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资讯 > 八月电影观后感

八月电影观后感

发布时间:2022-09-13 11:06:37

1. 八月地下坊的观后感

两个疯狂的朋友带同另一个男人去一个随机谋杀横冲直撞。他们绑架女同性恋情侣,夫妇和他们以任何方式折磨观众可以想像他们。你最大的恐惧会成真在这一个令人震惊的帐户大开杀戒。有些片子咱是真搞不懂它存在的意义,《八月地下坊》就是典型的这类片。它压根就算不上是一部电影,里面除了那对变态男女嘻嘻哈哈地残虐同类,还有别的什么吗?而且……或许真的如人所说,这个其实是真实的虐杀录影带,话说我对这方面是不太了解,总之看着还真挺像真的,那么人类还真的有够悲哀的。不过如果这个只是一帮无聊的导演无聊的编剧无聊的演员做出来的假象……那么人类其实也够悲哀的。其实这片子我是通过不停地快进把它给拖完的,没办法,不管是晃动的镜头还是恶心的画面还是无聊的内容,都太TMD煎熬了。

2. 八月一日观后感

《八月一日》观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部纪录片,名叫《八月一日》,讲的是南昌起义的故事。故事讲的是一九二七年蒋介石,汪精卫在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财团的收买下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在“宁可杀错一千,绝不漏掉一个”的反动口号中,大肆屠杀共产党员。为了挽救革命。七月下旬,中共中央临时召开政治局常委会,会上决定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任命周恩来为南昌前敌委员会书记,指挥这次起义。在党的影响下,北阀名将叶挺的部队从武汉乘江顺流东下,在航行的过程中,部队中的共产党员深入群众,做了大的量的工作。这支素有铁军之称的队伍,士气高涨,群情激昂。带有传奇色彩的贺龙率领第十二军也从湖北省的武穴出发,浩浩荡荡的奔赴九江。一路上他们宣传革命主张,吸收了一批农民协会的骨干入伍,革命的力量不断壮大。七月二十七日,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在南昌的江西大旅社正式组成,并召开扩大会议,决定于三十日晚举行武装起义。会后,周恩来等仍将起义计划告诉了贺龙,征求他的意见。七月三十一日下午五时左右,我军决定于明四日是一举 消灭敌军。八月一日凌晨四时整,战斗正式打响。顿时,枪声,火炮声大作,响彻全城。早晨六时多,起义军已全部解决了南昌内地和郊区的敌军,南昌起义成功了。

这部电影让我感触很深,一是共产党远坚韧不拔的毅志和与叛变革命者斗争到底的决心,以及保卫人民安全的志向,使他们一直与叛变革命者斗争着。正因为有了周恩来、贺龙、叶挺、刘伯承、朱德等等的共产党员一直努力地斗争着,才可能解放全国,成立新中国。直到现在,在庄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上,赫然印着“八一”二字。由此可见,南昌起义对中国的意义是非同异常的。就因为这一枪,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从那天起,一支伟大的军队诞生了。二是我十分痛恨蒋介石和汪精卫。他们竟然在帝国主义和江浙大财团的收买下叛变革命,先后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还制定了一条荒谬的宣言——“宁可杀错一千,绝不漏掉一个”的反动口号中,大肆屠杀共产党人,他们是社会的败类。

这些为祖国而奋战的战士们,我真敬佩你们,因为如果没有你们,就不会解放全国,成立新中国,我们也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我非常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如果这次南昌起义没有他,就不会胜利。我们一定要踏着先辈的足迹,努力学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为建设自己的祖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 求:电影《五月八月》观后感

有三篇,楼主哪去参考一下吧

1.与周围的人比较起来,我一直认为自己属于幸福的孩子,我爸爸在机关里工作,妈妈做临时工,家里每年有固定的收入。我平时穿的衣服绝大多数都是商场里买的。我们一家三口住在一套高大明亮的大房子里。三个人各有各的地方,爸爸在书房工作,妈妈在厨房切菜,我在自己的小房间写作业,他们一点也不会来干扰我学习。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我总认为自己可以随便花钱买东西,从来没想过这种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
看影片《五月八月》时,我看到五月的亲人都被日本鬼子打死了,她和八月连饭都吃不饱,可是,她还得管养妹妹,那时她才十岁,当她以自己矮小的身体精心照料着她妹妹时,我悄然泪下,我觉得自己没有她能干,没有她懂事,那时,我不仅改变了自己的想法,以后一定好好学习,不乱花零用钱,而且还明白了一条真理:“苦难也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如果我比起五月八月来,我可以毫不犹豫地说:“我是一个属于幸福的

2. 星期五下午,学校组织看电影。电影。电影的题目叫《五月八月》。五月、八月是人的名字。五月是姐姐,八月是妹妹。

她们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家里有爸爸妈妈奶奶和弟弟。

那个时候,日本人入侵中国,在中国的土地上作威作福,大肆屠杀中国人。五月、八月的爸爸、妈妈、奶奶、舅舅都惨死在日本人手中。看到电影中五月、八月伤心欲绝地大声哭泣,我的心都要碎了。

“落后就要挨打”,如果当时我们的祖国很强大,日本就不敢明目张胆地侵略我们。如今,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圆了中国人民的飞天梦。这预示我们的祖国科技发达,国富民强。

我多么希望世界永远和平,不再哟战争出现。也希望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这样才不会再有人欺负我们,这也需要我们从小努力学习,长大后建设祖国。让我们的祖国永远屹立在世界的先进行列。

3.故事简介:

这故事发生在一九三七年十二月的南京,日本军队进城开始。

五月(徐忻辰饰演)那年刚九岁,生长在一个幸福小家庭,爸爸(林泉饰演)是知识份子,在中学教书,妈妈(叶童饰演)温婉美丽,五月还有一个妹妹八月(裘立尔饰演),还有奶奶,一起住在小院子里。

时局转劣,人心惶惶,五月妈妈更加担心,不能不作些危急中的准备,例如要两个女儿练跑,打扮成男孩子,以防万一。可是,居民万料不到军队进城,便开始屠杀。五月家的邻里纷纷逃亡,但都被拦截枪杀,只有少数负伤而回,五月妈妈更惧怕,更担忧。

家中已断粮了,爸爸迫不得已,独自冒险往南京大街闯一闯,希望用衣物换取粮食,小狗跟着主人尾后。黄昏,只见小狗衔着爸爸的手臂回来。五月妈妈伤心欲绝,家里剩下了妇孺,妈妈一夜间变成一家之主,要刚强起来。妈妈首先要把阁楼的梯子劈去,变成密室,希望逃过日本人的视线。妈妈决定要放弃小狗,怕留着小狗更惹敌注意,五月八月万分不舍,却只能无奈地与妈妈往溪边放走小狗儿。

夜里,风声鹤液压泪,日本人踢门入每家杀掠,五月家也未幸免。结果,一夜,魔鬼到来家里,杀死了奶奶,强奸了妈妈,而五月与八月被妈妈赶上了密室小阁,逃过一难,可是,妈妈的精神已到崩溃阶段。

八月发高烧,妈妈没法子,只好冒险出外往药铺求助,五月悄悄跟在后面,妈妈在中途才发现五月跟来,妈妈又急又惊,只好步步为营。到了药铺取药,发现不远处有日军在追逐妇女,妈妈拖着五月逃避,却被日军发现了,妈妈终于下了「死」的决定,要五月带药回去救妹妹,自己却引开日军,五月亲眼看着妈妈被十数只日军的魔爪拉去……

之后,五月就肩负了保护妹妹的责任,日间躲藏,深夜流浪废墟觅食。就在圣诞平安夜,两人遇上教会的西妇,西妇安慰她们不要害怕,还带着她们到难民营。五月的舅舅知道妹夫被杀的消息,用尽方法在难民营中领回五月和八月,舅舅用钱租了一条船,冒险由南京返回镇江,途中被日军枪击,险象环生,舅舅终于带着五月和八月回到自己家里。舅舅家有舅母,还有一个拜佛的外婆。表哥天宝(李栋辉饰演)娇生惯养,五月有点看不起天宝,而八月却把小表哥视为偶像。

一天,三个孩子跟外婆拜佛,五月就在芦苇岸边,发现一个忧郁而健硕的大孩子方毅(薛斌饰演)。他在临江写生,但他的风景画里永远自己加些骇人的尸体、残骸断臂、血红河水等杀戮的画面,五月却对方毅产生了莫名的好奇。

舅舅安排五月在天宝学校读书,五月又发现了方毅,还知道他常常因为割芦苇的工作而缀学缺课。五月大胆去芦苇岸边找寻方毅,两人渐能沟通,方毅把身世告诉五月,原来方毅的父母为了救他,宁愿挨日军子弹而扑在他身上救他,方毅死里逃生,被地主买了回来,劳动干活。

日军终于打到镇江,舅舅被炸死,舅母一时六神无主,唯有跟邻里离开镇江,无奈把五月和八月留下不顾,两女孩又再面临困境,前路茫茫。这时,坚强的方毅到来寻找五月和八月,说要视她们为妹妹,保护和照顾她们。

方毅带着五月和八月到长江岸边,方毅告诉五月妈妈和其他人的父母一样,尸体变成了灰,灰随风飘起升上了天空,化作烟云,云层可能是骨灰的积结,云变雨,雨下长江,由南京飘流到镇江河里。方毅说:“就在长江边和爸爸妈妈说声再见吧!” 五月激动地走到江边,恰巧外籍修女带着百多个孤儿由南京逃难而下,五月与方毅把这讯息告诉小朋友们,小朋友都激动了,对着滔滔江水大叫:“妈妈…我爱你!”长期压抑的五月终于放声大哭,把心中郁结尽泄于风雨中。

方毅带着五月和八月到别的地方,过他们的新生活……
------------------------------------------------------------------------
影片花絮:

反映南京大屠杀事件的影片《五月八月》是由香港著名编剧杜国威自编自导,摄影师是《花样年华》的著名摄影师李屏宾。和以往表现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不同的是,该片没有正面描写大屠杀的血腥场面,而是通过五月和八月这对小姐妹家庭的破散、首次从孩子的视角控诉了大屠杀给千万中国家庭带来的灾难,更加感人至深,让人不禁潸然泪下。

影片还首次把六十五年前日本侵略者惨无人道地奸杀2万名中国妇女的恶行搬上了银幕,使这部战争灾难片具有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力。

多位电影专家表示,这是目前同类题材影片中最具震撼力的一部。独特的视觉和人性化的表达,让它具有更大的震撼力。而导演杜国威精湛的艺术刻画、叶童和两位小演员出色的表演,也使本片具有了上乘的艺术水准。

在纪念南京大屠杀65周年前夕,国家广电总局决定将该片作为重点国产片推广,参加国际和香港地区十大电影节和电影展,它们包括:意大利米兰影展、意大利第21届都灵国际电影节、美国圣丹斯国际电影节、美国第26届波特兰国际电影节、美国第27届克里夫兰德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紫荆奖、香港电影金像奖、美国第36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美国GOLDIE奖竞赛。上述电影节和电影展的参加时间从本月至明年4月间。

4. 八月一日观后感 500字

星期日的晚上,学校教导处组织我们全体师生观看了“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八月一日》,我深受感动,深深地领会到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的,我们应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应好好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去实现革命先辈未实现的梦想。

当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吸取了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认识到独立武装力量的重要性,毅然决定以武装起义来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统治,蒋介石为了除掉红色政权,开始了惨无人睹的血腥杀戮,在高高的南京城楼上悬挂着共产党员的人头,并悬赏20万大洋抓逋周恩来等共产党领导者。

1927年下旬,中共中央决定在南昌举行起义,并成立前敌委员会,由周恩来任书记,当时,中国共产党掌握和影响的武装力量有两万多人,而国民党在南昌的军队不足万人,并师以上的军官都去庐山开会了,在这个千载难逢的时机,中国共产党决定8月1日凌晨4点发动起义,在紧要关头,一名副营长(赵富生)叛变投敌,被贺龙抓住后,当即立断,决定起义时间提前两个小时,8月1日凌晨2点时,红色信号弹划破夜空,顿时,全城枪声、喊声、爆破声混成一片,经过数小时的激战,起义军终于在拂晓时夺取了南昌城。

看完这部电影,我想我们应珍惜光阴、珍惜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回想起那些英雄人物,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发奋图强读书,用知识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

5. 谁有八月迷情的观后感

很惊讶很多人对八月迷情的影评不高甚至是很差,但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现在很多电影有美女,有帅哥,有听上去很吸引人的东西,可没有看了让人感动的东西。真的很难得可以看到一部有美女有帅哥还有一个惹人喜爱的小男孩,更有一个可以让我感动得想哭的情节的电影。也许这部电影的情节有点悬,但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夸张的艺术,他的目的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平时扩大成银幕上的绚丽。而且我相信冥冥中会有一股力量让人们找到喜欢的人。只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太现实了,没有心情去发现那个人罢了。就像电影里说的周围都是音乐只要你去听。所以我喜欢电影里那种有点奇幻的氛围。
再说说电影里的主角,那个充满灵气的小演员。这部电影里最厉害的恐怕就是他了。罗宾威廉斯是挺厉害的,可惜他在这里演的不值得一提。这部电影算是有四个主角吧,除了罗宾威廉斯我就看过这个小男孩的电影。在《查理与巧克力工厂》里他是个懂事的孩子,那里的他太好了,都让我感到他太像我们中国人心中的好孩子了。在《寻找梦幻岛》里他又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所以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乖,有着和他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在这部电影里他还是那么成熟,但是更像个孩子了。虽然它会为寻找父母而心事重重,但一遇到音乐他马上就是一个灵动的艺术家。发现音乐时的欣喜若狂,眼睛一转就来了的灵感,弹吉他时的快乐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眼睛里有异样的光,能把人心给笼罩住。他哭时还那么静,眼泪说流就流下来了。真惊讶他能这么有灵气。
还有他的父母,创造了这个天才的两个艺术家。电影给了两个人很多的特写,他们要靠面部表情把一切都表现出来。他们的眼神就足够吸引人的了,没有什么肢体语言,但是传神的眼神让我领略到了两个人的风采。男演员不再是以前那个冷冷的棱角特别分明的人了,而女演员给我的印象是外表脆弱但内心坚强。
这部电影的音乐也很好听,除了获得奥斯卡提名的raise it up外,还有几首歌也很好听,不过在看电影前听没啥感觉,要看过电影想着路易斯的眼神才更能感受到个中意味。

6. 电影《八月照相馆》观后感想

余永元经营着一家照相馆,他时常带着微笑,坦然的面对生活,照相馆里挂着不同的照片。女交警金德琳由于工作关系,每天都要到照相馆冲洗照片,因此认识了老实得得永元。天真可爱的德琳和老实的永元一起撑伞散步、讲些琐事,日久生情,不可收拾的爱上了对方。但永元却有着难言之瘾,季节更替,八月过去,故事从夏天讲到了冬天。永元为自己拍了一张微笑着的照片,德琳在冬天的雪地里看到了在闭门的照相馆橱柜中的自己的照片.......

电影很平淡,甚至是需要很大耐心才可以看完的。讲诉一个知道自己快死的的男人如何对待爱情、亲情和友情以及自己的职业。永元的生活除了经常去医院之外其他看起来还是一个平常人该有的生活,每天去照相馆给人照相、冲洗照片,参加朋友聚会和红白喜事,买菜回家做饭,照顾父亲,忘记不了自己曾经的感情......死亡的逼近没有让他害怕和恐慌,他分分秒秒的都在享受着生命最后的时光,很平淡,但他知道这最珍贵。他没有歇斯底里的悲伤,没有自暴自弃的堕落,没有去做自己这辈子想做却没能去做的事,他只是按照原来的生活轨迹生活着,更多的考虑别人,感悟生命,。他把自己所有的喜怒哀乐全都藏在自己的微笑里,自己去承受哀伤和恐惧,留给别人的一直都是难忘的微笑。

金德琳的出现是他生命的最后最美丽的事情,他和她之间没有轰轰烈烈的欢笑和眼泪,只是互相陪伴,甚至都没有说过一句我爱你。永元把美好的回忆留给了德琳,把她的照片留在了照相馆里,最后留下一句:爱情也会变成永远的回忆,你让我在美丽的爱情中悄然离去,我要对你说:谢谢,再见!

电影对于细节的刻画很真实,有的镜头意味深长。

一、永元参加完葬礼回到照相馆遇到急着冲洗照片的德琳,也许是葬礼的影响,永元有点不想工作,但他最后还是选择了工作,并且买了雪糕给德琳道歉。他两站在大树下吃着雪糕望着八月艳阳高照的天空时都莫名的笑了起来,我觉得永元的笑是因为如阳光般绚烂的德琳的出现消除了葬礼给他带来的阴暗面,而德琳的笑也许只是陪着永元笑又或者只是因为一块夏日的雪糕。

二、特别喜欢永元和姐姐吐西瓜籽那段,兄妹两的默契十足,避开了尴尬了话题,相视一笑的在那玩儿这个游戏。可以想象永元的童年,也应该是和姐姐这样开心的度过的吧。

三、德琳的工作不顺之后来到照相馆让永元修她的相机,这一段完美的展现了德琳天真可爱的性格,猜星座、猜年龄、猜婚姻状况,搞得永元有点不知所措,那个笑着调整风扇让风吹向准备午睡的德琳的动作似乎在说:这姑娘真有意思。。。。。。爱情好像也是从这里开始的吧。

四、当德琳在炎热的午后提着笨重的东西艰难的行走在街道上时,永元的红色摩托车飞驰而过,他似乎在车子行驶五十米的时间内纠结清楚了要不要回去载她一程,而德琳从永元过去到回来这段时间的表情变化实在是非常有意思,似乎早就料到永元会回来的那种笑,很可爱。生活中的我们又何尝不是经常经历这些呢?而镜头的主角始终是德琳,永元的表情变化我们看不到,但完全可以想象的一清二楚。红色小摩托载着两个人行驶在阳光明媚的街道上,永元找了个无法拒绝的理由让德琳搂着自己,微风拂过两人乌黑柔软的头发,爱情一如这美好的八月,让人沉醉。

五、永元之前的女友芝泳要永元拿掉橱柜里自己的照片,也宣告着两人的爱情彻底成为了过去。与结尾呼应的是最后永元把德琳的照片放在了照相馆的橱柜了,那是他们爱情的见证,而且一直在那里。

六、那个德琳在车里向窗外的永元挥手再见的镜头很有意思,我想之前她肯定是装睡不和永元说话,这姑娘就是这么调皮。

七、在派出所,喝醉了的永元受不了噪杂的环境彻底的发泄了一次,他嘴里喊出的是:你们为什么不闭上你们的臭嘴。实际上发泄的是自己对于自己如今处境的无奈和愤怒,老天爷让他在最美好的年华里遇到了喜欢的人,却也让他身患重病不得不离开这个他爱得世界。

八、两人结伴撑伞那段感动了很多人,女孩的伞很小,遮不住两个人的身体。永元笑着拿过德琳打着的伞,并且把她拉近自己。这个镜头是个固定镜头,两人从远走到近,从动作一直拍到表情,没有言语,只是几个动作和默默的一起走在雨中。下雨的世界朦朦胧胧,就像两人都没有说破的爱情,心知肚明。

九、老奶奶来再一次照相那段很深刻,她想再好好照一张照片作为自己的遗照,一个将死之人面对着另一个将死之人,这一刻永元体味到太多。关于自己,关于他人,关于迟早会到来的死亡,关于一辈子,关于珍贵的生命,关于我们每个人到底要的是什么。我们体会不到,是因为我们未曾经历,但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这样至少那些时刻到来时我们知道应该是何种心态来迎接它们。

十、关于永远的父亲,电影里有两处重要的地方,一个是永元在暴风雨的夜晚来到父亲房间躺在他身边睡觉,我觉得这让他有安全感,从小就是自己依靠的人在身边心里总会踏实很多。永元怕的不是暴风雨,他怕的是那份压抑的心情和孤独的处境,而父亲可以消除这一切。另一个是他教父亲使用遥控器的那段,看的差点哭。知道自己离开之后父亲的生活肯定变得艰难,永元开始制作各种图文并茂的说明书来以便死后父亲能独立使用那些电器。他坦然的面对死亡,只是牵挂着自己身边的人,想象着没有自己的世界,他能做的就只是生前多做一些能做的对别人有帮助的事情。

十一、在游乐园里,德琳买了冰淇淋和冷饮给永元,怎么会有人让人又吃冰淇淋又喝冷饮呢?德琳只是想对永元好而已。她为他擦去瓶口的灰尘,笨拙的把冷饮递给永元。这里德琳递水时是掌心向外的,所以永元拿的时候需要扭曲一下自己的胳膊才能拿到,真的是很有意思,完全就是两个纯情少男少女,这样的爱情如今实在是太少了。

十二、两人晚上回家一起走在路上,永元讲了一个鬼放屁的故事,这个故事实在是。。。。。可就那么自然而然的,德琳挽上了永元的胳膊,在昏暗的路灯和满地的枯黄树叶以及温馨的鬼故事的陪伴下,两人就那么幸福的散步。后来这个故事被德琳讲给了自己的同事听,听睡着了,一些事情只有在两个有感觉的人之间才真正有意义和有趣,才会成为感情的催化剂。就像我对别人说我的爸爸说大山里面养的鸡比较有营养这件事,没人会感兴趣,可就会有一个人因为这件事和我一起开心的笑。

十三、永元发病住院了,照相馆一直关门,德琳天天徘徊在门前却始终见不到永元。于是她写了封信塞进了照相馆,可还是没有永元的身影。他就那么突然地消失在了她的世界里,终于有一天,德琳拿起了石块砸烂了照相馆的玻璃,那个镜头很真实很真实。有的人突然地离开,了无音讯,我们这个时代通讯的发达决定了你迟早会得到他的消息,知道他为什么离开。德琳不能,她只能胡乱的猜忌,担忧,却始终得不到一个答案。照相馆就在那里,回忆就在那里,那个人却不见了,梦想随着一声玻璃破碎的脆响,也碎了。

十四、出了院的永元来到照相馆看到信和玻璃似乎明白了这一切,打听到德琳换了工作,坐在咖啡厅的玻璃后面远远的望着德琳,用手在玻璃上抚摸着德琳的身影,看着她离去。他只能这样,不再闯入她的世界是最好的做法,就像当初德琳突然闯入自己的世界一样,永元突然地离开了德琳的世界。她会慢慢忘记他,留下那段干净美丽的回忆。而她让永元最后的生命有了爱情的陪伴,满意的离开了人间。

十五、最后,永元做了三件事。他给德琳写了信并且翻看了自己的相册,就像是在翻看自己短暂而又美好的一生。他为自己拍了一张照片作为遗照,那个笑容的最后定格也表明了他的心情,他很感谢这个世界给他的一切。就像那个老太太,安静地迎接死亡。他把德琳的照片放在了橱柜里,这样德琳路过照相馆就能看到。冬日落满雪花的街道,照相馆前站着一位美丽的姑娘,看着自己的照片,回忆着这个照相馆的主人的笑容,温暖着自己的心。其实她也想说一句:谢谢,再见!

平常的事才会真正触动我们的心灵,也会感悟良多。现在已经到了九月,阳光依然明媚,天空下还发生着很多平常的故事,我们都是主角。有时候回忆起过去的年代,那些美好历历在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永不退色......

7. 八月电影观后感

《八月》电影讲述了九十年代初期之际的呼和浩特,国家开始实施国有单位转型,铁饭碗被打破,国有制片厂家属院里,每一个简单家庭的生活都被改革所影响,而少年小雷就这样在经济变革与家庭改变之间懵懂成长的故事。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八月电影观后感,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八月电影观后感篇1

黑白电视机、燕舞收音机、老式拨号电话......九十年代的各式老物件陈设让影迷仿佛“穿越”回了儿时时光,温馨而有情怀。3月25日,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八月》电影交流会在昆明举行,导演张大磊携演员张晨现身,与观众及媒体进行观影交流,分享影片拍摄幕后故事。

影片诚意满满 细节之处重现儿时闲适

电影《八月》讲述了九十年代经济发展浪潮中,西部小城里的小雷一家在面临铁饭碗即将被打破时的处境和选择,影片以小雷的孩童视角懵懂地旁观大人世界的生活变化。

观影结束后,观众与众主创进行了积极的互动。不少观众表示,这是一部“诚意满满、感人至深”的电影。片中很多细节设置引发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譬如影片中小雷一直随身携带着双节棍这一细节。小雷的偶像是李小龙,双截棍是李小龙的标志更是主人公精神的寄托。“双截棍是父亲给小雷做的,这代表着父爱。”导演张大磊解释说,影片最后,给父亲送行的小雷身上披着一件过大的衣服,“那也是父爱的体现,不易察觉,却一直守护着孩子。”

现场有观众表示,由于自己年纪与影片描绘的年代相仿,片中所描绘的时代特征及故事场景让自己深有感触。导演张大磊也分享了影片的拍摄初衷:“其实早在2008年就想到要拍《八月》,现代人生活节奏太快,没时间停下来想想问题。不像八九十年代,能够感受慢节奏的生活。”他说,2008年的一个午后,他突然回想起儿时吃过午饭晒太阳的闲适时光,过去的记忆与感受突然浮现,于是,《八月》的雏形便在脑海中诞生了。“算是对儿时的一种抒情的表达与向往吧。”张大磊说。

素人演绎 纯粹而干净的光影呈现

据张大磊介绍,片中的演员皆为“素人”,饰演主人公小雷的孔维一是同事家的孩子,小雷的父亲是自己从小玩到大的好哥们儿,而小雷的母亲则是自己从事婚庆行业时的客户,他笑称创作班底为“七大姑八大姨”构成,但整部电影的制作水准却是专业级别。

在片中饰演小雷父亲的张晨也分享了自己的拍摄感受:“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把演员带回那个年代。导演的方法很好,他给了演员比较大的空间,剧本台词没有完全固定,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感觉融合在里面,我觉得这就是能让大家看起来觉得舒服和有共鸣的原因。”

影片的另一亮点是采用了黑白的拍摄手法,直至片尾才还原彩色。对此,导演张大磊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纯粹和干净就是选择它的原因。2008年有拍摄想法时我就决定要用黑白,就是呈现光影,光给人一种梦幻的感觉,如同我们回望那个片中离我们已远的年代一般。”

从“昙花”到“八月” 不变的是含蓄而内敛的表达

《八月》的最后,小雷家的昙花迎来了最盛大的一次绽放,也寓意着小雷家美好的新生活即将到来。导演张大磊透露,最开始电影的名字其实就叫“昙花”:“昙花寓意美好,因为结束得太快,于是更期待下一次,与影片想表达的情感不谋而合。”

至于最终弃用“昙花”改用“八月”的原因,张大磊说:“影片蕴藏的含义,我想让观众自己感受。现在看来,我觉得《八月》更好,‘昙花’的解释太直接,片子的情绪是内敛的表达,含蓄的‘八月’更贴切一些。”

谈及此次来到昆明的感受,张大磊笑着说:“云南给我的感觉和家乡内蒙古很像,人们都很热情好客。”他还表示,希望有机会能拍摄一部关于云南的电影。

据悉,迄今为止,《八月》已入围海内外13个国际电影节(影展),提名24个奖项,凭借细腻的情感表达和质感不俗的影像风格获得不俗的口碑,影片于3月24日在全国上映。

八月电影观后感篇2

青年导演张大磊执导,2016 年台湾金马奖最佳影片《八月》在全国院线公映。迄今为止,该片已经入围海内外 13 个国际电影节(影展),提名 24 个奖项。《八月》凭借细腻的情感表达,质感不俗的影像风格,口碑一路看涨,成为 2017 年春季首部被众多媒体安利,值得一看的华语影片。导演张大磊以"简单、安静和浪漫"三个关键词概况影片风格,"是一个小男孩的梦境"。

《八月》出品方和宣传、发行方爱奇艺影业配合影片上映发起了"像 90 年代一样看电影"的主题活动,继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导演张大磊本人积极配合发声之后,新生代实力小生董子健接棒亮相,支持华语佳片的票房成绩。

在接受媒体深度访问中,董子健难得敞开心扉聊到父亲董志华。董志华是香港大导演张彻爱将,最著名的作品就是出演周星驰《功夫》,擅使五郎八卦棍,这也是董子健出道以来首次如此细致聊到父亲对自己的影响,原因恰恰是感慨《八月》中的父子互动情节。

评价《八月》神似青春经典

《阳光灿烂的日子》

90 后生人董子健出生于北京,他说 90 年代留给自己"淡淡的味道","我在一个大学里长大,跟电影相似,也算 21 世纪的大院,那时是有生活二字的,不像现在,节奏快,生活氛围反倒没那么强烈。对于那个年代,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气味,泥土的气味,学校里的味道。"他坦言可能与生俱来对生活有丰富的感受力,因此帮助了他很快地进入到有年代感的角色中,出道后虽然是新人但却能够与诸如刘杰、肖洋、贾樟柯、相国强等导演合作,连续出演或年代感强烈,或文学性丰富的影片,比如《青春派》、《德兰》、《少年班》、《山河故人》、《少年巴比伦》等,在评论界和媒体看来,初步形成自己的表演风格,驾驭角色的功力日益成熟。

董子健的母亲是著名经纪人王京花,父亲是著名电影演员董志华,可以说他出生在演艺家庭,"从小就听大人们聊工作,聊剧本",很多大明星对他来说都没有神秘感,这样的家庭背景也让董子健作为演员的状态超常松弛,"刚演电影时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在乎,连剧本都没有考虑,我只需要相信这个角色,相信导演"。董子健说,这就是他理解的"初心",坦言"现在已经回不去这种状态了,演得越多反而会考虑其他的问题,还会挑剧本角色,心想怎么能那么糙。"

演电影有初心,看电影也有。董子健回忆起 90 年代的电影经典,第一个跃入脑海的就是《阳光灿烂的日子》,更加奇特的是他说印象中就跟看《八月》的感觉神似,"画面都是黑白的",讲的也是少年故事,情节很安静抒情。他回忆到,我趴在姥姥家的小房间,有一个小桌子放一个特别小的黑白电视机,就放着这个片子。

《八月》里有熟悉的年代气味,是董子健加盟入"像 90 年代一样看电影"主题活动的第一个原因。

首度详谈父子情

"我演得像狗屎他都会觉得好"

功夫,成为 90 年代少年成长的集体回忆。《八月》导演张大磊在回忆起自己的 90 年代时,提及曾效仿银幕角色方世玉在空地里模仿动作。很巧的是,董子健的父亲董志华也是资深动作明星,曾与香港大导演张彻合作过数部影片,"我很早就知道张彻这些人,我爸爸以前一直拍他的电影。听我爸口中的张彻,是很较真的,一个踢腿都要拍好多遍。"当董子健看到电影《八月》有小雷父亲在深夜的客厅里孤独打拳镜头时,生起不少感慨,也想起自己跟父亲董志华比划武打动作的童年片段。

"小时候经常带我去打拳,我们以前住在一个胡同里,每次下那个楼梯,走过胡同泥泞的路,经过垃圾桶,小吃店,那些奇奇怪怪的味道混在一起。我们走到一个院子,就在那里打拳。我爸有时候会扔一个塑料袋,我就对着塑料袋胡打,我爸一直鼓励我,俩人还对打。等回去路上,还要经过哪些味道,顺序颠倒了。我们上楼,从邻居家偷根葱,回家做饭。"

董子健还谈到自己小时候看父亲出演周星驰《功夫》,""非常不喜欢",觉得不像之前星爷作品的感觉了。"我爸爸还挺生气的,说,嘿!我演的片子你还不喜欢了?后来大一些了,再看一遍,才觉得觉得爸也厉害了,片子也厉害。"而反过来,董志华对儿子的角色一概接受,"他可能不喜欢有些片子,但我演的角色都喜欢,就算演得像狗屎一样都会觉得好。"谈到这,两代影人的父子情就很动人了。

《八月》能勾起自己对父亲的美好记忆,是董子健加入"像 90 年代一样看电影"主题活动的第二个原因。

电影《八月》已经公映,濮存昕、张大磊和董子健代表的三代华语电影人纷纷为难得一见的佳作发声助阵,在媒体、业内都掀起情怀浪潮,也引起越来越多年龄层广泛的普通观众产生强烈观影需求,希望走进电影院一起"入梦",在光影交错中留住好时光。

公映之后 24 小时口碑集体爆发

90 后观众要带爸妈二刷"表达爱"

公映当天,影片口碑在 24 小时内呈集体爆发的趋势,普通观众和媒体分别从自己的角度肯定《八月》在影院放映的宝贵价值,很多评价发布在社交平台,直抒胸臆:"在电影院里哭的自己都不好意思,想想父辈经历的一切,特别心疼。" "《八月》是好看的电影,故事和演员气质完美统一。""真的希望这部电影被更多人看到。""好像回到自己的那一段《八月》,不想结束。""想带着爸爸妈妈二刷,用电影来表达说不出的爱"等等。观众真诚、直接的观影感受直接反馈到数据平台上,据艺恩官方数据显示,《八月》认知指数为 5.17,直追好莱坞大片《金刚:骷髅岛》(5.68),远超同档期华语影片。《八月》出品方代表爱奇艺影业总裁亚宁先生在首映当天的金句"电影院是好电影最完美的呈现形式"刷爆各大媒体平台。

很多观众在观影后都表示被影片中的真情实感所打动,认为影片是中国版的"请回答 1994 ",被勾起很多对于往昔生活的美好回忆。部分观众激动表示平时与父辈沟通太少,这次一定要推荐自己的父辈去看。在与主创互动环节中,有一位 90 后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说《八月》可以拉近与父辈之间的心灵距离,"中国人不太会直接表达感情,片中合影那场戏小雷虚搂并不在身边的父亲很打动人",他表示愿意带爸爸妈妈再看一遍,"虽然我不会说,但我希望爸妈知道我爱他们"。另外还有一位女影迷发言说这已经是她第二次看《八月》,她觉得电影是属于大银幕的,只有在影院看才不会错失影片丰富细腻的亲情细节,她愿意推荐身边的亲友买票观看。不少观众直接表示,没想到作为文艺电影的《八月》原来观看过程是很放松愉悦的,感动之余笑意持续,"高级的幽默源自真实的生活",父母拌嘴、小雷耍双截棍怒视、父母求人解决孩子上重点等都成为引发观众会心一笑的触点。而现场不少媒体肯定了《八月》出色的视听语言,与故事相得益彰,共同完成了一次美好的情感旅程,堪称记录 90 年代"最浪漫的影片"。

据悉 , 《八月》由青年导演张大磊执导,爱奇艺影业、北京麦丽丝影视文化责任有限公司、北京永旭良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霍尔果斯映可大方传媒有限公司、北京果实创想影视文化有限公司、北京追踪影视文化有限公司、东方影业有限公司、北京天地力行影业有限责任公司,火象(上海)影视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出品。

八月电影观后感篇3

去年金马奖上,“80后”导演张大磊执导的电影《八月》“爆冷”战胜冯小刚、杜琪峰等大牌导演的作品,摘得金马奖最佳影片奖。影片已于24日全国上映,它也成为首部由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参与全国发行的艺术片。

《八月》描述了上世纪90年代一户普通人家琐碎的生活日常,呈现出12岁的小雷无忧无虑的暑假,和大人所必须面对的国企改革的历史潮流。导演张大磊说,很难概括《八月》的故事,“我只能说这部影片是关于一个12岁少年小雷和他身边人发生的故事,是一场简单、安静、浪漫的白日梦。”

在中国电影现在的市场形势下,《八月》的题材和类型极易成为又一个“口碑好票房差”的艺术片典型案例。谈到这,张大磊谨慎表示,不敢对票房抱太多期待,“别亏本就行”。

“别亏本就行”的愿景,是艺术电影在电影市场“弱势”境地的一个缩影。商业院线鲜少给艺术片高排片是事实,黄金场次更是难见艺术片的身影。这些年,王小帅等导演以或愤怒或悲情的姿态,多次振臂呼吁,应该有相应的院线政策来让艺术电影有准入市场的权利。

作为电影界“阳春白雪”的代表,艺术片由“小众”走向“大众”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但在各方的酝酿下,艺术片在寻求“被看见”方面迈出了探索性的一步。成立了不足半年的中国艺术电影放映联盟,最终目标是在全国征集400个合作放映厅,实现3000块银幕动态放映艺术电影。

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孙向辉介绍,《八月》是该联盟首次参与发行的影片。全国55个城市的110家影院与电影资料馆签约,在专门影厅保证持续两周的时间,每晚提供黄金场次给《八月》。

其中,广东有广州百丽宫影城(猎德店)、广州万达(白云店)、广州金逸空中电影城等7家影院参与签约。南方日报记者留意到,签约影城的确保留了黄金场次给《八月》,以24日为例,《八月》在广州百丽宫影城(猎德店)的开场时间为19:15,在广州万达(白云店)则为18:10。

8. 八佰电影观后感怎么写

八佰观后感

郝瑞兆

这部电影讲述了1937年淞沪会战末期,国民革命军为守上海最后防线四行仓库,仅与英美租界相隔一条苏州河,孤军奋战4个昼夜,营造了罕见的被围观战争,为壮声势四百人对外号称八佰人。

这部电影给我最大的感触在于一河之隔两种不同的景象,一半繁华景象和一半的战争场面给人带来视觉冲击。感触最深的一幕是每个晚上四行仓库的军人们看着对面的繁华景象,那是他们向往的、想要的生活环境;对面的学生想要去到对面和军人们为了这个国家去奋斗;一根电缆线看似平凡却是用一个个人的尸体趟过去的,他是四行仓库的军人与外界联系的唯一途径,他是托起后半段剧情的重要纽带。

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的,淞沪会战便是这部电影的原型。从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以后,日军就加快侵略中华的步伐,并且提出了三个月的计划。为了打击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中国军队奋起反击。从真实的角度上这部电影还原了真实的历史事件,让人们真实感受到了当时的历史情形和人们苦难的生活环境,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

1938年,淞沪会战进入相持阶段,为了掩护我军的行动,团长谢晋元临危受命,率军驻守四行仓库。然而此时的四行仓库西面和北面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与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进入四行仓库,也就成了孤军。部队进驻后,谢晋元与一营长杨瑞符集合部队作简短动员,说明奉命掩护大军撤退并据守四行仓库--这个当时上海唯一属于中国军队守卫的一块国土,第一营已是离开大部队的一只孤军。他要求全体官兵,抱必死决心,与仓库共存亡,剩最后一人,也要坚守阵地。

我想每个为了这场战争牺牲的人,他们的内心一定非常的强大,他们为了现在的繁华生活做出了很大的牺牲。没有他们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那些阻碍我们通往美好生活的事情,我们总会努力的跨过它,不论是经济还是文化,我们中国一定会强盛起来,我们再也不是那个软弱无力、任人宰割的中国。

9. 八月迷情 英语观后感

没看过,但找到了一篇,你看看吧。"August Rush" is sort of a feel good, modern day fairy tale involving a parent/child separation and a boy's unrelenting search to be reunited with his parents. But the primary theme is Music as a healing force in the Universe that draws us all together. The film stars Freddie Highmore, as the orphaned musical prodigy; Keri Russell, as the sheltered cellist from Juliard; Jonathan Rhys Meyers, as the Irish singer/songwriter/guitarist; Robin Williams as Wizard, the street performer who takes August under his wing; and Terrence Howard as the social worker who works with the orphan boy and his mother.

The acting was superb. There's not much dialogue in this movie. So the majority of the story is told through the emotional expressions of the actors and via the music. Although, Robin Williams does have a great monologue where he talks about Music being the tie that binds all of us together. Freddie Highmore (Charlie and the Chocolate Factory) is the cream of the crop as far as child actors go. He amazed me in this film. I can't wait to see more from him.

"August Rush" was perfectly directed and co-written by Kristen Sheridan (In Amercia). It is so wonderful to see a work like this from a female film maker for a change. Beautiful cinematography! The opening scene in the wheat field is just breathtaking. The score is fabulous. Let's face it, in a movie like this, you've got to have great music to pull it off.

There are some exceptional musical performances, especially from relative newcomers, Jamia Simone Nash who sings up a storm and Leon Thomas who croons and plays guitar. But the most impressive thing about this movie is that all of the actors really played these instruments themselves. Meyers did his own singing as well. Highmore plays the guitar in an unusual slap-harmonics style that reminded me of Michael Hedges.

I enjoyed "August Rush" so much. I haven't been moved to tears like this by a film in a long time. The story was very inspiring and the boy's unyielding faith and will to never give up on his dream to find his family really hit me. Kudos to the writers and director for ending the film the way they did. Instead of a sappy reunion scene that would've ruined the tone of the movie, they ended it beautifully with the crescendo of the music and just the close-up on August as he sees his parents standing there for the first time. Add August Rush to your must see list for the holidays. It is well worth the price of a ticket on to see it on the big screen.

10. 《放牛班的春天》与《八月迷情》两部影片有什么不同之处800以上字观后感

《放牛班春天》观后感
我是.....,因为即将要毕业了,所以老师给我们看了一部影片叫《放牛班的春天》的影片。
影片大概讲述了一位老师如何将一群调皮的也男孩帮助他们找回信心,重新给他们希望。
我认为这部影片很感人,一位充满爱心的音乐代课老师来到了一所专门收留问题少年的学校,但同时,马修老师也遇到了不少的麻烦。还可以看到影片中的院长,不但没有耐心去好好的教导那些孩子们,而且还只要他们一犯错,就以严酷的体罚,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不仅如此,本身也是一位贪慕虚荣的人。可马修老师却与这位院长形成了对比,他心中充满对这些孩子们的爱,对于孩子们犯的错,他也不是一味的偏袒,而是给予他们能够改过的机会。 剧中我最喜欢马修老师他不顾院长反对,硬是要将学生组一个合唱团,他要让这群小天使高声欢唱生命之歌,他还自己编步谱子。另一位是不屑参加合唱团的男高音莫翰奇,但他老是在扫地时偷偷的哼唱,有一次意外地被马修老师听见,觉得悦耳动听,于是安排一场独唱,获得全场观众的赞赏。 这群孩子我觉得由于院长只要他们一犯错,就以严酷的体罚,将小孩单独关在禁闭室,无视这些孩子的惊恐害怕,所以养成了他们的调皮捣蛋,但大部分孩子还是本质是善良的。他们从一开始不服从马修老师,花招百出的捉弄他,每到上课时间,都吵吵闹闹,一会儿在黑板上乱画,一会儿骂老师秃头、亮光头,老师也笑笑不当一回事,经常气得马修老师七窍生烟,但是当老师被院长解雇时,海派悲观禁闭的孩子们不敢出来送行,在窗口押动着小手,纸飞机从窗口落下,这些都是把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送给马修老师的祝福,孩子们都舍不得这位有着父爱般的老师。马修老师之所以能够得到孩子们的认可,能够成功,是因为他付出了真爱,还有就是因为他爱好音乐,可以说是用音乐让孩子们快乐起来的,非常喜欢马修老师,感谢马修老师没有放弃他们,让他们真正感受到了爱。
电影里面最让人感动的,还是马修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对于每个孩子,他都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用音乐重造他们的灵魂.从这点也可以看出.(人之初,人本善).只是先天的环境造就了先天的行为. 我很敬佩马修这样的老师~
而老师给予我们的鼓励,让我们面对困难的勇气,以及承担未来的力量。不会忘记,所以当马修老师被开除离开时,看到教室窗口有那么多纸飞机飘落,写满了孩子们最真挚的祝福。
而叫自己很感动的是在快结尾处,老师指挥全班合唱一曲。那个最具天分的男孩因为过错被晾在一边,神情显得格外落寞。第一节音乐结束时,老师突然转向男孩示意他演唱,男孩很惊讶更惊喜,而后则带着一种幸福的满足感完成了演唱。
相信我们在毕业后感恩并时时刻刻不忘记自已的老师。
——————————————————————
很惊讶很多人对八月迷情的影评不高甚至是很差,但是我很喜欢这部电影。现在很多电影有美女,有帅哥,有听上去很吸引人的东西,可没有看了让人感动的东西。真的很难得可以看到一部有美女有帅哥还有一个惹人喜爱的小男孩,更有一个可以让我感动得想哭的情节的电影。也许这部电影的情节有点悬,但电影本身就是一种夸张的艺术,他的目的就是把现实生活中的平时扩大成银幕上的绚丽。而且我相信冥冥中会有一股力量让人们找到喜欢的人。只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太现实了,没有心情去发现那个人罢了。就像电影里说的周围都是音乐只要你去听。所以我喜欢电影里那种有点奇幻的氛围。
再说说电影里的主角,那个充满灵气的小演员。这部电影里最厉害的恐怕就是他了。罗宾威廉斯是挺厉害的,可惜他在这里演的不值得一提。这部电影算是有四个主角吧,除了罗宾威廉斯我就看过这个小男孩的电影。在《查理与巧克力工厂》里他是个懂事的孩子,那里的他太好了,都让我感到他太像我们中国人心中的好孩子了。在《寻找梦幻岛》里他又是个懂事的好孩子。所以他给我的印象就是乖,有着和他年龄不相符的成熟。在这部电影里他还是那么成熟,但是更像个孩子了。虽然它会为寻找父母而心事重重,但一遇到音乐他马上就是一个灵动的艺术家。发现音乐时的欣喜若狂,眼睛一转就来了的灵感,弹吉他时的快乐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的眼睛里有异样的光,能把人心给笼罩住。他哭时还那么静,眼泪说流就流下来了。真惊讶他能这么有灵气。
还有他的父母,创造了这个天才的两个艺术家。电影给了两个人很多的特写,他们要靠面部表情把一切都表现出来。他们的眼神就足够吸引人的了,没有什么肢体语言,但是传神的眼神让我领略到了两个人的风采。男演员不再是以前那个冷冷的棱角特别分明的人了,而女演员给我的印象是外表脆弱但内心坚强。
这部电影的音乐也很好听,除了获得奥斯卡提名的raise it up外,还有几首歌也很好听,不过在看电影前听没啥感觉,要看过电影想着路易斯的眼神才更能感受到个中意味。

都是很好很精彩的电影,值得一看,相信楼主看过后会有不同的感受。
祝好运!如有帮助,请采纳啊,谢谢

阅读全文

与八月电影观后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好看的电影推荐吗搞笑 浏览:929
法国电影姐妹篇 浏览:897
苗圃电影大全 浏览:981
政治类型的印度电影 浏览:978
大姐大的电影 浏览:489
2018最新电影三级 浏览:646
上上电影网 浏览:393
关于印度贫民窟和富人的电影 浏览:419
叫什么游戏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49
流浪猫鲍勃电影最后怎么死的 浏览:171
欧美顶级动画电影 浏览:218
买电影票怎么知道是学生 浏览:850
大马猴是哪个电影 浏览:242
九所电影院 浏览:433
最终献祭美国电影 浏览:521
日本糖电影 浏览:311
2017年微电影 浏览:536
电影院疏散宽度 浏览:664
第一次自己一个人看电影英语 浏览:831
赵薇三大电影节评委 浏览: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