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洛丽塔》是禁书吗
《洛丽塔》从禁书到“世纪经典”[文学视角] 上世纪50年代,40岁的纳博科夫告别母语俄语,开始转用英语写作。在完成《微暗的火》以后,身为教授、诗人、小说家、批评家、家的纳博科夫,写出了长篇小说《洛丽塔》。
《洛丽塔》描写的是一个中年男子和未成年的继女洛丽塔之间的一段“不伦之恋”。这部书稿曾被美国维京、西蒙-舒斯特、新方向、法劳、斯特劳斯和达博迪5家大出版社退稿,就连和纳博科夫签有首发协议的《纽约客》也不愿刊登。《纽约客》杂志编辑凯瑟琳·怀特对纳博科夫说,《洛丽塔》令她难受得要命。维京出版社的责任编辑帕斯卡尔·克威奇说:“谁出版这本书就要冒罚款或坐牢的风险。”
郁闷的纳博科夫在沮丧之余,打算把《洛丽塔》的手稿扔进壁炉烧掉,妻子维拉把稿子抢了下来,维拉认为这将是纳博科夫最好的小说。在妻子的建议下,纳博科夫把小说寄到了欧洲,5年之后,《洛丽塔》被巴黎奥林匹亚出版社看中了。当时这家出版社虽然出版了亨利·米勒和让·热内的小说,但大多数出版物都是像《直到她消魂尖叫》、《我的里有条鞭子》这样的色情作品。
在这样一家出版社出版小说,纳博科夫并不情愿,他想用一个假名出版《洛丽塔》,但奥林匹亚的出版人莫里斯·基罗迪阿斯拒绝了。在出版社的要求下,纳博科夫最终同意用自己的名字出版《洛丽塔》。
1955年9月,《洛丽塔》出版。不到3个月,它就引起了批评家的重视。英国著名作家格雷厄姆·格林在伦敦《周日泰晤士报》上撰文,认为《洛丽塔》是法国1955年出版的3本最优秀的之一。也有人不同意这个说法,《星期日快报》的编辑约翰·戈登言辞激烈地回应说:“毫无疑问,这是我读过的最下流的一本书。”
在以后的几年时间,《洛丽塔》相继在欧洲各国出版。但从1955到1982年间,此书先后被英国、阿根廷、等不同国家列为禁书。
欧洲的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本书进行解读,有评论家称《洛丽塔》是“衰老的欧洲诱奸年少的美国”的象征,但另有评论家认为:《洛丽塔》是“年少的美国诱奸衰老的欧洲”的寓言。
1958年,美国的普特南出版社的年轻编辑沃尔特·明顿从自己的女友、一个巴黎拉丁区的歌舞女郎那里听说纳博科夫出版了一本“禁书”,他好奇地找来一看,立刻向出版社的推荐,《洛丽塔》就这样在美国获得出版机会。
一些保守的读者向出版社提出激烈抗议,谴责他们出版一部“色情、淫秽”的书。由此,在当时的美国并不知名的纳博科夫顿时成了报纸、广播里的新闻人物,《洛丽塔》也因此成为畅销书,在6个月的时间里,击败了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在当时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占据第一位。这一年里,女作家伊丽莎白·珍妮维在《纽约时报书评》上发表文章,说《洛丽塔》是她“多年来所见最有趣的书之一”,也是“所读书中最悲哀的一本”。
虽然《洛丽塔》在美国出版了48年,但直到今天,在乡风保守的美国南方小镇公共馆,仍然看不到《洛丽塔》这本书。根据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洛丽塔》也从来没有在美国南方的基层电影院里放映过。
随着时间的推移,《洛丽塔》在世界文坛的影响越来越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越来越高。2001年,英国新闻界把《洛丽塔》选为二战以来影响世界的100部名作之一;甚至有人把《洛丽塔》、《尤利西斯》和《追忆逝水年华》共同称为20世纪三大经典文学名著。
法国读书指南《理想藏书》认为,在当代最值得收藏的10部美国经典小说中,《洛丽塔》名列第七。《理想藏书》这样评价《洛丽塔》:“作品描写一个50来岁男子对一个12岁女孩子的迷狂激情。小说当初在巴黎发表时简直臭名昭著,而今我们应该同时把它当作写美国的小说来看。作为一个有全球文化意识的作家,纳博科夫惯于采用违法这一主题来回顾自己的流亡与失落。”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披着情色外衣的《洛丽塔》在不同的国家,受到一次又一次的批评,被认为是一部“非道德、反美的”小说。即使在50年后的今天,普通读者对《洛丽塔》的认知并没有比50年前有什么改变。今天,我们在上“洛丽塔”,相关中大部分内容涉及到性和色情内容。
B. 日瓦戈医生简介500字
《日瓦戈医生》(俄语:Доктор Живаго),是苏联作家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的长篇小说,描述俄国医生尤利·安得列耶维奇·日瓦戈与妻子冬妮娅(Tonya)以及美丽的女护士拉拉(Lara)之间的三角爱情故事,被认为是一部带有自传体裁的作品,也是苏联文学继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后,又一篇经典之作。该书被好莱坞搬上银幕,拍成同名电影《日瓦戈医生》。
故事的背景是1901年,沙皇时代后期。尤利·日瓦戈 (Yury Zhivago)的父亲因为遭受事业伙伴陷害自杀身亡,所以尤利由舅父尼古拉 (Kolya) 扶养长大。尤利在莫斯科受过良好的高等教育,在医学院研究细菌学,同时也是一名诗人。一天,尤利到女病人安娜 (Anna Gromeko) 家中看病,尤利告诉她不要担心,病情很快会康复,过了几天安娜的病情果然好转。安娜告诉尤利应该娶她的女儿冬妮娅 (Tonya)。
帕斯捷尔纳克在创作《日瓦戈医生》时曾说过:“我想在其中提供出最近45
年间俄罗斯的历史映像,……作品将表达对于艺术、对于福音书、对于在历史之中的人的生活以及许多其他问题的看法。“作家无疑出色地实现了这一目标。作品开
篇从1902年写起,“结局”写到1929年,“尾声”则已写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年月,时间跨度前后约半个世纪。活动于上述历史时空中的,是俄罗斯
社会各阶层的60多个人物,其中最主要的是一批知识分子。作品表现了他们在这一历史变动年代的复杂情绪感受,他们对时代所进行的思考。
全书可以说是作家在战后岁月里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20世纪前期俄国历史所作的一种回望,并涵盖着他对这一历史过程的反思。
C. 电影 日瓦戈医生
在乱世里,拉拉是他可以努力抓住的牵挂,你看了就会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他们相爱,不是由于难解难分,不是像有人胡写的那样“为欲火煎熬”。他们相爱,是因为周围 的一切希望如此,这里有他们脚下的大地,他们头上的天空、树木和云朵“ ”他们共同雕塑世界的乐趣,同整个世界画面息息相关、融于整个画面的壮美之中和属于整个宇宙的感觉“如果在这个世界上,曾经真的有这样的爱情,那么一个人的一生真的不枉了。
D. 求举几个某人或某人的作品在生前不被人欣赏,但过了很久之后被后人所赞颂的例子
历史上有很多很多伟大的人,他们的思想之光超越了当时人们能理解的范畴,而被人们排斥,甚至因此而丧命。 但是他们依旧坚信真理,尊重真相。
看了你的问题我第一个想到的是尼古拉.哥白尼,我摘取网络的描写给你,如果你需要更多还可以告诉我。
尼古拉·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波兰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神父。
在哥白尼40岁时,他提出了日心说,否定了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对自身的看法。当时罗马天主教廷认为他的日心说违反《圣经》,哥白尼仍坚信日心说,并认为日心说与其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可直到他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将它出版。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去世的那一天出版商才收到哥白尼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哥白尼的“日心说”沉重地打击了教会的宇宙观。哥白尼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巨人。他用毕生的精力去研究天文学,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加上一个帕斯捷尔纳克吧,实在不忍心把他落下....
帕斯捷尔纳克(1890 - 1960),苏联作家、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云雾中的双子座星》、《生活是我的姐妹》等。他因发表长篇小说《日瓦戈医生》于1958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作者帕斯捷尔纳克因《日瓦戈医生》获得1958年诺贝尔文学奖,又因政治高压被迫放弃领奖,并说出了开头那句“辞奖感言”,“鉴于我所从属的社会对我被授奖所做的解释,我必须拒绝领奖,请勿因我的自愿拒绝而不快。‘ 并与之后一年孤独地死去。
老一辈的概念里,《日瓦戈医生》是一本彻头彻尾的“禁书”,因为它包含浪漫的爱情和真实的思考,以及赤裸裸的战争、切身的饥饿、恐怖大清洗——其中任何一项,在那个年代,都会触发大量想象。
此后《日瓦戈医生》在苏联被禁三十年。
E. 为什么1958年的帕斯捷尔纳克和1964年的萨特拒绝诺奖
尽管有过各种各样“拒绝领诺奖”的传言,但真正官方记录的、拒绝领取诺贝尔文学奖的只有两位,分别是1958年的帕斯捷尔纳克和1964年的萨特,而巧合的是,他们拒绝领奖的原因都与政治有关。
不出意外,诺贝尔文学奖授予帕斯捷尔纳克的消息在苏联国内引起了强烈反抗,当时的《真理报》指出:“反动的资产阶级用诺贝尔奖金奖赏的不是诗人帕斯捷尔纳克,也不是作家帕斯捷尔纳克,而是社会主义革命的诬蔑者和苏联人民的诽谤者帕斯捷尔纳克。”这一评价是否恰当确实需要商榷,《日瓦戈医生》中对于苏联与红军的描写总体上是克制的、辩证的,书中尽管有对于帕夏残酷对付平民的描写,但总体上帕夏作为一名苏联红军,仍然体现了一定的英雄气质和对正义的追求。而帕斯捷尔纳克小说的核心显然也不是政治上的功过,而是对人性中的爱的表现。但无论如何,正因为苏联国内舆论和政府的强烈反对,帕斯捷尔纳克最终不得不拒绝诺奖并进行了自我检查。他的获奖与拒绝获奖都染上了强烈的政治色彩。
F. 《日瓦戈医生》不同于俄国经典现实主义小说的特质是什么
《日瓦戈医生》是一部不朽的史诗,在西方得到了高度评价,但在俄国国内却被指责为是"仇视社会主义"的作品,被称为"世界第一本政治禁书"。
因为《日瓦戈医生》体现的是革命-历史-生命哲学-文化恋母情结,它是人类文学史和道德史上的重要事件,是与20世纪最伟大的革命相辉映的诗化小说。
G. <<日瓦戈医生>>中作者的写作风格,加急!
帕斯捷尔纳克是位诗人,《日瓦戈医生》是和苏联当时的政治意识不相称,遭到了封杀,被苏联的作协开除,并遭到同行的攻击和政治迫害,诗人被迫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于1960年5月20日,他在莫斯科郊外彼列杰尔金诺寓所中逝世。《日瓦戈医生》的首版是意大利文,在1957年,意大利出版商费尔特里内利通过伊文斯卡娅读到《日瓦戈医生》的手稿,欣赏备至,把手稿带回意大利,并在当年年底出版了《日瓦戈医生》的意文译本,接着欧洲又出现了英、德、法等各种语言的译本。《日瓦戈医生》成为1958年西方最畅销的书,并于当年诺贝尔文学奖。但诗人还是拒绝了诺贝尔文学奖,以表达其对苏联的爱。《日瓦戈医生》是一个不朽,值得看,在西方得到了高度评价,普遍认为在《战争与和平》之后,这一部作品是惟一能够在精神上作为一个如此广阔和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的概括与写照。但在俄国国内却被指责为是"仇视社会主义"的作品,被称为"世界第一本政治禁书"。就其诞生的年代而言,它无疑是苏联文学的经典之一,而且是一部真正的、严格意义上的经典,是无须添加任何定语的经典。
H. 《日瓦戈医生》的主要内容
尤里·日瓦戈是西伯利亚富商的儿子,但很小便被父亲遗弃。10岁丧母成了孤儿。舅父把他寄养在莫斯科格罗梅科教授家。教授一家待他很好,让他同女儿东尼娅一起受教育。日瓦戈大学医科毕业后当了外科医生,并同东尼娅结了婚。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瓦戈应征入伍,在前线野战医院工作。十月革命胜利后日瓦戈从前线回到莫斯科。他欢呼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多么高超的外科手术!一下子就娴熟地割掉腐臭的旧溃疡!直截了当地对一个世纪以来的不义下了裁决书……这是从未有过的壮举,这是历史上的奇迹!”但革命后的莫斯科供应极端困难,日瓦戈一家濒临饿死的边缘,他本人又染上了伤寒症。这时他同父异母的弟弟叶夫格拉夫·日瓦戈劝他们全家搬到乌拉尔去,在那儿至少不至于饿死。1918年4月日瓦戈一家动身到东尼娅外祖父的领地瓦雷金诺村去。这里虽然能维持生活,但日瓦戈感到心情沉闷。他既不能行医,也无法写作。他经常到附近的尤里亚金市图书馆去看书。他在图书馆里遇见女友拉拉。拉拉是随同丈夫巴沙·安季波夫到尤里亚金市来的。巴沙·安季波夫参加了红军,改名为斯特列利尼科夫,成了红军高级指挥员。他躲避拉拉,不同她见面。日瓦戈告诉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是旧军官出身,不会得到布尔什维克的信任。他们一旦不需要党外军事专家的时侯,就会把他踩死。不久日瓦戈被游击队劫去当医生。他在游击队里呆了一年多之后逃回尤里亚金市。他岳父和妻子东尼娅已返回莫斯科,从那儿又流亡到国外。随着红军的胜利,党外军事专家已成为镇压对象。首当其冲的便是拉拉的丈夫斯特列利尼科夫,他已逃跑。拉拉和日瓦戈随时有被捕的危险。他们躲到空无一人的瓦雷金诺去。坑害过他们两人的科马罗夫斯基律师来到瓦雷金诺,骗走了拉拉。斯特列利尼科夫也到这儿来寻找妻子,但拉拉已被骗走。斯特列利尼科夫悲痛欲绝,开枪自杀。瓦雷金诺只剩下日瓦戈一人。他为了活命,徒步走回莫斯科。他在莫斯科又遇见弟弟叶夫格拉夫。弟弟把日瓦戈安置在一家医院里当医生。日瓦戈上班的第一天心脏病发作,猝然死在人行道上。
I. 推荐几本小说其他书籍也可以
经典的书往往是指那些历经过岁月的筛选、并经得起岁月的涤荡的书。此外,还有一类经典它在某一段时期并非人们眼中可以流传的名著,甚至因为政治、宗教、社会等因素被列为禁书。但后来人们翻阅起它,凭借其丰厚的文化沉淀与人性内涵,确立了它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以下,推荐几本曾经被列为禁书,后来成为了经典的好书。具体如下:
1、书名:《日瓦戈医生》
作者:【苏联】帕斯捷尔纳克
被禁原因| 因描写布尔什维克革命之后的苏联困境,《日瓦戈医生》一直被苏联政府列入禁书。
经典地位| 作品真实地还原了苏联社会的面貌,和人民的真实思想。是一部知识分子的命运史。帕斯捷尔纳克于 1958 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但迫于国内压力也最终放弃领奖。继《战争与和平》后,还没有一部作品比它更能够概括一个如此广阔和如此具有历史意义的时期!
2、书名:《西线无战事》
作者: 【德】雷马克(Remarque, E. M.)
被禁原因|纳粹主义者将它视为是对自己祖国——德国的一种亵渎和攻击。1930年,德国将此书列为禁书。此后它又因反战嫌疑,语言淫秽,攻击了学习的自由等,几度被禁。
经典地位| 这部作品的成功,除了它控诉罪恶战争、戳穿纳粹“英雄”神话外,还在于作者描写和渲染的感人的“战友情谊”,以及通篇作品的独特艺术风格,即辛辣的讽刺,感人的抒情,洗练、简洁的文笔,貌似松散、实际环环紧扣的结构,在残酷和恐怖之中穿插欢乐与喜悦情节的布局。
3、书名:《1984》
作者: [英]乔治·奥威尔
被禁原因| 《1984》曾因“集权政府及审查制度危险”被美国图书馆协会禁止。讽刺的是,这本书在被贴上“亲共”标签的同时,也被苏联方面认为是在批判苏维埃政权。
经典地位|一部杰出的政治寓言小说,也是一部幻想小说。作品刻画了人类在极权主义社会的生存状态,有若一个永不退色的警示标签,警醒世人提防这种预想中的黑暗成为现实。被誉为20世纪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学经典之一。
4、书名:《 愤怒的葡萄》
作者: [美]斯坦培克(Steinbeck, J.)
被禁原因| 作者以写实的笔触,在书中详尽透彻地展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经济恐慌这一特殊时期。作品一问世便引起当时各州权贵阶层的恐慌,许多州禁止小说发行。
经典地位| 斯坦贝克获得普利策奖的获奖作品,发表于1939年,讲述了大家都太熟悉的经济大萧条中的乡村百姓生活。时至今日,它仍在美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
5、书名:《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作者: [法] 米兰·昆德拉
被禁原因|不仅性描写占据大量篇幅。作者还对“布拉格之春”,苏联的暴行进行了揭露。
经典地位|它是一部哲理小说,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我们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比如,灵与肉,它带领着我们思考——什么才是人类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6、书名:《 雾都孤儿 》
作者: [英] 查尔斯·狄更斯
被禁原因|与当时宗教集团相违背而被禁。
经典地位|狄更斯特别擅长描写生活在英国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的生活遭遇,该书深刻揭示社会弊病的同时,也在英国文学史上留下一连串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一百多年来深受读者爱戴。
7、书名:《红与黑》
作者: [法]斯坦培克(Steinbeck, J.)
被禁原因|曾因批判教会与政党而被禁。
经典地位| 《红与黑》不仅是一部现实主义小说,而且开创了“心理小说”的先河。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于连丰富矛盾的内心世界,他在野心与爱情之间的挣扎。
8、书名:《白鹿原》
作者: 陈忠实
被禁原因|因性描写露骨,在获茅盾文学奖前一夜被要求删改。没被禁过但引发了很大的争议,曾被列为影视禁拍作品。
经典地位| 《白鹿原》初版于1995年6月,荣获第四届茅盾文学奖。是一部渭河平原五十年变迁的雄奇史诗,一轴中国农村班斓多彩、触目惊心的长幅画卷。
9、书名:《飞越疯人院》
作者: [美] 肯·克西
被禁原因| 讽刺西方的非人性化、反政府体制。
经典地位| 《飞越疯人院》实际上是当时美国社会的一幅缩影,《时代》周刊称此书“是向体面阶级社会的陈规以及支持这些陈规的看不见的统治者发出的愤怒抗议”。《纽约客》则说此书“预示了大学骚乱、反越战、吸毒以及反文化运动”。
10、书名:《丑陋的中国人》
作者:柏杨
被禁原因|柏杨写的《丑陋的中国人》刚出来也有很多人看过,不过很快就成为了禁书。因当时许多的读者认为其有损民族尊严。
经典地位| 柏杨先生以“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等,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丑陋面的真知灼见。
11、书名:《忏悔录》
作者: [美]卢梭
被禁原因|因为书中所包含的性描写以及作者在书中对自己与情妇之间长达16年的暧昧关系的公开讨论。
经典地位|这部名为“忏悔”实为“控诉”的《忏悔录》记载了卢梭从出生到被迫离开皮埃尔岛之间五十年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被侮辱和被损害的一生。作品思想内容丰富,人物形象鲜明,情节生动真实,是卢梭文学创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
12、书名:《尤利西斯》
作者:[爱尔兰] 詹姆斯·乔伊斯
被禁原因|因包含有大量描写主角行手淫的情节而被纽约反堕落协会指控为淫秽。
经典地位| 《尤利西斯》被誉为意识流小说的开山之作。作者乔伊斯一反传统的写作方法,使用极为怪诞的手法,展现发生在都柏林一天十八小时中的种种事情,每一小时写一章,最后一章描写女主人公的性心理,整章只有前后两个标点符号,堪称文学一绝。
13、书名:《包法利夫人》
作者: [法]居斯达夫·福楼拜
被禁原因|出版后,作品受到当局指控,罪名是败坏道德,毁谤宗教。
经典地位|它讲述的是一个受过贵族化教育的农家女爱玛的故事。她瞧不起当乡镇医生的丈夫包法利,梦想着传奇式的爱情。可是她的两度偷情非但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却使她自己成为高利贷者盘剥的对象。福楼拜以貌似冷漠的态度,非常“客观”地揭示了酿成这一悲剧的前因后果,陈述了社会所不能推卸的责任。
14、书名:《少年维特的烦恼》
作者:[德]歌德
被禁原因|许多读者认为该小说颂扬了与相悖的价值标准,赞美了自杀的行为;教会也宣称该书有为自杀和通奸辩护的嫌疑 。
经典地位|歌德最负盛名的成名之作,作者以自己的初恋经历为原型,以书信体的形式塑造了一个向往自由、多愁善感、率真坦诚、思想偏激的少年——维特。整部作品就像一篇感伤的抒情诗,真实、不做作,心理描写细腻、生动,容易引起读者强烈的情感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