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的1919》观后感 快!!!
《我的1919》观后感
张文雅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让签字。”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这是一位中国外交官讲述的一段屈辱的外交史,当我在写这些的时候电影中的一幕幕又呈现在我的脑海里。愤怒!当日本无耻地要求占领山东的时候,当顾维钧正义的呼声遭到拒绝的时候,当中国人民被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我们自动么能不愤怒?当中国人民展开拒签和约斗争的时候,当顾维钧、陆征祥不顾北洋政府的命令拒签和约的时候,我们又怎能不感动呢?
顾维钧,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当国际委员会向中国代表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是他,只有他,站出来。他通晓英语、法语,但他却在会上用汉语发言,痛斥日本的无耻行径,他是一只“智慧的老鼠”。
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面对中国外交的失败,他努力过,放弃过,但他的理智,他的爱国心战胜了一切,他没有逃避,而是昂首挺胸地拒签和约,离开会场。
肖克俭,一个炽热的爱国青年,他组织人民运动,将海外华侨团结起来以示他们的不满。为了祖国他抛下了深爱着的妻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英美政府,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了本国的利益,不惜出卖了中国的利益。再次验证了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北洋政府,面对人民的抗议,残酷镇压,还强令中国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表现了反人民的阶级本质。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赤诚的爱国之心,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失败了,它会永记在我们心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更激励我们发愤图强,学习更多知识,长大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来自: 优习网(www.YouTheme.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youtheme.cn/gaozhongzuowen/houganguanhougan/2007-12-27/39558.html
Ⅱ 《我的1919》读后感100字
读后感之家:《我的1919》观后感800字
落后就要挨打,这是近代史直接告诉我们的道理,它告诉我们自1840年以后中国如何被迫签订一个个不和理条约。甚至在一战结束后中国作为战胜国之一,竟然没有得到战胜国应有的待遇,没有得到在战前各盟约国给出的承诺。甚至中国的主权也遭到破坏——山东属于我国领土却被日本抢去。
《我的1919》这部电影向我们证明,当个人很“要强”,但国家太弱,那么这个人是要吃亏。同时也展现当时帝国侵略者为了自身的利益把中国的利益出卖了,也把中国被日本侵略的事实生动的展现给观众。同时也表明了当时中国政府的腐败,为了自身的利益,向日本妥协把国家的主权出卖了。
但中国也有自己的“脊梁”,也有那些为国家利益,把自己的时间自由,甚至生命献给国家的人。顾维均是巴黎和会上中国的代表之一,为了中国的利益不断的挣扎着,与外国侵略者斗智斗勇,不顾个人的安危。同时又不顾但是腐败政府的命令,以国民的利益为重,拒绝在战胜国合约上签字,生动的展现了中华民族那种为民族的利益顽强的抵抗外来的侵略,同时也表现出了中华民族所固有的爱好和平,希望与其他民族友好的相处,热于助人的传统美德。
同时也展现了当时热血的中华儿女为中华民族的儿女用不同的方式来保卫中国的利益,顾维均从小到大的兄弟,中国革命的一位革命者即使在国内被迫离开,但在国外仍坚持自己理想,仍在外国不断的奋斗,带领中国华人维护国家的利益,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不忘告诉自己的妻子国家已是一片热土,中国的觉醒必将带领中国走向光明,因为中国儿女的血是热的。他们不愿自己的同胞,国家受到侵略。同时也展现当时新的思想流入中国,中国的思想领域也开始活跃起来。由顾维均与朋友的争吵可知,思想的活跃 必将推动中国革命的进步。同时这部电影也展现了“美学与史学”的完美结合,在最后顾维均的朋友去世所展现的雄雄烈火,不仅表现了中国人的愤怒,同时也表现了中国革命烈火在雄雄燃烧,中国将在世界的丛林中站起来,中国将会结束受侵略的历史。因为有那些为了中国利益牺牲自我的中华儿女,他们不怕危险在屈辱的外交上仍用智慧展现中华民族的精神——自强,自尊,自爱。
Ⅲ 《建国大业》或《我的1919》观后感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电影《建国大业》在毛主席的庄严宣告中结束了,那一幕幕令人振奋的场景,在脑海里久久回荡,挥之不去。
影片以抗战胜利至建国前夕为背景,正面再现共和国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诞生到确立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重庆谈判、双十协定、校场口事件、辽沈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定都北平、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等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在影片中依次展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老一辈革命家,宋庆龄、张澜、李济深、沈钧儒、何香凝等民主爱国人士纷纷登场,仿佛把我们带到那个艰难而又催人振奋的岁月中,去追忆那段历史,缅怀远去的革命先辈。
电影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的飞机上拉开序幕。抗日战争结束之后,各阶级、各党派、广大人民群众反战情绪高涨。于是,在民主爱国人士张澜等人的斡旋下,毛泽东代表的共产党与蒋介石代表的国民党拉开了重庆谈判的序幕。为了表示诚意,中国共产党主动放弃了部分占领的解放区,然而,国民党却丝毫没有建立民主政府的意思,反而驱赶民主党派,逐渐走向了军政府独裁统治的灭亡之路。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展开了白色恐怖下的血腥屠杀,一大批爱国民主人士遭到杀害。此举遭到了以共产党为首的各党派的强烈反对。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的一幕戏中,冯将军大白天手持白灯笼闯入蒋介石的府第,要求见蒋介石,被拒绝后。冯将军义愤填膺的说:“这个世道太黑了,我怕看不见。”足以看出当时的时局是多么的恐怖,而冯将军也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杀害。
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通过建立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获得了全中国人民群众的支持,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李公朴、闻一多为代表的革命人士为了政协会议的召开,奉献了一切,奉献了自己的生命。他们用鲜血换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最让人难忘的镜头是,影片中淮海战役结束后,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朱德等革命元首,听到战役结束我军大获全胜的消息,毛主席说,长江以北,再无大战。于是,四个改变了中国历史的男人,四个改变了中国命运的男人,一起喝酒,喝醉了一起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让人十分的感动。那一刻,他们几十年经历的苦难,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发。五次围剿,突破封锁线,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无数人的生命,换来了这革命转折的这一刻。让他们再也克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唱起来,喝起来,哭起来,笑起来,跳起来……观众的眼睛似乎也在这一刻湿润了,多么艰难的历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军战士打仗累了,没有占民宅,集体整齐的睡在马路上。宋庆龄看到了,看到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会胜利。这就是我们最亲爱的人——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说,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国人民从此翻身做主人,一个崭新的国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台湾那边,落寞的是蒋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现如今,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六十周年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回忆那段历史,追忆那段历程,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并由衷地祝福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人们幸福安康。
Ⅳ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2000字
它以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代表拒绝在丧权辱国的“和约”上签字这一事件为创作背景,以“从个人角度回顾历史”的纪实性叙事手法,从全新视角还原历史。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提出的合理要求被拒,同时由于大会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作为中国的外交大使顾维钧等人为此发声,并且拒绝在合约上签字。这是在近代国际外交风云中,中国面对西方列强发出的第一声呐喊,是中国第一次在国际舞台上坚决表明自己的态度,维护自己的利益。
通过这部影片,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的奋起反抗,也领悟了“弱国无外交”这一真理。
顾维钧,27岁出任驻美国公使,是当时最年轻的外交使节。1919年,他以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成员的身份出席和会。在会议上,他针对日本代表对山东的无理要求据理力争,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等方面驳斥了日本代表的种种狡辩。坚决的态度,流利的口才,有力的论辩,博得了全场的热烈掌声,但日本凭着自己强大的势力威胁和会主席,这是何等的无耻。而英、美、法三国,不顾中国代表的强烈抗议,仍然宣布由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切权益。中国人民运动不断涌起,顾维钧等人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而中国政府却要求签字。中国政府的腐败妥协令中国人民愤怒,也令顾维钧愤怒。最后,顾维钧只说了句“中国人民将永远记得这天”,转身走了,拒绝签字。
还记得在这部影片中,由陈道明饰演的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的发言。他说:“中国不能失去山东,就像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这充分地表明了中国的态度。看完了这些我不知是激动还是感动,在心里一百次的默念着:我愿成为他们中的一员,即使让我倒在血泊中,我也毫无怨言。
Ⅳ 电影 我的 1919观后感写 800字
《我的1919》观后感
张文雅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让签字。”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这是一位中国外交官讲述的一段屈辱的外交史,当我在写这些的时候电影中的一幕幕又呈现在我的脑海里。愤怒!当日本无耻地要求占领山东的时候,当顾维钧正义的呼声遭到拒绝的时候,当中国人民被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我们自动么能不愤怒?当中国人民展开拒签和约斗争的时候,当顾维钧、陆征祥不顾北洋政府的命令拒签和约的时候,我们又怎能不感动呢?
顾维钧,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当国际委员会向中国代表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是他,只有他,站出来。他通晓英语、法语,但他却在会上用汉语发言,痛斥日本的无耻行径,他是一只“智慧的老鼠”。
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面对中国外交的失败,他努力过,放弃过,但他的理智,他的爱国心战胜了一切,他没有逃避,而是昂首挺胸地拒签和约,离开会场。
肖克俭,一个炽热的爱国青年,他组织人民运动,将海外华侨团结起来以示他们的不满。为了祖国他抛下了深爱着的妻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英美政府,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了本国的利益,不惜出卖了中国的利益。再次验证了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北洋政府,面对人民的抗议,残酷镇压,还强令中国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表现了反人民的阶级本质。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赤诚的爱国之心,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失败了,它会永记在我们心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更激励我们发愤图强,学习更多知识,长大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Ⅵ 对《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观后感
张文雅
“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中国政府提出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日本在大战时夺去的德国在山东的特权,美英等国操纵会议,无理拒绝中国的正义要求。中国爆发五四运动,全国人民为拒签和约进行斗争,在巴黎的中国代表没有在和约让签字。”
——《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
这是一位中国外交官讲述的一段屈辱的外交史,当我在写这些的时候电影中的一幕幕又呈现在我的脑海里。愤怒!当日本无耻地要求占领山东的时候,当顾维钧正义的呼声遭到拒绝的时候,当中国人民被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我们自动么能不愤怒?当中国人民展开拒签和约斗争的时候,当顾维钧、陆征祥不顾北洋政府的命令拒签和约的时候,我们又怎能不感动呢?
顾维钧,一位杰出的外交家,在巴黎和会上做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当国际委员会向中国代表发出最后通牒的时候,是他,只有他,站出来。他通晓英语、法语,但他却在会上用汉语发言,痛斥日本的无耻行径,他是一只“智慧的老鼠”。
陆征祥,中国代表团团长,面对中国外交的失败,他努力过,放弃过,但他的理智,他的爱国心战胜了一切,他没有逃避,而是昂首挺胸地拒签和约,离开会场。
肖克俭,一个炽热的爱国青年,他组织人民运动,将海外华侨团结起来以示他们的不满。为了祖国他抛下了深爱着的妻子,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英美政府,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了本国的利益,不惜出卖了中国的利益。再次验证了一句话:世界上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北洋政府,面对人民的抗议,残酷镇压,还强令中国代表团在和约上签字,表现了反人民的阶级本质。
通过这部电影,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赤诚的爱国之心,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失败了,它会永记在我们心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它更激励我们发愤图强,学习更多知识,长大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本文来自: 优习网(www.YouTheme.cn) 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youtheme.cn/gaozhongzuowen/houganguanhougan/2007-12-27/39558.html
Ⅶ 电影【我的1919】观后感
---《我的1919》
我只记得三个镜头。
许晴扮演的梅扛着两个大箱子,出现在火车站。她戴着一顶小圆帽,容貌姣好,粉蒸肉似的脸蛋,眼波流转。这是一个女人,一个娇滴滴的女人。她丈夫肖克俭掀开箱盖时,一张他两的合影,剩下的都是书籍和报纸。她转过身靠在椅背上,看着他惊喜的表情。我总觉得有一点觉醒的东西在里面。女性的觉醒。她不再是旧式的,逆来顺受,哭哭啼啼,没有原则只求一家安稳的小女人。她站在了丈夫是背后。她懂他,她知道他的需要。男性的觉醒。他呢,他知道中国的需要,是进步的思想。所以新青年杂志真让他欣喜若狂,好像曙光降临。
肖克俭出狱时,当狱警把他的东西一件件经他过目后塞进一个纸袋第还给他时,他一件件拿出来,在狱警的注视下佩戴在自己的身上,钢笔别在上衣口袋,打火机放进裤子口袋···颇有从容镇定的风度。这是一种自信的大将风度,一种睥睨天下的姿态。当他的手触摸到那块麒麟玉佩,那块狱警不曾见过的赞不绝口的中国古代神兽麒麟玉佩时,他像他展示,并说道,他象征着幸福。而后佩上自己的脖子,转身离去。大踏步。就像有美好的事物在等待他的降临。我总觉得这句台词别有深意。是肖克俭的期许,是中国人的心愿,恐怕也是导演的一种信念吧。中国人终究会过上幸福的日子。
第三个。法国贵族春日的庄园。湖泊,大树,草坪。这是一个春光的舞台。湖泊泛起层层涟漪,是荡漾的金色,树叶在风中颤动,像小姑娘笑得花枝乱颤,载着光的粒子翩然起舞。草坪上顾维钧,肖克俭,梅自在的散步。他们曾是童年玩伴。只是这样的相聚在战火的硝烟中经过了多少波折?总之他们拥有了片刻的安宁。这一刻,是难忘的回味无穷的幸福。梅对顾维钧说,少川,让娜姑娘好像对你有爱慕之心。远处的法国姑娘让娜挎着竹篮在草丛里采蘑菇。篮子快装满了,蘑菇朵朵丰满。她不时的看一眼湖边的他们三人。梅穿过树的阴影走向让娜,让娜天真的问,他们不会同时爱上你吗?然后,她跟着她一口一声的学习用汉语说“我—爱—你”。远处顾维钧和肖克俭又开始了他两的争论---怎样的行动最有益于中国的现状和前途。阳光给他俩的脸抹上一层光辉。他们有改变现状的勇气和信念,并为之付诸行动。这两个有魅力的男人。让娜把头转向顾维钧,一字一顿的念着,“我—爱—你”,眼神凝固在他身上。梅一遍一遍的教,让娜认真的学。两个女人的声音越来越大。“我—爱—你”三个字伴随着笑声在这春日的庄园婉转荡漾。两个男人终于停止了争吵,转过头来,微笑的看着她们。在硝烟和不安中翻滚了够久,这就是一直渴望的安宁吧!
这三个镜头只能算是电影中极其不起眼的小插曲。我看到是却是人性的光辉和未来的终将来临的希望。战争给每一个人都带来了创伤。梅和丈夫被分离,她为他终日担心受怕,于是远渡重洋,背井离乡,来到这异域;让娜的家族在战争中没落,她甚至衣食无着,她冲过去抓起顾维钧桌上的食物狼吞虎咽而后涕泪满面。经历了,但人性依然完美无缺。
在我看来,这部影片是从一个感性的角度来诠释一段沉痛的历史,以普通人在战争中被刻下的烙印来痛斥战争带来的灾难,是啊,存在最多的就是普通人。但痛而不哀。他们历经了战火,却依然心存爱。这就是闪烁的希望的光芒。
更多观后感详情请登录:http://movie.mtime.com/26578/comment.html
Ⅷ 我的上高观后感。
电影《我的上高》以上高会战为背景,再现了上高会战时期,上高普通民众支援抗战、痛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段感人故事。闻名中外的“上高会战”又称“上高战役”或“锦江会战”,被称为是上世纪抗战以来最精彩的一战:1941年3月,驻南昌的34师团大岛茂因友邻第33师团预定要调到华北,要求33师团走前配合自己扫荡周围的中国军主力,却因两个师团严重不配合导致34师团扎进4个中国军的合围圈,是为“上高战役”。中国军队统计击毙日军大佐联队长滨田以下日军15000余人,日军自报伤亡千余人。
Ⅸ 我的黄金时代 观后感
有生之年,此生之年,能够看到这部电影是我的幸运。
每个人都喜欢看自己星座那一块,同样,每个人看这部电影前都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经历和性格背景,所以说每个人对一部影片的感触和理解的深度都是不尽相同的。前提摆下,说说我的看法。
注意到这部DV拍在1999年,到今年整整十年,可以说十年来中国大学校园DV剧中没有能够超越这一部的。中国没有拍关于校园题材的导演,也可以说在影视业关于校园题材的,包括外国校园题材的电影都没有出其右者。
这就是我对这部影片的直接印象。也许影片中的色调有些“土气”,可是绝对掩盖不了它耀眼的光芒:
1,故事发展过程穿插主创人员的谈话。这种叙事方式可谓前无古人,颇有新意,有些人看的时候可能会有点郁闷,这是什么玩意?其实不过是导演给我们开的一个小小玩笑,记得有次谈话这么说,“交大哪有这样的女生,死乞白赖的喜欢你一男的”,直接质疑剧本的创作,可谓是一点幽默元素,也不乏导演对待观众真诚的态度(不像有的导演拿观众当白痴)。还有最后主演和导演打起来那一幕,荒诞可笑,又极具技巧般的结束了故事。
2,感人的爱情故事。虽然老套的三角恋,放在大学这个环境里面,作为大学生的你,哪个能不为之共鸣?
3,创意的结局。哪个不曾为这个结局眼前一亮?一分三类,直接和其余普通电影划清界限。
4,人生的感悟。这其实是最重要的,也是这部影片在世界上关于校园题材电影拔高的一个地方。故事的结尾黄鹤的第三个愿望就是,“我希望你能够幸福的活着。”生活终究是生活,我们谁都逃离不开。。蔡楠最后感概道,“我清楚的明白,我将和这个城市里大部分男人一样,结婚,生子,买房子,赚票子,按照王小波同志的说法,生活在不可避免的走向庸俗,这么说显得我层次不高,但是对于这一切,我,无能为力。”大学毕业后对人生的迷茫,可能是每一位毕业生都不可避免的。。。
影片的结尾重播了一段刚开始的镜头,我激动的从床上做了起来。寓意啊,曾经的我们擦肩而过,曾将又有多少爱恨情仇,最后又有谁会记得。。。人生苦短,世事无常。。。
Ⅹ 速度 关于《我的1919》的电影的观后感
有感《我的1919》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法国、美国、日本等战胜国在巴黎召开会议,目的是重新瓜分列强在世界的势力范围。中国作为战胜国也出席了巴黎和会。影片《我的1919》以电影艺术的形式揭示了巴黎和会上,以顾维钧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向和会及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中国合法权益,遭拒,最后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历史事实。展示了“弱国无外交”的中国外交官在内外交困的艰难处境中可歌可泣的爱国之心。
和会上,“……有人说中国是一战中未曾出一兵一卒的战胜国,但我要说的是,一战中,世界各地都有中国华工的身影,他们在战争中为战争修铁路、运物资,战死异国,大家请看照片,在法国像这样埋葬着中国人的公墓随处可见……”这是中国代表在巴黎和会上摆出的证据,铁证如山;“……山东是孔子、孟子的出生地,……中国之山东,就如西方的耶路撒冷一样必不可少……”这是中国代表团在巴黎和会上入情入理的分析。虽然铁证如山,虽然入情入理,但谈判最终还是以失败告终。
中国作为一个战胜国,理应受到公平待遇,而且中国并没有提出瓜分其他国家的领土的什么过分要求啊,只是要求归还本国领土的完整和解除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不平等条约而已,但事实却是这样的残忍与不公,这充分证明了历史的血淋淋:弱国毫无外交可言。
弱国无外交,这个惨痛的教训,使我们中国人清醒地认识到:不能盲目地依靠所谓公理公正的维护者——帝国主义列强。我们要在革命的斗争中找到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才有了后来的辛亥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的建立。
锋交必先自强富国,虽然中国的这条道路走的曲折、坎坷,但走到今天我们中国人可以自豪地对世界说:看啊。我们正一步一步走向成功。我们有了在世界上居于领先地位的科研成果,有了可以与世界水平相抗衡的科技人员,有了现代化设备的工厂,有了经济的高速增长,……这一切的一切,都是那些曾经在巴黎和会上轻视中国及中国利益的列强们所料不及的吧!
弱国无外交,我们全体中国人民会永远记住这一年、这一段历史,绝不让那部血淋淋的历史在中国历史舞台上重演了。
看完《我的1919》更使我认识到,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目前,我国正处于发展时期,各个领域还不成熟,祖国的各个地区、各个行业还需要大量有知识的人才。我会在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同时,深研我的专业知识,把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知识与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