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流浪汉世界杯观后感
流浪汉世界杯观后感:
这部影片讲述的是一位名叫张建东的社工,为了组织流浪汉参加流浪汉世界杯的故事,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做一位社工的艰难,更看出了做一个好社工的艰难。这部影片在其他人看来可能只是一部励志的电影,可是其实他是一部告诉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的重要性的电影,不论我们曾是社会所称谓的好人或者坏人,我们都要相信自己可以的。
我们现在是好人,那么我们就继续做好人,如果我们是所谓的坏人,那么告诉自己那些都是过去的事,只要我们改过自新,明天将会是全新的一天。
在这部根据真实故事的改编的电影中,通过观看我有了以下一些感想。
当我看到最后快结束时,突然间荧幕上出现气球飞上天,彩虹也出现在空中,这一刻气球是会动的,而彩虹是静止的。而影片中告诉我们气球是帮主的包袱,是他以前误杀了一个孩子带着气球的孩子,由于愧疚于是一直将气球绑在自己的手上。而彩虹却是张建东的女儿想要看到的,是她所梦寐以求的东西,同时出现这两个东西,一方面是告诉我们放下曾经不好的,梦想就会出现。
另外一方面也告诉我们“帮主”放下了自己的曾经敢于面对未来了。现实确实是这样,可能我们有追求某种美好东西的梦想,可是在世俗的眼里,我们是不可能达到的,因为我们的过去的有污点,我们就被剥夺了权力,无法去实现这个梦想。可是作为一个有梦想的人我们不应该萎缩于世俗,我们应该认识到追逐梦想是每个人的权利,不应当受到过去的限制。
我们应当认识到污名不过是社会中的我们对他人加以排斥,对少数的群体加以排斥,对不同于我们的加以污名,认清污名就是一种社会的排斥对我们很重要,明白了它我们就不要再去创造与传播污名。
最后,我们要相信自己是皇子或公主,敢于去奋斗,敢于去对现实说不。不管黑暗魔王是否掳掠和吞噬了我们,我们都要Say No,我们都要敢于去尝试,不论结果是输还是赢。就像影片中的那群流浪汉一样,面对挑战,我们也要敢于应战。那怕最终在德国世界杯上没有拿到世界杯,但是他们没有放弃对梦想的追逐,自己也是人生的赢家。
② 电影 为了明天 的观后感
影片《明天》从娱乐场所涉毒问题切入,深入刻画了几位年轻人沾染毒品后经历的身心磨难,用形象的电影语言集中反映了当前新型毒品对青少年的严重危害,对于增强公众禁毒意识,澄清了新型毒品“对身体损害小,不会成瘾”的认识误区,提高抵御新型毒品能力具有强烈的教育和警示作用。
新型毒品滥用在我国持续发展,而被这些毒品危害的人群中,35岁的青少年占了75%。《明天》这部电影透过年轻人的视角、年轻人的故事,深刻地展示了毒品对青年人的危害,希望大家通过欣赏影片,加深对毒品危害的理解,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为何青少年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数相对于吸食传统毒品的要多?我们从相关研究报道中得知,其实很多青少年在认识上存在误区,认为新型毒品不像传统毒品海洛因那样危害身体。另外一个原因,就是认为吸食新型毒品不会成瘾。同时,不少人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是一种时尚,朋友过生日到娱乐场所去吸食新型毒品。所以要加大对青少年群体识毒、防毒、拒毒知识的宣传。
如何使青少年远离新型毒品呢,是我们每一位禁毒社工都要思考的课题,在这里我向青少年提一些忠告:
1、接受毒品基本知识和禁毒法律法规教育,了解毒品的危害。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不盲目追求享受、寻求刺激、赶时髦。
3、不听信毒品能治病,毒品能解脱烦恼和痛苦,毒品能给人带来快乐等各种花言巧语。
4、不结交有吸毒、贩毒行为的人。如发现亲朋好友中有吸、贩毒行为的人,要及时进行劝阻或报告公安部门。
5、进歌舞厅要谨慎,决不吸食摇头丸、K粉等兴奋剂。未成年人是不允许进娱乐场所的,最好是不跟陌生人去那些地方,去的时候,喝的东西要看好,不能随便喝别人给的东西。
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初升的太阳。但青少年们,生命只有一次,你们要好好珍惜,明天的阳光会更加灿烂!让我们大家一起远离毒品,去拥抱美好的明天! 面对毒品,我们不能胆怯,要记住“有毒必肃,贩毒必惩,种毒必究,吸毒必戒。”我们一定要远离毒品,远离万劫不复的断魂深渊!青春年少的你们面对毒品应提高警惕,要抵抗住花言巧语的诱惑,控制住自己不往这个“美丽”的陷阱里跳!
③ 如何评价香港社工电影《流浪汉世界杯》
很感人,让流浪者们找到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得到社会的承认。
对于这些流浪者来说 也许他们的精神寄托就是足球了。他们不需要场地不需要设备 一个球一伙人。足球无国界无贫富 时时刻刻在打动全世界的人,每个人为了胜利都奋不顾身。影片里 一个老头奋力去追求然后自己失去平衡摔倒的时候很冲击人的心灵,
④ 看刮痧有感200字
这部影片实质上凸显的主题是文化差异,片中的许大同因为美国社工无法理解刮痧是中国的传统疗法被误解为虐待孩子,因而与儿子丹尼斯分开。此外还有很多体现中西文化差异的小片段,比如是否用筷子吃饭;孩子犯错是否要当面教训以示对友人的尊重;在解决问题时是讲感情还是重事实……这些都可体现中西文化所提倡的价值观是不一样的,中国推崇集体主义,重感情,在意宗族、家庭等的联系;而西方(比如说美国)则更推崇个人主义,在意个体的个性施展,更重视个人成就。从专业角度来看,之所以中间有一个家庭分开居住的结果是因为美国社工在处理问题的时候带入了自己的价值观,因而没有很好地理解受助者丹尼斯的所处的价值观念环境。当然,如心理学上所谈到的,文化会影响一个人的人格发展乃至他的价值取向,要做到的完全的价值中立是一个很理想但难实现的要求。但可以做的是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并了解受助者的文化背景与价值判断。
影片中的那位美国女社工在开始的时候对许大同“虐待儿童”的行为感到很愤慨,但在中间的时候她考虑到了受助者(丹尼斯)的感受,当她的搭档为打赢了官司而欢呼的时候,她说:“没有人会赢。”这一点倒是值得欣赏。此外,片中的许大同的老板兼好友昆兰去了解了刮痧的原理,亲自尝试了刮痧,知道了刮痧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为其作证,最终一家人才团聚在一起。如果要问影片中哪一方面的行为是正确的,我认为片中人物都努力尝试让他人接受刮痧这一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疗法(许大同及父亲)或是自己主动了解别国的文化并反思改正自己的错误(昆兰与女社工)都是值得肯定的。
总之,《刮痧》是一部很有张力的电影,它所要传递的信息也不少,可谓是一部社工专业学生必看的佳作!
⑤ 作文湄公河大案观后感作文
“2011年10月5日上午,“华平号”和“玉兴8号”两艘商船在湄公河金三角水域遭遇袭击。“华平号”上的6名中国船员和“玉兴8号”上的7名中国船员全部遇难。中国领导人对多名中国船员在湄公河遇袭身亡事件高度重视,中国民众和媒体对事件的发生和相关调查工作的进展十分关注。”这是在2011年在泰国境内湄公河金三角区域发生的湄公河惨案的开始,也是一个惊天大阴谋的初露端倪。
湄公河大案由于事件复杂,牵扯人员众多,背后阴谋重重,是一个构思铺垫许久的连环锁,因此从案件发生到侦破都被高度重视,为了将事情的原委真实的反映给群众,提高全民对毒品的认识和拒毒意识,由公安部宣传局、公安部禁毒局、云南省公安厅和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拍摄了电视连续剧《湄公河大案》,淞南禁毒社工十分重视这部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的影片,在观看后,社工在一起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电视剧中,幕后毒枭躲在层层乌云之后,操控着毒品的交易贩卖市场,当发现警方开始注意到他的时候,他伪造线索,误导警方视线,将注意力引到了13个无辜的中国船员身上,直接致使13个无辜船员的死亡,手段凶残无比,甚至公报私仇,把一名警员的家人残忍杀害,但是我们的正义力量并没有因此被击垮,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大家齐心协力,抽丝剥茧,最终捣毁了幕后最大的贩毒首脑老窝,将大批毒品的流通机会扼杀在摇篮里。
社工们除了对于跌宕起伏的剧情发表了各自的,同时也联系到自己的实际工作,纷纷提出了自己对禁毒工作的建议。多年来,各国的禁毒宣传都有一个盲区,就是着重关注“预防吸毒”,却没有重视制止贩毒行为的预防。我们的“6.26”禁毒宣传活动做了大量的宣传,强调吸毒的坏处和后果,而事实上,因为贩毒促进了毒品的流通,间接摧毁吸食者的生活和生命,从道德层面讲,这更是一件伤天害理的事。
我们的实际工作中,会遇到一些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又找不到合适工作而选择贩毒的服务对象,还有一些混在鱼龙混杂场所被人教唆走上贩毒道路的服务对象,大部分原因是这些参与贩运毒品的人,他们很多都没有想过他们贩毒的这一犯罪行为会对社会和其他公民造成多大的影响,毒品的邪恶魔力会让人上瘾,让那些健康的人身心受损更甚于家破人亡,因此,我们的禁毒宣传可以适当加入贩运毒品等方面的警示和案例,让那些正处在抉择阶段的运送者们正视到自己的犯罪行为,影响和帮助他们重建道德观念和守法信念的宣传工作,其实也十分重要。
社工可以从我们自身出发,对自己的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让禁毒工作的宣传更全面更细致,从非法种植罂粟的危害到毒品贩运的负面影响以及吸食毒品的不良后果进行全方面的宣传和普及,让禁毒工作影响更深、更远。
⑥ 从社工角度简评《肖生克的救赎》
这部电影的主角是安迪,并非肖生克。电影很精彩,主演很给力。尽管这部电影不是讲社工、也不是讲犯罪学等什么知识的。但是安迪的方法确实值得我们社工借鉴,堪称同伴教育或者社区教育的典范。
首先,安迪利用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来帮助犯人改善自己的生活,尤其是理财,更是一绝。
其次,在监狱中办监狱图书室,为囚犯播放美妙的音乐。这也是安迪为改善监狱生活所做的努力,尽管安迪自身没有能力扩大图书,但是他向相关部门积极申请。
第三,做任何事情都要抱有希望和耐心,尤其是耐心,安迪挖逃狱的隧道何其艰难。我们作为社工面对一些受助对象反反复复发作,我们没有理由要放弃的。
当然也有不足的地方,就是安迪帮助监狱长逃税,我们应该要树立正确帮助对象的观念,当受助对象要做违法或者游走法律边缘的行为的时候,我们需要慎重引导他们回到正轨上来。
⑦ 看电影流氓社工感想
想做社工?你可以忍受被人打不还手,被人骂不出声,朋友有难你为他出头的日子吗?太不可信吗?那你看过这片之后可能会有些认同。林伯乐本是一名大学社工系的毕业生,在小学教书。但由于身性自大,觉得自己非池中物,所以便放弃了工作,想出去找找理想。经过一番波折后他终于做到自己想做的社工,令他兴奋不已。但很快,他的兴奋已被工作上各种挑战所盖过,他开始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怀疑。他不但不懂为街上流涟的青少年解决问题,就连怎样和他们沟通和怎样保护自己安全的基本事他也做不到,因为他在大学时所学的在实际情况上根本用不着。幸好身边有同事十八的帮助,伯乐才没有放弃。在十八身上,伯乐不但学会了怎样用新的角度去对待青少年,他还从他身上学会了用一些平常的社工不会/不可能用的方法去对待青少年。而且,十八的处事精神也令到他茅塞顿开,伯乐开始改变自己对生命的看法...
⑧ 看完“我的中国梦与社工梦”读后感
《我的中国梦》这本书讲述的是全国广大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要实现 “ 中国梦 ”
,有青春年少的少年,有爱岗敬业的普通职员,也有勤劳致富的农民兄弟,大家都用充满深情的笔墨,生动地记叙和描绘了自己的梦、家乡的梦、祖国的梦。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开始浮想联翩
…
从小,我就拥有梦想,而梦想是我们更加努力奋斗的阶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的梦也一次又一次地改变了。 7
岁时,妈妈不在我身边,照顾我的是外公外婆。那时我上小学二年级,外面下起狂风暴雨,教室的同学们都尖叫起来了,我面无表情的望着外面,妈妈为了我去外地打工,谁也不能知道我的心情,谁也无法体会我妈妈的心情。妈妈答应我等她的生活稳定下来了,就会回来接我过幸福的生活。对于以前的我来说那是多么遥远的事啊。我望着窗外的雨,心是那么的痛,那么的想念。那时,我的梦是希望自己能变成一只小鸟,飞到妈妈的身边。
上了小学五年级,我的梦又变了。这个梦是中国梦,是 13
亿同胞共同的梦。每当我看到那些落后的山庄,我的心中又点燃了一个梦。我想把知识学好,长大以后去当一名教师,把落后的村庄用知识武装起来。这个梦不仅仅属于我,是属于大家的梦。有着中华血统和黄皮肤的中华儿女们,让我们一起奋发,一起努力,让我们的梦改变祖国,让祖国更美更富饶吧。
⑨ 社工电影的介绍
社工电影是社会工作者或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一种获得心灵体验的平台和方式。心灵体验是一种意识形态上的启发,一种对自我和人生的反省,一种融入感情的评论。对于社工来说,亦是一种价值观的培养和技巧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