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电影《花木兰》对刘亦菲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
电影《花木兰》对刘亦菲来说,到底意味着转型。40多万人看过,30多万评论说明我们观众还是很喜欢刘亦菲的,都想看看刘亦菲花木兰的英姿。
将这部由中国故事改编的经典漫画搬上银幕,创作团队希望给予中国文化充分的尊重。导演妮基·卡罗不希望这部电影是动画的翻版。相反,她想向原创的木兰诗致敬。几千年来,木兰诗被无数次讲述和改编,中国的孩子对这个故事都很熟悉。以上就是对电影《花木兰》对刘亦菲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这个问题的解答。
❷ 《花木兰》是否魔改了东方美学
《花木兰》的故事,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知道,在义务教育普及之后,每个学子也都在义务教育阶段背诵过《木兰辞》。作为最代表东方文化的中国故事,迪士尼早在1998年,就将《花木兰》制作成了一部动画电影。
这不是我们每个华人记忆深处真正的花木兰,这只是迪士尼臆想和嫁接出来的故事,迪士尼美名其曰传递中国文化,却连服化道起码该有的严谨都做不到,这个被迪士尼魔改出来的神秘东方,确定不是一次西方对东方的文化丑化?
❸ 刘亦菲主演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为何在国内呼声不高
刘亦菲主演迪士尼真人版《花木兰》为何在国内呼声不高?这个问题很直观呀,虽然刘亦菲演的《花木兰》是迪士尼公司的大制作,据说 投资了二十亿,还邀请了国内顶级明星李连杰加巩俐加甄子丹来协助主演刘亦菲,这个阵容堪称完美和豪华了,这就相当于全明星赛阵容呀,这几个人单拿出来都可以撑起一部戏的票房了,然而电影《花木兰》却在国内呼声不高,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主演刘亦菲的国籍问题比较敏感;二是电影内容不符合历史!
总之刘亦菲主演的《花木兰》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投资大回报却很小,但是刘亦菲却因为该片火了一把,不管是负面热度还是正面的,刘亦菲又增加了很多热度!
❹ 电影花木兰影评
2020《花木兰》真人版电影观后感【篇1】
由刘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电影《花木兰》昨天在美国洛杉矶的杜比剧院举行了首映式,这也是该片首次公开放映。有评论者认为,该片是“迪士尼继《灰姑娘》之后最好的真人电影”。
真人版的《花木兰》由新西兰导演妮基·卡罗执导,由刘亦菲、甄子丹、郑佩佩、巩俐、李连杰等加盟,几乎是全亚洲阵容。
首映式上,主演刘亦菲、甄子丹、李连杰、安佑森等现身红毯仪式。甄子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陪女儿很小就看1998动画版的《花木兰》,几乎看过100次,他们还会一起唱片中的经典歌曲,“是我的女儿让我接下这个角色。”
谈到和刘亦菲的合作,甄子丹称赞她很勤奋:“很多中国女演员都演过木兰,而迪士尼的《花木兰》是一部英语电影,是面对全球观众的,我能想象她肩上承载了多少东西。”据悉,刘亦菲是迪士尼和导演从全球1000多名候选人中挑选出来的。
真人版《花木兰》去除了原版动画电影中男主角李翔的角色,取而代之的是两个新角色——甄子丹饰演的唐将军,是木兰如师如父的存在;安佑森饰演的陈宏辉,是跟木兰惺惺相惜的战友。在动画版《花木兰》中,李翔的角色至关重要。影片中,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起名“花平”,在艰苦的军旅生活中得到上司李翔的逐渐认可,后来李翔发现花平原来是一个女孩,最终上演了迪士尼经典的幸福结局。
首映后,大部分观众都评价很高,“迪士尼的《花木兰》不仅视觉效果上令人惊叹,而且绝对神奇。”
虽然美国疫情还没控制住,但迪士尼依然坚持《花木兰》3月27日在北美公映。
❺ 评价花木兰
花木兰是中国南北朝时期一个传说色彩极浓的巾帼英雄,她的故事也是一支悲壮的英雄史诗。花木兰是北魏人,北方人喜欢练武。花木兰的父亲以前是一位军人,从小就把木兰当男孩来培养。木兰十来岁时,他就常带木兰到村外小河边,练武,骑马、射箭、舞刀、使棒。空余时间,木兰还喜欢看父亲的旧兵书。
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在后世影响深远。其事迹被多种样式的文艺作品所表现,尤其是电影、电视剧多次重拍,甚至影响波及美国和全世界。花木兰其人其事仅限《木兰辞》中,纵观南北朝、隋唐诸史并无记载,所以其生卒年和故里有很大争议。
《木兰辞》是一首北朝民歌。这是一首流传很广的北方民歌《木兰辞》,这首民歌的主角是一位英勇的北方女子花木兰。这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世代诵颂。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保卫国家,可歌可泣。
千百年来,花木兰一直是受中国人尊敬的一位女性,因为她又勇敢又纯朴。1998年,美国迪斯尼公司将花木兰的故事改编成了动画片,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
❻ 《花木兰》为何口碑两极分化
刘亦菲版花木兰
至于新版《花木兰》到底如何,只有上映的时候才能一观全貌了。如有不同的想法或者补充,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❼ 如何评价电影《花木兰》豆瓣评分4.9分
1、《花木兰》是典型的西方人讲述自己理解的东方故事。
先不谈故事本身,就是服化道也不能让国内观众满意。精致的服化道确实是大手笔,但是妆容的时代感却不敢认同,福建土楼还有妖艳的妆容,差点都让人认不出这是刘亦菲了。
2、《花木兰》失分主要在剧本
影片最大的问题在于故事主题不断游移,这必然导致情节也出现诸多跳跃与断裂之处。另外,片中设置了木兰与洪辉的情感关系,但这条情节副线根本没有机会展开,基本属于多余戏份。
(7)1998花木兰动画电影豆瓣评分扩展阅读:
人物:
1、花木兰/花军
演员刘亦菲
木兰是花家的长女,她是一个与众不同的姑娘,身上拥有着“气”。她英勇无畏、活泼好动。当皇帝召集大军抵抗柔然入侵时,她女扮男装、化名为花军,替父从军。在经历了种种考验后,木兰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
2、董荣
演员甄子丹
董荣是木兰从军时所在军队的统帅,他武艺高超、在战场上经验丰富。董荣不仅教会木兰各种武术,还是木兰的精神导师。他欣赏木兰的忠勇,启发木兰对“气”的领悟,并且鼓舞木兰去释放自己的“气”。
❽ 花木兰票房怎么样
《花木兰》自1998年6月19日起在全美首映的周末三天票房记录就达到2300万美元,该片在全球取得了304,320,254美元票房。
《花木兰》是由迪斯尼公司出品的电脑动画电影,由托尼·班克罗夫特和巴里·库克联合执导,温明娜、艾迪·墨菲、黄荣亮、米盖尔·弗尔等参与配音,该片于1998年6月19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中国民间乐府诗《木兰辞》,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抵御匈奴入侵的故事。
(8)1998花木兰动画电影豆瓣评分扩展阅读:
《花木兰》剧情简介:
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名字叫做花木兰(Mulan),身为花家的大女儿,花木兰在父母开明的教悔下,一直很期待自己能花家带来荣耀。不过就在北方匈奴来犯,国家正大举征兵的时候,木兰年迈的父亲竟也被征召上战场。
伤心的花木兰害怕父亲会一去不返,便趁着午夜假扮成男装,偷走父亲的盔甲,代替父亲上战场去。花家的祖宗为保护花木兰,于是派出一只心地善良的木须龙(Mushu)去陪伴她,这只讲话像连珠炮又爱生气的小龙,在一路上为木兰带来许多欢笑与协助。
从军之后,花木兰靠着自己的坚持的毅力与耐性,通过了许多困难的训练与考验,也成为军中不可或缺的大将。然而,就在赴北方作战时,花木兰的女儿身被军中的同僚发现,众家男子害怕木兰会被朝廷大官判以“欺君之罪”,只好将她遗弃在冰山雪地之中,自行前往匈奴之地作战。
幸好在这么艰难的时刻里,木须龙一直陪伴在她身边,不时给她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而凭着一股坚强的意志与要为花家带来荣耀的信念,木兰最后协助朝廷大军抵挡了匈奴的来犯,救了全中国。
❾ 刘亦菲这几年为什么不火了,刘亦菲为什么不红了
#刘亦菲#作为2020年全球观众最期待的电影一,由迪士尼出品刘亦菲出演的《花木兰》是从开拍之时,便引得万众期待。
然而,如今《花木兰》真人电影版的在迪士尼的流媒体上线后,是获得了两极化的评价。
在国外的评分网站上一片叫好,而在中国《花木兰》的评分是一路下行,只有4.8分。看过的人都说,这又是一部披着中国故事外皮,却一点都不懂中国的电影。
在中国的传统故事和神话传说中,民族英雄花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一直是受到国内外的观众热捧,尤其是1998年迪士尼推出花木兰的动画电影之后,是一度引起全球范围的“花木兰热”。动画电影《花木兰》的成功,也是让花木兰这个原本来源于中国古代的民族英雄人物,也是被无数观众所认知。
作为曾经大获成功的IP题材,多年来迪士尼一直都想重启花木兰的开发项目,经过多年的酝酿,终于是在2018年8月启动了《花木兰》的真人电影项目。
作为备受观众的电影题材,在启动花木兰真人电影项目时,作为制作方出品方的迪士尼也是做足了准备,投入超过2亿美元的制作经费,所有主演都邀请华人演员,其中包括李连杰、巩俐、甄子丹等巨星,而主角花木兰是由刘亦菲出演。
为了能让电影更好地呈现花木兰的传奇故事,制作方是对花木兰的故事进行深度的改编和研究,刘亦菲以及其他的主演也是提前飞往美国,进行前期的培训和角色磨合。
对于《花木兰》的真人电影项目,迪士尼是充满了期待,因为在1998年由迪士尼制作的动画电影《花木兰》上映后,是大受欢迎。7000万美元的投资,最终是取得了超过3亿美元的票房。
在1998年一部动画电影能够取得超过3亿美元的票房,这对于一个动画电影而已无疑是巨大的成功,同时所有人也是看到了花木兰题材所蕴含的巨大影响力。
在动画版《花木兰》上映20周年之际,拍摄“花木兰”的真人版电影,迪士尼无疑也是想复制20年前,动画版《花木兰》所带来的的成功。
真人版《花木兰》于2018年8月14日开拍,2018年11月26日拍摄结束,拍摄周期共104天,电影的取景地跨越中国和新西兰。
对于《花木兰》的真人版电影,迪士尼是投入了巨大的资源进行宣传,在世界各国投放宣传广告,联合各地区媒体进行预热。
2019年7月7日,《花木兰》首支预告发布后 ,仅24小时便在全球范围内获得1.751亿次,该支预告片也是在全球电影史上,首日点击量中排名第七,在迪士尼影史中位列第二。
在迪士尼天价宣发费的投入下,《花木兰》是成功地在各地区引起了热议,尤其是在“花木兰”的故乡中国,早在2019年《花木兰》刚拍摄完成,还在制作阶段的时候,就有无数的观众期待着它上映。
对于刘亦菲饰演“花木兰”这个带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英雄角色,观众也是一直给予很高的期待。
经过长达一年的制作周期,《花木兰》原本是计划于2020年上半年上映,但因为疫情原因,导致上映时间一直延后。
因为多次延后,最终迪士尼是宣布在北美全面撤档,改为2020年9月4日,在迪士尼旗下流媒体线上点映播放。而在中国,是定档9月11日。
作为2020年度最让人期待的电影之一,随着《花木兰》上映日期临近,观众们的情绪也是越发高涨,期待着这部史诗级的电影,究竟能带来怎样的视觉盛宴。
然而,让人万万没想到的是,此次的花木兰真人电影,是迎来了迪士尼史上最大的“意外”,随着《花木兰》9月4日在迪士尼的流媒体上线后,许多在国外的外人是纷纷迫不急的点映。
1998年上映的《花木兰》动画版,上映22年后在豆瓣上的评分是7.8分,而如今的真人版《花木兰》竟然是获得了4.8分的低分,创造了迪士尼电影的评分新低。
真人版《花木兰》和众多好莱坞大制作一样,有着巨大的投资,4.8分的评价,无论是对于期待《花木兰》上映的中国观众,还是作为出品方的迪士尼,都是没有想到的。
而大多数观众诟病《花木兰》的主要原因都是针对在剧情上,斥责导演没有认真研究“花木兰”的故事,导致故事太单薄,人物立不起来,让剧情显得过于空洞。
作为一部投资超过2亿美元,将近14亿人民币的电影,《花木兰》的全球票房至少要入账6亿美元才能避免亏损。但随着在北美地区的全面撤档,作为《花木兰》主要出品方的迪士尼,是遭遇了重大损失。只能期待《花木兰》在中国上映的表现,来挽回损失。
如今《花木兰》在中国上映在即,却遭遇两极化的评价,这势必会影响到原本期待观看《花木兰》观众。如果《花木兰》在中国的票房失利,那《花木兰》极有可能会成为迪士尼史上,损失最大的电影投资。
好莱坞电影工业,对于东方故事题材影片,一直都存在着审美和认知的误差。
对于《花木兰》中国观众期待着看到的是一部厚重的历史大片,而迪士尼一直以来的制片核心是合家欢电影,这必然是难以达成共鸣,也是《花木兰》低评分的主要原因。
❿ 花木兰真的很难看吗
豆瓣评分4.7,我期待了四年的《花木兰》真的那么难看吗?
梯田、土楼、气功、茶道、老鹰和凤凰......迪士尼拍出来的《花木兰》,无疑是一道中国元素混搭的大杂烩。
这让我想到了《功夫熊猫》,一部融合了中国动物、中国美食、中国美景、中国功夫的美国大片。
说实话,二者之间并无本质区别。
可为何《花木兰》一上映嘘声一片,《功夫熊猫》却大受欢迎,还连拍三部呢?
或许是因为,中国观众在《花木兰》电影中感受到了迪士尼的傲慢和深深的冒犯感。
故事梗概,仍然是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但是出现了很多令人迷惑的槽点。
迪士尼自以为是地在电影里加入了“气”这个概念:天赋异禀的木兰的体内有一股“气”。
殊不知气功在国内已经是出了名的伪科学。美国人是不是还以为我们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大爷大妈头顶锅盖,练气功打鸡血的风潮里?
可能老外对中国武术的理解就是“气”,所以漫威才搞出一个超级英雄叫Shang Chi,铁拳超能力也是Chi。但是套用到木兰身上就有些违和了。
迪士尼原动画电影《花木兰》之所以受欢迎,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木兰的励志。
在部队的训练中,木兰作为女性,要克服体能不及、努力掩藏女儿神态,在一群大老爷们中更为艰辛的付出。
在队伍里她原本是最下游的士兵,后来获得的敬重和称赞都是凭借自己的韧劲和努力一步步追到最前面赢得的。
而真人电影中,木兰与生俱来的“气”这一设定,把这些情节统统改变了。
为了一个噱头而舍本逐末,令人遗憾。
就这样,一个巾帼英雄对付蛮夷的故事,变成了功夫女孩用气功对付魔幻大王的神话故事。
服化道又是另一个槽点。
《木兰诗》的创作年代是北魏。但在电影中,花木兰一个南北朝姑娘,化着剧组自创的“唐妆”,住在宋元以后才有的土楼里。定妆照一出,观众都吓坏了:这是哪门子唐妆啊?还我神仙姐姐!
不仅服装道具混乱,全片还充斥着对我国古代的刻板印象。
皇帝穿的像乐高一样,色彩搭配也是美式中华,TVB一般的配色,舞台剧一般的打光,直线不拐弯的剧情,和随意添加的神话元素......这一切既让中国观众尴尬,也彰示了这部电影的主要受众是13岁以下、母语是英语的少年儿童。
同样是中国元素的堆砌,《功夫熊猫》的观感就相对好一些。
首先熊猫阿宝不是历史人物,架空的虚拟人物不会带来冒犯感。
其次,熊猫本身圆滚滚的憨厚形象就已经拉了一波好感。
再加上它是一部主要面向儿童观众的动画电影,本来就是图一乐。没有人会当真的。
中国的花木兰,不仅是一个历史人物,还是道德楷模般的存在。
她的替父从军体现了孝,她的征战沙场体现了忠。
自古忠孝两难全,但木兰以一个女子的身份做到了。这就是花木兰的传奇之处。
这样的一个女子,在国人的传统想象中,必然是那种上得厅堂下得厨房,能文能武的全能英雄。
她既要无私,也要奉献,她的替父从军体现的是大无畏的奉献精神,是对孝道的践行,而绝不能是她天性如此。
而美国式的花木兰必然迎合其主流价值观,那就是纯粹的个人主义。
电影侧重于刻画木兰的成长历程以及自我价值的实现。
木兰是一个从小就能调皮好动,争强好胜的女孩子。不爱红妆,不事女工,把媒婆安排的相亲搞砸。每天最大的快乐就是练武、骑马、驰骋。相亲这场戏中,木兰被画了个大花脸,出尽了洋相。
说实话,我还挺喜欢这样的木兰,她更可爱也更真实了。
但是这样的木兰和其他美国大妞有什么区别呢?不过是再一次重复美国爆米花电影的经典套路罢了。
看到这样的一个“叛逆”的花木兰,在国人眼中就像看孙悟空一样——
又是气功又是大花脸,你在这耍猴呢?