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天注定为何国外获奖无数,国内至今被禁
这部电影在国外获奖无数,而在国内被禁至现在,主要是因为拍得太真实了,而且几乎是不能有的色情、暴力、血腥等元素都有了。
天注定这部影片讲述了四个不同的故事,在这四个故事里,每个故事的主人公,最后都走上了杀人或者是自杀的道路。这部电影在国外上映之后,拿到了戛纳最佳编剧奖在内的多个国际大奖,是BBC、《纽约时报》2013年度十大佳片之一。
(1)在美国获奖的中国禁播电影扩展阅读
天注定的主要角色:
一、大海 演员:姜武
大海一直对村里的煤矿被富豪侵占,感到非常愤怒。他试图写信到中南海告状,但因为不知道中纪委的具体地址,导致无法寄信;他试图挑衅曾是自己同学的富豪,却又被人用铁锹像打高尔夫球一样打得头破血流,从此多了一个“高尔夫球”的外号。
二、三儿 演员:王宝强
三儿在过年时回到了家乡,在外,他冷静无情地抢劫杀人,一把手枪让他走遍大江南北,“听到枪声才觉得不无聊”。家里人对他的回归并没有太大反应,母子、兄弟之情也逐渐淡漠,老婆希望他能留在家中过安稳日子,但他不愿意,宁可让老婆去找个情人或是跟自己离婚。
接下来,他毫不犹豫地又踏上了游走的旅程。在三儿搭乘的大巴中,贾樟柯播放了杜琪峰《放逐》中的经典段落——白纱帐中的枪战,一是顺便致敬杜sir,二也是对枪手三儿的礼赞。
Ⅱ 有哪些中国电影在外国获奖过
戛纳、威尼斯、柏林、东京电影节获奖中国电影选集《霸王别姬》【1993年戛纳金棕榈大奖】【国际影评人大奖】《活着》【1994年戛纳评审团大奖】【1994年戛纳最佳男演员奖】〈鬼子来了〉【2000年戛纳评审团大奖】〈春光乍泄〉【1997年戛纳最佳导演奖】〈花样年华〉【2000年戛纳最佳男演员奖】【技术大奖】〈悲情城市〉【1989年威尼斯金狮奖】〈秋菊打官司〉【1992年威尼斯金狮奖】【1992年威尼斯最佳女演员奖】〈爱情万岁〉【1994年威尼斯金狮奖】〈一个都不能少〉【1999年威尼斯金狮奖】〈过年回家〉【1999年威尼斯最佳导演奖】〈阳光灿烂的日子〉【1994年威尼斯最佳男演员奖】〈红高粱〉【1989年柏林金熊奖】〈喜宴〉【1993年柏林金熊奖】〈香魂女〉【1993年柏林金熊奖】〈图雅的婚事〉【2006年柏林金熊奖】〈河流〉【1997年柏林评审团大奖】〈我的父亲母亲〉【2000年柏林评审团大奖】〈十七岁的单车〉【2001年柏林评审团大奖】〈孔雀〉【2005年柏林评审团大奖】三峡好人【2006年威尼斯金狮奖】〈蓝风筝〉【1993年东京金麒麟】黑暗之光【1999年东京金麒麟】详细介绍网页: http://www.douban.com/doulist/11874/?start=0
Ⅲ 有哪些国内比较冷门的电影在国外却获奖
白日焰火在国内并没有获得太多的奖项认可,而且票房成绩也仅仅达到了1亿的水平,然而在国外白日焰火这部电影却获得了柏林电影节的最佳影片以及最佳男演员两项大奖。所以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白日焰火这部电影更受到影评人以及电影节的青睐。可以说白日焰火的观影门槛还是非常高的,可以说刁亦男并不是为了大众而拍摄的这部影片,因为白日焰火的艺术性以及故事的完成水平也是非常高的,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白日焰火的拍摄目的就是为了参加国际电影节拿到奖项。
其实艺术片和商业片都需要在电影市场上存在,因为像白日焰火这样的艺术片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国内电影的高度。而商业片在某种程度上也在养活一大批从事电影工作的人员。可以说两者是相互依存的,而并不是存在着某种隔阂。
Ⅳ 为什么有些国产电影在国内不火 而在国外就获得各种奖
中国国产电影火不火主要和票房挂钩,而在国外对电影是否能获奖是对电影的艺术价值,拍摄等等方面的来判定的。
1、中国电影的上映审核和国外不同。中国对电影的审核分为可播出,修改后才能播出和禁播。中国的审核标准:
一、主题:不可偏离国情
标准:一部影片的主题应该宣扬正确的价值观导向,不能跟国情脱离太远。即便是商业电影必然涉及的正反对立元素,也绝不可以搞出邪能胜正这样的主题,这似乎会引起观影不适。
二、血腥:不能拍特写 标准:究竟什么样的血腥场面才叫尺度范围内?电影局在审查时也会犯难,但会有一些模糊的标准,比如最好拍全景,不要有血淋淋的特写。
三、鬼戏:只可心中有鬼 标准:所谓“鬼片”其实无鬼已经成了所有内地恐怖片的共识。但“鬼”又实乃制造恐怖氛围的绝佳工具。于是,基本上所有惊悚恐怖片导演都学会了这件事,那就是只在心中有鬼。
四、涉警:须模糊作案细节 标准:我国的涉警作品,在交给电影局审查之前,还得先通过公安部这一关,需要获得公安部的批文方可拍摄和上映。相较于其他电影,涉警戏的审查细致到案件在哪一个地区、哪一个时间段发生,甚至办案手段是否符合国内情况等等。
因为一些电影在国内并不受欢迎而且会受到限制。所以一些导演在电影投放时就会选择海外市场。
而国外是按照限制来划分的。比如英国 英国电影分级制度 “U”级:普通级——适合所有观众。在此级节目中只能偶尔使用“damn”(该死)、“hell”(见鬼、混蛋)这类轻微的咒骂语言,极少使用其他温和的咒骂语言; “Uc”级:特别适合儿童观看; “PG”级:家长指导级; “12”级:适合12岁以上及成人观看; “15”级:适合15岁以上及成人观看; “18”级:适合18岁以上及成人观看。所以一些国内不能播出的电影可能在国外就能获奖,比如《十七岁的单车》。
2、电影类型和电影受众。电影是一种大众文化商品,其首要功能是娱乐。观众通过从电影影像和故事中获得某种心理上的替代性满足来逃避日常生活的压力,以放松情绪和实现精神的愉悦。一般票房高的商业电影,符合大众口味,但电影艺术价值就不一定高。当然也有可能有新鲜这个成分。
而在中国的电影受众主要以年轻人为主,而去影院看电影也主要是抱着娱乐的心态。当一部电影成为热点话题时,它就具备了满足人们社会交流的功能,成为大家生活中茶余饭后的谈资,而那些还未关注该电影的人因为无法产生共同话题便会有一种交际危机感,因此有些观众哪怕对电影本身的内容不感兴趣,但为了获得谈资解除社交危机,获得社交互动的满足感,他们也会走进影院贡献票房,成为票房飙升的助力。所以一些艺术价值高的电影可能并不能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而影院会根据售票来安排影片场次。当某部影票受众不多时,场次就会减少或者下映。票房自然也不会高。
Ⅳ 为什么大多当年获奖的奥斯卡影片,都没有在中国上映
因为那些片不符合中国国情啊,奥斯卡只代表着美国人最喜欢的电影,首先要符合美国的这种口味,在中国看来有些奥斯卡影片其实就像文艺片一样,没什么看头,就说去年的拆弹部队和阿凡达,中国人肯定选择阿凡达,应该说世界人民都选阿凡达,包括伊拉克和阿富汗,而美国人却要选择拆弹部队,可以看出来美国人的奥斯卡不仅要好看,还要能给美国人带来信心的鼓舞,你要让阿富汗伊拉克看拆弹部队,估计都要吐血了。。
Ⅵ 寻几部在国外获奖,却因为体制原因,在国内被禁的国产影片!越多越好,谢谢了
恐怕,你看不到的吧
所谓在国外获奖,唉,难啊哥哥,
以下系小众电影或文艺电影,仅部分获奖,但都绝对满足你要求(和好奇心)
全是国内知名的演员,不过这些片子从未被宣传过
《暗物质》刘烨演的! 原因:反动(留洋学生内心扭曲相关)
《苦恋》《蓝风筝》 原因:文革
《魂断威尼斯》《欲望法则》 原因:同志
《九一三》(注意,全是汉字) 原因:政治因素
《十七岁的单车》《小武》《东宫,西宫》原因:名导演的争议电影
先这些吧,你能找到片源就已经很强大了
Ⅶ 有哪些电影在大陆不能播的
以下列举部分在国外获奖但大陆却无法播出的电影
1、《天注定》
《天注定》是由贾樟柯编导,姜武、王宝强、赵涛、罗蓝山等演绎的四折当代情义故事,构成了一整幅万里江山图。该片讲述了几个不同的普通人走向犯罪或自杀 的经历,每个故事发生在中国的一个不同的地区,从里面看到了中国社会里的各种身影。
周克华跨省作案、村民对抗干部贪腐开枪杀人、东莞色情服务、流水线工厂员工跳楼、小三被原配打和贪官逼迫良家妇女致反抗杀人。影片秉承贾樟柯电影的一贯风格,关注草根阶层聚焦普罗大众,表现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的梦想、内心挣扎与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Ⅷ 中国拍的哪几部片国内不让播
中国内地十大禁播电影
、《十七岁的单车》(2000年)
该片是第六代导演代表人物王小帅的最新作品。王小帅在没有拿到审片结论之前便携片参加了柏林国际电影节,虽赢得一尊银熊,却被禁止在国内公映。
2、《鬼子来了》(2000年)
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影片以独特的视角揭露了日本军国主义者,圈内口碑不错,因没有突出某些政治派别的良好形象,迄今不能公映。
3、《苏州河》(2000年)
获荷兰鹿特丹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日本银座影展大奖。影片以王家卫的电影风格叙述了一个爱情悲剧故事,表现对爱的执著和爱之意义的探讨。因首先在台 湾上映遭禁映。
4、《过年回家》(1999年)
获1999年第56届意大利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这是一个关于宽容和爱的故事,主人公过年回家,倾诉了17年的难言人生。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导演张元受到处罚。
5、《赵先生》(1998年)
本片获第51届瑞士洛迦诺电影节“金豹奖”
导演:吕乐摄影:王大麟主演:施京明 张芝华陈怡南蒋雯丽第5代最杰出的摄影师之一吕乐试图通过拍摄处女作《赵先生》,像他的同门师兄张艺谋一样成功转型成电影导演。但这一努力却并未取得太大的成效,虽然本片在瑞士洛加诺电影节获得金奖,不过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在国内被禁映。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小说》据说因为情节晦涩,映射中国百姓悲惨生活,也处在封存状态中。
6、《小武》(1997)
导演贾樟柯凭借《小武》在国际影坛一举成名,成为青年导演中后来居上的代表人物。他的拍片方式与其他一些人并无二致,都是走国际融资与发行的道路,基本与本土电影市场不发生任何关系。在国内,《小武》及其他类似的电影作品,因诋毁政党形象,涉嫌煽动都是通过盗版VCD的形式与观众见面。
7、《邮差》(1995年)
这部电影是导演何建军得到鹿特丹电影节的一个基金的资助拍摄,并在欧洲完成后期制作的。这就决定了本片不可能在国内获得放映的机会。从国外电影节或电影基金获取资金支持是不少青年电影导演的基本运作方式,也是他们完成的电影无法与观众见面的重要原因。涉嫌诋毁中国官员形象。
8、《活着》(1994年)
张艺谋评价最高的作品,获戛纳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奖和男演员奖。根据余华小说改编,表现人在极端艰难的生存环境下可悲的顽强和坚韧,因诋毁社会主义法制,诋毁政党执政能力,迄今不能公映。
9、《东宫、西宫》(1996年)
获阿根廷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编剧、摄影大奖。根据王小波的小说改编,讲述一对同性恋者复杂的心路历程,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涉嫌宣传腐化思维,迄今未被准许上映。
10、《蓝风筝》(1993年)
获日本东京国际电影节大奖。以悲哀、灰暗的基调讲述几十年的故土旧事,透视埋在历史灰烬下的人的命运,审查未通过即参赛,导致中国电影代表团退出东京电影节,因诋毁社会主义形象,诋毁之政党形象,该片迄今不能获准上映。
Ⅸ 谁知道历年在国外获奖的中国电影急!
1、1978年
《小蝌蚪找妈妈》获“南斯拉夫1978年国际美术电影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