和中下层居民数量迅速增长,美国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
这些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当时的产量是每月400部,主要的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鲍特,E.S.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意发展为一门艺术。
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来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电影收益高,竞争激烈。自1897年开始,爱迪生即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
到1908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该公司拥有16项专利权,并与电影胶片专营者之一的伊斯曼柯达公司达成协议:只有专利公司成员组织方能购买伊斯曼胶片。到1910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
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这里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远离专利公司的控制,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
格里菲斯此时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他于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1908年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至1912年,他已为该公司摄制了近 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渐移向好莱坞,并发现和培养了许多后来的名演员,如塞纳-马恩省特,M.、璧克馥,M.和吉许,L.姐妹等。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镍币影院逐渐被一些条件较好的电影院所代替;电影专利公司的垄断权势也逐渐消失,终于在1915年正式解体。此时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一批新的电影艺术家已经出现。制片中心也从东海岸移到好莱坞。
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程度地破坏和损害了欧洲各国的电影业,却促成了美国电影的勃兴。美国电影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市场。待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电影已经建立起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美国电影风格:
1、个人主义是美国价值观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它重视个人成就、崇拜个人奋斗,讲究个人价值最大程度地实现。
美国电影是灌输个人主义的主要工具,从《蜘蛛侠》、《超人》再到《2012》,“救世主们”一次次让美国扮演拯救世界的角色,英雄来到地球是“为了美国式的真理和正义”,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认同美国具有拯救并主导世界强权地位的天然能力。
2、美国电影很注重镜头和叙述场景的精雕细琢,自由女神像、星条旗、曼哈顿街道都是时常出现的镜头。
无论是现代科技制作出来的震撼镜头,还是艺术浪漫的日常生活场景的展示,都会激起一部分观众对美国的向往。
3、美国电影善于将精神内核和商业外壳有机结合,价值观倾向被包装在具有强烈视听效果的表层结构之下。
美国影视产业不仅为美国带来巨额经济利益,带动了美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同时推销了美国的价值理念,营造了一个有利于国家形象传播的“美国文化群落和文化生态”。
Ⅳ 美国电影从什么时候开始可以在中国上映
中国政府和文化部门对我国的本土电影有保护措施,每年只进口少量的美国电影在中国上映(20几部吧,这还是在世贸协定下才有这么多,否则更少),这些电影还要经历层层审批,保证不侮辱中国,不诋毁社会主义,还要积极健康,才有机会在中国上映,很多经典美国片是不符合这些要求的。其实美国电影很早就在中国上映了,如《乱世佳人》,《魂断蓝桥》,1994年11月中旬,由中影集团公司进口,第一部与外商采用票房分账形式发行的美国华纳公司影片《亡命天涯》在上海、天津、北京、郑州、重庆、广州等6个城市进行了为期一周的首轮放映,观众人次达139万,票房收入1127万元,所以第一部在中国上映的商业大片为《亡命天涯》,真实谎言在它的后面上映。很多经典电影不可能还在中国上映了,一般只会上映最新的美国片。
Ⅳ 全球公认最好看的十部美国电影
《教父》、《阿甘正传》、《泰坦尼克号》、《辛德勒名单》、《盗梦空间》、《肖生克的救赎》、《美国往事》、《乱世佳人》、《十二怒汉》、《低俗小说》等。
一、《教父》
《教父》是由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执导,马龙·白兰度、阿尔·帕西诺等主演的黑帮电影,于1972年3月24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马里奥·普佐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以维托·唐·柯里昂为首的黑帮家族的发展过程以及柯里昂的小儿子迈克如何接任父亲成为黑帮首领的故事。
Ⅵ 好看的美国电影有哪些
1、留下我(电影)
主人公杰克(艾恩·邓莱普RyanDunlap饰)深陷妻子艾米(萨拉·凡曼SarahVanEman饰)意外逝世的阴霾情绪中不能自拔,老父亲(马克·格里克森MarkGullickson饰)拿过艾米生前拍照使用的相机上前宽慰。快门按下时奇迹发生了。杰克进入了照片记录的世界里。从宁静安详的午后广场到杯酒交酌的深夜party,杰克一头雾水...
2. 大独裁者(电影)
《阿甘正传》是由罗伯特·泽米吉斯执导的电影,由汤姆·汉克斯、罗宾·怀特等人主演,于1994年7月6日在美国上映。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温斯顿·格卢姆于1986年出版的同名小说,描绘了先天智障的小镇男孩福瑞斯特·甘自强不息,最终“傻人有傻福”地得到上天眷顾,在多个领域创造奇迹的励志故事。电影上映后,于1995年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最佳男主角奖、最佳导演奖等6项大奖。2014年9月5日,在该片上映20周年之际,《阿甘正传》IMAX版本开始在全美上映。
Ⅶ 美国电影必看前十名
好莱坞电影在最近两年表现疲软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中国观众对好莱坞电影的审美疲劳只是一小方面,并不是全部,毕竟好莱坞电影也有进步,只不过创新乏力。其实不仅是中国电影市场,好莱坞电影近些年在全球电影市场的影响力也在下降,这得益于好莱坞之外国家和地区电影的质量越来越好了,而好莱坞“吃老本”严重。
说白了,好莱坞电影的影响力下降,正是说明全球电影市场的繁荣,电影大片不止你好莱坞能拍了,现在好莱坞电影在观众眼里跟国产电影已经没有什么区别了,顶多就是外国演员和国内演员的区别,就连背靠好莱坞的奥斯卡金像奖也放下了曾经高傲的身段,也在努力的改革,让其变得多样化。
Ⅷ 美国电影的发展历史
美国是世界第一电影强国,虽然美国只有200余年历史,没有什么历史底蕴,但在几百年的短暂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梦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而这些在其电影中都有着很好的体现,这些都是很多其他国家电影所不具备的。包容这一点尤其是其他国家望尘莫及的,最典型的例子是2006年的电影《硫磺岛来信》,能从侵略者和敌人的角度来表现战争,发掘敌人身上的闪光点与无奈,在全球恐怕没有多少国家能做到。因而美国电影一直引领着世界电影产业发展的潮流。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经济和中下层居民数量迅速增长,美国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1905年在匹兹堡出现的镍币影院(入场券为 5美分镍币)很快遍及美国所有城镇,到1910年每周的电影观众多达3600万人次。这些影片都是单本一部的,当时的产量是每月400部,主要的制片基地在纽约,如爱迪生公司、比沃格拉夫公司和维太格拉夫公司。1903年鲍特,E.S.的《一个美国消防员的生活》和《火车大劫案》使电影从一种新奇的玩艺儿发展为一门艺术。影片中使用了剪辑技巧,鲍特成为用交叉剪辑手法来造成戏剧效果的第一位导演。
电影收益高,竞争激烈。自1897年开始,爱迪生即为争夺专利进行诉讼。到1908年,成立了由爱迪生控制的电影专利公司,该公司拥有16项专利权,并与电影胶片专营者之一的伊斯曼柯达公司达成协议:只有专利公司成员组织方能购买伊斯曼胶片。到1910年,电影专利公司垄断了美国电影的制作、发行和放映。
独立制片商为摆脱专利公司的垄断,相继到远离纽约和芝加哥的洛杉矶郊外小镇好莱坞去拍片,这里的自然条件得天独厚,远离专利公司的控制,又临近墨西哥边境,一旦专利公司提出诉讼便可逃离。格里菲斯此时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他于1907年加入比沃格拉夫公司,1908年导演了第一部影片《陶丽历险记》。至1912年,他已为该公司摄制了近 400部影片,把拍片重心逐渐移向好莱坞,并发现和培养了许多后来的名演员,如塞纳-马恩省特,M.、璧克馥,M.和吉许,L.姐妹等。
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镍币影院逐渐被一些条件较好的电影院所代替;电影专利公司的垄断权势也逐渐消失,终于在1915年正式解体。此时以格里菲斯为代表的一批新的电影艺术家已经出现。制片中心也从东海岸移到好莱坞。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程度地破坏和损害了欧洲各国的电影业,却促成了美国电影的勃兴。美国电影源源不断地涌入欧洲市场。待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美国电影已经建立起在欧洲的霸权地位。
Ⅸ 有哪些推荐的美国电影
看到美国电影我真是太激动了,我自己平时看美国电影比较多,最近碟中谍上映,《碟中谍6》真的是暴力推荐,56岁的汤姆克鲁斯真的太拼了。
1、《碟中谍6:不可能的任务》
其实也是推荐整个系列。每一部都是围绕着汤姆克鲁斯饰演的伊森执行间谍任务而展开的,在第六部中,伊森的IMF小组又接到了CIA下达的任务,这次他要找到钵元素,上级派来了沃克与他执行任务,但没想到竟是连恩身边的人,IMF小组行动危在旦夕,不仅这些,在这一部伊森的感情生活也很棘手,原来的未婚妻茱莉亚再度出现,而伊森早已与伊尔莎渐生情愫,在结尾,死后重生的伊森对茱莉亚说对不起,而对伊尔莎满是笑容已说明了一切。
Ⅹ 美国电影为什么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是彩色的而我国电影20世纪60年代为什么还是黑白的
技术引进及成本问题,主要是成本问题和彩色电视的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